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思维导图

来源:推荐阅读 时间:2016-07-22 11:18:55 阅读:

【www.zhuodaoren.com--推荐阅读】

动物学思维导图(一)
实验动物学思维导图

① 概述

(1② 亚系和支系

③ 命名 ① 概述

1. 遗传学质量(2)封闭群动物② 亚系和支系

③ 命名

?

同源突变、同源导入和 分离近交系动物

② 重组近交系动物 基本概念及命名

③ 杂种F1代动物

① 基本概念

(2)二级:清洁动物(CLA) ② 人工培育 一、标准化2. 微生物学质量

(3)三级: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A)③ 主要特征

(4)四级:无菌动物(GFA)和

: 18-29℃;相对湿度:40%-70%

换气次数:10-20次/h;噪声:60dB以下

氨浓度:14mg/m3以下

(1)环境 共作照度:① 100 000级(亚屏障系统)

② 10 000级(屏障系统) ③ 100 空气洁净度 CFA ①开放系统→ ①概念 3. 饲养与应用条件 ②屏障系统→CLA ②组成

SPFA ③布局 (2)设施 ③亚屏障系统→

隔离系统→GFA和GNA ④维护

(1)一级:普通动物(CFA)

实验动物学1.小鼠 (1)生物学特性 二、实验动物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应用 2.大鼠 2)常用品种、品系 3.家兔 (3)应用 4.其他:豚鼠、犬、非人灵长类等 1.选择原则(相似、差异、易化、相容或相匹配、可获、重复和均一)

三、选择和准备 2.主要生物学特性及选择应用(主要生物学特性、应用和回避)

3.注意(年龄、体重、生理及功能状态、健康状况、品系与等级)

4.1. 概述

四、人类疾病动物模型2. 常用(肿瘤、神经、呼吸、消化、心血管、泌尿、内分泌)

3. 中医证候(温病、五脏证候、气血津液、六淫、七情)

4. 免疫缺陷

【动物学思维导图】

1. 试管动物

(1)试管动物培育程序 (2)超数排卵 (3)体外受精 1)原理和方法

五、现代实验动物学技术 2. 转基因动物 2)基因剔除小鼠和基因替换小鼠 (3)应用 (1)核移植法 3. 克隆动物 (2)胚胎分割法 (3)雌核发育二倍体动物 (4 1)机制 (2)方法 4. 胚胎冷冻保存技术 (3)应用 (1)小鼠基因组作图 2)小鼠基因图谱的应用 5. 小鼠基因组研究

动物学思维导图(二)
实验动物学思维导图

实验动物学思维导图

① 概述

(1② 亚系和支系

③ 命名 ① 概述

1. 遗传学质量(2)封闭群动物② 亚系和支系

③ 命名

? 同源突变、同源导入和 分离近交系动物

② 重组近交系动物 基本概念及命名

③ 杂种F1代动物

① 基本概念

(2)二级:清洁动物(CLA) ② 人工培育 一、标准化 2. 微生物学质量

(3)三级: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A)③ 主要特征

(4)四级:无菌动物(GFA)和

: 18-29℃;相对湿度:40%-70%

换气次数:10-20次/h;噪声:60dB以下

氨浓度:14mg/m3以下

(1)环境 共作照度:① 100 000级(亚屏障系统)

② 10 000级(屏障系统) ③ 100 空气洁净度 CFA ①开放系统→ ①概念 3. 饲养与应用条件 ②屏障系统→CLA ②组成

SPFA ③布局 (2)设施 ③亚屏障系统→

隔离系统→GFA和GNA ④维护

(1)一级:普通动物(CFA)

实验动物学1.小鼠 (1)生物学特性 二、实验动物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应用 2.大鼠 2)常用品种、品系 3.家兔 (3)应用 4.其他:豚鼠、犬、非人灵长类等 1.选择原则(相似、差异、易化、相容或相匹配、可获、重复和均一)

三、选择和准备 2.主要生物学特性及选择应用(主要生物学特性、应用和回避)

3.注意(年龄、体重、生理及功能状态、健康状况、品系与等级)

4.1. 概述

四、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2. 常用(肿瘤、神经、呼吸、消化、心血管、泌尿、内分泌)

3. 中医证候(温病、五脏证候、气血津液、六淫、七情)

4. 免疫缺陷

1. 试管动物

(1)试管动物培育程序 (2)超数排卵 (3)体外受精 1)原理和方法

现代实验动物学技术 2. 转基因动物 2)基因剔除小鼠和基因替换小鼠 (3)应用 (1)核移植法 3. 克隆动物 (2)胚胎分割法 (3)雌核发育二倍体动物 (4 1)机制 (2)方法 4. 胚胎冷冻保存技术 3)应用 (1)小鼠基因组作图 2)小鼠基因图谱的应用 5. 小鼠基因组研究

动物学思维导图(三)
七年级生物学上、下册思维导图和知识点

第一单元认识生命

第1、2章生命的世界 探索生命

思维图导航

考点全解读

考点一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其中物种多样性强调的是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遗传多样性主要强调的是同种生物不同个体的基因不同,当然也包括生物种间的基因不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中要弄清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地球上有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但没有最小的生态系统。 考点二生物的特征

生物有应激性、生长、繁殖、新陈代谢(包括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够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四个基本特征(其实根据后面所学我们应该知道生物的遗产和变异也是其基本特征),这是我们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生物的依据;同时我们还要能够根据具体的情景描述判断属于生物的那个基本特征。 考点三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态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某个生物的环境指的是除了这个生物外其他的

所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是一个高频考点,其中的温度、光照、 水分、土壤等都是考试的范围,这就要求我们能够认真领悟情景材料(或诗句)的内涵作出正确的选择,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包括有利的和不利,我们也应该能够分辨出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主要是通过生物的结果特征来适应的。 考点四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法是考试的重点,除了熟记实验法的步骤外,我们一定要注意:假设要依据收集到的信息或已经获得的知识作出的较合理;设置实验时应注意:a设置对照实验、b设置单一变量(其它条件不能影响实验对象的正常生活)c实验材料达一定数量(避免偶然性引起的误差);实验现象描述的准确性和结论归纳的正确性(实验结论是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和提升)。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

第3、4章细胞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思维图导航【动物学思维导图】

考点一显微镜的结构与功能

显微镜中能够调节视野明暗的有反光镜和遮光器(要使视野变亮,用大光圈、凹面镜、要使视野变暗,用小光圈、平面镜);视野内污点的判断方法是移动玻片、污点动、则污点在玻片上,转动目镜、污点动、则污点在目镜上,如果都不动,污点就在物镜上;由于显微镜呈的像是上下倒置、左右相反的,因此我们要把像还原成物的最简单的方法是把像旋转180°看到的就是物体了;要将标本移至视野中央时,向一个方向移动标本,视野内物像则向相反方向移动,如玻片左移,视野内物像则右移,因此我们只需要把玻片标本向像所在的位置的那个方向移到就能够把像移到视野中央;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倍数乘以目镜倍数,放 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看到的视野范围越大、视野越亮,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视野范围越小、视野越暗,所以有:第一次的放大倍数乘以细胞数等于第二次的放大倍数乘以细胞数。【动物学思维导图】

考点二临时装片的制作

动物、植物细胞2装片的制作方法(注意识图排序)植物:擦、滴(清水)、撕、展、盖、 染、吸,动物:擦、滴(0.9%生理盐水)、刮、涂、盖、染、吸,其中动物细胞临时装片制作滴的是0.9%生理盐水主要是因为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的保护和支持作用,如果滴清水动物细胞会因为过度吸收而胀破;另外要注意的是盖盖玻片的方法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将盖玻片的一端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其目的是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染色时要达到最佳效果应该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整个标本。 考点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和生命活动的功能单位。几乎一切生物体都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内有线粒体)、细胞核三部分,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部分有)。各部分的功能如下:(要结合具体的情景问题理解)。

细胞壁:保护和支持作用。

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结构和控制物质进出的细胞作用。 细胞质:物质合成与分解的场所,可加速细胞内的物质交换。 细胞核:近似圆球状,含有遗传物质,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 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场所,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 叶绿体:光合作用的产生,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并释放能量。 液泡:含有细胞液,使植物体表现不同的颜色和味道。

2.生物体由小变大原因: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目(注意: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分裂成体细胞时染色体复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分裂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不复制因此减半)。细胞的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 考点四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不同的生物体结构层次不同,有的没有细胞结构(如病毒),有的由单细胞构成(如变形虫),有的由多细胞构成(如大型真菌),高等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个体;高等动物和热点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二者比较可知:植物体没有动物体所具有的系统这个结构层次。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思维图导航

考点全解读

考点一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的探究实验是中考的一个高频考点,很多中考试题的实验都是从这里改编而来的,所以我们首先要弄清每一个实验。

(1)“讨论分析科学家们研究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海尔蒙特的实验结论是不完全正确的。他只考虑土壤中物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没有考虑到空气中物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人们重复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时,实验控制的条件不同,实验结果就不会相同(在黑暗条件下重复其实验,植物不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还会因为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更严重地污染了空气)会加速小鼠的死亡;英格豪斯的实验结构说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素;综合上述实验可以得出:二氧化碳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淀粉等有机物和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2) “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检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这两个实验都具有相同的实验步骤:暗处理→光照→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其中的暗处理是为了消耗叶片中的淀粉,酒精脱色是为了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使叶片变成黄白色,淀粉遇碘变蓝可以鉴定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前者对叶片进行不遮光和遮光处理和后者一套装置中放入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一套装置的放入等量的清水的目的都是为了形成对照,其变量分别是“光”和“二氧化碳”,前面设计了“有光”和“无光”这组对照实验,后面形成了“有二氧化碳”和“无二氧化碳”这组对照实验。前者的实验现象是不遮光的部分变蓝、遮光部分是黄白色,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后者的实验现象是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装置中的叶片加碘液后不变蓝,有清水的装置中的叶片加碘液后变蓝,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3)“研究不同光谱成分对植物生活的影响“中我们要选取长出绿叶的幼苗(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作不同颜色的玻璃纸罩分别套在不同植株上,保证植物正常生长所需要的其它条件(如水分、温度、矿物营养等),定时取样,将样本植株晒干后称重。(越重的有机物积累越多,光合作用的强度越大)。

(4)“探究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中的材料选择最好是长出第一片幼叶后的 小麦幼叶,设计对照实验时只能有唯一变量,如果我们想探究光照是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的话,变量就应该是“光”,其它的条件不能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可设计成把栽种小麦的花盆分别放在光下和暗橱中,定期观察,会发现在光下的叶片变成了绿色,在暗橱中的是黄白色,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动物学思维导图】

(5)“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中要对照实验的话,就是在原实验的基础上增加没有植物其它全部相同的一组,实验利用的是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原理证明了金鱼藻在光下释放氧气。

(6)“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中的银边翠和银边天竺葵的叶缘都不含叶绿素,中央的绿色部分都含有叶绿素,这样就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通过对叶片的光照、脱色、加碘液可以看到(现象)叶片变蓝的部分是原来的绿色部分,叶缘还是黄白色,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7) “观察叶片的结构”中徒手切片的制作要用手捏紧并排的两个刀片,切割载玻片上的叶这样才能够让我们得到很薄的切片。

2.叶片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表皮 由一层细胞构成,除保卫细胞外不含叶绿体,起保护作用(表皮属保护组织)

栅栏组织:接近上表皮,含叶绿体多,排列整齐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肉 海绵组织:接近下表皮,含叶绿体少,排列疏松

(叶肉属营养组织) 导管: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输导有机物

3、光合作用的实质、意义、应用

光合作用的实质:物质转化(把二氧化碳和水等简单的无机物转变成淀粉等复杂的有机物)能量转化(把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光合作用的意义:食物来源、能量来源、氧气来源(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光合作用的应用:从光合作用的条件光和光合作用的原料水、二氧化碳以及温度考虑如何增强光合作用。如农业生产中采取的合理密植、立体种植,温室栽培中人工增光、人工注入二氧化碳等。

考点二、呼吸作用

1.呼吸作用的探究实验

呼吸作用这一节中共有“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种子萌发时释放能量”、“探究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四个实验。前三个实验都设置的是相同的变量(种子是否有生命力)而设计了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萌发的种子可以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煮熟的种子没有生命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不用植物体做实验是为了避免植物光合作用对实验的影响),分别利用氧气支持蜡烛燃烧的时间长短、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变浑浊、温度计中的温度变化来得出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种子萌发时释放能量的结论;“探究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实验中通过检验实验装置(一定要把装置放在暗处,避免光合作用的影响)中氧气释放耗尽、或二氧化碳释放增加来判断植物不同部位进行呼吸作用的强弱和得出所有的活细胞都是时刻进行呼吸作用的结论。

2.呼吸作用的意义、应用

线粒体

呼吸作用的意义: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各种生命活动,一部分转化成热能散失。 呼吸作用的应用:增大湿度、提高温度(一定范围内)、提供充足氧气(一定范围)可以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小湿度、降低温度、隔绝空气可以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 3.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比较 考点三、吸收作用

1. 吸收作用的探究实验 (1)“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中吸水时水分运动的途径:外界溶液→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失水时运动方向相反);设计的对照实验中的变量是水溶液的浓度不同,设计了清水和浓盐水这一组对照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是放入清水里的萝卜条变得硬

动物学思维导图(四)
巧妙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

  【摘 要】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普遍采用机械、反复做练习的方法,没有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反而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了培养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新方法,通过充分运用思维导图学习策略,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和创新性,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思维导图 激发兴趣 初中英语 阅读
  作为―种复杂的心理活动的阅读,它是读者进行主动思维的过程。读者根据自己已有的信息和经验,对阅读材料进行加工、体验、预测和确认,因此也是一种与作者相互作用的语言交际行为。阅读理解的程度一般来说可分为三个层次,表层文字理解、深层含义理解和推断性理解。三者是递进关系,评价性理解是在深层理解基础上展开的,而表层理解又是深层理解的前提。如果没有文化和社会背景知识,对材料的理解就会失去全面性和准确性,也就不可能充分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更谈不上对全文的中心思想进行全面的把握[1]。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在英语教学中起到了很大作用,将思维导图应用于词汇教学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2]。目前,国内外针对初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很多,但是真正起到效果的不多,很多还是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将其应用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具有较深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且近年受到比较密切的关注。其主要特点是:将思维图像化,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通过将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沿中央向四周发散,以类似树形结构来组织思维过程,能够充分调动大脑机能,充分利用阅读、思维、记忆的自然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达到全面和平衡的发展。
  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把大部分时间与精力花在解释生词、搭配词语、训练造句上,过分地重视语言形式教育,但是忽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一篇完整的阅读课文被肢解得支离破碎,影响了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思想,出现了英语阅读教学费时多、成效少现象。
  一、通过多年的教学发现,传统阅读理解教学方法,主要存在的有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只重视语言形式的讲解,轻视语言内容的整体理解与分析。该观念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能较好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的思维习惯,导致学生无法正确运用英语的思维方式来分析问题,阅读能力自然也不能得到较大的提高。(二)阅读教学过程中,轻视对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没有对所学习的语言材料进行系统的感知,仅仅把阅读活动变成了文字符号的验证活动,从而无法进行信息交流,也就更谈不上整体把握和理解阅读材料,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结果。(三)学生采用单词记忆的方法进行学习,这样导致学生用机械记忆的方法背诵课文,根本起不到通过阅读提高英语水平的效果。(四)学生单单孤立地背诵―些片面、支离破碎的知识,而不是把精力集中用在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上,所以在学习新的语言材料时,与大脑中原有的相关图式不能进行快速的有机结合,难以形成有效的知识表征和知识迁移,降低了对新知识的学习速度。
  二、针对以上问题,作者认为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
  (一)背诵法。思维导图能够提高我们的记忆能力,其在记忆过程中,通过思维的相互联系,提高记忆的效果。用思维导图进行课文背诵,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创作思维导图。首先要从文章中找到关键知识点,确定各个关键点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我们的想象力,使用颜色、形状、图案等,整理各个知识点的关系。
  2.思维导图的识图。结合阅读材料,弄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观察图像中的关键图符,然后跟着思维导图中的图符,进行视线移动,然后逐句逐词复现课文的原貌。
  3.复述课文。刚开始练习时,可以用带有文字的思维导图,从而熟悉图形和文字的对应关系,尽快形成左右脑并用。当对这种对应关系较熟悉后,再根据不带文字的纯思维导图进行复述,通过这样的练习,就可以达到进一步快背诵课文的目的了。
  4.忆图。经过识图和若干次复述这样的过程后,读者对思维导图的布局和路径的走向就比较清楚和熟悉了,要将在脑海中浮现出思维导图的框架并逐渐细化,要从整体上对图像进行把握。一旦闭上的眼睛时候,就能够很清晰地将此图像浮现出来,忆图的过程也就算完成了。
  5.背诵课文。通过回想图像,试着进行课文背诵,如果背不出来再看看图像。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完美结合,这样进一步进行强化,从而达到一字不差地背出全文。
  (二)归纳法。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全面整理文章内容要点,这样不但可以极大提高学习效果,同时通过该方法,很容易使学生掌握文章的相关背景知识,也起到了增加词汇、提高英语运用水平的作用。因此,及时归纳和总结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扩展法。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进行具体化的方法。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一种自然思考方式,当每一种信息进入人的大脑,无论是感觉、记忆、想法,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以此中心为圆点,向外发散思考,形成成千上万个关节点,将这些关节点连结在一起就成为了记忆。通过思维导图的放射性思考方法进行课文阅读,不但可以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加速资料的累积量,此外还可以将在阅读中获得的数据,以及这些数据彼此间的关联性分层分类管理 [3]。
  (四)小组合作法。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课堂上首先让学生进行快速阅读,快速找出主要信息点,再通过寻找细节信息,细读文章,并根据文章内容画出思维导图,通过小组合作,重新进行思维导图的制作,通过小组代表,向大家展示思维导图,并复述课文。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通过这种反复的教学实践,不但增强学生记忆英语词汇能力,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的自我效能感,从而加强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将思维导图引入到英语阅读教学中,能够将学生的关注度重新转移到阅读内容上来,从而更好地实现语言分析教学法与语篇分析教学法的有效统一,帮助学生高效率地学习语言,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文化内涵和思想精髓。因此,平时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将其应用于阅读能力的提高上。
  参考文献:
  [1] 张丹.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2] 沈燕.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单词记忆中的应用 [J]. 内江科技. 2011, 11: 201.
  [3] 张敬华. 武金凤. 以思维导图构建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36: 67-68.

动物学思维导图(五)
巧用思维导图设计初中英语作业

  【摘 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中学英语作业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思维导图以其开放性、灵活性和快速、高效、自然的运作方式成为新时期初中英语教师进行作业设计的利器。本文选取了新概念英语和牛津初中英语教材中的阅读和语法,结合全图思维导图、全文字思维导图和图文并茂思维导图三种思维导图形式探讨了初中英语作业设计和应用的方法,以期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改善学生的学习策略。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英语;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2-0046-02
  【作者简介】1.陈岳庆,江苏省常熟市外国语初级中学(江苏常熟,215500)教师;2.王静芝,常熟理工学院(江苏常熟,215500)外国语学院讲师。
  一、思维导图作业设计的理论依据
   人的左右大脑分工不同。通常左边大脑皮质负责逻辑、语言、列表、数字和分析功能,右边大脑皮质负责节奏、想象、色彩、梦幻、空间感等。人们学习时,往往只用左脑,右脑处于放松或休息状态,造成了一定的浪费。研究表明,当人们去开发那些原本并不擅长的思维领域时,不但不会损害其他的思维领域,反而会产生一种协同效应,即所有领域的思维能力都会得到相应提高。
   作为一种先进的思维方法和工具,思维导图赋予人的思维以最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由于思维导图利用自然结构,根据脑细胞的动态形状和形式绘制,其可以促使大脑快速、高效、自然地运作。思维导图作业的合理使用能够增加学生实现目标的信心,有助于其高级思维能力和知识建构能力的培养。如果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运用思维导图进行作业设计,将其应用到英语知识学习的预习、整理、记忆、复习等作业中,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提升学生探索新知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传统作业的设计缺乏思维的背景
   当前中学英语作业的布置存在诸多问题:(1)布置随意,缺乏目的。很多教师布置的作业来自于课本或课外辅导,缺乏原创性,导致作业布置随意,没有针对性,仅流于形式,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不高。(2)形式有限,趣味不足。传统作业仅限于知识的重现和机械记忆,大部分采用抄写、背诵以及听写的形式,内容枯燥,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没有积极思考的机会,毫无趣味性。(3)忽视个性,缺乏层次。传统作业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布置作业,未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业水平,作业缺乏层次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作业的无效性。以思维导图形式设计的作业目的明确,结构清晰,重点突出,图文并茂,形式多样,可以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为改良传统作业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新途径。
  三、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作业设计中的三种应用形式
  1.全图思维导图作业。
  其画面活泼、色彩丰富,是三种形式中最吸引眼球的一种,也是最符合大脑记忆原则的一种思维导图作业。但需要注意的是,因为“一图胜过千言万语”,图像多元而且开放,在无人解说的情况下,容易造成误解,所以对于全图思维导图形式的作业,需要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进行一定的说明。下面以《新概念英语》第二册Lesson 54为例。教师可以利用视频中的截图做一张几乎全是由图像构成的导图,目的是给学生辅助背诵和复述课文内容。此外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业水平,进行分层作业,做出不同的复述要求。对学困生而言,可以仅要求其能够运用本课的大部分单词、词组和句型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对普通学生而言,则可规定其需要利用本课全部的重点单词、词组和句型来精确完成内容复述;对优等生而言,除了达到对普通学生的要求外,还可要求其进行适当的延伸和拓展。
  图1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Lesson 54 Sticky fingers
  2.全文字思维导图作业。
  由文字和线条设计组成的思维导图作业,其特点是内容清晰,重点突出。初中英语作业中最常采用该种形式的就是语法知识导图。图2是初三语法复习冠词内容的导图,全部由文字构成,分a,an, the以及需要区别的词组四个分支。注意点和例句在图中都有显示,即使没有教师讲解,学生自己思考也是蛮有乐趣和收获的。该导图去除部分信息进行修改后,既可以作为课前预习作业,也可以成为学生课后的巩固复习作业。作为课前预习作业时,教师可以提供一级分支的信息,以明确作业方向,而二级分支则可通过标注填空要求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总结和探索三类冠词的功能以及本课需区别的重点词组,相应的三级分支则可以要求学生通过自学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举例。同样作为课后作业,该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本课所学内容。可见以思维导图形式设计的作业能够充分体现新课标的探索、合作和自主学习的理念。
  3.图文并茂思维导图作业。
  由图、文字和线条组成,融合了前两种思维导图作业的优点,可谓既形象生动,又重点突出、内容清晰。是日常教学中最常见、最实用的一种思维导图。在这种思维导图中,要加载重中之重的图片。因为图像比文字更能吸引大脑的注意力,可以让大脑第一时间吸收。图3 关于7A Unit 6 The Fashion Show的导图是典型的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课文中有一半的篇幅是描述时装秀中各名学生的衣着。同时课文配套光盘中有四位模特着装的图片,可以把它们截取下来,学生在复述或背诵的时候只要描述所看到图像中人物的衣着就可以了。对于无法在图中表达的抽象概念,适当加些文字描述,可以很快地让学生掌握要点,尤其适合应用于当堂复述或背诵的作业。
  图3 牛津初中英语7A Unit 6 The Fashion Show
  把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英语作业的设计对师生来说是双赢的举措。对教师而言,能够通过思维导图作业将课文中的重、难点以直观、清晰、立体化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学生导图作业的完成情况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改进教学设计,做到因材施教,同时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高效课堂。对学生而言,完成思维导图作业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和思考,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最终帮助他们有效地提高记忆效果,系统地掌握知识结构,形成用英语思考和做事的能力。
  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编号:D/2013/01/118)和常熟理工学院“校地合作、多元互动英语教师校本教育研究”项目(编号:QS1308)的研究成果。

动物学思维导图(六)
小学英语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信息科学技术等科技产品逐步被运用到教学中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仍然是教师们不断研究的内容。教师应该学会用新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思维导图的运用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本文从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的具体应用实例中进行分析,简述了如何在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

  【关键词】思维导图 小学英语 实践运用浅析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96-01
  一、什么是思维导图
  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巴赞提出了思维导图的概念。在他看来,放射性思维是一种新的、以大脑为基础的高级思维形式,而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的自然表达形式。在英语教学中,思维导图具体一点,指的就是从一个单词或者是一个句子出发,根据某种联系,将其与其他的单词、句子等联系在一起组成的一个图形网络。
  二、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运用中的作用
  首先,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使得课文重点更加突出,有助于学生进行识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将思维导图画出来教给学生,学生可以对图中的知识框架、重点内容一目了然,避免了学生将精力浪费在非重点内容上。同时,有了思维导图,学生可以通过单词与单词、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进行识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
  其次,思维导图的运用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信息加工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网络。根据网络结构,学生可以明确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对新旧知识进行整合分析。同时,学生思维导图的建立过程也是一个对知识进行复习梳理,对新旧知识进行分析的过程,有助于形成学生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
  最后,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信息进行综合整理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联想与创意。思维导图将知识贯穿成一个整体,但导图的整理过程需要学生发挥自己的联想与想象,对知识进行分析,找出他们之间的联系。这个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小学英语课堂中使用思维导图的实例分析
  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较为广泛,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实例中进行分析,探讨思维导图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第一,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比如,在教学《That is my father》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创建思维导图,通过“father”,联系到家庭内的其他成员,“mather”、“sister”,由人物的称呼联系家庭内成员的职业、年龄等一系列信息。思维导图可以将学生所了解的知识内容全部展示出来,并将关键词相互联系,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学生可以根据思维导图进行对话、交流,可以增加学生对话的素材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第二,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的整合,利于学生进行复习。学生进行学习时,各项知识一般都以单元的形式进行编排。每个单元都有相对集中的主题。但是学期结束时,学生往往感觉到知识相对分散,不利于复习。而思维导图的存在,可以将各个单元的内容进行集中的整理,理清他们的联系。当学生进行复习时,可以对知识进行系统、详细的整理总结,在进行记忆时,也可以较快的掌握。比如,在学习bag这个单词的时候,学生可以将有关文具类的单词整理在一起,也可以将包含书包颜色、数量等的单词整合在一起,这样既方便记忆,也有利于复习时的知识梳理。
  第三,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加快学生的阅读效率。学生在建立思维导图时,需要自己找到文中的关键词、主旨,并将重点内容与其他内容建立相应的联系。这就帮助了学生对文章进行梳理,分清主次。同时,思维导图建立后,学生根据图中的线索对文章进行分析,可以更加快速的了解重点内容。比如,在学习《How many green birds》时,学生可以将课本Listen and point 对话部分做成思维导图,可以更快的理顺对话内容,有助于文章的阅读。同时,教师在复习的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快速地找到文中的关键词,从而提高阅读的速度。如果学生长期坚持对于思维导图的建立、分析能力的培养,阅读能力会得到显著提高。
  第四,思维导图的运用有助于英语作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都反映英语作文无内容可写,反复重复几句话。而思维导图的存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比如在进行写作《Myself》时,教师可以带领大家建立思维导图,以“I”为中心进行思维的发散,可以包括“爱好”“性格”“生活习惯”“家庭”等多方面。这样,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发散了思维,拓宽了自己的写作范围,有助于学生进行英语写作的训练。
  总之,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中应用十分广泛,也受到了学生与老师的欢迎。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英语课堂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同时也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进行了锻炼,这种教学手段值得提倡。
  四、结语
  本文结合一线教学实例对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综上所述,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有助于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加强学生对知识系统的理解与运用,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联系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了学生的记忆力,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使得教学效果更为完美。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总结经验,结合教学实际完善教学方法,相信以后的教学中,肯定能够更进一层。
  参考文献:
  [1]陈翠斌.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少儿科学周刊,2014.
  [2]张富.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4.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tuijian289025/

推荐访问:思维导图软件 思维导图教程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