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天气

来源:策划书 时间:2016-09-20 10:48:09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策划书】

【一】:河南省近十年来气温和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对应分析

河南省近十年来气温和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对应分析

罗艳霞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4)

摘 要:利用河南省近十年的气温数据与日照时数数据资料,分析河南省气温与日照时数的年平均变化及四季变化规律,并通过SPSS软件对两组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与检验。结果表明:河南省从2003年到2012年近10年来年均气温呈波动状上升趋势,2004年达到10年来的最低温,低至12.5℃,2008年上升至10年来的最高温,达到15.1℃,与最低年均气温相差2.6℃。年均日照时数呈波动状降低趋势,2004年达到10年来的最长年均日照时数,高达1955h,2011年是10年来年均日照时数最短年份,低至1360h,与最长日照时数差了595h;最高气温变化呈上升趋势,而最低气温变化呈下降趋势,即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呈反向变化趋势。最长日照时数变化比较平缓,而最短日照时数变化则比较显著,最长日照时数与最短日照时数均呈下降趋势,最长日照时数均在2000h以上,最短日照时数均低于700h。河南省2003年到2012年河南省春季和秋季气温变化趋势均为正向变化,与年均气温变化趋势一致,夏季和冬季气温变化趋势均呈负向变化,可以看出春季的变化最为显著,冬季气温变化振幅最大,最高年均气温9.9℃,最低年均气温为13℃,相差8.6℃;除了春季日照时数变化趋势为正向变化外,夏、秋、冬三个季节均呈负向变化,与年日照时数变化趋势一致,春季日照时数变化振幅最大,最长年均日照时数为2134h,最短年均日照时数为1447h,相差687h。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318,表明年均气温与年均日照时数呈低度相关关系,两者存在低度线性关系。

关键词:河南;气候特征;温度;日照时数;特征值;t检验;特征提取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人类社会影响着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系统也有很大的影响,气候变化太快可能会对人类最基础的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气候的急剧变化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实际上是不可逆转的,所以我们要着重了解与研究其负面影响的部分。气候变化对农业、水资源、重大工程、铁路和公路

[1]有重大影响。全球变暖使水循环的过程速度加快,降水的空间不均匀性增加。同全球气

候变化一样,我国的气候与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平均气温逐渐上升,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影响仍将持续并不断加剧。因此我们应当重点关注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方面,这样才能很好地控制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危害。

通过这篇论文,利用河南省近十年的气温数据与日照时数数据资料,分析河南省气温与日照时数的年平均变化及四季变化规律,并通过SPSS软件对两组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这样的研究不仅对河南省的农业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对我国其他地区的农业、经济的发展都有一个很大的指导作用。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在人类社会历史上,自然界是影响气候变化主导因素,社会的发展使得人类对不可再生资源进行大量开采和使用,使大量温室气体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使得地球表面

[2]的温度不断上升已经成为严重的全球生态环境问题。

[3]气候变化对人类历史的影响非常明显,是塑造人类历史的基础性力量。引起气候变

化的根本原因可分成自然的气候波动与人类活动的影响。作为自然力量的显现,各个年份、各个季节的气候都将影响农作物的收成,长此以往就会影响植物和动物分布的方式,进而也影响到了人类在地球各个部分定居的能力;而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体现在工业革命时期开始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丝毫不加限制地大量开发和使用,这种影响扩张到全球,而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变化逐渐成为主要影响。

地球表面温度增长的速度很慢,但是由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滞后效应,其叠加效应和各种连锁反应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当前人类社会所面临各种高温天气、各种极端天气事件,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平均浓度急剧上升,大气中其它温室气体的含量也在增

[4]加。地球气候系统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已经发生变化,这是人类所要面临的最大危机。

人类从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了对气候变化进行研究,国内外对气候变化做了多方面、多视角的研究,让气候变化的研究成为各个领域的研究热点。

[5]杨明研究发现,近50年来中国9个区域的气温年际平均值变化与季节平均值变化

[6]均处于增加趋势。陈彬彬对河南省近45年来平均气温的研究显示,河南省近45年来平

均气温变化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任国玉[7]等研究表明,近50年来我国日照时数呈显著降低趋势,这与全球日照时数的变化一致。根据河南省1965年到2006年的年、季日照时

[8]数资料,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倾向率为-11.4h/年。这些研究基本与全球气候变化一致。

当然,国外对气候变化的研究也很丰富,自从气候变化相关问题进入到国际政治议程上以来,有关气候变化的国际政治经济学著作不断涌现。2007年IPCC在第四次对有关

[9]气候变化的综合评估研究显示:过去100年间全球地表空气温度升高约0.74℃。说明

全球气温将持续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将会加快。

人类活动已经成为推动地球系统变化的一种强迫力,且此强迫力在十年至百年尺度

[10]的变化上已经与自然界系统相当或过之。IPCC在第三次评估报告中指出,过去50年内

[11]大部分增暖源自于人类活动,在第四次报告中显示在对全球六大洲(除南极洲)进行气

[12]候变暖归因后,将人为驱动力因素作用的信度水平提高至90%。

上述对气候的研究面很广,但是并没有把气候中的温度与日照时数单独研究,那么我将要研究的就是河南省的温度与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及他们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联。

本研究的主要思路是运用EXCEL做出温度与日照时数的年纪变化图、季节变化图、最高值与最低值变化图,并分析其变化曲线的含义;运用SPSS软件对气温与日照时数变化进行Correlate相关分析,同时对两个独立变量一元回归分析。通过上述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关于气温变化与日照时数变化的变化特征及两变量的相关程度。

第二章 数据的收集及分析方法

1 研究区概况

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界于北纬31°23′-36°22′,东经110°21′-116°39′之间,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接陕西,南临湖北。 地势西高

东低,北、西、南三面千里太行山脉、伏牛山脉、桐柏山脉、大别山脉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中、东部为华北平原南部;西南部为南阳盆地,跨越黄河、淮河、海河、长江四 大水系,山水相连。

河南省处于暖温带和亚热带交错的边缘地区。全省年均气温为12.8—15.5℃。7月最热,月均气温在23.9—27.7℃之间;1月最冷,月均气温在-2.5—2.5℃之间。无霜期在190—230天之间。年降水量从北到南在550—1295 mm之间。气候的异常变化产生的各种

[13]气象灾害对经济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2 数据来源

利用河南省郑州、开封、商丘、信阳等17个地市各气象区站从2003至2012年近10年的逐月地面观测数据,选取日照时数、平均气温等气象要素,研究河南省平均气温与日照时数的年纪变化与季节(春季为3—5月,夏季为6—8月,秋季为9—11月,冬季为12月至次年2月)变化特征,并分析平均气温与日照时数的相关性及t检验。17个气象站的分布如图1所示:

图1 河南省17个气象站分布图

3 分析方法

3.1 相关分析

www.fz173.com_日照天气。

相关分析是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依存关系的统计学分析方法。相关分析分为简单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和距离分析。这里因为是研究日照时数和平均温度两个变量的相关程度进行分析,所以我们用简单相关分析方法来分析。

简单相关分析是利用相关系数r的大小来判断变量间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具体见表一所示。

表1 相关系数的值与直线相关程度的关系www.fz173.com_日照天气。

相关系数的值

|r|=0

0<|r|≦0.3

0.3<|r|≦0.5

0.5<|r|≦0.8

0.8<|r|≦1

|r|=1 直线相关程度 完全不相关 微弱相关 低度相关 显著相关 高度相关 完全相关

3.2 一元线性回归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是用来考察两个变量之间的数量变化规律的一种数学建模,并通过线性表达式来描述其关系,进而确定一个变量的变化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程度。

一元线性回归的经验模型是:

????? ????01

式中,??表示回归直线在纵轴上的截距,是回归系数,它表示当自变量变动一

个单位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平均变动值。

第三章 分析过程与结果

1 气温的变化特征

1.1 年均气温

为了研究方便,分别以每年的年平均气温来研究气温的年纪变化。由图2年均气温变化曲线可知,河南省近10年来年均气温呈波动状变化,且以1.7576(0.1℃)/年的速率呈上升趋势,由R^2=0.3685可知,该趋势属于低度显著地上升。2003年到2004年间年均气温是下降的,2004年达到10年来的最低年均气温,低至12.5℃;此后开始一直呈现上升趋势,直到上升至2006年;2006年到2010年变化比较平稳,到2008年上升至10年来的最高年均温度,达到15.1℃,与最低年均气温相差2.6℃,但是2010年到2011略有下降,2011年后年均气温有上升趋势。

图2 年平均温度时间序列图

1.2 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

由图3可知,最高气温以0.20183℃/年的速率呈上升趋势,而最低气温则以-0.19333℃/年的速率呈下降趋势,即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变化不对称。由图3中可以看出,最高气温均25℃,最低气温均低于0℃,2011年气温的最高值与气温最低值相差最大,约为33.1℃。

图3 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时间序列图

1.3 四季气温变化

图4为河南省近10年来各季节气温逐年变化图。可以看出2003年到2012年河南省春季和秋季气温变化趋势均为正向变化,与年均气温变化趋势一致,夏季和冬季气温变化趋势均呈负向变化,四季的变化倾向率分别为0.12788℃/年、-0.01879℃/年、

-0.00364℃/年、-0.07455℃/年,可以看出春季的变化最为显著。由图可以看出,以冬季气温变化振幅最大,最高年均气温9.9℃,最低年均气温为13℃,相差8.6℃,春、夏、秋三季最高年均气温与最低年均气温分别相差 4.9℃、8.4℃、5.6℃。

【二】:城市气象

《城市气象学》课程复习提纲

第一章 绪论

1.城市化:城市化(Urbanization or Urbanisation)也称为城镇化、都市化。指人口、用地和经济、文化模式由农村型转向城市型的过程和趋势。 城市化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 平的重要标志。

《社会科学词典》中定义:城市中心对农村腹地影响的传播过 程;全社会逐步接受城市文化的过程;人口集中的过程,包括 集中点的增加和每个集中点的扩大;城市人口与全社会人口比 例提高的过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规划术语》中定义:城市化是 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 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2.城市边界层: 由建筑屋顶向上到积云中部高度,这一层成为城市边界层。它受城市大气质量(污染物性质及其浓度)和参差不齐屋顶的热力和动力影响,与城市覆盖层间存在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并受四周环境(区域气候因子)的影响,属于中尺度气候。

3.城市覆盖层:在城市建筑屋顶以下至地面的这一层成为城市覆盖层。这一层气候变化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最大。它与建筑物密度、高度、几何形状、街道宽度、走向、建筑材料、空气中污染物浓度以及“人为热”和“人为水汽”的排放量关系很大,属于小尺度气候。

4.,城市尾烟层:在城市的下风方向还有一个城市尾烟层,这一层空气中的污染物、云、雾、降水和气温等方面都受到城市的影响。

5.历史比较法:为了研究城市对气候的影响,对某些发展的比较快的城市,可以对比其多年气候资料,分析它在城市化前后和发展过程中气候变化的情况。

6.城市气象的主要特点、影响因素及形成原因?

答:(1)城市气象的主要特征可以归纳为城市的“五岛”效应,即混浊岛、热岛、干岛、湿岛、雨岛。

(2)影响因素:每一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气象条件,不同的下垫面性质是产生不同的气象现象的主导因素。

城市下垫面的影响,表现在5个方面:

①城市由无数建筑物和街道组成,它们具有独特的热力特征;城市中长波辐射强,反射率因多次反射而减小。

②城市中不同高度的建筑物形成特殊的粗糙度(Fig),对气流运动和湍流扩散影响很大;城市中风速较小,热量的水平输送弱。

③城市工业区和采暖设备能提供相当数量的人工热源,增强城市热岛效应。

④城市有良好的排水设备,积雪被及时清除,地面渗水能力差,蒸发耗热低;表现为城区气温高,湿度低。

⑤城市中空气污染严重,排放大量固体、液态和气态污染物质;表现为到达地表的太阳总辐射减小,局地性降水或阵性降水增多。

(3)形成原因:

城市化效应:①人口密度大。②经济活动集中。③具有特殊性质的下垫面。

7.城市气象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答:(1)研究内容:1.城市气象观测研究;2.分析气象要素特征 ;

3.研究城市气象形成的原因和过程;4.城市大气动力学研究 ;

5.探讨改善城市气象条件的途径;6.有关城市气象的应用研究等。

(2)研究方法:

主要分为:1)理论研究方法。2)实验研究方法。3)半经验半理论方法。 常用研究方法:1.历史对比法2.周末与工作日对比法

3.城郊对比法4.城市内部不同性质下垫面对比法

5.大小尺度因素相结合的方法6.模拟实验法

7.数学物理方法8.气候学研究方法9.统计学方法10.数值模拟方法

8.城市化的主要特征?对城市气象的影响如何?

答:(1)城市化地区的特点:①非农业人口高密度聚居的区域。②高强度的经济活动区域。③具有特殊的下垫面(Underlaying surface)。

(2)对城市气象的影响:

①自然因素:

②人为因素:

城市化过程中由于人口高度密集,特殊的城市下垫面,高强度的经济活动消耗大量能源,释放出有害气体,集中表现在五岛效应。

第二章 日照与辐射

1、理论日照时数:是指某地点四周不存在任何地形、地物遮蔽的情况下接受日照的时间,它主要受该地点的地理纬度、经度及季节的影响。

2、实际日照时数:由于地形地物的阻挡或遮蔽,某地实际接受日照的时间,

且实际日照时数小于理论上的可能日照时数。

3、遮蔽角:

雷达在某个方向上发现目标的最小高低角叫遮蔽角。

中文名称:保护角;英文名称:angleofshade;其它名称:遮蔽角;定义:通过地线的垂直平面与通过地线和被保护受雷击的导线的平面之间的夹角 4、城市日照的影响因素、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

地形对日照的影响,周围地形的屏蔽遮蔽作用

2、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因素

昼长、地势(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间长)、天气状况

3、城市日照的影响因素、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

(以近50年上海地区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为例)

一、时间变化:

(1)年际变化:1960—2009年,上海地区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的趋势www.fz173.com_日照天气。

(2)季节变化:过去50年间,上海地区日照时数除春季增减趋势不明显外,在其余3个季节均呈减少趋势,其中以夏季减少趋势最为显著。

(3)空间分布:1960—2009年,上海地区各站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并且减少趋势由北向南逐渐减弱,即上海北部日照时数减少较多,而南部日照时数减少较少。

二、影响因素:

影响日照时数变化的因子很多,其中云量、降水、大气透明度(水汽含量、大气气溶胶含量)等因子影响较大。

(以安徽省50年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为例)

一、时间变化

(1) 日照时数月变化:日照时数的月变化呈单峰型, 其中, 7月的日照时www.fz173.com_日照天气。

数是一年之中最高的。

(2) 年变化:从总体来看, 安徽省日照时数呈明显减少的趋势

(3) 季节变化:安徽省各季节日照时数均呈减少的趋势; 夏、秋、冬三

季日照时数下降趋势都是显著的, 春季的下降趋势不显著

(4) 空间分布:年日照时数大致呈纬向分布, 其中北高南低的分布形

式。

二、影响因素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fanwen412615/

推荐访问:日照天气预报 日照天气预报15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