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诗歌鉴赏

来源:古诗词鉴赏 时间:2016-09-23 10:47:52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古诗词鉴赏】

【一】:《观沧海》鉴赏题

观沧海

曹操(东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一、作者:曹操,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二、重点字词

1.临:登临。 2.何:多么。 3.竦峙:高高地挺立。竦:高。峙:挺立。 4.洪:大。 5.星汉:银河。 6幸甚至哉:庆幸得很,好极了。幸:庆幸。至:极点。

三、中心思想: 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情,借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四、重点题

1. 《观沧海》中,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观沧海》一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观沧海》一诗中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一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其中“观”字统领全篇。

2.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几句运用夸张和想象地艺术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体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

3.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很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 若”字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体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4.根据阅读感受,写出全诗的感情基调。 苍凉慷慨,悲壮激昂。

5.请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展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二】:《观沧海》赏析

观沧海 曹操(东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一、作者:

曹操: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附背景简介: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建安五年(200),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后。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本诗的感情基调是:慷慨悲壮。

二、词义:

临:登上

沧海:大海

澹澹:水波摇荡的样子。

竦峙:高耸

萧瑟:风吹草木的声音。

www.fz173.com_观沧海诗歌鉴赏。

行:运行,运转

星汉:银河

三、译文: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理解内容。

1、提问:开头两句交代了什么情况?“东临碣石”的“临”作何解释?

明确:交代了作者所处的地方和来此的目的。“临”作“登临”、 “登上”讲。

www.fz173.com_观沧海诗歌鉴赏。

2、提问:根据这个开头我们可以判断,下文将要写什么内容了?

回答:写观海所见的情景。

3、提问:下文到哪一句为止是写作者所见的情景?

回答:到“洪波涌起”为止。

4、提问:实写观海的诗句一共有6句,所写的内容和角度有什么不同?

明确:“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总写全景,其中前一句写海波动荡,后一句写山岛巍然耸立。接着两句写岛上的草木,“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一派生机勃勃。这两句是紧扣上文“山岛竦峙”展开。下面两句“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出了海上景象的变化,表现了大海的雄伟气势。“洪”,大的意思。很明显,这两句

是照应上文“水何澹澹”而写的。这一层6句诗,结构非常严密,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心。

5、提问:“日月之行”等4句是什么意思?这是不是作者眼前看到的景象?作者是写什么内容?

明确:这4句的意思是:日月的起落,好像是在沧海中运行;夜空中灿烂的银河,好像是沧海里映上去的。很明显,这不是作者眼前所见的实景,而是他看到波涛汹涌的大海所产生的奇特想象。

www.fz173.com_观沧海诗歌鉴赏。

启发:作者写观海的内容到这里结束了,我们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来回味一下:作者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作者笔下的沧海有怎样的特点?再联系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我们想一想,诗歌中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通过想象,我们不难体会,作者笔下的沧海气势雄伟,胸襟开阔。根据“阅读提示”我们知道,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是他刚刚平定乌桓,回师中原,这正是他踌躇满志的时候。面对着波澜壮阔的大海,作者情不自禁地抒发了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豪迈情怀。特别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诗,更是形象地反映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千百年来成了脍炙人口的名句。

四、主旨:

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抒发了诗人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博大胸襟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五、赏析: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运用了什么写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通过

【三】:中考古诗词赏析-观沧海

观沧海 曹操www.fz173.com_观沧海诗歌鉴赏。

文学常识】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选自《乐府诗集》。这是《步出夏门行》第一章。

【原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www.fz173.com_观沧海诗歌鉴赏。

①临:登上。②沧海:大海,古代对东海的别称。③澹澹:水波动荡的样子。④竦峙:耸立。⑤萧瑟: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⑥行:运行,运转。⑦星汉:银河。⑧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两句是和乐时z所加。与正文没有关系。幸,庆幸。至,极。咏,吟咏。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海水波涛汹涌,山岛高耸挺立。

树木苍翠茂密,各种草丰盛茂密。一阵萧瑟的秋风吹过,万顷波涛溯涌澎湃。 日月好象是在海涛中运行,光彩耀眼的星辰好象是在海涛中闪烁。

庆幸到了极点啊,就用诗歌来表达白己的心愿和志向吧。

【理解背诵】

1《观沧海》中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对景物作总写,渲染大海苍茫动荡气势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3.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用欣欣向荣的景象点染大海的勃勃生机的句子是: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4.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表达自己博大胸怀的句子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5.毛泽东《浪淘沙 北戴河》中有句:“萧瑟秋风今又是。”《观沧海》中与之意思相近的是: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简答题】

1.试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两句作简要赏析。

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进行虚写,将眼前海上的景色与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表达了诗人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博大的胸怀。

2.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两个“若”字表明这是写的是虚景,是作者的想象之景,有助于描绘大海吞吐日月星辰,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更能突出诗人的博大胸怀和宏伟的政治抱负。

3.本文的写作特点。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中,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苍凉慷慨。

4.这首诗描写了大海的辽阔壮美,具体描绘了哪些所见实景和所想虚景?

河水、山岛、树木、秋风、洪波、日月星辰等。

分别从哪两个方面来写的?

从静态事物写到动态事物。

在这些山水景物的描绘中,你感觉出这是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www.fz173.com_观沧海诗歌鉴赏。

一位胸怀宽广、踌躇满志、建功立业、抱负远大的诗人形象。

5.曹操的诗都是以慷慨悲壮见称,那么《观沧海》是不是呢?若不是,请用四个字表达。 《观沧海》算不上“慷慨悲壮”,可概括为“雄奇豪迈”。从作者写的雄伟奇丽可以看出。

【主题思想】

通过登高揽胜所见山水的壮丽景色,热情歌颂了包罗万象的辽阔大海和生机勃勃的山岛树木,抒发了自己气吞山河的豪情壮志,表现了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宏伟政治抱负和奋发 乐观的精神。

【四】:观沧海赏析

观沧海赏析

《观沧海》一诗全篇写景,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是诵读全诗,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诗人的情怀。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露。

《观沧海》是后人加的,原是《步出夏门行》第一章。《步出夏门行》,又名《陇西行》,属汉乐府中《相如歌?瑟调曲》。“ 夏门”原是洛阳北面西头的城门,汉代称夏门,魏晋称大夏门。古辞仅存“市朝人易,千岁墓平”二句(见《文选》李善注)。《乐府诗集》另录古辞“邪径过空庐”一篇写升仙得道之事。曹操此篇,《宋书 ? 乐志》归入《大曲》,题作《碣石步出夏门行》。从诗的内容看,与题意了无关系,可见,只是借古题写时事罢了。诗开头有“艳”辞(序曲),下分《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 《龟虽寿》四解(章)。当作于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

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

写的是静景。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这是乐府诗

次北固山下赏析

【言外之意】

在这首千古名作中,第三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脍炙人口,被誉为“妙绝千古”。作者以“日”和“春”象征新生的、即将到来的美好事物,又以“生”字和“入”字把它们拟人化,赋予它们意志和情思。于是无须说理,只以景物、节令的描述就足以给人自然的理趣,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以蓬勃向上、气息清新的艺术形象,给人以积极的鼓舞的力量。

美丽的海日诞生于黑暗的残夜中,但终将驱走残夜的黑暗而给人光明;

萌动的春意显现于残余的旧年里,却已经入主旧年的残余而示人美好。

除了上述千古名句外,诗中其它句子也出手不凡。比如第二联中“潮平两岸阔”,写春潮高涨后,河面似与岸平,视野骤然开阔,给人气度恢宏之感;“风正一帆悬”则妙在炼字:一个“正”字、一个“悬”字,不仅有“风顺”、“和风”的含义,而且隐含着河流平直、波平浪静的内涵,因此产生了“以小景传大景之神”的奇妙作用。这一联意象优美,手法高妙,堪与第三联相配。

诗中首联和尾联遥相呼应,使身在飘泊羁旅中的读者,特别能感受到古人借雁传书的乡思愁绪,容易引起自己的思家情怀。

除了上述千古名句外,诗中其它句子也出手不凡。比如第二联中“潮平两岸阔”,写春潮高涨后,河面似与岸平,视野骤然开阔,给人气度恢宏之感;“风正一帆悬”则妙在炼字:一个“正”字、一个“悬”字,不仅有“风顺”、“和风”的含义,而且隐含着河流平直、波平浪静的内涵,因此产生了“以小景传大景之神”的奇妙作用。这一联意象优美,手法高妙,堪与第三联相配。

诗中首联和尾联遥相呼应,使身在飘泊羁旅中的读者,特别能感受到古人借雁传书的乡思愁绪,容易引起自己的思家情怀。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gudian420892/

推荐访问:观沧海鉴赏题 中考诗歌鉴赏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