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湖流域综合防治与环湖生态保护修复的调研报告

来源:各类报告 时间:2016-04-29 11:18:53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各类报告】

第一篇:《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调研报告》

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调研报告

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调研报告

为促进**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推动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近期,**保护区组织人员对**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保护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先后分别到**乡的**村**屯、**河,**村,**村;**镇库区上游**河沿线的平腊村纳新等屯;**乡**村的**、**;**乡的**屯以及大山林场、**大峡谷野生珍稀植物园等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查了解,走访群众代表,村组干部,听取意见和建议,调研结果如下:

一、**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

(一)保护区范围及对象

**自然保护区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季风常绿阔叶林为主体的原生性天然林及其生态系统;以南方红豆杉、黑颈长尾雉等为主体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和**重要的水源涵养林。总面积42848.4公顷,其中核心区14720.8公顷,缓冲区11101.3公顷,实验区17026.3公顷。

(二)保护区的生态效益和作用

**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独特、森林生态系统原生性好、生物多样性丰富等特点,保护区的建设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对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的标志性工程**水电站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生态保障作用,其保护价值非常重要。据统计有维管束植物2819种,大型真菌185种,陆生脊椎动物382种,昆虫1053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0种,植物27种。保护区有88种野生兰科植物且物种个体数量较多,是**野生兰科植物属种最多、系统发育最完善的自然保护区。【关于湖流域综合防治与环湖生态保护修复的调研报告】

(三)保护区的管理和建设初见成效

近几年来,保护区致力于有效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及水资源涵养能力,妥善管理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生境,不断加大科研力度,提高公众生态文明意识,逐步使保护区向设施基本完善、管理科学先进、环境优美良好方向迈进;保护区对淹没区内红水河流域珍稀野生植物及古树实施迁地保护,建立了**珍稀野生植物迁地保护示范基地—**大峡谷野生珍稀植物园、兰花园,园内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0种4000多株,兰花75种2万多株(丛)。有效地保护了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生态环境。

二、**自然保护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为破坏严重。**自然保护区涉及109个自然屯,3438户,15583人。但由

于移民搬迁及经济利益的驱动,天然水源林大幅度减少,如**河沿线集体林地由于生态公益林补偿低,有的群众毁林开荒种植农作物和经济林,乱砍、滥伐、毁林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特别是**景区**河右岸,群众搭棚,毁林开荒约200亩,森林植被被破坏严重,还存在蔓延的趋势。如不尽快处理,加强保护,后果不堪设想,对打造生态旅游景区景点影响很大。【关于湖流域综合防治与环湖生态保护修复的调研报告】

(二)保护和利用矛盾突出。群众生产开发与保护矛盾突出。一是保护区范围面积的划分与当地群众的生产用地实际不够合理,据群众反映,保护区划界时,把不应划入保护区内的农民集体土地划入保护区,造成群众生产生活用地困难;二是自然保护区内有相当多集体林地,属于集体所有土地32544.71公顷,占76%,且辖区内移民较多,移民生产开发用地紧张,河流的两旁大部分的天然林、水源林几乎被砍伐殆尽,据了解被毁面积约3万多亩,种植农作物和人工经济林,杉木、马尾松、速生桉等用材树种,涵养水源差,生态效益低下。加上近年来杉木价值增涨等因素,使得森林资源保护与群众的生产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关于湖流域综合防治与环湖生态保护修复的调研报告】

(三)破坏森林行为案件查处力度不够。原保护区派出所已划归到县森林公安,对破坏辖区森林资源行为案件的查处,保护区主要是向森林公安报告案件线索,存在沟通难、查处不及时等问题。以至一些案件查处不及时,甚至久拖不断,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特别是**河的毁林行为案件,多年来都有发生,但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制止和打击,造成当地群众有恃无恐,纷纷效仿,现**村部分群众已开路进至保护区**河山顶,欲继续开路到**河上游毁林开荒抢占林地。

(四)保护区与周边村屯的界限不够明确。由于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政府虽然已与周边村屯群众确定界限,但未埋定界碑,因此群众对辖区界限不是很清楚。同时因部分群众生产生活在保护区内,为了自身利益,也还存在对保护区界线不认可、不了解等情况,给保护区的管理工作难度大。

三、对加强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严厉打击破坏保护区森林资源的行为。政府要做好统筹协调,林业主管部门要积极配合,主动研究解决保护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有效推动保护区的各项工作。加大林业行政执法力度,坚决打击保护区内捕猎野生动物、破坏森林的违法行为,特别是**景区**河右岸毁林案件,久拖不决,政府应予高度重视,组织相关部门加大打击力度,防止慢延。同时,大力做好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运用各种宣传工具和方式,把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意义、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科普知识等,不断向社会、保护区周边群众作广泛深入的宣传,形成保护生态环境良好的社会氛围并成为广大干部和群众的自觉行动。

(二)加大资金投入,抓好管理。政府要加大对保护区的资金投入,抓好配套设施建设,在原已划定界线的范围内,根据有利于保护区的管理和周边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按照峨政发(1990)20号天峨县人民政府《关于调整确认**河、穿洞河自然保护区管理面积的通知》的规定,完善自然保护区内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林权证书发放到位,以利于保护区界线的进一步明确,并在醒目的地方立好界碑和宣传牌,明确责任,签订共管协议和协调管理。

(三)因地制宜,调整林种结构,改善保护区生态环境。

首先是对保护区范围内的荒山和残次林进行封山育林,使森林植被逐步恢复。第二是对保护区水库周边的耕地要实行退耕还林政策,以改善水资源涵养能力和水质。第三是在保护区内禁牧、禁伐,让森林植被得到休养生息,使保护区实现良性循环发展。第四是林业部门要加强林木采伐源头管理,严格控制采伐天然林种植食用菌,确保保护生态环境取得实效。第四是积极做好特色中草药在自然保护区辖区内培育、繁育和试点种植等工作。保护区主动适应新常态要求,发挥自身优势,组织技术人员对保护区辖区内的原生中草药品种、环境进行调查,并与区内中医药材科研单位的专家联系,在科研专家指导下对一些具有特色又有市场前景的品种进行培育、繁育和推广研究,目前已取得很好的效果。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提高补偿标准。建立健全多元化的生态补偿基金,除增加财政拨款外,要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以及**电站的支持。利用森林资源优势,抓好生态旅游产业开发,打造生态旅游品牌。根据“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建议征收生态效益补偿费,建立生态补偿基金,用于提高库区上游保护区等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标准。

(五)加强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标本兼治。要重点支持保护区内的新农村建设,从项目、资金、技术和对口支援上优先安排,将移民安置、林业生态等工程建设与生态文明村建设相结合、与村庄的绿化、美化、净化环境相结合,与农家生态旅游等增收项目相结合,搞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人畜分离,建设化粪池,发展沼气池,优化生活生态环境,从而达到标本兼治。

(六)多方协调,调整自然保护区范围。一是2014年上半年保护区开展的辖区内人工林调查结果:**河片区目前天然林呈零星散状不连片分布,自然林面积总数不足10万亩,从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角度出发,**河片区目前已失去了保护的目的和意义。同时,保护区**河片辖区内生活着7000多居民,大部分属于移民后靠安置,农民群众对土地的利用需求很大;按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林木砍伐之规定,位于保护区内的所有人工林,林业行政管理部门都不予许可办理采伐证。为此,建议对**自然保护区范围进行必要调整,将保护区**河片区30多万亩林地调整为居民生产生活用地,不再作为自然保护区辖区范围。

二是天峨县有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优势,森林覆盖率达84.05%,生态公益林面积逐渐扩大,就保护区内生态公益林面积从2008年的254049.6亩增加到2013年的278910.6亩,很多石山弄场区域的天然林得到了很好的保护,野生物种种群种类不断增加,保护价值不断提高。经我处技术人员实地和采用科技方法监测调查,发现该区域范围内生长着国家i级保护植物红豆杉、掌叶木等和栖息着黑叶猴、黑颈长尾雉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及许多珍稀濒危物种。同时,尚有许多的兰科植物和珍稀中草药材等名贵植物有待进一步保护与挖掘。为此,建议将**镇、**乡、**乡的部分村屯,即**镇塘英社区韦家洞、**乡大槽、公昌、甲岩、龙塔和**乡龙峨、甘洞等连片30多万亩大石山弄场地区规划为自然保护区,并入**自然保护区辖区内,使**自然保护区形成穿洞河片区、大山森林片区、大石山弄场片区格局。

第二篇:《关于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综合防治的调研报告》【关于湖流域综合防治与环湖生态保护修复的调研报告】

第三篇:《县城水源区生态保护工作调研报告 好》

华政协发[2010]6号

政协华池县委员会

关于县城水源保护工作调研报告

县委:

为全面了解县城水源保护现状,根据县政协2010年工作安排,5月20日,县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和环保、建设、水务、林业、石化等部门负责人组成专题调研组,对县城水源保护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水源区基本情况【关于湖流域综合防治与环湖生态保护修复的调研报告】

华池县城已建成东沟和鸭儿洼饮用水源保护区2处。东沟水源保护区包括柔远东沟和赵沟门田背沟两

个流域,涉及柔远、乔河两个乡镇,六个行政村,区域总面积为73km²。其中:一级保护区面积为0.315km²,二级保护区面积72.685km²。区内现有单位及农户604户,液化气站1处,输油站2处,油水井103个,输油管线3万多米。水源水库库容8万m³,供水能力达到3600m³/d,基本满足了县城居民生产、生活用水。鸭儿洼水源保护区包括温咀子以上鸭儿洼沟全部流域,区域总面积为92 km²。其中:一级保护区面积为3.85km²,二级保护区面积88.15km²。区内现有农户274户,油水井4口。水源水库库容64万m³,供水能力达到3300m³/d。两处水源保护区内有林业用地56280亩,树种以山杏、油松、刺槐、沙棘为主,绿化程度达到30%,森林覆盖率21.4%。水坝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的91%,饮用水质监测项目27项指标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的100%。

二、水源区保护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城水源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水源保护工作,成立了华池县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乡镇环委会和水源管理领导小组,

把饮用水源保护纳入县乡政府环保目标管理,签订责任书,落实任务和责任,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齐抓共管,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的保护工作机制。县上先后制定出台了《华池县城区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办法》和《关于城区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封禁管护的通告》,在县城和乡镇巡回播放,广泛进行宣传。同时在县电视台、广播电台开办专题节目,对水源区内违法排污行为进行曝光,教育群众提高对水源保护的思想认识。

2、坚持打防结合,治理工业污染。县城水源区建成后,相关部门规范管理,严格保护区内项目建设审批,在保护区内禁止审批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区无关的项目,禁止设臵油库及从事钻探与地下放炮等作业,禁止输送污水的渠道、管道和输油管道通过,禁止勘探石油,打石油注水井,从源头上防止了工业污染。同时,加大治污打击力度,县环保局每年都要进行石油单位治污集中督查,2008年以来,共立案水源保护违法案件16起,进行了严肃处理。依照《环境影响评价法》,否决县城水源区内石油开发井位6个,强行停钻1个,责令采油二厂建成标准化清洁井场42个,建设拦油拦污坝5道,设立电子眼监

控设施6处,更新外输管线5公里,完全封堵废弃油水井14口,较好地防止了地表水污染。

3、注重生态建设,实施综合治理。一方面,县上将水源区生态建设作为保护水源的长远措施来抓,在水源区先后实施了退耕还林、退耕种草、平田整地、打井打窖工程,止目前,水源区营造水源涵养林21500亩,种草3010亩,平田整地7535亩,打井45口、水窖166眼,这样既保持了水土,又避免了大量油田作业和农田有害物质流入水源河道,取得了明显成效。另一方面,对东沟水源区一级保护区的64户农户实施了 “一池三改五配套”工程,并对26户农户规划实行异地搬迁。先后取缔排污口9处,拆除沿河厕所16座,牛棚19座,猪圈13处,清理垃圾、粪场24处,将原水源保护上游的城区生活垃圾场迁出另行选址建设,并配备垃圾屋24个,生活污染得到了有效遏制。此外,针对第一水源水坝蓄水不足的实际,县上整合项目资金900余万元,完成库区石砌护岸9600 m³,清淤4万多m³,修筑排洪渠40m,埋设排洪管道150m,建成封闭式围墙600m,围网1305m,安装交通警示牌2面,确保了水库蓄水安全。

三、困难和问题

调研中我们发现,县城水源保护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高度重视,及时加以解决。

1、水源保护区污染突出。水源区部分群众水质保护意识淡薄,如齐沟门支流拦坝养鱼、生态养鸡,致使水源地出现粪大肠菌群超标和呈现富营养化趋势等问题。在保护区内任意堆放生产生活垃圾,并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等造成水源地的污染。水源区上游群众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大量农药、化肥残留物,被雨水冲击后直接或间接的对地表水、地下水造成污染,目前生产生活污染源已占到总污水排放量的70%以上。东沟水源保护区已受到坪104井、白253-01井、关83-171井、庆二注水站等多个井场及附属设施分布的威胁,这些井位位于水源上游,井场作业泥浆、含油污水经常外泄,井场四周原油袋、钻井岩屑随意码放堆积,被雨水冲入河道后,对水源造成污染。且单井管线直接跨越田背沟一、二级保护区,一旦破裂,对水源污染将会十分严重。

2、水源管理措施不到位。一是没有成立专门的饮用水源管理机构和一支完善的监测队伍,缺乏对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和监控;二是没有建立饮用水水源地预警监控体系,不能实现实时监测、控制水源地的水质、水量安全状况,预警预报能力弱,不能完全适应

第四篇:《观音湖保护与开发利用的调研报告》

立足长远着眼全局整体规划加速实施深入推进观音湖区域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关于观音湖环境保护与综合开发的调查报告

(讨论稿)

遂宁日报社课题调研组

观音湖作为遂宁市域中央商务商业文化生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遂宁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遂宁城市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为积极策应市委、市政府关于观音湖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战略,加快环观音湖区域发展,找准发展方向和制定发展措施,我单位组织力量走访市直机关及职能部门,深入湖区开展调研,就环境状况、存在的问题、经济发展潜力与优势、如何做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有机统一、以及对建设环观音湖生态经济区域的思路与对策等方面情况作了一些了解。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观音湖现状

(一)观音湖基本情况

观音湖地处涪江中段,是中国西部最大的城市内湖,呈西北——东南向的狭长形状,湖心常年平均水深6米,最深处15米,库容8000余万立方米,水域面积14.8平方公里。流域内水系发达,支

流众多,域面积在1000km2以上的主要支流就有火烧河、平通河、通口河、安昌河、凯江、梓潼江、郪江、安居河(琼江)、小安溪等9条。主湖泊区穿城而过,湖中有圣莲岛、圣平岛、圣鹭岛三个独立岛屿及席家洲、吴家洲两个半岛,湖滨岸线总长超过20公里。

(二)特色优势

1、区位优越。观音湖置于遂宁城市中心,作为涪江的组成部分将遂宁城市分为东西两个板块,是联结遂宁老城区、河东新区、国开区、金桥工业园区的重要纽带,与著名景区广德寺、灵泉寺相互辉映,是整个城市的灵魂地带,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具有非常突出的综合开发功能。

2、生态资源丰富。观音湖汇集了芝溪河、郪江、明月河、开善河等支流及若干小支流,水域面积14.8平方公里,与国内堪称开发利用典范的城市湖泊比较,是苏州金鸡湖的2倍、杭州西湖的2.8倍,比全国最大城中湖湖北武汉东湖小18平方公里。湖泊内水生动植物丰富,适宜于草鱼、鲢鱼、鲫鱼、鳙鱼等多种淡水鱼类生长。主湖泊东西沿岸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湿地资源,浅水处野生芦苇茅草丛生,吸引了大量的白鹤、野鸭等珍稀野生飞禽聚集繁衍生息。作为全省第一个绿化达标市,我市拥有东山,西山绿色生态屏障,与环观音湖区交相辉映,形成山中有水,水中有城的山水园林型的城市格局。

3、文化底蕴深厚。遂宁观音文化源远流长,是遂宁城市文化的灵魂,文化资源开发潜力巨大。观音湖是其自然地理形态、整体视觉特色、城市历史文化的“文脉延伸”,它与承载着观音文化的广德寺和灵泉寺,成为独具特色城市的文化名片,正是遂宁打造世界性旅游产业品牌的文化资源基础。

4、后发优势凸显。近年来,遂宁在西部地区中的生态环境、资源能源、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后发优势开始显现,观音湖作为我市保护与开发建设的重要区域,成为加快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我市依托观音湖生态优势,着力打造城市环境,不

仅带动了环观音湖区第三产业发展,还吸引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户遂宁,激发了城市发展活力。目前,我市加快观音湖的综合开发建设,正着力打造集城市公共游憩、观音慈善文化体验、高端养生度假、商务休闲、特色运动体验五大核心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性、生态化、体验型的综合性湖泊旅游休闲度假胜地。

(三)开发建设概况

1、水域开发。由遂宁天遂文旅集团投资城市亲水度假开发,推出游船体验和西部水上嘉年华等“亲水、戏水、乐水”的娱乐项目;在临近河东湿地公园和通善大桥桥头的湖面上规划打造了荷花观赏区。

2、岛屿开发。观音湖中有圣莲岛、圣平岛、圣鹭岛三个独立岛屿。圣莲岛进入综合开发阶段,环岛堤带路路面铺装基本完成;安置房已建成70%;观音湖下穿隧道已正式开工建设;世界荷花博览园已完成修建性详规,现正在完成莲韵主馆及内外湖荷花种植初步设计方案;污水处理厂项目施工图设计已完成,现在正在预算及图纸审查;五星级酒店正在完善建筑设计方案,预计2014年上半年开工建设。圣平岛处于开发的前期阶段,主要开展防止乱搭建、摸排情况、规划启动等前期工作。圣鹭岛由天遂公司负责编制规划方案。

3、沿岸开发。通过依托观音湖20余公里水岸线的整体开发,环观音湖区初步形成了西部水都的独特生态景观。河东沿岸由五彩南路(巴蜀文化滨水区)、五彩缤纷路、五彩缤纷路北延段三部分组成,目前,已建成的五彩缤纷路和湿地公园,成为了市民和游客亲近自然、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五彩南路和五彩缤纷路北延正在制定规划设计方案。西岸已建成滨江路生态走廊和席吴二洲湿地公园,沿岸一带餐饮娱乐休闲产业发达,从事吃、住、娱、购等商业多达千余家,沿岸的观景房、商住房受到热捧。滨江北路湿地公园与滨江南路景观带正加快建设。

4、生态环境。观音湖水系发达,主湖区主要汇集了明月河、

联盟河、开善河和米家河等支流来水以及若干小支流的来水。

(四)存在的问题

1、缺乏整体开发的理念

观音湖作为遂宁城市中的景观湖泊,在对其水岸、湖面、岛屿、水下的开发建设中,一直是以行政区划为基础,区县、园区、部门单独建设开发,这种开发模式带来的弊端是:一是缺乏整体开发理念,部门各自为政,难以整合资源。二是缺少整体的规划设计方案,目前,船山区以及河东新区在对观音湖部分片区的开发建设中都制定了相对应的规划,但是缺少整体的规划设计方案。三是功能分区不清晰,目前,沿岸及岛屿的功能分区已经大致形成,但是水面及水下的功能分区却还没有完全形成。

2、开发模式单一

一是水域开发明显不足。对观音湖的开发大多集中在沿岸上,水面及水下的开发明显不足。二是综合利用率不高,观音湖滨江路片区的商业虽然旺盛,但是高品质的企业却较少。河东五彩缤纷片区的商业则还处于培育状态。同时,在水面的利用方面,大型的赛事,以及娱乐活动组织的较少。

3、开发力度不够

观音湖下闸蓄水已经7年,但从目前的开发建设情况来看,开发力度明显不够。在沿岸开发方面,观音湖滨江路片区的商业主要集中在餐饮和娱乐产业,文化氛围和景区氛围明显不够。在岛屿的开发方面,三岛的开发建设进展相对缓慢。

4、环境保护力度不够

近年来,我市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治理,观音湖生态功能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环境保护基础薄弱,环保投入有限,湖区仍然面临严峻的污染问题。如明月河、联盟河、开善河和米家河等支流沿岸污水处理设施严重不足,湖区内养殖户和沿岸住户污水直排现象比较严重,沿岸堆放垃圾现象普遍,湖区次级河流严重污染,50%的河段水质不能满足水域功能要求。虽已开展了一

系列治理工作,但仍未得到最终解决。

二、发展定位与目标【关于湖流域综合防治与环湖生态保护修复的调研报告】

(一)指导思想

1、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的全面深入推进改革的大方略中明确提出经济发展转型总体要求,调整执政绩效唯GDP评价考核模式,坚持生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环境与科学利用资源。观音湖发展定位的确定,应严格遵循和充分体现这一精髓。

2、观音湖的保护和开发不仅体现在湖区的保护和开发,也体现在环观音湖区域要素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保护和开发的视野应以观音湖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为轴心和引擎,整体规划环观音湖区域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使之成为加速建设遂宁市区经济升级版、城市建设升级版的平台和动力。

(二)发展定位

1、空间定位:城市里的田园风景样板区。

2、生态定位:成渝城市生态建设先行区。

3、产业定位:商务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4、品牌定位:通过独一无二的城市亲水商务圈和生态区的打造,唱响“观音文化之乡”、“西部水都”、“国际荷花博览园”等品牌。

(三)目标任务

观音湖的保护和开发不仅体现在湖面环境的保护和开发,也体现在环观音湖区域要素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特别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要充分体现出以下总体目标任务:

1、在商业发展上,对休闲旅游要素与商业要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及匹配组合各功能,实现环观音湖地区的休闲旅游设施与商业形态的合理布局;

2、通过引擎项目的重点打造,导入旅游与休闲要素,聚集人气,形成以旅促商,以商兴旅的良性循环;

3、在城市文化建设上,通过休闲旅游的导入,以旅兴

第五篇:《2011全国河湖流域综合治理与 边坡生态修复高级研讨会》

2011 全国河湖/流域综合治理与边坡生态修复技术高级研讨会 2011 全国河湖/流域综合治理与边坡生态修复技术高级研讨会 邀 请 函 一、活动背景 ☆国家政策环境 2011 年 1 月 29 日,国家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中 发【2011】1 号,以下简称“决定” 。随后水利部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 2011 年中央一号 文件加快推进水利项目前期工作的指导意见》 (水规计【2011】251 号, (以下称为“指导 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 62 年来中共中央首次系统部署水利改革发展全面工作的决定。 ) 文件提出,要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国家固定资产投 资中的比重,大幅度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水利资金。 ☆河湖综合治理问题日渐突出 最初,城市滨河而建,因河而兴,因水而美。后来,河道为城市建设让路。在城市建 设中,人们一度对保护河道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导致有些河道被填埋,有些河道淤塞, 有些河道成为垃圾堆放场所,有些河道成为排放污水通道。城市河道功能退化甚至消失, 城市失去水系,失去了灵性,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下降,城市形象受损。特别是一些水城, 河道堵塞,水质恶化,水城特色消失。这些都是城市建设中,忽视城市河流功能对河道 保护带来的问题。 从全国来看,受自然条件限制,加之城市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河湖 水生态系统承受压力越来越大,城市出现的河道断流、水体污染、湖泊湿地萎缩等问题, 已严重影响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开 始反思过去的做法,逐步认识到,城市河湖本来就是城市的组成部分,不能忽视对河道 和湖泊的保护与修复。 昆明—解决河湖治理的示范城市 河湖治理是昆明生态文明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是“一湖两江”流域水环境综合 治理的核心。在水污染防治的理念上,转变治水观念,由水资源开发、排放、单向利用 向综合利用、循环利用转变;由水污染单纯治理向水生态整体优化转变;由依靠远距离 调水,向水资源就地循环利用、实现零排放转变。加大控源截污力度,构建完善截污治 污体系,成为目前产业界热议的话题,建立了适用于河湖系统规划治理和运营模式示范。 二、主题 河湖/流域综合治理与边坡生态修复 三、主办单位 中国水博会组委会办公室

2011 全国河湖/流域综合治理与边坡生态修复技术高级研讨会 中国水利科研信息网 云南省水利学会 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环境服务业商会 四、协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昆明市水务局 昆明滇池管理局 中国生态修复网 昆山唯中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五、承办单位 云南省昭通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六、支持单位 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 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国生态学会生态工程专业委员会 七、特约媒体 中国水利报、环境报、建设报、中国环境修复网 八、时间及地点 时间:2011 年 12 月 24 日—25 日(23 日全天报到) 地点:云南-昆明(具体地点会前十天统一通知) 九、会议主要内容(拟定) 第一单元:产业政策和发展趋势 1、 “一号文件”对河湖综合治理建设的机遇 2、城市河湖治理面临的政策环境与产业思考 3、河湖水污染控制与综合治理 4、昆明城市滇池治理的现状与思考 5、河湖水污染监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第二单元:技术与工程实践 一、河湖水污染防治与淤泥治理技术 1、河湖水污染控制与综合治理技术 2、河湖底泥环保疏浚技术方法 3、污泥处理处置规划研究与资源化利用技术 4、河湖富营养化控制与水体修复技术 5、河湖水污染监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2011 全国河湖/流域综合治理与边坡生态修复技术高级研讨会 二、河湖边坡(柔性)工程防护与生态修复技术 1、河湖边坡柔性防护系统与技术应用 2、河湖边坡变形预测与滑坡分析方法 3、堤岸、护坡加固与绿化技术 4、城市河湖景观生态恢复与设计 5、边坡生态修复新技术与新工艺 三、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仪器推介展示与交流合作 第三单元:中小城市河湖治理现状与症结 采用讨论方式 话题:1、中小城市河湖治理的现状与症结 2、城市河湖景观生态修复与设计 3、探讨如何改善河湖治理现状的建议 主要讨论单位: 地方主管部门代表、地方河湖治理公司代表、规划院或设计院代表、城市河湖治理方面 的院校专家 第四单元:典型案例参观 参观案例:昆明市滇池管理现场考察 十、参会嘉宾(拟邀请) 王 浩 中国工程院 院士 水科院水资源所 所长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教授 全球水伙伴(GWP)中国技术顾问委员会主席 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环境服务业商会 北京水科所 所长 云南滇池生态研究所 所长 江苏省无锡市水务局 高级工程师 云南省生态农业研究所 所长 秘书长 王占生 董哲仁 骆建华 高振宇 杜劲松 朱 喜 那中元 滇池管理局 昆明市水务局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解放军总装备部工程设计研究院 清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滇池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2011 全国河湖/流域综合治理与边坡生态修复技术高级研讨会 十一、参会人员 地方政府主管部门、水利厅、局、流域机构,河道、水库、湖泊等管理单位、勘测 设计、规划设计院,水利科学研究、高等院校、国内外仪器生产企业、技术公司、专业 媒体、及其他相关从事河流、湖泊和城市景观水体水污染控制、生态修复、生态工程、 环境管理的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建设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 十二、论文征集 会议即日起开始征集会议论文,欢迎全国各地相关单位和个人围绕会议主题及主要 内容踊跃撰稿、投稿,会议将优选部分论文作者参与会议演讲,遴选部分优秀论文在大 会会刊上陆续刊载。论文要求:原创作品、观点鲜明、条理清楚、叙述简洁,通栏排版, 正文宋体5号字,图表标识清晰、准确,稿件请发送至:中国水利科研信息网 (zgslky@163.com,010-63203526) ,会议论文截稿日期:2011 年 12 月 10 日。 十三、会务组联系方式 水博会组委会办公室 联系人:石 磊 中国水利科研信息网 E-mail:zgslky@163.com E-mail:expo@mwr.gov.cn 电 话:010-63203526 传 真:010-63203648 联系人:安世侠 电 话:010-63203495 传 真:010-63203793 十四、附件:参会回执 中国水博会组委会办公室 盖章处 中国水利科研信息网 盖章处

第六篇:《关于湖流域综合防治与环湖生态保护修复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政协“巢湖综合治理开发”专题调研实施方案总体要求,第一调研组在王世清、许天锡副主席率领下,组织部分市政协委员,邀请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于6月初至7月中旬,围绕“巢湖综合治理与环湖生态保护修复”子课题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市水务局、市农委、市建委的情况通报,对有关新闻报道进行了集中研读,赴xx县、xx县、xx市、xx区及裕溪闸、巢湖闸对巢湖水体、岸线及其汇入河流治理情况进行了实地查看,对我市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进行了视察,对山东、河北、河南等地的湖泊治理经验进行了考察学习,并与环巢湖16个乡、镇、街道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在比较全面了解巢湖水体污染现状及其治理工作进展的基础上,进行了认真讨论,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巢湖水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进展情况

巢湖是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湖区面积约800平方公里,岸线长约181公里,流域总面积1.35万平方公里。2015年实施区划调整后,巢湖湖区整体划归xx市管辖,成为我市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的重要战略资源。属xx市管辖的巢湖流域河流共有33条,其中主要入湖河流为北部的南淝河、十五里河、派河、柘皋河,西部的丰乐河、杭埠河、白石天河,南部的兆河等,呈向心辐射状汇入巢湖,东经裕溪河流入长江。(以上数据由巢湖管理局提供)

上世纪五十年代,巢湖生态环境良好。但随着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巢湖流域经济高速发展,人口急剧增长,城市快速扩张,巢湖水质污染日益严重。湖体水质呈富营养化状态,流域生态平衡受到破坏,水生生物种类锐减,湖面水鸟甚少,湖泊功能部分丧失,八百里巢湖面积出现退化。当前,巢湖湖区平均水质类别为v类,水质状况为中度污染。其中东半湖呈轻度富营养化状态,西半湖呈中度富营养化状态。在当前监测的8条主要环湖河流中,除柘皋河与白石天河为ⅲ类水质,杭埠河与丰乐河为ⅳ类水质外,其他河流均为劣v类水质,属重度污染(以上数据由市环保局提供)。

国家、省、市对巢湖污染治理工作高度重视。巢湖作为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之一,其水污染防治1996年即列入全国环境保护重点工作,也被省、市党代会列为重要任务。近十年来,通过依法关停取缔污染严重的 “十五类”小企业、工业企业废水达标排放、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及流域“禁磷”、巢湖及主要河道清淤等一系列措施,治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尤其是“十一五” 以来,xx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巢湖治理,提出“治湖先治河,治河先截污”的治理策略,以“不让一滴污水流入巢湖”为目标,市城建、农业、环保、水务等多部门加大投入,在污染源头治理和环湖生态修复上采取强化治污目标责任制,严格环评把关,强化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编制一河一策,加快入湖河道综合整治,实施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启动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开展面源污染防治及加大环境监管执法力度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巢湖水污染防治取得阶段性进展。南淝河等入湖河道水质得到改善,巢湖西半湖水质稳中趋好。根据环保部2015年度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考核结果显示,巢湖流域治理成效居“三湖”(其余二湖分别为太湖、滇池)之首。

二、巢湖水环境污染原因及治理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巢湖水环境的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污染现状仍不容乐观。对于污染的形成,主要反映在:

1、围湖造田、围网养鱼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上世纪70年代前,巢湖岸线周围长期进行围湖造田,使环湖自然生态湿地失调,同时为春季蓄水灌溉抬高了湖水水位,使湖内沿岸湿地晒滩和挺水植物生长失去条件,造成湖内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2、水体封闭造成自净能力减退。1960 年以前,巢湖是与长江相通的过水型湖泊。其后为防洪灌溉需要,相继建成大小闸门50余座(数据由巢湖管理局提供),使巢湖湖体流场发生变化,长江倒灌入湖水量由年均13.6亿方锐减为1.6亿方,长江入湖水量为巢湖径流量的45%锐减为5%,巢湖由过水型浅水湖泊改变为人工控制的半封闭性水域,自净功能急剧减退(以上数据由市发改委提供)。

3、巢湖流域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增加了污水排放总量。巢湖流域是我省经济发展的中枢区域。改革开放以来,巢湖流域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企业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规模上都有大量增加,不可避免地加重了巢湖及其支流的污染。xx市、xx县矿产资源丰富,也有部分矿业企业在进行矿业开采时造成生态破坏和水体污染。

4、人口密度急剧增长造成生活垃圾、污水增加。近年来,巢湖流域的经济高速发展吸引了大量人口集聚,人口密度急剧增长。2015年,巢湖流域总人口约1060万人,平均每平方公里承载的人口数为约785 人(数据由巢湖管理局提供),尤其是xx市每平方公里承载1万人口,属于人口密度极高地区。巨量的人口聚集必然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和污水,其中所富含的氮、磷等元素是造成巢湖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而沿湖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基本未建,污水直接向巢湖流域排放。

5、农业面源污染未得到有效控制。据有关专家测算,我国农业生产,60%依赖于化肥、农药、地膜等的大量广泛使用。在使作物增产、农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同时,由于化肥、农药投放量大、利用率低,对农村、农业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导致部分富营养成分及有害成分流入巢湖流域,成为巢湖流域污染的重要因素。另外沿湖农村柴草乱堆、污水乱泼、粪土乱倒、垃圾乱丢、杂物乱放、乱圈地、乱搭建和畜禽散养的“七乱一散”现象未见明显改观,人畜粪便等有机肥料被化肥所取代,大部分直接排放,在对土壤成分和农村生活环境造成污染的同时,也加重了水体污染。尤其是畜禽养殖业造成的高度污染,据报道,长江中下游等发达地区畜禽养殖产业正向巢湖流域转移,对巢湖流域水环境的污染不可忽视。

面对巢湖流域污染的巨大压力,巢湖水环境治理修复工作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6、重开发利用,轻防治监管。【关于湖流域综合防治与环湖生态保护修复的调研报告】关于湖流域综合防治与环湖生态保护修复的调研报告。长期以来,对巢湖重开发利用、轻防治监管的情况未得到明显改善。一是利用巢湖进行围湖造田、蓄洪防洪,二是利用巢湖发展围网养殖,三是发展交通航运,造成船舶排放的尾气污染严重,四是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小而散的农家乐、生态养殖、度假村由于缺少规划,导致对巢湖流域水质的污染。五是各级党委、政府在加快发展的压力下,由于重开发利用、轻防治监管,对巢湖水体的保护是开发利用前提下的保护,治理也是开发利用前提下的治理。造成了巢湖流域污染加重。

7、极端气候频发,生态承载能力弱化。近年来,我市极端气候频次增多,一是干旱洪涝对巢湖的生态承载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高温季节蓝藻水华的爆发越来越频繁,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三是源头治理难度加大,过度开发导致生态承载能力弱化,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力度不够,,凸显出湖泊危机与治理工作的难度加大。

8、治理执行力度减弱,污染防治未能实现良性循环。巢湖治理进程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流域内污染物排放总量不断增加,总磷、总氮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河流、湖底淤泥存积,清淤不彻底,形成污染累积效应。沿湖及入湖河流的浅滩、岸线缺乏植被,进一步影响了水体自净能力和湖区生态平衡。

9、社会管理不到位,影响治理开发工作进展。对于巢湖水体污染治理依靠技术取得突破和成效的预期不断提高。在运用具体的治理技术对巢湖进行治理的同时,社会管理未能相应跟上,导致巢湖流域治理事倍功半。

一是管理职能不清晰。巢湖流域的综合管理职能分属省、市、县(区)三级的环保、水利、建设、农业、航运、旅游等多层级多部门,管理职责交叉,“多龙治水”、多头管理造成现阶段管理体制不顺,条块分割。巢湖管理局成立后,按现行文件规定的主要职责既存在与其他部门工作的交叉,又存在职能空白,对实际工作开展造成了影响。二是法律保障不健全。1999 年开始执行的《安徽省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是当前巢湖水污染治理的法律依据,执行13年来对巢湖水污染防治发挥了积极作用,由于2015年实施区划调整,该条例已和现阶段巢湖治理实际情况有所脱节,覆盖面不广,针对性不强,强制性不够,约束力较差,亟需予以修订。8月3日,省政府法制办对《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与目前正在实施的《暂行条例》相比,该草案明确了监管主体,规划了治理责任,有了很大进步,但在污染治理与开发利用的统筹协调上仍需完善。三是管理力度不到位。环境监控和管理手段粗放,对违法行为依法打击不力,巢湖及主要河流沿岸堤上、堤内私搭乱建现象屡禁不止,沿岸居民和企业向巢湖流域水体内直接倾倒垃圾和排污现象依然存在。南淝河下游两岸整治工作执行力度差距甚大,西岸工程范围内民居拆建速度快、质量好,而东岸尚未实施,形成鲜明对比,影响工程整体实施进度。

三、对实施巢湖流域综合治理与环湖生态修复的建议

巢湖流域综合治理与环湖生态修复,需要在坚持以往行之有效的治理手段,保护治理成果的基础上,应在完善法规、创新体制管理,加强防治、生态修复和开发利用三个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一)完善法规政策,创新管理体制

1、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强巢湖综合治理的组织领导。一是在省级层面加强领导。由于巢湖流域水环境管理涉及诸多部门及六安、马鞍山、芜湖、安庆等地区,建议成立由省政府主要领导为负责人的高规格议事协调机构,参与单位包括省直相关部门、流域内市级政府及巢湖管理局。二是在xx市层面加强领导。建议由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直接分管巢湖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监管工作的实施,成立市巢湖综合治理委员会,定期召集相关部门召开协调会,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理顺管理体制,明确细化职责。巢湖管理局作为新成立的全国为数不多的大型湖泊综合管理行政机构,要对其充分放权,将人权、财权、监管权“三权”下放,以巢湖管理局为巢湖流域综合治理开发利用监管的主体单位,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将巢湖综合 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公里内严格控制规模畜禽养殖,3公里外积极推行生态养殖、集约化、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变,新型农民向新市民转变,农业生产小而散向规模化生产经营型转变,沿岸低洼地带的农田向保护区及湿地公园转变。《环巢湖生态渔业建设和发展“十二五”规划》应吸取滇池渔业污染教训,严格按照省、市三级保护区相关规定,结合湿地公园建设发展水产养殖业,通过国际招标,邀请权威专家对《环巢湖生态渔业建设和发展“十二五” 规划》进行进一步科学论证。

9、对巢湖流域河流水质进行严格目标管理,切实改善巢湖流域河流水质。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在全流域全面实施入湖河流截污工程,切实做到不让一滴污水流入巢湖。全面实施河道整治工程,加大推进力度,对堤内、堤上民房依法全面拆除。在入湖主要河道及其重要支流旁划定保护区,大力建设生态防护林,保护及涵养生态水源。在巢湖流域适宜范围内全面修建生态湿地,逐级净化水质。

10、加大南淝河下游两岸治建力度,保证工程整体进度。尽快启动东岸整治工程,建议市、县(区)一要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南淝河治建专项资金和其他融资渠道,确保治建工程的顺利进行。二要加快南淝河东岸堤上建筑物和违章建筑物的依法拆除速度。三要认真落实省、市有关规定,规划好南淝河下游两岸,以最好的规划、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最好的质量、最佳的效果建设好南淝河下游两岸。

11、全面实施河、湖清淤工程,降低污染物蓄积。在资金、技术充分准备到位的前提下,经过科学规划、科学论证和科学实施,在今冬明春枯水季节对巢湖及主要入湖河流开展清淤大会战。清淤工程实行区域性包干责任制,沿湖修建生态护坡并对丙子万年埠试验段、滨湖试验段成功的工程经验进行推广应用。抬高生态修复区基底,大面积修复建设湿地。对清出的淤泥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借鉴上海横沙岛和南京玄武湖清淤成功经验,在组织国内外专家进行充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科学选址,利用淤泥堆岛建林。探索巢湖流域淤泥利用新方法,为淤泥处理找到新出路。

12、加大巢湖流域船舶污染整治力度。交通及海事部门要规范港口和水上作业及船舶尾气排放标准,对受油作业、过驳作业和污油接收作业加强监管,严格执行危险货物申报制度,落实港口水域危险货物装卸作业过程中的污染防范措施,加大对船舶污染物直接排放行为的监管力度。制定船舶尾气排放标准,对超标排放的要依法予以惩处直至取缔营运资格。

13、积极推进“引江济巢”工程,提高巢湖水体流动性。“引江济巢”工程是从根本上解决巢湖水体流动性,加强水体置换,提升巢湖自净能力的重要举措。建议省、市两级党委、政府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申报建设项目,加快工程项目立项报批进度和建设速度。

14、加强水利设施除险加固,保护巢湖流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对巢湖流域水利设施运行状况进行定期排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闸口、堤坝及时予以除险加固,保证巢湖流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于湖流域综合防治与环湖生态保护修复的调研报告】各类报告http://

第七篇:《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生态市建设的调研报告》

20**年,大庆在全国内陆城市中第一个进入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行列。为进一步改善大庆生态环境,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了“实施绿色生态战略,建设生态大庆”的战略目标,制定了《XX市生态市建设规划》并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颁布实施。《规划》提出:从20**年开始,用10年时间使主城区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用15年时间全面完成生态市建设任务。具体划分为三个阶段。

根据20**年重点工作安排,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对我市生态市建设推进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情况表明,市委、市政府提出生态市建设符合科学发展观,符合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思想,是正确而富有成效的。

一、进展情况

我市《生态市建设规划》启动六年多来,生态市建设有了重要进展,取得了可喜成绩,大庆的生态环境大为改观,可持续发展能力大为增强。主要表现在:市委、市政府和石油石化大企业高度重视生态市建设工作。市委进一步确立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市政府成立了有相关部门和大企业参加的生态市建设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解决生态市推进当中的一些重大问题;石油石化大企业把生态市建设当作社会责任,油田公司提出了创建绿色油田的口号,积极支持地方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市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各县区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将生态县建设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坚持生态建设与保护同步推进。以“治水、复草、还林、净气”为重点的环保和生态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全市人工造林面积达到373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00 年的6.8%提高到10.03%;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平方米;全市1034万亩草原全部禁牧、轮牧,草原生态进一步恢复;通过加强对水源地的监管,保证了人民群众的饮水健康;黎明湖、明湖、碧绿湖、三永湖、万宝湖和乘风湖等15个湖泡经过综合整治和陆续建成的73个生态园,成为了城市生态景观。城市环境功能显著增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19%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2.94%;工业污染防治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5.8%;城中村、棚户区和老居住区环境得到改造,城镇集中供热和天然气入户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循环经济和生态产业快步发展。全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9.72%;以大庆油田多年以来实施的采油污水回注为代表的循环经济效果显著。同时积极开展以企业为主体、园区为平台、项目为支撑的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清洁生产得到进一步推广;环保产业有了长足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林业、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环保国策地位和公众生态环境意识进一步增强。“环保世纪行”、“绿色夏令营”、“观鸟周”、“爱鸟节”、“万人签名”等群众性活动丰富多彩,“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环保志愿者”不断涌现,初步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环保事业的良好氛围。

生态市建设标准共39项指标,截止到2015年底,我市已有23项指标达到国家生态市建设标准,2项指标部分达标,14项未达标。具体完成情况是,在基本条件6项指标中,有4项达标,分别是:制订了《生态市建设规划》,并通过人大审议、颁布实施;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及地方颁布的各项环保规定、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与建设卓有成效,三年内无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外来物种对生态环境未造成明显影响;资源(特别是水资源)利用科学、合理,未对区域(或流域)内其它市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环境影响;在经济发展9项指标中,有3项达标,分别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单位gdp能耗、单位gdp水耗;在环境保护15项指标中,有8项达标,分别是:城市空气质量、城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二氧化硫排放强度、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工业用水重复率、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在社会进步9项指标中,我市有8项达标,分别是:城市生命线系统完好率、城市燃气普及率、采暖地区集中供热普及率、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高等教育入学率、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普及率、公众对环境的满意率。未完成的14项指标分别是:年人均财政收入、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应当实施清洁生产企业的比例、规模化企业通过iso14000认证比率、森林覆盖率、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退化土地恢复率、噪声达标区覆盖率、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旅游区环境达标率、城市化水平;部分达标的2项指标分别是:全市80%以上的县达到生态县建设指标,中心城市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验收并获命名;全市县级(含县级)以上政府(包括各类经济开发区)有独立的环保机构,并为一级行政单位,乡镇有专职的环境保护工作人员。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内容。【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生态市建设的调研报告】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生态市建设的调研报告

二、存在问题

从调查的情况看,我市生态市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脆弱的生态环境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地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恢复和改善的难度加大。主要表现为:森林覆盖率仍然偏低。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了国家平原地区造林绿化标准,但仍远低于国家生态市标准15%的指标。地面水环境质量依然很差。特殊的地域环境加之由于大部分湖泊水系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主要排水干渠和未整治的湖泊水环境治理难度非常大。治理土地沙化、草原退化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全市沙化土地面积仍达到70万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33 %;盐碱化土地面积达25.4万公顷,约占总土地面积的12 %;草原面积已由1982年的84万公顷减少到68.9万公顷,其中“三化”面积达到50.98万公顷,占草原总面积的74%。

(二)城乡差距比较大,生态市发展不够协调。表现为:一是生态县建设进展较慢。目前只有杜尔伯特县和XX县达到了省级生态示范区建设标准。二是县域经济仍很困难。三是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四是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三)油田区域生态恢复缓慢,治理任务依然非常繁重。近年来,石油企业注意加强油田开发建设过程中的环境 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

(一)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一是不断加强对各级领导层的宣传,把生态市建设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二是不断加强对企业的宣传,把生态市建设当作一项社会责任来履行。三是不断加强对广大群众的宣传,把生态市当作自己的家园来建设。

(二)全力加大重点项目指标的实施力度,确保生态市建设目标的全面完成。一是森林覆盖率。加强调研论证,调整完善造林规划;积极向上争取,用足用好用活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加强科研攻关,优化选择适宜大庆地区生长的树木品种,提高造林成活率,延长生长存活期;加强对现有林木的管护,加大对病腐木、疏林地的改造,提高森林质量。【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生态市建设的调研报告文章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生态市建设的调研报告出自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fanwen116429/

推荐访问:飞仙环湖生态修复 澜沧江流域生态保护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