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中医药杂志社

来源:记者节 时间:2018-10-20 11:00:06 阅读:

【www.zhuodaoren.com--记者节】

实用中医药杂志社(共9篇)

实用中医药杂志社(一):

中学的的教科书《中国近代现代史讲座》开篇就又这么一个话题:近代中国为什么落伍了?这个课本的解释是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导致的.实际上这个解释很幼稚很可笑.它把因果颠倒了.有谁能真正解开谜底呢?
至少中国落伍和北洋军阀以及帝国主义无直接关系吧.在他们主宰中国之前中国已经落伍了.

谈到这个问题,不由不想到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是英国学者李约瑟所提出的,其内容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对此问题的争论一直非常热烈
其实李约瑟一直强调其问题是把双刃的剑,李约瑟难题还有另外一个表述方式:为什么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之间,在将人类的自然知识应用于实用目的方面,中国较之西方更为有效?或者,为什么近代科学,关于自然界假说的数学化学及其相关的先进技术,只是辉煌而短暂地兴起于伽利略时代的欧洲?
李约瑟在1930年代开始研究中国科技史时提出了这一问题.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称之为李约瑟难题.很多人把李约瑟难题进一步推广,出现“中国近代科学为什么落后”、“中国为什么在近代落后了”等问题.早在李约瑟之前,就有很多人提出与李约瑟难题类似的问题.中国学者中最有名的是任鸿隽在中国最早的科学杂志《科学》第1卷第1期(1915年)发表《说中国无科学之原因》一文提出了类似的问题
关于李约瑟难题的争论和见解一直都比较多,直到现在仍然没有等到一个完整的答案
本人作为一个中医工作者,对此也有相当的迷惑,都说中医好,为什么康熙皇帝的疟疾是喹宁治好的;都说农历准,为什么康熙朝测日食,西洋历法测的准?
“李约瑟难题”很耐人寻味,它犹如科学王国一道复杂的“高次方程”摆在了世人面前

实用中医药杂志社(二):

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一项为(  )

A.五灵脂、海螵蛸、蝉蜕等都是常用的取自动物的中药
B.各种野生生物都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
C.生态系统能陶冶情操,激发创作灵感
D.某种不知名的植物

A、“五灵脂、海螵蛸、蝉蜕等都是常用的取自动物的中药”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A错误;
B、“各种野生生物都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属于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正确;
C、“生态系统能陶冶情操,激发创作灵感”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错误;
D、“某种不知名的植物”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D错误.
故选:B.

实用中医药杂志社(三):

团旗、团徽的设计者分别是谁?

  自有共青团团徽以来,共青团员们都戴过那枚闪闪发光的团徽.但有多少人知道团徽的设计者是谁?
  其实,就连共青团中央在1959年5月正式颁行团徽以来,也没有公布过这个问题的结论,而团徽设计稿及有关文字材料,在“文化大革命”中几乎全部散失了.
  1983年9月13日,《中国青年报》发表了短文提到:“团徽的设计者李国靖”.1987年10月24日,《人民日报》发表人物专访《自己动手装点前进的里程碑——访十三大代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常沙娜》,文中介绍到常沙娜的事迹时说,“还有共青团员胸前的团徽,也是由她设计的”.前面的结论便出现了分歧点.
  在团中央书记处委托下,1994年1月5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成调查组,开始了一场跨度40年、涉及海内外的艰难调查.最后,团徽设计者的问题逐渐清晰了:
  1956年4月,团中央向各级团组织征集团徽的设计图样和词曲作品,同时还通过当时的中国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钟灵在部分专业美术工作者中开展征集工作.当时作为中央美院实用艺术系的青年教师常沙娜参与并负责该院校内的团徽图样的设计征集工作.
  1957年5月9日团的二届五中全会和5月下旬举行的团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曾将所征集的设计图样展出以征求与会者意见,但与会者均认为没有令人满意的作品.
  1958年的一天,团中央书记处提出由《中国青年》杂志社的美术编辑综合几个设计图样的长处.当天,美术编辑李国靖担负这一任务,并很快交了3幅设计图.这3幅设计图经团中央书记处讨论后,决定刊发于1958年第8期《中国青年》杂志封底,向全团进一步征求意见.
  1959年初,李国靖又根据要求将三幅设计合并成标准图,把第二图样上写有“中国共青团”5个字的绶带放到第一图样中去,而团旗则参照第三图样的方案进行修改,使团旗有飘动感.
  1959年4月29日,当时的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胡耀邦将标准图和根据这个标准图制作的样章,送请中共中央审议.4月30日,邓小平阅后批示:“刘、周、彭阅后退耀邦,拟同意五月四日公布.”接着,刘少奇、周恩来、彭真圈阅表示同意.于是,1959年5月4日,《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同时刊登了中国共青团团徽图样及团中央发布的《关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徽的说明》.
  关于团徽是谁设计的这一问题,参与或了解团徽设计过程的老同志一致认为:团徽的设计是全团上下和团内外热心参与者集体智慧的结晶.

实用中医药杂志社(四):

有关李时珍的故事【实用中医药杂志社】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另著有《濒湖脉学》.另有同名电影(赵丹主演)、电视连续剧、小说等.
  为了写好这部书,李时珍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积累经验,还走遍了产药材的名山.白天,他踏青山,攀峻岭,采集草药,制作标本;晚上,他对标本进行分类,整理笔记.几年里,他走了上万里路,访问了千百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对好多药材,他都信口品尝,判断药性和药效.
  有一次,李时珍经过一个山村,看到前面围着一大群人.走近一看,只见一个人醉醺醺的,还不时地手舞足蹈.一了解,原来这个人喝了用山茄子泡的药酒.“山茄子……”李时珍望着笑得前俯后仰的醉汉,记下了药名.回到家,他翻遍药书,找到了有关这种草药的记载.可是药书上写得很简单,只说了它的本名叫“曼陀罗”.李时珍决心要找到它,进一步研究它.后来李时珍在采药时找到了曼陀罗.他按山民说的办法,用曼陀罗泡了酒.过了几天,李时珍决定亲口尝一尝,亲身体验一下曼陀罗的功效.他抿了一口,味道很香;又抿一口,舌头以至整个口腔都发麻了;再抿一口,人昏昏沉沉的,不一会儿竟发出昏昏沉沉的,不一会儿竟发出阵阵傻笑,手脚也不停地舞动着;最后,他失去了知觉,摔倒在地.一旁的人都吓坏了,连忙给李时珍灌了解毒的药.过了好一会儿,李时珍醒过来了,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醒来后的李时珍兴奋极了,连忙记下了曼陀罗的产地、形状、习性、生长期,写下了如何泡酒以及制成药后的作用、服法、功效、反应过程等等.有人埋怨他太冒险了,他却笑着说:“不尝尝,怎么断定它的功效呢?再说,总不能拿病人去做实验吧!”听了他的话,大家更敬佩李时珍了.就这样,又一种可以作为临床麻醉的药物问世了.
  巧试药性
  李时珍特别注重实践,他聪颖博达,常常创造出一些奇特方法来验证中药功效.一次,李时珍发现一本书上说野芋麻叶可以治疗瘀血症.于是,他找了两杯生猪血来做实验.第一杯生猪血中放了野芋麻叶的粉末,另一杯则什么都没有放.过了一会儿,放了野芋麻叶粉末的生猪血没有凝固,而作为对照比较的那杯生猪血却很快凝固了,芋麻叶治疗瘀血的功效得到初步证实.李时珍又深入思索:上面的实验只是证实野芋麻叶能够防凝,那么,对已经形成了的瘀血块.它又有什么作用呢?于是,他又把芋麻叶粉末和入刚刚凝固的血块中,血块竟慢慢地溶化成血水!这进一步证实芋麻叶还具有化瘀的作用.这个药理学试验用今天的标准来衡量也是有一定水平的. 李时珍这方面的故事还很多.为了检验中药凤仙子是否具有“透骨软坚”的功效,他将数十粒凤仙子放入煮的鱼沸汤中,很快将鱼捞起,发现鱼骨变得酥烂,证实了凤仙子具有软坚功效.他还有意识地用捣烂的银杏去清洗沾满油腻的器皿,发现它有清除油腻的功效,由此类推证实银杏入肺可除痰浊.
  其父李言闻是当地名医,李时珍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并富有实践精神,肯于向劳动人民群众学习.   李时珍三十八岁时,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太医院是专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当时被一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李时珍在此只任职了一年,便辞职回乡.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明朝时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另著有《濒湖脉学》.   李家世代业医,祖父是“铃医”;父亲李言闻,号月池,是当地名医.那时,民间医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因此,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李时珍自小体弱多病,然而性格刚直纯真,对空洞乏味的八股文不屑于学.自十四岁中了秀才后的九年中,其三次到武昌考举人均名落孙山.于是,他放弃了科举做官的打算,专心学医,于是向父亲求说并表明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李月池在冷酷的事实面前终于醒悟了,同意儿子的要求,并精心地教他.不几年,李时珍果然成了一名很有名望的医生.   在他父亲的启示下,李时珍认识到,“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于是,他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 李时珍穿上草鞋,背起药筐,在徒弟庞宪、儿子建元的伴随下,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   他首先在家乡蕲州一带采访,后来,他多次出外采访.除湖广外,还到过江西、江苏、安徽好多地方,均州的太和山也到过.盛产药材的江西庐山和南京的摄山、茅山、牛首山,估计也有他的足迹.后人为此写了“远穷僻壤之产,险探麓之华”的诗句,反映他远途跋涉,四方采访的生活. 李时珍每到一地,就虚心地向各式各样的人物请求,其中有采药的,有种田的,捕鱼的,砍柴的,打猎的,热情地帮助他了解各种各样的药物.比如芸苔,是治病常用的药,但究竟是什么样的?《神农本草经》说不明白,各家注释也搞不清楚.李时珍问一个种菜的老人,在他指点下,又察了实物,才知道芸苔,实际上就是油菜.这种植物,头一年下种,第二年开花,种子可以榨油.于是,这种药物,便在他的《本草纲目》中一清二楚地解释出来了.   中国画《李时珍采药图》
  不论是在四处采访中,还是在自己的药圃里,李时珍都非常注意观察药物的形态和生长情况.   蕲蛇,即蕲州产的白花蛇,这种药有医治风痹、惊搐、癣癞等功用.李时珍早就研究它,但开始,只从蛇贩子那里观察.内行人提醒他,那是从江南兴国州山里捕来的,不是真的蕲蛇.那么真正蕲蛇的样子又是怎么样的呢?他请教一位捕蛇的人,那人告诉他,蕲蛇牙尖有剧毒,人被咬伤,要立即截肢,否则就中毒死亡.在治疗上述诸病有特效,因之非常贵重.州官逼着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去捉,以便向皇帝进贡.蕲州那么大,其实只有城北龙峰山上才有真正的蕲蛇.李时珍追根究底,要亲眼观察蕲蛇,于是请捕蛇人带他上了龙峰山上.那里有个狻猊洞,洞周围怪石嶙峋,灌木丛生.缠绕在灌木上的石南藤,举目皆是.蕲蛇喜欢吃石南藤的花叶,所以生活在这一带.李时珍置危险于度外,到处寻找.在捕蛇人的帮助下,终于亲眼看见了蕲蛇,并看到了捕蛇、制蛇的全过程.由于这样深入实际调查过,后来他在《本草纲目》写到白花蛇时,就得心应手,说得简明准确.说蕲蛇的形态是:“龙头虎口,黑质白花、胁有二十四个方胜文,腹有念珠斑,口有四长牙,尾上有一佛指甲,长一二分,肠形如连珠”;说蕲蛇的捕捉和制作过程是:“多在石南藤上食其花叶,人以此寻获.先撒沙土一把,则蟠而不动,以叉取之.用绳悬起,刀破腹以去肠物,则反尾洗涤其腹,盖护创尔,乃以竹支定,屈曲盘起,扎缚炕干.”同时,也搞清了蕲蛇与外地白花蛇的不同地方:“出蕲地者,虽干枯而眼光不陷,他处者则否矣.”这样清楚地叙述蕲蛇各种情况,当然是得力于实地调查的细致. 李时珍了解药物,并不满足于走马看花式的调查,而是一一采视,对着实物进行比较核对.这样弄清了不少似是而非、含混不清的药物.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一一采视,颇得其真”,“罗列诸品,反复谛视”就这样,李时珍经过长期的实地调查,搞清了药物的许多疑难问题,于万历戊寅年(公元1578年)完成了《本草纲目》编写工作.   全书约有200万字,52卷,载药1892种,新增药物374种,载方10000多个,附图1000多幅,成了我国药物学的空前巨著.其中纠正前人错误甚多,在动植物分类学等许多方面有突出成就,并对其他有关的学科(生物学、化学、矿物学、地质学、天文学等等)也做出贡献;达尔文称赞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李时珍于1593年逝世,享年75岁;他逝世后遗体被安葬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竹林湖村,李时珍一生著述颇丰,除代表作《本草纲目》外,还著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五脏图论》等十种著作;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将永远被世界人民所怀念.
  人物列传
  本文摘自《明史》卷二百九十九 列传第一百八十七   李时珍,字东璧,蕲州人.好读医书,医家《本草》,自神农所传止三百六十五种,梁陶弘景所增亦如之,唐苏恭增一百一十四种,宋刘翰又增一百二十种,至掌禹锡、唐慎微辈,先后增补合一千五百五十八种,时称大备.然品类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二物而混为一品,时珍病之.乃穷搜博采,芟烦补阙,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增药三百七十四种,厘为一十六部,合成五十二卷.首标正名为纲,余各附释为目,次以集解详其出产、形色,又次以气味、主治附方.书成,将上之朝,时珍遽卒.未几,神宗诏修国史,购四方书籍.其子建元以父遗表及是书来献,天子嘉之,命刊行天下,自是士大夫家有其书.时珍官楚王府奉祠正,子建中,四川蓬溪知县.[1]
  太医生涯
  李时珍人物造像(程十发绘制)
  1551—1557年这段时间内,封建皇帝征如医官,下令各地选拔医技精湛的人到太医院就职,于是在武昌楚王府的李时珍,也被推荐到了北京.    关于李时珍这一段在太医院工作的经历,史学界有诸多争论,有人认为李时珍曾出任太医院院判(正六品),但也有人认为他只是担当御医(正八品).无论其职位高低,李时珍被荐于朝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太医院的工作经历,有可能给他的一生带来了重大影响,为他创造《本草纲目》埋下很好的伏笔.   这期间,李时珍非常积极地从事药物研究工作,经常出入于太医院的药房及御药库,认真仔细地比较、鉴别全国各地的药村,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同时他还有机会饱览了王府和皇家珍藏的丰富典籍,与此同时他也可能从宫廷中获得了当时有关民间的大量本草相关信息,并看到了许多平时难以见到的药物标本,使他大大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领域.谈到这一点,就必须联系到明代宫修的另一部著名本草书籍——《本草品汇精要》 .   2002年,中国文化研究会全文影印出版了《本草品汇精要》,该书是明孝宗于弘治16年(1503)8月下诏太医院编修的一部国家药典.在司设监太监刘文泰的组织下,一个设有总督、提调、总裁、副总裁、篡修、验药等9种职位的修撰班子组成,包括誊录、绘画人员在内共49人.在经历一年半修订后,药典编纂完成.编撰者按照宋人唐慎微的《证类本草》旧例顺序,把入药之物分为玉石、草、木、果等10部,每部分为上、中、下三品编写,全书共收药物1815种,正文用朱墨两色分写.正文之前绘有精美的彩色写生图达1358幅之多,是中国第一部大型彩绘图书.   同时编撰者还舍弃了当时已比较成熟的雕版印刷技术,而由14位工匠分色缮写文字,8位宫廷画师负责绘图.全书完成后,由明孝宗亲自撰写序言,并仿照《永乐大典》格式装帧成36册,装入楠木盒中保存,是为明代宫廷的正统抄本.但是,此书完稿后仅两个月,明孝宗却意外“驾崩”,其死因成为天大疑案.而原书编纂人员中的49人中有12人涉嫌谋害孝宗皇帝,遭到查办,于是这部明代药典《本草品汇精要》一直封藏在宫中内库里.后不知通过何种途径(传教士或英法联军)于1877年藏入罗马国家图书馆.   李时珍是在距此事约50年左右进入太医院任职的,他不可能前朝旧事一无所知.而此时孝宗后继位的明武宗已逝,明世宗也已出任皇帝30余年,对故去的疑案未必再加关心,所以封藏在宫中的《本草品汇精要》有可能在不公开的情况下得以窥见,因此不能排除李时珍在太医院工作期间很幸运地看到了此书.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促使他意欲编著一部能超出此书的新本草专著,而在太医院的工作环境是不可能满足他的想法、实现愿望的,因为李时珍淡于功名荣禄,所以在太医院任职没有太长时间,就托病辞职归家了.
  本草纲目
  李时珍采药图(王明明绘制)
  在李时珍任职太医院前后的一段时期,经长时间准备之后,李时珍开始了《本草纲目》的写作.在编写过程中,他脚穿草鞋,身背药篓,带着学生和儿子建元,翻山越岭,访医采药,足迹遍及河南、河北、江苏、安徽、江西、湖北等广大地区,以及牛首山、摄山(古称摄山,今栖霞山)、茅山、太和山等大山名川,走了上万里路,倾听了千万人的意见,参阅各种书籍800多种,历时27年,终于在他61岁那年(1578年)写成.   《本草纲目》凡16部、52卷,约190万字.全书收纳诸家本草所收药物1518种,在前人基础上增收药物374种,合1892种,其中植物1195种;共辑录古代药学家和民间单方11096则;书前附药物形态图1100余幅.这部伟大的著作,吸收了历代本草著作的精华,尽可能的纠正了以前的错误,补充了不足,并有很多重要发现和突破.是到16世纪为止我国最系统、最完整、最科学的一部医药学著作.   面对浩瀚的本草宝库,如何驾驭、操纵它便成为最关键的问题.可以说这是李时珍最大的贡献之一.他不仅解决了药物的方式、检索等问题,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他对植物分类学方面的新见解,以及可贵的生物进化发展思想.李时珍打破了自《神农本草经》以来,沿袭了一千多年的上、中、下三品分类法,把药物分为水、火、土、金石、草、谷、莱、果、木、器服、虫、鳞、介、禽、兽、人共16部,包括60类.每药标正名为纲,纲之下列目,纲目清晰.书中还系统地记述了各种药物的知识.包括校正、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录、附方等项,从药物的历史、形态到功能、方剂等,叙述甚详.尤其是“发明”这项,主要是李时珍对药物观察、研究以及实际应用的新发现、新经验,这就更加丰富了本草学的知识.   根据马元俊先生的研究,李时珍在植物学方面所创造的人为分类方法,是一种按照实用与形态等相似的植物,将其归之于各类,并按层次逐级分类的科方法.李时珍将一千多种植物,据其经济用途与体态、习性和内含物的不同,先把大同类物质向上归为五部(即草、目、菜、果、谷为纲),部下又分成30类(如草部9类、木部6类、菜、果部各7类、谷5类是为目),再向下分成若干种.他不仅提示了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而且还统一了许多植物的命名方法.   《本草纲目》封面 人民卫生出版社
  总之,李时珍采用以纲挈目的方法,将《本草经》以下历代本草的各种药物资料,重新进行剖析整理,使近200万字的本草巨著体例严谨,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内容详备.实乃“博而不繁,详面有要”.   虽然《本草纲目》是一部药物学专著,但它同时还记载了与临床关系十分密切的许多内容.原书第三、第四卷为“百病主治药”,记有113种病症的主治药物,其中第三卷外感和内伤杂病中,就包括有专门治疗伤寒热病、咳嗽、喘逆类的药物,第四卷则主要为五官、外科、妇、儿科诸病.原书中明确提出能治疗瘟疫的药物有:升麻、艾叶、腊雪、丹砂、阳起石、火药、大青、麻黄、威灵仙、葎草、大麻、大豆豉、葫、竹笋、梨、松、猪苓、竹、石燕、犀、桃蠹虫等20余种.   此外,《本草纲目》中收载各类附方11096首,涉及临床各科,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其中2900多首为旧方,其余皆为新方.治疗范围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所用剂型亦是丸散膏丹俱全,且许多方剂既具科学科,又有简便廉验之特点,极具实用性.如治疗咳嗽病的方剂,即在多种药物附方中出现,举例如下:   肺气喘急:马兜铃二两(去壳及膜),酥半两(入碗内拌匀,慢火炒干),甘草(炙)一两,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煎六分,温呷或噙之.   哮喘痰嗽:鸭掌散:用银杏五个,麻黄二钱半,甘草(炙)二钱.水一钟半,煎八分,卧时服.又金陵一铺治哮喘,白果定喘汤,服之无不效者,其人以此起家.其方:用白果二十一个(炒黄),麻黄三钱,苏子二钱,款冬花、法制半夏、桑白皮(蜜炙)各二钱,杏仁(去皮尖)、黄芩(微炒)各一钱半,甘草一钱.水三钟,煎二钟,随时分作二服.不用姜.   肺热痰咳,胸膈塞满:用栝蒌仁、半夏(汤泡七次,焙研)各一两.姜汁打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后姜汤下.   因此,《本草纲目》在临床治疗方面亦有伋高的参考价值.   《本草纲目》不仅为我国药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对世界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书出版后,很快就传到日本,以后又流传到欧美各国,先后被译成日、法、德、英、拉丁、俄、朝鲜等十余种文字在国外出版,传遍五大洲.早在1951年,在维也纳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上,李时珍即被列为古代世界名人;他的大理石雕象屹立在莫斯科大学的长廊上.不仅对中医药学具有极大贡献,而且对世界自然科学的发展也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也曾受益于《本草纲目》,称它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英国著名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16世纪中国有两大天然药物学著作,一是世纪初(1505年)的《本草品汇精要》,一是世纪末(1595年)的《本草纲目》,两者都非常伟大.”   《本草纲目》有一百多万字,记载了一千八百多种药物,每一种都有图,是中药书籍中一部伟大的著作,已经被译成几国文字,在全世界流传.明李时珍著.   五十二卷.书成于万历六年(1578年).   全书共分为十六部、六十类.   收载药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种.   对每种药物,以“释名”确定名称;“集解”叙述产地、形态、栽培及采集方法等;“辩疑”、“正误”考订药物品种真伪和纠正历史文献记载的错误;“修治”说明炮炙法;“气味”、“主治”、“发明”分析药物的性味与功用;“附方”搜集古代医家和民间流传的方剂共一万一千余首.   并附有一千一百余幅药物形态图.内容极为丰富,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十六世纪以前药物学的经验,是我国药物学、植物学等的宝贵遗产,对我国药物学的发展起着重大作用.   刊于万历十八年(1590年),复刻甚多,并有多种外文译本在国外流传,为世界药物学者、植物学者所重视.

实用中医药杂志社(五):

二、 词汇与语法知识 6.Som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highly
__________ against cancer .A.valuable B.useful C.effective D.practical 一些传统中药是昂贵的有效的反对癌症.C 我认为选C对吗?选什么?请写出你的见解,并说明理由好吗?

valuable adj . 贵重的,宝贵的; 有价值的; 可评估的 useful adj 有用的 effective adj. 有效的; 起作用的; 实际的,实在的; 给人深刻印象 practical adj . 实践的,实际的; 可实现的,实用的; 注重实际的; 可用的 【一些中医可以非常有效的预防癌症】根据词义选C

实用中医药杂志社(六):

征文厂庆怎么写

先写标题(XXx征稿启事),在写概述(例如什么有关征文的背景和目的),正文部分:1.征稿范围(文体要求,内容要求等)2.征稿要求(观点正确,内容新颖,.格式规范,语言精炼,实用行,真实性.)3.截稿时间4.征文寄至:地点,邮编,email等 最后是右下角的什么杂志社,时间

实用中医药杂志社(七):

新概念 ,剑桥英语,朗文英语的 区别

是剑桥少儿英语吧,适合才接触英语的小孩学,贴近生活.新概念英语贵在坚持,重在听力,培养语感,还是不错的.朗文的难度较大,初高中大学,成年都可以学.我觉得新东方英语不错,与《海外文摘》杂志社联合推出,主要读者对象是在校大学生、部分高中生以及广大的英语爱好者,是国内英语学习类期刊中品质、内容俱佳的双语杂志.《新东方英语》以“提高实力、充实人生”为办刊理念,旨在“提高读者英语应用能力,传播新东方文化精髓、与读者分享人生感悟”,主要内容为实用的考试技巧辅导、权威的留学资讯、系统的异域文化介绍以及隽永的美文赏析.

实用中医药杂志社(八):

 阅读所给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1.繁华大道,乞讨者众,这里乞丐的生存产业链黑幕刚刚被媒体披露。
孩子问:我们为什么不给他们一些零钱?给,还是不给?
难题是:教孩子仁慈,还是识别欺骗?
2.曾经有过这样的新闻:大街上,一位老人被自行车撞倒,肇事者逃跑。一位骑自行车女孩停止上前扶助,不想竟被周围公众指认为肇事者,而受到帮助的老人居然不说明真相。
孩子问:应不应该去帮助受伤者?救,还是不救?
难题是:教孩子见义勇为,还是凡遇“闲事”装聋作哑?
3.高考命题作文中,阅卷老师每年都会发现许多雷同的有关父母罹患绝症之类的凄惨故事。后来老师们发现,这些故事脱胎自一篇曾获高分的作文。
孩子问:博取同情或许可以得到高分,不可以这么做吗?该,还是不该?
难题是:教孩子诚实,还是实用主义?
…… ……
以上列举的种种现象反映了当前社会中人们内心的一些困惑,面对这些难题,你有什么看法?你会怎样选择?
上述材料透射出的共性信息是:道德·选择。请联系实际,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注意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参考范文: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点燃希望之灯;道德是灯,照亮人生之路;道德是路,引导人们走向灿烂的辉煌!
乐于助人,是贴近我们学生最常见的道德。难怪某杂志社对学生最赞赏的品质进行调查,“乐于助人”被排在第一位。雷锋,被人们传唱了30多年,因为他总是乐于助人,好事做了一火车,扶老携幼,解囊相助,雪中送炭,成为当之无愧的楷模。秋云,一个身残志坚的好姑娘,用自己柔弱之躯谱写了一曲助人之歌,使那些“孤帆远影”的人们重新“直挂云帆济沧海”。徐虎,上海滩上最受欢迎的老百姓,十几年如一日上门排忧解难,把乐于助人这一中华民族流传的美德唱得绯红,表现得淋漓尽致……难怪康德老人曾说:“在这个世界上,惟有两样东西深深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一是我们头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
但在回答另一份调查问卷时,“繁华大道,乞讨者众,这里乞丐的生存产业链黑幕刚刚被媒体披露。孩子问:我们为什么不给他们一些零钱?给,还是不给?”;的确,选择不给可以让那些行骗乞讨的人得到报应,可是当我们一狠心走的时候,内心就已开始激荡,无数个问号开始浮现在自己的脑海“他如果是真的乞丐该怎么办?”“大街上,一位老人被自行车撞倒,肇事者逃跑。一位骑自行车女孩停止上前扶助,不想竟被周围公众指认为肇事者,而受到帮助的老人居然不说明真相。孩子问:应不应该去帮助受伤者?救,还是不救?”一些人却作出“悄悄走开”的选择。的确,“悄悄走开”的选择省得了一时的麻烦,但你同时却背离了社会道德的准则。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有幸掩埋岳飞、秋瑾一代名将的地方,曾上演了一幕令人心痛的悲剧:一位小孩掉进湖中,在生与死的旋涡中挣扎,旁观者数百,却无一相救,居然有人提出“出价一百才救”的主意,孩子在人们的麻木中停止了挣扎,黑发送幼童的悲剧终于上演,可悲,可恶,可叹! 伸出你的手,足以使一个生命苏醒;停住你的脚,足以使一份道德重现。
现代价值观必须摆脱自我与自私的束缚,跨越金钱与名利的栅栏,走出道德沦丧的怪圈,跳出明哲保身的沟壑,才能使道德之花绚烂,才能使助人为乐温暖人们的心。
现代价值观不能到文艺复兴的个性解放中挖掘,不能到萨特的存在主义中挑捡,不能到卡夫卡的人性异化中剪取,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的广阔背景,吸取五千年的道德精髓。让我们的明天美德随处可见,让看到别人困难却走开的人重新负起助人为乐的责任!

材料中所讲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比较普遍。对于这个普遍的很容易的解决的问题人们内心却感到困惑和变成了难题。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作者给出了答案,即“道德”的问题。究竟应不应该进行道德的选择,这是写本文的中心论点。文题中出现了联系实际,所以考生要结合自身情况去写。

实用中医药杂志社(九):

绳子怎么打结

绳结 以 绳 打 出 的 各 式 各 样 的 “ 结 ” . 结 , 有 多 义 , 用 绳 所 打 的 “ 花 结 ” 有 盘 长 、 方 胜 等 . 盘 长 即 “ 八 吉 ” , 引 申 之 为 “ 百 吉 ” . 绳 结 还 可 打 出 很 多 花 样 , 用 于 衣 饰 什 物 , 并 有 吉 样 之 寓 意 . 可 参 见 台 湾 《 汉 声 》 杂 志 社 1994 年 9 月 出 版 的 《 手 打 中 国 结 》 一 书 . 登山运动中发挥绳索作用的手段之一.有三十多种式样,常用的主要有六种:(1)拴马扣.国际上称“布林结”,用于保护和自我保护.(2)通过结.用于保护和自我保护,或固定绳索.(3)抓结.用于上攀下降的保护,以及渡河搭绳索桥时,将横挂在两岸支点上的绳子绷紧.(4)马镫结.也称“双套结”.攀登陡峭岩壁时与抓结并用.用于双脚上攀.(5)平结.用于连结两条绳子.(6)交织结.用途与平结同. 结组:登山运动、登山旅游的重要安全措施之一.按全队成员的性别、年龄、体力、体质,以及登山经验、技术水平和处理突然事件的能力等,编成便于以强助弱、安全登山的小集体,并由有组织能力和登山经验的队员担任组长.通过地形复杂和危险地段时,必须使用绳索或其他保护措施,有组织的安全通过. ----------------------- 十大野外实用绳结: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jieri926956/

推荐访问:中医药导报杂志社 云南中医药杂志社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