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丧的诗

来源:创业故事 时间:2018-11-20 18:00:05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创业故事】

丧丧的诗(共10篇)

丧丧的诗(一):

孔子去世,弟子心丧三年.

(1).古时谓老师去世,弟子守丧,身无丧服而心存哀悼.《礼记·檀弓上》:“事师无犯无隐,左右就养无方,服勤至死,心丧三年.” 郑玄 注:“心丧,戚容如父而无服也.”《后汉书·方术传上·李郃》:“门人 上党 冯胄 独制服,心丧三年,时人异之.” 晋 挚虞 《师服议》:“自古弟子无师服之制,故 仲尼 之丧,门人疑於所服,子贡 曰:‘昔夫子丧 颜回 ,若丧子而无服,请丧夫子,若丧父而无服.’遂心丧三年.此则怀三年之哀,而无齐衰之制也.” 清 黄景仁 《寒夜检邵叔宀师遗笔》诗:“三年谁与共心丧,旧物摩挲泪几行!”
 (2).泛指无服或释服后的深切悼念,有如守丧.《晋书·傅玄传》:“ 世祖武皇帝 虽大孝烝烝,亦从时释服,制心丧三年.至於万机之事,则有不遑.”《新唐书·于志宁传》:“公主身服斩衰,服可以例除,情不可以例改.心丧成婚,非人情所忍.”《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李尚书 夫妇痛哭倍常,认作亲生父母,心丧六年.” 清 梁章钜 《退庵随笔·家礼一》:“虽不服其服而有其实者谓之心丧.”

丧丧的诗(二):

添字或填诗句
七( )八( ) 千( )万( ) 千( )万( )
古往今来,有多少仁人志士在艰苦的环境下,不丧凌云壮志,顽强追求,着真是( ,)(诗句)
人们常用( ,)赞扬教师(诗句)
看事物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会,真是( )(可写诗句或名言)
雨梦明天就要和爸爸转到另一个城市去读书了,小明送她时会说( )(可写诗句或名言)

七(上 )八( 下) 千(山 )万( 水) 千(言 )万(语 )
古往今来,有多少仁人志士在艰苦的环境下,不丧凌云壮志,顽强追求,着真是(乘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句)
人们常用(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赞扬教师(诗句)
看事物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会,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可写诗句或名言)
雨梦明天就要和爸爸转到另一个城市去读书了,小明送她时会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可写诗句或名言)

丧丧的诗(三):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小题1:请分析三、四句的精妙之处。(6)
小题2: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5)


小题1:“无定河边骨”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对比效果。
小题1:表现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小题1:首先要明确用了何种修辞及其表达效果。然后结合诗句从对比、虚实的角度加以分析。
附鉴赏:后两句写无定河边的白骨,是春闺少妇日夜盼望归来团聚的亲人后两句,以“无定河边骨”与“春闺梦里人”对照,一边叙现实,一边写梦境,虚实相生,用意工妙。情深词苦,感情凄楚,凝聚了诗人对牺牲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读来潸然泪下。
小题1:誓扫匈奴不顾身可见其爱国精神可嘉。丧胡尘说明战争的残酷性。河边骨是梦里人让人不免对死难的人和深闺少妇的遭遇给予了深深地同情。所以答题目时关键是对诗句的解读,然后加以整理即可。
【丧丧的诗】

丧丧的诗(四):

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
还有这个 一也

父母的死亡没有高贵和低贱的差别,都是相同的啊
一:相同,一样
也:用在句末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相当于“啊”、“呀”

丧丧的诗(五):

下面是一首题为“梦想”的小诗,请按前两节的形式再补写一小节诗.仿写:
紧紧地抓住梦想 倘若梦想消亡 人生将是断翅的鸟 再也不能飞翔
紧紧地抓住梦想 倘若梦想消丧 人生犹如一片荒原 终年冻结着冰霜

紧紧地抓住梦想 倘若梦想消损 人生变成一支秃笔 无法描绘蓝图

丧丧的诗(六):

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丧丧的诗】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jí),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yōu)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hé).王在灵沼,於(wū)牣(rèn)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hé)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王笑而不言.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曰:“否.吾不为是也.”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王曰:“若是其甚与?”
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曰:“可得闻与?”
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曰:“楚人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梁惠王章句上》选自《孟子》.

丧丧的诗(七):

求苏轼最著名的诗词和他的人生经历.

苏轼作品四首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丙辰:宋神宗熙宁9年(1076年).达旦:直到天亮.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天上宫阙:指传说 中月中宫殿.不胜寒:冷的使人受不住.转朱阁:月光照射入红色华美的楼阁.绮户:雕花的窗户.照无眠:照着有心事不能入睡的人.婵娟:美人;这里指月亮.
【简析】这是一首中秋词.抒发诗人对千里之外的兄弟子由的怀念.词的上片,因问月而展开幻想,在幻想 中他回到仙境,但最终还是眷念人间,但是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苦闷.下片因月而引出离别的思绪,把人 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阴晴圆缺相比,说明事物没有十全十美,最后以“千里共婵娟”的乐观旷达的祝愿结 束.全篇笔法曲折多变,虚实结合,情景交融,说理通达,情意深厚.
江城子
苏轼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注释】乙卯:宋神宗熙宁8年(1075年).千里孤坟:苏轼之妻王氏埋葬于四川,当时苏轼在密州,相隔 几千里.鬓如霜:两鬓全白.言自己饱经沧桑,衰老得很快.小轩窗:小室的窗前.轩:只有窗槛的小 室.短松岗:种植小松树的山岗,指王氏墓地.
【简析】这是一首悼亡祠.漫长的十年过去了,诗人对亡妻的怀念极其深沉,上片抒写自己的哀思,诉说十 年来的苦难生活,而致“纵使相逢应不识”,才四十岁就白头了.下片通过梦境写相思之切,梦中相逢之 悲,最后写“明月夜,短松岗”下的孤坟,反映了“无处话凄凉”的苦痛.全篇采用白描手法,流露诗人 怀念亡妻的真情实感,句句沉痛,字字悲哀,动人肺腑.
临江仙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
长恨此生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释】东坡:原是黄州的一片荒地,苏轼曾在此开垦耕种,并仿白居易在四川忠州东坡垦地事迹,取名 为东坡.鼻息已雷鸣:已经熟睡.鼻息:鼾声.营营:来往不停,这里指为名利奔忙.縠纹:形容水中 的微波.江海寄余生:把今后的岁月寄托于漫游、归隐的生活中.
【简析】这首词写于永丰五年.苏轼被贬黄州后,住在临皋亭,后来又在东坡建一小屋,取名雪堂.这首 词是写他从东坡雪学堂夜饮后回归雪堂的情景.抒书写他内心的愤懑的情怀,表现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 要求精神的解脱. 在夜深人静的荒凉大江边,诗人“倚仗听江声”,从谛听大自然的声音中,悟到人生的真谛,希 望摆脱人生的得失荣辱,寻找自由的生活.“江海寄余生”一语,读来似是消极情调,实际是表现了诗 人在逆境中对自由的追求.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顾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身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注释】念奴娇:词牌名.大江:指长江.风流人物:为人所仰慕的杰出人物.故垒:旧时的营垒.周郎赤壁:周瑜破曹操的赤壁.周瑜二十四岁时为吴国中郎将,人称周郎.乱石穿空 :陡峭不平的石壁直插 天空.公瑾:周瑜的字.小乔:周瑜的妻子.纶巾:有青丝带的头巾.故国:指赤壁古战场.华发:花白 的头发.樽:酒杯.酹:祭奠时把酒浇在地上或水上.
【简析】这首歌词时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贬于黄州时写的.词中描绘祖国壮丽的江山,咏叹古 代英雄人物的业绩,抒发诗人怀古之情,表达了他的政治理想,但也流露了自己功业未就的苦闷. 词的开头,一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就豪情洋溢.而“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的描绘,把赤壁景象写的雄奇险峻,有声有色.在“江山如画”的壮阔背景中,又突出了 “雄姿英发”的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小乔初嫁了”两句车,写周瑜的风流英俊,“羽扇纶巾”两句, 写周瑜的从容潇洒,指挥若定,在谈笑风生中取得赫赫战功.而“故国神游”之后,则抒发自己的感慨. 全篇把写景、咏史、抒情三者融合在一起,气势豪迈,历来被认为是苏轼豪放词代表作.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目录[隐藏]人物简介 苏轼生平 生平年表 乌台诗案 文学艺术 诗词风格 传世名句 苏轼书法 诗词作品 苏轼轶闻 苏轼妻儿 各种注本 相关书籍 民间工艺 文人评说 人物简介苏轼生平生平年表乌台诗案文学艺术诗词风格传世名句苏轼书法诗词作品苏轼轶闻苏轼妻儿各种注本相关书籍民间工艺文人评说
   [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史书记载苏轼身长八尺三寸有余.苏轼为人宽大如海.苏轼是苏洵的次子,嘉祐二年(1057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年),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并非完全不同意,还是有部分认可的,前期反对,后期深入民间,了解到新法的好处,转而赞成新法的好的方面.),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年),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二品),知礼部贡举.元祐四年(1089年)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祐八年(1093年)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昌化军(今海南儋州市).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享年六十六岁.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年—1066年)、弟弟苏辙(1039年—1112年)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苏轼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等.在政治上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与黄庭坚、米芾、蔡襄(也有学者认为是蔡京)并称“宋四家".在诗中难免有些政治思想. [编辑本段]苏轼生平   宋四家苏轼他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成就.
  嘉祐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其只得第二.
  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他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危机,此时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的,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很不同意参知政事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政绩显赫,深得民心. 苏轼
  这样持续了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李定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
  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新党势力倒台,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苏轼于是年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为皇帝起草诏书的秘书).
  俗话说:“京官不好当.”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 出谏议.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元祐六年(1091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外放颍州. 元祐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再次被贬至惠阳(今广东惠州市).而后,苏轼又被再贬至更远的儋州(今海南).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后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享年六十五岁(因为其为12月19所生,所以年龄比实际大两岁).

丧丧的诗(八):

陇西行(陈陶)
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此诗反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诗人赞美了将士们英勇无畏的行为,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对深闺中妻子们的遭遇深表同情.全诗含义深刻,感人至深.

丧丧的诗(九):

《戊辰即事》这首诗首句的"安得"二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戊辰即事
诗人安得有青衫,今岁和戎百万缣.
从此西湖休插柳,剩栽桑树养吴蚕.

这首诗,是写在戊辰.在戊辰,公元1208年(宋嘉定元年),时宰相韩侂胄当政,为了“立盖世功名以自固”,让自己千古留名,草草出兵北伐,结果招致大败.战后和约,以南宋每年向金人交纳大量钱财为代价.
所以,你看看南宋伐金,虽但没有收复失地,反而战败.于是签下丧国条约.每年向进人进贡,大量的金钱和丝绸.而青衫是一种在古代文人,诗人一般都会穿着的最基本的衣服.
用现在话说,你政府战败了,签下这种丧国辱权的条约,每年要上缴“百万”的丝绸.所以,干脆我们大家连衣服都不要穿了,要不然也连西湖边上的柳树全拔掉,种成桑树,养蚕织布,纳贡给金人.
所以你现在肯定了解诗人用“安得”这两个字时,当时愤怒的情绪.
同时也可以参考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这一句.理解“安得”.虽然这两个”安得“不一样.上一个“安得“意思是~不配有.杜甫的”安得“意思是~假如有.
希望你能够按现在理解的意思答题目,O(∩_∩)O哈哈~别照抄.

丧丧的诗(十):

赞美母爱的诗有哪些?
急用

五言古诗《送母回乡》“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慈乌夜啼 白居易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
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
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诗经·邶风·凯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翻译:
飘飘和风自南来,
吹拂酸枣小树心.
树心还细太娇嫩,
母亲实在很辛勤.
飘飘和风自南来,
吹拂酸枣粗枝条.
母亲明理有美德,
我不成器难回报.
寒泉寒泉水清凉,
源头就在那浚土.
儿子纵然有七个,
母亲仍是很劳苦.
小小黄雀宛转鸣,
声音悠扬真动听.
儿子纵然有七个,
不能宽慰慈母心.
游子吟--孟郊(唐代)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暴雨途中二十韵(唐代诗人李商隐)
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
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
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别老母(清代黄景仁)
搴帷别母河梁去,
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
此时有子不如无.
慈乌夜啼(唐白居易)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
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
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angji946385/

推荐访问:三行丧诗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