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稞良种繁育论文

来源:论文 时间:2016-08-11 09:37:47 阅读:

【www.zhuodaoren.com--论文】

浅谈青稞良种繁育论文(一)
青稞良种繁育探讨

青稞良种繁育探讨

摘要 分析青稞品种退化的原因,总结青稞种子繁育方式,以指导青稞良种繁育。【浅谈青稞良种繁育论文】

关键词 青稞;良种繁育;品种退化

海晏县位于青海省湖滨,湟水源头,北接祁连、门源,东邻大通、湟中,南接湟源、共和,西邻刚察。总人口为2.44万人,农牧业人口1.8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7.0%;总面积4 580.07 km2,占青海省总面积的0.62%。全县共有耕地面积1 693.4 hm2,其中水浇地786.7 hm2,浅山地740.0 hm2,脑山地166.7 hm2。

【浅谈青稞良种繁育论文】

海晏县农业主要栽培作物为青稞、油菜、牧草,作为典型的农牧交错区,青稞不仅是青藏高原的特色作物和藏区最具优势的特种粮食作物,也是当地关乎养殖牧草及经济收入的主要作物之一。当地农业人口平均占有土地1 953.3 m2,据粗略统计,2014年推广良种作物可达836.4 hm2,串换良种294 t,粮油良种化程度分别达89%和90%。因此,为保障青稞产业的持续和规模发展,做好良种化服务,对海晏地区青稞繁育做如下探讨。

1 青稞品种退化的原因

一个青稞品种,连续种植若干年后,在性状等方面有逐渐劣化的现象,即青稞品种退化。主要表现在性状不典型、生长不整齐、抗逆性减退、穗头大小不匀、不孕小穗增多、产量下降等。造成品种退化的主要原因如下。【浅谈青稞良种繁育论文】

1.1 混杂

由于同一个生产区域不是使用单一品种,因此在各个生产环节中,如播种、收割、打碾、翻晒、保存等,很容易使品种混杂,造成品种退化。

1.2 自交退化【浅谈青稞良种繁育论文】

青稞是自花授粉作物,长期自交近亲繁殖,逐渐引起生产力降低,适应性和抗逆性等减退,造成品种退化。

1.3 天然杂交

在一定条件下,有一部分青稞发生异花授粉,由于异交而造成品种混杂,逐渐使品种退化。

1.4 环境条件的影响

青稞群体是由许多个体组成,较纯的群体在特征特性和生长势等方面表现出

浅谈青稞良种繁育论文(二)
甘藏区青稞新品种特征特性及良种繁育和地膜栽培技术

【浅谈青稞良种繁育论文】

甘藏区青稞新品种特征特性及良种繁育和地膜栽培技术

摘要 简要介绍了甘肃省藏区青稞新品种的特征特性,总结了其良种繁育和地膜栽培技术,以期为藏区青稞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青稞;新品种;特征特性;良种繁育;地膜栽培技术;甘藏区 1 甘藏区青稞新品种特征特性

1.1 甘青2号

甘青2号为春性品种,生育期111~117 d;幼苗直立,叶片深绿,叶耳白色,株型紧凑,株高86~114 cm。穗脖弯垂,穗长6.9~9.4 cm,穗粒数44~52粒。籽粒黄色,椭圆形,角质,千粒重42.1~48.8 g,含粗蛋白11.2%、赖氨酸0.49%、淀粉65.26%;抗倒伏性强,耐寒耐旱,落黄好,单株分蘖0.75个,分蘖成穗率70%,在1995—2002年的生产示范中,产量为3 465.0~5 545.5 kg/hm2,较康青3号增产8.9%~23.7%,较肚里黄增产13.4%~33.6%,适宜在海拔2 400~3 200 m的高寒阴湿区推广种植[1]。

1.2 康青3号

康青3号俗称白青稞,为春性品种,生育期108~125 d,属中熟类型,幼苗直立,叶色深绿,叶耳紫色。株高88.5~121.0 cm,茎杆粗,坚韧,抗倒伏。全抽穗,穗脖弯重,穗长四棱,长芒有齿、窄护颖,穗长6.6 cm,小穗密度中等。穗粒数40~52粒,千粒重44.6~48.2 g,籽粒黄色,椭圆形,饱满、硬质,含粗蛋白10.36%、淀粉67.25%、赖氨酸0.51%,较抗条纹病、抗旱性好。一般产量2 925.0~5 647.5 kg/hm2。适宜在海拔2 400~3 000 m的青稞种植区推广种植。

1.3 肚里黄

肚里黄又名锉青稞,为春性中熟类型品种,生育期110~125 d。其穗下节短,仅18~25 cm,旗叶鞘包裹着直到成熟,故名肚里黄。幼苗直立、叶绿色,旗叶耳微红色。株高90 cm左右,株型紧凑。茎杆黄色,粗细中等,蜡粉多,弹性较强。穗不抽出(半抽穗),穗长方形,黄色,大小均匀,长约5 cm,穗脖和穗长相直立,小穗着生密度疏。长芒、有锯齿、黄色。外颖脉紫色、窄护颖。穗粒数35~42粒。千粒重40~45 g。籽粒淡蓝色,椭圆形,大小均匀,饱满硬质。籽粒含粗蛋白12.4%、赖氨酸0.48%、淀粉61.03%;抗寒力强,较抗倒伏。喜水肥、耐阴湿。中感条纹病,麦鞘毛眼水蝇危害较重,一般产量为3 000~3 750 kg/hm2,适宜在迭部县海拔2 400~3 200 m的高寒阴湿地区种植[2]。

2 良种繁育技术

2.1 良种繁育

良种繁育种子田应选择地势平坦、土质良好、灌排水方便、向阳、栽培管理条件好的地块。技术要求比一般大田水平高,适当增施磷、钾肥,株行距要比大田小,以便为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管理要精耕细作,严格去杂去劣,收获时要单收单打,最好比同作物的其他田块先收先打,并要单独贮藏,严防混杂变质。种子田的面积应根据翌年该作物播种面积、播种量、繁殖系数和贮备种子的数量而确定。可按下列公式计算:种子田面积(hm2)=播种面积(hm2)×公顷播量/种子田公顷产量。

2.2 良种提纯复壮

品种混杂是指一个优良品种杂乱,本品种固有的特征、特性不一致,失去了一个品种的本来面貌。退化是指一个优良品种的优良经济性状逐渐变坏,产量下

浅谈青稞良种繁育论文(三)
浅谈园林工程中的园林植物良种繁育

  【摘要】在园林工程工作中,如何做好园林植物良种繁育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从良种繁育圃的建立、园林植物品种混杂退化分析、提高良种繁育 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希望为做好园林植物良种繁育提供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园林植物;良种繁育;对策;方法
  1 、良种繁育圃的建立
  对于园林树木优良品种的推广,主要是通过良种繁育圃的建立,通过有性和无性繁殖手段,在保证优良品种质量的前提下,加速繁殖数量。良种繁育圃包括良种母本园、砧木母本园和育苗圃(也可进行草本花卉专业化生产)。
  1.1 良种母本园
  良种母本园的任务在于提供苗圃繁育良种过程中所需要的大量优良品种的接穗、插条、枝芽以及实生繁殖的种子。前者来自无性繁殖良种母本园,后者 来自种子繁殖良种母本园。母本园的建立,通常根据需要和可能条件进行选址,或选择条件较好、栽培水平较高的苗圃,通过选择母树,改造当作母本园。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对其中个别优良单株可以采取特殊管理和保护对策,当作采种母树,进行单系繁殖。
  1.2 砧木母本园
  由于嫁接苗所选用的砧木差异很大,对于接穗品种也产生不同的影响,使优良品种种性表现出差异或引起退化,有时甚至因采用不适当的砧木而由于亲 合性不强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在园林树木优良品种选育和良种繁殖的同时,还应关注砧木品种、树龄的选育和建立良好的砧木母本园。
  1.3 育苗圃
  育苗圃的任务是繁育品种纯正和高质量的苗木。当今科学的发展,使良种繁育走向具有人工模拟自然条件,电脑控制,有排灌设施,能适应机械化操作,无严重病虫害和自然灾害的大型、高质量育苗圃。国内育苗单位也在不同程度的学习和引入国外先进育苗经验和设备,逐步创造条件向生产育苗的专业化方向迈 进。
  2、园林植物品种混杂退化分析
  优良品种投入生产使用后,经过一段时间往往会发生混入同种植物的其它品种种子,或失掉原有的优良遗传性状,即为品种混杂、退化现象。品种混杂、退化后,不仅丧失了原品种的特征、特性,而且产量降低、品质变质。品种混杂退化的根本原因便是缺乏完善的良种繁育制度,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2.1机械混杂。在生产的有些作业过程中,如种苗处理、播种、收获、运输、脱粒、贮藏等,由于不严格遵守操作,人为地造成机械混杂。此外,不 同品种连作时,前茬自然落地的种子又萌发,或使用未充分腐熟的肥料中带有的种子又萌发,都可以造成机械混杂。机械混杂后,还容易造成生物学混杂。
  2.2生物学混杂。有性繁殖植物在开花期间,由于不同品种间或种间发生了天然杂交,造成的混杂,称为生物学混杂。生物学混杂使别的品种基因混 杂到该品种中,即常说的"串花"。生物学混杂使得品种变异,品种种性改变,造成品种退化。
  2.3自然突变和品种遗传性变异。在自然条件下,各种植物都会发生自然突变,包括选择性细胞突变和体细胞突变。自然突变中多数是不利的,从而 造成品种退化。另外,一个品种,尤其是杂交育成的品种,其基因型不可能是绝对纯合的,这样的后代也会发生基因重组产生变异。
  3 、提高良种繁育技术
  3.1 培育无病毒苗
  无病毒苗木的繁殖已受到国内、外园林育种家、单位、企业的关注。在国外,象德国、荷兰、英国等国家有些科研机构与企业,生产性苗圃合作,对园 林花卉有些品种采取茎尖组织离体培养,生产出的花卉商品,如月季、唐菖蒲、郁金香等,花大、色艳、无病毒,赢得了国际花卉市场,取得了相当好的经济效益。 目前国内有些城市的科研机构在香石竹、非洲菊、月季等园林花卉上进行试验,效果良好。
  3.2 快速育苗技术
  随着社会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应用在园林植物育苗中。如通过组织培养技术来加大繁殖系数,利用温室或温床装上电子翼装置, 能自动喷雾,有些还可自控温度,采用弥雾扦插,使过去难于扦插成活的苗木提高了成活率,采用容器育苗,也是使良种繁育走上种苗物理特性和营养特性标准化的 途径,不但节省了空间,而且成活率高。
  4 、提高良种繁育系数
  4.1 提高种子繁殖系数
  种子繁殖的最大优点在于能在短期内获得众多的个体数,因此被广泛采用。通常l、2 年生草本植物常以种子繁殖方法加以繁殖。良种繁殖首先要保证种子的质量。用于繁殖的种子要保证良种的遗传特性,具备发芽力高的特点,在种植时,要适当扩大各单株的营养面积,使植株营养体得以充分生长。同时,根据需要和生长时期,施以氮、磷、钾肥,保证种子的有效利用率。抗寒性较强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可以适当早播,延长生长期的营养生长。
  4.2 提高通常营养繁殖器官的紫殖系数
  园林植物除用自然营养繁殖器官进行繁殖外,大多数园林植物可用根、茎、叶、腋茅、萌蘖等进行人工营养繁殖,充分利用园林植物的再生能力,提高 繁殖系数,如竹类可用竹鞭扦插,大岩桐,蟆叶秋海棠可用叶插法繁殖。此外,通过利用温床、扦插床以及温室等设备,几乎终年可进行扦插、分栋、嫁接等无性繁 殖于段,延长繁殖时间,提高繁殖系数。
  4.3 提高自然营养繁殖
  (1)球茎分割法。对球茎花来说,提高良种繁育系数即提高球茎营养器官的繁殖能力,多数球茎花卉除可利用自然形成的子球繁殖外,都可利用分割的方法来增加繁殖的数量。如将唐菖蒲切割成几块,让每一小块上都带有一个芽眼,这样一个密菖蒲球就可以栽培成几株植物。番红花等植物可在球根的底部切下一部分扦插,让它发根长成子球。球根花卉在种植时,可采用深栽,大株行距等对策,来提高种球产量。
  (2)鳞片扦插。百合、番红花等球根花卉,均可用鳞片扦插法繁殖。做法如百合开花后,从母球上剥取鳞片进行扦插,即可从基部长出新根,形成新球,用此新球可再行繁殖。
  (3)擦伤法。采用擦伤法繁殖的有风信子等植物。夏天,掘取鳞茎,选用较大球,擦伤底部,从擦伤底部形成的愈伤组织上长出不定芽,形成子球,并将子球在秋天再种植培育,长成鳞茎。至于擦伤的程度,因种类、品种不同而异。
  4.4 组织培养
  利用园林植物的根、茎、叶、花等器官,及种子的胚,通过组织培养的方法,能快速而大量地得到新的植物体,所以组织培养也是提高良种繁育系数的重要途径。
  结 语
  综上所述,良种繁育是科研全生产推广中重要一环,优良品种大量繁育,迅速投入生产应用,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城市园林美化的良种来源。本文就园林植物良种繁育的对策和方法进行论述。
  参考文献:
  [1]顾业荣.园林施工与养护管理分析[J].现代园艺.2011.(9)
  [2]韦秀春.关于园林施工与养护的相关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2.(1)
  [3]林启荣.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经常忽视的问题[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9.(5)
  [4]任红瑛.浅谈园林施工与养护的管理问题[J].现代园艺.2011.(4)
  [5]孙立峰 郭学峰 闵会.浅谈园林施工与养护管理的结合[J].园林与绿化.2012.(7)
  [6]马里江.试论园林施工与养护管理的互相结合[J].民营科技.2011.(9)

浅谈青稞良种繁育论文(四)
推进我国农牧业跨越式发展

  农牧业是我国大兴安岭南麓片区、新疆、西藏的优势产业,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为实现大兴安岭南麓片区、新疆、西藏农牧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我国先后制定了《大兴安岭南麓片区农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支持新疆农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支持西藏农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努力实现我国农牧业跨越式发展。

  大兴安岭南麓片区篇
  《大兴安岭南麓片区农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区域范围包括内蒙古、吉林、黑龙江三省(区)纳入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19个县(市、旗)。内蒙古自治区包括阿尔山市、科尔沁右翼中旗、科尔沁右翼前旗、扎赉特旗、突泉县等5个旗县;吉林省包括镇赉县、通榆县、大安县等3个县;黑龙江省包括龙江县、泰来县、甘南县、富裕县、克东县、拜泉县、林甸县、望奎县、兰西县、青冈县、明水县等11个县。
  片区地处大兴安岭中段和松嫩平原西北部,国土总面积11.2万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5750万亩、草场3700万亩。片区19个县(市、旗)中有16个是《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2009~2020年)》的重点县。近年来,片区坚持把“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农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优势特色农牧业日益壮大,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农牧业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农牧民增收渠道逐步拓展,农村面貌明显改善,初步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特点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按照农业功能分区将大兴安岭南麓片区划分为主要农产品主产区、经作园艺区和生态保护区。主要农产品主产区,主要指片区的粮食生产大县(旗),承担着主要农产品供给保障的主体功能;经作园艺区主要指片区的县城郊区,该区农业发展的市场和交通区位优势明显,资本、技术等现代化生产要素集约化程度高;生态保护区主要指片区的草地、湿地,以提供生态服务为主体功能。《大兴安岭南麓片区农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还综合考虑各地资源禀赋、种养传统和加工带动等方面因素,确定片区内玉米、水稻、大豆、马铃薯、杂粮杂豆、特色经济作物、特色禽类、生猪、奶牛养殖、肉牛、肉羊、生态蔬果等12个重点产业发展布局。
  片区农牧业发展重点任务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建设,包括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土壤肥力建设、改善养殖业生产条件、加强农机化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二是做大做强优势特色农牧产业,包括大力发展农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农牧产品精深加工、积极发展主导优势农牧产品物流业、实施品牌战略。三是强化农业服务支撑保障体系建设,包括提升农业公益性服务能力、完善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健全良种体系、强化农村人才培养。四是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包括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五是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包括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实施天然草原保护与建设工程、发展循环可持续农业。
  根据片区的实际情况,《大兴安岭南麓片区农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中提出一系列保障措施,一是要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充分认识加快片区农牧业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切实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片区各级部门要把农牧业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将规划中确定的目标任务逐项分解、层层落实,列入相关单位、部门年度工作计划。充分发挥农业部建立的大兴安岭南麓片区结对帮扶制度、专家委员会制度、干部双向交流制度的作用。二是要整合各种资源,增加资金投入。抓住国家扶贫开发、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等战略的机遇,积极争取对大兴安岭南麓片区农牧业的投入在绝对数量和相对增长率上都有突破。三是要壮大人才队伍,开发人力资源。大力推进新型农村人才培养工程,构建现代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深入落实大学生“村官”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政策,建立各级各类实用人才交流与合作机制。四是要强化信贷保障,加强金融服务。加大政策性金融对片区农牧业的支持力度,深化银政银企合作,综合运用税收减免、费用补贴、以奖代补、奖补结合等激励办法,引导信贷资金投入片区农牧业发展。五是要深化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等。与时俱进地推进农牧区改革和制度创新,调整不适应农牧区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继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和草场保护制度,鼓励支持耕地和草场使用权合理流转。积极扶持种植业大户、养畜大户和家庭牧场,发展规模经营,探索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行的农牧业发展新机制。
  新疆篇
  农牧业是新疆的优势产业,是生存之本、发展之基,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无私帮助下,新疆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顽强拼搏,推动了新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进入新世纪以来,新疆各级党委、政府紧密结合新疆实际,坚持把“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首要任务,大力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全面推进农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取得积极进展,农牧民收入持续增加,农牧业发展和农牧区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2012年,全区农业增加值1320.57亿元,较2005年增长167%;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75.67亿元,增长173%。目前,农牧业已成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亮点,在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努力实现新疆农牧业跨越式发展,农业部发布了《支持新疆农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
  新疆农牧业发展正值难得的发展机遇,具备诸多优势。一是农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好。2007年,国务院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0年以来,中央先后召开了新疆工作座谈会和三次对口援疆工作会议,对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二是光热水土资源丰富。农林牧可利用土地面积9.46亿亩,占全国的1/10以上,草原面积大,光热资源充裕,淡水资源相对充沛。三是特色农业发展潜力巨大。新疆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蕴育了多样性的农作物品种资源,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有100多种。四是向西开放区位优势明显。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国境线最长、交界邻国最多的省区,发挥好新疆向西开放的地缘优势和便捷的陆路口岸运输联系,提升向西开放水平,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上加强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对新疆农牧业发展十分有利。   在原则上,支持新疆农牧业发展要遵循的原则有五点:一是统筹规划,分类指导;二是强化基础,提高能力;三是发展特色,壮大产业;四是倾斜支持,突出重点;五是扩大开放,发挥优势。在目标上,《支持新疆农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确定新疆农牧业发展的目标包括:一是推动新疆农牧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二是推动农牧业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三是推动农牧业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四是促进农牧业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五是推动农牧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六是推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率先在西北地区实现农业现代化。
  《支持新疆农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中提出了六个不同农业功能和产业区,分别是:粮食安全保障区、棉花产业优势区、特色林果产业区、现代畜牧业生态区、设施农业产业区、区域特色农产品产业区。
  《支持新疆农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确定了支持新疆农牧业发展的七项重点任务,并设计了一系列重点建设项目支撑重点任务的实施。一是支持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项目包括设施农业工程、高效节水农业项目、游牧民定居工程、牧区道路建设项目、农机库棚建设项目和危旧房改造项目等。二是支持特色农牧业基地建设。重点建设项目包括粮食生产基地项目、优质棉基地项目、国家粮食安全后备基地建设项目、特色林果基地项目、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项目、冷水鱼基地项目、种养业良种繁育体系项目等。三是支持发展产业化经营。主要包括大力扶持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创造吸引龙头企业入户新疆的环境,支持新疆特色农牧产品宣传和推介,不断提高优势特色农牧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四是支持健全技术服务支撑保障体系。重点建设项目包括: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项目、农机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项目、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项目、市场与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农牧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项目、草原监理执法体系建设项目、农牧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项目、现代农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项目等。五是支持生态建设与保护。重点建设项目包括:农村沼气工程、草原保护与建设项目、兵团农田防护林建设项目、乡村清洁工程、农业生物资源保护项目等。六是支持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业增收。重点建设项目包括:农牧业科技培训体系建设项目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培训工程。七是支持进一步扩大农业对内对外开放。要加快实施新疆农业“走出去”战略,积极推动与中亚有关国家的农业合作,支持东中部企业参与新疆特色农牧产品生产和开发,利用现代及传统传媒手段,为广大生产企业和农牧民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提高新疆特色农牧产品的市场知名度。
  西藏篇
  西藏自治区全区总面积120万平方公里,农牧区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90%,其中草地96686.16万亩,林地19025.44万亩,耕地542.45万亩,其他农用地179.11万亩。截至2010年底,全区总人口300.21万人,其中藏族人口271.63万人。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占西藏GDP的19.86%,农牧业仍然是西藏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经过努力发展,西藏农牧业取得了重大成就。一是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全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39元,比2000年增长2.1倍。特别是从2003年开始,全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连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二是粮食产量保持稳定,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2006~2010年间,粮食作物稳定在17万公顷左右,产量稳定在90万吨以上,确保了西藏粮食安全。三是畜牧业生产方式加快转变,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成效明显。2010年,全区牲畜出栏率突破30%,比2000年提高6.1%;肉类总产量达到26.31万吨,比2000年增长76%。2011年,全面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以来,全区草原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四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有所提高,农牧业市场竞争力得到加强。2010年,自治区级龙头企业产值达15.4亿元,比2005年增长81.2%。五是农牧民培训力度不断加大,就业结构发生积极变化。从2006年开始,累计安排近2亿元资金,专项用于农牧民培训,使农牧民素质和就业技能得到明显提高。2010年,全区乡村劳动力中从事农林牧渔业的比重已由2000年的89.4%下降到75%,从事工建商贸业及其他非农产业的劳动力总数比重由10.6%增长到25%。六是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农牧区面貌不断改善。截至2010年,全区共有140万农牧民住进了安全适用的房屋,先后解决了180.2万农牧民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使60多万农牧民群众用上了沼气,实现了“县县通光缆、乡乡通电话、乡乡通传真”,农村面貌正由局部改善向整体改善转变。
  由于西藏特殊的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和社会环境,当前西藏农牧业仍存在着突出困难与问题。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自我发展能力弱;二是超载过牧逐步缓解,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任务依然艰巨;三是农牧科技创新和体系建设滞后,支撑服务能力不强;四是农牧民组织化程度低,特色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缓慢;五是农牧民受教育程度低,增收压力大。
  西藏农牧业发展坚持“优势区域、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先发展”的总体思路,综合考虑自然资源条件、产业基础以及发展潜力等因素,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优势产区和产业带集聚,《支持西藏农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中确定了“三个特色产业功能区、八个特色优势产业带”。三个特色产业功能区包括藏中南区域特色农畜产品开发区、藏西北区域高寒草地特色畜产品供给区和藏东南区域高山峡谷特色生物资源开发区。八个特色优势产业带包括藏中优质青稞马铃薯产业带,城郊高原绿色蔬菜、果品产业带,藏东北牦牛产业带,藏中奶牛产业带,藏中北绵羊产业带,藏西北绒山羊产业带,藏中藏东藏猪藏鸡产业带,林下产品和藏药材产业带。
  未来几年西藏农牧业发展有七项重点建设任务。一是落实惠农政策,深化农村改革。主要包括进一步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好西藏青稞良种补贴政策,稳步推进农业保险,积极探索有利于农牧民增收和农牧区生产力发展的组织形式,大力培育农牧区市场主体,继续坚持和完善“三个长期不变”政策,实行最严格的耕地和草场保护制度,鼓励支持耕地和草场使用权合理流转。积极扶持市场化运行的农牧业发展新机制。二是加强基础建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确定的重点项目包括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项目、国有农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农牧业防灾减灾应急体系建设项目。三是加强科技创新,强化农牧业科技支撑。确定的重点项目包括农牧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项目、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项目、草原监理体系建设项目、农机安全监理体系建设项目。四是加强特色产业开发,增强竞争优势。确定的重点项目包括种植业良种工程、特色畜种改良项目、农牧业特色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国有农场农业产业发展项目。五是加强农业产业化建设,提高产业带动能力。确定的重点项目包括加强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和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支持发展特色农畜产品深加工,支持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支持利用部属新闻媒体开展农产品宣传和推介。帮助在内地设立特色农产品销售窗口,开辟市场渠道。六是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生态修复能力。确定的重点项目包括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农村沼气建设项目、清洁能源利用工程、退牧还草工程、人工种草与天然草地改良工程、草原鼠虫草害防治及毒草利用项目、水生生物增殖放流项目、农业生物资源保护项目。七是加强人才培养力度,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包括农牧业科技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fanwen318795/

推荐访问:奶牛良种繁育 良种繁育的意义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