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患者动静脉反接后

来源:推荐阅读 时间:2016-08-16 10:33:22 阅读:

【www.zhuodaoren.com--推荐阅读】

透析患者动静脉反接后(一)
血液透析中动静脉反接对透析充分性的观察

龙源期刊网 .cn

血液透析中动静脉反接对透析充分性的观察 作者:李薇 吕剑锋 张桂梅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15期

【摘要】 探讨血液透析体外循环血流量不足时动静脉反接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 对50例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时发生动静脉反接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针对50例尿毒症患者的不同情况,观察不同情况,给予不同处理办法,从检验及患者对透析后的评价来评价反接的充分性。结论 动静脉反接原因多样,包括患者个体差异,选择置管的质量,护士判断处理的方法等,患者使用可避免血液再循环的导管,积极治疗高凝,日常的导管维护等可提高透析质量。

【关键词】

动静脉反接;透析;充分性【透析患者动静脉反接后】

透析充分的概念,指该治疗方法可常规实行且费用合理,患者生活质量佳,维持透析治疗带来的不变程度降至最小,近期及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最低,但是,血管通路相关的并发症是慢性透析的患者入院治疗的普遍原因,主要原因是狭窄和血流量不足,是再循环增加的重要原因,结果造成患者透析不充分,被透析的静脉管路血直接回入透析器称为再循环,再循环是指动静脉管路之间的逆流。静脉狭窄是引起再循环的常见原因[1,2]。另外,患者高凝,导管内凝血,导管顶端纤维蛋白外鞘形成,导管顶端位置不正及其他一些原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全部病例为2011年因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50例,本组患者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23~73岁,平均年龄46岁。其中内瘘患者10例,带cuff半永久性深静脉置管者40例进行了数据对比。

1.2 对象 两组病例均为吐鲁番市医院一年以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其中动静脉内瘘组10例, 男5例,女5例,带cuff深静脉置管患者40例,年龄23~73岁,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11例,糖尿病肾病16例,梗阻性肾病1例,多囊肾2例,高血压肾病2例,IgA肾2例,带cuff颈内静脉长期置管40例,男24例,女26例。

1.3 方法 透析方式:所有患者均采用标准碳酸氢盐透析液,面积1.5 m2,聚砜膜透析器。通路术式:内瘘患者均为腕部桡动脉头静脉或贵要静脉端侧吻合经典术式;带cuff深静脉置管患者材料采用美国患者均为右或者左侧颈内静脉半永久性置管。

1.4 临床表现 首发症状体外循环血流量不足,首先是护士发现,动脉循环血流量不足,使动脉压负值增大,出现动脉压下限报警,血泵停转或有空气进入动脉血路,产生泡沫,无法进行透析。护士首先采取的是动静脉反接来达到继续透析的目的25例,与每次透析流量畅通的

透析患者动静脉反接后(二)
血液透析中动静脉反接对透析充分性的观察

血液透析中动静脉反接对透析充分性的观察

【摘要】 探讨血液透析体外循环血流量不足时动静脉反接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 对50例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时发生动静脉反接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针对50例尿毒症患者的不同情况,观察不同情况,给予不同处理办法,从检验及患者对透析后的评价来评价反接的充分性。结论 动静脉反接原因多样,包括患者个体差异,选择置管的质量,护士判断处理的方法等,患者使用可避免血液再循环的导管,积极治疗高凝,日常的导管维护等可提高透析质量。

【关键词】

动静脉反接;透析;充分性

透析充分的概念,指该治疗方法可常规实行且费用合理,患者生活质量佳,维持透析治疗带来的不变程度降至最小,近期及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最低,但是,血管通路相关的并发症是慢性透析的患者入院治疗的普遍原因,主要原因是狭窄和血流量不足,是再循环增加的重要原因,结果造成患者透析不充分,被透析的静脉管路血直接回入透析器称为再循环,再循环是指动静脉管路之间的逆流。静脉狭窄是引起再循环的常见原因[1,2]。另外,患者高凝,导管内凝血,导管顶端纤维蛋白外鞘形成,导管顶端位置不正及其他一些原因。

1 资料与方法【透析患者动静脉反接后】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全部病例为2011年因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50例,本组患者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23~73岁,平均年龄46岁。其中内瘘患者10例,带cuff半永久性深静脉置管者40例进行了数据对比。

1.2 对象 两组病例均为吐鲁番市医院一年以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其中动静脉内瘘组10例, 男5例,女5例,带cuff深静脉置管患者40例,年龄23~73岁,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11例,糖尿病肾病16例,梗阻性肾病1例,多囊肾2例,高血压肾病2例,IgA肾2例,带cuff颈内静脉长期置管40例,男24例,女26例。

1.3 方法 透析方式:所有患者均采用标准碳酸氢盐透析液,面积1.5 m2,聚砜膜透析器。通路术式:内瘘患者均为腕部桡动脉头静脉或贵要静脉端侧吻合经典术式;带cuff深静脉置管患者材料采用美国患者均为右或者左侧颈内静脉半永久性置管。【透析患者动静脉反接后】

1.4 临床表现 首发症状体外循环血流量不足,首先是护士发现,动脉循环血流量不足,使动脉压负值增大,出现动脉压下限报警,血泵停转或有空气进入动脉血路,产生泡沫,无法进行透析。护士首先采取的是动静脉反接来达到继续透析的目的25例,与每次透析流量畅通的置管或内瘘患者25名,为了解血液透析再循环的影响因素,对50例次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血肌酐和血尿素氮再循环率

透析患者动静脉反接后(三)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及护理

龙源期刊网 .cn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及护理 作者:王草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30期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早期使用及护理要点, 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 对有动静脉内瘘患者进行精心护理, 教会患者进行自我护理及自我监测。结果 患者动静脉内瘘搏动有力、充盈良好、穿刺成功率高、均达到满意治疗效果。结论 动静脉内瘘的前期使用及科学护理, 对保持动静脉内瘘长期安全通畅,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延长患者生命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使用;护理

【透析患者动静脉反接后】

现如今血液透析是一种有效的延长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生命的治疗方法, 一个成熟、稳定的动静脉内瘘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能够顺利完成治疗, 达到满意治疗效果的前提, 是患者赖以生存的“生命线”[1]。一个好的动静脉动静脉内瘘既要保证充足的血流量和透析效果, 又要能长期使用, 使尿毒症患者得以有效透析而长期存活;但由于动静脉内瘘需要反复穿刺, 极易引起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致使动静脉内瘘不能正常使用;因此科学地维护血管通路成为医务人员护理工作的重点, 特别是动静脉内瘘成熟初期, 首次使用的方法, 对动静脉内瘘的进一步成熟与稳定有着密切的关系, 现将作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动静脉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及注意事项分析总结如下。

1 健康宣教, 使患者做好动静脉内瘘的自我监测

采用各种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 让患者了解动静脉内瘘的知识, 指导患者正确进行动静脉内瘘的自我监测与护理:①嘱患者每日检查动静脉内瘘有无震颤或血管杂音3~4次, 如发现动静脉内瘘震颤减弱或血管杂音消失及疼痛, 应立即到医院诊治。②指导患者严格控制水分的摄入, 两次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不超过2 kg(即不超过干体重的 5%)为宜, 准确测量透析前后体重, 避免过度脱水引起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 造成动静脉内瘘闭塞。③每天自我监测血压, 遵医嘱按时服药, 发现血压过高或过低要及时就医。

2 动静脉内瘘穿刺

2. 1 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 一般情况下动静脉内瘘术后4~8周, 血管充盈良好, 触及血管震颤或波动有力、血管壁变薄、无硬结即可正常使用。但要注意特殊人群的动静脉内瘘情况, 如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及血管条件差的患者, 可适当延长到术后 6~8 周再用。

2. 2 穿刺注意事项 如条件允许最好在动静脉内瘘首次使用前对动静脉内瘘血流量进行彩超检查, 适合数值在250~350 ml/min为宜。选择技术过硬的护士进行穿刺, 穿刺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消毒范围>5 cm。初次使用动静脉内瘘, 建议用小号穿刺针进行穿刺, 或只在动静

透析患者动静脉反接后(四)
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的护理

  动静脉内瘘术 :是一种血管吻合的小手术,将前臂靠近手腕部位的动脉和邻近的静脉作一缝合,使吻合后的静脉中流动着动脉血,形成一个动静脉内瘘。动静脉内瘘的血管能为血液透析治疗提供充足的血液,为透析治疗的充分性提供保障。

  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慢性肾衰竭及某些药物或毒物中毒的有效方法,而血管通路的建立又是血液透析的基本条件。由于反复穿刺及护理不当,可能导致瘘管堵塞,给病人带来痛苦,影响其生活质量。因此,保护好动静脉瘘管,延长其使用寿命对血液透析病人而言至关重要。现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动静脉瘘管的护理。
  1.术后避免患肢受压,睡觉时不要压迫术肢,初期抬高术侧肢前臂15-30度,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肢体水肿,保证血流通畅。
  2.透析次日可用热毛巾湿敷水温42-45度,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栓。
  3.密切观察伤口情况。术后5d~7d,应密切观察伤口渗血、红肿、分泌物及血管搏动情况。若发现渗血、疼痛难忍或血管呈条索状、无震颤、无杂音,应怀疑血栓形成。一旦发现内瘘血管栓塞,可立即用尿激酶溶栓,药物注入栓塞部位,每日3次,连续3d。
  4.术后避免在内瘘侧肢体输液、输血及抽血化验。
  5.手术侧禁止测量血压,禁带手表等过紧首饰。
  6.术后24小时术侧手部可适当做握拳及腕关节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 ,促进内瘘的早日成熟。
  7.每3日换药1次,10~14天拆线,更换辅料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注意包扎敷料时不要过多过紧,以能触摸到震颤为准。
  8.注意身体姿势及袖口松紧,注意对内瘘术肢的保护,避免碰撞,防止受伤。
  9.每日监测血压,按时服用降压药,防止高血压避免低血压的发生。
  10.做好卫生宣教工作,教会患者保护自身内瘘,保持内瘘术肢的清洁,每天清洗局部,透析穿刺部位当日避免接触水,防止感染。
  11.保持病室的卫生清洁、干燥,定时开窗通风,定期消毒。

透析患者动静脉反接后(五)
尿激酶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观察及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对于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并研究临床的护理方法。方法:采用注射尿激酶的方法对血液透析后的患者进行动静脉内瘘血栓的溶栓治疗。对治疗前后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与并发症。结果:45例患者进行45次溶栓治疗,成功42例次(93.3%),瘘管在进行尿激酶的注射后血栓消失并通畅。结论:通过尿激酶注射对透析通路的血栓进行溶解治疗,安全性高、身体损害小、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极高的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关键词】尿激酶;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血栓;溶栓;护理
  经血液透析后的患者造成动静脉内瘘而导致功能丧失,其主要原因是血栓的形成,一般的治疗方式包括介入治疗或是手术治疗等,虽然溶栓的成功率比较令人满意,但是具有操作极为复杂、创伤面积较大以及治疗费用较高等劣势[1]。本次研究针对尿激酶注射治疗方法在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当中的应用,将治疗情况与护理方法形成初步报告,具体如下。
  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45例进行长期血液透析并于动静脉内瘘形成血栓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范围在35-65岁之间,平均年龄约为52岁。45例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时间除2例患者进行了内瘘术后15d内未曾使用外,其余43例患者为2个月-9年。患者病情方面,22例慢性肾小球型肾炎、17例糖尿病型肾病、6例间质性肾炎。38例患者为桡动脉―头静脉的吻合方式,7例患者为肱动脉―头静脉的吻合方式,使用内瘘的时间范围在2个月-8年之间。本次研究当中的患者共形成了45例次血栓,血栓形成的时间为4h-5d,对所有患者进行了系统检查,并未发现出血情况或迹象,无患有活动性肝病的患者,血压情况较为正常。
  1.2方法
  1.2.1尿激酶使用方法
  按照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及血栓情况,采用尿激酶(5-50)×103U,加以5ml生理盐水进行稀释,在形成血栓的瘘管上方2-3cm进针,对血栓形成的方向注射药物,药物注射后轻缓按摩血栓形成部位[2]。
  1.2.2护理方法
  在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之前,要先对患者的出血迹象进行检查;治疗当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神志是否清醒、血压是否升高、脉搏与肢体活动情况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对患者进行溶栓用药后每隔5min进行1次瘘管振颤的触诊,与此同时对瘘管内杂音情况进行听诊,该方法持续时间视患者临床具体表现缩短或延长[3]。
  1.2.3指标观察
  对患者进行用药治疗后,采取血管彩超检查对血栓溶解的情况进行确定;在瘘管基本通畅后进行1次常规血液透析,当血流量>200ml/min为溶栓成功;对治疗前后进行肝功、肾功、PT、Fib以及血压等指标进行监测;另外,还要在尿激酶注射后的24h内对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密切观察,如皮疹、出血、发热以及内脏形成栓塞等情况。
  1.2.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采用±s表示,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临床疗效
  45例患者进行了溶栓治疗,42例取得了成功(93.3%)。溶栓成功的患者在进行尿激酶注射约50min左右可感知瘘管振颤,通过听诊可得瘘管内无杂音,彩超检查结果显示瘘管通畅,血栓消失。治疗失败患者为3例,其中2例为血栓形成时间>48h,1例已经确诊为血栓性静脉炎。
  2.2治疗前后指标差异
  通过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肾功、PT Fib以及血压监测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全部45例患者均无并发症如出血、栓塞的发生,2例患者在药物注射后出现了发热的症状,体温在37-38℃之间,12h内即自行恢复至正常体温。
  讨论
  3.1尿激酶与内瘘血栓
  现阶段内瘘血栓的治疗方法通常采用手术治疗,虽然成功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但是操作方面较为复杂,创伤面积过大且不宜痊愈,并且在医疗费用方面会为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近几年来,医学界渐渐开发出应用纤维蛋白溶酶进行局部注射,以此来治疗内瘘血栓的方法,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其治疗原理在于,尿激酶能够直接对纤溶酶原进行激活,进而对纤维蛋白进行水解作用,溶解血栓。本次研究采用直接将尿激酶于血栓部位注射,操作简便快捷,几乎不存在创伤,而且成功率方面高达93%,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较小,采用这种方法对于治疗前后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均无影响,具有临床应用与推广的价值[4]。
  3.2尿激酶溶栓护理
  3.2.1知识普及
  尿激酶对新旧血栓均有作用,但是对新血栓进行作用的效果较为显著,因此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内瘘杂音的听诊指导,并扪测内瘘振颤程度,1-2次/d。如对内瘘听诊发现杂音以及振颤情况减弱或彻底消失,表示有血栓正在形成,应进行及时的针对治疗。与此同时要对患者的自我控制能力进行加强,血液透析期间控制体重,防止低血压情况的发生。
  3.2.2用药护理
  由于尿激酶在溶解之后极易失去活性,适合现化现用,应注意禁用酸性液体对尿激酶进行稀释,避免药效下降。另外,尿激酶与生理盐水之间要溶解充分,保证血药峰值的持续性。在用药后要对各项生命体征指标进行密切监测,如有患者发生出血的迹象要禁止用药,凝血情况发生改变的患者,在血液透析当中要对肝素用量进行适当的调整。
  3.2.3内瘘护理
  护理人员在操作时应尽量减少穿刺次数,采取纽扣式或绳梯式穿刺方式。进行压迫按摩时动作要轻缓,在避免出血的情况下感觉到搏动最为适宜[5]。
  【参考文献】
  [1]王稻,陈清萍,田利娜,廖雯,曹珊.尿激酶局部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J].甘肃医药,2011,30(11):651-652.
  [2]黎伟,雷绍军.尿激酶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2,3(9):55.
  [3]张喜鸿.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3,03(下):1440-1441.
  [4]陈静,戎殳,张斌,叶朝阳,梅长林.尿激酶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观察及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7):67-68.
  [5]谷禾,金领微.尿激酶治疗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观察和护理[J].护理研究,2005,19(4):623.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tuijian333219/

推荐访问: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 人工动静脉内瘘透析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