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交流杂志社

来源:创业资讯 时间:2018-12-02 18:00:05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创业资讯】

中外交流杂志社(共10篇)

中外交流杂志社(一):

江雪的全文是什么

1.唐诗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释]
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2.绝:绝迹.
3.鸟飞绝:天空中一只鸟也没有.
4.径:小路.
5.踪:踪迹.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6.蓑笠(suō lì):蓑衣,斗笠.
[简析]
柳宗元的山水诗,大多描写比较幽僻清冷的境界,借以抒发自己遭受迫害被贬的抑郁悲愤之情.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渔翁寒江独钓图,表达了诗人永贞革新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
开头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写雪景,“千山”“万径”都是夸张语.山中本应有鸟,路上本应有人;但却“鸟飞绝”“人踪灭”.诗人用飞鸟远遁、行人绝迹的景象渲染出一个荒寒寂寞的境界,虽未直接用“雪”字,但读者似乎已经见到了铺天盖地的大雪,已感觉到了凛冽逼人的寒气.这正是当时严酷的政治环境的折射.
三、四两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刻画了一个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在漫天大雪,几乎没有任何生命的地方,有一条孤单的小船,船上有位渔翁,身披蓑衣,独自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垂钓.这个渔翁的形象显然是诗人自身的写照,曲折地表达出诗人在政治改革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的精神面貌.
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东永济县)人.杰出的思想家、散文家.诗歌的成就也很高.
《江雪》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的作品,历来为人们所称诵.这首小诗,是托景言志的.作者用极其洗炼的文笔,勾勒出一位渔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独钓的情景,艺术地概括了当时他所处的政治环境的险恶,表现了他毫无畏惧、不向黑暗势力屈服的坚强意志和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此诗大约作于谪居永州时期.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粗看起来,这像是一幅一目了然的山水画:冰天雪地寒江,没有行人、飞鸟,只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但仔细品味,这洁、静、寒凉的画面却是一种遗世独立、峻洁孤高的人生境界的象征.
此诗的艺术构思很讲究,诗人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千山万径之广远衬托孤舟老翁之渺小;鸟绝人灭之阒寂对比老翁垂钓之生趣;画面之安谧冷寂衬托人物心绪之涌动.孤处独立的老翁实际是诗人心情意绪的写照.
诗中所写的景物是:座座山峰,看不见飞鸟的形影,条条小路,也都没有人们的足迹.整个大地覆盖着茫茫白雪,一个穿着蓑衣、戴着笠帽的老渔翁,乘着一叶孤舟,在寒江上独自垂钓.看,这是一幅多么生动的寒江独钓图啊!这幅画面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大家知道,在艺术作品中,绝不会有“纯粹”的风景诗或风景画.在它们里面总是要或多或少地反映作者的感情和现实内容的.事实上,风景诗中的极品,尽管通篇花鸟,满纸烟霞,但必然是字字看来皆是景,声声细味总是情.这首诗,也不例外.只要我们了解柳宗元的一生经历,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2.作家
江雪
山东新太人.中共党员.1965年毕业于青岛航空工程学院,后又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艺术系.历任中华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会副理事长,中外交流杂志社社长、兼职教授,副研究员.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专集《江雪诗书集》、《江雪诗歌与书法》,诗文集《爱情河》,散文诗《故乡恋歌》、《荷花梦》、《回来吧,罗荷兰!》(已改编为歌曲并录制播出)、《好望角随感》、《古城堡的孩子》、《二十一世纪的太阳》等.

中外交流杂志社(二):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我国古代时期,中外交流的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请回答:
(1)列举两例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史实。(2分)
(2)简述明朝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3分)
(3)概述清朝闭关政策的影响。(2分)
(4)上述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对我们有什么启示?(1分)

(1)日本派遣唐使来中国;玄奘西行天竺求取真经;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唐都长安是国际性大都市。(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分)
(2)①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1分)
②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1分)
③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1分)
(3)①有积极防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一面(1分)
②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1分)
(4)开放交流促进发展,封闭保守导致落后。(1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中外交流的史实。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史实有日本派遣唐使来中国;玄奘西行天竺求取真经;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等。明朝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清朝闭关政策的影响:有积极防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一面,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上述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对我们的启示是开放交流促进发展,封闭保守导致落后。

中外交流杂志社(三):

元朝中外交流频繁,典型事例是

  交流频繁原因背景:
  13世纪蒙古人入侵中国,是中国史上规模最大,破坏程度最高,以至于整个华夏沦亡的大入侵!
  蒙古帝国的首都在现在的外蒙古,在扩张过程中征服了很多其他文明,并且蒙古帝国分封了很多个汗国.如: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钦察汗国,伊尔汗国,还有就是在中国建立的大元汗国.等级结构也是蒙古人统治,蒙古人和色目人(西亚阿拉伯人和西方人)做官员世袭管理.中国之前的辽金西夏宋等国的人民成为被统治阶级.
  被征服的中国只是蒙古帝国建立的汗国中的一份子,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地区与蒙古其他汗国甚至是欧洲西亚必然就有了很多来往.
  典型事例:
  13世纪蒙古人灭掉了俄罗斯和东欧各国,并且建立蒙古人的殖民统治,边境彼邻意大利北部.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和商人.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途经中东,随着路上丝绸之路到达蒙古帝国.他在中国游历了17年,曾访问当时中国的许多古城,到过西南部的云南和东南地区,并且在蒙古帝国大元汗国(就是中国元朝)做官.回到威尼斯之后,写下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马可·波罗游记》打开了欧洲的地理和心灵视野,掀起了一股东方热.
  另外有一个实力是当时蒙古统治者统治中国,几乎不识汉文,不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并且统治阶层属于蒙古人,色目人.这样在自己的土地上,本土中国人无法做官,而西方人,阿拉伯人可以在中国做官,于是很多外国人涌入中国.在联系蒙古几大汗国的贸易交流中,阿拉伯人在其中占据了很大比例.很多中亚,中东的商人在这个时期也大量往来于中国和西亚穆斯林世界从事商贸.
  还有一个实例就是在15世纪末期,西班牙人进行反抗阿拉伯统治的战争,在光复西班牙的过程中发现阿拉伯军队使用了一直管状喷射火器,后来才了解这种武器正是来自于中国的早期火器----火铳.自此以后从西班牙开始,渐渐的西方也开始演戏使用这一项技术,火药和火器自此在欧洲传播.在这项技术传播进入欧洲的先决条件正是蒙古帝国的入侵,蒙古人在西征过程中用此类武器攻击了中东的阿拉伯城堡,而后阿拉伯人才从蒙古人那里学到了来自中国的火药技术.
  纯手打的.给个分呗=w=

中外交流杂志社(四):

唐中外交流频繁,密切,给我们哪些启示?

通过学习唐朝文化对日本等国产生的影响,使学生认识中国当时在是世界上的先进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了解唐朝在与日本、印度的交往中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实行对外开放,加强中外交流的重要意义;通过学习鉴真东渡日本、玄奘天竺取经的史实,引导学生学习他们为弘扬中华文化而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精神.

中外交流杂志社(五):

如何加强中外文化交流

(1)弘扬和发展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2)学习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3)我们每个人都要做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中外交流杂志社】

中外交流杂志社(六):

历史上有哪些中外交流例子?(例如:郑和下西洋)

中日早在汉朝时期就已经有了交往,公元607年日本开始遣隋,到618年唐灭隋时日本共派出四次遣隋使,其中小野妹子是最有名的一位,他将中国的佛前供花引入日本,形成了后来的日本第一大插花流派——池坊派.
——————————————————————————————
阿倍仲麻吕于公元717年3月(元正女皇的养老元年)19岁的时候随第八次遣唐使入唐.公元753年11月15日晚上,阿倍仲麻吕打算随日本第十次遣唐使回国,可归国途中却遇到了大风巨浪的袭击!当这个消息传回中国后,阿倍仲麻吕的好友——身在南方的李白误以为阿倍仲麻吕已经遇难,在悲痛欲绝之中,写下一首《哭晁卿衡》(《李太白全集》卷二十五)诗以悼念友人: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其实阿倍仲麻吕并没有遇难,他与藤原清河于公元755年(孝谦女皇天平胜宝七年)回到了唐京都,就在这一年,唐朝爆发了‘安史之乱’,阿倍仲麻吕也卷进了逃难的人流,跟随唐玄宗避地四川,直到‘安史之乱’平定后才又回到长安,以后他就继续任唐朝的官员:秘书监、左散骑常侍、安南部护、镇南节度使、光禄大夫兼御史中丞,赐北海郡开国公,食邑三千户.直到公元770年阿倍仲麻吕去世,他一直留在中国.
公元779年(宝龟十年)日本光仁天皇以“前学生阿倍朝臣仲满吕在唐而亡,家口偏乏,葬礼有阙,敕赐东絁一百匹,白棉三百屯”(《续日本纪》,宝龟十年五月丙寅条),趁唐使孙兴进归国时带回,以祭祀亡灵,并追赠“正二品”.《大日本史》卷176记载有天皇对他的高度评价:“身涉丝波,业成麟角,问峰耸俊,学海扬漪.”
——————————————————————————————
吉备真备(695-775),出身中小贵族家庭(关于吉备真备的出生日期及出身,现在还有争论,只好采用比较通俗的说法),22岁左右被选为赴唐留学生,717年10月随第八次遣唐使入唐,在唐朝呆了19年.
真备天资聪颖,加之后天的勤奋,使他很快就成了“唐学”的集大成者.公元734年11月,真备随第九次遣唐使返日,并向日本朝廷献上了大量由唐朝带回的供物,这些物品在《续日本记》中都有记载,数量之多、品种之杂令人惊讶,由此也可以看出当时日本学唐的程度.
725年,真备晋正六位下,736年从五位上中宫亮,741年7月成为东宫学士,成为孝谦女皇(当时的皇太子阿倍内亲王)的老师.
743年5月,在宫廷的大型宴会上,孝谦(当时的皇太子阿倍内亲王)当众表演了五节舞(估计和唐朝当时的舞蹈没什么区别)引起轰动,吉备真备因为教学得力直接晋位从四位下.
747年中,吉备真备被任命为右京大夫,孝谦女皇正式即位后又升为从四位上.
752年初,孝谦女皇派出了第十次遣唐使,应吉备真备自己的要求,他被任命为副使.从754-763年,吉备真备一直在太宰府任职.
——————————————————————————————
如果LZ对这个话题有兴趣的话,可以找一本叫做《汉唐文化与古代日本文化》的书来看看,里面还有很多这方面的例子.

中外交流杂志社(七):

1.唐朝中外交流对我国历史的启示是?2.唐朝时有哪些国家与我国有来往?
1.唐朝中外交流对我国历史的启示是?
2.唐朝时有哪些国家与我国有来往?

1.促进了我国汲取他国文化,有助于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又使他国学习到我国文化、技术.使中国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地位.
大秦(古罗马)

中外交流杂志社(八):

政治 为什么要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怎样加强中外文化交流?

文化是民心导向,加强中外交流了丰富这个选择,加强中外贸易,需求多了,自然会主动去了解【中外交流杂志社】

中外交流杂志社(九):

唐朝中外交流的史实对我国今天的发展有何借鉴意义?

提升国际威望 对我们国家今后处理国际问题提供借鉴

中外交流杂志社(十):

中外文化交流的三个高峰分别是什么时期?

文化交流一定是伴随着商品交易和经济贸易而来的.汉朝的丝绸之路的建立无疑是带来了中外文化的第一次交流高峰.汉朝和西域有着很密切的交流,佛教就是在汉朝的时候传入中国的.唐朝的时候,执政者采取了开明的政策,海纳百川,出现了万国来朝的景况.甚至,很多外国人在首都和地方上任官职.日本在这个时候派遣了十多次的遣唐使.而中国扬州的鉴真和尚东渡日本.这次文化交流是空前的.元朝之时,蒙古人的势力遍及欧亚大陆的广阔领土,元领导人不仅作为元朝的领袖,而且是整个蒙古人的元首.此时,中外的交流是必然的.世界上的很多国家的人都来到了中国,中东、中亚、东亚、欧洲等等.这里的文化交流十分丰富.火药、指南针等等都在这时候传到了世界的其他角落.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angji959171/

推荐访问:中外建筑杂志社 中外公路杂志社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