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来源:策划书 时间:2016-08-23 10:43:08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策划书】

审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一)
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10208

学科门类:管理学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学 制:四 年

一、培养目标及规格要求

(一)培养目标

适应珠三角及广东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本专业相关的经济、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审计学专业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在会计师事务所、国家审计机构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内部审计或会计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规格要求

毕业生应具备如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热爱祖国,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体质和心理素质。

3.掌握本专业相关的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审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分析和解决本专业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与审计有关的方针、政策、法规,掌握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

5.了解本专业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6.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与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一定的就业与创业能力。

8.掌握一门外语的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运用外语进行较好地沟通与交流。

9.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有一定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二、主干学科及相近专业

经济学、管理学、法学

三、主要课程及简介

主要课程:会计学原理、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财务管理、中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基础、政府审计和注册会计师等。

课程简介:

1.会计学原理( Accounting Principles)

本课程主要讲述会计目标、会计职能、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账户分类、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账务处理程序、财产清查。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会计学的基本理论;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熟练运用借贷记账法进行企业经营活动的会计处理。

2.管理学(Management)

本课程主要讲述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包括管理与管理者、管理思想与理论沿革、当代经典管理理论、管理环境等;计划职能,包括目标与目标管理、计划工作、决策、战略管理;组织职能,包括组织设计与运作、组织变革与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导职能,包括领导行为基础、沟通、激励等;控制职能,包括控制工作与控制方法等。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从事管理工作的基本理论、原理、方法和技术,为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同时为实际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

3.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

本课程主要讲述供求理论、消费者均衡理论、生产者均衡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结构分析、要素市场等。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微观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熟悉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掌握经济过程和厂商理论、分配理论、所有制结构等理论。

4.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本课程主要讲述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与实践、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等。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概念,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和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与实践方法等。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

5.统计学(Principle of Statistics)

本课程主要讲述统计调查,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时间数列分析指标等。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统计学的基本内容,掌握绝对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变异指标和时间数列的计算和分析方法。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6.财务管理学( Financial management)

本课程主要讲述财务管理的内容和职能、货币时间价值与风险、投资管理、筹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利润管理、财务分析等,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财务管理的目标、职能和货币时间价值与风险的计量方法;掌握投资、筹资、用资、利润的管理方法,掌握企业财务分析的方法。

7.中级财务会计( Intermediate financial accounting)

本课程主要讲述货币资金、应收款项、存货、对外投资、无形资产、固定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利润与利润分配的核算及会计报表的编制等,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会计要素的会计处理方法;熟悉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和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

先修课程:会计学原理

8.管理会计(Management Accounting)

本课程主要讲述管理会计特点和作用、本量利分析、经营决策、成本控制、财务预算等。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本量利分析、经营决策、成本控制和财务预算的基本方法。

【审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先修课程:财务管理学

9.审计学(Auditing)

本课程主要讲述审计的对象、目标和分类、审计组织与审计人员,审计依据、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等。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审计的基本理论,掌握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先修课程:中级财务会计

四、综合实践教学环节

财务软件应用、会计综合实验、电算化审计、ERP综合运用、校内仿真综合实习、校内仿真综合实习、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等。

五、应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

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或中级会计电算化证书。

六、毕业标准与学位授予

(一)毕业标准

修业期满,符合国家和学院相关规定,修读完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取得规定的学分,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和创新创业学分10学分,方准予毕业。

(二)学位授予条件

修业期满,符合学位授予条件,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审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二)
2014级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审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20207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具备经济、管理、法律、会计和审计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通晓审计准则和会计准则,掌握现代审计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家审计机关、部门及各单位内部的审计机构和社会审计组织从事会计、审计和管理咨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要求本专业学生在系统学习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全面接受会计学、审计学理论及其实务教育,练就较强的综合分析社会经济问题以及解决会计、审计及其他经济管理问题的能力。专业培养方案将本科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按“通才”教育模式让学生接受较为完整系统的本科学历教育,一方面通过开设、前置和强化部分课程让学生在校期间有机会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 学生毕业时应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

1、系统地掌握审计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2、掌握审计的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 3、熟悉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

4、系统掌握现代会计学、审计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以及从事现代会计、审计工作所必需的管理、经济、金融、法律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

5、能运用计算机处理有关会计和审计业务,尤其是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和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6、具有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熟悉常用的管理、会计、审计软件;

7、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了解本专业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8、能够应用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继续学习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

工商管理、法学

四、核心课程

经济统计学、经济法、税法、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Ⅰ、中级财务会计Ⅱ、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学、会计信息化实务、管理会计、企业融资理论与实务、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学原理、审计法规、内部审计、社会审计、政府审计、经济效益审计、财务报表分析、计算机审计、专业审计综合实训等。【审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审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包括入学教育、军训、思想政治教育等实践教学课程,由学校统一安排部署。

2、专业课程实验实训:内容为伴随EXCEL在财会中的应用、会计信息化实务、网上报税、计算机审计等课程学习而展开的实践动手技能的训练。

【审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3、职业技能实训:内容为基础会计实训、企业财务会计岗位实训、审计基础实训、内部审计实训、现金流量表编制实训、专业审计综合实训以及会计从业资格证培训、初级会计师培训、初级审计师培训、会计职业技能大赛、暑假社会实践等。

4、综合素质拓展:从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等方面拓展学生素质。

5、暑期社会实践:第二、四、六学期假期进行,共6周。 6、教学实习:第七学期,共10周。 7、毕业实习:第八学期,共5周。 8、毕业论文:第八学期,共10周。 9、毕业教育:第八学期,共1周。

六、学制

四年。

七、授予学位

管理学学士。

【审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八、毕业学分及学分分配统计

1.本专业学生要求修满 214学分,其中课程学分 125 学分,集中实践和素质拓展 89 学分 。 2.理论课程学分分配表

3.实践及素质拓展学分分配表

九、教学计划进程表

1.总周数分配表

注:“()”不计入课内教学周数 2.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安排

注:集中安排的实践性教学活动,以“周”体现,不折算学时数。 3.理论课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安排 (1)必修课

审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三)
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5

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5版)

(专业代码:620206)

一、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 (一)专业名称:会计与审计 (二)专业代码:620206 二、学制与学历

(一)标准学制3年,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为2~5年。 (二)学历:专科。 三、招生面向

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 四、就业面向

本专业对应的职业主要为企事业单位财务和审计人员,主要岗位群为:各类企事业单位会计岗位、出纳岗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柜员岗位;各类企事业单位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岗位等。

(一)就业岗位及岗位职业要求如下:

(二)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及能力分解 1.会计与审计工作流程分析

2.专业人才成长规律及岗位职业要求

3.学习领域的构建

五、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中小企业、商业银行、行政事业单位、社会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等企业事业单位,培养以诚信为本,热爱祖国,遵守财经法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经济、管理、会计、审计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精通审计技能与方法,熟悉相关法律和法规,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具备从事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和政府审计的专业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继续发展的潜力,能在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第一线从事出纳、会计、银行柜员和审计等工作的高端技能性人才。

六、人才培养规格和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以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1. 知识

(1)掌握会计岗位所需的会计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基本知识; (2)把握我国经济法律及金融、财政、税收等基础知识;

(3)具备会计工作所需的专业计算技能、统计基础知识、计算机技术及财务软件运用知识;

(4)认知会计、理财、审计等基本理论知识;

(5)理解财务通则、财务制度、审计准则、审计制度的基本知识; (6)熟悉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商贸的基础知识;

(7)掌握高等职业教育所必备的文化知识、政治理论知识、社会科学知识等。 2.专业能力

(1)能够根据货币资金管理规定,规范从事出纳工作;

(2)能准确快速进行点钞、能准确鉴别假币及现金挑残;能熟练进行汉字录入、数字录入;能规范的进行账簿书写;

(3)熟悉与会计职业相关的财经法律法规、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知识; (4)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会计业务核算的具体内容及方法,能编制传统三大会计报表,具备从事会计工作的基本技能;

(5)熟悉会计电算化操作的一般流程和操作要求,能够完成会计信息系统初始化设置,能够独立使用会计软件完成会计相关的工作;

(6)能够根据我国税法,处理企业增值税、消费税以及所得税等重要的涉税问题,能够从事企业税务申报工作,能根据我国现行税法,对流转税、所得税等主要税种业务的进行会计处理并能合理进行税收筹划;

(7)能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能进行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并进行成本计算,在此基础掌握成本控制、成本考核、成本分析方法;

(8)能编制实施单位预决算、财务收支和资金筹措计划,负责成本核算和控制;完成各项财务结算、会计核算,上报财务执行情况,为管理层提供分析数据,能制定财务内部相关指标,做好绩效考核管理;

(9)能掌握现代审计技术,并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会计报表为审计对象,运用使用正确的审计工作程序、审计方法,学会查账,进行审计分析,并能编写审计报告。

3.职业素质

会计与审计人才的职业素养主要包括政治素养、职业道德修养、人文与科学素养、专业素养等。具体可分为:

①基本素质:

▲政治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道德素质: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克己奉公;

▲文化素质:理解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具有扎实的会计与审计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并具备较高的语言水平和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身心素质: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 ②职业素质:

▲责任意识:有高度的责任感,有严谨、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

▲协作精神:具有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具有协调工作的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具备敬业爱岗、熟悉法律、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坚持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 七、毕业要求(学分、职业资格证书等要求)

(一)毕业学分

本专业学生毕业并取得学历证书须修满130学分。” (二)证书要求 1、外语证书

通过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A级(或B级)考试。 2、职业资格证书

要求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电算化初级证书。 八、课程体系和专业核心课程

(一)课程体系 1.教学进度表

会计与审计专业教学进度表

审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四)
高职包装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摘 要】以人才需求分析为基础,以职业能力分析为重点,根据职业岗位确定工作任务,据此构建学习领域,设计学生职业素质训练环节和生产性实训,构建高职包装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学生职业素质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关键词】高职;包装;人才培养;方案
  1 人才需求分析
  包装专业人才需求分析应体现在:一是,分析国内行业发展状况,从宏观层面说明专业人才需求的总体态势;二是,分析区域经济与行业发展现状,说明区域经济的特点及对人才需求的背景,这是确立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的基础;三是,分析人才供求状况,通过实地调研相应数据并做出定量分析,做到数据真实;四是分析典型职业岗位人才需求。
  我国的包装工业在国民经济42个工业行业中列第14位,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包装大国,已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近五年的工业生产总值平均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已形成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包装产业带。广东是我国包装工业最发达的地区,其产值约占全国包装工业总产值的20%,是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包装生产基地,包装业已成为广东的支柱产业。
  东莞包装业经过三十余年的产业积淀,凭借显著的区位优势、活跃的外向型经济、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强大的产业配套能力以及勇于创新、敢为人先、脚踏实地的行业特质,得到了快速发展,已成为泛珠三角“世界包装印刷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全国重要的包装印刷业基地之一。东莞桥头镇为“广东省环保包装专业镇”、“中国环保包装名镇”;望牛墩镇正在建设“印刷包装行业专业镇”;万江(严屋)的“包装品及印刷品产业园”为2012年东莞市重点建设项目;厚街镇即将开建“包装印刷产业服务一条街”。正是由于包装业的异军突起,在2011年12月1日,东莞市政府正式发文(东府办函〔2011〕480号),将2005年确定的八大支柱产业,重新调整为“五大支柱产业和四大特色产业”,其中“包装印刷业”为四大特色产业之一,也是唯一新增的一个产业类别。
  笔者借助东莞市环保包装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深入企业一线进行了调研,根据包装企业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研方案设计,调研方案纵向上包括:企业负责人调研问卷、企业技术管理人员问卷以及企业生产一线工人问卷等;横向上包括:包装人才结构现状、包装工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包装工艺过程、各个岗位对知识能力的要求、相应的职业资格。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在包装使用企业,对包装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方向比较一致,主要集中在包装工艺设计与运输包装设计。如华为东莞松山湖基地供应链部门招聘的包装工艺技术员要求具备电子产品包装工艺制定、评估与推广,能依据客户的要求制定最优包装方案,具备制定包装操作指导书,贯彻推动产品包装工艺规范化的技能要求。再譬如:东莞雀巢有限公司的包装车间招聘的包装工程师要求具备充填包装生产工艺设备的使用及改进的技能、制定包装工艺规程的能力、对一线普工培训的能力。这类大型企业管理先进、岗位职责明确,十分有利于毕业生的成长与发展,且工作环境与薪酬超过学生预期,普遍受到毕业生的青睐。
  2 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设定
  专业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设定应建立在外部专业人才市场供求分析和自身办学条件分析的基础上,二者的一致性是确定专业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的依据。
  依据人才需求调研,笔者将包装专业分为包装技术与检测、包装造型与设计两个方向。包装技术与检测方向的定位与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现代包装技术的基础理论,掌握包装工艺过程的操作技能,具备合理选用包装材料、制定包装工艺流程、进行包装质量检测等相关工作的能力;能在包装企业、商品供应流通等部门从事包装材料选用与检测、现代包装工艺及包装设备的操作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包装造型与设计方向的定位与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现代包装造型设计与包装装潢设计的的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具备现代包装设计理念与设计技能,熟悉包装工艺、印刷工艺流程,熟练掌握常用包装设计软件的运用;能在包装设计公司,包装生产企业的印前设计等部门从事包装结构设计、包装造型设计、包装装潢设计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高技能人才。
  3 职业能力分析
  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职业能力分析应做到有机结合,一个具备职业能力的职业人在特定的职业岗位上,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完成一项具体的工作项目,应处理好工作项目与课程体系的关系;课程体系中知识点技能点职业素质的相互关系;课程内实训、综合实训与顶岗实习的相互关系;课程教学中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的关系;教学过程中教师导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
  包装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向的企业和岗位分析如下:
  面向企业:纸包装、塑料软包装等生产企业,包装设计公司,包装检测中心,食品、药品、电子产品等生产企业。
  面向岗位:包装设计师、包装检测人员、包装工艺技术员、包装销售人员、包装生产技术人员。
  4 课程体系构建
  在职业能力和工作过程分析的基础上,工作任务应和课程相对应,一门课程可以对应多项工作任务,尽量避免一项工作任务对应多门课程,从而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 课程设置一方面要与工作任务相对应,同时应明确完成该任务应具备的知识点、能力点和职业素质,从而为制定课程标准和教材开发奠定基础。
  依据包装行业现状,突出以“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开发,以适应职业岗位对人才的需要为目标、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理念构建课程体系,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设置为:第一学期、包装材料与检测;第二学期、包装工艺与设备;第三学期、包装结构与CAD;第四学期、包装设计与制作;第五学期、纸箱生产技术;第六学期、软包装生产技术。构建的课程体系着力培养学生掌握专业核心能力,对应的核心课程与实训项目见表1。
  5 工学结合教学环节设计
  校企合作是平台,工学结合是形式,教学做一体是过程课程教学应是专兼职教师共同围绕每一项工作任务将理论和实训教学融为一体的工作过程。
  通过对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进行分析,课程内容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东莞包装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相联系,以职业活动来引导组织教学,以“实际应用”为主题构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更新教学内容和重组课程知识结构。将知识点、技能要求与具体工作任务联系起来,突出知识与技能要求的岗位针对性,具体内容以实训项目的形式表现。课程内容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进行知识点的选择,教学内容强调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实训项目分为难易程度不同的基本项目和进阶项目,为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设备的能力,每个实训项目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强调实践教学环节,对知识点的选择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改革,改革教学大纲,改变传统上按照学科教学的方式,改变以往课程内容比较强调课程中知识点的掌握,重视知识和操作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综合应用,着重解决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实现所学知识的整合与职业能力的全面提高,使学生对未来就业岗位建立全面的认识,给学生未来岗位能力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曹乐,赵美宁,王芳.校企合作培养包装人才模式探索[J].印刷世界,2009(01).
  [2]许文才,蔡惠平.现代包装高等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印刷世界,2006(06).
  [3]王保升,张丽.包装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中国轻工教育,2008(02).
  [4]杨福馨,徐伟民,毛中彦,李学忠.包装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参与式课堂教学设计研究[J].中国包装工业,2008(21).
  [5]余华,刘彩凤.包装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包装世界,2008(05).
  [6]向红,吴若梅,刘跃军.包装工程专业人才知识结构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7(02).
  [责任编辑:杨玉洁]

审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五)
对基层审计机关人才培养的思考

  摘 要:要解决基层审计机关审计任务繁重与审计力量不足之间的矛盾,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努力构建和实施“引、推、塑;传、帮、带;跟、学、训;比、赶、超;树、奖、荐;培、研、练”的审计人才培养系统工程。

  关键词:审计 人才培养 思考
  现阶段,在我国县一级审计机关中,存在着两组矛盾:一是审计任务日益繁重与审计力量严重不足的矛盾,二是政府、社会和人民对审计期望值、对审计要求越来越高与审计专业人才、复合型人才缺乏的矛盾。解决这两种矛盾的主要方法有两个,一是通过招考、引进等渠道引入高素质审计专业人才、复合型人才;二是充分挖掘现有的审计资源,分层次、多渠道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在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下,基层审计人员受编制限制,不可能随意增加。同时,作为基层单位受福利、待遇等条件限制,一些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难以通过招考渠道引进。因此,要解决上述矛盾,切实落实基层审计机关“人才兴审”战略目标,目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充分挖掘现有的审计资源,努力构建和实施“引、推、塑;传、帮、带;跟、学、训;比、赶、超;树、奖、荐;培、研、练”的审计人才培养系统工程。
  一、大力弘扬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审计队伍的思想道德素养
  刘家义审计长指出:“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是审计人员的核心价值观,它精辟地体现了国家审计的职业特点以及审计人员的精神追求。基层审计机关在各项条件并不优厚,吸引力相对较弱的情况下,想要挽留人才,更应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应以:引学习,使核心价值观深入到每一个审计人员的心中;推践行,使核心价值观这一科学思想成为每一个审计人员自觉行动的理念和指南;塑形象,用核心价值观塑造积极向上的审计精神、塑造清正廉洁的审计形象等等措施,大力弘扬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使之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强烈责任感和神圣使命感的审计人员。
  二、切实落实新晋公务员导师制度,努力提高审计队伍整体素质
  对于县级审计机关而言,新录用、新调入的审计人员一般不多,而且往往存在着缺乏实践经验,缺乏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等问题,但是他们有着无限的潜力,是审计队伍的新生力量,审计事业的希望所在。为此,基层审计机关应指定有丰富经验的审计业务骨干为导师,实施一对一的“传、帮、带”导师制度。用导师的言传身教帮助新晋审计人员最快地溶入到审计工作中、最好地掌握审计基本技能,为新晋审计人员打造快速成长的绿色通道。打破新晋审计人员工作二、三年,甚至四、五年,仍以“新人”自居,不愿或不能担当重任的现象,逐步做到人人能做主审,从而提高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精心选派审计骨干,实行跟班学习制度,着力培养“师资型人才”
  近几年来,审计署在部分事关全局的大事、要事上,积极推行上下联动的审计工作方式,如:2011年的地方政府性债务摸底审计、2012年的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等。基层审计机关不能仅将此视作是“任务”,为完成任务而敷衍了事。而是要抓住机遇,精心选派审计骨干带着学习先进方法和先进经验的任务、带着促进审计水平上新台阶的目的,积极、主动参加此类上下联动的审计项目,从“跟、学、训”中培养“师资型人才”。践行分层次、分类别培养人才机制,实现“培养一个审计骨干,带动全局审计人员”的良好效应。
  四、努力营造“走出去、引进来”的学习交流氛围,促进审计工作上新台阶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于基层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来说,接触的审计事项的类型或者复杂性毕竟有限,如果不实行“走出去、引进来”的学习方法,容易变成“井底之蛙”,造成视野狭隘、看不到差距,导致观念落后、固步自封。因此基层审计机关应带领审计人员走访上级审计机关、附近兄弟县区,通过查阅业务档案、召开座谈会等等形式,让审计人员开拓新视野,在对比中查找自身问题、在对比中学习先进方法,帮助审计人员学习好、借鉴好别人的先进经验,起到“比、赶、超”的效应。
  五、深入推进“典型机制、激励机制、任用机制”建设,不断提高审计人员争先创优的积极性
  先进典型能够起到引领和带动效应。基层审计机关应善用典型的力量,对审计工作中的出现的先进人物要予以肯定,树为典型,号召全体人员学习,发挥典型人物的引领示范作用。
  基层审计机关还应建立激励机制,对取得优异成绩的人和事,予以奖励。特别是在现行公务员职称与工资并不挂钩的情况下,可通过资金奖励、时间保证等方式鼓励审计人员考取技术职称,从而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此外,基层审计机关还要完善干部选拨任用机制,建立以品行为核心、以能力为重点、以业绩为导向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审计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形成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的用人导向。
  六、通过“派员培训、举办研讨、实践练兵”等形式,不断提高、更新审计人员的业务知识
  新的形势对审计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机关培养人才的方式还应包括以下几种:一是根据需要,积极选派审计人员参与省、市、县举办的培训班,实现多方位、多角度的培养。二是定期举办审计业务研讨会,这是最为易行、最有实效的专业技能学习方法。三是强调实践练兵,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面对的是各行各业。只有在审计过程中永远秉持学习的态度、坚持实践中历练的态度,才能做到实事求是、不“纸上谈兵”,才能干好各项审计工作。
  七、结束语
  新的形势下,县一级审计机关面临的审计环境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再是传统的会计账簿的审计,计算机系统审计、工程领域审计、绩效审计等等越来越成为审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就要求县一级审计机关的人才培养也要适应形势的变化,既要培养“高、精、尖”的传统账簿审计高手,也要培养熟悉、精通计算机、法律、工程等的各类复合型审计人才。总之,审计队伍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审计人才的培养是各级审计机关面临的第一要务。
  参考文献:
  [1]刘家义同志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8年12月29日)
  [2]审计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家公务员局联合印发《关于贯彻加强审计机关公务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意见的实施办法》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fanwen349756/

推荐访问:审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