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阅读答案

来源:阅读答案 时间:2016-04-23 11:10:19 阅读:

【www.zhuodaoren.com--阅读答案】

第一篇:《《晋灵公不君》阅读》

《晋灵公不君》阅读

晋灵公不君

《左传》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闭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呜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宣子骤谏

骤:多次

B.使鉏麑贼之

贼:刺杀

C.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田:耕作

D.既而与为公介

与:参与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明赵盾忠于职守、为人正直的一组是( )(3分)

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

三进及溜,而后视之

宣子骤谏,公患之

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A.

B.

C.【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阅读答案】

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灵公在杀害宰夫之后,接受士季的进谏,但未能有终。赵盾多次劝谏,晋灵公不仅不收敛,反而把赵盾视为仇敌,必欲除之而后快。

B.晋灵公请赵盾喝酒后的根本目的是要攻杀赵盾,提弥明发现情况及时施救,上前搏斗,打死了猛犬,最后提弥明为赵盾殉难。

C.赵盾对君主尽忠,对他人行善。在首山打猎,曾救过一个叫灵辄的人。灵辄后来做了晋灵公的武士,把武器倒过来抵御晋灵公的手下,使赵盾得以脱险。

D.赵穿在桃园杀了晋灵公,按照礼法,“亡不越竟,反不讨贼”成了正卿赵盾的两大罪状,赵盾心有不甘,孔子却认为赵穿是“为法受恶”。

7.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

(2)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4.C (田:同“畋”,打猎。)

5.B【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阅读答案】

(说的是晋灵公,说的是提弥明,说的是灵辄。)

6.D (“孔子却认为赵穿是‘为法受恶’”有误,是赵盾。)

7.(10分)

(1)(6分)《诗经》上说:“(事情)没有没一个好的开端的,但很少有能坚持到底的。”如果像这样,那么能弥补错误的人就很少了。

(“靡”“初”“鲜”“克”各1分,句意通顺2分)

(2)(4分)董狐,是古代的好史官,记事的原则是不隐讳事实真相。

(“„„也”、判断句式和“书”“法”“隐”各1分)

第二篇:《《晋灵公不君》阅读练习》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9分,选择题共9分,翻译10分)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候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大,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晋灵公不君 君:名词作动词,行君道

B、宣子骤谏 骤:急切,马上

C、晋候饮赵盾酒 饮:给„„喝

D、提弥明死之 死:为„„而死

8、与“厚敛以雕墙”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斧斤以时入山林 B、樊哙侧其盾以撞

C、作《师说》以贻之 D、自以为关中之固

9、与“盛服将朝”句中“盛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10、下面选项中的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作者写晋灵公劣迹斑斑,不行君道,不像国君,选取了一些典型事件来表现他的贪婪、奢侈、荒唐、残暴。

B、“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写晋灵公弹人取乐,表现了他的荒唐。

C、文中关于鉏麑的记叙文字不多,却把一个在两难面前选择自杀的光辉武士形象深深的烙在人们的心中。

D、详略得当是《左传》写人艺术的一个重要体现。本文中写士季进谏惜墨如金,而把赵盾进谏的场面写的详详细细,记叙得十分周到。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4分)

(2)、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3分)

(3)、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3分)

第三篇:《晋灵公不君 练习》【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阅读答案】

文化经典测试

班级 学号 姓名 总分100 分数

一、基础知识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6分)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读音无误的一组是( )

A.曲肱(gōng) 社稷(jì) 稽首(jī) 鲜克有终(xiǎn)

B.熊蹯(fán) 弑君(shì) 信禀(bǐng) 上下相蒙(mēng)

C.衮职(gǔn) 嗾使(sǒu) 忿懥(zhì) 观其辟丸(pì)

D.孝悌(dì) 舟舆(yú) 布橐(tuó) 靡不有初(mǐ)

2、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己. B、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C、杀之,寘诸畚 D、然则乡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乎

3、下列各句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 )

A、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B、尚早,坐而假寐。

C、灭文章,散五采„而天下人始含其明矣。 D、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矣。

4、下列各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 )

A、王曰:“何以利吾国?” B、天下未之有也。

C、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 D、何适而无有道也?

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患之,使锄麑贼之 贼:刺杀

B.宣子骤谏,公患之。 骤:急骤,强烈

C.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入:纳,指被接纳【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阅读答案】

D.秋九月,晋候饮赵盾酒„„ 饮:给„„喝

6、下列四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②食之,舍其半

B.①使妇人载以过朝 ②遂扶以下

C.①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②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D.①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 ②问其故,而患之

7、下列内容可以反映赵盾是“古之良大夫”项是( )

(1)盛服将朝 (2)宣子骤谏 (3)见灵辄饿,问其病

(4)宣子曰:“呜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A.(1)(2)(3) B.(2)(3)(4) C.(1)(2)(3)(4) D.(1)(2)(4)

8、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从高台上用弹弓打人,观看被弹子射的人躲避弹子。

B、三进,及溜,而后视之:三次进去都只到达屋檐之下,才看见晋灵公。

C、弃君之命,不信:放弃君主的命令是不守信用。【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阅读答案】

D、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晋侯赐给赵盾酒喝,埋伏甲士将杀赵盾。

9、下列四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 。

B、触槐而死。/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

C、其右提弥明知之/ 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D、宣子田于首山。/赵穿攻灵公于桃园。

10、下列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晋灵公不君 君:做君主 B. 宣子骤谏 骤:多次

C. 使锄麑贼之 贼:杀害 D. 趋登曰 趋:快步

11、下列划线字用法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阅读答案】

A. 则社稷之固也 B. 叹而言曰

恣君之所使之 过而能改

C.有一于此 D. 斗且出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12、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厚敛以雕墙;多多地征税用来涂饰墙壁。

B.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进谏而君主不听,就没有人接着谏了。

C.晨往,寝门辟矣:天快亮时到了赵盾家,卧室的门还关着。

D.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穿好朝服准备上朝,天还早,坐在那闭目养神。

13、下列七句编为四组,不全都说明“晋灵公不君”的一组是:( )

①厚敛以雕墙 ②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③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④犹不改。

宣子骤谏 ⑤公患之,使锄麑贼之 ⑥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 ⑦公嗾夫獒焉

A. ①②③⑤ B.①②⑥⑦ C. ④⑤⑥⑦ D.①②④⑥

14、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晋灵公残暴,厨师炖熊掌不烂,就把厨师的手砍下放在蒲器里,让妇人抬着从朝廷经过。

B.士季和赵盾都去进谏,晋灵公接受了士季的进谏,却要杀赵盾。

C.晋灵公残暴,不但不听取赵盾和士季的进谏,反而派锄麑杀赵盾,锄麑触槐而死。后又设宴要

杀赵盾,提弥明为救赵盾而死。

D.赵盾多次进谏晋灵公致使锄麑触槐而死。后晋灵公设宴要杀赵盾,提弥明为救赵盾而死。

15、“寘诸畚”中“诸”( )。

A、是“之乎”的合音词 B、是“之于”的合音词 C、同代词“之” D、同介词“于”

16、“莫之继也”是( )。

A、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B、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

C、用“之”复指的宾语前置 D、强调宾语“莫”因此前置

17、“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中的“莫”是( )。

A、 否定性无定代词,“没有什么”的意思 B、 肯定性无定代词,“有什么”的意思

C、 否定性无定代词,“没有谁”的意思 D 、肯定性无定代词,“有谁”的意思

18、“鲜克有终”中的“鲜克”的意思分别是( )。

A、 少、能 B、 多、能 C、 新鲜、能够 D 、鲜艳、克服

19.与“厚敛以雕墙”句中“以”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B.樊哙侧其盾以撞

C.作《师说》以贻之 D.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20.指出下列“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B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

C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D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21下列四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克:能够

B.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 阙:空缺

C.宣子骤谏,公患之。 骤:多次

D.使鉏麑贼之 贼:刺杀

2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与赵循忠于职守、为人正直有关的一组是 ( ) ①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 ②三进及溜,而后视之

③宣子骤谏,公患之 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⑤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⑥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①③④

二.阅读《大学》的节选文字,按要求答题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谏议大夫王珪对曰:„臣闻“木从绳则正,后从諌则圣”,是故古者圣主必有争臣七人,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陛下开圣虑,纳刍荛,愚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太宗称善。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有所开说,必虚已纳之。

23.翻译(9分)

(1)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

(2)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

(3)愚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

24.简答(4分)

本段唐太宗怎样进一步阐述了他君臣相配合的观点的?(4分)

三、现代文阅读( (10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25—27题。

中国文化的内涵

季羡林

①我曾经把文化分为两类:狭义的文化和广义的文化。狭义指的是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政治、经济、伦理、道德等等。广义指的是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东西,连汽车、飞机等等当然都包括在内。

②周一良先生曾把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狭义的、广义的、深义的。对于深义的文化,周先生有自己的看法。他说:“在狭义文化的某几个不同领域,或者在狭义和广义文化的某些互不相干的领域中,进一步综合、概括、集中、提炼、抽象、升华,得出一种较普遍地存在于这许多领域中的共同东西。这种东西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亦即一个民族文化中最为本质或最具有特征的东西。”他举日本文化为例,他认为日本深义的文化的特质是“苦涩”、“闲寂”。具体表现是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引而不发、不事雕饰等。

③我不想从民族心态上来探索,我想换一个角度,同样也能显示出中华文化的深层结构或者内涵。 ④中国哲学同外国哲学不同之处极多,其中最主要的差别之一就是,中国哲学喜欢谈论知行问题。我想按照知和行两个范畴,把中国文化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认识、理解、欣赏等等,这属于知的范畴;一部分是纲纪伦常、社会道德等等,这属于行的范畴。在这两部分的后面存在着一个最为本质、最具有特征的深义的中华文化。

⑤寅恪先生论中国思想史时指出:“南北朝时,即有儒释道三教之目。故自晋至今,言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此虽通俗之谈,然稽之旧史之事实,验以今世之人情,则三教之说,要为不易之论。故两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或转有不如佛道二教者。”

⑥对中国思想史仔细分析,则不难发现,在行的方面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儒家,而在知的方面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佛道二家。潜存于这二者背后那一个最具中国特色的深义文化是三纲六纪等伦理道德方面的东西。

⑦专就佛教而言,它的学说与实践也有知行两个方面。原始佛教最根本的教义,如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等,都属于知的方面。八正道、四圣谛等,则介于知行之间,其中既有知的因素,也有

行的成分。与知密切联系的行,比如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则完全没有伦理的色彩。传到中国以后,它那种无父无君的主张,与中国的三纲六纪等等,完全是对立的东西。在与中国文化的剧烈冲击中,佛教如果不能适应现实情况,必然不能在中国立定脚跟,于是佛教只能做出某一些伪装,以求得生存。早期佛典中有些地方特别强调“孝”字,就是歪曲原文含义以适应中国具有浓厚纲纪色彩文化的要求。由此也可见中国深义文化力量之大、之不可抗御了。

⑧这一点,中国的学者是感觉到了的。

⑨冯友兰先生说:“基督教文化重的是天,讲的是„天学‟;佛教讲的大部分是人死后的事,如地狱、轮回等,这是„鬼学‟,讲的是鬼;中国的文化讲的是„人学‟,注重的是人。”

⑩事实上,孔子就是这种意见的代表者。“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证明。他自己还说过:“未知生,焉知死。”

⑾我认为,中国文化的特性最明显地表现在或者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上,这就是它的伦理色彩,它所张扬的三纲六纪以及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精神。

(节选自季羡林《陈寅恪先生的道德文章》)

2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文化可以分为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前者范围大,后者范围小,后者包含在前者之中。

B.文化也可以分为广义的、狭义的、深义的三个层次,深义的文化存在于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的不同领域中,是经过概括、抽象、提炼等方法得出的共同的东西。

C.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引而不发、不事雕饰等民族文化中最本质的东西,正是日本深义文化的特质。

D.中国文化也可以分为“知”与“行”两个部分,“知”的范畴是指认识、理解、欣赏等方面,“行”的范畴包括纲纪伦常、法律道德等方面。

26、大量的引用是本文的特色,请分别分析引用周一良、陈寅恪的论述所起的作用。(5分)

27、请概括作者关于“中国文化的内涵”的观点。(4分)

四.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2)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3)董孤,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4分)

高二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试卷答案

一、基础知识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B 5、B 6、B 7、C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阅读《晋灵公不君》(每小题3分,共54分)

1、B 2、 B 3、C 4、B 5、BD 7、A 8、C 9、C 10、A

11、A或B 12、B 13、B 14、A 15、A

16、(1)哪个人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大的善事了。

(2)没有谁没个开始的,但很少有人能够有始有终。

(3)董狐是古代的好史官,坚持记事的直书原则而不隐讳。赵盾是古代的好大夫,他因为史官的记事原则而蒙受了弑君的恶名。

19 运用比喻论证法把君臣比作鱼和水的关系,从反面说明只有正主和正臣组合,“君臣相遇,有同鱼水”,才能“海内可安”

四、 13、(2分)C(日本深义文化的特质是“苦涩”、“闲寂”,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引而不发、不事雕饰等民族心态是具体表现)

14、(4分)①引用周一良的论述,是为了借用“深义的文化”这个概念,点明本文观察中国文化的视角。(2分,答“周一良先生曾把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狭义的、广义的、深义的”1分;答“作者想换个角度,同样显示出中华文化的深层结构或者内涵”1分)② 引用陈寅恪对儒、佛、道与中国思想史关系的论述,为中国文化知、行两个范畴的论述奠定了理论基础。(或“说明在行的方面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儒家,而在知的方面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佛道二家”。2分)

15、(4分)中国文化由知和行两个方面构成,在“行”方面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儒家,在“知”方面起决定作用的是佛道二家(2分),最具有中国文化特性的深义文化是“知”与“行”背后的伦理道德,即三纲六纪,以及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精神(2分,答“背后的伦理道德”1分,答“三纲六纪,以及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精神”给1分)

五、16、⑤②④③①

23.翻译(9分)

(1)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

24 正直的国君任用奸邪的臣子,不能使国家达到治平

(2)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直言鲠议

幸而有你们多次匡正补救,希望凭借你们耿直的进言

愚臣处在这个不避忌讳的朝代,实在愿尽自己愚劣的能力

第四篇:《晋灵公不君》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阅读答案】

第五篇:《晋灵公不君.》

第六篇:《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 阅读答案》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①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会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会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②,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唯群臣赖之。”犹不改。宣子(赵盾)骤谏,公患之,使锄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 阅读答案】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 阅读答案。”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孔子曰:“董孤,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 阅读答案】文章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 阅读答案出自书法:记载的原则。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B.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C.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D.其我之谓矣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记述晋灵公实行暴政的史实,他非但不接受赵盾、士会的讽谏,竟然多次实施计划欲除掉向他进谏的人。如此多行不义,最终招致被臣下弑杀的下场。

B.赵盾忠君爱国,恪尽职守,深受人们敬重,在生死关头,锄麑、提弥明和灵辄都挺身而出保护他,为此锄麑、提弥明自杀,灵辄出逃。

C.本文对历史事件的叙述紧张曲折,悬念迭出,环环相接,此起彼伏,跌宕多姿,引人入胜,动人心魄,具有强烈的故事性和戏剧性。

D.本文通过晋灵公、赵盾和灵辄等鲜活的典型人物,从正反两方面,形象地表现了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观念。

答案

14.B(贼:杀害)

15.C( C 取消句子独立性 A.如果/你;B.那么/然而;D.大概/怎么)

16.B.(“提弥明自杀,灵辄出逃”与原文不符)

[评分标准]3分。每错断1处扣1分,扣完为止。

 

"

第七篇:《《左传|晋灵公不君》阅读答案》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腼熊蹯不孰,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 ①、士季 ②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③,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君能补过,袞不废矣。”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左传|晋灵公不君》阅读答案】《左传|晋灵公不君》阅读答案。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诗》曰:‘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盾,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乎,越竟乃免。”宣子使赵穿逆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节选自《左传》)

【注】①赵盾:晋国正卿(首席大臣)。谥宣子。②士季:晋大夫,名会。③溜:屋檐下滴水的地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宣子骤谏  急切
    B.贼民之主,不忠  刺杀
    C.宣子田于首山  打猎
    D.宣子使赵穿逆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   迎接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问其故而患之   其我之谓矣
    B.公嗾夫獒焉   今近焉
    C.弃人用犬,虽猛何为    问何故
    D.请以遗之     置诸橐以与之

7.下列分别从正面和侧面表现赵盾“良大夫”形象的一项是(3分)

    A.①三进,及溜。②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B.①尚早,坐而假寐。②倒戟以御公徒。
    C.①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②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D.①弃人用犬,虽猛何为!②惜也,越竟乃免。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晋灵公奢侈暴虐,加重赋税来修饰宫室,因为熊掌没炖烂,竟然杀了厨师,把他的尸首装在畚箕里,让宫女们用头顶着从朝廷经过。
    B.赵盾、士季向晋灵公进谏,晋灵公文过饰非,还想方设法要杀掉赵盾。他派遣的力士鉏麑不愿执行他的命令,于是头撞槐树自杀了。
    C.晋灵公准备在宴会上杀害赵盾,他手下的武士灵辄却在关键时刻帮助赵盾幸免于难,以报答赵盾昔日的送饭之恩,赵盾自己只得逃亡了。
    D.晋大夫赵穿杀了晋灵公,晋国太史董狐写“赵盾弑其君”并在朝廷公布。赵盾难以辩白,大有感慨,孔子也为他蒙受杀君之名感到可惜。【《左传|晋灵公不君》阅读答案】文章《左传|晋灵公不君》阅读答案出自①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3分)
    ②予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3分)


5.(3分)A(多次,屡次)
6.(3分)C(何,疑问代词,什么。A.其,代词,其中/副词,表揣测,大概;B.焉,助词/兼词,(近)她;D.以,介词,把/连词,来)
7.(3分)B(①赵盾 勤于职守;②赵盾仁爱,灵辄报恩。A①士季进去劝谏晋灵公。C②士季进谏晋灵公的话。D①赵盾对晋灵公嗾犬袭人的不满)
8.(3分)B(晋灵公坦承自己的过错,但知过不改。并没有“文过饰非”)
9.(10分)⑴(4分)⑴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
    ⑵(6分)①如果您去进谏而国君不听(接纳),那就没有人能接着进谏了。请让我先去进谏,国君不听,那么,您再接着去劝谏。(补充主语、宾语前置句各1分,句意1分)
    ②您身为正卿,逃亡却不走出国境,回来后又不讨伐叛贼,不是您杀了国君又是谁呢?(“竟”“反”各1分,句意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晋灵公的言行不符合做国君的规矩,大量征收赋税来装饰宫墙,从高台上用弹弓射行人,观看他们躲避弹丸的样子。厨师没有把熊掌炖烂,他就把厨师杀了,装在畚箕里,让官女们用头顶着经过朝廷。大臣赵盾和士季看见露出的死人手,便询问其中的原因,并为晋灵公的无道而忧虑。他们准备向晋灵公进谏,士季说:““如果您去进谏而国君不听,那就没有人能接着进谏了。请让我先去进谏,国君不听,那么,您再接着去劝谏。”士季往前走了三次,到了屋檐下滴水的地方,晋灵公才抬头看他,并说:“我知道自己的过错了,打算改正。”士季叩头回答说:“谁能没有错误呢,犯了错误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大的好事了。国君能够弥补过失,君位就不会失去了。”

    晋灵公还是没有改正。赵盾又多次劝谏,晋灵公很厌恶,就派鉏麑去刺杀赵盾。鉏麑一大早就去了赵盾的家,只见卧室的门开着,赵盾穿戴好礼服准备上朝,时间还早,他和衣坐着打盹儿。鉏麑退了出来,感叹地说:“时刻不忘记恭敬,真是老百姓的靠山啊。杀害老百姓的靠山,这是不忠;背弃国君的命令,这是不信。在这不忠不信中有一样,还不如去死!”于是,鉏麑一头撞在槐树上死了。

    秋天九月,晋灵公请赵盾喝酒,事先埋伏下武士,准备攻杀赵盾。赵盾的车右提弥明发觉了这个阴谋,快步走上堂去,说:“臣子陪君王宴饮,酒过三巡还不告退,就不合礼仪了。”于是他扶起赵盾走下堂来。晋灵公唤出了猛犬来咬赵盾。提弥明上前搏斗,打死了猛犬。赵盾说:“不用人而用狗,虽然凶猛,又有什么用!”他们两人与埋伏的武士边打边退。结果,提弥明为赵盾战死了。

    当初,赵盾到首阳山打猎,住在翳桑。他看见有个叫灵辄的人饿坏了,便去问他的病情。灵辄说:“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左传|晋灵公不君》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孔子说:“董狐是古代的好史官,记载史事的原则是直言不讳。赵盾是古代的好大夫,因为史官的记事原则而蒙受了弑君的恶名。可惜啊,如果他出了国境,就会避免弑君之名了。”

    赵盾派赵穿到成周去迎接晋国公子黑臀,把他立为国君。

"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99217/

推荐访问:晋灵公不君教案答案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