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除夕的诗句,60句

来源:古诗词名句 时间:2016-03-31 00:21:44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古诗词名句】

第一篇:《历代除夕诗词欣赏》

历代除夕诗词欣赏

除夕

中国的春节,作为除旧迎新的节日,时间相当长,从年前的腊月二十三,天空中就似乎弥漫了节日的气息。这种节日的气氛,在保持传统风俗较好的地方,甚至会持续到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但欢度春节的高潮,应该说是自除夕始一直到上元之夜。除夕与新年之际,意味着生命流逝的界碑,最容易引发诗人的生命意识,引发诗人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所谓“旧国当千里,新年隔数更”,又值春风渐进之际,所谓“寒犹尽北峭,风渐向东生”,也就最为容易引发寂寞情怀“衰残归未遂,寂寞此宵情”。(见中唐姚合《除夜二首·其一》)检索唐宋诗人的春节诗作,不惟可以通晓唐宋时代之春节民俗,而且可以审视诗人的心灵世界。 为何叫做除夕,光阴过去为除,《诗经·唐风·蟋蟀》就有:“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岁月其除。”这大概是有关除岁之“除”最早的使用。朱熹解释说:“聿,遂;莫,暮;除,去也。”说当蟋蟀在堂的时候,一年之岁忽已晚矣。终岁劳苦,不敢少休,而当此除岁迎新之际,应该纵情欢乐,“当此之时而不为乐,则日月将舍我而去矣”。这也就是中国春节何以如此之长的历史文化方面的原因。

有关春节的民俗,较早的记载见于南朝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其中的庭前爆竹,以次拜贺,进屠苏酒,插桃符等等,在

唐宋诗词中都屡屡得见,而且还有许多新的补充,如初唐之际杜审言的《除夜有怀》:“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兴尽闻壶覆,宵阑见斗横。”描写了除夜的把烛迎新、宵阑见斗横之通宵不寐的守岁以及兴尽闻壶覆的射壶游戏等等。射覆是古代近乎占卜的游戏,在覆器下放置东西使人猜测,故曰射覆。猜谜语式的酒令,也被称为射覆;李商隐在《隋宫守岁》诗中说:“沉香甲煎为庭燎,玉液琼苏作寿杯。”燃起名贵的沉香,庭院中火炬灯烛照得一片通明,举起玉液琼浆美酒,来祝贺新的一岁之开始。这些习俗,直到今天大多保留着。

唐人以“除夕”“元日”等春节为题目的诗作,当以白居易的为多。其中的原由,大抵是由于诗歌发展到中唐,原本以山水意象为主体的近体诗一变而为摹写日常生活的以文为诗,如同王国维所说“诗至唐中叶以后,殆为羔雁之具矣”,说诗歌到了中唐,就像是春秋时代相互见面礼聘应酬的羔羊大雁一类的礼物(《礼记》:“凡贽,„„卿羔,大夫雁。”)。这种说法,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初盛唐诗,近体诗刚刚形成,山水意象兴起,故作诗极为凝练,真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而中唐时代的韩愈、白居易等,以散文方式写诗,白居易又特别主张通俗晓畅,写诗近乎写日记,写书信,盖因诗体变革的初期,其意义往往更多在于冲决,尚未找到适中的方式,因此白居易的春节诗作,虽然数量极多,但却并不是太好。其中稍稍好看些的,如写于60岁的《除夜》:“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洋溢着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和生命仍然存在的

恬然自得,是那种“七十期渐进,万缘心已忘”的闲适和“堂上书帐前,长幼合成行”(《三年除夜》)的惬意。写于49岁的《除夜》好些:“岁暮纷多思,天涯渺未归。老添新甲子,病减旧容辉。乡国仍留念,功名已息机。明朝四十九,应转吾前非。”特别是前两句,虽然仍然是个体化的语境,但因为有了“天涯渺未归”的悲哀和“岁暮纷多思”的国人于除夕之夜共同的感受,也就有了些感人之处,但其余六句,却仍然显得枯燥而缺乏动人的力量;写于53岁的《除夜寄微之》:“共惜盛时辞阙下,同嗟除夜在江南。家山泉石寻常忆,世路风波子细谙”,写出了白居易与元稹“一事无成百不堪”的共同人生经历。此外还有“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除夜寄弟妹》),“牢落江湖意,新年上庾楼”(《庾楼新岁》),“家寄关西住,身为河北游。萧条岁除夜,旅泊在洺州”(《除夜寄洺州》)等,都是白居易春节诗中的佼佼者。

白居易之前之后的一些诗人,都有些春节好诗,如孟浩然的《除夜》:“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渐与骨肉远,转于奴仆亲。那堪正漂泊,来日岁华新。”《除夜乐城逢张少府》:“云海泛瓯闽,风潮泊岛滨。如何岁除夜,得见故乡亲。余是乘槎客,君为失路人。平生复能几,一别十余春。”《除夜有怀》:“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因为写了除夕夜所闻所见的个案情景而感人。“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在工整的对仗中展示凄凉与孤独的心境,“渐与骨肉远,转于奴仆亲”,

则展示了久在异乡漂泊的怪异现象,在平淡的怪异现象的诉说中,展示无奈的心境;“如何岁除夜,得见故乡亲”,写出意外的惊喜。除夕,按照国人的风俗,一般是自家团聚的日子,而漂泊异乡的诗人,不能与家人团聚,在岁除之夜得以邂逅故乡乡亲,已经是莫大的惊喜了。

盛唐与中唐时期还有一些更为有名的描写春节除夕的诗作,如高适的《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其动人之处在于将故乡之思与羁旅寒灯之下的凄然感受放置在具有欢乐色彩的除夕之夜,将“愁鬓”的生命体验置于“明朝又一年”时间流逝的临界点,将生命有限的无奈与故乡千里的空间阻隔对应,遂使其起到增其一倍的效果。元稹的“忆昔岁除夜,见君花烛前。今宵祝文上,重迭叙新年”(《除夜》),写出除夜之夕对亡妻所爱之思念。而王湾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更为具有盛唐气象,更为具有普遍意义,将次北固山下的具体场景升华为一幅阔大雄奇的海日除夕图,含蓄了生命新旧交替的哲理诗魂:初生的海日在残夜中早已孕育,春天的生命在旧年中就已然存在。这是令后人涵 咏不尽的妙趣所在。

因此,如同王国维所论,“诗人对于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大凡好诗,往往要有小我,有小我方才具体亲切,同时,也需要从小我中跳脱出来,升华到大我的境界。宋人作诗,一方面存在着如同王国维批评的“羔雁之具”的问题,但也有许多将抽象与

具象、小我与大我结合很好的诗作。如苏洵极少作诗,但也有两句一时为人传诵:“佳节每从愁里过,壮心时傍醉中来。”苏洵一生多宦游四方,虽为散文大家,却蹉跎科场,累试不第,此两句就书写了诗人除夕佳节中壮志不酬的心态,它不是一年一节的摹写,而是人生许多次除夕醉酒浇愁的浓缩。由于这种壮志难酬的景况具有普遍意义,因此,在书写了自我情态的同时,也就为普天下具有相类感受者倾诉了他们的情怀,因之具有了大我的普遍意义。(木斋撰 摘自《中华读书报》)

蟋蟀 《诗经·唐风》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

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

无已大康,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共内人夜坐守岁 南朝梁·徐君倩

欢多情未及,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 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

第二篇:《除夕诗的意蕴》

除夕诗的意蕴

除夕在新年之际,意味着生命流逝的界碑,最容易引发诗人的生命意识,引发诗人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有关除夕的民俗,较早的记载见于南朝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其中的庭前爆竹,以次拜贺,进屠苏酒,插桃符,守岁等,笔者就除夕诗的意蕴分析如下。

一、抒发热闹迎春之情

南朝·梁·徐君倩《共内人夜坐守岁》“欢多情未及,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这是作者和妻子一同除夕守岁时感怀而作,感慨时光易逝。共同欢度良宵,举杯庆贺,情真意切,不能自已。字里行间溢出新年的欢乐。唐代李世民《守岁》中有:“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其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宫殿绮丽,梅素烛红,欢声笑语,直到天亮。“其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豁达开朗,一石二鸟,充分表现了唐太宗豪放的个性,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大唐的时代气息。唐代杜审言《除夜有怀》中写道:“新年把烛迎。冬氛恋虬箭,春色候鸡鸣。兴尽闻壶覆,宵阑见斗横。”描写了除夜的奏乐歌声、把烛迎新、宵阑见斗横之通宵不寐的守岁以及兴尽闻壶覆的射壶游戏等欢乐景象。李商隐在《隋宫守岁》诗中说:“沉香甲煎为庭燎,玉液琼苏作寿杯。”燃起名贵的沉香,庭院中火炬灯烛照得一片通明,举起玉液琼

浆美酒,来祝贺新的一岁之开始。这些习俗,直到今天大多保留着。宋代陆游《除夜雪》:“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五代后蜀始于桃符板上书写联语,其后改书于纸,演变成为后来的春联。此诗正是这种风俗的生动记载。宋代范成大《卖痴呆词》中有:“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买。„„巷南巷北卖不得,相逢大笑相揶揄。”作者大年除夕所作,描写了民俗厌禳卖痴呆,避除凶邪,招来智慧。《平江记事》有:“群儿绕街呼叫云:“卖痴呆,千贯卖汝痴,万贯卖汝呆,见卖尽多送,要赊随我来。”后写儿孙和诗人开玩笑,生活情趣极浓。白居易《三年除夜》:“晰晰燎火光,氲氲腊酒香。嗤嗤童稚戏,迢迢岁夜长。堂上书帐前,长幼合成行。以我年最长,次第来称觞。七十期渐近,万缘心已忘。不唯少欢乐,兼亦无悲伤。素屏应居士,青衣侍孟光。”这是诗人快七十岁时除夕所作。唐人以“除夕”“元日”等春节为题目的诗作,当以白居易的为多。如同王国维所说“诗至唐中叶以后,殆为羔雁之具矣”,说诗歌到了中唐,就像是春秋时代相互见面礼聘应酬的羔羊大雁一类的礼物。有关除夕的诗句,60句

二、描写思乡思家之状

王维有句名言:“每逢佳节倍思亲。”节日又叫节令、节气。节日是纪念的日子,是举行庆典的日子,更是各种祭祀的日子。除夕“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有关除夕的诗句,60句

叶杯。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孟浩然《除夜有怀》)这是一首除夕思乡之作。“守岁家家应未卧”写古时除夕守岁风俗。全诗情随景生,而景又烘托情,做到了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情飘逸而真挚,景清淡而优美。“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唐·来鹄《除夜》)抒发了对远方亲人的相思之情。如同王国维所论,“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这是诗人客居异乡除夕夜不能寐所作,表达了诗人思乡之情。“旧国当千里,新年隔数更”(唐·姚合《除夜》)言浅意深,耐人咀嚼。此诗是将抽象与具体、小我与大我结合很好的诗。“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白居易《除夜寄弟妹》)表达了对亲人思念之情。这是白居易节日诗中的佼佼者。“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畏老偏惊节,防愁预恶春。故园今夜里,应念未归人。”(唐·白居易《客中守岁在柳家庄》)尾联联想写家人对自己的思念。后人评道“回荡之气,至于此极。”(梁启超语)

三、表现内心复杂之神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唐·史青《应诏赋得除夜》)这是诗人在除夕应诏所作。抒发了时光易逝之感。“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除旧迎春,欣欣

向荣。此诗意境开阔,不落俗套。“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日来。悉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张说《钦州守岁》)这是诗人在钦州守岁时所作。抒发时光易逝,盼望新春佳节的欣喜之情。此诗词浅情深,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稚齿喜成人,白头嗟更老”,(宋·梅尧臣《除夕》)书写了诗人除夕佳节中壮志不酬的心态。因此,在书写了自我情态的同时,也就为普天下具有相类感受者倾诉了他们的情怀,因之具有了大我的普遍意义。“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白居易《除夜》)这是诗人60岁时除夜所作。洋溢着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和生命仍然存在的恬然自得的闲适和惬意。“老夫冒冷披衣起,要听雄鸡第一声。”(清·赵翼《除夕》)抒发不凡的志向,此诗气势宏大,格调雄浑。和一般的节日诗不同。“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莫笑书生太迂腐,一年功事是文词。”(明·文徵明《除夕》)这是除夕之夜诗人挑灯拣旧诗时所作。诗人志趣不同于凡人。“莫笑”暗示出诗人不随波逐流,风格高标。

四、慨叹社会现实之悲

“荒城何独泪潸然,闻说今宵是改年。亲改睽携长已矣,幽缧寂寞镇愁煎。更深肠绝谁人念,夜永心伤穿自怜。为恨飘零无计力,空知日夕仰穹天。”(唐·无名氏《除夜》)这是唐德宗建中四年(783),甘肃省无名氏诗人被俘于吐蕃后在狱中时所作的囚诗。此诗先埋于千佛洞,后被劫,现藏于巴

黎图书馆。在除夕诗人想到新年改岁,泪水潸然,寂寞愁苦,更深肠绝,夜永心伤,但又无力自救。此诗在节日诗中情真意切,使人哀痛不已,令人伤感。“云海泛瓯闽,风潮泊岛滨。何知岁除夜,得见故乡亲。余是乘槎客,君为失路人。平生复能几,一别十余春。”(孟浩然《除夜乐城逢张少府》) 这是作者在乐城除夕遇到同乡张少府有感而作。在云海风潮中,十几年未见,均是怀才不遇,一生沦落不得志。此诗意境优美,独具一格。“今宵祝文上,重迭叙新年”(唐·元稹《除夜》)写出除夜之夕对亡妻之思念。一年之前,还是花烛灯前,一年之后,却阴阳两隔,情思缈缈,哀情缕缕。“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清·黄景仁《癸已除夕偶成》)诗人久立伫足观看如月的一粒星星,从那里产生了“忧患”的意识。

“世难久拚鱼雁绝,家贫常为稻粮谋。”(明·金銮《除夕》)这是甘肃诗人金銮外出探亲访友,遇到灾难,除夕仍流落他乡有感而作。有家难回,故旧多已凋谢。楼外是江畔积雪,蒙蒙细雨,楼内是白头客子,孤灯作伴,而对着凄清的夜景,又怎能不愁绪满怀呢?“城上黄旗张幕天,元戎宅内鼓阗阗。底是邻悲并巷哭,云州明日是新年。”(明·李梦阳《云中曲》这是明代甘肃省庆阳人李梦阳在除夕写的一首送别诗。作者是明代著名“前七子”的代表人物。诗人通过人民的苦难和将军们灯红酒绿的生活与飞黄腾达的前程做了强烈的对比。诗

第三篇:《春节诗词》

春节诗词

转贴自:国学网

除夕

中国的春节,作为除旧迎新的节日,时间相当长,从年前的腊月二十三,天空中就似乎弥漫了节日的气息。这种节日的气氛,在保持传统风俗较好的地方,甚至会持续到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但欢度春节的高潮,应该说是自除夕始一直到上元之夜。除夕与新年之际,意味着生命流逝的界碑,最容易引发诗人的生命意识,引发诗人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所谓“旧国当千里,新年隔数更”,又值春风渐进之际,所谓“寒犹尽北峭,风渐向东生”,也就最为容易引发寂寞情怀“衰残归未遂,寂寞此宵情”。(见中唐姚合《除夜二首·其一》)检索唐宋诗人的春节诗作,不惟可以通晓唐宋时代之春节民俗,而且可以审视诗人的心灵世界。

为何叫做除夕,光阴过去为除,《诗经·唐风·蟋蟀》就有:“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岁月其除。”这大概是有关除岁之“除”最早的使用。朱熹解释说:“聿,遂;莫,暮;除,去也。”说当蟋蟀在堂的时候,一年之岁忽已晚矣。终岁劳苦,不敢少休,而当此除岁迎新之际,应该纵情欢乐,“当此之时而不为乐,则日月将舍我而去矣”。这也就是中国春节何以如此之长的历史文化方面的原因。

有关春节的民俗,较早的记载见于南朝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其中的庭前爆竹,以次拜贺,进屠苏酒,插桃符等等,在唐宋诗词中都屡屡得见,而且还有许多新的补充,如初唐之际杜审言的《除夜有怀》:“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兴尽闻壶覆,宵阑见斗横。”描写了除夜的把烛迎新、宵阑见斗横之通宵不寐的守岁以及兴尽闻壶覆的射壶游戏等等。射覆是古代近乎占卜的游戏,在覆器下放置东西使人猜测,故曰射覆。猜谜语式的酒令,也被称为射覆;李商隐在《隋宫守岁》诗中说:“沉香甲煎为庭燎,玉液琼苏作寿杯。”燃起名贵的沉香,庭院中火炬灯烛照得一片通明,举起玉液琼浆美酒,来祝贺新的一岁之开始。这些习俗,直到今天大多保留着。有关除夕的诗句,60句

唐人以“除夕”“元日”等春节为题目的诗作,当以白居易的为多。其中的原由,大抵是由于诗歌发展到中唐,原本以山水意象为主体的近体诗一变而为摹写日常生活的以文为诗,如同王国维所说“诗至唐中叶以后,殆为羔雁之具矣”,说诗歌到了中唐,就像是春秋时代相互见面礼聘应酬的羔羊大雁一类的礼物(《礼记》:“凡贽,……卿羔,大夫雁。”)。这种说法,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初盛唐诗,近体诗刚刚形成,山水意象兴起,故作诗极为凝练,真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而中唐时代的韩愈、白居易等,以散文方式写诗,白居易又特别主张通俗晓畅,写诗近乎写日记,写书信,盖因诗体变革的初期,其意义往往更多在于冲决,尚未找到适中的方式,因此白居易的春

节诗作,虽然数量极多,但却并不是太好。其中稍稍好看些的,如写于60岁的《除夜》:“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洋溢着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和生命仍然存在的恬然自得,是那种“七十期渐进,万缘心已忘”的闲适和“堂上书帐前,长幼合成行”(《三年除夜》)的惬意。写于49岁的《除夜》好些:“岁暮纷多思,天涯渺未归。老添新甲子,病减旧容辉。乡国仍留念,功名已息机。明朝四十九,应转吾前非。”特别是前两句,虽然仍然是个体化的语境,但因为有了“天涯渺未归”的悲哀和“岁暮纷多思”的国人于除夕之夜共同的感受,也就有了些感人之处,但其余六句,却仍然显得枯燥而缺乏动人的力量;写于53岁的《除夜寄微之》:“共惜盛时辞阙下,同嗟除夜在江南。家山泉石寻常忆,世路风波子细谙”,写出了白居易与元稹“一事无成百不堪”的共同人生经历。此外还有“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除夜寄弟妹》),“牢落江湖意,新年上庾楼”(《庾楼新岁》),“家寄关西住,身为河北游。萧条岁除夜,旅泊在洺州”(《除夜寄洺州》)等,都是白居易春节诗中的佼佼者。

白居易之前之后的一些诗人,都有些春节好诗,如孟浩然的《除夜》:“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渐与骨肉远,转于奴仆亲。那堪正漂泊,来日岁华新。”《除夜乐城逢张少府》:“云海泛瓯闽,风潮泊岛滨。如何岁除夜,得见故乡亲。余是乘槎客,君为失路人。平生复能几,一别十余春。”《除夜有怀》:“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因为写了除夕夜所闻所见的个案情景而感人。“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在工整的对仗中展示凄凉与孤独的心境,“渐与骨肉远,转于奴仆亲”,则展示了久在异乡漂泊的怪异现象,在平淡的怪异现象的诉说中,展示无奈的心境;“如何岁除夜,得见故乡亲”,写出意外的惊喜。除夕,按照国人的风俗,一般是自家团聚的日子,而漂泊异乡的诗人,不能与家人团聚,在岁除之夜得以邂逅故乡乡亲,已经是莫大的惊喜了。

盛唐与中唐时期还有一些更为有名的描写春节除夕的诗作,如高适的《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其动人之处在于将故乡之思与羁旅寒灯之下的凄然感受放置在具有欢乐色彩的除夕之夜,将“愁鬓”的生命体验置于“明朝又一年”时间流逝的临界点,将生命有限的无奈与故乡千里的空间阻隔对应,遂使其起到增其一倍的效果。元稹的“忆昔岁除夜,见君花烛前。今宵祝文上,重迭叙新年”(《除夜》),写出除夜之夕对亡妻所爱之思念。而王湾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更为具有盛唐气象,更为具有普遍意义,将次北固山下的具体场景升华为一幅阔大雄奇的海日除夕图,含蓄了生命新旧交替的哲理诗魂:初生的海日在残夜中早已孕育,春天的生命在旧年中就已然存在。这是令后人涵 咏不尽的妙趣所在。

因此,如同王国维所论,“诗人对于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大凡好诗,往往要有小我,有小我方才具体亲切,同时,也需要从小我中跳脱出来,升华到大我的境界。宋人作诗,一方面存在着如同王国维批评的“羔雁之具”的问题,但也有许多将抽象与具象、小我与大我结合很好的诗作。如苏洵极少作诗,但也有两句一时为人传诵:“佳节每从愁里过,壮心时傍醉中来。”苏洵一生多宦游四方,虽为散文大家,却蹉跎科场,累试不第,此两句就书写了诗人除夕佳节中壮志不酬的心态,它不是一年一节的摹写,而是人生许多次除夕醉酒浇愁的浓缩。由于这种壮志难酬的景况具有普遍意义,因此,在书写了自我情态的同时,也就为普天下具有相类感受者倾诉了他们的情怀,因之具有了大我的普

遍意义。(木斋撰 摘自《中华读书报》)有关除夕的诗句,60句

蟋蟀 《诗经·唐风》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 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 无已大康,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共内人夜坐守岁 南朝梁·徐君倩

欢多情未及,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 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

守岁 唐·李世民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其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除夜有怀 唐·杜审言

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冬氛恋虬箭,春色候鸡鸣。 兴尽闻壶覆,宵阑见斗横。还将万亿寿,更谒九重城。

除夜 唐·孟浩然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奴仆亲。那堪正漂泊,来日岁华新。

除夜乐城逢张少府 唐·孟浩然

云海泛瓯闽,风潮泊岛滨。何知岁除夜,得见故乡亲。 余是乘槎客,君为失路人。平生复能几,一别十余春。

除夜有怀 唐·孟浩然

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

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有关除夕的诗句,60句

应诏赋得除夜 唐·史青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除夜二首 唐·姚合

衰残归未遂,寂寞此宵情。旧国当千里,新年隔数更。 寒犹尽北峭,风渐向东生。谁见长安陌,晨钟度火城。 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 傩声方去疫,酒色已迎春。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

除夜 唐·卢仝

衰残归未遂,寂寞此宵情。旧国馀千里,新年隔数更。 寒犹近北峭,风渐向东生。惟见长安陌,晨钟度火城。 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 傩声方去病,酒色已迎春。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

钦州守岁 唐·张说

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日来。悉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

除夜 唐·元稹

忆昔岁除夜,见君花烛前。今宵祝文上,重叠叙新年。 闲处低声哭,空堂背月眠。伤心小儿女,撩乱火堆边。

除夜 唐·白居易

岁暮纷多思,天涯渺未归。老添新甲子,病减旧容辉。 乡国仍留念,功名已息机。明朝四十九,应转悟前非。

除夜寄微之 唐·白居易

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

共惜盛时辞阙下,同嗟除夜在江南。

家山泉石寻常忆,世路风波子细谙。

老校于君合先退,明年半百又加三。

除夜寄弟妹 唐·白居易

感时思弟妹,不寐百忧生。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 病容非旧日,归思逼新正。早晚重欢会,羁离各长成。

第四篇:《迎新春(有关春节的习俗及诗词)》

迎新春(有关春节的习俗及诗词)

(

《迎新春》

挂灯笼那个贴对联

欢天喜地迎新年

异乡儿女候鸟一般

无论路途的近和远

风风火火忙回家

村头的柳树前

都是亲人的期盼

几包年货不显眼

孝敬爸爸一包烟

孝敬妈妈水果甜

兄弟姐妹人有份

发红包 过大年

访朋友 祝新年

拜年忙 迎大年

许心愿 太平年

说几句吉祥的祝福

家乡的年味喜悦满面

山欢水笑迎春节

喜笑颜开又一年

挂灯笼那个贴对联

男女老少迎新年

腊月人们喜迎大年

不论天气的暖和寒

急急忙忙赶大集

热闹的街道边

全是商贩的货摊

灯笼红红挂满街

爆竹声声响连天

挥毫泼墨写对联

商贩顾客真忙乱

置年货 过大年

做豆腐 备新年

搓糍粑 迎大年

炸年料 太平年

喝几口酿造的米酒

家乡的年味滋润心田

山欢水笑迎春节

欢欢喜喜又一年

有关春节的习俗及诗词

除夕

中国的春节,作为除旧迎新的节日,时间相当长,从年前的腊月二十三,天空中就似乎弥漫了节日的气息。这种节日的气氛,在保持传统风俗较好的地方,甚至会持续到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但欢度春节的高潮,应该说是自除夕始一直到上元之夜。除夕与新年之际,意味着生命流逝的界碑,最容易引发诗人的生命意识,引发诗人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所谓“旧

国当千里,新年隔数更”,又值春风渐进之际,所谓“寒犹尽北峭,风渐向东生”,也就最为容易引发寂寞情怀“衰残归未遂,寂寞此宵情”。(见中唐姚合《除夜二首·其一》)检索唐宋诗人的春节诗作,不惟可以通晓唐宋时代之春节民俗,而且可以审视诗人的心灵世界。

为何叫做除夕,光阴过去为除,《诗经·唐风·蟋蟀》就有:“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岁月其除。”这大概是有关除岁之“除”最早的使用。朱熹解释说:“聿,遂;莫,暮;除,去也。”说当蟋蟀在堂的时候,一年之岁忽已晚矣。终岁劳苦,不敢少休,而当此除岁迎新之际,应该纵情欢乐,“当此之时而不为乐,则日月将舍我而去矣”。这也就是中国春节何以如此之长的历史文化方面的原因。

有关春节的民俗,较早的记载见于南朝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其中的庭前爆竹,以次拜贺,进屠苏酒,插桃符等等,在唐宋诗词中都屡屡得见,而且还有许多新的补充,如初唐之际杜审言的《除夜有怀》:“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兴尽闻壶覆,宵阑见斗横。”描写了除夜的把烛迎新、宵阑见斗横之通宵不寐的守岁以及兴尽闻壶覆的射壶游戏等等。射覆是古代近乎占卜的游戏,在覆器下放置东西使人猜测,故曰射覆。猜谜语式的酒令,也被称为射覆;李商隐在《隋宫守岁》诗中说:“沉香甲煎为庭燎,玉液琼苏作寿杯。”燃起名贵的沉香,庭院中火炬灯烛照得一片通明,举起玉液琼浆美酒,来祝贺新的一岁之开始。这些习俗,直到今天大多保留着。

唐人以“除夕”“元日”等春节为题目的诗作,当以白居易的为多。其中的原由,大抵是由于诗歌发展到中唐,原本以山水意象为主体的近体诗一变而为摹写日常生活的以文为诗,如同王国维所说“诗至唐中叶以后,殆为羔雁之具矣”,说诗歌到了中唐,就像是春秋时代相互见面礼聘应酬的羔羊大雁一类的礼物(《礼记》:“凡贽,„„卿羔,大夫雁。”)。这种说法,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初盛唐诗,近体诗刚刚形成,山水意象兴起,故作诗极为凝练,真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而中唐时代的韩愈、白居易等,以散文方式写诗,白居易又特别主张通俗晓畅,写诗近乎写日记,写书信,盖因诗体变革的初期,其意义往往更多在于冲决,尚未找到适中的方式,因此白居易的春节诗作,虽然数量极多,但却并不是太好。其中稍稍好看些的,如写于60岁的《除夜》:“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洋溢着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和生命仍然存在的恬然自得,是那种“七十期渐进,万缘心已忘”的闲适和“堂上书帐前,长幼合成行”(《三年除夜》)的惬意。写于49岁的《除夜》好些:“岁暮纷多思,天涯渺未归。老添新甲子,病减旧容辉。乡国仍留念,功名已息机。明朝四十九,应转吾前非。”特别是前两句,虽然仍然是个体化的语境,但因为有了“天涯渺未归”的悲哀和“岁暮纷多思”的国人于除夕之夜共同的感受,也就有了些感人之处,但其余六句,却仍然显得枯燥而缺乏动人的力量;写于53岁的《除夜寄微之》:“共惜盛时辞阙下,同嗟除夜在江南。家山泉石寻常忆,世路风波子细谙”,写出了白居易与元稹“一事无成百不堪”的共同人生经历。此外还有“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除夜寄弟妹》),“牢落江湖意,新年上庾楼”(《庾楼新岁》),“家寄关西住,身为河北游。萧条岁除夜,旅泊在洺州”(《除夜寄洺州》)等,都是白居易春节诗中的佼佼者。

白居易之前之后的一些诗人,都有些春节好诗,如孟浩然的《除夜》:“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渐与骨肉远,转于奴仆亲。那堪正漂泊,来日岁华新。”《除夜乐城逢张少府》:“云海泛瓯闽,风潮泊岛滨。如何岁除夜,得见故乡亲。余是乘槎客,君为失路人。平生复能几,一别十余春。”《除夜有怀》:“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因为写了除夕夜所闻所见的个案情景而感人。“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在工整的对仗中展示凄凉与孤独的心境,“渐与骨肉远,转于奴仆亲”,则展示了久在异乡漂泊的怪异现象,在平淡的怪异现象的诉说中,展示无奈的心境;“如何岁除夜,得见故乡亲”,写出意外的惊喜。除夕,按照国人的风俗,一般是自家团聚的日子,而漂泊异乡的诗人,不能与家人团聚,在岁除之夜得以邂逅故乡乡亲,已经是莫大的惊喜了。

第五篇:《中华经典诗词网络竞答学习资料》

中华经典诗词知识竞答学习资料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 C )。

A.春色 B.梨花 C.雪景 D.雨景

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 A )。

A.《游园不值》 B.《春望》 C.《春夜喜雨》 D.《夜书所见》

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写的是( B )的壮观景象。

A.泰山 B.庐山 C.黄山 D.华山

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 B )的名句。

A.李白 B.王维 C.王昌龄 D.杜牧

5.“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君”指的是( B )。

A.李延年 B.李龟年 C.崔九 D.李范

6.被称为“七绝圣手”的诗人是( B )。

A.王维 B.王昌龄 C.王之涣 D.王国维

7.下面属于晚唐诗人的是( C )。

A.王维 B.韩愈 C.李商隐 D.文天祥

8.下面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 A )。

A.白居易 B.柳宗元 C.苏轼 D.韩愈

9.“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是唐代诗人苏味道的诗句,诗中“火树银花”指的是?( B )

A.树木茂盛的场景 B.大放烟火的夜晚 C.星光灿烂的夜空 D.百花盛开的景象

10.“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两联诗描 写的是那个地方的景色?( B )

A.杜甫草堂 B.武侯祠 C.白帝城 D.先主庙

1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出自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哪首作品,表现了她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 B )

A.《声声慢》 B.《夏日绝句》 C.《偶成》 D.《如梦令》

12.“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作者是( A )。

A.罗隐 B.李白 C.苏轼 D.崔护

13.“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是诗人写给谁的?

( B )

A.丈夫 B.官员 C.同窗 D.公婆

14.“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描写的是六朝古都之一,指下列哪座城市?( A )

A.南京 B.开封 C.杭州 D.洛阳

1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 A )

A.月亮 B.姻缘 C.嫦娥 D.妻子

16.“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 C )。

A.苏州 B.房屋 C.酒 D.庄稼

17.“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 A )

A.窗户 B.卧具 C.井上的围栏 D.长椅

18.“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 B )

A.中秋节 B.元宵节 C.端午节 D.七夕节

19.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相当于( B )。

A.一个成年人的高度 B.成年人一臂的长度 C.二尺 D.一丈

20.“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出自哪位诗人的诗句( B )。

A.王勃 B.张九龄 C.张若虚 D.王昌龄

2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出自哪位诗人的诗句?( A )

A.李商隐 B.骆宾王 C.李清照 D.杜牧

22.“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句诗是谁写的?( A )

A.元好问 B.柳永 C.晏殊 D.元稹

2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提到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羽扇纶巾”形容的是下面哪位历史人物?( B )

A.诸葛亮 B.周瑜 C.曹操 D.刘备

2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B )的作品 。

A.孔子 B.屈原 C.宋玉 D.荀子

25.洛阳纸贵比喻作品风行一时,广为流传,这个成语与以下哪部著作有关?( A )

A.左思的《三都赋》 B.班固的《两都赋》 C.司马相如的《长六赋》 D.扬雄《甘泉赋》

26.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的爱国名言及诗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飞将”指的是谁?( D )

A.张飞 B.关羽 C.卫青 D.李广

2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 A )。有关除夕的诗句,60句

A.《长歌行》 B.《短歌行》 C.《长恨歌》 D.《从军行》

28.“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句描写的是谁的爱情故事?( B )

有关除夕的诗句,60句

A.牛郎和织女 B.唐明皇和杨贵妃 C.梁山伯与祝英台 D.许仙和白素贞

29.“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是谁的名句?( B )

有关除夕的诗句,60句

A.苏轼 B.陶渊明 C.李白 D.陆游

30.在《诗经》中“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七月流火”指的是:( B )。

A.天气炎热似火 B.天气渐渐转凉 C.流星异常出现 D.自然灾害

31.抒发作者的爱国情怀的诗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出自 ( C ) 的作品。

A.陆游 B.岳飞 C.辛弃疾 D.李清照

3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东坡借这首词表达了对谁的思念之情?( B )

A.妻子 B.兄弟 C.朋友 D.父亲

33.下列诗词名句出自男子之笔的是:( C )。

A.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君忆 B.北风厉兮肃冷冷,胡笳动兮边马鸣

C.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D.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34.“小李杜”中的“李”指的是唐代诗人( B )。

A.李白 B.李商隐 C.李贺 D.李绅

35.“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是( C )写的。

A.王维 B.杜甫 C.杜牧 D.孟浩然

36.“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阳关位于现在哪个省( B )。

A.新疆 B.甘肃 C.宁夏 D.陕西

37.小楼一夜听风雨,出自哪位诗人的哪首诗?( C )

A.陆游《游山西村》 B.苏轼《新城道中》

C.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D.陆游《书愤》

38.苏轼的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与下列哪个节日有关?( A )

A.中秋 B.重阳 C.清明 D.除夕

39.“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诗句的作者是( B )。

A.李白 B.崔颢 C.王维 D.孟浩然

40.唐朝时一个诗人辈出,群星璀璨的时代,下列诗人中,生活在晚唐的是( D )。

A.王维 B.陈子昂 C.李白 D.李商隐

41.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是( B )。

A.谢灵运 B.陶渊明 C.王维 D.李白

42.“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出处是( C )。

A.王昌龄的《出塞》二首之一 B.王昌林的《从军行》其一

C.王翰的《凉州词二首》其一 D.李颀的《古从军行》

43.下列不属于初唐四杰的是( D )。

A.王勃 B.杨炯 C.卢照邻 D.骆宾基

44.“推敲”的典故出自哪位诗人的典故( A )。

A.贾岛 B.李白 C.苏轼 D.杜甫

45.“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中的故人是指唐代诗人( D )。

A.杜甫 B.李白 C.孟郊 D.孟浩然

4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谁的诗作?( A )

A.陆游 B.辛弃疾 C.柳永 D.晏殊

47.“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出自谁的诗句( A )。

A.李白 B.李商隐 C.李贺 D.晏殊

48.下列属于咏史怀古的词作是( A )。

A.《念奴娇赤壁怀古》 B.《春望》 C.《旅夜书怀》 D.《秋词》

49.杜甫《登高》一诗中中既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又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句子是( D )。

A.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C.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D.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50.苏轼《定风波》一词中表现作者不畏困难,不为外物所左右的两句诗( B )。

A.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B.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C.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D.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5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出自哪位诗人的诗句?( C )

A.曹操 B.曹丕 C.王勃 D.杜牧

5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描写的是哪种植物?( C )

A.松树 B.梅花 C.竹子 D.柏树

53.“日啖荔枝三百颗”出自哪位诗人笔下?( A )

A.杜牧 B.苏轼 C.杜甫 D.苏辙

54.“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 A )的名句。

A 叶绍翁 B 白居易 C 杜甫 D 杜牧

55.李白的《将进酒》中“会须一饮”多少杯?( A )

A.三百 B.四百 C.二百 D.五百

56.“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出自谁的作品?( A )

A.李延年 B.李龟年 C.李煜 D.李商隐

57.“晴空一鹤排云上”出自刘禹锡的那首诗?( A )

A.《秋词》 B.《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C.《登高》 D.《竹枝词》

58.白居易的《琵琶行》里有下面哪个成语?( A )

A.司马青衫 B.门庭若市 C.门前冷落 D.灯火阑珊

59.“醉翁”最早指的是哪位诗人?( A )

A.欧阳修 B.苏轼 C.杜牧 D.杜甫

60.下列属于描写夏天景象的诗句是( D )。

A.草色遥看近却无 B.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C.碧云天,黄叶地 D.小荷才楼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61.下列诗句不是描写乡愁的诗句是( D )。

A.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B.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C.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6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其中的东风面指的是( B )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gudian62751/

推荐访问:关于除夕的诗句 描写除夕的诗句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