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及答案

来源:古文典籍 时间:2016-03-10 14:22:58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古文典籍】

第一篇:《(一)2011修改版 比较阅读《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

2011-11-29 《 短文两篇 》比较阅读训练

(一)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2分)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晓雾将歇( )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3)怀民亦未寝(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4.填空。(4分)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

“_________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但两文表达的

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的语句中。

(二)比较阅读《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

一.解释词语。

五色交辉( ) 晓雾将歇( ) 夕日欲颓( ) 少闲人( ) 沉鳞竞跃 ( )( ) 其奇者( ) 念无与为乐者( ) .遂至寻张怀民( )( ) .二. 一词多义:

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念无与为乐者( )

清:清流见底( ) 回清倒影( ) 水尤清冽( ) 其境过清( )

寻:寻张怀民( ) 寻向所志( ) 寻病终( )

念:念无与为乐者( )念鬼( )

三、句子翻译: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译: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②俱备。译: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四、默写填空。

1、文中写早晚“山川之美”将视觉与听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晨昏之美,传达出生命的气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内容理解。

1、《答谢中书书》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文紧扣“_____”字展开描写,传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作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志趣。

2、《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文章仅84字,却创造了一个________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的心境。

3、从思想感情上看,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但作者的心绪不同。《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堪称隐居的“_____”人;《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贬的“_____”人.(均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三)《三峡》与《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及答案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或王命急宣( )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3)哀转久绝 ( ) ...(4)四时俱备( ) (5)沿溯阻绝( ) (6)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2.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请从文中各摘录一句直接抒发这种情感的句子。(2分)

3.两文都写到了“猿呜”,请分别说明“猿呜”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分)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1)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文: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

5.从观察景物的角度看,《三峡》和《答谢中书书》两文中的画线句有哪些相同之处?两文在写景状物

时,都致力于描给“水”,请问:两文中的“水”分别有哪些特点?(2分)

6.两文所表现的思想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四)《三峡》与《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 略无阙处( ) (2) 夕日欲颓( ) (3) 属引凄异( ) ... (4) 至于夏水襄陵( ) (5)沿溯阻绝( ) (6) 晓雾将歇( ) ...2. 下列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必为有窃疾矣 B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 C沉鳞竞跃 静影沉璧 D沿溯阻绝 哀转久绝 ....3. 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C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其真不知马也 D至于夏水襄陵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4. 选出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若不是正午、半夜的时候,不能看到太阳和月亮。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即使是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C.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水清树荣山高草茂,真是趣味无穷!

D.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译:晨雾将要弥漫的时候,传来了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5. 请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写下来。

A甲文侧面表现三峡险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及答案

B乙文侧面表现山川美不可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及答案

①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选出下列对两篇短文表述正确的一项( )

A甲文侧重叙事,乙文侧重写景。 B甲文描绘了三峡四季壮美的景色。

C乙文是谢中书给朋友陶弘景写的一封书信。 D甲乙两文写景都抓住了山和水的特点。

8. 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请从文中各摘录一句直接抒发这种情感的句子。

答:

9.两文都写到了“猿鸣”,请分别说明“猿鸣”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答:

10. 试找出下列两句中的美点加以赏析。

(1)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五)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A、自康乐以来 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C、念无以为乐者 D、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翻译句子

A、晓雾将歇,云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B、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3、甲乙两文都是写景的名篇,乙文用“ ”,突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用“ “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甲文用清俊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 ”,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

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原文填空)

4、乙文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两人耳”表达了自己复杂而又微妙的感情,即:《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及答案

。甲

文用“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直接 表达 和

第二篇:《《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比较阅读》

《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比较阅读

枣阳三中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2、四时俱备:四季 3、晓雾将歇:消散 .....4、夕日欲颓:坠落 5、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 ...6、欲界之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7、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 .8、天山共色:一样的颜色。 9、从流飘荡:顺,随。 ...10、急湍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 11、水皆缥碧:青白色 ....

12、猛浪若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

13、皆生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形容树密而绿。 ..14、互相轩邈:意思是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高。..邈,远。这里作动词用。 15、争高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16、泠泠作响: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 ..17、好鸟相鸣:互相和鸣。 18、嘤嘤成韵:鸟鸣声。 ....19、蝉则千转(zhuàn)不穷: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转,通“啭”,..

鸟叫声。

20、鸢飞戾天者 :至 21、经纶世务者:筹划。 ...

22、窥谷忘反:通“返”,返回。 23、横柯上蔽:树木的枝干。 ..二、辨析一词多义。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

A.天山共色 五色交辉 ..

B.夕日欲颓 主人日再食 .

C.负势竞上 横柯上蔽 ..

D.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 ..《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及答案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 。

A.自康乐以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B.安陵君其许寡人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

C.山川之美 实是欲界之仙都 ..

D.清流见底 回清倒影 ..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 。 A.奇山异水 渔人甚异之 ..《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及答案

B. 沉鳞竞跃 锦鳞游泳 ..

C. 不以物喜 自康乐以来 ..D. 风烟俱净 亭亭净植 ..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 。

A.猿鸟乱鸣 无丝竹之乱耳 ..

B. 实是欲界之仙都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C. 蝉则千转不穷 欲穷其林 ..D. 哀转久绝 猿则百叫无绝 ..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 。

A.山川之美 甚矣,汝之不惠 ..

B.实是欲界之仙都 问今是何世 ..

C.念无与为乐者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D.与朱元思书 答谢中书书 ..

三、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3、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4、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5、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6、实是欲界之仙都。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7、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8、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9、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10、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奇山异水,天下独一无二。

1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

1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

1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14、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

15、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泠泠地发出响声;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17、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蝉长久不断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1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18、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 (那些)治理政务的人,就流连忘返。

19、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横斜的 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

20、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四、课文内容理解。

1、两文的体裁都是书信,都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书信,但与一般书信不同,没有问候的套语和日常事务的叙述,而是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写景小品文。甲文作者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乙文作者描绘了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

2、甲乙两文都是山水小品文,从内容上看,两文对“山”和“水”都有极其传神的描写。甲文用“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 高 ,水之 净 。乙文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动态比拟中写出了富春山的 奇 ;写水则突出水之 清 、水之 急 。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用夸张的手法,直接写水清,“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从侧面烘托,间接写水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来描写水急。

3、甲乙两文都写到了猿,目的是为了表现大自然的生机盎然。甲文写“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是为了渲染清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闹气氛;乙文写“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是从听觉的角度表现大自然的生机盎然,令人神往。从写景手法上看,两文写景都采用了衬托和动静结合的写法。

4、从结构上看,两文都采用了总分的结构。甲文总写山水特点的句子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乙文总写山水特点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五、简答题。

1、情由心生,自然景物往往会触动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说说看到优美的自然景物,两文作者分别有怎样的感觉?透露出怎样的心境?

答:甲文作者看到优美的山川景物,不禁发出“实是欲界之仙都”的感叹,传达出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愉悦之情;乙文作者看到富春江的美景,禁不住发出“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的感叹,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2、两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答:相同:都表达了热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乙文更多的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第三篇:《《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答案》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答案】《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答案。 《答谢中书书》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答案】文章《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答案出自《与朱元思书》 10、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实是/欲界之仙都               B. 蝉/则千转不穷 C.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D. 水/皆缥碧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消散) B.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跑) C.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 D.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通“返”) 12、甲文中统领全文的句子是“        ”;乙文中总领下文写景的句子是“        ”。(2分)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14、甲乙两文都是写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        的热爱之情。【《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宋体; font-size: 12px; line-height: 18px;">        ”即可看出。(3分) 2012年湖南益阳市普通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题 
答案: 10、(2分)C 11、(2分)B 12、(2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13、(4分)(1)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准确译出“颓”、“沉鳞”,语句通顺) (2)(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意往东或往西。(准确译出“从”、“东西”,语句通顺) 14、(3分)山水自然;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

第四篇:《阅读《三峡》和《答谢中书书》附答案》

阅读《三峡》和《答谢中书书》附答案

阅读《三峡》和《答谢中书书》,完成 14-17 题。(15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阅读《三峡》和《答谢中书书》附答案】阅读《三峡》和《答谢中书书》附答案。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①之仙都。自康乐②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注释]:①欲界:佛教三界之一,即人间。②康乐:南朝宋代诗人谢灵运,山水诗派创始人。因世袭康乐公,世称康乐。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或短语。(2分)

沿溯阻绝( ) 虽乘奔御风 ( )

四时俱备( ) 夕日欲颓 ( )

1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阅读《三峡》和《答谢中书书》附答案】文章阅读《三峡》和《答谢中书书》附答案出自绘景有异曲同工之妙。如甲文中的“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与乙文中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都是从仰视和俯视两个角度勾勒美景的。

B、甲乙两文都写到 本文来自“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是正面描写,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D、乙文作者以感慨收束,“实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18、好的作家必定是一位调色高手。甲乙两文写景都讲究色彩搭配之美,寓情于景。请结合两文有关内容分别加以阐述。【阅读《三峡》和《答谢中书书》附答案】阅读答案季节 将要落下(将要坠落)

15、早晨夜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了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16、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表示半天,12个小时,距离是1千2白里=600km,所以速度是50km/h

17、B

18、 《答谢中书书》“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却使人感到冷寂。石壁壁立千仞,五色争辉;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锻上缀以碧玉、翡翠,色彩缤纷,表露了作者居身其中的欢乐、愉悦、悠然自在之情。

《三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白色的浪花,碧绿的深潭,更有那青山、花草,色彩十分鲜明,想人们展示了一幅有动有静、色彩斑斓的山水画卷。“良多趣味”,面对这壮丽的风光,也难怪作者要发出由衷的赞叹。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gudian11353/

推荐访问:答谢中书书阅读答案 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