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国考和四川省考时间

来源:创业故事 时间:2018-08-31 18:00:11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创业故事】

2018年国考和四川省考时间(共10篇)

2018年国考和四川省考时间(一):

【满意追加】清朝科举考试的顺序
别说一大段话,只告诉我顺序和考试时间就行
主要是童生的顺序是怎么回事
我看到好几种说法,比如县试、府试、院试然后再是正式科举的乡试会试殿试,对么?
但不要说一大串乱七八糟的来源啊之类的)
最好一百字左右就行,别复制一大堆……

  明、清时的科举考试全过程是从府、州、县基层开始.首先是童试,童试即童生试,是明、清两代取得生员的入学考试,是读书士子的进身之始.应试者不论年龄大小统称童生.
  童试包括县试、府试、院试三个阶段.县试在各县进行,由知县主持,一般在每年二月举行.县试通过后进行由府的官员主持的府试,在四月举行.通过县、府试的便可以称为“童生”,参加由各省学政或学道主持的院试.院试是每三年举行两次,由皇帝任命的学政到各地主考,院试得到第一名的称为“案首”.
  通过院试的童生都被称为生员,俗称“秀才”,算是有了功名,进入士大夫阶层,有免除差徭,见知县不跪、不能随便用刑等特权.秀才分三等:成绩最好的称“禀生”,由公家按月发给粮食;其次称“增生”,不供给粮食,“禀生”和“增生”是有一定名额的;三是“附生”,即才入学的附学生员.生员获得入学的资格后,可以到官办的府、州、县学读书.生员经科试合格,即取得参加乡试的资格,称“科举生员”.
  成绩特佳的生员,有机会被选为“贡生”,成为国子监的学生,即“监生”.国子监是明、清两代的最高学府,照规定必须贡生或荫生才有资格入监读书,所谓荫生即依靠父祖的官位而取得入监的官僚子弟,此种荫生亦称荫监.监生也可以用钱捐到的,这种监生,通称例监,亦称捐监.与国子监其他监生不同,贡生是正途所出,属一种荣誉.
  正式较高级别的国家考试叫做乡试.乡试在各省省城和京城举行,照例每三年举行一次,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遇皇家有喜庆之事加科称为恩科.由皇帝钦命正、副主考官主持,凡获秀才身份的府、州、县学生员、监生、贡生均可参加.考试通常安排在八月举行,因此叫“秋试”. 考中的称为“举人”,头名举人称“解元”,中了举人便具备了做官的资格.
   通过乡试的举人,可于次年三月参加在京师的会试和殿试.会试由礼部在贡院举行,亦称“春闱”.由翰林或内阁大学士主考,取中者称为“贡士”,贡士首名称“会元”,得到贡士资格者可以参加同年四月的殿试.殿试由皇帝主持和出题,亦由皇帝钦定前十名的次序.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2018年国考和四川省考时间(二):

求一篇时事新闻杂感!
必须要最近的,不然不真实,别弄个2010年的来.2011年2月里的!读报看新闻写的杂感,写出对一件事的看法或见解.600字

南方周末《年轻人,到“体制内”去》读后感
在《年轻人,到“体制内”去》的导语部分,有这样一句话——
“南方周末记者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政法大学2008、2009届毕业生中各随机抽取两个班级作为样本,发现近九成的学生都报考了国考.”
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国考热”么?我认为不能,我觉得“国考热”本身就是一个不太经得住推敲的概念.
还是从我和我身边的同学朋友说起.我是前年参加的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考前我去听了一个公务员考试讲座,记得那个讲授人对在场的同学们说了这样一番话——
同学们,公务员考试可能会改变你们的一生.可是你们想一想,你们多数人为了这场考试准备了多久?准备一年的请举手,准备了半年的请举手,准备了三个月的请举手,准备了一个月的请举手,准备了一个星期的请举手,没有准备的请举手.
如果我说举手的人依次递增,那有些夸张了.但很明显的是,多数人对于国考其实并不上心,抱着打酱油的心态,好像凑热闹一般——既然大家都考,那我也报一个.中国人是喜欢考试的.假如现在外企也搞一个联合选拔考试,我想也会人潮汹涌,难不成我由此认定中国又出现了一个“外企热”?很多时候,这热那热不过是媒体自我塑造出来然后又用来自我证明的.这是我认为即使九成学生都报考也不能认为国考就成畸形热门选择的第一条理由.
第二条理由还是从我自己说起.硕士毕业前,我就做了两件事,一是考公务员,二是考博士生.多数同学不会像我这么愚蠢,他们有各种各样应聘机会.那么,假如我同样发起一个调查,调查一下大学生向各类企业投简历的比例,抛去我这样没有什么行动力的二百五,那恐怕也可以得出一个类似九成的数字.这样的调查有意义么?
简单来讲,我认为南周记者的随机抽样结果(当然了,我很好奇南周记者是怎么抽的)没有说服力、“国考热”不太经得起推敲的原因是:第一,多数人参加国考态度并不认真,抱着是打酱油的心态;第二,多数人是把国考作为众多工作选项中的一个,并没有更为特殊、认真地对待国考.
那种非公务员不工作的人是极少数.与其杜撰出一个惊天动地的国考热,倒不如平和一点,描述一下大学生找工作的市场是多么繁荣,干啥的都有.当然,这是一句废话,而且一旦写不好就成了CCTV式的歌功颂德.南周记者的心态从来都和我不一样,他们是要以出奇出新为第一要务的,我不敢奢望他们会做这样的事情.

2018年国考和四川省考时间(三):

国考申论答题纸上,

不需要的!建议你参考:2015年国考备考方案

     申论考试时要从阅读给定材料入手,在归纳概括、综合分析、提出对策、应用文写作、申论写作上花大量时间备考,提高自己的理论政策水平、热点知识储备、思想表达能力、材料处理能力,多看人民日报上的评论文章,多思考一些社会热点、多动手写一些关于2015年国家时事申论文章,相信申论会有一个很大的突破的.【2018年国考和四川省考时间】

2018年国考和四川省考时间(四):

国家三年自然灾害的时间和原因【2018年国考和四川省考时间】

1959—1961年我国经历了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关于其主要成因,1978年前一直错误地完全归咎于三年自然灾害.但近年来国内外又发表了一系列文章,认为这三年“风调两顺”,根本没有自然灾害,“人祸”即决策错误是唯一的原因.本文根据对灾情、受灾面积等资料图表的分析,证实这三年发生了持续的严重自然灾害; 同时分析了各种决策错误带来的不同影响,重点把粮食作为决定国家经济兴衰的生命线和因果关系链的比较指数,用计量方法分析当时农村因灾减产、因决策错误减产、因高征购而减少粮食存量之间的比例状况.本文的结论是:从农业粮食减产因素看,自然灾害略大于决策错误;从农村一个时期的集中缺粮情况因素看,决策错误影响远大于自然灾害,可以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关键词]灾害经济学 三年困难时期 自然灾害 决策错误 [中图分类号]136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952(2004)01—0083—11 1998年中国发生特大洪水以后,一门新兴的经济研究学科一一灾害经济学得到了关注.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中南财经大学等校开设了专门课程,并有相关专著问世.2003年出现SARS疫情以后,这门学科成为热点.关于灾害经济学的定义,有人认为:“灾害经济学首先研究的课题是灾害对经济的直接负面效应与间接正面效应,并探讨如何充分挖掘其间接正面效应,降低直接负面效应.”[1]有人认为:“灾害经济学的研究不能再局限于自然灾害,而应对人为灾害以及人与自然交互作用下的各种灾害予以高度重视”,“人灾互制、害利互变是灾害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或规律”.[2]总的来说,灾害经济学是研究人与灾害的关系的学科.用这门新兴学科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发生过的灾害,不仅对于国史、经济史研究有着跨学科的创新意义,而且对粗具规模的灾害经济学本身也有奠基作用.建国以来对经济影响最大的灾害,人所共知的是1959—1961年的“三年自然灾害”.本文拟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有没有“三年自然灾害” 有没有“三年自然灾害”?这本来不成其为问题,只是在人与灾害的关系(即“人祸”与“天灾”)上,不同时期的说法有别.1961年5月31日,刘少奇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说:“这几年发生的问题,到底主要是由于天灾呢,还是由于我们工作中间的缺点错误呢?湖南农民有一句话,他们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总起来,是不是可以这样讲:从全国范围来讲,有些地方,天灾是主要原因,但这恐怕不是大多数;在大多数地方,我们工作中间的缺点错误是主要原因.”[3]但是,1962年8月,中央北戴河会议和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严厉批评了所谓“黑暗风”之后,“人祸”的原因被绝口不提.直到1978年以前,“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一直成为这三年历史的代名词.1981年6月,《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主要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我国国民经济在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一年发生严重困难,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这与刘少奇1961年的判断是基本相同的. 但引人注目的是,近几年来,根本否定存在“三年自然灾害”的文章又不断出现,开始成为辗转引证的热点. 例如,金辉的《风调雨顺的三年一一1959—1961年气象水文考》一文,利用气象专家编制的1895—1979年全国各地历年旱涝等级资料表中的120个水文站资料得出全国平均指数,认为:“不论与其他任何灾年或是常年比较,1959—1961年三年灾难时期全国的气候都可以说是天公作美,甚或‘历史上的最好时期’.”“‘左’倾狂热及其指挥下的9000万人去大炼钢铁、大办食堂和‘共产风’使人们无心收割庄稼、‘大兵团作战’和瞎指挥的穷折腾,以及农业劳动力大量死亡和患病等等.正是这些人为因素直接和决定性地造成了三年灾难.它显然不是什么‘自然灾害’.所谓‘三年自然灾害’的神话该结束了.”[4] 王维洛的《天问一一“三年自然灾害”》一文认为:“随着官方文件、领导人讲话和新闻媒介众口一词地宣传‘自然灾害’,再加上强制性的思想‘教育’,‘三年自然灾害’这个被反复重复的谎言,终于变成了民众心目中习惯成自然的关于那个困苦年代的代名词.”“根据《中国水旱灾害》一书中1959年至1961年全国各省市干燥度距离平均值图,可以发现:1959年全国各省市干燥度距离平均值在正常变化范围之内;1960年全国干燥度略大于平均值,干旱范围比1959年略大,但干旱的程度减轻;1961年从全国来看属正常年份.因此,从干燥度距离平均值的分析中无法得出这样的结论:在1959年到1961年期间中国经历了一场非常严重的全国性、持续性旱灾.”[5] 本文无意于论证需要气象学家研究的问题,只想引用国家统计局、民政部编的《1949—1995中国灾情报告》(以下简称《灾情报告》)中的史实进行说明. 中国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主要是气象(包括旱灾、雨涝等灾害)灾害、洪水、地震等,1958年以前,自然灾害的程度基本为中等或以下.其中1954年的洪水灾害较大,但从受灾面积看仍“属中等水平”[6]. 1959年全国出现了“受灾范围之大,在五十年代是前所未有的”严重自然灾害,受灾面积达4463万公顷,成灾(收成减产30%以上为成灾)面积1373万公顷[6](p.378).其中成灾占受灾面积的30.8%,与历年比并不高,但集中在主要产粮区河南、山东、四川、安徽、湖北、湖南、黑龙江等省区的旱灾占全国成灾面积的82.9%,而且各种灾害交替出现,对粮食生长的影响十分严重. 1959年1—4月,河北、黑龙江出现严重春卑,影响300万公顷农作物的生长,黑龙江受旱达4寸—5寸深,为历史罕见.4—5月的霜冻造成华北、黑龙江等地50多万公顷农田受灾.与此相反,从2—6月,南方三次出现洪涝灾害,珠江、长江、淮河流域洪水泛滥,造成200多万公顷农田被淹.3—6月,东部沿海和华北地区又发生风雹灾害.进入夏季,旱灾、洪涝情况开始对移.6—8月,出现以江淮流域为主的大旱灾,到7月下旬受灾面积已达821.2万公顷,持续到8月上旬扩大到黄河以北和西南内陆,受灾面积达2276万公顷.7月下旬,河北、北京、黑龙江地区突降暴雨,山洪骤发,200多万公顷农田被淹.7—9月,东南沿海遭到5次台风侵袭,最高达12级,使120万公顷农田受灾. 1959年灾害种类繁多,在部分地区轮番发生.除旱灾、霜冻、洪涝、风雹外,还出现了建国以来并不多见的蝗灾、粘虫灾、鼠灾. 1960年,继1959年大灾害后,全国大陆除西藏外又发生了建国后最严重的灾害,受灾面积达6546万公顷,成灾面积2498万公顷,受灾面积居建国50年来首位[7].主要灾害是北方为主的持续特大旱灾和东部沿海省区的严重台风洪水灾害. 1960年1—9月,从1959秋季开始就缺少雨水的山东、河南、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陕西等华北、西北地区持续大旱,有些地区甚至300天一400天未下雨,受灾面积达2319.1万公顷,成灾1420万公顷.其中,山东、河南、河北三个主要粮区合计受灾1598.6万公顷,成灾808.5万公顷,分别达整个旱灾地区的68.9%和56.9%.流经山东、河南的黄河等河流都长期断流,济南地区的800万人生活用水告急.进入夏秋,旱灾扩展到江苏、湖北、湖南、广东、四川、云南等南方地区.整个大陆地区除西藏外旱灾面积达3812.46万公顷,是建国50年来最高记录. 1960年6—10月,东部地区发生严重的台风和洪水灾害.5个月里台风登陆达11次,高于以往平均数近两倍.台风过境时间长达10小时—20小时,高于往年平均数三倍以上[6](p.379).台风造成暴雨频繁、洪水泛滥,广东、福建、浙江、安徽、河南、江苏、山东、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11省受灾面积达993.3万公顷,直接死亡5000余人.山东部分地区30多天内降暴雨19次,平地积水3米—4米.东北辽河、太子河泛滥,流量为有史以来最大,淹没辽宁、吉林等地143.7万公顷,“鞍山、本溪等地区农田、村庄受到毁灭性打击”[6](pp.378,379). 1960年3—5月、9月,东部和西北部发生严重霜冻灾害,波及11个省区,受灾面积138.1万公顷.3—9月,还发生了由南向北推进、波及21个省区的风雹灾害,受灾面积达392.26万公顷. 1960年大灾害不仅成灾面积超过以往,而且是在1959年受灾的基础上连续发生,危害更大.另一个特点是早、洪灾同时发生,反差极大,一个省内,部分地区暴雨洪水泛滥,部分地区则持续干旱,给救灾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1961年,全国连续第三年发生特大灾害,受灾面积6175万公顷,仅次于1960年,为建国50年来的第2位.成灾面积达2883万公顷,为1994年以前最高[7](p.35),其中1/4面积绝收(减产80%以上为绝收).成灾人口16300万,也超过了1960年. 从1960年冬季持续到1961年3月下旬,黄河、淮河流域1300万公顷的农田遭受大旱,4—6月,旱情扩大到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年内全国旱区受灾面积达3784.6万公顷,成灾面积1865.4万公顷.其中,河北、山东、河南三个主要产粮区的小麦比1960年最低水平又减产50%,湖北省有67万公顷土地未能播种,河南省有73万公顷农田基本失收.4—5月,淮河流域遭受霜冻、大风灾害,淮北地区有375万公顷农田受灾,倒塌损毁房屋504万间. 1961年4—6月,江南珠江、湘江、赣江、闽江流域两次普降暴雨,洪水决口,泛滥成灾,水淹10个县市城.7—8月,海河、黄河平原连降暴雨,发生严重水涝灾害,其中河北、山东部分地区灾情是百年未遇的,受灾面积达160万公顷,占播种面积的54%,近100万公顷农田没有收成.到9月,灾区有60万公顷土地积水未退,聊城、沧州有3500个村庄被水包围,280万人断粮,沧州专区死亡人数占总人口的4.9%.7月下旬至8月,东北局部地区遭受暴风雨侵袭,山洪暴发冲人伊春市,交通、电讯中断,工厂停产.松花江流域7万公顷农田绝收. 1961年8—10月,东南地区的广东、福建、浙江、江西、江苏、安徽遭受台风袭击11次,其中12级以上的占9次,是建国50年里最多的[6](p.82).淹没180万公顷农田,造成的如渔船损坏、房屋倒塌、海堤被冲毁、人口死亡等损失都超过了1960年. 1949 1998年受灾成灾面积曲线表 单位:千公顷 资料来源:据国家统计局综合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年版,1966—1969年统计数字原缺. 图1 由图1可见,1959—1961年确实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成为出现三年经济困难的一个直接原因.当时的中央领导人已经多次提到这个判断,并不像金、王二文所断言的是后来才编造的.1960年10月29日,周恩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这样大的灾荒那是我们开国十一年所未有的,拿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来说,二十世纪记事起,也没有听说过.”[8]1961年9月,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访问中国,一个“特别的理由”就是了解是否发生了大的自然灾害.他在分别会见毛泽东、刘少奇时,几次问到这个问题.刘少奇认为:当前的“一连三年大灾”是80年来没有的.毛泽东也同意说:“过去局部性旱灾有过,但全国性的没有.”他还指出,中国水利灌溉抵御旱灾的作用“还差得很远.中国几千年来,加上我们十二年的工作,只有三分之一不到的耕地有灌溉.其他地方还是靠天吃饭.要逐步来.”[9] 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生产力十分低下,综合国力很弱,人类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非常有限,遇到持续三年特大严重自然灾害,出现经济困难是不可避免的.更严重的问题还在于,当时出现了严重的“左”倾错误.

2018年国考和四川省考时间(五):

一道国考数学题!某次射击比赛共有52人参加,前1,2,3,4,5靶未命中的人数分别为4,6,1
一道国考数学题!
某次射击比赛共有52人参加,前1,2,3,4,5靶未命中的人数分别为4,6,10,20,39,5靶中如果每人至少射中1靶,只中1靶的有7人,5靶全中的有6人,中2靶的人数和中3靶一样多.问中4靶的有几人?
A.20 B.25 C.29 D.31
【解析】本题属于数论问题.假设中4靶的人为x,中2靶和3靶的人为y.那么有7+2y+3y+4x+5×6=52×5-4-6-10-20-39,化简后为4x+5y=144,变形之后得:5y=144-4x,所以(144-4x)可以被5整除,使用代入排除,代入发现只有x=31时,符合,此时y=4.故,正确答案为D.
我的疑问是
前1,2,3,4,5靶未命中的人数分别为4,6,10,20,39.我猜是指第一靶未命中的人数是4,第一靶未命中且第二靶也未命中的人数是6,依次类推.
可是根据答案解析," 前1,2,3,4,5靶未命中的人数"意思是" 第1,2,3,4,5靶未命中的人数"

应该是第几靶未命中的是,人,

2018年国考和四川省考时间(六):

一年一度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吸引了许多人的眼球,现今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一般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下列皇帝中曾亲自出题面试,首开殿试之举的是(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D




2018年国考和四川省考时间(七):

国考的时候可以在试卷上字吗?
比如每个段落的主旨意义?

试卷是回收然后作废的,可以在上面写字的.一般规定,稿纸只发一张,如果不够可以找监考老师多要一张,也可以在试卷上做稿纸.

2018年国考和四川省考时间(八):

四川的真实时间
按照经纬度来算,北京时间的下午5点,在四川是几点?恩,我是想看四川宜宾的真太阳时.宜宾的经纬度是:105:06E,28:36N

算地方时:15度=1小时,1度=4分钟,根据你的数据:宜宾是在东7区.也就是比北京时间早一小时

2018年国考和四川省考时间(九):

化龙池公务员考试教育中心行测题(高频考点 ):
【例题1】(2013国考-6)《三国演义》开篇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这句话未必准确,因( ).
A.事物的发展需以条件为前提
B.事物的本质不以时间为转移
C.事物的质变是从量变开始的
D.矛盾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B.本题考查哲学常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未必准确,意思就是“分久未必合,合久未必分”.题干的意思可以整理成:因为( ),所以“分久未必合,合久未必分”.将B 代入,(事物的本质不以时间为转移,也就是说,分...

2018年国考和四川省考时间(十):

做国考题省考题正确率都在75%以上,却总是提前半小时打完,想再提高一些分数.我主要扣分点是是在常识和选词填空上,其他扣分点加起来不足10%,这两个部分有什么好的复习方法么?

看你的问题描述,应该只是行测在75左右吧?
首先,在提高分数方面,以申论为主.纵观国省考,若两门真能维持在150+,普通职位基本没问题,75对于行测来说已经是一个不错的分数,在提分空间不高的行测上下苦功夫,还不如猛搞申论.1.国考申论平均分40左右,行测平均分50左右;2.申论比行测更需要长期积累,特别对于用词、用句,是需要下苦功夫背诵的.
其次,对于常识和选词填空,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对于每套都维持在75分以上的你来说,这个道理一定会深有感触.
最后,若想锦上添花,可以报辅导班.记住,辅导班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绝不能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
所以,具体怎么做就在于你自己了.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angji857554/

推荐访问:2018年国考报名时间 2018年公务员国考时间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