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会如何产生

来源:创业指导 时间:2018-10-26 11:00:04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创业指导】

理事会如何产生(共10篇)

理事会如何产生(一)

常务理事和理事有什么区别?

团体理事组成理事会.理事会是会员大会的执行机构,在闭会期间领导团体开展日常工作,对会员大会负责.
常务理事由理事会从理事中选举产生,组成常务理事会.在理事会闭会期间行使部分理事会职权.

理事会如何产生(二)

欧共体向政治经济联盟转化的内因和外因是?如题
因欧洲理事会和欧洲议会的成立出现的趋势原因

原因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说清楚的 ,简单的说内因:利益驱使下结成的联盟,欧洲地域上互相联系密切,交往甚好.为了通行货币方便交往贸易急需一个结盟组织,实现其内部贸易自由化,从而欧共体应运而生.外因:在以前的美国美元体系世界货币下,各国都需要用美元进行交换作为对外贸易的筹码,这样就叫美国从中专区了利益,美国只要保证各国生产分散,并且生产各部门越小越好,这样美国在家印钞票就可以赚钱. 为了抵制美元造成的各国经济流失,成立欧共体,并逐渐转化为经济政治联盟

理事会如何产生(三)

27 1分析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成立的主要历史背景 2欧洲理事会和欧洲议会的成立,表明欧共体出现了什么新...
27
1分析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成立的主要历史背景
2欧洲理事会和欧洲议会的成立,表明欧共体出现了什么新的发展趋向
3如何认识欧洲联盟在当今国际经济和政治中的地位

1在两极世界格局下,出现了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为了摆脱大国的控制,欧洲各国联合起来.
2欧洲一体化趋势
3是现在世界多极化中的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

理事会如何产生(四)

安全理事会由( )、( )、( )、( )5个常任理事国和()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理事会如何产生】

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十个非常任理事国,按地区分配:亚洲二个,非洲三个,拉美二个,东欧一个,西欧及其他国家二个,由大会选举产生,任期两年,不能连选连任

理事会如何产生(五)

世界现在一共有多少亿人口

截止到2007年世界人口总数已达67亿.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达50亿,为了进一步促进各国政府人民注重和解决人口问题,联合国根据开发计划署理事会第36届会议建议,为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对人口问题的重视,确定1990年起每年的7月11日为“世界人口日”.联合国人口基金会要求各国政府、民间团体在此期间开展“世界人口日”活动.此后,每年7月11日世界各国都开展宣传活动.联合国人口基金会1999年初公布的统计数字向人们展示了全球人口增长的历程:1804年世界人口只有10亿,1927年增长到20亿,1960年达到30亿,1975年达到40亿,1987年上升到50亿,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达到30亿.人口问题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从1954年起,联合国几次召开世界性人口会议.1994年9月5日至13日在开罗召开的第三次国际人口与发展会议,来自182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第一次将人口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会议最后通过了《行动纲领》,呼吁各国加强在人口与发展领域的合作,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1999年6月30日至7月2日联合国召开人口和发展特别会议,再次从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性.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1995年7月11日在伦敦发表的世界人口报告说,1995年世界人口总人数为57亿.文肓为9.6亿,其中2/3是妇女,1.3亿为儿童.据推测,全球每年增加人口数量将保持在8600万以上.到2015年世界人口将达71─78亿,到2025年将超过80亿,到2050年将达到94亿.据科学家的分析,到208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顶峰,为106亿,在此后将逐渐下降,到21世纪末降至103.5亿.

理事会如何产生(六)

2013年5月15日上午,在瑞典北部城市基律纳召开的北极理事会第八次部长级会议上,中国被批准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国.读“北极地区冰雪覆盖范围及变化预测示意图”,回答12-13题.
影响北极地区冰雪覆盖范围变化的主要(  )
人为原因是
①过度开发热带雨林
②大量燃烧矿物燃料
③过度开采矿产资源
④大量使用含氟制冷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读图可以看到,北极地区预测冰雪覆盖范围将变小,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人为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故选:A.

理事会如何产生(七)

欧盟的扩大,货币的统一,对其成员国的贸易产生什么影响?
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什么影响?

 摘要:鉴于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影响的不断深化,欧盟也在综合分析全球形势与自身发展情况的基础上,逐渐调整了自身的发展思路并进而形成了以紧密与松散并存、灵活性与非一致性并存以及由封闭逐渐走向开放为特色的运作发展新趋势.新趋势的形成并非偶然,除了政治方面的需求以外,它还有着深刻的经济方面的动因.但无论如何,从发展路径上看,一个以国家主权为基础、强调灵活性、允许一体化发展速度有差异且又具有明显圈层结构的欧盟仍将长期存在.
  关键词:欧盟;一体化趋势;差异欧洲原则;发展路径选择
  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以及政治、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区域性一体化组织,欧盟自形成至今,在世界的政治与经济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大的作用和影响.随着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的进一步调整与变化,尤其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强化以及冷战的结束,欧盟为能保持自身的强大生命力与影响力,其不断地在对自己的内部运作体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作出新的调整与布局.了解现阶段欧盟发展的新趋势并进而深入分析其中的经济动因,对我们密切和处理好与欧盟的关系,无疑是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的.
  一、欧盟发展的新趋势
  鉴于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影响的不断深化,欧盟在综合分析全球形势以及自身发展情况的基础上,逐渐调整了自身的发展思路,形成了相应的发展新趋势.
  (一)紧密与松散并存的运作管理模式发展新趋势应该说,自建立伊始,作为一种区域经济(甚至是政治)的一体化组织,欧盟的运作程序与管理制度一直都是十分严格的.不符合相应的条件、不履行相应的职责,加人欧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20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90年代以后),尽管世界的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紧密性的特点却一直都是欧盟运作与管理中的一种必要选择.其所以如此,具体原因主要有二个方面:其一是,从欧盟内部的具体情况看,由于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社会制度单一,再加之相互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又大体相似,因而作为一种制度性的一体化组织,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相应的运作管理制度的严密也就成了欧盟运作与发展的必然选择①.其二则是,从扩大的紧密层上看,以欧共体与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欧洲经济区,又使得欧洲自由联盟跟上了欧共体的内部建设步伐,结果,在缩小了二者一体化水平差距的基础上,也有利于在更高的层面上将两者统一起来.随着欧盟的东扩,由于未来的各成员国之间存在着事实上的社会及经济发展上的差距与不平衡性,因而,欧盟在继续强调严格的准人与管理制度的同时,在加人的标准与管理要求上也作出了某种程度的变通;而且相比较而言,这些变通事实上是存在着松散性的特征的.例如,为有利于中东欧的相关国家加人欧盟,欧盟就曾向这些国家提供了大量的资金与财政援助;此外,欧盟还制定了所谓的“新地中海战略”,并计划以经济援助为主要手段,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形式来将地中海南岸国家纳人其势力范围.
  (二)以灵活性为基础的、非同步推进的一体化发展新趋势
  随着整个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内部各成员之间在发展程度上的非一致性,欧盟为稳步推进一体化事业,实践中还在继续保持欧洲一体化整体性的前提下,实施了以非同步性为特征的灵活性策略②,并借此为那些希望并有能力加快一体化进程的国家提供一个在一体化进程中走在其他国家前面的可能③.具体说来,从欧盟一体化深化的角度分析,欧盟实施的这种以非同步性为特征的灵活性策略及其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在经济与货币联盟的建设上,欧盟的发展不再坚持“统一推进”方式;这一点又突出表现在《马约严在批准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阻力以及欧盟对《马约》标准在适用中的灵活性的期望上.1998年,为建立和推进货币联盟,欧盟委员会与欧洲货币局提交了关于加人货币同盟首批成员国的推荐报告;其中,尽管只有法国、卢森堡、芬兰达到了关于政府债务低于GDP60%的硬约束要求,但该货币联盟的首批成员国却达到了11个(其他8个国家即是利用了政府债务标准上灵活性的软约束,也即是在具体评价中,欧盟执行的是以债务比率显著减少为符合条件的标准)⑤;希腊尽管经济状况全面超标且也有意参加,但却直至2002年才允许加人.虽然《马约》最终获得了欧共体12国批准并已生效,然而由于欧盟给了本已符合加人条件的英国和丹麦以“例外选择权”(英国与丹麦未能批准《马约》),因而实际上也就为“双速欧洲”与“多速欧洲”的存在打开了缺口.显然,欧盟成员国间的不同速度在货币政策上即已成了事实.其二是在司法与内政方面的合作中也注重坚持灵活性的原则.这一点在《欧洲联盟条约》第K.7条与第K.12条中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其三则是在政治同盟的建设上,欧盟的灵活性原则还在共同外交、安全政策以及司法与内政的合作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例如,根据《欧洲联盟条约》的第J.7条第四款中的相关规定,在《申根协定》的框架内,只要不损害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规定,欧盟也就不反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国在相关政策领域中的更为密切的合作.不仅如此,我们另外还可从欧盟近年来扩大的行为中看出欧盟所采取的以非一致性为特征的灵活性的发展策略(例如,《阿姆斯特丹条约》最终接受了差异欧洲原则,就是这方面情况的突出表现).
  应该说,在成立后的一个较长时期内,欧盟的运作体系相对说来还是比较封闭的,然而随着全球政治、经济发展一体化趋势的强化以及自身的不断成熟,欧盟的封闭性特征逐渐被淡化,相应地其开放性趋势则得到了明显加强.具体说来,这种由封闭走向开放性趋势的形成,又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欧盟的对外保护程度不断降低,相应地其对外开放程度则日益扩大.仅就欧盟的整体对外关税而言,就比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与地区要低阎,更何况在对非关税壁垒的控制方面,欧盟也走在了世界各国的前面.据统计⑥,目前即使是包括反倾销税在内,欧盟按贸易额加权平均的关税也只有3%,远低于大多数的发达国家(2000年日本的平均关税即为4.4%,美国则为2.8%)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其实,即便是欧元启动后,欧元区的对外开放程度照样要大于美国与日本.不仅如此,欧盟的对外开放程度还可在消费支出结构与比重的变化上得到体现.据统计⑦,仅1980年至1991年期间,欧盟在总的制成品的消费构成中,对国内生产商品的消费便从67%下降到了56%,对欧盟其他成员国生产的商品消费却从19%上升到了25%;而对欧盟以外地区生产商品的消费则从14%上升到了19%.所有这些,其实都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欧盟对外开放性趋势的强化.其次,欧盟也日趋重视多边性的国际经济合作.例如,在长达8年的乌拉圭回合多边谈判中,欧共体就始终积极参与,并为1994年4月最终协议的签署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外,在乌拉圭协定的基础上,欧盟还主张要大力强化世贸组织机制,以管理日益复杂的多边规则.不仅如此,欧盟还积极参与和推动了许多新领域的自由化(如金融服务自由化临时协定的谈判、基础电讯领域谈判、知识产权、政府采购等)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再次是采取切实措施来促进各种双边安排的发展与深化.近些年来,为避免陷人相对孤立境地以及克服缺乏互补性的弱点,欧盟在推动自身建设的同时,还加强了与欧盟以外的国家与地区的联系,尤其是其还把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双边贸易网络作为其对外经济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随着一体化的发展,欧盟已经建立了十分广泛的双边贸易协定网络,其覆盖面占到了其外贸总额的40%.显然,现在的欧盟无论是在对外经济政策方面,还是在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上,都比以前变得更为外向而较少封闭与保护之色彩了.
  二、欧盟发展新趋势的经济学分析近年来欧盟发展过程中一系列新趋势的形成,并非偶然,而是存在着十分深刻的政治与经济原因的.鉴于问题分析的复杂性以及本文分析的实际需要,我们这里仅以经济动因为切人点来展开分析与探讨.
  (一)欧盟扩大与对外开放性提高的经济动因分析
  正如我们前面所分析的那样,为了占领市场、扩大影响,近些年来,在西欧共同市场基本建成的基础上,欧盟还逐步加快了其以吸收绝大多数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国家为核心目标的东扩计划I8].为此,1993年欧盟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即提出了接纳中东欧国家的加人标准,1997年又在卢森堡的欧盟理事会上形成了具体的东扩计划;目前,参与扩大进程的申请国包括了10个中东欧国家(CEECs)以及塞浦路斯、马耳他以及土耳其等12个其他类型的国家.
  欧盟之所以热心东扩并不断提升自己的开放度,其经济方面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东欧国家1994年经济复苏后,其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面已逐步取得了巨大成果,实现了向开放的市场经济转变的稳定局面.这一点也可以说是欧盟进行东扩的一个重要条件.二是欧盟与CEECs国家在贸易的商品结构上的较强的互补性,也能给双方加强联系和开放市场带来明显的正效应与积极影响.实践中,由于在暇欧洲协议》的框架内,欧盟对东欧国家提供了多种形式的贸易优惠,从而使得冷战时期受到严格贸易限制的东欧国家在短短几年内即跃居了欧盟金字塔形贸易优惠模式的顶端(具体情况参见表2).从表2中可知,1989年到1999年期间,欧盟对CEECs的进口与出口的平均年增长率分别达12%与15%;与此同时,与欧盟的贸易额也占到了CEECS对外贸易总额的50%以上.尽管相对而言,CEECs国家在欧盟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较小,而且从贸易的单位价值上讲,CEECs对欧盟出口商品的单位价值要低于欧盟其他国家所进口商品的单位价值;然而由于欧盟的产品大多集中在高新技术产品领域,而CEECs的又主要集中在低技术含量的资源密集型行业中,因而双方的往来应是具有较多的互补性与正效应的.三是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也将有利于实现资源的重新优化配置,并进而有利于CEECs和欧盟双方的利益.与贸易状况相似,与CEECs相邻的欧盟成员国向CEECs提供了大量的FDI并产生较大影响;同样欧盟的许多国家也从CEECs国家中吸收了不少的劳动力(特别是奥地利与德国就吸收了近80%的来CEECs的劳动力).既然FDI有利于欧盟提高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劳务的出口,同时,来自CEECs的廉价劳动力也有利于降低成本,因而欧盟的东扩与开放市场于双方而言,应都是比较有利的.
  总之,东扩与提高市场的开放度,不论是对欧盟本身还是对CEECs来说,都是一个获得经济增长的大好机会.尽管现实中,双方在经济规模、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社会生活与文化方面尚存在着较大差距,然而由于其中存在着巨大的利益诱力场,因而为了合作与发展,双方都在各自的范围内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二)积极看待与主动参与全球化进程并进而扩大市场开放程度的经济动因分析
  由于建立之初的欧盟存在着较强的封闭性与排它性,因而不仅其一体化的规模始终难以扩大,而且作为区域一体化组织,其作用力与影响范围也是相当有限的.然而,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转变、市场竞争的激烈以及区域组织内部市场空间的狭小,欧盟开始正视现实,下大力气打破封闭与排他之侄桔,积极看待与主动参与势不可挡的全球化进程.
  欧盟的态度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变化,从经济的角度来分析,其深层次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20世纪70年代前期以来,为解决经济增长势头弱化、投资率下降、竞争地位恶化以及失业率连年上升等方面的社会现实问题,欧盟急需以全新的视角来全方位地评估自身的传统战略与运作方式;尤其是与竞争对手日、美两国差距的不断扩大(例如,欧盟制造业的名义劳动生产率与美国相比,即相差10%以上;与日本相比,差距更是高达40%.再如1993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各自总出口比重的份额,欧盟为26%,而日本与美国则分别为35%和30%)以及来自新兴工业国家冲击的不断加大(新兴工业国家对欧盟的出口增长并非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低技能部门,而且其在一些高技能的资本密集型部门,如机械、运输设备及其他高技术产品的份额上也都有着较大比例的提升;欧盟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尤其是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方面实行保护,反而会促使发展中国家积极调整出口结构与转向生产高新技术产品,并进而无形中促使其能在更高的层次上参与市场竞争,当然,也就难以避免地会对欧盟自身形成更大的威胁了),更使得欧盟认识到,不正确看待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一体化现象,不及时调整自身的思路与行为对策,不积极主动地参与全球性的大市场,欧盟影响力的弱化必将难以避免.二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即是发达国家与地区经济联系的进一步加强,再加之,欧美日三方出于各自经济利益的需要,事实上已成了重要的合作伙伴,三方之间(尤其是欧美之间)的市场开放已达到了相当程度,因而,坚持或者说是重建壁垒,既失去了意义,而且也并非易事.显然,在这种情况下,欧盟态度的转变以及积极开放与参与市场竞争,也就成了理所当然之选择.三是欧盟的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已越来越失去了其存在的基础与价值.与美日间的市场联系的紧密程度已自不待说,加强与新兴工业化国家间的关系也并没有造成预想中的某些恶果.其实,尽管新兴工业国家的某些对欧出口会影响到欧盟的就业,然而总体看来,这种影响却并非很大,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它甚至还可以和欧盟出口创造的就业情况相抵;不仅如此,欧盟的对外直接投资也并没有造成区内的失业,相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它们非但不能取代欧盟的出口,而且还可以借助于有竞争力的欧盟产业来引发额外出口.也正是有鉴于此,欧盟执委会在1997年的报告中指出:“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全球化本身、特别是与发展中国家日益增长的贸易和投资,是欧盟失业的主要原因”,况且,“保护或许加强了在新技术产品领域里的竞争,限制了对敏感行业(服装、纺织、钢铁)市场的进人,但也都鼓励了亚洲国家转向了更为复杂市场的专业化”.言下之意也就是说,在相互依赖不断加深的情况下,欧盟如果执意坚持保护主义,则势必会招致对方的反措施,其最终后果也必将会严重地影响到欧盟自身的发展.
  其实,市场开放无论是对欧洲的企业,还是对欧盟内的消费者来说,都将会带来相应的利益.虽然开放导致了竞争压力的加大,然而如果从更广泛的经济空间上分析,也即是从全球的角度上看,建立在比较优势与自由贸易基础上的资源重新配置,也必将会对欧盟的经济发展及就业产生积极的影响.也正是基于这些考虑,早在1990年欧盟即开始坦承保护主义过于消极,在呼吁脱离以前一直坚持的防卫性与保护主义措施的基础上,欧盟还开始以实际行动来积极看待和主动参予全球化的进程;同时,其对开放市场的理解也更加理智和深刻了.
  (三)在经济区域化与高层次水平分工的基础上,通过一体化措施打破国家之间的经济界限,建立统一的经济空间以及优化整个区域内的资源配置以及最终提高所有成员竞争力的经济方面的动因分析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欧盟之所以要选择深化一体化的战略来作为应对挑战的首要措施,其深层次的原因应是与欧盟作为区域经济组织的宗旨、发展方式以及对外需要密切相关.具体说来,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来自美、日与新兴工业国家的竞争压力加大应是推动欧共体在关税同盟基础上进一步实施内部市场计划的直接原因.事实也的确如此,英国学者伯德温便从市场规模扩大的角度深人分析了统一市场所带来的中期与长期效应,并认为:如果考虑到统一市场的动态效应,中期的生产增长将会使欧盟收人的增加为静态效果的两倍以论坛上;而从长期的角度上看,欧盟的经济增长率还将会在静态的基础上再增加0.2一0.9个百分点,产出的增加则约为10%一25%.其次,带有明显超国家调节色彩的经济货币联盟的成立,又为欧盟彻底实现统一的大市场并深化其效应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应该说,单一货币的实施,不仅能够在统一市场的建设以及内部竞争加剧的情况下,避免因欧共体内部各种货币存在所引起的成员国之间货币的竞争性贬值(据估计,使用多种货币所造成的交易成本约等于80年代中期欧共体GDP的0.5%,而且汇率风险还将进一步加大资源配置成本,并进而使得欧盟成员不可能从单一市场中充分获益),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扩大规模经济效应和产生更具活力的一体化效应,而且欧元的启动以及单一货币政策框架的稳定取向,在进一步加强欧元区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同时,也势必会对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显然,在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货币一体化的制度变迁以及欧元的启动,在全面强化欧元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对国际货币体系影响力的同时,也还无形中加强了欧盟对全球性货币、汇率政策协调等问题的发言权,最终会提升欧盟的国际竞争地位.还值得一提的是llv,作为统一大市场的最终结果,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的形成,也大大方便了国际贸易中的支付(因为,实践中外国企业面对的是统一的大市场与统一一的货币),结果,国际贸易也将会由于这种便利而扩大.再次,从理论上说,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欧盟采取开放性与深化一体化的策略也是可取的和有着自身的存在理由的.关税同盟的理论说明,尽管内部自由化会带来贸易创造利益和规模经济效益、竞争效益等动态效益,然而贸易的转移却也会带来福利上的损失.由于贸易转移在相当程度上是伴随着封闭性而存在,因而提高开放性则可以在获得贸易创造利益的同时减少因贸易转移而造成的损失.其实,由于一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内部的市场规模、贸易容量与竞争范围等都是有限的,因而其内部利益也终归是有限的;此时,若再把产品差异化与技术进步下新产品、新产业的出现等因素考虑进去,情况则更是如此.由此可见,从欧盟自身的利益角度分析,在当今的国际环境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与相对封闭的区域经济组织,欧盟努力提高其对世界市场的开放性,既是其本身的长远利益所在,而且也是其内部一体化进程中符合逻辑的对外延伸.
  三、关于欧盟发展新趋势路径选择的简要分析
  如我们前面所分析的那样,近年来欧盟发展的新趋势主要是体现在扩大其开放性与灵活性的一体化政策的两个方面.因而在对欧盟发展新趋势的路径选择展开简要分析时,我们也主要是以这两方面的内容作为切人点来展开.
  先看欧盟以开放性为特征的路径选择.在这里,欧盟主要是选择了开拓新领域的自由化来具体体现出这样的一种开放性;与此同时,在扩大和对外关系方面,欧盟则选择了“扩展成员资格”这一开放方式;除此之外,欧盟还以减少或避免其优惠条款产生的歧视作为一种方法,来加大其对外开放的力度(例如,与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加强联系并建成了欧洲经济区,以借此消除它的优惠贸易协定给邻国带来的大部分的歧视性影响;同时,欧盟还与地中海沿岸国家的欧盟大部分成员国的前殖民地国家签订了一系列的关联协议,以限制对它的不良影响).当然,从时间的角度上分析,欧盟的开放还应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为,欧盟的对外开放的方式与速度除了取决于欧盟自身的发展状况以外,也还将取决于多边贸易的发展进程.
  再看欧盟以灵活性为特征的发展路径选择.应该说,一体化组织的形式应依据成员的具体情况,尤其是成员的经济差距情况来加以适当选择,而不能完全局限于某一种模式.事实也的确如此.随着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及其在体制上所呈现出的多元复合性,欧盟的制度结构也渐趋形成了政治一体化领域松散的协商机制与经济一体化领域紧密的超国家机构调控机制的并存.尽管欧元启动后,政治一体化已成了欧洲一体化的重点,然而从目前情况看,欧盟作为主权国家间联盟的性质仍不会改变,因此,欧盟的政治一体化建设仍是任重道远.其实,别说政治上的一体化建设困难重重,就是在经济上要求所有成员都采用统一的制度安排也殊非易事.更何况,随着欧盟的扩大,其内部成员间的异质性或混合性趋势也不断强化,其发展过程中也无形中彰显出了更强烈的层次性与多样性.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欧盟便将一体化组织内部的灵活性机制提升到了一个相当高的境界.经验显示,欧盟的多层次性与一体化推进的非同步性将是一种长期现象;一个以国家主权为基础,强调灵活性,允许一体化发展速度有差异且又具有明显圈层结构的欧盟仍将长期存在.【理事会如何产生】

理事会如何产生(八)

英语阅读题,说明原因谢谢(初中题)
Venice is world famous scenic city .it is a city of the sea it isbuilt on islands which are in the middle of a lagoon.today ,the city covers 118 islands .these islands are connected by bridges.there are about 400 bridges that cross 150 canals.itis difficult to forget the sea when you are in the city .
the people of Venice have always been fishermen because the lagoon was full of fish .they also built ships,and travelsd to Greece and other European countries .the great Italian traver Maroco Polo was born there.
Venice was a republice for eleven hundred years .the people elected Great Council with 480 members.this Council elected the Doge.
every year ,on Ascen````````
翻译句子:he people of Venice have alaways been fishermen becaude the lagoon was full of fis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very ,on ascension day ,the doge used to cross the lagoon in his beautiful boat ,and throw a wedding ring into the se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句子

威尼斯是世界著名的风景城市.这是一个城市的海洋岛屿上它是在中东的泻湖.今天,这个城市涵盖118座岛屿.这些岛屿是连接的桥梁.大约有400座桥梁,两岸150运河.炎难以忘记海上当你在城市.
人民的威尼斯一直渔民因为泻湖充满了鱼.他们还建造的船舶,并旅行到希腊和其他欧洲国家.伟大的意大利旅游家马可波罗的出生地.
威尼斯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伟大的人民选举产生的理事会成员与480 .这个理事会选出总督.
每年,在Ascen ````````
(额.同学,好好学吧,以便以后遇上这些事,自己翻译就OK.)
1.威尼斯的人民一直是渔民,因为泻湖充满了鱼.
2每一个耶稣上天的日子,总督都会坐在他的穿上横渡湖泊,并把一个结婚戒指扔到海里.
加油喔.

理事会如何产生(九)

国际原子能机构是怎样的组织?

国际原子能机构(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 IAEA)是一个同联合国建立关系,并由世界各国政府在原子能领域进行科学技术合作的机构.1954年12月,第九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要求成立一个专门致力于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国际机构.1956年10月,来自世界82个国家的代表举行会议,通过了旨在保障监督和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原子能机构规约.1957年7月,规约正式生效.同年10月,国际原子能机构召开首次全体会议,宣布机构正式成立. [编辑本段]总部所在地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部设在奥地利的维也纳.现任总干事巴拉迪 (埃及人)于1997年12月1日任职,2005年9月第三次当选. 国际原子能机构坐落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联合国城是一组银灰色的现代化建筑群,由一幢圆柱形会议楼和6幢高度不一的办公楼组成.其中最高的一幢楼和旁边的另一幢楼,就是国际原子能机构总部所在地. [编辑本段]成立的宗旨 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宗旨是加速扩大原子能对全世界和平、健康和繁荣的贡献,并确保由机构本身,或经机构请求、或在其监督管制下提供的援助不用于推进任何军事目的.它始建时有一个简单的信条——“让原子能为和平服务”.这意味着核技术应该安全地用于能源生产、健康、农业和水资源保护等为人类服务的和平目的. 国际原子能机构规定,任何国家只要经过机构理事会推荐和大会批准,并交存对机构规约的接受书,即可成为该机构的成员国.截至2006年2月,国际原子能机构共有139个成员国. [编辑本段]组织机构运作机制 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组织机构包括大会、理事会和秘书处.大会由全体成员国代表组成,每年召开一次会议;秘书处是执行机构,由总干事领导,下设政策制定办公室、技术援助及合作司、核能和核安全司、行政管理司、研究和同位素司以及保障监督司;作为决策机构,理事会负责审查国际原子能机构预算、相关项目及成员国申请国,并向大会作出推荐.理事会的职责还包括批准相关安全协定,任命总干事等.理事会每年改选一次,由大会指定和选举产生.在每届固定的35名成员中,11个成员由国际原子能机构大会指定,任期一年.这11个成员按地区分配,由各地区内核工业最发达的国家担任.其他24名成员由大会选出,任期两年.

理事会如何产生(十)

2012年7月6日,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20次会议上,表决美国等国提出的带有明显政治倾向、单方面批评叙利亚政府的“叙利亚人权状况”草案时,中国不顾美国等国的压力,坚决对该决议草案投了反对票。据此回答小题。
小题1:下列说法符合我国人权问题立场的是
①通过对话与合作来促进和保护人权
②人权无国界
③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权
④人权高于主权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小题2:中国在有关叙利亚人权问题上的表现主要体现了
①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②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③中国一贯支持联合国的各项工作
④维护共同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小题1:A
小题2:A


小题1:试题分析: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1)生存权、发展权是根本和重要的人权。(2)保护和促进人权,必须从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这个环节入手;(3)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4)国家主权是一国人民充分享受人权的前提和保障。所以:②人权无国界、④人权高于主权的说法错误。
小题2:试题分析: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①②.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所以排除④。我国一贯按照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办事,而不是支持联合国的各项工作,排除③。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angji932881/

推荐访问:首届理事会如何产生 大学理事会理事的产生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