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调查报告

来源:各类报告 时间:2016-04-29 12:16:52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各类报告】

第一篇:《关于人口老龄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人口老龄化的调查报告

随着我市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老龄问题与老龄事业发展已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为了解我市人口老龄化发展状况,解决老年人的需求问题,促进老龄事业发展,市政协于近期组织调查组,就人口老龄化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

国际人口学会编著的《人口学词典》定义: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达到7%、或60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10%的人口结构称为“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人口比例超过14%、或60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20%,称为“老龄社会”。

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2000年11月,我国65岁以上人口达到了8811万人,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已步入老龄化国家行列。截止到2010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8.87%。我市相对全国大部分地区而言,人口老龄化发生时间更早,发展速度更快,最近十几年,本市人口总量连续负增长,截止到目前,全市共有60岁以上老年人49.0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9.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

老年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而且老年人口的高龄化速度持续加快,势必对经济、社会、家庭等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老年抚养比上升,加重了劳动年龄人口的负担,老年人

养老金支出总额将不断增大;二是人口老龄化改变了消费人口和生产人口之间的比例关系,而消费结构的变化必然影响到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就业结构、投资结构等的变化,从而引起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变化,催生老龄产业的兴起与蓬勃发展;三是老年阶段慢性病取代了急性病和传染病,成为健康的主要威胁,医疗模式向侧重长期保健和疾病预防方面转变,高龄人口的增加将导致医疗保障资金的迅速增加;四是“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和高龄老人不断增加,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弱化,将引起代际关系在供养方式、居住方式、照料方式、交往和沟通方式等方面的变化,家庭养老功能部分向社区和社会养老转移已成为必然,导致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加大;五是在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不断攀升的情况下,老年人群体对社会稳定的影响越来越大。

二、我市老龄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面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市委、市政府以及民政、社保等职能部门未雨绸缪,积极应对,制定了一系列的老龄政策,在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提高老年人社会福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近几年,我市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各项政策不断得到调整、补充和规范,已渐成体系,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得到了较大发展,也取得了较好成绩。但总的说来,该体系尚不完善,与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形势、老龄事业的总体要求和老年人的期盼与需求还不尽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城乡老龄事业的政策性建议加快建立和完善保障城乡老年人

基本生活权益的社会保障制度我们要按照十七大的要求,在建设“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过程中把广大老年人的养老保障问题摆到重要位置,当前要着力解决老年人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养”和“医”的问题,把城乡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城市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及城乡贫困老年 人的医疗救助、生活救助制度真正建立健全起来。在此基础上,再逐步发展和完善遗属保险、护理保险、以房养老等新的保证措施,使城乡老年人都能尽快做到最基本的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2是养老设施不能满足需要。目前,我市有各种养老机构82处,总床位1.3万张,占老年人口总数不足2.7%。该比例离欧美地区5%—7%的水平相距较远,现有养老设施在数量上还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要。另外,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的积极性不高,这也是与先进国家和地区存在较大差距的重要原因。

3是老年社会救助能力偏低。当前,严格的城乡低保准入制度,将部分处于贫困线边缘的老年人排除在外,且由于老年医疗保障整体水平较低,少数老年人家庭还存在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而在社会慈善事业还没有完善的社会捐赠法规、未形成稳定的善款筹集和增值渠道,在老年社会救助方面的能力还偏低。

4是公共服务力度仍需加大。我市实行老年社会优待政策以来,受到了广大老年朋友的普遍欢迎。但由于受当前公共服务能力的制约,再有,由于部分服务场所属于非政府投资主办或控股,在对老年

人提供免费、优惠服务方面,还缺少必要的财政资金支持,因此对老年人的优待力度还比较小。

对此我们要从几个方面入手分别是

在政治层面上,要大力提高政府和全社会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视程度,从宏观和战略的高度制定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中长期政策和长远规划。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都承担起各自应尽的职责和责任。在这一重大经济社会问题中,政府始终起着主导的作用,政府职能的发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各级政府都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现象和问题,在改革中创新,逐步建立和完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用产业化、社会化的运行机制,推进安老、养老产业的不断发展,进一步满足广大老年人在物质、精神和文化等方面的特殊需求,逐步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环境、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2、在经济层面上,充分利用当前人口红利期,以较短的时间建立起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养老保险制度。我国是在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迎来人口老龄化的。因此,解决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集中到一点就是要大力发展经济,努力壮大经济实力,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来解决老龄化所带来的经济社会问题。预计下一个世纪我国老年人在2015年前后达到2亿,在下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的老龄化高峰时我国老年人将在4亿以上,占全国人口的1/4,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估计为下世纪中叶)在8000万—1亿,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1/5以上。下世纪前半叶,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即或能占【关于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调查报告】

到世界10%,但仍要负担世界20%—25%的老年人,物质条件虽然有所改善,但困难仍是很大的,应未雨绸缪,早作筹划。

3、在社会层面上,要大力弘扬中国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实行“以政府为主导、家庭为主体”的养老模式。从总体上讲,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综合国力不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高,还有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我国众多的老年人口,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目前我们还不能照搬西方国家从摇篮到坟墓的高福利政策,只能从我国国情出发,按照国家、社会、家庭、个人共同负担的原则,量力择路,构建中国特色的养老模式和养老制度。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从当今世界的普遍状况来看,90%以上的老人最终都要在家中安度晚年,养老回归家庭也是一种必然趋势。同时,中华民族始终是一个重礼节、讲孝道的民族,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儿女绕膝、天伦之乐是对老人最大的安慰

第二篇:《人口老龄化问题调查报告》

渤海大学文理学院

调查报告

题 目 人口老龄化问题

完成人姓名 唐梦泽

系 别 体育系

专 业 社会体育(体育娱乐节目

策划和主持人)

班 级 2010级5班 指导教师 矫祯玉

完成日期 2010年5月

人口老龄化问题调查报告

唐梦泽

(渤海大学文理学院 体育系)【关于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调查报告】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中国也不例外。2000 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口已达8811万人,占总人口的6.96 %;2002年人口抽样调查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已升至8.2%。按照根据联合国制定的标准,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即为老年型人口结构类 型,这意味着我国已开始迈入老年型社会

一、 调查者基本情况

年级结构:大一占68%,大二占32% 。

性别结构:男生占66%,女生占34% 。

二、 本次调查涉及的主要内容

本次调查的问题涉及我过人口现状、老龄化的程度的实际情况以及对此的解决的方法,通过数据对比、更加清晰的分析出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程度。

三、 调查结果与分析

我国社会步入老龄化如此迅速,不可否认,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推动和加 速社会老龄化进程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近20年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在 疾病控制、卫生条件及生活质量等方面得到很大改善也是老龄化进程加快的原因。人口老龄化作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对社会会造成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 老龄化社会加重了劳动年龄人口对老年人的赡养负担。据一项研究测算,2000年, 我国每100个劳动年龄人口只需负担15.6个老年人,2050年则要负担48.5个老年人。专家认为,在未来50年内,前20年,我国存在一个低抚养比时期,这期间儿童人 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已经下降,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刚刚上升,总抚养比处于从下降到上升的低谷,呈V字形。

其次,老年人的社会保障问题尤为突出。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杨建华认为,我国农村老年人口普遍缺乏养老、 医疗、照料服务等基本社会保障。这在我国中西部贫困地区尤为突出,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小康社会的建立。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和寿命的延长,因疾病、伤 残、衰老而失去生活能力的老年人的数量显著增加,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沉 重负担,因此我国的社会保障问题亟待解决。由于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社会保障重在城镇,城镇职工社会保障基本框架虽已初步形成,但正经历着未来人口老龄化的考验。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发展,使得大批农村人口转为城镇人口。根据建设部对城市住房需求的预测,2020 年将新增城市人口2.6亿,2050年将再增3.3亿。届时,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在 城镇化进程中,结合小城镇实际情况和承受能力的养老保险办法亟需研究出台。

另外,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问题也日益凸显。研究表明,我国有大约1/3的老年人存在失落、孤独、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城市部分老年人体重超重,农村部分老年人营养不良;个体在体力和智力上

的差异被忽视,“一刀切”的退休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老年人才的丧失,使老年人过早处于被“养”起来的生活状态。作为一个发展中的老龄化人口大国,我国还没有正规的老年病医疗研究机构, 人口老龄化需要的护理人员严重不足。目前全国约有2340万65岁以上的空巢老人,据调查显示:京、沪、津等大城市空巢家庭已达30%以上。全国约有1400多万老年人要求进入老年福利机构养老,而目前各类福利院的床位远远满足不了老年人的需要,养老机构总量满足不了需要和养老院利用率不高的矛盾同时存在。

另一方面,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下降,导致劳动力不足。劳动力是构成生产 力的最基本的要素,劳动力数量的多寡及其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的大小,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虽然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但劳动力资源却十分丰富,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都不会出现劳动力短缺的现象,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劳动力老化的问题将十分明显。老年问题对社会稳定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国目前实行的是现收现付的养老社会保险体制,养老金是直接从企业收入中支付的,如果企业的退休人员多,企业用于养老的负担就重,在职人员的收入就可能受影响,这样,就可能导致在 职人员的不满,从而引发在职和退休的两代人在利益分配上的矛盾。而实际上,退休人员所领取的养老金,是他们过去所创造的财富的一种补偿。但是,由于在实际操作上表现为直接从在职人员创造的价值中支付,所以容易引起在职人员的误解。

四、 采取建议与意见

实现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系统工程,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必要可行的措施和多方面的配合。结合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研究制定适中的人口政策。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前提,是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目前我们既要控制人口增长,又要防止人口老龄化速度过快和老年人口比重过高。因此,要制定一个二者兼顾的中长期人口发展规划,在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按照国家人口长远战略规划,到本世纪五六十年代要实现人口零增长,所以,控制人口总量发展仍是当前的首要任务。针对城乡区域性老龄化程度不平衡、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户等情况,应分别采取不同的对策,适当调整人口生育率,通过合理的生育政策,逐步调整人口年龄结构向稳定方向发展。

(2)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步伐,为老龄化提供根本的经济保证。只有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加速经济发展,才是解决人口老龄化的根本保证。老年人生活条件的改善,归根到底,有赖于社会财富的不断增长。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发展、经济繁荣,才能满足老龄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只要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国民收入的增长大大超过因老年人增加而加重的负担,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压力就会减轻。 (3)发挥老年人余热作用。老年人是社会的共同财富,也是智力库,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劳动技能,相

第三篇:《关于人口老龄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人口老龄化的调查报告

(一)引言: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进步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现实,按照国际惯例,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7%时,标志着该地区或国家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1999年中国政府宣 布正式进入老龄社会。而贫困老龄化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结构并不是依靠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进步导致的生活水平提高而进入老龄化社会,相反,却是依赖强 制性的人口政策降低人口生育率和人口死亡率从而使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日趋增大。这是一种与西方发达国家完全不同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方式,我国只用了 20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发达国家要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才能完成的人口年龄结构由成年型向老年型过渡,这并不能正确反映我国经济发展与人口老龄化之间的 关系。截至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总人口为130628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为14408万人, 占总人口的11.03%,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上升了0.67个百分点,而其中大概有8500万人生活在农村。 因此,贫困老龄化问题主要发生在人口众多的农村,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在世界上仅次于日本排列第二,农村人口的老龄化速度又是城镇居民人口老龄化 速度的几倍。人口老龄化,尤其是贫困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速度、国家政策制定等都将产生重 大影响,同时,由于人口贫困老龄化产生的农村养老问题向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 度提出了越来越紧迫的要求。为解决这一问题,我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贫困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越来越快

根据笔者的调查,路边村2005年总人口达到2560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620人,占总人口比重的24.3%,总人口比2000年第五次全 国人口普查时的2397人增长了6.8%,年均增长1.1%,高于全国人口的年均增长率0.63%[⑧],60岁以上人口数与2000年的556人相比增 长了11.5%,高于全国0.76%的增长水平。

由此可见,农村贫困老龄化的速度要高于城市,这样一高一低,才使全国60岁以上人口的增长速度维持在 0.63%左右。到2012年,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处于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将进入60岁的人群范围,届时,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达1.2亿。而农村是中国人 口在生育高峰期的主力军,由于受到“人多力量大”等传统价值观的影响,在以手工劳作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农村,能够养育更多的子女以增加家庭的劳动力数量从而 谋求更多的“工分”成为人们在人口生育方面的主要追求,“二老加三四个子女”的家庭模式成为普遍的家庭人口结构。在笔者所调查的十几户家庭里,受访老人的 兄弟姐妹平均在三个左右,且这些兄弟姐妹要么已经年迈60或者即将迈进入60高龄,有的甚至有五兄妹之多。足以可见,农村在推动中国人口老龄化方面所发挥 的重大作用。但是,中国农村农民的生活现状并没有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得到明显的改善,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龄人,他们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

中获得的好处 也仅仅局限于基本的温饱问题的解决。由于中国的农业经济并没有得到像工业经济一样深刻的改革, 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工业经济的发展速度,无论从技术革新、制度改革还是收入增长方面来说,农村经济都不及工业经济的成效显著。传统的农业生产方 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这对农村的经济制度改革,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重大的挑战,农民收入增长方式的转变也就难上加难。如此,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就不会像 发达国家的老年人一样衣食无忧,贫困老龄化成为现实。此外,虽然医疗条件和医学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这只对城镇居民的老年人才是福音,因为他们可以 靠退休工资、或医疗保险、或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儿女的经济支持来享受先进的医学治疗,而对于农村老年人来说,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因而也只能“望医兴叹”。 这对控制农村人口的死亡率的作用不及对城镇人口死亡率的显著。在笔者所调查的村子,80岁以上老人为61人,约占60岁以上人口总数的9.8%[⑨],低 于全国12%的水平,这可以说明医学技术的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进步并没有为提高该地区人口寿命起到预期的作用。

2.农村的贫困老龄化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总的来说,中国的贫困老龄化是在中国经济并不发达的情况下到来的,是中国特殊的国情和特殊的人口政策所造成的,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老龄化有着不同的成因。在发达国家,一国的人口老龄化是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生产社会化、商品化和人口再生产现代化的出现而产生的。经济的飞速发展,增强了社会福利保 障能力,因而生育率持续下降,而现代科技的进步,医疗条件大为改善,死亡率锐减,人口寿命延长,导致人口年龄结构逐步老化。人口的老龄化和经济发展是正相 关的。而在中国,人口生育率的降低是长期贯彻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在1999年中国政府宣布进入老龄化社会时,在70个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也只有中 国、格鲁吉亚、摩尔多瓦、亚美尼亚四个国家的人均GDP不到1000美元,而当时日本的人均GDP为35567美元,美国为34047美元[⑩],这种收 入之间的差距是非常悬殊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七年,中国的城市化、商业化和工业化已经有了飞速的发展,各个不同城市的面貌可以说都焕然一新,这从近年来房地 产市场价格的飞涨就可以得到证实,但根据笔者之前在农村生活的所见所闻与此次调查的对比,笔者发现,农村生活面貌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村舍依旧维持着七 年以前的样子,只是多了些许新楼房,而这种房屋的翻新并不占大多数。此外,由于当地经济条件有限,该村道路多年失修而泥泞不堪、坑坑洼洼,这与建设社会主 义新农村的标准相差甚远。而在笔者调查的所有农户中,仅有三户家庭能够达到人均1000美元的水平,但仍然达不到2005年的全国人均2000美元的水 平,而且在这些收入相对较好的家庭,其收入主要是家庭中的儿子儿媳在广东打工获得,并不是依靠农业生产所得。尽管大部分家庭的主要劳动力都在广东务工,但 各个家庭的务工收入却有着很大的差距。如在笔者所调查的农户里,务工年收入最高的可达30万,最低的不到2万元,[11]该村外出务工人员约有900人, 占人口总数的31.2%,年龄大多在18岁至50岁之间,其中18至40岁之间的人口约占80%,因此留在家中的就只剩一些小孩和老人,由于缺乏农业生产 的劳动力,加上近几年农资产品价格高涨而粮食价格又偏低,农民失去了种粮的积极性,也就出现了当地由“双季稻”改种“一季稻”的状况。这不能不算是当地劳 动力流失的人口结构造成的,而与此同时也是适应了人口流动发展的结果。

3. 人口老龄化和对杜会和经济的影响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中国老龄问题也日渐突出,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社会保障问题突出。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停产关闭,离退体职工不能及时、足额领到养老金,造成生活水平下降;二是影响社会和谐发展。部分老人负担过重,子女“吃老”、“刮老,现象较严重,部分老人缺乏照料,相当多老人精神文化生活贫乏等。三是困扰国家经济发展,甚至影响我国小康社会建设。有人预测到2030年,全国离退休人员社会保险福利费用总额将达到73219.5亿元,2050年将达到182195.2亿元。这个庞大的数字会对国家的财政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困扰。四是导致劳动力不足。目前一大批中青年劳动力在若干年后也将步入老年,由于劳动年龄人口老化不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三)对解决农村贫困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一些建议

1.发展社区医疗服务

要解决老年人普遍反映的看小病问题,必须在城镇或者农村,建立专门服务于老年人的医院门诊和社区医疗服务。社区卫生服务可以用最少的资源,以最灵活的方 式,向一定区域内的最大多数人群,提供最基本的卫生服务。将社区医疗服务与居家养老相结合,并通过加大政府财政投入,招募文化素质较高的社区医疗服务人 员。建立高龄老年人健康档案,定期组织医护人员为本地高龄老年人开展巡诊、送医、送药上门服务。

2.开发老龄资源,发展老龄产业

据有关学者预测 ,陕西省在今后七年中老年人口比重还保持一个持续增长的趋势,持续增长的老年人口的消费需求将很旺盛。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老龄产业将成为一个具有较强吸 引力的朝阳产业,发展老龄产业大有可为。应当抓住老年人口的增多和预期寿命延长的机会,通过市场机制引导社会资源不断向老年人需要的饮食业、保健业、旅游 业、医药业、教育业和各种服务业转移以促使老龄产业的发展。 老年人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专业知识和劳动技能,老年人力资源是整体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发和利用老年人力资源。可以实行弹性退休制度,可以加强对老年劳动力的教育和培训 。

(四)结语:

人口老龄化将带来越严重的问题,我们只有重视这一问题,从建立合理的年龄结构开始,才能最终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系列问题。并使我国朝着更合理,更健全,更快速的经济发展方向和社会发展方向前进。

作者:缑奕轩

第四篇:《关于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调研报告》

目录

1、老龄化的基本情况和呈现的问题/1

1.1 基本情况/1

1.2 呈现的问题/2

2、农村人口老龄化现象存在的主要影响/3

2.1农村人口老龄化对计生工作产生重大影响/3

2.2农村人口老龄化加重劳动人口的扶养负担/3

2.3现阶段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医疗机制尚且达不到人口老龄化的需求/4

2.4农村的老年性社会组织比较薄弱/5【关于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调查报告】

2.5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问题/5

3、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6

3.1 从社会整体发展来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运行低效/6

3.2 从国家政策来看,计划生育政策加速农村人口老龄化进程/7

3.3 从经济发展来看,农村人口收入偏低导致子女供养能力受限/7【关于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调查报告】

3.4 从家庭来看,劳动力人口外流导致农村空巢现象日趋严重/8

3.5 从思想观念,传统养老习惯根深蒂固致使村民对养老保障制度认识淡薄/8

4、对当地政府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建议/9

4.1建立社会养老保障体系/9

4.2运用新的模式缓解劳动力短缺/9

4.3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10

4.4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10

5、其他方面的建议/11

5.1积极推行社会化居家养老/11

5.2加强敬老爱老的伦理道德建设/12

5.3、适当调整计划生育政策/13

6、主要参考文献/14

7、附件/16

附件1:关于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调查问卷 /16

附件2:关于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调查统计结果/18

关于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调研报告

【摘要】 随着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对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农村经济建设造成一定影响。本文对抚州市临川区展坪乡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农村人口老龄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字】 农村 人口老龄化 调查研究【关于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调查报告】

【Abstract】 With the seriously increasing of aging in China's rural area ,our long-cherished wish of constructing the harmonious society and the economy of rural area have been affected. In this paper,we did a research of the aging in Zhanping Village Lin Chuan Area of Fuzhou City. Using the information, we analyzed the problems of aging in rural area. Finally, we proposed the suggestion of how to improve the aging in rural.

【Key words】 Rural Aging Research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社会进步、经济、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人口总体结构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应对。

1、老龄化的基本情况和呈现的问题

1.1 基本情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我们在进行工业化建设的同时没有相应地进行城镇化建设,使得大量人口滞留在乡村。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1990 年我国共有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 9275 万人,其中居住在农村的有 7285 万人,约占了全国老人总数的四分之三,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有关数据显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6%。比1990年上升了1.39个百分点。而居住在农村的人口为80739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达63.91%。农村老年人口总量近6千万左右。现阶段我国农村既面临原来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又面临新增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同时由于农村人口基数庞大,加上青壮年从农村外迁,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成为一个进一步发展趋势。综观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形势十分严峻:我国农村老龄人口绝对值为世界之冠,农村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并具有累进性。我国农村人口未富先老,对经济压力很大,农村老龄人口高龄化趋势十分明显。

而人口老龄化加剧将进一步影响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从而牵涉一系列现实问题,如社会养老保障,医疗保障,老年人权益保障等。

2009年7月,南昌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暑期“三下乡”赴临川实践服务队来到临川区展坪乡进行实地调查,据我们统计的数据显示,56.2%的调查对象对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不了解,有41.0%的人在一定程度上认为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会危及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

1.2 呈现的问题

1、来自出生率的影响——农村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

1973 年以来,我国逐步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展坪乡在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下,至2009年出生率大幅下降,有资料显示,自上世纪70年代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展坪乡的人口出生率从1970年的33.4%下降到2008年的12.40%。可见,出生率的下降对展坪老龄化影响明显,而且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继续推行,还存在相当大的出生率下降的空间,所以农村老龄化程度会逐步加深。

2、来自死亡率的影响——农村老年人口比重相应升高

农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加上农村保存较好的自然环境等,均有助于农村老年人的健康与长寿。在生育率下降的同时,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在迅速延长。据资料显示,1957 年,展坪乡男性和女性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分别为 55.82 岁、55.95 岁,而到目前为止,男性和女性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分别上升为 67.36 岁、71.89 岁。死亡率下降的作用是复杂的,死亡率的降低增加了农村各年龄组人口比重,但对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这两端的作用更为明显。死亡率的下降使少儿人口比例和老年人口比例都有所增长,因此,随着死亡率的降低,农村老年人口比重相应升高。

3、来自农村人口迁移率的影响——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加剧

临川区展坪乡人口数为19505,其中农业人口为18727,改革开放前严格控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使就业结构调整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在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及社会经济结构转变的过程中,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而形成城市化浪潮,其中 16-40 岁是迁移人口的主体,有户籍迁移、自发迁移,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化速度快,发展机会多,农村人口迁移率高,农村则出现大量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在很多地区都出现了“空心村”现象,这又进一步加剧了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关于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调查报告】

2、农村人口老龄化现象存在的主要影响

2.1农村人口老龄化对计生工作产生重大影响。

绝大多数展坪乡的老年人将自己的养老问题寄希望于下一代,并与自己的子女同居或互为邻居。在国家实行人口计生政策后,他们习惯的看到男孩比女孩在很多方面都有传统优势,而且女孩出嫁后基本上不承担养老责任,更确切的说,他们的养老问题主要落在了男孩的肩上,加之“养儿防老”、“母以子贵”等观念,导致重男轻女、遗弃女婴现象在部分地区还存在着,造成男女性别比例失调。下图的数据可以显示:在展坪乡与老人同住在一起的占81.9%,其中住在同一套房子里的占52.1%,住在同一个村的占29.8,没有与老人住在一起的占18.1%。在农村地区重男轻女的现状下,展坪乡的男女比列失调现象也犹为严重。此外,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下降是导致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原因。虽然放宽计生政策可以减缓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步伐,但现阶段由于我国的农村人口基数大,经济还不发达等客观情况,是不适宜放宽人口计生政策的。

2.2农村人口老龄化加重劳动人口的扶养负担。

劳动者所创造的社会价值一方面要供自身支配,另一方面也不得不分配给老年群体。让现有的劳动者来赡养多数失去劳动能力的老年群体,这无疑在代际之间形成了一种对社会资源占有使用的博弈。根据上侧图标显示的数据分析可知:展坪乡的老人有69.80%的平均年零花钱水准是在200元到1000元之间,这对于生活水准

本来就不高的农村劳动者就带来了很大的负担。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和规模的加快,社会资源必然要倾向于老年群体的消耗,给社会劳动者增添生活的负担。事实上,农村较低水平的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发展现状,一方面造成农村劳动人口就业机会,特别是高薪就业机会较少;另一方面代际冲突时有发生,使农村老年人养老无法得到保障。所以,根本上如果不提高农村劳动人口的经济生活条件,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将难以得到解决。

2.3现阶段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医疗机制尚且达不到人口老龄化的需求。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的老年保障形式是家庭养老。由下面图表显示的数据可知:在展坪乡竟有56.4%的老年人没有参加养老保险,甚至还有8.5%的老人不知道有养老保险。改革开放以后,在社会经济转轨的新形式下,随着农村集体保障制度和家庭保障功能的日趋减弱以及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农村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在农村地区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需求也更加迫切。近几年政府在农村推行合作医疗,但是推行的速度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慢的,也就是说农村和城市在医疗保险覆盖的面上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性。农村人口老龄化迫切需要加强农村关于老年群体的特殊的社会保障机制、医疗机制建设。

第五篇:《关于人口老龄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人口老龄化的调查报告

(一)引言: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进步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现实,按照国际惯例,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7%时,标志着该地区或国家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1999年中国政府宣 布正式进入老龄社会。而贫困老龄化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结构并不是依靠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进步导致的生活水平提高而进入老龄化社会,相反,却是依赖强 制性的人口政策降低人口生育率和人口死亡率从而使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日趋增大。这是一种与西方发达国家完全不同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方式,我国只用了 20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发达国家要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才能完成的人口年龄结构由成年型向老年型过渡,这并不能正确反映我国经济发展与人口老龄化之间的 关系。截至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总人口为130628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为14408万人, 占总人口的11.03%,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上升了0.67个百分点,而其中大概有8500万人生活在农村。 因此,贫困老龄化问题主要发生在人口众多的农村,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在世界上仅次于日本排列第二,农村人口的老龄化速度又是城镇居民人口老龄化 速度的几倍。人口老龄化,尤其是贫困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速度、国家政策制定等都将产生重 大影响,同时,由于人口贫困老龄化产生的农村养老问题向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 度提出了越来越紧迫的要求。为解决这一问题,我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贫困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越来越快

根据笔者的调查,路边村2005年总人口达到2560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620人,占总人口比重的24.3%,总人口比2000年第五次全 国人口普查时的2397人增长了6.8%,年均增长1.1%,高于全国人口的年均增长率0.63%[⑧],60岁以上人口数与2000年的556人相比增 长了11.5%,高于全国0.76%的增长水平。

由此可见,农村贫困老龄化的速度要高于城市,这样一高一低,才使全国60岁以上人口的增长速度维持在 0.63%左右。到2012年,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处于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将进入60岁的人群范围,届时,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达1.2亿。而农村是中国人 口在生育高峰期的主力军,由于受到“人多力量大”等传统价值观的影响,在以手工劳作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农村,能够养育更多的子女以增加家庭的劳动力数量从而 谋求更多的“工分”成为人们在人口生育方面的主要追求,“二老加三四个子女”的家庭模式成为普遍的家庭人口结构。在笔者所调查的十几户家庭里,受访老人的 兄弟姐妹平均在三个左右,且这些兄弟姐妹要么已经年迈60或者即将迈进入60高龄,有的甚至有五兄妹之多。足以可见,农村在推动中国人口老龄化方面所发挥 的重大作用。但是,中国农村农民的生活现状并没有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得到明显的改善,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龄人,他们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

中获得的好处 也仅仅局限于基本的温饱问题的解决。由于中国的农业经济并没有得到像工业经济一样深刻的改革, 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工业经济的发展速度,无论从技术革新、制度改革还是收入增长方面来说,农村经济都不及工业经济的成效显著。传统的农业生产方 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这对农村的经济制度改革,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重大的挑战,农民收入增长方式的转变也就难上加难。如此,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就不会像 发达国家的老年人一样衣食无忧,贫困老龄化成为现实。此外,虽然医疗条件和医学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这只对城镇居民的老年人才是福音,因为他们可以 靠退休工资、或医疗保险、或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儿女的经济支持来享受先进的医学治疗,而对于农村老年人来说,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因而也只能“望医兴叹”。 这对控制农村人口的死亡率的作用不及对城镇人口死亡率的显著。在笔者所调查的村子,80岁以上老人为61人,约占60岁以上人口总数的9.8%[⑨],低 于全国12%的水平,这可以说明医学技术的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进步并没有为提高该地区人口寿命起到预期的作用。

2.农村的贫困老龄化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总的来说,中国的贫困老龄化是在中国经济并不发达的情况下到来的,是中国特殊的国情和特殊的人口政策所造成的,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老龄化有着不同的成因。在发达国家,一国的人口老龄化是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生产社会化、商品化和人口再生产现代化的出现而产生的。经济的飞速发展,增强了社会福利保 障能力,因而生育率持续下降,而现代科技的进步,医疗条件大为改善,死亡率锐减,人口寿命延长,导致人口年龄结构逐步老化。人口的老龄化和经济发展是正相 关的。而在中国,人口生育率的降低是长期贯彻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在1999年中国政府宣布进入老龄化社会时,在70个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也只有中 国、格鲁吉亚、摩尔多瓦、亚美尼亚四个国家的人均GDP不到1000美元,而当时日本的人均GDP为35567美元,美国为34047美元[⑩],这种收 入之间的差距是非常悬殊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七年,中国的城市化、商业化和工业化已经有了飞速的发展,各个不同城市的面貌可以说都焕然一新,这从近年来房地 产市场价格的飞涨就可以得到证实,但根据笔者之前在农村生活的所见所闻与此次调查的对比,笔者发现,农村生活面貌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村舍依旧维持着七 年以前的样子,只是多了些许新楼房,而这种房屋的翻新并不占大多数。此外,由于当地经济条件有限,该村道路多年失修而泥泞不堪、坑坑洼洼,这与建设社会主 义新农村的标准相差甚远。而在笔者调查的所有农户中,仅有三户家庭能够达到人均1000美元的水平,但仍然达不到2005年的全国人均2000美元的水 平,而且在这些收入相对较好的家庭,其收入主要是家庭中的儿子儿媳在广东打工获得,并不是依靠农业生产所得。尽管大部分家庭的主要劳动力都在广东务工,但 各个家庭的务工收入却有着很大的差距。如在笔者所调查的农户里,务工年收入最高的可达30万,最低的不到2万元,[11]该村外出务工人员约有900人, 占人口总数的31.2%,年龄大多在18岁至50岁之间,其中18至40岁之间的人口约占80%,因此留在家中的就只剩一些小孩和老人,由于缺乏农业生产 的劳动力,加上近几年农资产品价格高涨而粮食价格又偏低,农民失去了种粮的积极性,也就出现了当地由“双季稻”改种“一季稻”的状况。这不能不算是当地劳 动力流失的人口结构造成的,而与此同时也是适应了人口流动发展的结果。

3. 人口老龄化和对杜会和经济的影响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中国老龄问题也日渐突出,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社会保障问题突出。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停产关闭,离退体职工不能及时、足额领到养老金,造成生活水平下降;二是影响社会和谐发展。部分老人负担过重,子女“吃老”、“刮老,现象较严重,部分老人缺乏照料,相当多老人精神文化生活贫乏等。三是困扰国家经济发展,甚至影响我国小康社会建设。有人预测到2030年,全国离退休人员社会保险福利费用总额将达到73219.5亿元,2050年将达到182195.2亿元。这个庞大的数字会对国家的财政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困扰。四是导致劳动力不足。目前一大批中青年劳动力在若干年后也将步入老年,由于劳动年龄人口老化不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三)对解决农村贫困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一些建议

1.发展社区医疗服务

要解决老年人普遍反映的看小病问题,必须在城镇或者农村,建立专门服务于老年人的医院门诊和社区医疗服务。社区卫生服务可以用最少的资源,以最灵活的方 式,向一定区域内的最大多数人群,提供最基本的卫生服务。将社区医疗服务与居家养老相结合,并通过加大政府财政投入,招募文化素质较高的社区医疗服务人 员。建立高龄老年人健康档案,定期组织医护人员为本地高龄老年人开展巡诊、送医、送药上门服务。

2.开发老龄资源,发展老龄产业

据有关学者预测 ,陕西省在今后七年中老年人口比重还保持一个持续增长的趋势,持续增长的老年人口的消费需求将很旺盛。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老龄产业将成为一个具有较强吸 引力的朝阳产业,发展老龄产业大有可为。应当抓住老年人口的增多和预期寿命延长的机会,通过市场机制引导社会资源不断向老年人需要的饮食业、保健业、旅游 业、医药业、教育业和各种服务业转移以促使老龄产业的发展。 老年人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专业知识和劳动技能,老年人力资源是整体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发和利用老年人力资源。可以实行弹性退休制度,可以加强对老年劳动力的教育和培训 。

(四)结语:

人口老龄化将带来越严重的问题,我们只有重视这一问题,从建立合理的年龄结构开始,才能最终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系列问题。并使我国朝着更合理,更健全,更快速的经济发展方向和社会发展方向前进。

作者:缑奕轩

第六篇:《关于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调查报告》

随着我市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老龄问题与老龄事业发展已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为了解我市人口老龄化发展状况,解决老年人的需求问题,促进老龄事业发展,市政协于近期组织调查组,就人口老龄化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

国际人口学会编著的《人口学词典》定义: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达到7%、或60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10%的人口结构称为“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人口比例超过14%、或60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20%,称为“老龄社会”。

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2015年11月,我国65岁以上人口达到了8811万人,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已步入老龄化国家行列。截止到2015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8.87%。我市相对全国大部分地区而言,人口老龄化发生时间更早,发展速度更快,最近十几年,本市人口总量连续负增长,截止到目前,全市共有60岁以上老年人49.0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9.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

老年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而且老年人口的高龄化速度持续加快,势必对经济、社会、家庭等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老年抚养比上升,加重了劳动年龄人口的负担,老年人养老金支出总额将不断增大;二是人口老龄化改变了消费人口和生产人口之间的比例关系,而消费结构的变化必然影响到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就业结构、投资结构等的变化,从而引起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变化,催生老龄产业的兴起与蓬勃发展;三是老年阶段慢性病取代了急性病和传染病,成为健康的主要威胁,医疗模式向侧重长期保健和疾病预防方面转变,高龄人口的增加将导致医疗保障资金的迅速增加;四是“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和高龄老人不断增加,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弱化,将引起代际关系在供养方式、居住方式、照料方式、交往和沟通方式等方面的变化,家庭养老功能部分向社区和社会养老转移已成为必然,导致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加大;五是在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不断攀升的情况下,老年人群体对社会稳定的影响越来越大。

二、我市老龄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面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市委、市政府以及民政、社保等职能部门未雨绸缪,积极应对,制定了一系列的老龄政策,在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提高老年人社会福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近几年,我市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各项政策不断得到调整、补充和规范,已渐成体系,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得到了较大发展,也取得了较好成绩。但总的说来,该体系尚不完善,与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形势、老龄事业的总体要求和老年人的期盼与需求还不尽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基本养老保险“空账”运行。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试行的是现收现付加部分积累的“统帐结合”制度,由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时,政府没有承担相应的转制成本,个人账户中的资金被挪用去发放当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十几年来一直处于“空帐”运行状态,财政承受的现收现付运营方式的压力很大。

二是老年社保总体水平不高。我市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已基本覆盖了城乡全体居民。尽管能够将没有社会养老保障的老年人全部纳入在内,但当前能够实行的只是广覆盖、保基本的低水平保障,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相比,与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相比,城乡居民养老金基数太低,仅能起到最低生活保障的作用。

三是养老设施不能满足需要。目前,我市有各种养老机构82处,总床位1.3万张,占老年人口总数不足2.7%。该比例离欧美地区5%—7%的水平相距较远,现有养老设施在数量上还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要。【关于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调查报告】关于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调查报告。另外,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的积极性不高,这也是与先进国家和地区存在较大差距的重要原因。

四是老年社会救助能力偏低。当前,严格的城乡低保准入制度,将部分处于贫困线边缘的老年人排除在外,且由于老年医疗保障整体水平较低,少数老年人家庭还存在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而在社会慈善事业还没有完善的社会捐赠法规、未形成稳定的善款筹集和增值渠道,在老年社会救助方面的能力还偏低。

五是公共服务力度仍需加大。我市实行老年社会优待政策以来,受到了广大老年朋友的普遍欢迎。但由于受当前公共服务能力的制约,再有,由于部分服务场所属于非政府投资主办或控股,在对老年人提供免费、优惠服务方面,还缺少必要的财政资金支持,因此对老年人的优待力度还比较小。

三、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几点建议

据专家分析预测,2020年—2050年,我国将进入加速老年化阶段,预计到205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将达到31%以上。我市老年化进程相对全国来得会更早,来势会更猛,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民生目标,营造关心关爱老人的社会氛围,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高度重视老龄事业,促进老有所养制度化、常规化。“白发浪潮”来势很猛。老龄问题不仅仅是老年人个人、老年人家庭的问题,而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必须着眼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充分认识解决老龄问题的艰巨性、长远性,在现阶段老龄化形 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

第七篇:《关于县人口老龄化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深入了解XX县人口老龄化现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严峻挑战,今年4月份以来,县政协社法委组织城区中共民宗侨台活动组部分委员XX县老干局、老龄办等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就XX县人口老龄化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组在查阅有关资料、听取县老龄办、民政局、人社局、卫生局等部门的汇报后,先后深入到城关、富水、青山等镇、村、社区、老年协会、敬老院实地调查,走访了部分特困、空巢、孤寡等老人,并进行了集中座谈讨论。

一、XX县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特征

据统计,全县截止2015年底,60周岁以上老龄人口3.3万人,占总人口的13.7%,比2015年12月“六普”净增6724人,百分比净增 1.8%。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3053人,占老年人口总数9.3%;70-79岁7920人,占老年人口总数24%;60-69岁22027人,占老年人口总数66.7%。全县有空巢老人3092人,占老年人口总数9.4%。按照国际公认的60岁以上人口超过总人口10%的标准来衡量,我县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其主要特征:一是老年人总量大,全县平均100人当中就有近14个老人。二是老龄化速度加快。全县2015年人口增长率0.7%,老年人口的增速明显高于人口增速。三是人口趋向高龄化发展。四是农村老龄化速度明显快于城镇。

二、全县老龄工作的成效与特点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工作开展富有成效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大力推进老龄事业发展。全县60岁以上五保老人已全部纳入五保供养范围,2015年供养标准每人每年4325元,占 2015年全县农村人生活消费支出平均数的103.3%;城乡低保对象中有老年人7994人,占老年人口的24%;80岁以上老年人在省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报销比例80%,90岁以上报销比例90%;组织为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查体,并建档管理;医疗救助城乡困难老年人1.5万人次,占总救助数的35%以上;计划在全县13个镇分别试点建设1至2个空巢老人“互助幸福院”,目前,已建成和在建7个,可安置100多户空巢老人。养老、医疗、老年福利、社会救助和老人安全等保障机制已在全县普遍建立。【关于县人口老龄化情况的调查报告】关于县人口老龄化情况的调查报告。近年来,先后荣获XX市、陕西省“老龄工作先进县”及“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二) 组织建设逐步完善,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目前,县有老龄办、老干局、双退所、老年学会、老年大学等专职涉老机构,13个镇组建了老龄委(办),167个村(社区)成立了老年协会。有一所集吃、住、医、娱、保健为一体的县级老年公寓(民办公助),床位300张, 11个镇级敬老院,床位1100张,千名老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22张。老龄工作体系、网络基本形成,服务功能也日趋完善。

(三)老年协会功能初显,城乡居民广泛认同

注重发挥老年协会典型引路作用。城关镇张家岗村村“两委会”十分重视老年协会,多方筹措资金建起了500多平米的标准化老年活动中心,并把全村186名老年人发展成为老年协会会员,积极开展老年人文体娱乐、矛盾调解、尊老爱幼、互助帮扶、学习教育、老年维权、社会公益以及评选表彰“好少年”、“好媳妇”、重大节日慰老等活动,做到了活动有场所、管理有制度、组织有班子、工作有计划,集学、教、乐、慰、医等功能为一体。该村附近的三角池、任家沟、瓜山等六村的老年人都主动请求加入此协会,为全县村级老年协会建设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引路作用。青山村、富水街村等老年协会积极搭建平台,为老年人提供优质服务,提高了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

三、XX县老龄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一)服务机构不足,功能形式不全

目前,全县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共有12家,床位1400张,床位数仅占全县老年人口总数的4.2%,乡村养老机构绝大多数属于保障农村五保对象的敬老院,覆盖面窄,投入不足,设施简陋,服务形式单一,服务质量不高,无论从数量和功能上看,都远远满足不了养老事业的发展需求。

(二)家庭功能弱化,养老问题突出

随着高龄老人的不断增加,老龄人口自身健康状况的变化,老人自我照料的能力不断减弱,而现代家庭不断“小型化”,“四二一”家庭大量出现,老年人与其子女 “分居”现象极为普遍,加之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大量存在,这些老龄人口难以得到较好的生活照料或无法得到照料,主要靠老年配偶之间的相互 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

由于受“养儿防老”、“床前尽孝”等传统观念的束缚,造成大部分老年人对入住养老机构仍有思想顾虑。加之经济发展比较滞后,老年人收入普遍不高,有条件入住服务功能较全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更少,使得本来就不多、功能较全的养老机构运营举步维艰。【关于县人口老龄化情况的调查报告文章关于县人口老龄化情况的调查报告出自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fanwen117311/

推荐访问:人口老龄化调查报告表 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