中国通史观后感800字

来源:读后感 时间:2018-12-02 08:00:13 阅读:

【www.zhuodaoren.com--读后感】

中国通史观后感800字(共9篇)

中国通史观后感800字(一):

《中国通史》读后感

中国——世界五大文明古国之一。它拥有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读了《中国通史》,我深深感受到我美丽的祖国——中国历史的悠久文化的深远与美丽,它让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身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的你们,是否也为自己美丽的祖国的深远的历史感到骄傲与自豪呢?

从传说中的“人文始祖”——黄帝、尧、舜、禹的传说到最后的帝国,经历了何等漫长的年代!还记得小学五年级时学过的那首朝代歌:"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没错!这件简单单的四十二个字就说了我们伟大的祖国经历的源远流长的历史年代。

《中国通史》的前言一开始就说到:“悠悠岁月,渊源流长;华夏文明,万古相传。古今风云,变化莫测;荤荤学子,笔耕不辍。风雨历程,惊涛骇浪;思接千载,浪里淘沙。茫茫史海,以古鉴今;昭示未来,留芳百世。”仅此六十四字,却意味深长,细细品味,这正是悠悠华夏文明的漫漫历程,这正是泱泱中华历史的这是写照,不是吗?

由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写过史书 ,有多少人用笔墨来赞美历史!历史的每一瞬间都那么的激动人心,让人震撼!历史将会让我们明白许多 ……

难道身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的我们不应该将历史牢记在心,放眼未来吗?身为青少年的我们,身为祖国花朵的我们不更应这样吗?

来吧!大家一起来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喝彩吧!炎黄子孙们!华夏儿女们!

中国通史观后感800字(二):

白寿彝著《中国通史》读后感 1500字

读后感——读《中国通史》
也许那“阴阳割昏晓”的泰山并不沉重,只不过有高耸入云的身姿罢了;也许“长烟一空,皓月千里”的景象并不辽阔,只不过徒具无穷无尽的边际.
真正的沉重,真正的辽阔是那一叠薄薄的古籍.它是古先民的遗血,它是古中华的绝唱.它如一江春水涛涛东泄,流淌至今,那溅出的朵朵浪花是历史的真迹,那闪耀的光芒是先哲的智慧.
翻开一页,沉重而缓慢.凝视着它淡黄的书页,让那来自远古的风,把我的心吹得透彻、空灵、沉重,让那来自远古的长啸,震撼我的心灵.
1、国家
沉重,是圆明园那残痕断壁中残留的血泪,是莫高窟中丢失的一卷卷经文,是七君子为革新而死的悲烈.
一个泱泱大国,有过蒙古铁骑的强悍,有过大唐盛世的辉煌,却被几个西方列强蹂躏着,践踏着,欺凌着.
五千年的诗酒文华,五千年的封锁闭塞被一朝打破,五千年的艺术成就,五千年的珍贵文物在顷刻间瓜分殆尽.尊严,荣誉,文明被侵略者狠狠的踩在脚下,践踏了一遍又一遍,末了,还重重的吐一口唾沫.
怒,愤怒,难道仅此而已吗?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是自然的法则.一个乐不思蜀的国家,一个不求进取的国家,终无法立足于世界.
其实,我欣喜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如果不是他们打破中国那扇笨重而古老的大门,封建社会永远不会结束,天朝圣国的美梦永远不会破灭.
背着沉重的包袱,跨步于这个古老的国家,看历史变革,人世沧桑,将辛酸,悲愤,痛苦伴着历史的灰烬一起咽下.
2、人生
辽阔,可以是人生,也可以是历史.可以是人生延续历史,也可以是历史组建了人生.不须经历百年,历尽沧桑,只要透过历史,就能尽览那林林总总、郁郁葱葱的人生.有的博大壮阔,汪洋恣肆,有如大海般澎湃;有的晶莹剔透,冷然作响,有如泉水般恬静;有的洋洋洒洒,不拘一格,有如天马行空般潇洒,浪漫.
不需夜阑人静,万籁无声,不需月隐星现,露重风轻,只要凝视着历史,你就能卸下沉重的面具,拆去心灵的栅栏,正视裸露的良知.在生命的沉处,你可以倾听到一丝悠然的脆鸣;在灵魂的高出,你可以感念到一波恬然的律动.像甘霖,像春风,柔慢而隽永;想皓月,想秋阳,淡泊而永静.
岳飞的人生因为“忠”而风波亭的点点残血未曾被洗去,项羽的人生因为“霸”而不朽,李白的人生因为“豪”而乌江前的悲壮未曾被江声湮没,鲁迅的人生因为“斗”而那冷竣的眼神未曾被遗忘.
每个人的生命就像树上的叶子一样,尽不相同.可为什么有的人可以青史留名,垂芳百世,而有的人只能悲历史的洪波湮没,甚至悲自己忘却?为什么有的人可死得重于泰山,而有的人只能死得轻于鸿毛?答案就在陈胜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中.
逆境,并不能阻碍他的成长,贫困,并不能束缚他那梦想之翅.一个人,会梦想,会奋斗,会追求,才无愧于人生之旅.而那种只安于现状的人,永远只能碌碌一生,被自己埋葬.没错,人生不是一次游戏,可以亵玩而不尊,人生是一次展示,是一次爆发,是一次升华.
人生,亦如那涛涛东逝的江水,一去不复返,亦如那空中的光线,抓不住,也挡不住,只能驾驶着它一路前行.
昨天是你眼珠里破碎的泪珠,今日是你眼珠印射的图案,明朝你眼珠里闪烁着的光芒.
可以任岁月踟蹰,轻轻飞去,只留下充满寒意的雨与泪,凄凉与忧伤在烛光中闪烁.
可以挺立帆桅,从不畏惧前方的惊涛狂飙,依然前行,让坚强【中国通史观后感800字】

中国通史观后感800字(三):

救急,救急《中国通史》读后感1500字!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延绵不绝的历史传承,强大的凝聚力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是中华民族历劫不衰,必将复兴的坚实基础,并造就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气质和生命底蕴.历史蕴含着一个民族世代的兴衰更替,以及透过事件表象所饱藏着的成败之道与内在规律,以历史作为审视现实的一个视角,从历史中汲取智慧营养,是每一个中国人所必须正视的课题,学习历史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
  然而关于中国历史的书籍浩如烟海,如《史记》、《资治通鉴》、《二十四史》及各类野史可谓多如牛毛.但是宗史著旧式的观念、晦涩的文字以及浩繁的卷帙,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道与历史隔绝的鸿沟.而《中国通史》则突破了古典模式,以“章节体”编纂为代表体裁.叙述内容的重点已由王朝转向国家,由传统“贵族精英”转向社会民众,由政治、制度扩展至文化、经济、社会、宗教、美术,大都不再以“褒贬人物、胪列事状为贵”.章节体裁的逐级分编、分章、分节列题形式,有利于叙述内容自由剪裁、有机编织的灵活优势,较之传统分卷更容易表述作者的意向和内容叙述的内在逻辑联系.
  懂得中国的历史,才能使我们无愧为中国人,才能对我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有信心,才能是我们拥有中国人应有的优越感,但是正如先前所说,中国的历史书籍多如牛毛,又多以古文为主,对我们这些对古文向来不怎么“感冒”的人来无疑是一味难咽的苦药.《中国通史》以白话文的形式对中国历史进行阐述,对我们来说无疑是送来了一场及时雨,滋润我们那早已干涸的历史细胞.
  我们不是搞历史的,不许对中国的历史有细致入微的理解与独到的见解,然而我们却不能容忍对我国历史的无知,《中国通史》对中国历史进行一简要描述,对于增加我们的历史文化素养还是很有帮助的,就我个人认为还是值得一看的.

中国通史观后感800字(四):

中国通史读后感400—500字
浅显易懂.
最好一小时内告诉我,

  流逝的远古
  ——读《中国通史》读后感
  中国的兴衰成败,五千年沧桑流变.自中华文明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勃兴,仡今已有五千年.我们有过沉默,也有过辉煌;当然,也有过上百年的屈辱,沉默使我们奋进,辉煌使我们自信,屈辱使我们清醒.
  在我们古中国,有着无数的英雄.
  说到秦始皇,无人不说他是一个暴君,但谁又能否认他不是一位英雄呢!是他,统一了我们中国,是他修筑了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雄伟的万里长城,是他,建筑了呀是世界八大奇之一的兵马俑,也是他建筑了规模宏大的阿房宫.
  这些事,在当时的百姓眼里,是一个苦不堪言的结果,都认为他是暴君,而在我们21世纪人的眼里,则是一个伟大的英雄.
  远古虽然已经逝去已久,而他们所创造的奇迹却留了下来,他们的事迹都记在了人们的心里.虽然他们可能当初并未意识到.
  ----读《中国通史》有感
  宽容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美德.宽容不是胆小怕事,而是海纳百川的大度.做人要学会宽容.
  有句耳熟能详的名句:“天空是广阔的,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请用真挚的手,接过我手中的花.它,将在你心坎儿里散发出爱的芬芳.只要用热情和希望去珍惜,这爱的芬芳就永远在你的心房……宽容,在你身上吗?
  翻开《中国通史》,发现这样一个故事:
  春秋时秦穆公的一匹良马被歧下三百多个乡下人偷宰着吃了.秦国官吏捕捉到他们,打算严加惩处.秦穆公说,他不能因一条牲畜就使三百多人受到伤害.听说吃了良马肉,如果不喝酒,对身体会有害.赏他们酒喝,然后把他们全放了吧.后来,秦晋交战,穆公的战车陷入重围,形势十分险恶.这些乡下人争先恐后地冲上去与晋军死战,以报穆公的宽容之德.穆公脱险.
  穆公的宽容,让他在危急时刻救了自己.
  容忍他人小的过失,他会以一技之长来感谢;释放与你有大仇的人,他会以自己的性命来报答.只因报恩的情意在心底,总有一天会得到报答.由此看来,那些刻意寻找他人过错,追寻仇人的人,岂不是太愚蠢了吗?
  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对与别人的过失,必要的指责无可厚非,但能以博大的胸怀去宽容别人,就会让世界变得更精彩,以宽容之心度他人之过,做世上精彩之人.
  中国民族有几千年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在这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里,有许多动人而有意义的故事,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继承的.
  读完这本书,我感受颇深,尤其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一章,俗话说“有志不在年高”志气是不能用年龄衡量的,秦始皇从小就想统一天下,为了治理国家,他制定了严格的法律,并逐步把一个贫穷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富强的国家.他不管士兵的身份如何,只要出战立功,就有赏赐.正因如此,秦始皇才训练出了一支强有力的部队.
  秦始皇先后灭了韩,赵,魏,楚,燕,其六国······最后,在公元前221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国的帝国,从秦始皇开始,中国实行皇帝治国家的制度,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绩比三皇五帝还要伟大,所以自称“始皇帝”.他告诉我们从小就要有志气,志向,要向目标去奋斗,才能成功.
  《立木建信》写了孙鞅为使秦国强大起来,呕心呖血,想尽各种办法.一天,他下令把一根三丈长的长木送南门搬到北门,赏金10两,可是没人去,后来又改为50两也没人去,他想:难道朝廷真的让天下百姓如此伤心么?这是有一个人站了出来,把木头搬了过去,赏金50两,一文不少.老百姓议论开了:怎么?朝廷开始说话算话了.由此看来,诚信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没有诚信就没有一切.
  《中国通史》是一部很好的书,它让我们了解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延绵不绝的历史传承,强大的凝聚力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是中华民族历劫不衰,必将复兴的坚实基础,并造就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气质和生命底蕴.历史蕴含着一个民族世代的兴衰更替,以及透过事件表象所饱藏着的成败之道与内在规律,以历史作为审视现实的一个视角,从历史中汲取智慧营养,是每一个中国人所必须正视的课题,学习历史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
  然而关于中国历史的书籍浩如烟海,如《史记》、《资治通鉴》、《二十四史》及各类野史可谓多如牛毛.但是宗史著旧式的观念、晦涩的文字以及浩繁的卷帙,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道与历史隔绝的鸿沟.而《中国通史》则突破了古典模式,以“章节体”编纂为代表体裁.叙述内容的重点已由王朝转向国家,由传统“贵族精英”转向社会民众,由政治、制度扩展至文化、经济、社会、宗教、美术,大都不再以“褒贬人物、胪列事状为贵”.章节体裁的逐级分编、分章、分节列题形式,有利于叙述内容自由剪裁、有机编织的灵活优势,较之传统分卷更容易表述作者的意向和内容叙述的内在逻辑联系.
  懂得中国的历史,才能使我们无愧为中国人,才能对我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有信心,才能是我们拥有中国人应有的优越感,但是正如先前所说,中国的历史书籍多如牛毛,又多以古文为主,对我们这些对古文向来不怎么“感冒”的人来无疑是一味难咽的苦药.《中国通史》以白话文的形式对中国历史进行阐述,对我们来说无疑是送来了一场及时雨,滋润我们那早已干涸的历史细胞.
  我们不是搞历史的,不许对中国的历史有细致入微的理解与独到的见解,然而我们却不能容忍对我国历史的无知,《中国通史》对中国历史进行一简要描述,对于增加我们的历史文化素养还是很有帮助的,就我个人认为还是值得一看的.

中国通史观后感800字(五):

阅读《红楼梦》--读后感 800字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小说以讲述上层社会中的四大家族为中心图画,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把一个个的人物写的活灵活现,有以神话故事中的女娲为开头引出着一故事——石头记.有以甄隐士为线索开始即结束了整个的故事.
在遥远的大洋彼岸又一个国度——英国.她诞生了一位伟大的、杰出的、有天赋的,剧作家他就是莎士比亚.他用他毕生的经历发扬了本国的独有的一种艺术形式——戏剧.那时一个民族,他那时代不灭的灵魂,以各种形式表现着自己、充实着自己.正如莎士比亚与戏剧的微妙关系一样,曹雪芹及其《红楼梦》,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不朽灵魂的一部分.与其说他是异步伟大的巨著,不如说它是中国通史.与其说那是写贵族的生活,不如说是当时时局的真实写照.从一点点的细节来讲,那种语言的魅力体现出来,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塑造了许许多多的人物形象.从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张一弛.一丝一毫无不张显出人物的特点,可以说那种语言的叙述找不出一斯破绽.而从中又可以看出一个民族发展的问题,具体的症结,具体的民生国计,无不与此相关联.这不只是一部文学作品,又是一部柬书.
前面说都都是前八十回,而后四十回我认为恰恰相反.从中有许多的破绽,例如贾宝玉在前八十回的一回中已经暗示到其是一悲剧人物,而到高鄂的笔下它又成了一个乐于学习又参加考试而考取举人,从一个顽童到一个好学之人,这中间几乎没有什么衔接,是很令人匪夷所思的.而且在最后又丢下已经怀孕的宝钗出家为僧.而且据说高鄂是因为一个上任的资助,取续写红楼的,我认为一个初衷就不那么纯洁的人,并且也没有理解到曹雪芹的写的《红楼梦》.是无法写好的.再说想象曹雪芹一样的来刻画人物是非常难的,不是容易达到的.我看到不如留下这四十回不写,给人以遐想的空间,还是听美好的.

中国通史观后感800字(六):

中国通史
1.在( ),中国最早的文字( ),诞生了
2.涨过中期出现的(合众弱以攻一强)的军事外交活动,在历史上称( )其代表人物有( ) ( )
3.战国时期,诸家之间相互争辩,思想领域异常活跃,学术上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史称( ).其中最著名的有( ) ( ) ( ) ( )
4.秦朝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了( ) ( ) ( ) ( )
5.东厂是一个( )机构
6.孙思是( )著名医学家 他写了哪一部书( )
7.鸦片战争爆发于( )其直接导火索是( )
8.明朝时期 有一支著名抗( )军队是( ) 将领是( )
9.科举制是( )朝开始的
明 南北朝 清 秦 夏 汉 五代 宋 按顺序排
10.巨鹿之战是( ) 杯酒释兵权( ) 伤寒杂病论( ) 汉书( ) 三国志( )千金方( ) 资治通鉴( )

{1}商朝,甲骨文
{2}应该是战国吧?合纵连横 张仪 苏秦
{3}百家争鸣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
{4}文字,度量衡,货币,车轨
{5}特务机构
{6}唐代 《伤寒杂病论》
{7}1840年 虎门销烟
{8}倭 戚家军 戚继光
{9}唐
{10}夏,宋,五代,汉,南北朝,唐,宋

中国通史观后感800字(七):

《全球通史》读后感

杨思中学李善斌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对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作了高度的概括,它不同与一般卷帙浩繁的史书,让史料、历史事件占多数,而是用一种定论性的话语将人类历史几千年来的有关文明、朝代的更替、社会制度的变迁等等问题做了一个总结性的阐释。在阅读《全球通史》的过程中,无法对具体历史做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所以只能有一些印象式的感悟,当这些感悟印证到了现实和自己所了解的中国历史,便有了下面的几点读后感。

一、在人类社会迈入近代以前,人类的各种群族在各大洲自顾自的繁衍和生存,各种有明显地域特色的文明、文化也就这样逐渐发展起来并形成了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这种力量又继续推动着人类历史的发展。

世界历史进入近代以后,人类的好奇心衍变为强烈的野心,并逐渐对自己的生存空间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于是人们再也不像动物一样随遇而安安分守己地生活在自己的那一片土地上,人类在名为“国际交流”的幌子下开始了永无止境的争斗,这在当前的世界仍然在延续。

放眼望去,世界历史越来越是“实用主义”哲学或是“唯物论”的天下了。近代以来的一次次战争,一战二战,在炮火的轰鸣下人类在一次次地进行着力量的转换。时至今日,这种力量的转换还在继续,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地提到“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之类的话语,于是世界各国大多都在拼命发展经济,希冀能建设成一个强大的过渡,在所谓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种“竞争”越来越形成一种怪圈,国际竞争的号角吹响到各个地区,我们看到现在的中国,发展经济是头等大事,GDP指标压倒一切,经济搞上去了一切也就好了。这种“竞争”说白了就是“物质第一”、“一切向钱看”,我们在人类历史的任何时期都不会看到这样的场景。

我们在对比1500年以前的历史特别是远古历史和1500年以后的历史不难发现:创造了一直到今天我们都引以自豪的灿烂文化的远古时期所发生的战争远远比近代以来的世界要少得多,而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和丰富,人们的欲望也越来越强,战争也越来越多,这不能不让我们反思自己的行为是不是偏离了人类历史正常的发展轨道,反思我们当下的思想理念是不是能够经受得住历史的考验。“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我们对这一理论的理解是否有点夸大了呢?

二、《全球通史》对中国的介绍始于商朝,把商朝当作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朝来展开中国历史,这和我们一般所认为的“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是不一样的。目前史学界尤其是外国历史学家对我们所称的“五千年文明”还有很多持怀疑态度,以至于我们国家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出现。这是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在外国人的压力下我们屈从地去挖掘我们的祖先的坟墓并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年代久远,难道“历史悠久”便能加足我们以后在国际交往中说话的底气?难道美国会因为一个国家的历史长短来作为它外交政策的依据?我们对本身历史的研究不应该建立在别人的要求下,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值得自豪的历史。时间能说明什么呢?只能说明过去。民族、国家乃至于我们个人的发展,力量的高下,都不是以时间来衡量的。美国只有两三百年历史,但还不是生机勃勃,照样生活得很好?

斯塔夫里阿诺斯意味深长地引用了伏尔泰的话作为题记开始讲述1500年以后的中国:“我们不必被中国人的成就迷住心窍,以至竟承认其帝国的体制真乃世界有史以来是最好的。”我们承认,我们不是最好的,但又有谁能说证明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国家在人类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是最好的呢?

三、《全球通史》在最后说“人类还从未看到在他们面前如此灿烂夺目的前景,但人类也同样从未见识过潜伏在这种景象后面的蘑菇云。”斯塔夫里阿诺斯以及现在众多的历史学家都认识到了科技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性。希望中孕育着危险,美好中承载着毁灭,也许真的有那么一天,人类会发展到穷凶极恶的最高境界,将那些所谓智慧结晶的恐怖武器搬出来施加在对方身上,或者说某些国家、某些民族试图创造出更具有科学含量的威慑力量,在试验或是检验、尝试的过程中,科学突然和人类开了一个玩笑,发挥了它的威力,在人类看到结果的过程中也结果了自己。这一天会不会遥远呢?

马克思主义说,事物总是有着“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的,那么人类呢?我们在不断创造历史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挖掘自己的坟墓吗?我们会最终殊途同归地走向末日吗?对于我们每一个个体的人来说,生命的过程远远比结果来得重要,所以即使我们走向毁灭的必由之路也用不着惊恐。我们对于历史的研究和认识,更重要的是能更好地帮助我们认清现在,以及美好地憧憬未来,而最重要的就是珍惜现在的一切。

中国通史观后感800字(八):

电影走过雪山草地观后感800字【中国通史观后感800字】

红军精神
-----《走过雪山草地》观后感
说到红军,我们并不陌生,从小便欣赏了许多影片和书籍,但是今天学校组织去看的《走过雪山草地》,却又一次令我的心灵震撼,不得不再一次佩服这种红军精神.
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农红军的战略转移,红军长征中翻雪山、过草地的艰难历程中.
在这一小队红军中,有一对夫妻,妻子苦妹子刚怀孕.再过草地前,丈夫欧阳想“开小差”,他认为他们会在草地中牺牲,他想带苦妹子一起走,可是苦妹子不答应,作为一个红军不应该逃跑.拥有着红军精神的苦妹子,在丈夫逃跑时,义无反顾的扣动了手枪,看着丈夫到倒下,她自己虽心痛,但她维护了红军应有的品质.看到这时,全场同学一齐鼓掌喝彩.这便是红军精神,它使人们维护正义,令人们尊敬.
在过草地时,年幼的彤儿骑马时不小心将自己的粮袋划破,老马偷偷将自己的粮食放在了彤儿的粮袋中,没有告诉任何人.老马好几天没有吃饭,每到吃饭时间都偷偷去吃草,队中的其他人以为他去吃独粮,便开始逐渐冷落他.最后才发现他饿死在草地里.红军们脱下了帽子,向他致敬.这一幕令我的内心很不平静,老马虽死了,但大家会记得他救了彤儿.这便是红军精神,永远为他人奉献.
红军剧团的同志爬雪山,过草地,他们团结奋斗,相扶相帮,背着、抬着,在荆棘中、在冰雪上、在泥泞里艰难跋涉.就像毛泽东的诗中“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精神就是顽强拼搏,以强大的毅力战胜重重困难与危机.
他们以革命的大无畏精神与艰难险阻、恶劣环境抗争;他们以崇高的革命乐观主义面对伤痛甚至牺牲;在危险时刻、紧要关头,他们自觉地、勇敢地而又义无反顾地选择自己流血牺牲,而把生的权利留给别人!
今天观看了这部电影后,我一定会在生活中实施这种红军精神去帮助更多的人,也希望在现在的富足社会中,这种精神会重新传播给每一个人.
ps:看日期提问者貌似已经不需要了,我看到网上没有这部电影的观后感,所以希望其他需要的人能够借鉴一下.
如有雷同,纯属他抄我.
作文纸870字的,写完以上内容还剩1行左右.
-by柒柒

中国通史观后感800字(九):

中国通史陈致平的是白话文么

晋中之窗提醒您:陈致平《中华通史》乃倾一人之力完成中国通史,论述完整,颇有新意,可以做对通史的入门读物,他大家可能不是很熟悉,但她的长女大家肯定非常熟悉,叫“陈喆”,熟悉的同学看到这儿一定就清楚了,就是“琼瑶”.是白话文!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958362/

推荐访问:中国通史2016观后感 中国通史武则天观后感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