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国内外现状

来源:工作总结 时间:2016-09-27 10:56:56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工作总结】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国内外现状(一)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

内部控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内部控制理论国外研究状况分析

内部控制概念的提出至今已有五十多年历史。内部控制, 是在内部牵制的基础上, 由企业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实践中创造, 并经审计人员理论总结而逐步完善的自我监督和自行调整体系。在其漫长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 大体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三个历史阶段, 即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三个阶段。

从1949 年美国会计师协会(AICPA) 的审计程序委员会在《内部控制: 一种协调制度要素及其对管理当局和独立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的报告中,首次对内部控制作了定义。内部控制在50 年时间内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经历近40 年, 而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只有5 年时间。内部控制之所以有这么快的发展速度, 除企业内部管理自身因素外, 外部尤其是政府的推动亦是关键因素。在美国20 世纪70 年代到80 年代, 政府通过一系列措施推动内部控制的实施。80 年代一些舞弊性财务报告和企业“突发”破产事件导致美国国会一些议员对财务报告制度的恰当性提出了疑问,尤其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恰当性, 由此成立Treadway 委员会( 即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 ,并发表了著名的COSO 报告。20 世纪80 年代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 SEC) 也对内部控制产生一定的影响。SEC 在1980 年的S—X 规则303 条款中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管理当局讨论和分析( MD&A) ”的信息。MD&A 要求揭示上市公司财务和经营相关的当前和未来的流动性和其它情况, 所以要求向公众提供更多未来经管责任的情况,

包括内部控制等内容。“安然”事件发生后, 美国国会于2002年7 月通过《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 Sarbanes-Oxley Act) , 强化了一系列控制措施, 如完全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检查等。

COSO 报告指出: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 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影响, 旨在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率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它认为内部控制整体架构主要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项要素构成。COSO 报告首次把内部控制从原来的平面结构发展为立体框架模式, 代表着国际上在内部控制方面的最高研究水平。此后发布的其他一些有关内部控制的报告( 如加拿大的COSO, 英国的Cadbury, 南非的King, 法国的Vienot 等等) 均以COSO 的报告为模本。我国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银行组织的内部控制系统框架 也是以COSO 的报告为基础的。但我国大部分企业管理层甚至许多内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内涵与外延的理解还停留在内部牵制的第一阶段,认为内部控制就是“职责分工、岗位分离、授权授信、内部审计等”, 与国际水平还有相当的差距。

根据COSO 报告, 内部控制应理解为: “ 由管理当局设计( devised) , 董事会核准, 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共同实施( maintained) 的, 旨在为实现组织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一个过程( pro—cess) ”。可见, 内部控制是为了达到目的的一个过程, 但它本身不是目的; 它帮助实现的是多种既互相区分而又紧密联系和相互重叠的目标; 它由人实

施并影响着人们的行为, 组织内的所有人员对内控都有相应的责任; 而且内部控制为企业管理层只能提供合理的保证, 而不是绝对的保证。

二、内部控制理论国内研究状况分析

我国的内部控制管理仍以政府为主导, 通过政府颁布的法规从外部要求企业进行内部控制规范。已制定并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相关的法规或政策为:

1986 年财政部颁发《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其中对内部控制制度作了明确规定; 1997 年1 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实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 , 以便于会计师事务所评估审计风险, 提高审计效率, 保证执业质量;1997 年1 月国家审计署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 , 其中将对内控制度的测试当作“作业准则”予以规定; 1999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新《会计法 》, 将内控制度当作保障会计消息“真实和完整”的基本手段之一; 2000 年11 月证监会发布《公开发行证券公司消息披露编报规则》 ,要求公开发行证券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 证券公司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在招股说明书中专设一部分, 用来说其内控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2001 年6 月财政部发布《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 试行)》 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 试行)》 。

由此看出, 我国在正式法规中最早使用内控的为1986 年财政部颁发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该规范只提到内部会计控制, 并定义为“单

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 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该定义被以后财政部发布的其它内控文件以及《会计法》所使用, 而在这些文件及《会计法》中基本将内部会计控制作为会计监督的一部分。

中注协对内部控制的定义比较宽泛, 在1997年实施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 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中称内部控制为“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 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全,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 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 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 “包括控制环境、会计制度和控制程序”。这是从审计角度定义的, 应用了AICPA 在1988 年提出的内控定义。 证监会、国家审计署、中组部、中纪委等部门的内容控制概念与上述两种大同小异: 证监会主要防范上市公司及金融、保险机构的会计信息失真;国家审计署主要防范政府机关和国有事业单位资产流失和信息失真; 中纪委和中组部主要防范领导干部贪污腐败等方面。财政部于2001 年6 月22 日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 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 试行)》, 有如下特点: 第一, 以单位( 企业) 自身为出发点。《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出台以前的相关法规, 其对企业内部控制要求基本上是从其行业相关角度, 而非从企业自身角度出发。《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 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是从制度基础审计的角度来要求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中国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做好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等有关事项的

通知》 与《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等法规是从信息披露的角度来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予以要求。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是从企业自身的角度, 即从加强企业管理, 完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改进企业经营方式的角度为出发点来要求。从内部控制的产生来看, 它是由企业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完成其主体内容构造的。

第二, 目标定位明确具体。控制目标的定位是内部控制存在及存在形式的根本所在, 也是建立内部控制框架体系以及进行内部控制设计、评价和考核的原则指导与参照。在我国提出《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之前,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 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将内部控制定义为: 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约有效进行, 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 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审计准则对要求进行评价的内部控制的限定处于内部控制理论发展的内部控制结构阶段。COS0委员会在其报告中对内部控制的目标定位为: 为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效果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性。COS0 委员会报告对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的范围更为宽泛, 尤其是取得经营的效率效果, 企业达到这一目标需涉及与此有关的社会的各个方面, 特别是与企业经营有关的社会文化等“软环境”, 同时也涉及到确定经营效果的考核和经营业绩的评价指标体系问题。

第三, 基本构成直接以内容而非要素形式存在。COS0 报告中关于内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国内外现状(二)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现状与改进研究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国内外现状】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现状与改进研究

【摘要】近些年来会计制度在不断地完善,已经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要求,还包括对会计控制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完善,但是企业会计内部控制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会计内部控制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我们的重视。本文研究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分析如何改进企业会计内部控制。

【关键词】企业 会计内部控制 现状与改进

近几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各种各样的企业如雨后春笋一样的出现,要想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要想在竞争激烈的角逐中脱颖而出,就需要从各个方面加强企业的竞争力。然而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又在其中占据了主要的位置,这就会对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我们国家现在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还存在一些问题,亟须提高才可以使企业更加稳健的发展。因此本文针对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现在存在的问题,研究如何加强会计内部控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一、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企业人员对于会计内部控制的意识不够。企业的管理者对于会计内部控制的理解不够透彻,致使他们会认为在企业中建立会计内部控制不会产生直接效益,而且产生的长期效益中不能明确可知哪部分效益是建立会计内部控制的制度而产生的,同时建立这个制度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所以就造成管理者不会积极或是主动对自己的企业建立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同样也不会把建立会计的内部会计制度作为工作的重点,就不会投入大量的精力,管理者的这种态度就会造成这一部分的失控。

(2)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制度不完善。有些管理者对于建立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的意识是存在的,也建立了会计内部控制的制度,但是缺乏严格和规范的标准进行约束,对于会计内部控制的制度不完善会造成很多的浪费,致使各种资源的利用率低。同时内部控制的不健全一般是包含不够全面和不够系统两方面。这样就会造成一些问题,像内部的授权不明确会使管理者的权责不对等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问题;而且会出现对于工作的重点控制不明确的问题,会使员工在工作时分不清工作的先后顺序,从而出现轻重不分的问题;内控制度的不完善就会使这个制度的机能下降,使它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有些对于会计的岗位设置也不合理,就会造成人员的不能够充分利用。

(3)企业中会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企业中会计的从业人员有的还不具有资格证书,就不具备从业的资格,这样的员工在操作中缺少理论知识,就会加大出现错误的可能性,进一步就会使会计内部控制的失控,出现不必要的失误。而且企业对这些从业人员缺少业务的培训,会使一些有从业资格的人员缺少实际的联系,只懂一些课本上的死知识,而不会灵活的运用,就让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国内外现状(三)
国内外内部控制研究现状分析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国内外现状】

国内外内部控制研究现状分析

内部控制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二十世纪以来,国内外频频发生财务丑闻,在大家把矛头直指向财务会计报告时,也在探索企业内部治理等问题。并把问题的症结和解决途径归到了内部控制。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内部控制也不断发展起来,20世纪90年代后,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速度超过了以往各个阶段,以美国的研究成果最为显著。

一、对国外内部控制的介绍(以美国为例)

1.美国内部控制研究发展:

(1)萌芽期:15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为内部牵制阶段。该时期内部控制的主要特点是以任何人或部门不能单独控制任何一项或一部分权力的方式进行组织上的责任分工,每项业务通过正常发挥其他个人或部门的功能进行交叉检查或交叉控制。(2)成长期:20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初为内部控制制度阶段。有权威机构给内部控制下出具有权威性的定义,几经修改,完成时间塑造和理论完善两大使命。(3)发展期:20世纪80年代为内部控制结构阶段。(4)成熟期:20世纪90年代为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旧的COSO报告(要素五分法)COSO内部控制框架认为,内部控制系统是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内控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要素组成,它们取决于管理层经营企业的方式,并融入管理过程本身,其相互关系可以用其模型表示.(5)最新成果:全面风险管理。

2.COSO内部控制基本原则:

(1)《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简称SOX)要求上市公司,无论大的还是小的,每年对财务报表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和报告。幸运的是,公司可以依赖一个行业标准——内部控制集成框架,来评估和改进其内控体系。

(2)全国反欺诈财务报告(特雷得维)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简称COSO)于1992年颁布的这一框架,长期以来作为建立旨在提高效率、降低风险、帮助保证财务状况报表可信性、遵从法律法规的内部控制的蓝本。由于其全面性、有效性和普遍原则,框架受到世界上很多组织的称赞并被接受。

框架颁布之后,财务报表、公司治理和法律环境发生了很多变化。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404条款(SOX 404)是公司财务报表内部控制的主要推动。

由于美国具有较为成熟的资本市场和法律规范,所以在其资本市场上出现的问题以及所出台的解决措施也对我们有很有意义的指导作用,所以在我国文献方面介绍这部分的内容也较多。特别是SOX法案颁布以来,就有不少对其的介绍、研究的文章。比如,美国 SOA404条款执行成本的研究,认为SOA404条款提高了通过证券市场募集资金的成本,董事会结构改变增加成本支出,运转效率下降, 影响公司竞争力。虽然是对美国社会环境下,对SOA404的研究,但其中的思想

对我国内部控制政策制订也有启发作用。COSO报告下的内部控制新发展——从中航油事件看企业风险管理,也是用美国关于内部控制理论、实务的最新发展来解释中航油内部控制失败的案例,还有伊利股份、创维数码、四川长虹等失败案例或重大事件,认真学习 ERM框架中的所有内容,并将其与企业经济业务紧密结合起来,我们认为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新调整,有一定借鉴意义,也为我们在当前环境下如何建立起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内部控制措施,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基础。

二、我国内部控制研究基本状况分析

1.从发表时间来看,我国理论和实务界对内部控制的研究,多集中于二十世纪初期几年。这可能要基于美国资本市场发生的几宗大的财务丑闻和对公司内部控制的反思而推出相关的法律和政策规范,所以在对美国财务丑闻的分析研究和出台政策的剖析的文章就层出不穷。

2.从论述内部控制的角度来看,总体上可以分为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一般有以下几个角度的探讨:(1)内部控制的概念的探讨。(2)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3)在应用研究方面,主要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国内外现状】

三、国内内部控制的理论探讨

1.内部控制的概念探讨

国外内部控制理论发展经过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和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五个阶段。国内在对内部控制文献介绍时也主要是以引入内部控制在西方的发展历史和权威机构对内部控制的定义来进行讨论。比如内部会计与管理控制、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成分三种提法,就分别对应美国的二因素法、结构三分法和COSO报告,当然我国也具有中国特色的地方就是根据国情需要对会计控制和对内部控制实质的探讨。

2.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在内部控制的文章中,以委托代理理论、外部性理论、风险管理理论、权力配置理论等为基础,研究如何将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结合起来,对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关系探讨的文章非常之多,因为内部控制是在一个企业中实施的,他的实施环境自然就是公司的治理情况,但是就是说公司治理就是内部控制的环境因素吗?学者对这个问题还持有不同的看法。本人认为,根据所引文献,研究者对两者关系也有一个逐渐认识的过程。从开始的只是描述联系的模糊界定到后来的界定边界和分析相互作用,也见证了研究者们认识的逐渐成熟。【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国内外现状】

3.国内内部控制的制度建设探讨

这几年在我国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上有一些比较显著的进展,如《会计法 》中规定,要求“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并把这一规定作为单位负责人必须承担的会计法律责任之一。财政部在2001年~2006年先后颁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 》的“基本规范”、“货币资金”、“采购与付款 ”、“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工程项目”、“固定资产”、“存货 ”、“筹资”、“对外投资”、“担保”等一系列用于指导开展内部控制建设的规范性文件。《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制定背景、总体思路、形成过程和主要内容,并就内部控制与内部会计控制的关系、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与其他相关会计法规的关系、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试行等问题都有研究。但是对比美国还存在没有理论框架支撑、控制方法单一、层次还比较低的不足。

参考文献:

[1]李若山徐明磊:2005. COSO报告下的内部控制新发展—从中航油事件看企业风险管理.会计研究,2

[2]李连华聂海涛:2007.我国内部控制研究的思想主线及其演变:1985~2005.会计研究,3

[3]程新生:2004.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组织结构互动关系研究.会计研究,4

[4]李心合:2007.内部控制:从财务报告导向到价值创造导向.会计研究,4

[5]林钟高郑军:2007.基于契约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会计研究,10

[6]阎达五宋建波:2000. 双元控制主体构架下现代企业会计控制的新思考.会计研究,3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国内外现状】

[7]谢志华:2007. 内部控制、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关系与整合.会计研究,10

[8]李连华.2002. 股权配置中心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新思路.会计研究,10

[9]冯培根:2000. 会计控制的委托代理分析. 会计研究,11

[10]刘明辉张宜霞:2002. 内部控制的经济学思考.会计研究,8【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国内外现状】

[11]高霞赵妍:内部控制国内外现状分析

内部控制国内外现状分析

姓名:古雪

班级:080507

学号:080507112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国内外现状(四)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有很多国内外的企业由于会计内部控制比较成功,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收益,这就更加使得许多企业加强了会计内部控制的力度。但是内控不是那么容易,也不是说两句大道理就行的,必须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并加大力度去实施。对很多企业而言,内部管理工作相当随意,对会计内部控制的认识也不够清楚。总之,不仅是人对会计内部控制的认识模糊,还有很多方面都存在很大的问题。所以,必须找出这些问题,才能针对这些问题找出解决的对策,只有这样才是对企业发展有利的选择,也恰恰是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会计内部控制来切实的为企业服务,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和更多的财富。

  [关键词]会计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9.135
  1 引 言
  很多企业都制定的有内部控制制度,但是这些内部控制制度没有特别强的针对性,没有根据本企业的各个部门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制度的制定,也就是内部控制制度还不全面,没有准确地认识到会计内部控制的问题所在。而且就算是有内部控制制度,而执行的力度也令人担忧,总会遇到一些阻挠的问题。所以内部控制制度一定要实用,而且有很强的针对性,全面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部分。本文从会计内部控制的问题和会计内部控制的对策两个方面来进行研究,通过问题来寻找切实可行的会计内部控制的对策。
  2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2.1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1]
  在很多企业虽然意识到了内控制度的重要性,但是却没有制定完整的制度来为企业服务,只有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才想到内控制度的不健全,但是又不及时补上。在遇到问题时,不依据制度办事,没有制度的随意主观判断,甚至朝令夕改,针对相同的问题而处理的方法却完全不同,甚至相互矛盾。领导者的执行判断不断更改,导致员工也无从下手,最后就会越来越乱。甚至有些领导的决定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特别是一些家族企业,大部分的员工都是自己的亲戚,公司的老板就是家族企业的创始人。任何部门都是自己信得过的亲戚,所以自认为不需要内部控制制度,认为这些人都是亲戚,一定会向着自己。然而做企业不是做慈善,不是动动嘴,讲讲人情就可以做下去的。这样下去,始终都会失败。
  2.2 企业各部门不相互配合
  所谓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在很多人看来这个完全是会计部门的事情,跟公司的其他部门没有什么关系。这种认识是完全错误的,所谓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基于整个企业的制度,而不单单是会计部门的内控制度,只有会计部门去遵守,其他部门可以忽略不去遵守。当内控制度涉及其他部门的切实利益的时候他们不但不支持,还认为是会计部门在给他们出难题,故意为难他们,这不仅激化了部门之间的矛盾,甚至也让会计部门的人受到了阻碍然后不愿意再去执行,内控制度也就只剩下形式,如同空壳。有的企业,单单是报账这个工作就有好多问题,比如规定哪天报账,这些人不来报账,又在另外的时间来报账,会计人员不给他处理的话,又要说是会计人员不通情理。还有就是虽然来报账,但是票据什么的都不完善,无法说明报账的钱用到了什么地方。还有就是有的企业是直接通过老总签字然后找出纳报账,出纳不给钱又说“老总都同意,你还不同意”,就是太拿自己当回事了,不过就是个员工。所以在每个月月底,对财会人员来说,各个部门的报账手续和票据都难以审核通过,多领的情况屡见不鲜,有些部门主管更是徇私舞弊,讲究个人人情,给自己部门的人随意签字报销,完全不把公司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当回事。有些领导甚至认为,这些制度多余,根本没有必要。如果是小企业还好说,公司就几个人,口头打声招呼或者随意简化报销流程。但是对于几百人甚至上千人的企业,难道每个员工报销都要去跟老板打招呼,随意更改报销流程,一千个人有一千种报法,那会计人员的整理工作就比较费时间了,还有的小企业为了非法避税,领导授意各部门故意绕开内部控制制度,但是这或许是节约了眼前的利益,但是长期发展下去,会计信息就会失去价值,因小失大。[2]
  2.3 企业员工素质不高
  有的企业在招聘的时候,没有实行严格的招聘制度,有的甚至是部门领导硬塞给人事部门,卖个人情的。导致一些专业岗位的人对本部门的工作一窍不通,工作无法进行。如果领导是这样的情况,那指挥工作不就变成了瞎指挥了。公司的人员往往会因为交情什么的拉帮结派,说的是人熟好办事,也就是在执行制度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有些公司根本没有财务人员,全是外面找的兼职或者是行政人员来充当。还有一些部门的管理人员在培训的时候不去,在考核的时候又去找关系。所以就导致了企业内控制度落实难。其主要原因就是员工的素质不高,领导没有领导的样儿,员工没有员工的样儿,领导和员工都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还有一种企业的老板,对内部控制制度嗤之以鼻,以老大自居,认为仅凭自己的实力和能力就能获得丰厚的回报,特别是在创业初期,人少的时候,以自己为大,老板一句话说了算,不去制定和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对一些别的企业的成功案例不去学习,认为只有自己是对的,认为自己的企业用自己的观点是最对的,不听取专业人士的建议。所谓的企业最大的问题还是在如何管理上,内控制度能都极大地制约企业的从业人员,只有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对内控制度的认识,才能推动企业的发展,不然等到出现大问题时才追悔莫及,悔之晚矣。
  2.4 监督机制不完善
  一般监督机制分为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3]外部监督则包括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虽然这两种监督体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起到监督的作用,但是由于外界人员对公司的了解不够,所以外界的监督体制也不能很好的对企业起到监督的作用。一个企业最好的监督体制就是内部监督,而且应该设立内部的审计部门,专门的一个部门来进行监督,这样就能更好地起到监督作用。但是由于一些内部审计部门设立的不完善,没有发挥好审计部门的作用,导致内部监督也不能很好地进行。   3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对策
  3.1 建立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可以借鉴一些国内、国外的成功案例,并加以分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内部控制制度,从别人的失败中找教训,从别人的成功中找经验。不断地去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这样工作才有章可循,不至于乱成一团。在制定内控制度的时候,不能一人独断专行,仅凭一人的观点来制定制度,必须倚仗团队的精英的力量,发挥大家的智慧和专业水平,来制定和完善制度。
  3.2 企业各部门积极配合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涉及企业的各个部门,一项烦琐且又复杂的工作,所以企业的各个部门必须配合好会计部门的工作,任何人都不能利用职位之便来随意改变内控制度。而且一旦发现内控制度的缺陷时应该及时完善。其他部门不能加以阻挠,会计部门也不能故意刁难。
  3.3 加强企业领导和员工内控知识的学习
  一个企业内控制度的实行仅凭一人之力是万万不行的,所以必须加强整个企业领导和员工的内控制度的学习,这样才能做大做强企业。还有就是对员工的职业道德进行培训,使得员工在具备高超的专业知识的同时懂得遵守职业道德。不以领导的话唯命是从,遵纪守法。领导也不能搞一人独断,必须依据制度规定行事,任何人都没有特权,不能随意更改和规定制度。特别是小公司在起步阶段更不能因为取得了一点儿小成就就忽略了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一个企业要做大做强,领导就必须按照规章制度来办事,打好坚实的基础,领导掌好舵,引导着企业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一个企业不管是领导还是员工都必须不断学习,一段时间的成就只能代表这一段时间的出色,并不能因为一段时间的成就就不去继续虚心学习。学无止境,更何况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环境都不断地在发生着变化,这也要求不断地对当前的形式进行分析,对内部和外部的环境进行解析,这样才能使得企业更好地发展。
  3.4 设立审计部门,完善内部审计工作
  有的公司由于规模小、人不多等情况,内部监督几乎没有,更别谈什么设立审计部门了。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一个公司要想持续健康发展,也必须设立审计部门。就算没有审计部门,也要有相应的人来执行监督工作。审计部门必须切实的履行好审计部门的职责,不拉帮结派,搞裙带关系,审计工作不能偷工作假。要审核好会计部门的工作,审核好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切实做好内部监督。在完善内部工作的同时,同样也应该积极配合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
  3.5 加大会计内控执行力度
  在一些企业虽然已制定比较完善的内控制度,但却没有真正的利用起来,执行力度不够,只要涉及本部门的利益,大家都不愿意让步。出现问题时,大家都不愿意承担责任,相互推卸责任,避而远之,最后就只能不了了之了。所以必须出台一系列的奖惩制度,加强企业内部沟通,让企业员工都参与到内控中来。而另外有一些企业并没有内控,所以也就没有执行这一说了,这样对企业的发展相当不利,所以必须完善内控并大力推行。
  3.6 建立完善的人事制度[4]
  有的企业没有专门设立招聘人才的人事部门,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公司小、人不多、资金不够等原因。但是不设立人事部门,这对公司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一个公司最重要的就是人才,没有人才企业怎么发展,人才没招对或者安排岗位不合适这都是资源的浪费。而且还要完善相应的激励制度,正因为小企业资金少,没有更多的资金投入人才的管理中去,所以激励制度就特别重要,对人才进行能力的划分,对做出贡献的、表现突出的给予奖励,员工也有寄托和动力,都会努力地工作。
  4 结 论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会计内控制度的制定和实行已成为必然的趋势。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内控制度。企业只有在不断的借鉴和学习中,找出内控制度的问题所在,加快人才的培养,加强内部审计的监督力度,建立完善的人事制度,并不断健全和完善内控制度。这样,才能真正地推动企业朝着更加健康、更加繁荣、更加壮大的可持续之路发展。
  参考文献:
  [1]祝伯红.推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绿色财会,2006(7).
  [2]孙宁波,聂雅慧.关于完善我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若干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0(6):35-36.
  [3]王卓.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10(1):54-55.
  [4]郑石桥,王建军,赵玲.内部控制要素的重要性及其变迁――基于一个问卷调查[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8(1).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国内外现状(五)
关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与思考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内部控制理论及在国内外发展情况,深入分析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发展出现的问题,进而进行针对性分析,提出了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工作改进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上市公司 内部控制 风险管理
  一、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现状
  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会计控制现状很不理想,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公司的外部控制环境恶劣、内部管理松弛,对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普遍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内部会计控制弱化。加上公司治理结构的先天不足以及人员素质等方面问题,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会计控制方面还有所欠缺,公司内部控制中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将凸显出来。由此引发一些造假现象严重,资产管理混乱,费用支出失控,潜在亏损增加等不少问题。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薄弱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股权集中程度高低直接反映出公司治理能力水平的高低。股权集中以国有股占绝对优势这是普遍现象。股权集中过高,容易造成小股东在整个公司管理中地位微不足道,而大股东在公司管理中地位绝对控制地位。如此一来,公司治理机制处于失效状态,公司内部控制机制也无从谈起。上市公司中内部控制问题以国有股为主体的公司为尤为突出,其公司治理中出现经营权越位和所有权缺位等现象,直接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严重的还将影响管理层管理监督和控制力度,公司治理制度以及内控制度实施也将无从谈起。还有高管激励制度不完善,这直接影响到高管工作的积极性,事关上市公司日常经营中高管能否发挥其积极作用的问题,此问题不容小觑。
  (二)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
  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是否得到有效实施,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具体情况。在当前,部分上市公司出现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方面的问题,这也是在企业内部控制方面出现频率最高的问题。相应的,多数上市公司逐步在董事会下成立了执行委员会旨在更好的贯彻内部控制制度。但是还是有少数上市公司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重视,即使有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大多也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存在流于形式的局面。
  (三)风险评估工作投入有限
  风险评估最大作用在充分对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实际进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各因素,有针对性采取相应措施以防止出现的内部控制失控局面的产生。风险评估作为内部控制实施中一个重要环节,对企业内部控制成功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就我国的上市公司目前情况,大多公司都成功进行了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工作,也运用了一系列内部控制方法,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其中风险评估投入力度不足成为制约其内控工作的关键因素。风险评估由于评估环节复杂,是一项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工作。风险评估投入的多少直接影响评估工作质量高低,评估工作质量高低又直接反应在企业内部控制水平上。从某种意义上说,上市公司风险投入有限,直接制约了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的提高。
  (四)内部控制实施情况监督机制缺失
  作为公司日常运作的最高监督机构监事会来说,其在公司管理的监督上尤其是对内部控制实施过程的监督作用并未完全发挥出来,同时现有的一些监督状况并未如实反映出公司运作的真实情况。以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实施为例,大多公司选择内部审计部门负责组织和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由于内部审计部门在公司地位比较特殊,不受其他部门约束,这将直接导致内部控制出现监督缺失的尴尬局面。诸如评价者不独立、评价结果不客观等现象频出也就不足为奇。
  (五)内控信息披露不规范
  大多数的上市公司都进行了内控信息的披露,但仍有不少上市公司尚未披露过内部控制审计相关报告。同时,由于公司内控制度不同,披露的自我评估报告也存在着程度不一致的情况。究其原因,我国上市公司内控披露标准不统一,这直接导致内控信息在披露方面陷入被动局面。
  三、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工作改进的建议与对策
  (一)营造内部控制良好环境
  一方面,我国的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方面的目标是通过优化股权结构,形成股权分散和多元化股东类型,实现公司运作达到最优状态,也能最大限度保障公司利益。另一方面,加强董事会建设。通过控制董事会的规模和增强董事的独立性,最大限度发挥董事会独立监督作用。这方面最重要一点就是引入上市公司高管激励机制,将短期激励效应的收入分配和长期激励效应的财产分配相结合,增强查处和严惩高管违法违规行为的力度,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实施打造良好环境。
  (二)加强内部控制执行力
  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工作,找出企业会计工作或管理工作中的关键环节,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应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建立授权管理控制体系,实现重大经营活动决策和执行程序制度化和规范化。促使各授权层发挥主人翁姿态投入到日常经营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最终实现决策的民主性和执行的有效性,使决策者与执行者能够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
  (三)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一方面,树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应对风险防范的安全意识。首先,作为上市公司的领导和管理者而言,必须将风险意识摆在首位。只有对风险意识足够重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工作才能化被动为主动。其次,上市公司日常运作也离不开风险管理。上市公司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面临着一系列不可预知诸如资产风险、信息系统风险等相关风险因素影响,这时候发挥风险管理机制的预测、评估、控制和约束作用,对上市公司日后发展尤为重要。另一方面,采取风险防范相关措施。充分了解企业当前风险现状,以便更好规避和控制风险。与此同时,还要做好风险应对措施的反馈机制,以便探求最有效最效率的风险应对措施。这也是对上市公司风险预警机制完善的最有力保障,确保风险评估机制的有效实施。
  (四)健全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在内部控制方面,上市公司必须实施强制审计制度,这样做法的好处在于将监督机制在内部控制方面落到实处。同时,在设置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机构问题上,可以充分借鉴国外“双层领导模式”的经验。即在董事会下设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在经营管理系统设置审计机构,接受公司监事会的监督管理。该种操作方法的最大优势在于具有保持这两层机构的独立性,能有效地实现对内部控制的监督。
  (五)规范内控信息披露流程
  作为上市公司而言,持续信息向外部公开是上市公司基本义务。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情况作为公司一项重要的信息,也不例外。为了方便股东和投资者了解本公司,在与其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对比展示上,应在披露内控信息的内容和格式上进行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庄胡蝶.转型经济条件下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对策[J].商业会计,2012,(18):39-41.
  [2]李光宇.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问题分析[J].湖南社会科学,2013,(1):192-195.
  [3]项多武.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5):176-177.
  作者简介:斯豪(1981-),女,汉族,浙江杭州人,杭州铁路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会计,中级会计师,本科。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dangzheng429179/

推荐访问: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论文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案例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