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主皇帝

来源:中国古代诗词 时间:2018-11-23 11:00:07 阅读:

【www.zhuodaoren.com--中国古代诗词】

男主皇帝(共9篇)

男主皇帝(一)

中国古代皇帝的称呼
自称的由来历史,如"朕,寡人"
还有别人称呼的由来历史"皇上,陛下"

  君主的称呼
  类别:历史 作者:佚名
  现在的网上文章中,对王国,帝国,皇帝,国王的运用一片混乱.在现实的历史上,只有有实力的大国才会成为帝国,小的国家则为王国或者公国.举例而言,如果你回到中世纪,占领了一块200平方公里的小地方,于此建立一个小王国,那没什么奇怪.但若在这2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立一个帝国,就比较搞笑了.不过对于王国和帝国的称呼,多数作者还是了解的,但对皇帝和国王的区别,则很少有人知道,经常有一个君主一会儿是皇帝,一会儿降职为国王的现象.对于皇帝的称呼,有中国和欧洲两个系统,但共同之处是皇帝的地位高于国王.
  在中国历史中,自秦皇自称皇帝之后,皇帝就是天下共主,国王是皇帝的下属,或者是属国的君主.中国的国王基本有两种,一种是象汉,晋那样分封的诸侯王,在帝国之内有自己的王国,具有派遣官吏,实行税收的半独立的权力;另一种是属国的国王,比如朝鲜, 安南,暹罗等国的君主,想来诸位是没有听过朝鲜皇帝的说法,因为朝鲜的君主只能称国王,而那位著名的越南傀儡皇帝保大是在越南脱离中国属国地位后才能有这种称呼.中国历史上,对皇帝这种称呼是非常敏感的,国王可以有许多,但皇帝只能有一个,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属国君主只能称为国王,不能叫皇帝的缘故.中国历史上统一的大朝代中,只有宋代,由于实力太弱,所以会承认辽、金的君主也为皇帝,其他朝代没有这种现象.即使是宋代,当公元1038年西夏国王自称皇帝时,宋廷也会立即称之为“反”,并且停止互市,派兵征剿.因为西夏向宋称臣,作为臣属国的君主,是不可以称皇帝,这和辽金不同.当然,宋的实力太弱,征剿西夏连战皆北,最后也不过是西夏在国书中从此不再自称皇帝,而是称“男”,把叫宋的皇帝称为“父大宋皇帝”,西夏国主依然在国内称帝,但宋至少争回了面子,所以宋对西夏年赐绢茶银两,作为西夏国王自削帝号的回馈.在中国未统一的乱世如十六国时代,五代十国时代,或者象隋末,元末的乱世,称王者多多,但称帝时必须考虑,是否有这实力,否则就往往会遭到其他国家或势力的围攻.比如朱元璋在势力已经强大后依然对称帝很谨慎,一直找个傀儡当皇帝,自己称吴王,其发令时总称皇帝圣旨,吴王令旨.不顾即使皇帝是傀儡,朱元璋也绝对不会把吴王二字排到皇帝前边.在这种乱世,没有实力就自称皇帝是会导致灭亡的,象五代十国的南唐,在归顺宋时自削帝号为国王,当后来李煜决定叛宋自立的时候,首先的举动就是恢复皇帝的称号,这种行动就是典型的反叛,自然遭到宋军的攻击,最后灭国.
  欧洲的皇帝之所以在汉语中叫皇帝,自然是我们中国人这么翻译的,但我们没有象对其他国家君主那样翻译成苏丹,法老,安息之类,正是因为欧洲的皇帝的地位要高于国王,这点和中国的皇帝是相似的.欧洲的皇帝也有天下共主的意思,因为古罗马的皇帝是当时世界的统治者(指欧洲人心目中的世界),在帝国崩溃后,国王是可以有许多的,但皇帝是只有古罗马的继承者才可以如此称呼.东罗马(也就是拜占庭)的皇帝是罗马分裂后东方部份的继承者,不需要谁承认.西方的皇帝则需要公认才行.法兰克的查理本是法兰克的国王,由于其战功赫赫,几乎统一了西欧,并维护基督教的利益,被教皇上尊号罗马人的皇帝,从此成为查理曼大帝,被视为罗马的继承者.同样,后来的神圣罗马帝国也是罗马的继承者,其由选帝候选出其皇帝.除此之外,西欧和北欧的君主都是国王,再没有任何皇帝.奥地利的皇帝是很晚才有的,因为奥地利的君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连续获得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位置,并同时扩大疆土,成为帝国,所以其君主称为皇帝.德意志的皇帝是在普鲁士统一德国,建立帝国后才有的,在这之前霍亨佐伦家族的君主只是普鲁士国王,而不是皇帝.当然,象奥,德皇帝,以及法兰西帝国的拿破仑皇帝都是中世纪之后的事情,中世纪对皇帝的称呼很严格,即使是在中世纪后,这个词也不会被滥用,比如英国还占有印度殖民地的时候,英国君主的称呼是不列颠国王兼印度皇帝,并没把自己自动升格为大英皇帝.在东欧,皇帝一词在罗马帝国分裂后一直只属于东罗马的皇帝所有.在东罗马灭亡后,才有了俄国的沙皇,沙皇一词源于凯撒,凯撒和中国的“天子”一样,在罗马帝国之后也如同秦之后,成为对皇帝的另一种称呼,这个词也只属于皇帝所有(在中国,秦之前的商王,周王也可称天子,秦汉之后,皇帝相当于过去商周的王,国王的地位降低,不会再有人称王为天子).沙皇采取这种称呼也表示自己是古罗马的继承者,是东正教的保护人(之前是东罗马的皇帝兼任东正教领袖).总之,欧洲的皇帝虽然不象中国这样是国王的上级,但依然比国王地位更高.
  大帝(The Great)一词同样不是随便哪个君主都可以用的,见过一个有名的玄幻作品,其中某国的君主世代都一概叫大帝,这就让大帝一词太贬值了.The Great(伟大)一词很明显反映了其应有的意义,必须是一个君主有巨大的功业才可以如此称呼,并非一坐上王位帝位就可以自然而然伟大得起来.古罗马这么多皇帝,只有君士坦丁,查士丁尼等廖廖几个对内对外在文治武功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君主才会被元老院上此尊号.在俄国,历代沙皇中,只有彼得和叶卡捷琳娜两人被帝国院上大帝尊号,即使如伊凡四世那样的名君也得不到.不仅如此,大帝的尊号一般不是生前可以获得,往往是死后总结生前功业才能获得,否则如唐明皇那样前半生文治武功成就非凡,此时若上大帝尊号,等后来天下大乱时就是个讽刺了.至于象一些作品中篡位还没成功,就自称我是某某大帝了更是不可能.征服世界的亚力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的大帝尊号同样不是当初就有的,是后世的罗马人给他加上的.在中国,没有加大帝尊号的传统,唯一得到这个称呼的只有道教众神的领袖玉皇.对中国皇帝开始称大帝的,我印象好象是从柏杨开始,不过柏杨先生在他的著作中也不会是见哪个皇帝都称大帝,被他如此称呼的同样只有李世民和康熙等廖廖几个.
  相应的,皇帝的儿子应该是皇子,未来的皇储应该是太子(当然,以弟,孙等为皇储时不用这个称呼);国王的儿子称王子,未来的国王是王储;皇后,王后等各有其对应.但这里只讨论君主的称呼,就不细说了.

男主皇帝(二)

汉武帝和秦始皇这两位帝王的主要功绩用一句话来概括【男主皇帝】

秦始皇:统一中国,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大一统,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符合七年级历史精神,本人教历史.

男主皇帝(三)

春秋战国的时候,为什么有的国君称“公”有的国君称“王”?
RT
例如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和楚庄王.只有楚称“王”而其他的都称“公”

周朝的时候周天子称"王",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的国君都是周天子的臣子,名义上是替周天子保卫国家的大臣,所以他们是不能称“王”的,只能按照爵位称"公"、“侯、”、“伯”、“子”、“男”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五爵.西周和东周的春秋时期,因为楚国是南方蛮族建立的国家,不遵守中原周朝的礼法,并且楚国依仗其地广人多,兵精粮足,又有长江天堑做为天然屏障,所以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违制称王.春秋时期周王室虽然衰微,但还有一定的影响力,各诸侯国都希望能借助周王室的声望来实现自己的政治利益,所以在表面上还继续承认周王室,除了楚国外,其他诸侯国仍然只承认周天子是天下唯一的“王”他们自己只按爵位称“公”或“侯”等等,等到了战国时期,周王室已经完全失去了利用的价值,所以,各诸侯国都分分脱离周王室开始像楚王一样称“王”了.

男主皇帝(四)

春秋战国时大臣如何称呼皇上
是要大臣的,那时候不是还没有什么皇上,陛下的,那应该怎么叫?
战国,不是春秋,是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个时期。

首先,春秋战国没有皇上,最高的统治者是周天子,下边的是诸侯,分公侯伯子男5等,比如当时的郑国,是侯爵,就称郑侯,燕国是伯爵就称燕伯!大臣一般称自己的君主为大王!

男主皇帝(五)

求文言文《高祖纳善不及》的解释.

昔高祖纳善若不及,从谏若转圜(4),听言不求其能,举功不考其素(5).陈平起于亡命而为谋主,韩信拔于行陈(阵)而建上将(6).故天下之士云合归汉,争进奇异,知(智)者竭其策,愚者尽其虑,勇士极其节,怯夫勉其死.合天下之知(智),并天下之威,是以举秦如鸿毛(7),取楚若拾遗(8),此高祖所以亡(无)敌于天下也.孝文皇帝起于代谷(9),非有周召之师(10),伊吕之佐也(11),循高祖之法,加以恭俭.当此之时,天下几平.繇(由)是言之,循高祖之法则治,不循则乱.何者?秦为亡(无)道,削仲尼之迹(12),减周公之轨,坏井田,除五等(13),礼废乐崩,王道不通,故欲行王道者莫能致其功也.孝武皇帝好忠谏,说(悦)至言,出爵不待廉茂(14),庆赐不须显功,是以天下布衣各厉(励)志竭精以赴阙廷自衍鬻者不可胜数.汉家得贤,于此为盛.使孝武皇帝听用其计,升平可致.于是积尸暴骨,快心胡越,故淮南王安缘间而起(15).所以计虑不成而谋议泄者,以众贤聚于本朝,故其大臣势陵不敢和从也(16).方今布衣乃窥国家之隙,见间而起者,蜀郡是也(17).及山阳亡徒苏令之群,蹈藉名都大郡(18),求党与,索随和(19),而亡(无)逃匿之意.此皆轻量大臣,亡(无)所畏忌,国家之权轻,故匹夫欲与上争衡也.
(1)《洪范》:《尚书》篇名.(2)叔孙通:本书有其传.遁:逃也.(3)叔孙先:即叔孙先生.先,先生之简称.(4)转圜:言其顺.(5)素:往常情况.(6)建:立也.(7)鸿毛:喻轻.(8)拾遗:言其易.(9)起于代谷:言由代王而为皇帝.(10)周召:周公、召公.(11)伊吕:伊尹、吕尚.(12)仲尼:孔子之字.(13)五等:指传说的公、侯、伯、子、男等爵位.(14)廉茂:孝廉、茂材,皆汉代举用人才的科目.(15)淮南王安:本书卷四十四淮南王长附其传.(16)其大臣:指淮南王安之臣.势陵:王念孙以为衍字.(17)方今布衣乃窥国家之隙等句:成帝鸿嘉中,广汉郡男子郑躬等反.蜀郡与广汉毗邻.(18)蹈藉:践踏.(19)随和:指随从者.

男主皇帝(六)

中西方经济伦理思想比较,中国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男主皇帝】

以家庭(其他时期也包括大宗族主皇帝、祠堂宗族,寺庙长老,田园男耕女织等集体主义的经济伦理思想 ,)为主要基本生产单位,生产规模相当小.大多数情况下产品的原料采集、生产乃至消费都是为了满足劳动者自身需要(而不是为了进行资本积累并扩大再生产),只有在生产产品过剩的情况下才会将产品拿到市场上交换.并且自然经济中农业生产同家庭手工业 ,自然经济制造相结合,即农产品以及一部分手工业品都是自主生产并使用的,也就是所谓的“男耕女织”现象重农抑商﹐是中国的传统政策.如重朴诚﹐戒奢华.
我们从习惯与风俗更多的表现为是我们只是一个“小我”而总以大家、集体、大众、顾全大局,求同存异,社会思想为道德的形象而出现.

男主皇帝(七)

求历史上所有皇后的名字
把你知道的都告诉我吧,多了可以加悬赏分哦

中国历史上有姓名记载的皇后全单

两汉时期:
·吕雉(汉高祖刘邦皇后)
·张嫣(汉惠帝刘盈皇后)
·窦猗房(汉文帝刘恒皇后)
·王娡(汉景帝刘启皇后)
·陈阿娇、卫子夫(汉武帝刘彻皇后)
·许平君、霍成君(汉宣帝刘询皇后)
·王政君(汉元帝刘奭皇后):王政君历汉四世为天下母,并最终导致其侄儿王莽篡汉建新
·赵飞燕(汉成帝刘骜皇后):赵飞燕是中国历史上最擅长舞蹈的皇后
* 赵合德(汉成帝刘骜妃)
·郭圣通、阴丽华(汉光武帝刘秀皇后)
·邓绥(汉和帝刘肇皇后)
·阎姬(汉安帝刘祜皇后)
·梁妠(汉顺帝刘保皇后)
·梁女莹、邓猛女、窦妙(汉桓帝刘志皇后)
·何莲(汉灵帝刘宏皇后)
·伏寿、曹节(汉献帝刘协皇后)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甄洛(魏文帝曹丕妃)
·杨艳、杨芷(晋武帝司马炎皇后)
·贾南风、羊献容(晋惠帝司马衷皇后):贾南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乱国毒后,她导致了西晋的八王之乱;羊献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两度皇后,西晋灭亡后她被匈奴贵族刘曜所得,并成为了前赵的皇后
·虞孟母(晋元帝司马睿皇后)
·庾文君(晋明帝司马绍皇后)
·杜陵阳(晋成帝司马衍皇后)
·褚蒜子(晋康帝司马岳皇后)
·何法倪(晋穆帝司马聃皇后)
·王穆之(晋哀帝司马丕皇后)
·庾道怜(晋废帝司马奕皇后)
·王简姬(晋简文帝司马昱皇后)
·王法慧(晋孝武帝司马曜皇后)
·王神爱(晋安帝司马德宗皇后)
·褚灵媛(晋恭帝司马德文皇后)
·张徽光、刘娥、靳月光、靳月华(汉王刘聪皇后)
·羊献容、刘芳(前赵刘曜皇后):羊献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两度皇后
·郑樱桃、杜珠(后赵石虎皇后)
·苻训英(后燕慕容熙皇后)
·李敬受(北凉沮渠牧犍皇后)
·臧爱亲(宋武帝刘裕皇后)
·司马茂英(宋少帝刘义符皇后)
·袁齐妫(宋文帝刘义隆皇后)
·殷玉英(宋太子刘劭皇后)
·王宪嫄(宋孝武帝刘骏皇后)
·何令婉(宋前废帝刘子业皇后)
·王贞凤(宋明帝刘彧皇后)
·江简珪(宋后废帝刘昱皇后)
·谢梵境(宋顺帝刘准皇后)
·刘智容(齐高帝萧道成皇后)
·裴惠昭(齐武帝萧赜皇后)
·何婧英(齐郁林王萧昭业皇后)
·王韶明(齐海陵王萧昭文皇后)
·刘惠瑞(齐明帝萧鸾皇后)
·褚令璩(齐东昏侯萧宝卷皇后)
* 潘玉儿(齐东昏侯萧宝卷妃)
·王蕣华(齐和帝萧宝融皇后)
·郗徽(梁武帝萧衍皇后)
* 丁令光、阮令嬴(梁武帝萧衍妃)
·王灵宾(梁简文帝萧纲皇后)
·章要儿(陈武帝陈霸先皇后)
·沈妙容、韩子高(陈文帝陈蒨皇后):韩子高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男皇后,但史学界一直不予承认,元代有戏剧《男皇后》即记述韩子高的故事
·柳敬言(陈宣帝陈顼皇后)
·沈婺华(陈后主陈叔宝皇后)
* 张丽华(陈后主陈叔宝妃)
·冯有(魏文成帝拓跋浚皇后)
·冯润、冯清(魏孝文帝元宏皇后):冯润小名冯妙莲,因私通假宦官高菩萨而被废
* 胡仙真(魏宣武帝元恪妃):胡仙真即史书上的胡充华,充华为妃嫔封号并非人名,胡仙真在魏宣武帝死后临朝称制,她荒淫无耻,宠爱男色郑俨,最终导致北魏六镇起义
·尔朱英娥(魏孝庄帝元子攸皇后)
·宇文云英(西魏元钦皇后)
·李祖娥(齐文宣帝高洋皇后)
·穆黄花(齐后主高纬皇后)
* 冯小怜(齐后主高纬妃)
·元胡摩(周孝闵帝宇文觉皇后)
·李娥姿(周武帝宇文邕皇后)
·杨丽华、朱满月、陈月仪、元乐尚、尉迟繁炽(周宣帝宇文赟皇后)
·司马令姬(周静帝宇文衍皇后)
隋唐时期:
·独孤伽罗(隋文帝杨坚皇后)
·萧后(隋炀帝杨广皇后):萧后虽无名字记载,但萧后历经五主而不衰,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妖娆的皇后
·长孙无垢(唐太宗李世民皇后)
·武则天(唐高宗李治皇后):武则天小名武媚娘,武则天也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
·韦香儿(唐中宗李显皇后):韦香儿曾经在唐中宗落难时与其同甘共苦,但后来她权力欲膨胀,并与女儿安乐公主合谋毒杀了唐中宗,后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发动政变将她杀死
* 杨玉环(唐明皇李隆基妃)
五代辽宋夏金时期:
·张惠(后梁太祖朱温皇后)
·刘玉娘(后唐庄宗李存勖皇后)
* 花见羞(后唐明宗李嗣源妃)
·李三娘(后汉刘知远皇后)
·黄惠姑(闽国王审知皇后)
·陈金凤(闽国王延钧皇后)
·李春燕(闽国王昶皇后)
·宋福金(南唐李昪皇后)
·周娥皇、周女英(南唐李煜皇后):周女英即小周后,南唐灭亡后她被宋太宗奸污而忧愤死
·刘娥(宋真宗赵恒皇后)
·高滔滔(宋英宗赵曙皇后)
·孟后、刘清菁(宋哲宗赵煦皇后):孟后虽无名字记载,但她在北宋灭亡后,号召天下反金,并在杭州再造大宋王朝
·李凤娘(宋光宗赵敦皇后)
·杨桂枝(宋宁宗赵扩皇后)
·谢道清(宋理宗赵昀皇后)
·全玖(宋度宗赵禥皇后)
·述律平(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皇后)
·萧撒葛只(辽世宗耶律阮皇后)
·萧绰(辽景宗耶律贤皇后):萧绰小名萧燕燕,她就是辽国著名的萧太后
·萧菩萨哥(辽圣宗耶律隆绪皇后)
·萧挞里(辽兴宗耶律宗真皇后)
·萧观音、萧坦思(辽道宗耶律洪基皇后)
·萧夺里懒(辽天祚帝耶律延禧皇后)
·塔不烟(西辽耶律大石皇后)
·野利都兰、没藏黑云(夏景宗李元昊皇后)
·耶律南仙(夏崇宗李乾顺皇后)
* 李师儿(金章宗完颜璟妃)
·孛儿帖(蒙古成吉思汗皇后)
·脱列哥那(蒙古窝阔台皇后)
·海迷失后(蒙古贵由皇后)
·忽都台(蒙古蒙哥皇后)
元明清时期:
·察必、南必(元世祖忽必烈皇后)
·失怜答里(元成宗铁穆耳皇后)
·真哥(元武宗海山皇后)
·阿纳失失里(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皇后)
·速哥八剌(元英宗硕德八剌皇后)
·八不罕(元泰定帝也孙铁木耳皇后)
·卜答失里(元文宗图帖睦耳皇后)
·答纳失里、伯颜忽都、完者忽都(元顺帝妥懽帖睦尔皇后)
·马秀英(明太祖朱元璋皇后)
·胡善祥(明宣宗朱瞻基皇后)
·钱锦鸾(明英宗朱祁镇皇后)
* 万贞儿(明宪宗朱见深妃)
·张宝珠(明熹宗朱由校皇后):张宝珠的大名叫张嫣,宝珠是她的字,史书和文学作品上为区别她与汉代的皇后张嫣故用张宝珠一名较多
·周玉凤(明崇祯帝朱由检皇后)
·乌拉纳喇氏·阿巴亥(后金努尔哈赤皇后)
·叶赫那拉·孟古哲哲(后金皇太极皇后)
* 博尔济吉特·海兰珠(后金皇太极宸妃)
* 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后金皇太极庄妃):孝庄太后是大清王朝幕后的开创者 * 叶赫那拉·杏贞(清咸丰帝妃,即慈禧)
·郭布罗·婉容(清宣统帝溥仪皇后):婉容为中国历史上的末代皇后,满洲国建立后,她与侍卫李体育和祁继忠私通并怀孕(影视上将李祁二人合成虚构的李忠一人),遭到溥仪软禁,最终患精神失常而死
加*号的为有名的妃子,而非皇后!

男主皇帝(八)

读《镜花缘》有感 作文

《镜花缘》是继《红楼梦》之后比较优秀的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是清代作家李汝珍晚年的一部作品,共一百回。《镜花缘》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写武则天称帝,打败了唐室旧臣徐敬业、骆宾王的反叛。有一天醉后观花,令白花严冬齐放。众花神不敢违背圣旨,就齐聚皇家花园喷蕊吐艳。哪知违背了天规,被玉帝贬下凡尘成了一百个才女。众花领袖白花仙子被贬到岭南,托生为唐敖的女儿小山。唐敖殿试落第,心情沉闷,就随妹夫林之洋泛海出游,经舵工多九公导游,观览了海外异国风情,看到许多奇人异事。后来进入小蓬莱,求仙弃世,一去不返。小山思亲心切,让舅父林之洋带她出海,寻父回家,历经磨难后终于找到小蓬莱,却意外地在泣红亭中录下一卷“天书”,上面有一百名女子的事迹。并遵照父亲的意思改名为唐闺臣。

第二部分写武则天开科考试才女,录取了一百人,名次和泣红亭天书上载得分毫不差。这些才女及第后,拜见宗师,连日饮宴,赋诗游戏,表演了书、画、棋、医、卜、星相、音韵、算术等,以及灯谜、酒令、斗草、投壶等,尽欢而散,唐闺臣也重返仙山。这时,徐敬业、骆宾王等人的儿子联合剑南节度使文芸,起兵反对武则天,一些才女也因姻亲关系加入军中,不少人殉难,终于打破了“武家军”的酒、色、财、气四座大阵,武则天失败。后来唐中宗复辟,仍尊则天为“大圣皇帝”,则天又下新诏,宣布明年重开女试,并命前科录取的才女重赴“红文宴”。

《镜花缘》一书的思想意义十分突出,作者借书中人物之口,鲜明地表现了自己的一些社会观点,对嫁娶、葬殡、饮食、衣服、居家用度都提出了一些改革的办法。他还通过对各国风土人情的描述,无情地批判了好吃懒做、说谎、奉承、不学无术等多种社会现象,对好让不争、待人宽大的“君子之风”、大人之度则给予赞扬和肯定。然而,书中的一个更重要、更鲜明的主题,就是要求提高妇女的地位,使妇女扬眉吐气。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中,虽然人们的观念较以前已经有了很大转变,但封建残余思想依然存在,有的还很严重,像男尊女卑的现象及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位生活在两百多年前的封建社会中的作家都能打破世俗偏见,控诉封建制度,主张男女平等,这是否能引起我们这些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当代人深思呢?

男主皇帝(九)

元杂剧的主要形式

元杂剧的形式
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 角色行当的性格类型划分 丰富的宾白与科范 题目正名的广告效应
一、折、楔子和本
杂剧剧本的体例十分精严,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少数作品也有一本分为五折或六折的,还有用两个楔子的.通常一本就是一部戏,个别情节过长的戏,可写成多本,如王实甫《西厢记》共五本二十折,杨景贤《西游记》六本二十四折,每本戏仍是四折.这很像后世的连台本戏或连续剧.一本戏限定由男主角(正末)或女主角(正旦)一人歌唱,其他配角一般都只能道白不能唱.由男角主唱的叫末本戏,女角主唱的叫旦本戏.
折,首先是剧本情节的一个自然段落,可以是一场(一个固定场景)戏,也可包含多个场次;另外又是剧曲音乐的一个单元,每折由一个有严格程式的套数构成.
楔子,只唱一二支曲子,篇幅比折短小,位置也不固定.一般放在剧本开头,对人物、故事进行简要的介绍或交待,其作用相当于引子或序幕.也有一些放在折与折之间,则是为了剧情的过渡或联络,与后来的过场戏相类.
二、角色行当
角色与行当同义,是中国戏曲根据剧中人物的性别、身份、年龄、品质与性情等因素综合概括出的各种性格类型.与此对应,演员也根据自己的应工分为不同的行当.元杂剧的角色有旦、末、净、杂四类.旦是女角,除了正旦的女主角,还有小旦、贴旦(可省作贴,一般为丫环)、搽旦(不正派的女人)等配角;末是男角,正末为男主角,外末(正末之外的男角)、冲末(开场之末)等为男配角;净类似京剧的花脸,一般为性格刚猛的人物(可扮男,也可扮女),也包括丑角的反派人物.元杂剧中原没有“丑”的行当,明刊版本中的丑是明人参照南戏增改的.杂是上述三类不能包括的杂角,例如,卜儿(老年妇女)、徕儿(小男孩)、孤(官员)、洁(和尚)、驾(皇帝)、邦老(强盗)等.
杂剧剧本通常只在人物第一次出场时写明“旦扮×××”或“末扮×××”,以后则只标角色,不注人名.这是在阅读剧本时要预先了解的.
三、曲词
曲词是杂剧的歌唱部分,由正末或正旦演唱,主要用以展示人物心理,抒发情感,有时也用来交待剧情,具有抒情兼叙事的双重功能.因为这种曲词采用的是曲牌体,即由一个个固定的曲调联缀的组歌,而且在剧中占有主导的地位,所以往往以此指代元杂剧,称之为曲、北曲、元曲等等.
杂剧剧曲的编排有一定的程式,四折戏用四个套数,每个套数都有固定的宫调.元杂剧共用九个宫调,即所谓“五宫四调”:仙吕宫、南吕宫、中吕宫、黄钟宫、正宫和大石调、双调、越调、商调.每个宫调下都统帅着若干曲牌,每个曲牌都有一定的音乐旋律,与之配合的文词也有一定的格式,即格律.
曲律与诗词不同,采用中原音韵的新四声.其特征是“平分阴阳”和“入派三声”,即平声分化为阴平与阳平两个声调,入声消失,所有入声字都流入平上去三声之中.这与今日普通话的声调很相类.曲文押韵也用《中原音韵》所归纳的“东钟”“江阳”等十九部,可以平仄通押.此外曲比诗词韵脚繁密,一般句句押韵,而且每套都要一韵到底,不得换韵.
曲文创作就是在一定的音乐框架中“填词”,必须遵守曲牌规定的字数、句数以及平仄格律等定式,这与宋词的写作是相同的.不同的是,曲文与曲乐的配合有一定的灵活性,因此可以随时增添衬字、衬句,也可减字减句.因此杂剧曲文显得灵动活泼,口语性很强,实际上是一种解放了的新诗体.
四、宾白
元杂剧中的道白,称为“宾白”.对此前人有两种解释,一说“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言其明白易晓也.”(徐渭《南词叙录》)一说“两人对说曰宾,一人自说曰白”.(单宇《菊坡丛话》)前一说有字义学根据,较为正确.
杂剧道白的样式很丰富,除了对白、自白,还有“带云”(歌唱中附带的说白)、“背云”(旁白)、“内云”(后台人员或角色与台上角色的对话)等.这些都属于口语化的散文白,与此相对,还有韵文白.如上场诗、下场诗以及常见插入的通俗诗词,就都是由人物当场念诵的.可以说后世戏曲的各种道白形式,在元杂剧中已是应有尽有.
五、科范
元杂剧的表演“唱念做打”俱全.科范就是做与打的做工表演,一般简称“科”,在南戏中则称作“介”,或通称科介.徐渭《南词叙录》说:“相见、作揖、进拜、舞蹈、坐跪之类,身之所行,皆谓之科.”元剧中的科,除了徐渭所说的动作表演,还有其他两种指义.一是规定某种特殊的情感表演,如“做忖科”,即做沉思的样子;“做哭科”、“做笑科”,就是要求进行哭或笑的情感表演.二是指某种特定的舞台音响效果.如《汉宫秋》中的“内做雁叫科”、《窦娥冤》中的“内做风科”,就是要求后台根据剧情制造出雁叫或刮风的音响效果.
六、题目正名
杂剧结尾有“题目正名”,用两句或四句对偶句总结全剧内容,交待剧名.它不是情节的组成部分,其功能在于广告宣传,可能在演出结束时由演员在下场前念出和写于戏报上.一般取末句作为剧的全名,取末句中最能代表戏剧内容的几个字作为剧的简名.如关汉卿《窦娥冤》的题目为“秉鉴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冤”,末句为全名,最后三字即简名.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gudian947798/

推荐访问:女主宫女男主皇帝 皇帝的独生女男主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