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赎人的启示

来源:百科 时间:2016-10-21 10:00:10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百科】

【一】:从“子贡赎人让金”看儒家的道德、伦理、法律关系

龙源期刊网 .cn

从“子贡赎人让金”看儒家的道德、伦理、法律关系

作者:刘增光

来源:《江汉论坛》2014年第04期

“子贡赎人让金”的故事并不见于《论语》、《孟子》、《荀子》、《礼记》诸书,但是却辗转收录于《吕氏春秋·察微》、《淮南子·齐俗训》、《说苑·政理》等诸篇之中。这表明,这一故事在先秦至汉代这段时期内流传相当广泛,颇受当时人的关注。揣测其因,一方面是这个故事很可能涉及到孔子之遗言和道德教训——孔子对子贡之行为作出了自己的评价。尤其是“子贡赎人让金”与“子路拯溺受牛”的故事一并出现,作为截然相反的两个事例,孔子予以了相应的评价,正反两方面的教训备载其中,共同组成了一个让后世人取法的实例。另一方面,则是冈为孔子对子贡行为的评判多少与人之“常情”有些相悖。子贡赎人而不取金的行为在通常看来本是道德高尚之表现,为何会遭孔子批评?而子路拯溺受牛,在通常看来是不廉洁的表现。却受到了孔子的赞许?从这两件事孔子的评论中反映出在为政化俗的领域道德与政治的平衡和沟通问题。具体说来,即是儒家如何考量个体道德与社会伦理的关系,或曰个人美德与社会整体福祉的关系。另外,在前一故事中,子贡之行为实则违背了“鲁国之法”,透过孔子的评论,我们也可以看到儒家对于道德与法律之关系的处理态度,即以道德统领法律,但并不全然废弃刑法。故事虽小,但却五光十色地反映出了儒家思想中道德、法律、政治之复杂关系。本义认为,这一故事虽并未见载于先秦儒家的主要典籍巾,而是首先载于秦汉之际的杂家著述中,但这一故事必当归为儒家性质,并将在与法家、名家的对比分析中,揭示这一故事的儒家性。

一、故事与演变

“子贡赎人让金”与“子路拯溺受牛”的故事最早见于《吕氏春秋·察微》:

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貉,若白垩之与黑漆,则无所用智,虽愚犹可矣。……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就《吕氏春秋》这部书的性质而言,很可能是欲将此典故作为为政治国之参考以推荐给时君。在作者看来,如果国家治乱存亡的道理,如高山之与深溪、白垩之与黑漆那样截然明白,那么治理国家就不需要什么智慧了,因为愚人便可以分辨黑白和高低。事实上,平治国家是极为困难的,治乱存亡往往就在于秋毫之端的分判上。是非、善恶的分辨往往只有一线之隔,而治乱存亡即于此分途。《吕氏春秋》强调孔子能够见微知远、明察秋毫,正是期望时君亦能成为拥有孔子一样智慧的明君。

【二】:论语读后感&子贡赎人分析

作业:

一、800字小论文:《论语》读有感

二、思考题:

《子贡赎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正文:

一、论文

“小身材“,大智慧

---《论语》选读有感www.fz173.com_子贡赎人的启示。

在这一学期里,我们选读了儒家的经典之作《论语》中的几个篇目。虽说《论语》的篇目都不长,但看似短短的一篇里,孔子论述了治学,也包含了从治国,到为政,再到做人的种种思想与感悟。在这看似小小的篇目里,却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哲理。

中国历史上从汉武帝开始,就“独尊儒术”,以《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它的推崇。而在宋朝,宰相赵普曾称,他能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北京师范大学的于丹教授曾经说过:“《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可见,从《论语》的洋洋万言中,每个人都可以读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俗话说“平凡之中见真情”,《论语》就是关注了平凡人的平凡生活,告诉人们应该怎样去生活,而如何生活,是我们每个人最先应该学习的,因为它关乎一个人是否能具有健全的人格,是否能拥有充实的内心世界。在今天这个充满了诱惑和选择的年代,孔子的生活之道值得我们去用心感悟。我想,用读《论语》来净化心灵,修身养性是再好不过的了。

在治学方面,孔子秉承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可见学习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孔子安于贫穷的心境很是难得,孔子曾经赞赏他的学生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正是因为心中有道德的力

量,使他能够在贫穷中找到心灵的支点,才不至于失去平和心态。

孔子最看重的东西是“仁”, 他曾反复向他的学生强调真诚的仁爱之心,尤其是对父母之爱因为孝道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同样,做人要重视“仁德”,这是孔子在做人问题上强调最多的问题之一。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这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孔子还认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无私地对待别人,才能得到人们的称颂,充分说明仁德的价值和力量。

因此,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要有博爱之心,以贤德的人为榜样,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实践,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这些做人的立身原则做好了以后,再学习文献知识,以开阔视野,丰富思想。

当然,在孔子看来要想完全达到仁是极不容易的。所以他教人追求仁德的方法,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用礼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样就可以不背离正道了。同时也要重视向仁德的人学习,用仁德的人来帮助培养仁德。而仁德的人应该是自己站得住,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希望达到也帮助别人达到,凡事能推己及人的人。

孔子的只字片语,在平凡中见证了一部经典的诞生,也成就了一代儒家学派的大师。所以不见得长篇大论才会流芳百世,“小身材”往往也能成就大智慧。在当代,被利益充斥着的中国,只有追求最最纯粹的内心,才能对得起“文化大国”这一名号,才能不妄大师对我们的尊尊教导。

二、思考题:

1、《子贡赎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原文引用: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翻译:

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有人能把他们赎出来的,可以到国库中报销赎金。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端木赐)在国外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拒绝收下国家赔偿金。孔子说:"赐呀,你采取的不是好办法。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本国

同胞赎身了。你如果收回国家的补偿金,并不会损害你的行为的价值;而你不肯拿回你抵付的钱,别人就不肯再赎人了。

分析:

鲁国的法律,本意是为了鼓励每一个鲁国人,只要有机会就可以做好事,那怕暂时没有预付赎金的能力,也应该去借来赎金为同胞赎身。因为你不损失任何东西,只需要付出同情心。道德的目的并不是要任何人去做损己利人的重大牺牲,而是乐于做无损于己但却有利于人的好事。

也正因子贡有经济实力,所以他能够拒绝国家把他付出的赎金还给他。更由于他是孔子的学生,受到了孔子的道德感化,所以他才会拒绝收回代偿的赎金。www.fz173.com_子贡赎人的启示。

而孔子却认为,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么多的赎金,也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么高的觉悟。子贡这样的行为,导致国家之后的发展方向就是没有人再会去赎本国人了。

由此可见,子贡把原本人人都能够做到的道德,提到了大多数人无法企及的高度。过高的“道德”不仅没有推广道德,反而推广了不道德。

道德是人类社会所必需的行为规范,它的标准应该是与时俱进的。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之一和"礼仪之邦",有一整套道德体系和标准,这些道德标准和理念,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对于其中的精华,我们正在大力弘扬,对于一些明显属于糟粕的,有不少已被人们抛弃,但还有一些很难对其一概而论。

虽然道德观念和标准在不断进步。但一些与市场经济和法制社会的相悖道德标准仍然存在,仍然在人们的社会生活、经济生活和人际交往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道德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条条框框,它必须与时俱进,随社会的进步而进步,不断适应社会现实的需要,才能对社会进步起到推动作用。否则,就会失去约束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社会的发展。

在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入新的阶段的今天,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氛围,做到诚实守信、奉献社会,只强调"无私奉献"已收不到良好的效果。

所以我认为,只有当永恒道德能够与暂时的法律携起手来,人类才有可能进入文明的高级阶段。

【三】:真善说(观子贡赎人有感)

真善说

春秋时,鲁国有一规定:凡在他国遇到被卖为奴婢的鲁国人并愿出资赎回的人会得到政府的奖金鼓励。孔子的学生子贡义卖字画并将所得资金赎回被卖为奴的鲁国人,当官府送来赎金时却被子贡婉言谢绝了。孔子听说了这件事后反而训诫了子贡一顿,而他另一位学生子路救得溺水老人并欣然接受了老人一条牛的馈赠却得到了孔子的赞许。若要我们当代人来评论,怕是大多数人都赞叹子贡之品行高洁,相比之下子路的做法就不如子贡那么君子了。但实际并不然,不是有句老话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这少数人的观点则是认为子路之善贵于子贡之善。

虽然,从表面上看,子贡义卖字画赎人这件事本身就已经难能可贵了,再加上他还不要赏金,君子的光辉形象立马跃然纸上了,但仔细一想,这其中亦有不妥之处:孔子原话是这样的:“夫圣人之举尔,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意思就是说《圣人做的事,可用来改变民风世俗,教导可以传授给百姓,而这不仅仅是有利于自己的行为。在孔子看来,世上万事,不过义、利二字而已。子贡不领取奖金,固然让他自己赢得了更高的赞扬,但同时也拔高了大家对“义”的要求。正如画面中所表示的那样:一些寒门学子也拿着自己的字画欲拍卖赎人,可他们的善心还未来得及实施,却因一句“子贡不要奖金,我们又怎好意思要呢?”向无米下锅的现实弯了腰。很明显,子贡这种做榜样的行为并没有让更多人接受,虽然大家有这样那样的难言之隐,但最终选择的做法并没有使这个社会发生任何改变。

所谓行善,则必须分清是善与非善,不能只重视眼前行为,更重要的是要使影响面更加广大而长久。这样一比较,子路救人欣然受牛,这更容易让周围的人有行善的动机与动力,毕竟,追求利益也是人类的一种正常行为,所谓“重金之下必有勇夫”正是符合这种观点的。关键是以利益为诱饵劝世人行善,则对于改一方之民风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吧。www.fz173.com_子贡赎人的启示。

古语有云:利于人为善,则打人、骂人亦为善:利于己为恶,则敬人、爱人亦为恶。这句话咋一看有些矛盾,细细斟酌才知打人骂人也是一种使人警醒及时行善的手段。当然,这也得施善者把握好分寸。不然谁也不能保证最后会出现“正偏”(佛教中指本意是好的,但因实施方法不当而出现不好的结果,反之则为偏正。)的结果。

个人行善,却对教化社会风气没有任何帮助,则似善而非善。只有那些利于国家、利于公众、利于社会的善方可称之为“真善”,而此善行才能达到“行为世范”的效果。

【四】:教育学综合测评

1、 《孔子家语》里有这样一个故事:鲁国制定了一条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被沦为奴隶,有人肯出钱把这些沦为奴隶的鲁国人买回来,可以凭“发票”到鲁国国库领取“国家补偿金”。这个法律出来后,大大推动了鲁国人的救赎行动,产生了极好的社会效果。

子贡是孔子门下最有钱的弟子之一。他在周游列国途中,花钱买回来了一个鲁国奴隶。子贡觉得自己应该高尚一些,不向国家报销,当众撕毁了“发票”。可这件事却引起了社会轰动,子贡的行为被传播后,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愿意出钱救赎鲁国奴隶的人越来越少。

子贡回国见孔子,孔子不愿见子贡,子贡觉得很委屈。他认为自己做得好,却没有得到老师的褒奖。

问题:

(1)案例中,子贡的行为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老师孔子也不愿见他。试分析其中的原因。(6分)

(2)该案例给你哪些启示?(6分)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鲁国人被人赎回,赎人者领取应得的酬报,这是“义利兼收”的良好政策。国家的目的是解救自己的国人,并且愿为此给实施这一行动的人给予报答和补偿,这个报答和补偿是为了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一行动中来。奴隶获救,救人者也被人称赞,也能得到应得的酬劳。而子贡这么做,无形之中给社会灌输了这样一种意识:救人是纯粹的善念,应该是不计回报的,如果要求回报,就是另有所图,反而是一种恶。而大多数人并不像子贡这样富有,他们不愿意承担这种损失,甚至承担不

起这种损失。于是,这大多数人面对自己的国人成为奴隶的时候,在道德负担的情况下,所采取的最好的措施反而是不作为。所以,虽子贡是好意,但其看似高尚的行为其实直接拔高了道德的要求,致使良好的政策无人执行。

(2)“子贡赎人”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有时候,在做决定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对某个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影响,准确把握道德与利益的关系。结合现实来讲,我国政府承担着社会治理的责任,无论是出台政策,还是制定法律,都代表着人们的根本利益,为了保证政策、法律的现实可行,我们在制定时,不能过高拔高道德要求,而要通过适当的利益引导,号召人们贯彻执行。

2、 被称为一国发展的三大安全是_____。

A: 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经济安全 B: 粮食安全、能源安全、金融安全 C: 能源安全,金融安全、环境安全 D: 粮食安全、金融安全、文化安全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专家解析:能源安全、粮食安全、金融安全,被并称为当今各国经济发展的“三大安全’’问题。故本题答案选B。

3、 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眼光看世界,并且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_____》

A: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 庸俗唯物主义 D: 辩证唯物主义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B 专家详解:A选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用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原的哲学学说。比如:(1)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2)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王充);(3)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范缜);

(5)水是万物的本原(泰勒斯)。B选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眼光看世界。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噑心主义等局限性。比如:(1)原子是“宇宙之砖”;(2)承认物质决定意识,但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C选项庸俗唯物主义承认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尖锐抨击唯心主义的思辨哲学和宗教。但他们把意识直接归结为物质,或认为人的精神活动能力只不过是脑物质的分泌物,或认为思想就是脑髓质的位移。D选项辨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论的“基本内核”,在总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系统科学的逻辑理论思维形式。用运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世界。比如:(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被人的头脑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马克思);(2)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毛泽东)。综上所述,本题选择B。

4、 _____是促进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

A: 生产关系 B: 生产力 C: 生产要素 D: 生活方式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专家解析: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一社会基本矛盾的作用下不断向前发展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形成和发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人类全部历史的基础。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5、 某县为壮族自治县,该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必须由壮族的公民担任,其他民族的公民可担任副主任。_____

www.fz173.com_子贡赎人的启示。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答案: B【解析】《宪法》第113条第2款规定:“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应当有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副主任。”

6、 下列哪一典故与《庄子》无关?_____

A: 鹏程万里 B: 庖丁解牛 C: 庄生梦蝶 D: 刻舟求剑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专家详解: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鹏程万里”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庖丁解牛”出自《庄子•养生主》,“庄生梦蝶”出自《庄子•齐物论》,本题选D。

7、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下面对“纳税人”的理解,不正确的是_____。

A: 只要负有直接纳税的义务,就是纳税人 B: 纳税人包括所有法人和自然人 C: 纳税人是由税法和企业或个人所处的经济地位决定的 D: 不同的税种有不同的纳税人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B【解析】纳税人又称纳税义务人,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纳税人的规定解决了对谁征税,即谁该交税的问题。现代税收制度中,税法规定的纳税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但并不是所有的自然人和法人都必须纳税。

8、 财产所有权的四项权能是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本题解释:答案: A【解析】《民法通则》第71条规定,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五】:《子贡赎人》读后感

  《子贡赎人》读后感:小故事大智慧

  孔夫子非常有智慧,他能洞彻一切事情所能产生的影响。有一次,子贡到其他的国家去做生意。鲁国有一则法律,只要在其他的国土上看到鲁国人被卖去当奴婢、做苦力,可以用钱把他赎回来,国家会发奖金给你,这是鼓励大众爱护自己的国人,主动解救国人。这个做法好不好?非常好,这让人时时处处能想到自己的国人。子贡经过他国之后,赎人回来,因为他是大商人并不缺钱,所以他就跟官府说:“我不要奖金。”旁边的人听了:“这个人好清高,连奖金都不拿。”一般人都赞叹子贡。可是夫子对子贡的看法跟一般人不一样,夫子对子贡说:“你错了!”

  是不是多数人认为对的就是对的?现在是民主时代,采取举手表决,人多就是对的,这其实非常危险。因为当人不理智时,政客会利用这一点让你感情用事。人民会因为这些政客的设计,挑起很多错误的思想,结果国家许多重要的权力都被这些有目的的人掌控。所以,实行民主要有一个很重要的基础,就是人民的水平要达到某种程度,判断是非的能力要达到一定的水平,而且有水平的人要超过一半以上,如此才能提倡民主。所以,制度没有好坏,要看当下人民的整体素质如何,否则虽是好意,却可能把社会给毁了。

夫子跟子贡说:“圣贤人的行事可以移风易俗,成为大众的模范,怎么可以随自己的爱好而任意去做?现在鲁国富有的人少,贫穷的人多,你的行为让大家认为赎人接受奖金是贪财的行为,以后哪还有人愿意去赎人?以后鲁国赎人回国的风气将会消失了。”子贡赎人回来不拿奖金,好像很清高,在金钱上可以放得下。但是鲁国大部分是穷人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477945/

推荐访问:子贡赎人 子贡赎人阅读答案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