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师范类

来源:策划书 时间:2016-08-17 11:21:52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策划书】

地理科学师范类(一)
2012级地理科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2级地理科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能够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地理教学、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接受地理科学思维和地理科学技能的训练,并通过教育理论课程和教学实践环节, 形成良好的教师素养,获得从事地理教学的基本能力和地理教学研究、地理科学研究、地理实际应用等各种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扎实的地理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 2.掌握教育法规 , 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备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地理教学的基本能力。

3.了解地理科学的最新发展和地理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了解相近专业学科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并获得广泛的人文和科学修养。

4.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地理教学的基本能力。

5.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三、专业方向

1.地理科学教育方向 2.地理科学非教育方向

四、修业年限与授予学位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五、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

主干学科:地理学

相近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

七、教学时间安排总表

九、课程的学时、学分及学期安排表(见附表) 十、主要课程及简介

1.《地质学基础》

学时:56;学分:4;考核方式:考试。

本课程系统而简明地阐述了地球及地质作用、矿物、岩石、构造运动及其产物、地球的发展历史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全书共分五篇及实习指导书。第一篇地质学导论,简要阐述地球的构造特征、物质组成及其变化,各种地质作用的能源、动力作用过程与结果、各种作用的相互关系。第二篇矿物,简述矿物及晶体的概念,矿物的化学成分与晶体构造,矿物的形态、物理性质及各类矿物的特征。第三篇岩石,简述岩石学的基础理论以及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基本特征、形成、分类和主要岩石类型。第四篇构造地质,简述岩层的产状与接触关系,褶皱构造及断裂构造的概念、基本类型与识别方法。第五篇地球的历史,简述有关化石的基本概念,各主要古生物门类的基本特征,重塑地球发展历史所运用的基本概念与方法,地史发展的基本轮廓。

本课程所用教材为:宋青春主编,《地质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 2.《气象气候学》

学时:56;学分:4;考核方式:考试。

本课程是以普通气象学为基础,以气候学为重点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基本技术训练课程。它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大气现象和过程,探讨其演变规律和变化,以及地球上的气候,并直接或间接用之于指导生产实践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本课程所用教材为:周淑贞主编,《气象学与气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

3.《中国地理》

学时:102;学分:6;考核方式:考试。

本课程是高校地理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它以中国区域自然结构为基础,开展经济、社会、文化结构的综合研究和各区域内人地关系的系统研究。教学内容包括总论和区域分析两部分,总论部分系统论述全国性的主要地理问题,包括自然结构及其评价,海域与岛屿,人口与经济规律,文化传统与现代化,灾害与环境,景观与区划,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战略等;区域分析部分阐述8个综合区的区域发展资源环境条件,经济发展特点,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及区域发展方向。

本课程所用教材为:王静爱主编,《中国地理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版。 4.《世界地理》

学时:102;学分:6;考核方式:考试。

本课程是地理教育专业主干课程,属专业课之一。本课程系统教授全球性和地区性的主要地理问题,包括全球地表形态与全球气候,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基本格局及其理论研究,全球海洋及不断发展的海洋人类活动,全球人地关系发展的历史轨迹,全球人类活动的基本地域格局,各大洲及其主要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环境条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特点、人地关系问题及对外经济与社会联系问题等,并强调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下各国社会经济发展所依据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所要求解决的生态与环境问题。

本课程所用教材为:杨青山,韩杰,丁四保主编,《世界地理》,高教出版社,第一版。。 5.《经济地理学》

学时:51;学分:3;考核方式:考试。

本课程是高校地理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主要介绍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学科体系及研究领域,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演变规律、产业布局条件分析、产业布局理论及三次产业的布局原则、经济区划与区域发展规划以及经济地理学的方法论等。

本课程所用教材为:杨万钟主编,《经济地理学导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四版。 6.《人文地理学》

学时:51;学分:3;考核方式:考试。

本课程是高校地理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主要内容有:文化与人文地理学、人口分布与迁移、人口与发展、农业的起源与发展、工业的出现与发展、种族、民族、民俗、语言地理、宗教与宗教地理、聚落地理、旅游地理、行为地理、政治地理、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等。

本课程所用教材为:王恩涌、赵荣等主编,《人文地理学》,高等旅教育出版社,第二版。 7.《地图学》

学时:48;学分:3;考核方式:考试。

本课程是地理教育专业主干课程,属专业基础课之一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地图学导论、地图的数学基础、地图概括、地图符号、地图表示、地图图型、遥感制图、数字地图制图、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地图复制。教学过程以现代地图学理论为主线,以建立地图学整体知识基础为目的,力图从思维过程和学习方法上启发学生,在注重原理讲述的同时,加强实践性、技能性环节的学习与训练。

【地理科学师范类】

本课程所用教材为:毛赞猷主编,《新编地图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 8.《地理教育学》

学时:68;学分:4;考核方式:考试。

本课程主要学习学校地理教育、地理教学过程、地理教学方法、地理教育媒体、地理教学形式、地理教师、地理教育研究等内容。

本课程所用教材为:袁书琪主编,《地理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版。 9.《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原理》 (GIS) 学时:64;学分:3;考核方式:考查。

本课程是高等师范本科地理科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和非师范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主干课。其任务是将地理学空间数据与计算机技术结合,通过系统建立、操作与模型分析,产生对资源环境、管理决策、灾害防治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作为一门新型的高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正引起我国科技界,特别是地理学界的广泛重视,是地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本课程所用教材为:黄杏元主编,《地理信息系统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

十一、专业培养的主要措施

1.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在宽口径通识教育基础上,加深专业知识教育,坚持专博结合,培养T型人才。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法律、哲学、文化、历史、体育、英语计算机、物理等自然、人文、社科类课程,加强大学生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使大学生全面发展。以后强化和深化专业知识教育,主要开设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环境、地理信息系统课程,使大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

2.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学生对社会经济的适应能力。在全面执行通识课程教育的同时,根据企事业单位的需求设置和调整专业核心课程。地理科学分为教育和非教育两个方向。教育方向根据地理教育单位要求开设地理教育学、地理课程标准、地理多媒体辅助教学、教育实习等课程,非教育方向主要开设服务社会经济建设类课程,如遥感、地理信息系统、规划、资源经济等课程。

3.模块教学,拓展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空间。面对社会和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为不同兴趣、不同能力和不同潜力的学生提供不同的课程体系、实习基地、实验设备、师资、社会实践等,使每个学生都能成才。

4.加强师资建设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建设多元化的教学平台。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的方式建设高学历、高职称、高能力的师资队伍,为学生学习提供软件环境,系部建立土壤、矿物、环境、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建设桃坡、巢湖、庐山等自然地理实习基地,建设一个人文地理实习基地,在多所中学建立教育实习基地,在企事业单位建立非教育实习基地,建立多元化的教学平台,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和能力的学习、培养与社会经济和就业相结合。

地理科学师范类(二)
2012级地理科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师范类】

2012级地理科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能够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地理教学、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接受地理科学思维和地理科学技能的训练,并通过教育理论课程和教学实践环节, 形成良好的教师素养,获得从事地理教学的基本能力和地理教学研究、地理科学研究、地理实际应用等各种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扎实的地理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

2.掌握教育法规 , 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备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地理教学的基本能力。 3.了解地理科学的最新发展和地理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了解相近专业学科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并获得广泛的人文和科学修养。

4.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地理教学的基本能力。

5.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三、专业方向【地理科学师范类】

1.地理科学教育方向 2.地理科学非教育方向

四、修业年限与授予学位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五、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

主干学科:地理学

相近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地理科学师范类】

七、教学时间安排总表

九、课程的学时、学分及学期安排表(见附表) 十、主要课程及简介

1.《地质学基础》

学时:56;学分:4;考核方式:考试。

本课程系统而简明地阐述了地球及地质作用、矿物、岩石、构造运动及其产物、地球的发展历史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全书共分五篇及实习指导书。第一篇地质学导论,简要阐述地球的构造特征、物质组成及其变化,各种地质作用的能源、动力作用过程与结果、各种作用的相互关系。第二篇矿物,简述矿物及晶体的概念,矿物的化学成分与晶体构造,矿物的形态、物理性质及各类矿物的特征。第三篇岩石,简述岩石学的基础理论以及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基本特征、形成、分类和主要岩石类型。第四篇构造地质,简述岩层的产状与接触关系,褶皱构造及断裂构造的概念、基本类型与识别方法。第五篇地球的历史,简述有关化石的基本概念,各主要古生物门类的基本特征,重塑地球发展历史所运用的基本概念与方法,地史发展的基本轮廓。

本课程所用教材为:宋青春主编,《地质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 2.《气象气候学》

学时:56;学分:4;考核方式:考试。

本课程是以普通气象学为基础,以气候学为重点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基本技术训练课程。它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大气现象和过程,探讨其演变规律和变化,以及地球上的气候,并直接或间接用之于指导生产实践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本课程所用教材为:周淑贞主编,《气象学与气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

3.《中国地理》

学时:102;学分:6;考核方式:考试。

本课程是高校地理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它以中国区域自然结构为基础,开展经济、社会、文化结构的综合研究和各区域内人地关系的系统研究。教学内容包括总论和区域分析两部分,总论部分系统论述全国性的主要地理问题,包括自然结构及其评价,海域与岛屿,人口与经济规律,文化传统与现代化,灾害与环境,景观与区划,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战略等;区域分析部分阐述8个综合区的区域发展资源环境条件,经济发展特点,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及区域发展方向。

本课程所用教材为:王静爱主编,《中国地理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版。 4.《世界地理》

学时:102;学分:6;考核方式:考试。

本课程是地理教育专业主干课程,属专业课之一。本课程系统教授全球性和地区性的主要地理问题,包括全球地表形态与全球气候,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基本格局及其理论研究,全球海洋及不断发展的海洋人类活动,全球人地关系发展的历史轨迹,全球人类活动的基本地域格局,各大洲及其主要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环境条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特点、人地关系问题及对外经济与社会联系问题等,并强调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下各国社会经济发展所依据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所要求解决的生态与环境问题。

本课程所用教材为:杨青山,韩杰,丁四保主编,《世界地理》,高教出版社,第一版。。 5.《经济地理学》

学时:51;学分:3;考核方式:考试。

本课程是高校地理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主要介绍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学科体系及研究领域,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演变规律、产业布局条件分析、产业布局理论及三次产业的布局原则、经济区划与区域发展规划以及经济地理学的方法论等。

本课程所用教材为:杨万钟主编,《经济地理学导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四版。 6.《人文地理学》

学时:51;学分:3;考核方式:考试。

地理科学师范类(三)
2012级地理科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2级地理科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能够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地理教学、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接受地理科学思维和地理科学技能的训练,并通过教育理论课程和教学实践环节, 形成良好的教师素养,获得从事地理教学的基本能力和地理教学研究、地理科学研究、地理实际应用等各种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扎实的地理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

2.掌握教育法规 , 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备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地理教学的基本能力。 3.了解地理科学的最新发展和地理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了解相近专业学科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并获得广泛的人文和科学修养。

4.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地理教学的基本能力。

【地理科学师范类】

5.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三、专业方向

1.地理科学教育方向 2.地理科学非教育方向

四、修业年限与授予学位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五、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

主干学科:地理学

相近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

七、教学时

间安排总表【地理科学师范类】

九、课程的学时、学分及学期安排表(见附表) 十、主要课程及简介

1.《地质学基础》

学时:56;学分:4;考核方式:考试。

本课程系统而简明地阐述了地球及地质作用、矿物、岩石、构造运动及其产物、地球的发展历史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全书共分五篇及实习指导书。第一篇地质学导论,简要阐述地球的构造特征、物质组成及其变化,各种地质作用的能源、动力作用过程与结果、各种作用的相互关系。第二篇矿物,简述矿物及晶体的概念,矿物的化学成分与晶体构造,矿物的形态、物理性质及各类矿物的特征。第三篇岩石,简述岩石学的基础理论以及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基本特征、形成、分类和主要岩石类型。第四篇构造地质,简述岩层的产状与接触关系,褶皱构造及断裂构造的概念、基本类型与识别方法。第五篇地球的历史,简述有关化石的基本概念,各主要古生物门类的基本特征,重塑地球发展历史所运用的基本概念与方法,地史发展的基本轮廓。

本课程所用教材为:宋青春主编,《地质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 2.《气象气候学》

学时:56;学分:4;考核方式:考试。

本课程是以普通气象学为基础,以气候学为重点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基本技术训练课程。它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大

气现象和过程,探讨其演变规律和变化,以及地球上的气候,并直接或间接用之于指导生产实践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本课程所用教材为: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fanwen337495/

推荐访问:地理科学师范类怎么样 师范类地理科学专业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