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办事能力调查问卷

来源:职业规划 时间:2016-07-22 12:30:05 阅读:

【www.zhuodaoren.com--职业规划】

官员办事能力调查问卷(一)
关于办公室办事员的调查问卷

关于办公室办事员的调查问卷

亲爱的市民:

您好!我们是来自济南大学的学生。为了了解办公室办事员这一职业,我们组织了这次调查。本问卷收集的是目前职位的情况,而非个人的信息,这不是对您工作表现的评估,回答请详细、准确,不要有所保留或夸大,所提供的回答应适用于最为典型的通常情况,而不仅仅适用于短期活动或临时工作。此问卷调查采取匿名方式填写。对于您的资料,我们承诺为您保密。感谢您的大力协助和配合。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职位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 职位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级职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工作概要。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你的工作范围和核心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本职位主要工作内容(常规职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本职位工作环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工作直接目标。请按重要程度依次填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内部沟通部门与频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外部接触机构与频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请详细填写你从事的工作所必备的各种技能(所必须的专业资质认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请列举你工作中使用的设备与工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从事本职工作所要求的专业及应具备的专业知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为顺利履行工作职责,应进行的培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职位的决策责任( )

A 在工作中偶尔做一些决定,对有关人员有些影响

B 在工作中时常做一些决定,对自己部门有影响,但一般不影响其他部门

C 在工作中时常做一些大的决定,对自己部门和相关部门有影响

D 在工作中要做重大决定,对整个公司有重大影响

12.本职位指导监督人员的数量( )

A 不指导任何人

B 监督、指导3个以下基层员工

C 监督、指导3~5个基层员工;或者1个基层管理人员

D 监督、指导5~7个基层员工;或者2个基层管理人员

E 监督、指导7~10个基层员工;或者3个基层管理人员;或者1个中层管理人员

F 监督、指导4个以上基层管理人员;或者2个中层管理人员

G 监督、指导2个以上中层管理人员

13.在工作中,你需要做计划的程度( )

A 在工作中无需做计划

B 在工作中需要做一些小的计划

C 在工作中需要做部门计划

D 在工作中需要做公司整体计划

14.请选择最符合你工作基本特征的一项( )

A 仅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负责

B 对整个部门负责

C 对自己的部门和相关部门负责

D 对整个公司负责

15.请选择最符合你工作基本特征的一项( )

A 有关工作的程序和方法均由上级详细规定,遇到问题时可随时请示上级解决,工作结果须报上级审核

B 分配工作时上级仅指示要点,工作中上级并不时常指导,但遇困难时仍可直接或间接请示上级,工作结果仅受上级对要点的审核

C 分配任务时上级只说明要达到的任务或目标,工作的方法和程序均由自己定,工作结果仅受上级对原则

的审核

16.从事本职工作应具备的最低学历( )

A 初中及以下

B 高中

C 中专或职高

D 大专

E 本科及以上

17..需要多长时间的工作经验才能胜任本岗位的工作( )

A.1年以下 B.1年 C.3年 D.5年 E.8年以上

18.胜任本岗位所需要的能力( )

A 判断决策能力

B 领导能力

C 计划能力

D 分析能力

E 组织人事

F 创新能力

G 内部协调能力

H 外部沟通能力

I 协作能力

J 信息管理能力

19.其他信息。请提供前面项目中未包括,但你认为对你的职位来说非常重要的其他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员工签名: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

官员办事能力调查问卷(二)
领导方式调查问卷

德信诚培训网

领导方式调查问卷【官员办事能力调查问卷】

各类领导方式的优势与弱点:

官员办事能力调查问卷(三)
干部作风调查问卷

大通县干部作风调查问卷

为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实现干部作风明显改进、行政服务质量和效率显著提升,现就我县干部队伍作风现状进行问卷调查,感谢您的合作!

请在符合您实际的选项划“√”。

1、您的年龄是:

A、18——30岁 B、31——40岁 C、41——50岁

D、51——60岁 E、61岁以上

2、您的文化程度

A、小学及以下 B、初中 C、高中(含中专) D、大专

E、本科 F、研究生及以上

3、您的职业

A、县直机关单位干部 B、乡镇、街道基层干部 C、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D、个体工商业者、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职员、自由职业者 E、企业投资商 F、离退休人员 G、普通群众 H、其他

4、您的身份是

A、中共党员 B、民主党派 C、群众 D、党代表 E、人大代表 F、政协委员

5、您的级别

A、县处级 B、科级 C、一般干部 D、其他

请在符合您意见的调查选项上划“√”,可多选。

6、您对我县干部作风建设的总体评价

A、好 B、较好 C、一般 D、较差 E、不了解

7、您对加强和改进我县干部作风建设的看法

A、非常必要 B、没有太大必要 C、无所谓 D、不了解

8、您认为我县干部作风问题方面的重点工作应该是哪些

A、工作作风上的庸、懒、散、僵问题

B、领导作风上的假、浮、蛮、拖问题

C、为政不廉的私、奢、贪、腐问题

D、其他

9、您到乡镇(机关)办事时遇到下列哪些情况:

A、比较规范,效率高

B、办事程序复杂,工作流程不清

C、托关系找门路,请客送礼才能办成事

D、办事拖拉,迟迟不能解决

E、推三阻四

F、离岗现象比较多,上班时间找不到人

G、态度冷淡甚至恶劣

10、您认为当前我县干部在工作作风方面

A、好 B、较好 C、一般 D、差 E、不了解

11、我县干部在工作态度方面给您的印象

A、积极进取,主动作为 B、爱岗敬业,勤政廉政

C、应付了事,被动消极 D、不思进取、得过且过

E、不了解【官员办事能力调查问卷】

12、我县干部在工作创新方面给您的印象

A、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B、按部就班、因循守旧

C、不尊重规律和客观实际,追求轰动效应

D、 创造新名词,虚假创新 E、不了解

13、我县干部在工作效率方面给您的印象

A、高 B、较高 C、一般 D、较低 E、不了解【官员办事能力调查问卷】

14、您认为我县干部在履职过程中是否存在缺位、错位、越位现象

A、普遍存在 B、极个别现象 C、不存在 D、不了解

15、您认为当前我县干部工作作风上事业心、责任感不强,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主要表现在

A、工作能力不强,业务不熟悉

B、政策执行不得力,工作落实不到位

C、工作标准不高,精神萎靡不振

D、工作推诿扯皮,牢骚满腹、怨天尤人

E、见困难就退、见问题就推、见矛盾就回避

16、您认为当前我县干部工作作风上自由散漫主要表现在

A、沉迷赌博和以钱作赌注的娱乐活动

B、擅离职守,工作时间随意脱岗

C、工作时间上网聊天、购物、玩游戏、炒股票等

D、工作时间出入娱乐场所进行娱乐活动

17、您认为我县干部在贯彻执行上级有关政策方面的态度

A、无条件照章执行

B、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创造性地执行

C、阳奉阴违、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D、不学习政策,敷衍了事

E、不了解

18、您认为当前我县干部工作作风上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态度差主要表现在

A、依法公开的信息不及时公开

B、服务态度差,刁难服务对象

C、应告知事项不一次性告知

19、您认为当前我县干部观念保守,思想僵化,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主要表现在

A、有的教条主义思想严重,讲话、办事首先找依据,没有依据就不敢越雷池半步,缺乏创新意识

B、有的经验主义思想严重,遇事总按经验办,不敢突破"惯例",怕担风险,怕动脑筋,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C、有的不尊重客观规律,思想脱离实际,不认真搞调查研究,主观主义严重,闭门造车,随心所欲,盲目决策,急功近利

20、您认为造成干部工作作风问题的主要原因

A、宗旨意识薄弱 B、创业激情减退

C、政绩评价失准 D、干部综合能力素质不高

E、监督机制不健全 F、职能转变不到位,体制不畅

G、制度建设滞后,执行不力

21、您认为我县各级领导干部在领导作风方面

A、好 B、较好 C、一般 D、差 E、不了解

22、各级领导干部在与群众交往、为民服务时给您的印象是

A、热情周到 B、高高在上 C、态度冷淡

D、粗暴蛮横 E、不了解

23、您认为我县各级领导干部在领导作风上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是

A、虚报、瞒报统计数据,搞假数字、出假政绩,工作检查落实不到位,调查研究不重实效

B、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违反组织人事纪律

C、依法行政意识淡薄,执法检查过多过滥

D、干事畏惧困难,遇事推诿扯皮

24、您认为我县各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是否存在脱离实际、急功近利、不

察实情、不讲实话、不办实事、弄虚作假等现象

A、普遍存在 B、在个别地方或部门较为普遍

C、极个别现象 D、不存在 E、不了解

25、您认为我县各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是否存在搞所谓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 "献礼工程"等现象

A、普遍存在 B、在个别地方或部门较为普遍

C、极个别现象 D、不存在 E、不了解

26、您认为我县各级领导干部在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方面的能力

A、好 B、较好 C、一般 D、差 E、不了解

27、您认为我县各级领导干部在作重大决策时哪种现象表现较为突出

A、集思广益,科学决策 B、独断专行,拍脑袋决策

C、专家论证不充分 D、未充分征求群众意见

E 、不了解

28、您身边的领导干部对待信访工作的态度是

A、经常亲自接访,积极回复来信来电

B、偶尔接访,视情况回复来信来电

C、有逃避倾向,对信访工作态度消极

D、不了解

29、您认为我县各级领导干部在大兴调研之风、提高服务群众水平方面

A、好 B、较好 C、一般 D、差 E、不了解

30、我县各级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给您的印象是

A、基本能调查到存在问题,但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有限

B、作风扎实、认真调研,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

C、走马观花,指导工作不得要领

D、不负责任,乱表态

官员办事能力调查问卷(四)
略论提高基层领导干部的法律素养

  摘 要:基层领导干部提高法律素养对实现中国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廉洁政治、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意义重大。立足现实实际,坚持法治教育常抓不懈、通过法治实践砥砺能力、完善机制是提高基层领导干部法律素养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依法治国;基层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法律素养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3)012-0061-03
  党的十八大强调指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处在法治实践前沿,他们的法律素养对基层工作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基层领导干部提高法律素养的重要性
  1.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闭幕式上,习近平对“中国梦”做了最新阐述,“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法治是梦想成真的保障。人权得到尊重,人民享受着良好的治安、优美的环境和健康的饮食,这些都离不开法治中国梦的建设。“平安中国、美丽中国都是中国梦的目标,而法治中国既是中国梦的目标,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保障。”然“徒法不足以自行”,除法律规范外,要真正发挥法律作用,还离不开主体的素质、法律体制、人们的法律意识等因素。基层领导干部要做法治国家的好干部,高效便捷地维护好人民群众利益,助推中国法治建设,实现中国梦,必须拥有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养。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当前,社会主义法制的不断健全,对基层领导学法用法提出更高要求。(1)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初步形成使基层领导干部的履职能力和执法方式面临挑战。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吴邦国称,“党的十五大提出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立法目标已经形成。”至2010年底,我国已制定现行有效法律236件、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并全面完成对现行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集中清理工作,“法律体系内部总体做到科学统一”。逐步完备、详尽的法律制度,要求基层领导不仅要懂法,要明确实体法,更要注重程序法。“程序合法才能真正实现实体合法”,这要求曾经的粗暴行政执法必须改观。(2)公民民主权利意识的提高,要求基层领导干部只有提高法律素养才有能力应对。随着整个社会的法治良好氛围的形成,行政相对人和社会公众对基层领导干部的服务水平要求越来越高,监督也越来越强。比如监督的手段愈来愈尖端化多样化,基层领导干部必须积极掌握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依法应对媒体、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才能更好胜任本职工作。(3)现行经济的“三特性”要求基层领导干部掌握足够的经济法律知识,以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市场性、法治性、知识性是现行经济的特性。基层领导干部最重要和根本的职能就是要带领人民群众积极发展地方经济。市场性的最突出特点就是开放性,易于交流,这就要用规则来控制,无疑法治规则是最为有效的规则,所以市场经济是规则经济、法治经济。知识经济是建立在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与传统经济相比,它更加突出知识和信息作为战略性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创新促使更多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出现。如果领导干部不懂知识产权法,不懂反不正当竞争法,不懂如何保护发明创造、驰名商标,不了解网络版权等法律问题,在知识经济的发展中其就不能处于主动地位。新时期领导干部要奉行法律的政治职能与社会职能的统一,要把人类文明、社会进步和法律精神融为一体。
  3.建设廉洁政治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八大强调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要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上任以来,习近平多次谈到反腐败的问题。“物必先腐,而后生虫”, 要想反腐,必先控权——控制和制约权力。而对权力的制衡制约,仅仅用“检查”、“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孟德斯鸠说过,“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十八大以来,已有多位厅级以上贪官落马,正是因为公众发挥民主监督权,相关部门介入,最终使他们受到法律应有的制裁,可见法治反腐才是有效的反腐措施,这对基层领导干部的法律素养提出更高要求。
  4.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迫切要求。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基层领导干部的法律素养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普遍认识到学法懂法的重要性,但相关法律知识储备不足。对法律知识的学习不深入,对有些重要问题的理解存在严重的偏差。(2)法律意识有所提高,但法治观念尚显落后。例如在权威观念中,绝大多数人认为依法治国应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最高权威,但也有少数人认同法律的权威不能大于人的权威,尤其不能大于最高领导人的权威这样一种人治论的观点。从2010—2012年对县处级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问卷发现,有39.5%的被调查者仍然认为法律不管用,还有5.1%的被调查者认为依法办事只是口号,实际工作中坚持不了。(3)对实现法治国家寄予厚望,但对法制建设的现状评价不高。如回答“您对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前景有何看法”这一问题时,少数人选“根本实现不了”或“不清楚”, 绝大多数人持谨慎的乐观态度。在回答“您认为现存的法律制度对国家的稳定和社会发展发挥了什么作用”这一问题时,有人选择否定性评价。(4)对法的公正价值有了深刻认识,但尚需要树立法律信仰。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人对社会主义法的公正表示信服和尊重,对法的内在价值有了深刻的认识。如当问到“你遵守法律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时,90%的人选择了公正的法律可以创造一种公平的社会环境,也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在问到“你处理违法行为时,你的上级来电话说情,这时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这一问题时,表示能继续坚持的比例为70%—80%多,15.5%的被调查者表示会迎合领导意图办事。上述情况表明,作为执法者的领导干部,如果没有信仰的坚持,一遇到权力的压力或与个人利益、部门利益发生矛盾时,其执法的坚定性将大打折扣。(5)提高干部法律素养任重而道远,而基层领导干部任务更重。有关调查结果表明,被调查干部的法律素质显现出从地厅、县处到科级逐级下降的特点。对当前执法现状的评价,基层干部显然要悲观得多。在有关法律的信仰和依法办事的坚定性方面,干部级别越低,比例越低;在遇到权力的压力时,干部级别越低准备放弃原则的比例越高。看来,基层领导干部不仅法律知识较为欠缺,法律观念仍显陈旧,而且由于处在权力结构中较低的地位,在权与法的冲突中,其更易于屈服,尤其在科局乡镇一级更为严重。基于基层领导干部法律素养令人堪忧,同时基层领导干部又身处执法最前沿的实际,提高基层领导干部法律素养势在必行。   二、基层领导干部提高法律素养的基本要求
  基层领导干部的法律素养如何,是通过其掌握、运用法律知识的技能及其法律意识表现出来的。法律素养有三层含义:一是指法律知识,即熟悉法律相关的规定;二是法律意识、观念,包括法治思维,即对法律尊崇、敬畏,遇事首先想到法律,能自觉履行法律的判决,个人内心有对法律应当被社会尊为至上行为规则的确信;三是法治能力,简而言之即通过法律的形式和途径达到预期目标的本领。基层领导干部提高法律素养有三个基本要求:
  1.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在现实生活中容易屈服于权力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树立正确坚定的观念,即在内心没有一种精神支撑力,而是被动执行行政命令。马克斯·韦伯说过:“在任何一项事业背后,必然存在着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尤为重要的是,这种精神力量与该项事业的社会文化情景有密切的渊源。”表现在法律领域里,就是要牢固树立法治观念:(1)法律至上的观念。在法治国家,法律是判断政府和官员权力是否来源得当、行使得当的依据;是公民行为的最终导向和司法活动的唯一准绳。不论是个人还是政府,都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这就是法律的至上性原则。基层领导干部若奉法律为顶头上司,就绝不会屈从于权力。(2)宪法中人民主权观念。宪法是法中之法,是一切法律的统领。在宪法原则中人民主权是逻辑起点,基本人权是终极目的。人民主权原则表达的是国家最高权力的合法性来源问题,即人民是国家权力的主体,基本人权原则强调的是国家权力目的的正当性问题,即国家权力服务于人权。这就要求基层领导干部在动用权力的目的上、在决策依据上、在实现政令的结果上都要回归到权力属于人民上来。(3)行政管理实现“合法、程序正当”理念。在基层行政管理中,越权执法和程序不当,是执法行为违法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培根说,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就会败坏水源。正是因为一些不正当的执法行为,产生消极影响,让很多社会底层人对中国法治产生质疑。所以基层领导干部要树立行政执法以实现程序合法来保障实体合法的法治观念。(4)司法救济实现公平正义观念。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长期以来孜孜不倦的共同追求,也是衡量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准。司法救济是维护社会公平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基层司法部门的领导干部只有维护好这一最后防线,才会让受害当事人在最短时间结束痛苦,权利获得救济。
  2.要有充分的法律专业知识。《论语》中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基层领导干部整日与基层群众打交道,他们的行为直接影响群众的行为,所以领导干部自己先“硬”起来,才能不令而行,才能让人民群众信服。具体说,其应掌握以下法律知识:(1)行政执法共性法律。如行政法、复议法、公务员法、国家赔偿法等,各基层领导干部都用得上,都需掌握。(2)分管权限涉及的法律。每一个基层领导干部因分管的工作不同或从事的行业不同,应具体掌握的法律法规也有所不同。比如分管教育、卫生、环境工作的领导除掌握第一条中的法律外,还应当了解熟悉教育、卫生、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度,以使决策有具体法律依据,具有合法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3.要有较强的法治能力。法治能力是领导干部法律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察评价领导干部法律素养高低的主要指标。领导干部的法治能力具体包括三个基本方面: (1)熟悉法律运作的方式。即能够熟练地运用法律手段、遵循法律程序顺利实现自己的工作目标。(2)具有较强的法律敏锐性和鉴别力。即能够准确把握事物的法律意义,并及时作出正确的法律判断和评价。(3)具有较强的法律创造力。即能够在遵守法律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创造性地运用法律解决具体问题。就领导工作的内容和特点而言,领导干部法治能力的核心是依法决策的能力。实践证明,在市场经济和依法治国的背景下,依法决策是保证决策科学化的重要条件。社会主义法律正确地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只有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规范和实体规范进行决策,才能保证决策的科学性。所以,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提高领导和管理水平,就必须努力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能力。
  三、提高基层领导干部法律素养的途径
  1.坚持法治教育常抓不懈。我们党历来重视学习,并且善于学习。领导干部法律教育起始于1986年,形式也多样,如任前考廉、后备干部法律知识考核、任职干部历年相关法律知识问答等,这说明我们的基层领导干部法治教育基本实现常态化、制度化。成绩虽值得肯定,但具体还应分类加强:(1)学校教育传授法律知识。党校教育是基层领导干部接受法律教育的主阵地,干部人事部门要协调、组织各部门干部到党校学习。党校法学教育要加强教材建设,要理论联系实际抓住当地各项建设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难点问题,寻求解决对策和途径。比如落实《循环经济法》发展循环工业的问题等,这些都应是党校教育在法学教学方面应当思考的问题。(2)媒体培育法治环境。普及日常民用法律知识,要发挥媒体宣传作用。比如在报纸、电台、网络上对婚姻法、财产继承法、合同法、土地管理法等以以案说法的形式呈现,使人民群众学法懂法,培育整个社会的法治环境。同时这对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也起一个间接促进作用。(3)反思提高法治思维。学而不思则罔。基层领导干部不能培训完了,就以为学习任务完成了,要把所学与现实工作相结合,与遇到矛盾或事件相结合,学会用法治思维来处理问题。王敬波释义法治思维:第一,发生社会矛盾,政府首先积极主动介入,不逃避,不推诿,勇于承担责任,与公众沟通;第二,分析矛盾产生的原因,依据相关的法律分析公众的诉求是否合法、合理;第三,对于合法的诉求依法展开调查,在调查中吸收公众参与,确保调查客观、中立;第四,调查情况清楚后,行政决策或者决定采取和公众民主协商的方式进行,吸纳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不能采纳的应说明理由,避免行政专断;第五,信息及时有效地公开,事件调查情况等相关信息通过发布公告的形式公之于众,确保信息的权威和准确,避免虚假信息扩散,掌握信息主动权;第六,对于违法行为,不姑息,不放纵,应追究法律责任的依法进行,行政权力不干预司法行为。如此基层领导干部在接受法律知识培训后,法治思维才会逐渐提高。   2.通过法治实践砥砺能力。法治能力即利用法律办事的能力。实践中基层领导干部应从三个方面来砥砺自己的法治能力。(1)重大决策实行听证。听证制度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重要表现形式,基层领导干部参与这样的实践工作,会提高其依法决策能力。(2)政务公开保信息通畅。这种做法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监督权的实现,也推进了基层领导干部阳光政务意识和能力。(3)矛盾化解多渠道。社会经济生活内容繁杂,单一的传统解决办法会引致矛盾激化,所以多样化的途径,比如“一站式”信访联合接待大厅,“三级联动办理”制度,行政复议的“四个结合”,这些创新型的法律解决矛盾制度,可让社会基层矛盾快速有效得以解决,实现法治的预期目的。通过这些做法,能让基层领导干部在不同的工作环节实践中提高法治能力。
  3.要完善机制,务求实效。(1)要对法治能力进行量化考核。即对基层领导干部的行政决策和各项管理工作等活动,由法制办列出细致的考核办法,对其在实际工作中是否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事进行具体考核。(2)行政执法要做到“靠证管人”。即对所在地方所有执法人员都配发执法证,对执法不当,或被群众反映多的执法人员,要做出处罚或吊销证件,实行以证管人。(3)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实效。即将上述所有考核事项、所有考核成绩计入被考核基层领导的政绩中,作为其是否晋升的重要依据。这种监督机制破除了基层领导干部是否学法用法或是否有较高法律素养与其仕途晋升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局面,对于今天的领导干部来讲,没有这一素养或者这一项考核不过关就应意味着其晋升的条件不具备。
  总之,法律素养是基层领导干部掌握法律知识和法治能力高低的综合反映,要让基层领导干部提高法律素养并达到一定水准,必须内外兼修。要坚持以“控权”为中心,将考核结果与干部的各项利益及干部任用制度相挂钩,如此才能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1]夏福志.对提高领导干部法律素质的几点思考[J].中共
  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3,(2).
  [2]邸瑛琪.法治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EB/OL].正义网,
  2013-03-07.
  [3]易凤兰,姚锐敏.论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J].社
  会主义研究,2001,(3).
  [4]魏淑君.领导干部法制意识培养与党校法学教育[J].发
  展论坛,2002,(6).
  [5]王敬波.专家解析领导干部如何养成“法治思维”[N].法
  制日报,2012-12-14.
  [6]马酉鸣.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与规则[J].法治
  陕西,2011,(2).
  [责任编辑:张亚茹]

官员办事能力调查问卷(五)
公务员考录制度实证研究

  摘要:随着《公务员法》的颁布和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全面实施,客观评估公务员考录制度的效度显得十分重要。对公务员考录制度进行评估主要涉及哪些科目的学习有助于公务员出色地完成工作;考录进政府机关的公务员的胜任力及上级满意度如何;公务员考录的选拔考试是否能真实地反映考生水平,其公平性与科学性如何等方面。通过对江苏省公务员考录的实证调查可以发现公务员考录机制还需要从多方面加以完善。

  关键词:公务员;考录制度;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D0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604(2013)01―0060-06
  公务员考录制度是公共人事行政的核心。近代文官制度起源于英国,1854年奠定其公务员制度基础的《诺思科特特里维廉报告》(Northcote-Trevelyan Report)的首要原则就是关于公务员考录制度的设定:“公共服务应由一批经过认真挑选获准进入其较低级的年轻人来执行”,他们通过“一种适当的职前考试制度”来选拔,通过公开的竞争性考试招募人员。。在此基础上,1883年美国的《文官法》(Civil Service Act)强调:根据职位分类,为所有申请公职者举行竞争性考试;根据职位分类,任命考试成绩最高者担任公职;在正式任命前,插入一个有效的试用期。所以,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理想的科层制组织(ideal bureaucratic organization)官员的选拔与晋升应当注重“专业考试的分数”。
  1993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根据条例,人事部于1994年6月颁布实施《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1995年江苏省人事厅根据《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制定了《江苏省录用国家公务员实施办法》,规定公务员的考试录用应遵循下列程序:发布招考公告→资格审查→公开考试→严格考核→审批录用。
  2005年4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明确界定了“凡进必考”的基本原则,即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公务员录用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的方法进行。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的录用由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地方各级机关公务员录用由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具体来说,公务员考录制度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据相关法律的具体界定,按照预先设定的标准和程序,通过考试将符合条件的应征者录取为国家公务员的制度。
  目前关于公务员考录已有的文献主要局限于公务员的考录理论以及对西方国家公务员考录实践的零散介绍,缺乏基于本土化的系统而深入的实证研究。本研究以对江苏省公务员考录的实证调查与统计为基石,具体评估与分析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公务员考录的内容效度,哪些科目的学习有助于公务员出色地完成工作?公务员考录的内容信度、公平性与科学性如何?随着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全面实施,在此制度设计下政府机关是否能够选拔出适合的人才,其上级的满意度如何?考录进政府机关的公务员其工作胜任力与工作压力的具体状况如何?
  一、研究设计
  牛顿曾言,探求事物属性的准确方法是从实验中把它们推导出来,用观察和实验来建立这些法则,从而导出事物的原因和结果。本研究的设计取用相关标准研究路径(criterion-related ap―proach),将公务员考试与录取后的工作表现结合起来,即对已录取人员进行测试,量化统计公务员考试的内容效度、信度、胜任力、上级的满意度。具体以江苏省级机关及13个省辖市公务员为样本,每套问卷分为A、B两卷,A卷针对公务员考录的效度、信度、胜任力进行调查,由公务员本人填写;B卷则由A卷填写者的直接上级填写。
  为了保证问卷的准确性与回收率,课题组对问卷进行了编号,并且将问卷交由各市分管公务员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统一发放。A卷和B卷填好、核对编号一致后,将“市+编号+A与B”作为文件保存。整个问卷设计、调查、统计工作持续1年多时间,共发放问卷1500套,回收问卷1214套,回收率为80.9%,剔除因填答错误或缺失原因导致的无效问卷102套以后,共获得有效问卷1112套进入最后的数据分析,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为74.13%,样本分布区间如图1所示:
  二、研究测量与分析
  (一)公务员考录的内容效度
  内容效度(content validation)是指考试内容是否与工作内容相一致,哪些科目有助于形成出色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巧、能力与态度。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分为笔试与面试两个阶段。笔试将省、市、县、乡四级机关的招录职位分为人、B、C三类。其中A类职位是从事政策、法律法规、规划的研究起草和监督检查工作,从事机关内部综合性管理工作的职位。B类职位是国家机关和相关机构中从事机关内的专业技术工作,对机关的业务工作提供专业技术支持的职位,将各项具体规定施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行政执法职位。C类职位是乡镇一级的有关职位。A类笔试科目为《公共基础知识》(A)、《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A)和《申论》三科;B类笔试科目为《公共基础知识》(B)和《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B)两科;C类笔试科目为《公共基础知识》(C)和《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两科。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法律知识、语文基础知识和公文写作、经济知识和科技常识、历史知识及其他知识(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等。其考察面极为宽泛,以法律知识为主,以求在良好的法律素养基础上,加强公务员在其他方面(政治、经济、管理、人文、科技等方面)的能力,即应试人员对公共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履行公务员义务的能力和素质等。   《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主要是考测考生从事政府机关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潜在能力,是标准化试卷。A类试题结构为: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言语理解与表达和资料分析4个部分;B类试题结构为:知觉速度与准确性、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言语理解与表达和资料分析5个部分;C类试题结构为: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言语理解与表达和资料分析4个部分。其中,知觉速度与准确性考查考生对数字、字母和汉字等视觉符号快速而准确地觉察、判断与记忆的能力,要求公务员具有较高的敏锐性与细致性,能迅速判断事物之问的微小差距,减少工作中的失误,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数量关系着重考察应试者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技能;判断推理主要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判断能力;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试应试人员迅速而又准确地理解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资料分析主要测试应试人员对各种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推理与加工的能力。
  《申论》的试卷有比较规范的结构,一般分为“概括”、“对策”和“申论”三部分,即全面概括给定资料,分析资料中的有关现象与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及结合给定资料写一篇议论文。这主要通过考生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
  面试具体采用的是结构化形式,报考相同职位的考生遵循固定的程序、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通过考官小组与应考者面对面的交流,评价应征者是否符合招聘岗位要求。面试前就面试所涉及的内容、试题评分标准、评分方法等环节均按事先制定的标准化程序进行。
  课题组通过对考录公务员问卷的发放与调查发现,考试科目对公务员今后工作绩效重要性排序由高到低依次排序如图2所示:
  由此可见,结构化面试在公务员考录中具有较高的效度,在选拔评估环节与其工作绩效之间有强关联度,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则排在末位。
  但就公务员考录环节的整体内容而言,48%的受访者认为效度一般,46%的受访者认为很强和较强,认为效度较差和很差的比例为7%,具体情况如图3所示:
  究其原因是江苏省公务员考录仍“千人一卷”甚至“万人同卷”,在基于准确的不同岗位分析基础上设计笔试试卷与面试问题环节仍有待提升。
  (二)公务员考录的信度
  公务员考录的信度是指公务员选拔考试是否能真实地测出考生水平,其公平性与科学性所能达到的水准。针对公务员考录的公平性评价,非领导职务公务员认为公务员考录公平或者较为公平的比率分别为34%和61%,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认为公平及比较公平的比率分别为22%与70%,具体情况如图4所示:
  据江苏省公务员局统计:2012年笔试考生为229 454人,比2011年增长近3万人,为历年之最。可见,“公务员考试热”逐年攀升固然有多重原因,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其公正性的制度设计已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这有助于打破阶层固化,实现社会阶层的合理流动,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对公务员考录科学性评价的问卷调查中,非领导职务公务员认为科学性高与较高的比率分别为24%与66%,担任领导职务公务员认为科学性高与较高的比率为21%和69%,具体情况如图5所示。我们在对江苏省税务、工商等职能部门以及盐城、南通等市、县政府部门担任领导职务公务员的访谈时,他们皆认为近年来通过考试选拔进来的公务员相较于公务员考录前而言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直接上级对考录公务员表示满意的为40%,比较满意的为52%,两者的总和达到了92%,不满意的为3%,这说明公务员考录机制的设计基本可以挑选出让上级满意的公务员,具体如图6所示:
  在回答“您觉得公务员考试是否考出了您的真实水平”这一问题时,24.3%的公务员认为准确,49.6%公务员认为比较准确,18.6%公务员认为一般,6.7%的公务员认为基本不准确,0.8%的公务员认为完全不准确,具体如图7所示:
  (三)考录公务员的胜任力
  选择恰当的人才是组织成功的关键,人才的质量集中体现其胜任力(competency)。所谓胜任力是指组织成员完成任务的技能,包括专业技能、决策与判断技能、人际沟通技能、伦理道德信念以及自我评价技能。人事部曾在2003下发了《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该文件提出了中国公务员要具备的九项通用能力,即政治鉴别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心理调适能力。本文在此基础上将公务员的胜任力素质概括为19项胜任素质,分别为:政治鉴别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决策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全局把握能力、执行能力、计划统筹能力、自我认知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处理变革能力、密切联系群众能力。
  我们通过对考录公务员直接上级的深度访谈,对近年来考录进政府机关的公务员已经具备的能力和欠缺的能力分别进行了问卷统计,按照重要性先后排序,处在前5位能力的统计情况如图8所示:
  胜任特征是公务员顺利完成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一系列相关的知识、技术、能力或其他特征等。考录公务员在政治鉴别、学习能力、依法行政、公共服务以及沟通协调能力方面有出色表现,但在创新能力、应对突发性事件能力、处理变革能力、决策能力、全局把握能力等方面明显不足,具体见图9所示。
  (四)考录公务员的职业压力
  课题组对考录公务员的工作压力进行了涮查,结果发现考录公务员的工作压力低于均值(均值=1.750 0<3),说明考录公务员的工作压力较小。在工作压力的六个维度中。职业发展的均值最高,说明考录公务员的工作压力主要来源于单一的职务晋升渠道,具体见表1所示。
  三、结论与建议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认为:在所有资本中,向人力资本投资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关键。“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用”的考录制度是公务员制度的立足点与基本特征,其目的在于将合适的人才吸纳进政府,从而提升公共治理的绩效,即高效、公平、公正的行政管理与公共服务。对具体区域而言,这一制度的广泛实施,为建立办事有力、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5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颁布,随着江苏省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全面实施,江苏省公务员考录制度的运行与实践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公务员考录机制具有较高的信度,具体体现为:对江苏省公务员考录公平性的认可度考录公务员达到95%,其直接上级为92%;其科学性高或较高的赞同率达到90%;73.9%的考录公务员认为能够反映其真实水平;直接上级对考录公务员的满意度也达到了92%。(2)公务员考录的内容效度,即考试科目与工作绩效的相关度亟须提升。其效度系数(validity coefficient)按照科目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结构化面试、申论、公共基础、行政职业能力测试。(3)考录公务员理论知识强、文化素质好,但在工作的实践层面特别是决策、创新、突发性事件处理的“街头行政能力”等方面需要着力提高,这在社会转型的当下显得尤为必要,因为决策是公共行政的本质,政府有效管理的关键。(4)总体而言,考录公务员的工作压力较小,但晋升渠道狭窄并单一。   公务员考录制度的科学实施与完善对于提升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为公共行政注入“追求竞争激励、平等参与、公平效率和民主法治”的价值观发挥着重要作用。有鉴于此,为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公务员考录制度,课题组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一)从制度规范入手,完善顶层设计
  完善的制度设计可以激发人的活力,调动人的积极性。江苏省应根据自身实际,在国家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实施办法的基础上,抓紧制定植根于江苏配套的实施办法和规章制度,有必要把针对公务员考录制定的考试原则、考试方式、报考的资格条件、考试内容、录用主管机构、面试、录取与晋升等相关规定用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制度或规则,为公务员考试、择优录用提供法律依据,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使公务员考录工作真正走上法治化的轨道。例如,可以对考录公务员的晋升实现“职务、职称、工资、职位”等多元化的调整渠道,打破终身制,实现人事管理的弹性化与扁平化管理。
  (二)重视考录技术,创新考核形式
  中共中央提出新形势下用人的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但目前公务员考录较为重视知识性的测试,在公务员考录中应当增加职业道德测试的情景模拟题,注重突发性事件处理、决策类案例分析、综合分析能力等创新类问题的考察,弱化仅仅依靠记忆就能掌握的知识的考察,减少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中繁琐的计算题,以解决目前公务员笔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
  在面试的组织考录中,从考录的内容、形式到现场提问都应注意把握应试者知识素质的结构特征,通过知识的个性化特征对其相关能力进行预测,可以增加半结构化或者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方式,注重思维方式与特质潜能的评价,规范选任标准,增强人才评价的准确性。
  (三)以胜任力为基础,推进公务员分级分类的科学考录体系
  当前,公务员考录有助于实现公平性的制度设计。以“360度考核”方法,即考录公务员自我评估、上级领导评估、同事评估,并引进政府管理对象和服务对象即社会公众的评估,在“公平性”指标层面皆呈现出统计显著,这有助于政府机构吸纳社会精英,构建一个具有包容性的社会。
  但是,既有的公平性主要体现在程序的公正上,从招考公告的发布、网上报名、审核、笔试、面试到公示、录取阶段。在下一阶段,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更应重视考核内容的针对性和岗位的匹配性,将合适的人才选拔进来,而不是“千人一卷”或“万人一卷”,并逐步推进分级分类考核,做到综合素质用“通用尺”,专业能力用“专门尺”,便于量才择优,将规范化与专业化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公务员考录制度,科学运用职位分析法,实现入职科学匹配,优化选拔考录的程序,构建基于胜任力模型为基础的公务员考录制度,具体如图10所示:
  总之,深入研究公务员考录制度,完善其胜任力建设是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解决社会问题,回应民众期待,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政府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会阻碍社会的前进。何去何从取决于政府的官员,公务员考录制度的构建与完善为实现社会和谐、人民幸福打下了坚实的人力基础。
  (责任编辑 张向凤)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fanwen289832/

推荐访问:学习能力调查问卷 个人能力调查问卷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