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关于农村教育的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来源:社会实践 时间:2016-05-12 12:18:36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社会实践】

第一篇:《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小学教育现状

摘要

农村的教育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通过实地调查,深入了解当前农村小学在教师队伍、新课改实施情况、教育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运用理论知识全面分析农村学校的教育现状,以揭示我国农村教育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本文在作者亲身实践和调查的基础上,详细地阐述了部分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并探讨其背后的深层原因,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社会实践;农村;小学教育

一、 前言

农村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农村小学教师是我国基础教学的主要力量,在整个教育事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暑假,我和同学一起在一个补习班授课,在给学生们讲课课的同时通过访谈、问卷等形式进行了调查农村教育现状的暑期社会实践。调查的对象包含小学1—6 年级的100多名学生,这些学生来自不同的村落,拥有不同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

二、调查现状

1.前期的问卷调查

在正式授课之前,我让每一个学生填写了一份问卷,问卷主要调查他们对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和看法。共发放问卷104份,回收有效问卷93份。就问题“你对自己将来的学业如何规划”,有86人选择“读完初中读高中,再考取大学”,有5 人选择“读完初中上职业中专”,仅有2人选择“混个初中毕业证就辍学出去打工”。可见,绝大多数的农村孩子还是“胸怀大志”的,希望通过接受教育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人生理想。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考上大学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外打拼出一片天地,让农民及其子女认识到曾经对他们来说“难于上青天”的大学并不是那么地遥不可及,越来越多的机会在向他们招手。另外,媒体大肆宣传的高考优秀生更是给孩子们树立了榜样,激发了他们的上进心,帮他们树立了远大的志向。而且,近年来, 外出务工的家长们在异乡遭受了“知识之苦, 文化之累”, 所以他们对后代寄予厚望, 希望后代不要重复他们的生活方式,父母的督促与希望让孩子认识到了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另外,调查还表明,大部分农村孩子希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但又苦恼于不知道该怎样去做。具体分析,应该是农村的孩子们在学习上缺乏合格的引领者。孩子接触最多的成年人是老师和父母,但是在农村,他们无疑都不是孩子合格的引领者。农村小学师资力量薄弱,学校的大部分教师是民办出身,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专业训练,而且由于久居陋乡,与外界隔绝,知识和观念更新很慢,他们的人才观依然滞留在学生

对知识的掌握和教学效果的生成性评价层面,教导学生仍是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为了在乡镇的竞赛中取得较好的名次,竟然鼓励学生作弊;学生犯错就体罚甚至侮辱学生的人格,更不用说去耐心帮助引导学生了。因此,遇到问题,学生更是不会向老师求教,向老师寻求帮助。而在家里,他们的父母多是农民,接受先进思想文化教育的机会不多, 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都较低,不但在知识文化方面无法给他们提供实质性的帮助,而且由于大多数家长的观念陈腐落后,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对于不听话的孩子非打及即骂,与孩子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因此, 学生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严重不足,孩子在生活或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无法寻求家长的有效帮助。

2. 中期的访谈调查

随着与孩子们的接触越来越多,对他们的了解越来越深,我们发现这些孩子的知识面很窄,见识很少,对外部世界了解很少。高达90%的孩子从来没有见过计算机,近百名的学生中使用过计算机的也就只有四五个,而且他们使用计算机也只是进行一些最简单的操作,比如使用QQ 聊天、浏览网页等;只有一个学生听说过芭比娃娃,听说过李阳疯狂英语,知道英国的首都是伦敦,而这位同学是在县城读的书;即使是六年级的学生,读过的课外书总共也不到十本,大多学生都是只读了四五本,从孩子们列出的读书单上可以看出,他们读的大多是一些不太适合他们甚至不利于他们成长的读物,如《坏蛋是怎样炼成的》,并且读过这本书的人不止一两个。与孩子们长达一个月的接触让我们意识到:这些孩子智商并不低,也并不缺乏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那为什么还有这种情况的出现呢?根据对孩子的观察和对他们学习生活环境的考察,我们做一个了分析:因为生长于偏僻落后的农村,与外部世界很少有交流,电视媒体是看世界的唯一窗口,而且大部分孩子看电视也都是看连续剧之类的,没有利用好电视这个工具。对于那些成绩不好而又喜欢看电视的孩子,学校教师与家长更是将电视视为导致他们不能取得好成绩的罪魁祸首,因此,严禁孩子看电视就成了管教孩子最好的手段了。没有认识了解外部世界的机会与条件,孩子们出现这样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虽然近年来农民的收入有了提高,生活水平也有了不少提高,也有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走出去,但是传统的生活方式仍是占有主导地位,社会已经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少影响到相对闭塞落后的农村地区,人们没有使用一些高科技产品而进行工作或生活的需要,生活在其中的孩子们当然没有机会接触这些“新鲜事物”了,因此当我们拿出一部电子词典时,立即就有不少孩子围上来,用好奇的眼神盯住它。再者,乡村文化生活贫乏,且不说家长不愿意或没有能力为孩子购买各种各样的文化产品来丰富孩子的文化生活,这些产品是想买也不容易买到的,小镇上唯一的一家书店———新华书店里除了几本学习参考书之外就是一些生活用品了,书店职员说:“只卖书的话只怕连书店的日常运营也维持不了,除了学习参考书外,其他的书很少有人问津。”因此,精力充沛的孩子便把过剩的精力使用在各种各样的自创的游戏上了,如钓鱼、爬树掏鸟窝、变换各种姿势骑自行车、打扑克等。“顽皮捣蛋”、“野孩子”等就成了大人们对很多孩子的评价。

三、教师队伍建设方面

在我所调查的几所小学教师年龄主要集中在30至40岁之间,年龄的结构较为合理,另外70%以上的教师拥有大专以上学历,学历层次较高,不存在教师老龄化和低学历问题,该教师队伍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大学生关于农村教育的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1. 性别结构不合理

学校女教师明显多于男教师,15名班主任中,只有一名男教师。2003年,全国小学专任教师中女教师比例为53.56%,而该校女教师比例为93.3%,远远高于这一平均值。“在学前教育和小学阶段,成人的作用是‘父母式’的教养,即使教师也应该提供类似父母的形象。父母的形象是分别由不同性别的人承担的。”男性喜欢接受新鲜的事物、敢于挑战与冒险、知识面相对较宽,在学习的态度、学习习惯、学科知识结构上与女教师存在互补,因此在小学阶段,合理的教师性别结构对学生的心理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2. 教师素质不高

2011年,全国农村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6.04%,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20.26%。可以说从统计数据上看,农村学校的教师已经拥有了能够胜任小学教学的知识能力和结构。但实际调查中发现,教师还存在些不足,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仍按传统观念进行教育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仍采取用“一言堂”、“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仍把学生看成是被动接受的客体,没有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在备课过程中,主要按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或参考书的模式,缺少创新。第二,教学能力较低。大多数教师都是从正规院校毕业,并拥有大、中专以上文凭,但教师实际的教学能力普遍较低。这主要是由于教师队伍中从正规师范类院校毕业的非常少,大多数教师没受到过系统的教师教育技能训练。

3. 课堂中普通话使用频率低

从口语发展时期来看,大量的研究报告证明语言习得存在着一定关键期:一般是指人从2岁到12岁的这段时间。在这一时期,由于生理因素的作用,语言习得最为容易,超过这段时间,语言的习得能力就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而小学生正好处在这一关键期的中后期,因此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但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农村学校师生较频繁使用方言。这主要是由于受方言环境影响,大多数教师没有受过专门的普通话训练,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大多数都讲方言,学生回答问题时也以方言为主。这反映出农村小学教师在教学、学生日常交往中对普通话的使用还不普及,学校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不应只限于号召,而应把普通话作为衡量和评价教师工作的一项内容,加强在农村推广普通话的力度和措施。

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

在调查采访时,记者发现不少乡镇的成人学校和中小学校都设有家长学校,但仔细了解发现,这些家长学校已名存实亡。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多 数学生家长不能到校接受家长学校免费培训。

一位家长学校的老师介绍:“ 这些家长学校原本都计划每学期为家长们上 两次课,对他们进行家庭教育理论培训,同时向他们介绍其子女在校学习及其他 方面的表现情况,目的是让学校家长互相沟通、不断交流,共同探讨教育的新路 子。可是每次家长学校开课,都只有30%左右的家长不能按时到,有的家长从来 就没到家长学校上过课。”不仅如此,调查中还发现86%的中小学学生家长很少与老师、学校联系,对学校的教育思路、教育环节知之甚少,根本谈不上配合学校的教育,学校也无法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致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很难衔接起来。

五、结语

一个暑假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在给学生们做总结时我对他们说道:“同学 们,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老师试图纠正你们几个坏习惯,但是很遗憾,老师失败了,你们知道是哪些坏习惯吗?”所有的人都摇了摇头,一脸的疑惑,看来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不好的习惯、不文明的行为。于是我对他们说:“这些习惯是乱扔垃圾、不爱护公共财物、上课不敢发言。”是的,这是他们的不良习惯,当他们把吃东西剩下的包装纸和果皮到处乱扔,把撕下的废纸随手乱丢时;我们看到不到两天的时间里教室内外的地上就铺了厚厚的一层果皮纸屑时,老师们也曾生气,也曾无奈,更多的时候是暗暗责怪这些孩子的不懂事,甚至在气恼的时候用“顽劣”“屡教不改”这些词来形容他们。然而,就如同上面的分析,他们毕竟是一群孩子,他们天真可爱、单纯活泼,幼小的心灵里没有太多的是非观念,活泼的天性使他们摘取了美丽的花朵;天真的他们率性而为,于是他们随手扔掉手中的垃圾;但他们毕竟还是孩子,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还很害羞,因此他们不愿意在课堂上当众讲话;他们可能有过回答问题出现错误而被老师惩罚的经历,因此他们不敢在课堂上发言。正因为如此,他们更需要正确的教育与引导,更应该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当然老师和家长是责无旁贷的。然而,师长们从来没有告诉过他们乱扔垃圾、不爱护公共财物是不应该的,是不利于他们成长的,因为师长们自己可能也没有觉得这样做有何不妥,当孩子把从学校摘的花拿回家让父母看,他们可能还以为孩子“占了便宜”。也许,老师和父母在乎的只有孩子的分数高低,只要分数高,其他的一切都没有关系,是否乱扔垃圾没有关系,是否爱护公共财物没有关系,是否上课发言更是没有关系。

也许这是我们共同的感受:农村的孩子在智力等先天条件方面并不差,他们的潜力也很大,但是在农村这样的成长和教育环境下,他们的潜质确实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令人欣慰的是:近几年来,随着税费改革及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民的收入有了不少提高,也有更多的余钱投资到子女的教育上来,越来越多的孩子选择去县城读书,即便是每年花费着高达一两千元的学费和几千元的生活成本也在所不惜。调查发现,大约有40%的农村小学生在县城读书。那里的学校师资力量远远强于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不仅教师专业技能较高,而且教师待遇较高,能更投入地进行教学。因此,虽然到县城去读小学成本会远远高于在农村小学就读,还是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涌向县城读书,公立的农村小学面临着即使学杂费全免却生源极少的尴尬处境。然而,毕竟还有一部分农村孩子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留在农村小学读书,而且,农村教育要得到长足的发展,改善农村小学是关键。

针对以上分析,我认为,改善农村小学应加大在资金和政策上的投入,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建议对与教育事业相关的体制机制改革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建立形式多样的农村教师培训机制, 大力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 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应以岗位培训为主, 坚持“教学与科研结合”、“教学与培训结合”的原则, 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师培训活动,建立切实可行的交流机制, 沿用现在大学生支教的做法, 提倡本县教师在城乡之间交流、村组之间交流。

[ 参考文献]

[1] 李世鹤.农村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J].教育问题研究,2008.

[2] 震海,冯振堂.令人忧虑的农村教育现状[J].中国社会导刊,2006.

[3] 曹晶.教育社会分层功能的失衡:转型期农村教育的主要危机.当代教育科学,2007(2).

第二篇:《关于农村教育的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农村教育

应国家和时代要求,当代大学生应在课余时间多学习和实践社会活动,以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故学校要求在校大学生在暑期期间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关于的主题是学校最关心的农村教育问题。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为更好地了解农村教育现状,我在假期和同学通过拜访和询问,对我所在地区的农村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农村教育出现如教育经费不足和学校硬件设施不好及教师短缺及师资和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农村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农民对新知识的吸收及民主与法治的贯彻实行造成障碍。这不但是问题而且将是农村教育的危机。

一:教育经费不足

因现在外出务工的青年人越来越多,家乡留下的只剩小孩和老人,从而小学生的人数也是每年递减,以前一个完小现在成为了一个只有二三十人挤在一个教室的教学支点,因而得不到上级的重视,整年不拨一分钱,一些学校的支出靠教师的微薄工资支付。乡村教师向上级申请的经费要么是空头资票,而后不了了之,要么是申请后杳无音讯。正因教育经费不足导致学校很多事务得不到处理,教学的持续很难维持。

二:学校硬件设施不好

教育部要求每个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在农村的教学支点里,学生根本没有学习其他知识的设施和资源。一到四年级挤在一个教室,一个教师教,学校没有体育器材,没有体育设施,没有图书馆,没有音乐器件,更甚者,学校的音乐老师也是由一些老教师代替。在那里根本没有艺术,体育,科技的影子。学生若看到一台电脑、一部打印机都是万分惊奇,似乎见到外星人。学校的桌椅也是零散破碎,教师的讲台是一学生的课桌替代。教舍破烂不堪,下雨时学生、老师只能垫脚行走。

三:教师短缺及师资

农村在一线教学的大都是民办教师,有点知识的青年嫌工资太低而转到外地私营学校教书,留下的只是一些学历不高中年及老年人,他们没有正式的文凭及正规的师范教育。微薄的工资还要支付地方报纸的征订,以致他们没有更多心思和血汗从事教育工作。另外当地专科师范毕业生回乡任教,但政府由于教师工资、住房、福利待遇等支大而无力接收,没有经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民办教师又由于能力有限而对学生的引导及培养造成阻碍。这就导致教育资源被浪费,而少年儿童接受知识的领域变得越来越狭窄。

四、 资源分配不公平

在询问中,看到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各政府、电力、交通等机构拥有资源支配的权力,它们利用部门所掌握的权力最大限度地实现部门利益,或从财政分配计划中优先得到所需资金,他们的办公室及职工住房等都是最

好的。而教育资源却少之又少,何况城市人口的教育需要被优先满足,农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资源就非常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农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在一所农村中学中我看到一种现象:篮球场是黄泥地,没有足球场,实验室的仪器陈旧的难以利用。如此的设施怎么进行有效的教学呢?相反在城镇的小学教学活动多种多样,体育设施和其它教学设备可以说是完善,如此的差距是为什么?是资源的分配不公平。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使农村少年儿童处在教育资源非常短缺的环境中,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不仅严重阻碍农村少年的发展而且使农村青年就业更难。

五:改变教育现状的几点建议

首先,当地政府和财政应加大对教育的扶持,给农村教学支点足够的教学资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其次,地方政府发放资金给个农村教学支点,督促教育部门完成各农村教学支点硬件设施的购买和配置齐全。修改教舍,扩大学校范围,兴做图书馆和体育场。再次,加大宣传力度和资金投入,把本科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派送到农村教学支点,利用他们的教学体制和知识培养、锻炼农村学生。最后,政府部门要严格督促,检查各部门对教育部门的帮助和资金支持。做到资源,资金,人力物力的分配均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下一代成长成才的根本,培养下一代精英就是使国家更加强盛繁荣。为了国家百年大计,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社会的各界人士都应来帮助、扶持教育行业,有教育才有人才,有人才,国家才有希望。

物电学院0804班

朱中石

2010-11-18

1 湖北师范学院 朱中石制

第三篇:《关于农村教育发展的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实践单位【大学生关于农村教育的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实践时间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 *** *** *** *** 201*年 * 月 * 日 至 201*年 * 月 * 日 共 * 天

201*年*月*日

关于农村教育发展的暑期社会

实践调查报告

关键字:农村、教育、发展、信息、经济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我国农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中国的主体,所以要想得到真正的发展,改善农村的经济结构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当然,农村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同时,在农村的整体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地方,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较为相对落后,农村与城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力量薄弱,质量无法得到保障,教育性课程存在滞后性,农村教育发展成为了刻不容缓的问题。为此,今年暑假我进行社会实践,了解农村的发展情况。

以下是我做的社会实践调查的具体内容:

地点:***

时间: 201*年*月*日——201*年*月*日

调查程序:总体观察——实地考察——整理总结

主要内容:关于人文、经济、教育、环境的发展情况以及调查

经实地考察,我得知: 早在改革开放前,***地处偏僻,没有绝对的地理优势,人们的生活十分贫穷,基本只能满足三餐而没有剩余的费用。由于生活贫困,只能解决温饱问题,而当时的生产水平能力较低,当时只求饱,根本顾不上营养。人们的衣着也十分单调,并且款式单一,更谈不上什么好看了。

居住条件也不理想,一般都是多户一家四合院,住房相对较紧张。房子都由土木建造而成,安全系数低,不美观。

出行基本都是步行,要到县城看病,极其不便。

然而今非昔比,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上升,基本过上了小康生活,在物质条件满足的同时精神文化也不断上攀。

现今人们告别了单调时代,穿上了丰富多彩的衣服,赶上了时尚的潮流。在食用方面,人们注重的是营养,各餐均衡搭配,基本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更有水路交通的建设,打通了与外界交流的动脉,迅速带动这里的经济发展。不少企业都选择在这里投资建设,工厂多了,人们不再失业,做到有劳有得。

如今,建筑面积不断扩大,一片新气象,不再是以前的老房子。高高的砖瓦房拔地而起,既美观又安全。

在物质得到满足的同时,人们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每年春节都会举行一系列当地具有特色的文化活动。还开了大书店,在业余时间人们都会去看看书。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开通,使人们获得信息的速度加快,同时也满足了精神需求,无论是在学习、娱乐、做生意都改不少,过上了快节奏的生活。当地人基本都装上了电脑,跨上了信息时代。特别是在农村的各级改建中,有了农村书屋、农村电子阅览室等现代化硬件设备,极大的改善了农村人的生活,丰富了知识,改变了创造。

在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负面影响,环境质量下降。产生的垃圾处理不当、污水未经处理排到河流中、大量的森林被砍伐。为此,我希望政府做一些努力,不断提高一下环保意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带头先行,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在享受生活的同时还要保护环境,继而不断提高生活质量。

上面我进行了一些农村的经济的发展展现了一些优秀的前景方面,同时也提供了一些建议。下面我再从农村教育方面谈一下我对农村的认识。在我调查的几个村子里教育存在的问题仍很严重。

首先,多数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与要求相差甚远,现代教育设备少,教育手段简单,目前大多数农村地区在软硬件方面还不具备,要缩短城乡教育水平差距不易。受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的制约,农村中小学总体水平确实与城区存在较大距离,而且农村办学思想、教育观念方面还比较陈旧。我曾和唐家村的一个初中生聊过几句,他告诉我,他们上初中后才开始接触电脑,而城里呢,小学生就已经掌握电脑操作了,这就是差距。

其次,农村办学条件较差,加上教师工资偏低,普遍存在吸引高素质教师难的问题。农村学校优秀年轻教师和音乐、美术、体育、英语教师十分缺乏,目前大多数学校还不能向城里的学校那样采取高薪聘请优秀教师的办法。高水平的师资不足,导致农村教育质量难以保证。在我看来,乡村学校教师严重短缺,但同时我们看到,每年有那么多大学生找不到就业机会,而乡村学校又急需人才,为什么大学生不去真正需要自己的地方呢,每年毕业生都挤向人才济济的大城市,为了留在城市里,他们甚至选择专业不对口的工作。我记得在唐家村小学开总结大会时,就有位同学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村里的这几天,让我感受到了村民的热情和孩子们迫切渴望知识的心情,我被他们这样热情所感动,我想留下来„„”

如果有更多的大学生有这样的意识和这样的思想,那么,农村还会缺老师么。不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近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其中从今年起全国有六所师范大学对毕业有意愿去西部农村支教的学生将免除一切学杂费。这一举措将使更多的大学生为西部农村做贡献。

再次,农村中小学生辍学严重,教育程度偏低,除了教育体制的原因外,农村教育模式的单一化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国农村的教育也是单一的应试教育模式,一旦升学无望,则会前功尽弃。我们小组曾走访了许多村民和家庭,和家长们探讨过关于孩子辍学的问题,归结起来有以下三点:

第一点:学校老师讲的一般,部分学生厌学,直接退学外出打工;【大学生关于农村教育的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第二点: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而将差生分流出去,使好多初中高中生辍学外出打工;

第三点:考上学而供不起也导致一些学生辍学。

我个人认为,要想让农村学生辍学量减少,首先要改变他们的思想;其次要转变单一的农村教育模式,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农村教育,使农村的学生各有所学,学有所用,各尽其才,各得其所。在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上,要用成才率而不是升学率来衡量,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新理念。

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是当代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其发展状况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农村教育既是农村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也是农村发展状况的重要表现。我曾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篇报道:中国(内地)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5%,人口素质低,文盲和半文盲人口2.19亿,在农村就业人口中,文盲和半文盲占35.9%,小学文化程度者占37.2%,每万人中大学生数为4名,这样状况是现代化进程中的沉重包袱。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成为人力资源的优势,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战略性任务,所以,恳请政府加大农村教育建设。

还有,城乡教育差距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现在的问题是不要继续拉大这种差距,然后逐步创造条件,力求缩小差距。现在需要努力的是在一个县城范围内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我们有可能做到的,首先是政府公共教育经费和其他教育资源的分配,应该按照公平的原则分配给每一所学校。农村“示范性学校”的建设既要有适当的超前性,更应有公平的竞争性,而且政府的教育经费不应只集中在个别学校,人为的制造不公平竞争的局面。就现阶段而言,富的学校越来越富,穷的学校越来越穷,所以政府的重点不应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更多的关注农村薄弱学校的建设,对于那些条件好的学校,可以适当放宽政策,让他们自我宣传,自我管理。

总结:作为一个21世纪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并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磨练我们的品格,增长我们的才干,实现全面发展

第四篇:《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新农村建设)》

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新农村建设

对于一名知识青年,社会实践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至关重要的人生历程。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号召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可喜成绩。然儿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我们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认识就对其进行全面的实践调查。因此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国家出台的“三农”政策让人民的生活变的更加舒适,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尽自己应尽的力量。

我学的数学专业可能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不是很大,但我却不能不去关心新农村建设。当全国人民在沐浴着社会新风尚的阳光,那么建设怎么样的新农村、怎么样建设好新农村是我们大家必须思考的问题。十分高兴,我能够在寒假进行相关的实践调查。然儿经过我的一番调查之后却发现了一些问题,我不禁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这样一种已有的村庄发展模式是否正确?是否真是中国新农村未来建设的整体框架?中国的新农村建设是否有走形式主义的危险?

我的有关新农村与我家乡的变化调查主要体现在下面的方面:

目前,农民增收困难伴随着一系列负面影响,尤其是医疗保障方面显得更加突出,一些地方又出现了农民看病难,看不起病,甚至因病而陷入绝境的现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改革方案之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筹集标准为每人每年60元,主要由农民个人自愿缴纳、区地方财政补助、市财政转移支付三部分组成。

根据部分历史资料以及从老一辈村干部提供的材料来看,建国后,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卫生工作,农村逐步建立了三级(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室)卫生服务网络,基本解决了农村“缺医少药”的问题。另外,从50年代中期开始,部分农村开展了合作医疗。合作医疗指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人共同筹资,为农村居民提供疾病治疗和预防的一种社区型医疗保障制度。合作医疗和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相互配合,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基本上解决了农民看不上病,看不起病的问题。中国人口的预期寿命由建国前的35岁迅速上升到1996年的71岁,这一巨大成就的取得,为占总人口80%的农村居民提供健康保障的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功不可没。

然而,从80年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农村医疗保障发生了严重的衰退。随着集体经济的削弱,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生了大幅度的滑坡,到1996年,全国农村参加合作医疗的人口由1976年的90%锐减到5%左右。绝大部分农民失去了医疗保障,退回到家庭保障。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村级卫生所、室或不复存在,或者转化为私人诊所。对于该村的情况,村级卫生所虽没有撤销,但是村民大多另处寻医,不愿在那里就诊。 合作医疗的衰退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消亡或市场化,导致农民医疗费用的急速攀升,大大越出了农民的承受能力。和群众交流:在暑期实践过程中,我们在新村村开展了“关注新农村建设”宣传活动。我们向村民发放了中央“新农村建设”相关资料,向他们介绍“新农村建设”相关知识,同时开展“新农村建设”问题的问卷调查。通过此次活动,我们了解到村民们非常关心国务院“新农村建设”相关政策,然而,他们不知道到底什么是“新农村建设”。通过与他们交谈,我们了解到村里做过相关的宣传,但比较少,他们仅仅知道一些,他们了解的途径主要是报纸、电视。他们认为这样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很有效,他们希望这样的活动以后能多多开展。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问卷调查:在宣传的同时,我们还做了问卷调查。我们共向群众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09份,回收率90.833%。我们的问卷共11道题,8道选择题,2道填空题,1道问答题。

1

调查结果:在回收的109份问卷中,我们抽取其中的有效问卷98份。我们对这些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针对其中的六个问题)问题如下:

意见和建议:

禁止官员搞形象工程:不能急于求成搞形象工程,应进行统一的领导协调机构,应长远规划,合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科学理性,因地制宜地开发有利于群众的项目。杜绝盲目跟风,和发达地区攀比,杜绝劳命伤财的面子工程,时刻将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听取群众意见,发扬基层民主,实行民主决策,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为群众办实事。【大学生关于农村教育的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重视农村文化建设:积极发展有益的娱乐休闲活动,如可建设书屋,增加体育健身设施,兴建主题公园等,为群众创作良好的学习,娱乐氛围和环境。重视农民政治素养的培养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坚决杜绝赌博的风气,做到乡风文明,提高农村人口的综合素质,提高农村软实力,为新农村建设打好人才基础。

平衡工、农业发展:进一步发展农业,巩固农业中心地位,继续创新农业生产模式,打造绿色产业,拓长农业产业链;政府继续深化农林地改革,合理有效地使用土地资源,保障农民“耕者有其田”,保障农民用地的延续性和有效性;完善相关农业的法律体系,给予农民、农村政策倾斜。发展环保工业,深化乡镇企业发展,平衡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加快转换经济发展模式,加快绿色,节能经济的发展。最终,保障农民工资的稳步提高。

“新农村建设”对于我国来说是个重要、艰巨的课题,它不仅仅是关系农村和占全国绝大多数比例的农民的事情,在资源紧张,供大于求的当今中国,也与城市和城市居民紧密相关,农村建设与城市建设应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新农村建设”也关系着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多个层面,关系着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道路。作为一个大学生,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看到了农村建设的新变化,新希望,感到十分欣喜和自豪。同时,也看到发展中的不足,当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这些问题必将解决,新农村建设必将创造新的辉煌!

政府投入不足。1998年政府投入农村的卫生费用仅占政府投入的15.9%。而下发到众多村子后,每村得到的资金数量少之又少,④政府投入不足不仅导致农村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市场化和服务提供不足,由此增加了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而且也限制了公共预防保健机构的能力。因为投入不足,使卫生防疫站、保健站等机构把主要精力用于门诊,住院等有偿服务的开展,预防保健服务有所削弱。

政府应该通过加大投入,合理规划,提供帮助等多方面措施,切切实实把医疗卫生的重点重新放回到农村。

在2006年全市各区分批次开展了新型农村医疗体系的建设,由区财政、市财政共同补贴,每位农民每年只需交10元,即可享受医疗保险。

而在2008年本市开始推广养老保险制度,该村积极响应,大力宣传保险的相关内容以及利民政策,鼓励村民参加养老保险。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是,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可按年龄的的大小来交相应的保险费,就可以在此后的每个月获得一定的小额补贴,一直到其死亡,若死亡后缴纳的费用还未返还完,则全数退还与余下的费用。另外,70、80、100岁的老人,可获得每月20、50、100元不等的额外高龄补助。该政策得到了村民的广泛拥护,到年底时,全村老人基本都参加保险。【大学生关于农村教育的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还有就是新农村建设的乡村公路硬化情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点,为解决“三农”问题而做出的重大决策。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通过综合建设,最终目标是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决策为“十一五”时期的农村公路建设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2

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基础,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甚至是一些地区惟一的运输方式,是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农村公路建设繁荣了农村经济、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是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民根本利益的大好事。

农村教育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该区在全市率先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费和杂费。在国家规范收费情况下,乱收费情况减少甚至没有,极大地减轻了农民义务教育负担。自“两免一补”(国家对贫困生实行免收学费,免收教材费,寄宿费补助的措施)后,农民教育负担进一步减轻。据悉,从08年上学期开始,农村义务教育不存在“两免生”,全体农村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费和教材费,对寄宿费进行补助,仅收本子和教参费。【大学生关于农村教育的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公共费用上,国家加大了公共教育经费的投入,使得一些教育设施得到改善,使办学条件及办学效益得到提高。由于近年的学生数量急剧下降,区政府将周边几个小学进行合并,整合优势资源,建立了一所规模较大的小学,便于集中管理,并使学生能够得到同等的教育资源。

而在教师方面,国家对教育经费的投入,教师工资待遇有了很大提高,使得教师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市政府还实行了教师轮换制度,使农村的小学生可以享受到和城市的孩子同等的教育机会。近两年来,该小学的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并多次得到市、区的各种奖项。

为了使村民的精神文化与物质财富同时富裕起来,村里常举办一些丰富村民精神和头脑的文化活动。近年来,村里还利用一些多余的收入进行全民运动设施的改造,建立了不少健身设施,还修建了一个篮球场地和多个乒乓球台。村里还经常为村民放映电影,内容丰富多彩,教育意义的效果也十分好。

通过调查,给了我不少启发:社会实践调查对我们当代知识青年必须掌握的本领,任何事情在没有经过调查之后请不要轻易下定论。这就好比那些从未到过中国却天天在大谈特谈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等问题的外国专家们。仅凭看到的几篇文章或听到的新闻。不搞社会实践调查,就不能更好的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就不能发现我们平常看不到的问题,就不能解决问题,就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我相信我们的祖国一定会建设的更加美好!

3

第五篇:《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新农村建设)》

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新农村建设

对于一名知识青年,社会实践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至关重要的人生历程。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号召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可喜成绩。然儿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我们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认识就对其进行全面的实践调查。因此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国家出台的“三农”政策让人民的生活变的更加舒适,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尽自己应尽的力量。

当全国人民在沐浴着社会新风尚的阳光,那么建设怎么样的新农村、怎么样建设好新农村是我们大家必须思考的问题。十分高兴,我能够在寒假进行相关的实践调查。然儿经过我的一番调查之后却发现了一些问题,我不禁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这样一种已有的村庄发展模式是否正确?是否真是中国新农村未来建设的整体框架?中国的新农村建设是否有走形式主义的危险?

经过多方面的努力。我有幸来到潍坊高新区钢城发展区下属的村庄来展开的我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实践调查,通过自己的实地走访和查阅村里有关的政策文件以及咨询当地的政府官员,我个人对当地的新农村建设提出以一下几方面的感想。

我的有关新农村与我家乡的变化调查主要体现在下面的方面:

目前,农民增收困难伴随着一系列负面影响,尤其是医疗保障方面显得更加突出,一些地方又出现了农民看病难,看不起病,甚至因病而陷入绝境的现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改革方案之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筹集标准为每人每年60元,主要由农民个人自愿缴纳、区地方财政补助、市财政转移支付三部分组成。

根据部分历史资料以及从老一辈村干部提供的材料来看,建国后,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卫生工作,农村逐步建立了三级(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室)卫生服务网络,基本解决了农村“缺医少药”的问题。另外,从50年代中期开始,部分农村开展了合作医疗。合作医疗指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人

共同筹资,为农村居民提供疾病治疗和预防的一种社区型医疗保障制度。合作医疗和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相互配合,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基本上解决了农民看不上病,看不起病的问题。中国人口的预期寿命由建国前的35岁迅速上升到1996年的71岁,这一巨大成就的取得,为占总人口80%的农村居民提供健康保障的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功不可没。

然而,从80年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农村医疗保障发生了严重的衰退。随着集体经济的削弱,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生了大幅度的滑坡,到1996年,全国农村参加合作医疗的人口由1976年的90%锐减到5%左右。绝大部分农民失去了医疗保障,退回到家庭保障。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村级卫生所、室或不复存在,或者转化为私人诊所。对于该村的情况,村级卫生所虽没有撤销,但是村民大多另处寻医,不愿在那里就诊。 合作医疗的衰退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消亡或市场化,导致农民医疗费用的急速攀升,大大越出了农民的承受能力。和群众交流:在暑期实践过程中,我们在新村村开展了“关注新农村建设”宣传活动。我们向村民发放了中央“新农村建设”相关资料,向他们介绍“新农村建设”相关知识,同时开展“新农村建设”问题的问卷调查。通过此次活动,我们了解到村民们非常关心国务院“新农村建设”相关政策,然而,他们不知道到底什么是“新农村建设”。通过与他们交谈,我们了解到村里做过相关的宣传,但比较少,他们仅仅知道一些,他们了解的途径主要是报纸、电视。他们认为这样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很有效,他们希望这样的活动以后能多多开展。

对于新农村建设我想说说自己的几点意见:

禁止官员搞形象工程:不能急于求成搞形象工程,应进行统一的领导协调机构,应长远规划,合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科学理性,因地制宜地开发有利于群众的项目。杜绝盲目跟风,和发达地区攀比,杜绝劳命伤财的面子工程,时刻将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听取群众意见,发扬基层民主,实行民主决策,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为群众办实事。

重视农村文化建设:积极发展有益的娱乐休闲活动,如可建设书屋,增加体育健身设施,兴建主题公园等,为群众创作良好的学习,娱乐氛围和环境。重视农民政治素养的培养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坚决杜绝赌博的风气,做到乡风文明,

提高农村人口的综合素质,提高农村软实力,为新农村建设打好人才基础。

平衡工、农业发展:进一步发展农业,巩固农业中心地位,继续创新农业生产模式,打造绿色产业,拓长农业产业链;政府继续深化农林地改革,合理有效地使用土地资源,保障农民“耕者有其田”,保障农民用地的延续性和有效性;完善相关农业的法律体系,给予农民、农村政策倾斜。发展环保工业,深化乡镇企业发展,平衡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加快转换经济发展模式,加快绿色,节能经济的发展。最终,保障农民工资的稳步提高。

“新农村建设”对于我国来说是个重要、艰巨的课题,它不仅仅是关系农村和占全国绝大多数比例的农民的事情,在资源紧张,供大于求的当今中国,也与城市和城市居民紧密相关,农村建设与城市建设应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新农村建设”也关系着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多个层面,关系着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道路。作为一个大学生,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看到了农村建设的新变化,新希望,感到十分欣喜和自豪。同时,也看到发展中的不足,当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这些问题必将解决,新农村建设必将创造新的辉煌!

还有就是新农村建设的乡村公路硬化情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点,为解决“三农”问题而做出的重大决策。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通过综合建设,最终目标是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决策为“十一五”时期的农村公路建设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基础,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甚至是一些地区惟一的运输方式,是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农村公路建设繁荣了农村经济、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是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民根本利益的大好事。

农村教育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该区在全市率先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费和杂费。在国家规范收费情况下,乱收费情况减少甚至没有,极大地减轻了农民义务教育负担。自“两免一补”(国家对贫困生实行免收学费,免收教材费,寄宿费补助的措施)后,农民教育负担进一步减轻。据悉,从08年上学

期开始,农村义务教育不存在“两免生”,全体农村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费和教材费,对寄宿费进行补助,仅收本子和教参费。

公共费用上,国家加大了公共教育经费的投入,使得一些教育设施得到改善,使办学条件及办学效益得到提高。由于近年的学生数量急剧下降,区政府将周边几个小学进行合并,整合优势资源,建立了一所规模较大的小学,便于集中管理,并使学生能够得到同等的教育资源。

而在教师方面,国家对教育经费的投入,教师工资待遇有了很大提高,使得教师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市政府还实行了教师轮换制度,使农村的小学生可以享受到和城市的孩子同等的教育机会。近两年来,该小学的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并多次得到市、区的各种奖项。

为了使村民的精神文化与物质财富同时富裕起来,村里常举办一些丰富村民精神和头脑的文化活动。近年来,村里还利用一些多余的收入进行全民运动设施的改造,建立了不少健身设施,还修建了一个篮球场地和多个乒乓球台。村里还经常为村民放映电影,内容丰富多彩,教育意义的效果也十分好。

通过调查,给了我不少启发:社会实践调查对我们当代知识青年必须掌握的本领,任何事情在没有经过调查之后请不要轻易下定论。这就好比那些从未到过中国却天天在大谈特谈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等问题的外国专家们。仅凭看到的几篇文章或听到的新闻。不搞社会实践调查,就不能更好的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就不能发现我们平常看不到的问题,就不能解决问题,就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我相信我们的祖国一定会建设的更加美好!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fanwen147360/

推荐访问: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稿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