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的背心

来源:推荐阅读 时间:2016-07-21 11:36:26 阅读:

【www.zhuodaoren.com--推荐阅读】

陈云的背心(一)
揭秘仅次于邓小平的陈云 为何生前鲜有报道?

揭秘仅次于邓小平的陈云 为何生前鲜有报道?

陈云无疑是一位影响了中国历史进程的人物,但是在陈云生前,关于他生平方面的书少之又少,就连关于他的报道,也鲜见于报刊,其原因何在?新近出版的《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详细披露了其中的原因——

1995年4月10日,陈云病逝于北京。诚如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的讣告所指出:

陈云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

我注意到,陈云的地位和影响力,仅次于邓小平。如果说邓小平决策的改革开放彻底地改变了中国命运的话,那么,陈云几十年来非凡的贡献便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但是关于陈云生平的书,却少之又少。就连关于陈云的报道,也鲜见于报刊。

他的身世,当时除了《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上登载着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为之撰写的一千多字的小传外,鲜为人知。

揭开陈云生前关于他的报道鲜见之谜

起初,我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在采访了陈云的老秘书之后,方知其中原委。

他们告诉我两件事:

一是在大型摄影画册《邓小平》出版之后,有关部门编了一本摄影画册《陈云》。理所当然,这样的书,在出版之前,应该送陈云过目。陈云收到书稿之后,不置可否,压在那里,既不点头,也不退还书稿。这样,这本《陈云》摄影画册就在陈云那里压了多年。

二是一家电视台拍了一部电视连续剧《陈云出川》,写的是陈云在长征途中,奉中共中央之命,从四川前往上海,然后从上海前往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汇报遵义会议情况„„电视台知道陈云的“脾气”,拍好后不送陈云过目。这部电视剧播出了几集之后,被陈云知道了。陈云马上要求电视台:“停播!”这样,那部电视剧也就没有播下去。

陈云的老秘书告诉我:“首长很注意报纸、电视、出版物,不愿意宣传他个人。所以,谁要是写了关于他的书,写好了,必定要送他过目,而他一定会压在那里„„”

秘书所说的“首长”,便是指陈云。他们习惯于这样称呼陈云。

后来,笔者在1995年6月27日来到中南海采访陈云夫人于若木,她证实了陈云老秘书所说的事完全属实。

于若木说,陈云确实是这样的脾气。

她也举电视连续剧《陈云出川》为例。那是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一名干部写的剧本,由四川峨眉电影制片厂拍摄的。这位干部在工作中了解,陈云在红军长征途中,奉中共中央之命,从四川秘密前往上海,然后前往苏联。陈云出川的过程,富有戏剧性。有一位曾经担任四川雅安小学校长的席懋昭,在当时受组织之托,护送陈云出川。于是,那位干部根据这位校长的回忆材料,写成电视剧剧本《陈云出川》。此剧本经陈云秘书和陈云家属商量,同意拍摄,未曾报陈云同意。

《陈云出川》拍好后,经有关部门审查通过,由中央电视台播出。

陈云晚年由于患白内障及青光眼,视力很差,不看电视,只听新闻广播──他每天一早一晚准时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半小时的“新闻联播”节目。如果有事,总叫人把广播录下来,有空时补听。陈云不看电视,本来不会知道《陈云出川》的播出。陈云身边的工作人员都没有向陈云透露。不料,一位新来的护士却不知道要对陈云“保密”。她跟陈云说起,昨日在电视里看到《陈云出川》,很精彩!

陈云一听,连忙问:“什么《陈云出川》?”

当他知道拍了这么一部电视连续剧之后,当即叫秘书来,了解情况。他要秘书把剧本拿来给他看。看罢,他以为不能放这样一部片子„„

陈云不愿意宣传自己。他很谦逊。早在1945年5月,陈云便在中共“七大”上这么说:

假如你在党的领导下做一点工作,做得还不错,对这个功劳怎样看法?我说这里有三个因素:头一个是人民的力量,第二是党的领导,第三才轮到个人。

陈云还写过这样的条幅:

个人名利淡如水,党的事业重如山。

正因为陈云非常谦逊,所以关于陈云的报道、回忆文章,在他生前就极少见诸报刊。

陈云曾建议“不要出版《陈云文选》”

于若木谈起,一家出版社的总编辑,对陈云的书法作品很有兴趣,收集了陈云每年写的条幅,想出版陈云墨迹选。可是,未得陈云同意,一直不敢贸然出版。

关于《陈云画册》,于若木告诉我,被陈云压了七八年,直至陈云病重,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负责同志再三劝陈云“点头”,以便在陈云诞辰九十周年时出版。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真的画册都已经出版了。陈云还是一个劲儿地“拖”。后来,他勉强“点头”。可是,等画册出版时,他已经离世了。

就连《陈云文选》,陈云也不同意出版。陈云向邓小平建议,不要出版《陈云文选》。邓小平说:“中央都通过了,出一下也好,很多不懂经济的读了你的书等于补课。”陈云只得从命,亲自修订《陈云文选》,然后送邓小平处请他定稿。

《陈云文选》出版之后,陈云再三强调:“我的‘文选’都是过去的事情的总结,你们还是多看看小平同志的东西,他的讲话有很多新颖的内容。”

可以看出,陈云对邓小平非常尊重,推崇邓小平。有一次,邓小平对陈云开玩笑说:“大家封了我‘总设计师’的头衔,我看这里也有你的功劳,你算是副总设计师吧。”陈云说:“我们都是设计员,你才是总设计师。”

纵观陈云一生,主要是从事了5个方面的工作:他是在上海商务印书馆领导工人运动起家的;随即在他的家乡上海青浦领导农民运动;接着他领导中共中央特科,从事反奸工作;到了延安后则从事组织工作;此后,他转为经济领导工作,以至被人称为“中共经济专家”。另外,陈云还负责过中共的白区工作,做过军队工作和工会工作。

陈云的座右铭是: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交换、比较、反复。

这十五个字,是陈云一生经验的高度概括。

我深知,陈云健在的话,是无法出版关于他生平的书的。在陈云去世后,我这才着手他的传记的写作,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几经增订,终于写成这本《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

陈云的背心(二)
夫人眼中的陈云

夫人眼中的陈云

1995年6月27日下午2时,我去中南海访问陈云夫人于若木。红墙之外,车水马龙,一片喧嚣。而一入红墙,便感到分外安谧。虽说我曾去过中南海多次,但是去陈云住处,还是头一回。

76岁的于若木,穿一件黑色夹白圆点的上衣,头发灰白,待人谦恭而亲切。谈话时,她习惯性地略微低着头,回忆往事时不时陷入沉思。她说话的声音不大,思路清晰,记忆力很好。她过去跟陈云一样低调,从不对外谈陈云,也不谈她自己的身世。我的采访注重“捕捉”细节,而于若木正好擅长讲述细节。那天她对我“细说”陈云,生动而形象,使我受益匪浅。我拿出录音机录音,整整录了3盒磁带。迄今,于若木向我所讲述的诸多关于陈云的细节,只出现在《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一书之中,在别的关于陈云的书中没有出现过。

陈云自称是“木炭汽车”

陈云体质不好,于若木用八个字来形容:“先天不足,后天失调。”陈云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先天营养就不足。出生后,母亲的奶水不够,陈云主要靠吃米粉长大。这样,造成他的体质从小就差。

【陈云的背心】

在延安,陈云的生活比较稳定,条件也有了改善。不过,他仍很怕冷,到了冬天,要穿很厚的衣服。由于工作紧张,他抽烟比较多。那时,他的手指头都被香烟熏得呈褐黄色。他的脸色也不好,很苍白。

进了北京之后,生活变得安定。于若木向他反复宣传吸烟的害处,使陈云下决心戒烟。自从1952年戒了烟,又遵照苏联专家的意见,吃“斯米当”,陈云的身材就开始发胖,脸色也变得白里透红,身体比往日好得多。所谓“斯米当”,其实也就是稀奶油。这种“斯米当”很容易消化。那时,他每天早餐吃面包,抹“斯米当”和果酱,再喝杯牛奶。【陈云的背心】

1979年,陈云正处于重要的工作时期,却得了直肠癌。所幸发现早,手术做得又很成功,使他很快就恢复了工作能力。

进入20世纪80年代,陈云的体质好转。于若木回忆说,本来陈云是很怕冷的。往年,屋里开着暖气,室温在26摄氏度左右,陈云还要穿厚厚的毛线背心,外面再穿呢中山装。这时,他却只穿一件薄薄的“开斯米”内衣,再套一件外衫就行了,室温也降到了23摄氏度左右。来了老朋友,有时他很得意地撩起外衣说:“你看,我里面只穿这么薄的衣服,也不冷。”这种“开斯米”内衣,是用单股本色开斯米毛线织成的,薄而保暖,陈云很喜欢。穿得少了,行动也变得灵活。

1984年起,陈云患了帕金森氏病。从此,他的身体开始走下坡路。1994年,陈云住进北京医院,在医院里度过了他一生的最后321天。于若木说,陈云所患的是“吸入性肺炎”。得这种病,在进食、喝水时,很容易被吸入气管,引起咳嗽,并引发肺炎。为了防止病菌进入气管、肺部,大夫不得不用抗菌素杀菌,而抗菌素用得多,又使肠内有益的双歧杆菌也被杀死,降低了身体的免疫力。此后,他的消化能力变差了。陈云毕竟已是一辆开了90个春秋的“木炭汽车”,虽经大夫们精心治疗,但病情时好时坏,日渐不支。

1995年4月10日清早5时多,陈云突然血压下降,并出现混乱性房性心律。经大夫救治,趋于稳定。于若木说,当天中午,当薄一波来看望陈云时,陈云的神志还很清楚。薄一波跟他说话时,他都有反应。

薄一波走后,陈云还听了一会儿评弹,然后午休。下午2时04分,陈云去世,享年90岁。

于若木与陈云的婚恋

过去,关于陈云的身世报道极少,关于于若木的身世报道则几乎没有。诚如于若木在1995年7月18日给我的信中所言:“或者是受陈老的影响,或者我的个性与他有相似之处,不愿出头露面。”所以,通常新闻传媒只是在有关营养学的一些活动中提及于若木,冠以“营养学家”的称号,如此而已。为此,我问及于若木的身世以及她和陈云婚恋之事。大抵是考虑到陈云已经去世,她打破惯例,详细地谈了起来……

于若木说,她结识陈云,事出偶然。

在1937年11月29日,陈云从新疆到延安,不久即出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陈云从小就有出鼻血的毛病。这时,他的老毛病复发,鼻血出得很多,流血不止,不得不休息。组织上考虑要派人照料陈云。于是,中共中央组织部秘书长邓洁就到陕北公学五队去挑人。为什么要去五队呢?因为五队是女生队,从全国各地奔赴延安的女青年,很多在这个队。经过五队支部研究,认为最合适的人选,是于若木。

邓洁对于若木说,陈云同志是党的重要干部,现在生病,需要人护理。于若木一听,便说自己只是一位普通的中学生,从未学过护理,恐怕难以胜任这一工作。邓洁告诉她,这是经过组织研究的,只有政治上非常可靠的人,才能到陈云那里做护理工作,何况陈云的护理工作不是很复杂,只是出鼻血,需要静卧休息。

于若木得知是组织决定,也就服从了。这样,她就到陈云那里报到。

那时,中共中央组织部在延安城里西山的一个小四合院,三孔窑洞,两间平房,十几个干部。陈云住在其中的一孔窑洞里。于若木去了之后,就在窑洞门口摆了张办公桌,值个班。陈云有什么话,替他传达一下。陈云要找医生,她跑去喊。没事时,她就在那里看看报纸。于若木就这样值班,不到一个月,陈云病愈了。

结束了在陈云那里的工作后,于若木到中共中央党校学习,编入第十九班。不过,也就在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陈云和她之间产生了感情……

我问起于若木来到陈云那里从事护理工作,怎么会从“病人与看护的关系转到了恋爱关系”。于若木说,陈云最初问她的历史,她作了回答。这样,他开始了解于若木。他也简单地向于若木介绍了自己的身世。于若木还回忆,空闲时,陈云让她唱歌。她唱起了一支苏联流行歌曲《祖国进行曲》,开头一句是“我们的祖国多么辽阔广大”,这首歌在当时北平学生中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歌。

后来,陈云向她问起有没有爱人,谈过恋爱没有。于若木回答说:“我还不懂。”陈云说,他现在也没有爱人。他问她,愿不愿意跟他交个朋友?

说到这里,于若木对我说,陈云之前有过一次婚姻,因性格不合而离异——这在我所见到的种种关于陈云的文献中从未提到。虽说于若木完全可以不提陈云过去的婚姻,但是她不回避,这样的坦诚充分表明她胸襟的宽阔。

相处日久,陈云对于若木说了一段发自肺腑的话:“我是个老实人,做事情从来老老实实。你也是一个老实人。老实人跟老实人在一起,能够合得来。”这样,他和她日益接近,关系日渐密切,慢慢明朗化了。

1938年3月,陈云和于若木在延安结婚。于若木说,她和陈云的婚礼特别简朴,因为陈云不喜欢铺张。结婚那天晚上,陈云花了一块多钱,买了些糖果、花生,请中共中央组织部的一些同志热闹了一下,就算是婚礼。后来,消息传开来了,有些人要陈云请客。当时,陈云手里有点钱,论请客也请得起。可是,他没有请客,因为他以为没有必要摆场面。

2006年2月28日,于若木病逝,享年87岁。我庆幸当年有机会多次采访了于若木,使《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中的陈云形象变得丰满,有血有肉。我一直保存着采访于若木的录音带以及笔记,还有她写给我的信。

陈云的背心(三)
在陈云身边的十年

在陈云身边的十年读后感

几个月前读了一本叫《在陈云身边的十年—记一个伟人的晚年生活》,作者是赵天元,曾做为陈云的秘书。读过此书让我对陈云的印象发生了变化,原来这位领导人也有普通人所具有的特性,并不仅仅是经济和政治上的保守派。我就摘录组织一些书中一些有趣的故事,看看他那个时代一些历史背景以及他这个人本身所具备的一些品质和修养。

一、希望身边的工作人员能读书练字,并且还考核他们

比如他曾问身边的秘书:清朝最后一个状元是谁?秦侩是哪里人?对于第二个问题更说明了他并不完全信奉权威,有着一定的考究精神。他说:《辞海》里说秦侩是江宁人,他实际上是无锡人。还有他说:“学知识要有系统性,要循序渐进。像扭秧歌一样,一步一步走,还要走两步,退一步。一边复习学过的内容,不能像开汽车一样,一直往前。”他喜欢总结一些生活和哲学规律。比如他提出多做就是少做,少做就是多做。对这句话陈云是这么解释的:现在身体不好多做工作会很影响自己的身体。而每天只工作机个小时,这样可以多做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工作。总体而言现在少做对身体很有好处也就是多做了 。陈云的身体在解放后一直不好,但他却活了九十多岁,活到到九几年。恐怕跟他的生活习惯有关系。他曾说中国有局古话,“吃饭留三口,饭后百步走,讨个老婆丑,活到九十九。”【陈云的背心】

上海滩绑架奇案

【陈云的背心】

他还讲诉了以前在上海做地下党工作时,由于经费的缺乏,还当了绑架商人的江洋大盗,手里拿着明晃晃的手枪,让对方的家人送了几根金条。还有当身边秘书说中央电视台拍摄了关于他的影片《陈云出川》时,他很不高兴,他看了电影后说影片中的一些情节没有反映当时的一些情况,还说革命是大家的功劳,不能把功记在他一个人身上。而且要宣传部说以后不要拍摄专门他的题材片。

陈云对自己的要求严格,生活简朴。

旧毛裤上有大大小小的5个补丁,其中最大的补丁有一个口袋那么大;梳子尾部也缺了很大的口子,中间也有几根缺齿了;用的草纸是粗手纸,不像有的领导人用柔软的高级纸巾。 手表带上半部磨损了一半。下面列举下陈云1993年的工资单:

应发工资929.00实发工资750.49 职务:中办 级衔:干部 工资:250 职务工资:556 早龄工员68 副食补助:10.00 书报费:18.00 家属补助:7.50

他老婆于若木对他的评价:陈云同志是一个非常可靠的忠实的人,做事负责任,从不随便。脾气很好,用理性处理问题而不是感情用事。陈云逝世后,留下的财产有一万多元稿费和13360抚恤金。改杜牧的诗,很有意思。“清明时节雨纷纷,行人欲断魂。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是陈云说的人生最高兴四件事)他把它改成”十年九旱逢甘雨,千里他乡遇故知。和尚洞房花烛夜,监生金榜题名时。“

看看陈云喜欢看的一些电影:《金陵之夜》、,《陈赓脱险》、《四渡赤水》、《风雨下钟山》、《黄桥决战》、《火烧圆明园》、《廖仲恺》、《谭嗣同》、《阿Q 正传》、《茶馆》、《倾城倾国》、《海上丝绸之路》、《日出》、《甲午风云》、《咱们的牛百光》、《喜盈门》、《宝钢》等。 考验身边工作人员的小游戏,虽然用到了很小的技巧,但能说明陈云很喜欢思考问题。两个人数数,可以隔一个数字报,也可以隔2个。工作人员及次和他竞赛最后都是他赢了。原来是他发现其中的技巧。让工作人员先数,他一就二,他二我就一。这样30肯定是陈云先数到。

对待生死态度,他说十三八十四是人生关卡,有时他因为自己身体怕八十四这个关卡冲不过去。他说孔子活了73孟子活了84。“六十不借债,七十步过夜。对待病情,他曾说:没关系,我是视死如归,共产党人时刻都准备掉脑袋的,过去有四句话:严刑拷打,家常便

饭;砍头枪毙,告老还乡。死怕什么,人总有一死嘛。

2、陈云对节育的认识

中国人自古以来对性抱有一种神秘的认识,很多人对这个话题很少谈论,陈云以一个老者的身份谈了他的看法,他的很多认识是很理性实际的,在八十年代那种环境下实在让我不敢想象。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性的知识也是科学,父母都不可能跟你讲的。你没父亲了,你母亲更不会跟你讲,这都是封建思想。只有老汉跟你讲,老汉跟谁都讲,等你结婚时我再跟你讲。

结婚以后先别要孩子,过五年再要,延长五年黄金时代,生了孩子就苦海无边了。现在想不要孩子,完全有办法,要采取措施。解放初期,当时我就建议每年花2000万美元搞避孕套,我算过这个帐,这是划得来的,现在是10亿人口,要是6亿人口就好了。”

在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生育问题时,他说“在中国社会,节育不好讲,不但女同志怕羞,男同志也怕羞,不好意思去买避孕工具。所以要广泛宣传,使大家不以为羞。可以号召共产党员不生第二个孩子。避孕药和避孕工具还可以再将价,甚至可以白送。准备一年贴几千万,这样做事合理的。

3.

陈云最擅长的是宏观经济领域,但他对历史、文化、地理、政治、文学以及社会科学方面也很感兴趣,甚至用这些方面的问题时常考考身边的工作人员,也让他们增加知识,激发学习和求知的兴趣。

比如他问:1、清朝的十位皇帝是哪十位?2、遵义会议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召开?3、绍兴产什么酒?4、安西在哪里?为什么叫安西?(安西那里少数民族居多,经常叛乱,政府就派兵剿乱,汉人安定叛乱叫安西)等等。【陈云的背心】

陈云读书和做事坚守原则,但不墨守陈规。比如他曾写过一张条幅”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看事物要交换、比较、反复。

他还注重调查实践。1961年,他曾花半个月的时间调研一个问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tuijian286074/

推荐访问:陈云纪念馆 陈云电视剧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