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探究性学习参看文献

来源:策划书 时间:2016-08-22 11:41:24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策划书】

思品,探究性学习参看文献(一)
解读课标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论 参考文献

解读课标中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论的参考文献

1,靳玉乐教授:“新课程教学方式变革研究丛书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王旭彤:《换一种方式学语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3期。 3,庞维国:《当前课改强调的三种学习方式及其关系》,{: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第6期.

4,禹旭红.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新论【J】.天津师范大学校报,2009(期).

5,赵建东.关于自主学习的探究叨.江苏东庐中学校报,2006,4:3. 6,叶平等著.《研究性学习的原理、方法与实施》[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7,郑金洲:《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系列:自主学习》,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舨。

8,郑金洲:《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系列:合作学习》,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版。

9,郑金洲:《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系列:探究式学习——18条原则》,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版。

10,王旭彤:《换一种方式学语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3期。 11,霍益萍、张人红: 《我们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

12,胡文科,《浅谈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运用》,

《新课程·中旬》,2014年第2期。

13,李会敏,《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巧妙运用》,《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14年第1月期。

14,杨志科,《“自主、合作、探究”在语文课教学中的运用》,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年第7期。

15,陈焕彬,《语文课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尝试》,《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年第12期。

16,王峰,《浅谈“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语文课中的运用》,《读与写(下旬)》,2013年第2期。

17,刘晓东,《“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大观周刊》,2012年第46期。

闻超、赵迪、孙丽姣

思品,探究性学习参看文献(二)
解读课标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论_参考文献

解读课标中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论的参考文献

1,靳玉乐教授:“新课程教学方式变革研究丛书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王旭彤:《换一种方式学语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3期。 3,庞维国:《当前课改强调的三种学习方式及其关系》,{: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第6期.

4,禹旭红.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新论【J】.天津师范大学校报,2009(期).

5,赵建东.关于自主学习的探究叨.江苏东庐中学校报,2006,4:3. 6,叶平等著.《研究性学习的原理、方法与实施》[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7,郑金洲:《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系列:自主学习》,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舨。

8,郑金洲:《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系列:合作学习》,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版。

9,郑金洲:《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系列:探究式学习——18条原则》,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版。

10,王旭彤:《换一种方式学语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3期。 11,霍益萍、张人红: 《我们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

12,胡文科,《浅谈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运用》,

《新课程·中旬》,2014年第2期。

13,李会敏,《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巧妙运用》,《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14年第1月期。

14,杨志科,《“自主、合作、探究”在语文课教学中的运用》,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年第7期。

15,陈焕彬,《语文课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尝试》,《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年第12期。

16,王峰,《浅谈“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语文课中的运用》,《读与写(下旬)》,2013年第2期。

17,刘晓东,《“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大观周刊》,2012年第46期。

闻超、赵迪、孙丽姣

思品,探究性学习参看文献(三)
论文选题参考1

数学教育专业08级毕业论文参考选题【思品,探究性学习参看文献】

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途径

形象思维与数学教学

浅论数学解题的归纳技巧

浅论数学中的类比法

利用对称性解题

浅论审美在解题中的作用

几个重要不等式的证明【思品,探究性学习参看文献】

求极限的若干方法

泰勒公式及其应用

初值问题的数值解法

【思品,探究性学习参看文献】

论数学小报的设计

用几何画板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

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类比思想及应用

谈初中数学新课导入的情境设计

“做数学”的思想在初中数学中的运用

反证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论初中学生直觉思维的培养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作图能力的培养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

初中数学探索性问题研究

初中数学教师博客的制作与设计

初中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

试论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

数形结合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中学数学中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

试论数学中探究性学习

数学创新思维培养与“启发—创造”的教学模式

素质教育观下的数学竞赛

数学开放题与思维训练

论数学形象思维及培养

关于中学向量教学的若干思考

数列极限常用的几种证法

函数极限常用的几种证法

实数稠密性在数学分析中的应用

一致收敛的证明常见方法探究

证明不等式中的方法

例谈数值级数敛散性的常用判别方法

例谈不定积分常用技巧

行列式的计算方法研究

矩阵对角化的方法

中学生数形结合能力水平研究

问题解决与数学探究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开放性学习

利用多媒体课件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索

在数学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

数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思维品质的训练和养成

注重数学与实际结合 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合作学习在转化数学后进生中有效途径的探讨

数学日记的写法与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

数学教学测试与素质教育

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实验探索

中小学数学学习动机调查报告

中学数学建模教学研究与实践

创造性思维在数学问题解决中的作用

初中数学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

高中数学教学中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对方程的解的研究与应用

函数的本质探讨

数学概念的探究教学法

学习《高等代数》的读书报告【思品,探究性学习参看文献】

学习《数学分析》的读书报告

数形结合法在初等数学中的应用

反例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论数学史的教育价值

如何通过平面几何教学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中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的教育

高等数学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数学应用题解题困难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

数学解题研究

一个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

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中学生解题能力的研究

课堂提问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无理数 e 的发现及其应用

谈谈反证法

对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数学及其发展的几点思考

猜想和联想

从坐标系到向量空间的基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教师行为的改变

生活走进数学,将数学应用于生活

数学史与中学教育

分类思想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数学开放式教学的基本理念与策略

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开展过程及其途径的思考

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若干中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思品,探究性学习参看文献】

中学数学教育中“严密性”与“非严密性”的辩证关系

浅谈辅助线的添加

浅谈数学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中学数学不等式证明方法

用解析法研究几何问题

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设计

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创新能力

我国数学课程的弱点与改革方向

数学课程的评价与数学考试改革

归纳思维与创造性数学学习

建构性数学学习与创造思维的发展

数学研究性学习专题设计

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的体会与启示

反思能力的培养

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数学学习方法的探索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体会

有关数学学习评价方面的探讨

有关自主学习的探讨

中学数学建模与素质教育

中学数学教育改革之我见

数学建模与应用性问题教学

师生互动在中学数学教学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数学习题教学

数学学习与情感因素

正确数学观对数学的影响

数学教学方法改革

数学思维与数学教学

数学思想方法教学

数学新课程教学研究

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直觉思维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浅谈化归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

常微分方程的初等解法求解技巧

充分挖掘例题的数学价值和智力开发功能

概率论发展史及其简单应用

对数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几点思考

数学“双基”教学的文化背景研究

数形结合思想及其应用

浅谈中学数学的等价转换

中学数学中的解题教学及案例分析

中学数学问题解决的学习策略研究

课堂提问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

中学数学中的变式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数学教学案例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教学案例分析

浅谈分类讨论及解题应用

中学数学应用意识的研究

数学美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育人功能探究

提高中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途径

浅析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

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师的素质要求”

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分类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联想”在数学中的作用研究

利用习题变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中学数学学习中“学习困难生”研究

数学研究性学习设计

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

教师对学生互动性学习的影响

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数学解题中的逆向思维的应用

数学直觉思维的培养

用心理学理论指导数学教学

数学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思品,探究性学习参看文献】

开展数学活动课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数学家与数学

“高等代数”知识在几何中的应用

数学是什么?——论数学的功能

为什么要学数学?——论数学的功能

数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途径

各种通讯服务品牌的选择策略

高等数学与中学数学教学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探究

简单化原则与中学数学教学

特殊化方法与中学数学教学

具体化原则与中学数学教学

一题多解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代数变形的技巧与解题

浅谈非智力因素与成才

谈谈“勾股定理”的发展史

“费马大定理”证明的启示

猜想与数学

数学文化教育研究;

数学教育中学生创新意识、主体意识、问题意识、应用意识的培养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教学设计与优化

数学教育中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系

二〇一〇年十月

思品,探究性学习参看文献(四)
略谈思想品德课探究式学习的指导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探究式学习被越来越多地引入思想品德课堂学习中,成为学生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方式之一,使沉闷的课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理解和指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笔者认为探究就是尊重学生,还学生学习的自由。建立学习小组,充分利用各种课内外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质疑精神与创新精神。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思想品德课 ;发展学生 ;自主学习;探究式教学;文本阅读;质疑精神;创新精神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那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尊重学生,激发学生探究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呢?笔者围绕这个主题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尊重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权利,授予学生系统阅读文本的方法,培养学生与文本自由对话的能力。
  作为教师应教会学生从学习的起点开始使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在进行学习,让学生体会学习乐趣,体验成就感。笔者认为首当其冲的是培养学生阅读文本、提取信息的能力。传统课堂上,很多老师直接将自己文本梳理的结果进行板书或者提出问题由学生进行简单的填空式阅读。这事实上剥夺了学生的基础阅读能力训练的机会。笔者在教学中尝试地指导学生运用东尼・博赞的思维导图阅读文本。结果显示思维导图的神奇功能帮助学生自由地与文本进行对话,为自主探究过程进行充分的知识储备。
  1、构建单元整体知识框架,形成主题学习思维。
  思维导图的核心理念是从一个中心出发向四周发散,形如人的大脑。笔者在单元教学中的第一环节就是教会学生自主构建单元知识导图。如在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自然的声音》的教学中,指导学生找到三课的课题且围绕单元主题构建知识导图的核心。
  围绕单元知识导图的核心,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大自然为什么会哭泣?与人类有什么关系?”等问题。进而启发学生思考“我们应如何做大自然的朋友?”。在单元教学的伊始,培养学生用联系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自主质疑的精神,进而从整体上把握单元的基本知识体系。
  2、在单课时学习时,围绕中心词构建问题群形成知识导图。
  在单课时学习时,参照单元主题知识导图的构建方法,构建课时知识导图核心。比如在八年级下册第一课《人类的朋友》的教学中,首先指导学生找到两个基本分支:(1)生活的必需;(2)生存的空间。然后在“生活的必需”板块中,指导学生阅读全文,找到本板块话题围绕的中心词――自然资源。围绕“自然资源”用发散性思维理清课文的基本思路:(1)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2)自然资源的分类与特点。然而在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和自然资源的分类与特点的下一级分支的思路是不一样的。指导学生观察出两者的不同之处为:“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的特点是先中心观点后阐述分观点。而“自然资源的分类与特点”是直接按不同关键词分类(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按照思维导图的构建方法,围绕每一级关键词逐级发散形成一个个局部网络,由局部到整体构建整体的知识导图。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文本构建知识导图,初步掌握课文理论知识的脉络,为进一步探究学习完成知识储备。
  3、激励学生依托自主构建的知识导图,进行深层次的质疑和探究。
  学生自主完成了课时的知识导图,已经有了很大的成就感。接下来只需三言两语就可以点燃学生继续探究的激情。教师的着力点是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引导学生找到知识点的联系,思考“为什么、我们怎么办”的问题。此时,学生已经对寻找问题答案的事情已经跃跃欲试。教师指导学生围绕关键词,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提问模式提出问题。学生均会提出“我们为什么要珍惜自然资源?”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整体出发,观察整个知识体系从而找到完整的知识要点。如图二中有下划线部分为知识要点。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系统思维得到训练,主动分析自己思维的完整性,从而获得学习成就感。
  学生梳理的知识导图仅仅是文本的基本脉络,教师需要指导学生从知识导图中,找到知识导图中隐含的关联之处。如图三所示,曲线连接处,是引导学生寻找的关联之处。激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联系?”。引导学生找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通过食物链联系起来的。
  通过构建知识导图,训练了学生主动阅读文本,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从而实现让学生主动发现、分析问题,既而主动解决问题的教学目标。
  二、从现实生活出发,巧设辩题,开展辩论会,点燃学生主动探究的激情和提升学生的思辩水平。
  在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哭泣的自然》教学中,笔者播放了2014年春节正月初一中央电视台关于雾霾的新闻。刚看完视频,没等老师开始布置小组交流任务,学生们就主动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与看法。笔者提出2013年中国南北很多城市均受雾霾影响,对2014年春节及元宵节的燃放爆竹的问题大家有何看法。学生们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1)保持传统,燃放烟花爆竹增添节日气氛;(2)改变习俗,禁放烟花爆竹节俭环保过节。笔者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开展辩论会。全班学生踊跃参与。组织团队,查资料,交流探讨,好不热闹。在辩论会上两种不同观点的同学摆事实,讲道理,引经据典陈述自己的观点。从立论到驳论,有板有眼,学生的思辩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三、利用课外资源,采用多样化的探究形式,提高学习效果。
  1、利用社会资源,亲临其境,使知识内化为行动的需要。
  在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法律初探》的教学中,笔者发现七年级的学生由于社会经验的不足,对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认识比较模糊。于是联系了县人民法院的工作人员,让学生旁听一次案件的庭审。县人民法院的负责人为学生安排了一次交通违法附带民事偿责任的案件庭审的旁听。学生们从入场到走出旁法庭一直被严肃的气氛感染着,不自觉地感受到法律的神圣,一瞬间长大了不少。在旁听结束后,有电视台的记者采访学生时,学生不由自主地谈到进一步认识到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自己今后要遵守规则,让自己快乐成长。   2、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拓展渠道收集资料,解决因信息不足带来的困惑。
  作为教师都理解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在教学过程中,单靠课本的内容和教师的补充满足不了信息时代学生的需求。教师有责任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实践,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当今,学生对互联网的运用非常熟练。如果教师布置利用互联网开展主题学习,则会提高学生探究式学习的能力,满足他们强烈的求知欲。笔者在进行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哭泣的自然》的教学中,布置学习小组收集世界各国受到沙尘暴影响的图片、纪录片。学生在收集过程中,对“哭泣的自然”体会颇深,学习效果显著。
  三、针对学生实际进行问卷调查,促使学生主动发现并分析问题,在反思中前行。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笔者认为应该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会反思。在反思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促进自主探究的能力。在八下第一单元测试中,很多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达不到要求。与学生交流时,不少学生说没时间进行课后复习。分析原因时发现是很多学生的时间规划意识不强,没有及时进行课后复习。于是笔者开展了一次“时间去哪了?”为主题的问卷调查活动
  首先由指导学生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的问题。从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多维度设置备选项。指导学生设计问题的层次依次为:现象――原因――对策。如图四所示:
  其次,在设计过程中,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设计问题的内容是否全面及是否具有针对性。
  最后,布置学生在本组用自己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研究,并得出结论。
  通过学生的全程参与,不仅锻炼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而且进一步解决了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合理安排时间》学习效果的后续巩固问题。
  总之,在新程改革的背景下,笔者体会到在教学中既不能脱离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在利用各种课内外资源指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质疑与创新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思维导图》,(英),东尼.巴赞、巴利.博赞合著,中信出版社,2009年4月第1版;
  [2]《快速阅读》,(英),东尼.巴赞著,中信出版社,2009年8月第1版;
  [3]《如何阅读一本书》,(美)莫提默・J. 艾德勒 / 查尔斯・范多伦著,郝明义 、 朱衣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1月;
  [4]《给政治教师的101条建议》,刘岚主编,南京市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
  [5]《给教师的建议》,(苏)B.A.苏霍姆林期基著,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第2版。

思品,探究性学习参看文献(五)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合作学习法的运用探析

  摘 要:在当前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法是一种普遍现象,这种教学方法在理论上具有创意性,在实践中具有创意性,因此是一种比较高效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标改革的发展背景下,这一新型学习方式的出现可以与新课标的教学内容相一致,并且在学生中养成合作的习惯。因此,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开展合作式学习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重点对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具体分析合作学习法在课堂中的应用,教师在运用这一方法时应当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等,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进一步完善合作学习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合作学习法;运用
  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当代学生应该具备合作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令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也能令学生对学习产生热情,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笔者从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多年,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运用合作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在一个群体中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具有更高的效率,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帮助,实现互助性学习的任务,因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重点对这方面的内容展开了论述,希望可以为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的帮助。
  1 合作学习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新时期发展的过程中,人才是社会发展的栋梁,对人才进行考察不仅仅是要求其具备专业的能力,还要看其是否具备合作学习的能力,这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合作能力的培养是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之一,但是如何将其应用于实践,就需要在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具备合作能力的主要途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德育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培养,学生要想成为新时期的四有新人,就需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可以看出,将合作学习与初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应该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合作式学习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倡导开放互动的学习方式和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教育部关于《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了新课改的基本要求是要培养学生“发展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初步培养交往与沟通的能力”。
  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人是有着缺陷的,只有在交往、合作中才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逐渐完善。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学生会遵循从众心理,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合作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适应集体生活、社会生活,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过程,也是学生综合素质逐渐提高的过程。
  合作式学习还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具有责任感、竞争意识、团队合作和奉献精神、热爱祖国、热爱和平、具有世界眼光等等”都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入手,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流和团队意识开始。
  2 合作学习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2.1 指导学生进行课前合作
  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一定要令学生具有可以合作的机会,例如以小组为单位将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在课前先向学生布置预习问题,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自主学习的机会。每个小组中的学生要分工明确,各自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查找相关资料,然后再将这些资料汇总在一起展开小组讨论,最终明确出一个答案。以学习“我国人口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为例,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从我国人口的现状、特点等方面入手,通过运用网络、报刊文章或者是其他途径寻找有关人口的资料,在小组中展开讨论,最终明确出一个观点后,派出小组代表进行发言,并且展示所收集的资料,课堂上一片活跃,促进了良好学习氛围的养成。
  2.2 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解决普遍性问题
  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课程时,难以避免的会出现普遍性问题无法得到解决,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后,教师在小组中选取一名骨干学生,这名学生主要起到带头作用,在小组内部不断激励学生勇于挑战难题,找出问题的答案。在学习“诚实守信原则”这一内容时,众所周知这是市场交易中的基本精神,教师围绕这一中心列举出一个案例,消费者谎称为了体面,要求售货员在发票上将档次提高,但实际上是为了进行商业诈骗,在购物后的几天便要求退货并且索赔。针对这一案例,学生们自由开展讨论,结合过去学习过的相关知识以辩论赛的形式展开讨论,在无形之中就解决了学习“诚实守信原则”的这一问题,学生们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也获益匪浅,这正是合作式学习的效果,运用多人的力量,多个人的思想共同解决难题,将教学效果得到显著的提升。
  2.3 指导学生进行课后合作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表现固然重要,但是在课后进行合作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这正是与一般学习方法具有差异性的主要特点之一。在课程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建立起长效评价机制,令小组展开课后合作,依然是以我国人口形势为例,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该安排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例如制作当前我国人口的调查表或者对学校中的人口状况进行调查等,这些都可以成为课后合作的内容。
  3 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中对教师的要求
  作为中学政治教师,在经历了多次教材内容的变化之后,每一次课程改革,对教材的内容、教学理念、教学要求,都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和提高。中学思想品德教师首先应该饱含热情,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每一次课程改革,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总结有效教学经验。
  首先,应该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的课堂,师生之间必须要做到民主、平等、和谐,师生之间要做到心有灵犀,这是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展开的基础。其次,教师要增强自身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使得课堂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展开、活而不乱,使得教学活动能够按照教师预订的方向发展,并且从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政治教师具有超强的课堂驾驭能力。最后就是教师要积极开展丰富的课堂活动,活动是合作学习的载体,在活动中促进合作,在合作中推进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做好充分准备,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进行合作学习。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是中学政治教师亟待解决的具有十分现实意义的课题。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在思想政治课上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斌娟.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探折[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3).
  [2]李清源.论初中思想品德课合作学习的有效应用[J].理论观察,2015(2).
  [3]黄剑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中学),2015(1).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fanwen347491/

推荐访问: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