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狼的足迹

来源:推荐阅读 时间:2016-08-27 10:24:50 阅读:

【www.zhuodaoren.com--推荐阅读】

中国,狼的足迹(一)
中国狼

中国狼

中国狼(学名:Canis lupus laniger)又名西藏狼、蒙古狼,是灰狼(Gray Wolf)的一个亚种。它们是世界上最大的野生犬科家族成员。这是一个冰河时期的幸存者,在晚更新世大约30万年前起源。 DNA测序和基因遗传研究,中国狼和灰狼共享一个共同的祖先。它们生活在中国的中西部,俄罗斯和蒙古也有少量分布。

简介西藏狼

(学名:Canis lupus chanco)也称蒙古狼、中国狼,

蒙古狼(9张)四肢短小,是狼的一个亚种,分布于中亚、蒙古、中国北部、喜马拉雅山乃至俄国的西南部地区等地。曾经与喜马拉雅狼被认定为同一种。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它们生活在中国的中西部,俄罗斯和蒙古也有少量分布。

形态特征西藏狼是一种体型中等的狼,毛长而色淡,大致20-30千克,体形比豺大不了多少,一些科学家认为就其体形和下颌骨的形态,它们最有可能是狗的祖先。中国狼的身体类似于普通的欧洲狼但稍大,具有更短的腿,面色苍白,耳朵向上,侧身和腿外侧的毛黄褐色。头骨和欧洲狼的形状和大小几乎相同,但中国狼的鼻子更长,身

体更苗条,比印度狼大。在西藏,当地人认为狼毛颜色较淡的更具攻击性。西藏狼与普通猎狼不同,西藏狼中年时期比较凶猛,凶狠毒辣。

[1]

狼的嘴长而窄,长着42颗牙。狼有五种牙齿,门牙、犬齿、前臼齿、裂齿和臼齿。其犬齿有四个,上下各两个,能有1.5英寸(2.8cm)长,足以刺破猎物的皮以造成巨大的伤害。裂齿也有四个,是臼齿分化出来的,这也是食肉类的特点,裂齿用于将肉撕碎。12颗上下各6的门牙则比较小,用于咬住东西。

狼与猎狗争斗 野狼差点撕下猎狗一层皮[2]中国狼体长1.5~1.89m,高68~76cm,重40—30千克。腿短。毛发浓密,颜色随季节变化。

[3]

解剖生理

在形态学方面仅见有狼的颅骨、牙齿形态

结构及四肢骨骼研究

文献描述了狼头骨及四肢骨对环境的适应特征,并与狗的骨骼进行了对比。指出狼的颅骨及牙齿形态结构和狗的十分相近,齿式相同。一万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将狼驯化成狗,在人类的长期呵护下,狗的头骨和四肢骨骼明显退化;而狼则由于长期在野外生活,四肢更适合奔

跑,头骨及附着的肌肉更加强壮,牙齿更加锋利。但它们在外形上的总体变化不大,野外狼与狗的足迹很难区别,狗的足迹常被误认为狼脚印。

血液学和血液成份的研究报道

通过对狼与其他犬科动物血液生化特征各种参数的比较,发现狼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及淋巴细胞的平均值与犬(Canisfamiliaris)和貉(Nyctereutesprocyonoides)相近,而且高于银狐(Lupuslagopus)。狼的血液学和血液成份无性别差异,与其他犬科动物比较,大多数也无明显差异

生活习性【中国,狼的足迹】

狼是以肉食为主的肉食性动物,是生物链中顶端一节。

西藏狼狼是群居性极高的动物。一群狼的数量大约在5到12只之间,在冬天寒冷的时候最多可到四十只左右,通常以家庭为单位的家庭狼由一对优势对偶领导,而以兄弟姐妹为一群的则以最强一头狼为领导。

狼群有领域性,且通常也都是其活动范围,群内个体数量若增加,领域范围会缩小。群之间的领域范围不重叠,会以嚎声向其他群宣告范围。幼狼成长后,会留在群内照顾弟妹,也可能继承群内优势地位,

有的则会迁移出去(大都为雄狼)而还有一些情况下会出现迁徙狼,以百来头为一群,有来自不同家庭等级的各类狼,各个小团体原狼首领会成为头狼,头狼中最出众的则会成为狼王。野生的狼一般可以活12—16年,人工饲养的狼有的可以活到二十年左右。

一般占优势主导地位的狼会身挺高,腿直,神态坚定,耳朵是直立向前。往往尾部纵向卷曲朝背部。这种动作显示的是级别高主导地位的狼可能一直盯着一个唯唯诺诺的地位低下的狼。

活跃玩耍时,狼会全身伏低,嘴唇和耳朵向两边拉开,有时会主动舔或快速伸出舌头。

愤怒的狼的耳朵会竖立,背毛也会竖立,唇可卷起或后翻,门牙露出,有时也会弓背或咆哮。.

恐惧时狼会试图把它的身子显得较小;从而不那么显眼,或拱背防守,尾收回。

狼的奔跑速度极快,可达55km/h左右,持久性也很好。它们有能力以速度10km/h长时间奔跑,并能以高达近65km/h速度追猎冲刺。智力颇高,可以以气味、叫声沟通。

栖息地

狼集群或单独活动。在繁殖季节集成小群,冬季在北美泰加林区狼常组成较大群捕食有蹄类。在阿拉斯加,最大狼群达36头,但一般不超过20头,中国狼群最多达21头。狼群的大小变化很大,常因季节和捕食的情况不同而改变。狼的食物成分很杂,凡是能捕到的动物都是其食物,包括鸟类、两栖类和昆虫等小型动物,偶尔也会进食植物,

狼喜欢吃有蹄类动物。狼吃人的现象在国内外也有过报道,但这只是在特殊情况下发生的。[1]

食物【中国,狼的足迹】

据狼的食性研究,狼主要捕食野生有蹄类动物,如狍、鹿和野猪等。猎食以中小型动物为主,通常喜欢猎食藏羚羊狼的食物。随地区或季节的不同变化很大。有人在青海做过狼的食性研究发现狼吃普氏原羚,而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狼在黄羊多的年份主要以黄羊为食,很少伤害牲畜。

西藏狼狼的食谱很广,最喜食的是野生有蹄类,但在野生有蹄类数量少时,也捕食野兔、老鼠等小型哺乳动物,甚至捕食鱼、蜥蜴等小动物。在农区和牧区,常因野外食物极其不足而猎杀家畜、家禽。特别是在牧区,当野生食物不足时,狼经常尾随羊群,在牧人放松警惕时扑杀落单小羊。

种群分布分布遍及整个中国大陆,满洲、蒙古、东北、西藏乃至俄国的西南部及北部。[4]

中国,狼的足迹(二)
读狼

读狼

引言:一头狼什么也做不了,一群狼则可以撕裂一切!

《亮剑》中,李云龙要求他的独立团要有野狼的劲头,与敌人狭路相逢勇者胜;《特种兵》中,特战大队以“狼牙”为队名,以狼穴、孤狼等展示中国特种兵的雄风。你可曾想过,Why?除了小红帽与大灰狼里凶狠的狼和喜羊羊里那个傻逼的灰太狼,你对狼有没有新的定义?-----狼,喜欢群居且深谙团结可以战胜一切的与古人彼此敬畏的动物,从广袤的草原到苍凉的荒漠,从幽暗的山林到险峻的山崖,从无边的绿洲到广袤的沙漠……狼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而狼的精神,亦从古至今从未断却。

在狼的王国里,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上到狼王下到刚出生的幼崽,它们都不约而同的恪守这些游戏规则,因为它们明白狼族的发展,对规则的遵守是绝对的前提。一个狼群大约有7~10头狼,一头最聪颖,最健壮的公狼担任首领,它指挥着狼群的一切行动,主宰着它的王国。在一个狼群中,只有头狼及其配偶才有生育的权利,其他的狼连交配的权利都没有。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控制狼群的数量和狼群后代的质量,但从另一方面看,狼家族的其他成员都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只为了狼族更好的发展。

狼没有狮子的霸气,然而,狼独立悬崖对月长啸的气势足以震撼天地;狼没有狐狸的妖媚,然而,狼在草原上伴着溅起的雪花奔腾的身影令人倾倒;狼也没有猎豹的专横,然而,狼一旦盯上的猎物就算是跟踪几天几夜也要置对方于死地。正如:狼也,狠狠地盯住一个目标,锲而不舍、用心专一、不达目的,则不罢休。狼性如此,成功之势定矣。呜呼!狼性可佩可敬,人性对及此乎?人性的优点+狼性的优点=永远的胜者,宁做啸傲丛林的狼,决不做咩咩求哺的羊。 勇敢、孤独、团结、残酷……这就是狼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没有对,没有错,只有成功。没有正义,没有罪恶,只有一个目的:生存…… 在自然界残酷的竞争中。狼族凭借坚韧、顽强、忠诚、合作、牺牲等最优秀的个体素质与最卓越的团队精神,成为最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种群,成为个性张扬的强者。它们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战斗,与身强力壮的狮虎战斗,也荷枪实弹的人类战斗,在自然界的竞争中始终牢牢占据着强者的地位,从而雄行天下。

狼的生存环境比人的生存环境不知要恶劣多少倍,而狼仍然笑傲丛林,不屈不挠,顽强求生,可见,狼的生存能力比人的生存能力也不知要强多少倍。So,狼性中隐含着一种永不言败的强者哲学:

NO.1:逮住机会,绝不手软。这是狼勇于制胜的最优秀的品质之一。人类面对机会常常犹豫不决,瞻前顾后,畏首畏尾,而狼对每一个机会都绝不放过。机会对狼来说就同生存本身一样重要!丢了机会就会丢了生存的可能性。

【中国,狼的足迹】

NO.2:面对强敌,绝对合作。狼的团队精神也是人类所不能企及的。在表面上看,它们也互相争斗、互相竞争,甚至互相残杀,但一旦遇到了强敌,它们便会很快结成同盟,互相配合,一致对外。可以说,合作是狼族长盛不衰的绝妙

法宝之一。

NO.3:坚韧不拔,绝不怠惰。在残酷的环境面前,只有凭借坚韧不拔的意志,才能谋求生存和发展,稍有怠惰,就会面临绝境。这一点,狼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从这一意义上说,狼的最大成功就是它的坚持精神!就是它那永不怠惰的进取精神!

NO.4

:傲视危机,绝地求生。危机是无处不在的,不止于人类,也不止于狼,生存是一种永远充满危机的游戏!但如何正视危机,对待危机,不同的人却有着不同的心态,只有像狼那样敢于傲视危机,才能在危机中求得生存,因为危机的前面就是转机!

NO.5:适应环境,绝不畏缩。环境是一种不断变化的生存要素,而且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生存环境总是更多地朝着恶劣的方向变化。狼是一种特别善于适应环境变化的动物,它们从不被恶劣的环境所吓倒,而总是无所畏惧地争做环境的主人,因为它们知道,生存是它们的惟一选项,它们别无选择!

中国,狼的足迹(三)
中国10个要去的地方

一、雅鲁藏布大峡谷--进入人类最后的密境(西藏)

冒险指数:★★★★★ 人文指数:★★★★★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峡谷,也是世界上最深和最长的峡谷,堪称世界上峡谷之最,被誉为“人类最后的密境”。到这样的地方去探险,将面对高海拔、高艰险等多重困难的考验,需要的不仅仅是毅力。它需要生理、毅力、人类智慧和团结协作,需要充分的准备和科学的计划,而这些,都是人类不断探险、进取所需要的。

二、喀纳斯原始地带--轻松进入人类最后的原始地带(新疆)

冒险指数:★ 人文指数:★★★★★

喀纳斯原始地带是世界上风景最美丽的地区,3天时间60公里的马背之旅,将沿着美丽的无与伦比的喀纳斯河、红慕河(禾木河)、无名河谷原始森林无人区、分水岭、千湖沼泽、大草原、原始白桦林、图瓦人部落等。到这样的地方去旅游,将使您成为骑马高手,美丽的风景您将永远难忘,吸引着您无数次梦中再次光临。

三、楼兰古国-罗布泊--踏着前人的足迹前进(新疆)

冒险指数:★★ 人文指数:★★★★

罗布泊-楼兰一线,也许是因为发生了太多故事,所以就更具吸引力了。如果把罗布泊的故事来个年历排序,将会有一长串,远的的有楼兰古国和楼兰美女,近的有余纯顺。那些探险成功喜不自胜的人们,我们先不必提及,只是那些探险不归的人们需要我们哀思和纪念。

四、高黎贡山-怒江探险--走进人类文化公园(怒江)

冒险指数:★★★★ 人文指数:★★★★★

在中国的西南角,地形复杂,民族众多,自然环境独特,造就了众多适合探险旅游的地方。高黎贡山-怒江探险一线便是其中之一。尤其是这里有许多地方长时间与世隔绝,更显的神秘莫测。探险者的脚步,摄影家的镜头,都一并伸了过来,人们都期望在这里能发现新的东西。

五、徒步三峡--也许这是最后一眼(重庆、宜昌)

冒险指数:★★★★ 人文指数:★★★★

今年夏天,各种媒体上宣传三峡的信息非常多,因为许多三峡的景观在三峡截留之后将永远的沉没在水底,为了这最后一眼的三峡,人们便计划着去三峡看看。然而一篇题为:专家提醒“不可贸然徒步三峡”的报道,再次提醒大家,三峡探险,尤其是徒步三峡,是一件需要三思而后行的事情。

PS:现在已经晚了。

六、穿越大海道(敦煌、吐鲁番)

冒险指数:★★★★ 人文指数:★★★★

从敦煌往西,到吐鲁番,共500多公里的路途,构成了丝绸之路上最富传奇色彩的一段--大海道。这里汇集了古城堡、烽燧、驿站、史前人类居住遗址、化石山、海市蜃楼、沙漠野骆驼群、以及众多罕见的地理地貌。如果从吐鲁番出发、穿越大海道到敦煌,你会深刻的体会到民族风情之间的差异和不同美丽。穿越大海道,最大的障碍莫过于经过这里的无人区,但是走完大海道,你也会深刻的体会到丝绸之路留下的无尽美丽。【中国,狼的足迹】

七、秦岭--穿越中国气候的南北分界线(陕西)

冒险指数:★★★ 人文指数:★★★★

古来,人们就因秦岭割断了关中与蜀和楚的往来,而在秦岭的崇山峻岭中修建了众多的栈道。这里山高林密,生态保持完整。从关中出发,穿越秦岭,横跨中国气候南北分界线,走过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群,踏着羚牛、孤狼的足迹步入无人的苍原„„这些都是秦岭探险的意义。

八、茶马古道探险--滇藏地区的“丝绸之路”(云南、西藏)

冒险指数:★★★ 人文指数:★★★★

茶马故道是古代联系云南与西藏的一条通道,在历史的演化中曾经拥有辉煌的一页,然而时过境迁,今日的茶马故道只剩下众多的遗址和古迹。茶马故道到底指的是那条道路,到底留下了什么?这都需要我们去挖掘。滇藏复杂的地形,曲折的历史,将为茶马故道的探索带来不小的困难,但是象丽江这样的故道明珠,将是你探险路上最大的动力。

九、两江源头--我们的母亲河(两江源)

冒险指数:★★★ 人文指数:★★★★★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和长江都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大片的冰塔林就是它们的源头,在源头几十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100多个小水泊,有着诱人地自然风光。但是,现在这里的生态已经开始变的恶劣,沙化已经开始蔓延,因此,每一个人都应该了解母亲河的源头,保护母亲河的源头。黄河与长江的源头地处青藏高原,自然条件恶劣,适合探险,不适合休闲旅游。

十、泸沽湖女儿国探险--寻找奇异的风俗民情(探险地:泸沽湖)

冒险指数:★ 人文指数:★★★★

如果当你知道有一个地方现在还继续维持着母系社会,生命的延续是通过一种叫做"走婚"的方式,你会是什么反应?我的第一反应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啊!然后就是想到那里去看看。这个地方叫泸沽湖,她还有另一个美丽的名字--女儿国。因为这里道路不平,民俗风情特异,到这里来旅游,往往还是会冠以探险的名头。

非官方的“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五十个地方”评选活动八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揭晓,北京故宫、西藏珠穆朗玛峰、香港和台湾日月潭等中国五十处风景与人文名胜之地,最终被此次评选确定为最值得外国人来华后的去处。

本次评出的另四十六个地方是:安徽黄山、九华山、西递宏村;北京八达岭长城;福建鼓浪屿—万石山、泰宁世界地质公园;甘肃敦煌莫高窟、崆峒山;广东开平碉楼;广西阳朔西街、黄姚古镇;贵州双河洞景区;海南蜈支洲岛;黑龙江漠河北极村风景旅游区;湖北神农架;湖南张家界天门山、衡山;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阿尔山;江苏连云港花果山风景区、周庄;江西庐山、景德镇、龙虎山;辽宁一宫三陵;宁夏贺兰山岩画、中卫沙坡头;青海青海湖;陕西秦始皇兵马俑、华山、碑林博物馆、华清池风景名胜区;山东泰山;上海朱家角;山西平遥古城、尧庙华门;四川九寨沟、三星堆;西藏纳木错;新疆喀纳斯、喀什、乌尔禾魔鬼城;云南版纳野象谷、梅里雪山、石林世界地质公园;浙江普陀风景区。

中国,狼的足迹(四)
大河源头的雪豹踪迹

  我梦见,在那巍峨的山脉东部,耸立着一根巨柱。顶端,一只威严的狮子蹲伏着。青绿色的鬃毛在风中飞舞,锐利的爪子在雪地上伸展,眼睛注视着上方,在茫茫白雪中骄傲地咆哮着,我向三世的藏教喇嘛描述了这一切。它会是一个吉祥的预兆,因为这样的幸运,我满怀喜悦。但愿你能告诉我,它意味着什么。

  ——米拉尔帕,11世纪藏教诗人和圣徒
  再见,索加
  “难道索加乡就这样放弃了吗?”3月21日,站在治多县政府会议室的门口,我问吕植老师。
  “也不是。红外相机的监测还继续。还可以和乡政府合作一些人兽冲突的工作。等情形好转,我们再进来。”吕植老师也难掩失望。吕植是北京大学保护生物学教授,2007年创办了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也就是我所供职的民间环保机构。
  索加,索加,这绝好的食肉动物研究地点。你在哪里能找到一条9公里长的山沟,至少有11只雪豹出没呢?更不用说还有至少8头棕熊,未尝尽数的狼、赤狐、藏狐、兔狲、艾鼬、狗獾等等。支持这些食肉动物的,有山间跳跃的岩羊,草地上匆忙取食的鼠兔和旱獭,以及优雅矫健的藏野驴、藏原羚。你若问我中国的黄石公园、塞伦盖蒂在哪里,我会说,索加最有希望。我们对于高原上的食肉动物了解如此之少,索加简直是天赐的自然实验室。索加还是英雄之地:组建野牦牛队、巡护可可西里的索南达杰在这里出生、长大;组建三江源生态保护协会的扎西多杰,在这里成立了青海最早的民间环保组织。
  从2009年开始,我们在索加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经过4年的工作,我们发现自己不受欢迎:老百姓不知道我们在做什么,当地政府官员也不理解,外国专家的到来更让各级官员紧张。“研究和保护是我们工作的两个方面。如果只有研究,没有保护,那么效果就打了折扣。没有当地政府和老百姓的支持和参与,保护工作就很难开展。”吕老师说。造成如今的局面,也有我们自己的原因。这几年来在索加的工作,主要是研究,对社区工作不够重视。
  “那么我们下一步做什么?”我们本计划到索加开展雪豹与其他食肉动物相互关系研究的。
  “我们应该了解三江源更多的区域。我们之前在三江源支持了很多社区开展保护,也调查了很多地方,但还没有把所有的信息放到一起比较过。你和夏勒博士、拜伦、尹杭、扎拉、斗秀加一起,再踏查几个地方,再决定在什么地方开展长期的研究。” 夏勒博士是世界著名的野生动物学家,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研究雪豹。拜伦是吕植的博士后,同时担任美国大猫基金会雪豹项目的协调员。尹杭、扎拉和斗秀加是我在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同事。
  雪豹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其周边的12个国家,而青海南部的三江源地区是雪豹分布的腹地。长江、黄河、澜沧江从辽远的偏僻处起源,划过广阔的平坦草地和崇山峻岭。在每一片山岭中,几乎都有岩羊生活。岩羊和其他野生有蹄类,以及鼠兔、旱獭一起,供养着高寒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雪豹。三江源同时也供养了世代生活于此的藏族牧民赖以生存的牛羊。不断升级的道路穿过这片区域,带来更多的车辆和人。矿产开发破坏了一些雪豹的栖息地,甚至是最好的栖息地。如何在这片同时充满机会和挑战的广袤区域中找一片适合的地方,安放求索自然的好奇心灵?
  从治多出来,我和拜伦拟了选点的标准:食肉动物多样性,特别是雪豹的密度;当地保护的热情,包括老百姓和政府的保护意愿;人兽冲突的强度,这是食肉动物研究和保护面临的难题之一;可接近性,是否方便开车和步行;食宿条件。带着遗憾和期待,我们离开治多,到江河的源头寻找雪豹的踪迹。
  尕涌乡
  加央老人的家在能涌沟的深处。据他说,能涌沟是囊谦县尕涌乡野生动物最多的山谷。尕涌乡位于澜沧江流域。我们到达加央家时将近中午,从乡上过来开了3小时的车。沟口处冰雪已经融化,两岸长着挺拔的柏树。蓝马鸡就在路边优哉游哉地啄食。沿着挂在半山腰的土路缓缓进沟,景色渐变,森林变成了灌丛,接着是草甸,然后是大片的裸岩和残留的冰雪。从加央家的窗口望出去,一条雪沟从沟底直插山顶。大风凛冽,牵拉经幡的绳索绷得紧紧的。
  夏勒博士步行进入加央家背后的山谷了。《雪豹》纪录片的摄影师和导演跟在后面。我和拜伦决定开车再往山谷的深处看看。有些小牦牛已经出生了,裹着毯子颠颠地绕着母亲跑。山谷再往前分成两条支沟。我们刚驶进南侧的山谷,就看到一只马麝,站在满是积雪的灌丛山坡上。马麝是警觉的动物,平常难以被人察觉。兴奋地停车熄火,举起望远镜看它的矫健身姿:马麝的行进方式类似于兔子,后肢非常强壮。继续前行,在乱石嶙峋的山谷找到几具岩羊的尸体。大大的角,这是公岩羊。皮毛还跟头骨相连,不过肉和内脏都已经被吃得干干净净。雪豹是精细的用餐者,也是慷概的施舍者,它吃剩的猎物高山兀鹫、胡兀鹫这些猛禽可以接着吃。在尸体附近的岩石根部,又记录到几个雪豹的刨坑。看来加央老人所言不虚。
  回到北侧的支沟,驱车在山谷里慢慢走着。拜伦似乎看到了什么,下车一看,是一串清晰的雪豹脚印。看起来雪豹最近来过。脚印顺着岩石边沿冰冻的河面直到远处,然后绕进一块大岩石下。拜伦略一搜索,在岩石下发现一小点凝固的褐色液体,坏笑着邀请我去闻。强烈的骚味!雪豹通过刨坑和喷尿来标注它的领地,于是也成了我们追踪的线索。马麝、岩羊尸体、刨坑、冻尿……我们俩真够幸运的。兴奋地回到加央家,夏勒博士已经回来了。“沟里怎么样?”“一般,捡到了一些老的粪便。”当天晚上就住在加央家。第二天一早就往外走,在支沟东藏沟找到更多的雪豹痕迹,还有两串狼的脚印。不过想想从乡上到这里的路况,真有倒吸冷气的感觉——太难走了。冬季还有可能大雪封山。奇怪的是,沿途没有看到旱獭和鼠兔。这意味着赤狐、藏狐、兔狲这些小型食肉动物可能会比较少。   尹杭带领的社区调查小组也了解了不少信息。尕涌乡小学的尕卓老师,和几个朋友(包括牧民和僧人)一起组织了一个协会,寒假教老百姓藏文,同时进行环境教育。他们做过一个收垃圾的项目,在乡中心花钱收来老百姓送来的瓶子,之后卖到囊谦县上。他很想做一些事情,包括给尕涌的每个村子修一个垃圾池,教授孩子们在虫草季节如何保护环境等等。扎西寺的贡求桑巴活佛每年两次在法会上宣传环境保护。色青村3个年轻人去年成立了一个环保协会,有40人参加,开展巡山工作,防止打猎现象的发生。今年计划在虫草季节之前再召开一次会议,讨论在虫草季节如何保护本地的环境。这种自发的热情是最难能可贵的,同时也需要外界的帮助。
  彩久寺
  到达扩建得金碧辉煌的彩久寺时,已经是傍晚了。在寺院的厨房用过晚饭,我们去拜访彩久寺的堪布索南。堪布是担任寺院或扎仓(藏僧学习经典的学校)的主持、深通经典的喇嘛。我们2010年在彩久寺旁边的村里开展人兽冲突的保险项目时,索南堪布给了许多帮助和支持。彩久寺前身是曾统御玉树的囊谦王的寺院。寺院有完整的佛学学习和灵修体系。在寺院的后山上,有数个闭关的山洞和木屋。堪布说教育老百姓保护环境的方法有三个:传统、法律和生态旅游。夏勒博士补充说,还有现代的生态学知识。堪布对生态旅游甚是热情,这跟囊谦县的旅游发展鼓励政策也有关系。澳大利亚生态旅游协会的专家曾来做过评估。
  第二天查看了两条山沟。第一条山沟是子曲河谷。老百姓说有一些狼,雪豹不多,棕熊更少。我们检查了一些裸岩,没有什么收获。第二条山沟是我们开展保险项目的巴穷弄。也没有找到雪豹的痕迹,倒是看到一些狼的陈旧粪便和新鲜脚印。从沟里出来时,遇上放牧归来的一对年轻夫妇,半通不通地混杂着藏语和汉语了解些情况。这条山沟里似乎是有雪豹的。二三月份他们曾听到雪豹的叫声——交配季节的呼唤。棕熊在山谷的深处有,不过很少。狼是最多的,吃牛羊最厉害。
  《雪豹》摄影组在一个山口上对夏勒博士进行了访谈。这是央视的一个纪录片,讲述三江源的雪豹及其研究和保护的故事,其中一集是关于夏勒博士的。老人已经81岁了,为了雪豹的保护,还跟着我们一起跋山涉水,耐心接受摄影组的“摆布”。在大雪纷飞的镜头前,他说:“三江源有美丽的山地景观和雪豹,有尊重生命的佛教。只有寺院、社区和政府相互合作,才能保护好美丽的景观和雪豹。”
  小苏莽乡
  从囊谦县向东穿过山口、森林、草地、河流到小苏莽乡的旅程美丽之极。小苏莽乡位于玉树县的东南角,与西藏接壤。南部森林茂盛,甚至生活有猕猴。北部海拔较高,有一些山地适合雪豹生活。
  接待我们的是乡派出所所长吉普措。吉所长留驻乡上,办理二代身份证,排解纠纷,跟牧民、寺院的关系都不错。他带我们去了乡政府附近的两条山谷——扎勒沟和赤舞沟。扎勒沟沟底长了些灌丛。我们沿着岩石根部搜索了一番,没有找到雪豹的痕迹。山坡上看到几十只岩羊。不过吉所长说,前不久有牧民在这附近看到过雪豹。山谷中间有一处温泉,热气袅袅。“这里夏天非常漂亮,周围满山坡是野花。”山谷深处是一处铅锌矿,老板是当地人。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开采时,跟当地老百姓关系尚好:一是矿石运输用当地的车辆,二是老板在节日给老百姓买米买面。不过,2010年的大地震以及牲畜的死亡,被与开矿联系到一起。牧民认为开矿惹怒了山神,于是集体行动砸了矿场。后来经调解,没有牧民被拘,矿也将于今年停产。实际上,也确实没有多少矿藏可挖了。开矿是三江源地区影响极大的问题。不仅仅破坏了雪豹的栖息地,造成水土的污染,还带来社会和文化方面的负面影响,因为矿山往往是当地的神山。
  在赤舞沟,夏勒博士没有找到任何痕迹,感叹道“从没见过这么空荡荡的山谷”。拜伦在另一条支沟里看到6只狼。我在一户牧民家做了访谈。这条沟里以前是有很多雪豹的,甚至有一位妇女被雪豹咬伤。老猎人曾在这条山沟里射杀过雪豹和棕熊。
  离开小苏莽的前一天晚上,我和吉所长把酒夜话。他在靠近玉树州府的巴塘乡当过多年干警,现在来到偏远贫穷的小苏莽当所长,也是少数能长住的干部。小苏莽人多地少,在玉树县的各个乡镇中人均收入较低。藏獒养殖一度风行小苏莽。但藏獒养殖有赌博性质,难以保证高价买回的小崽长大了能卖大价钱,许多家庭因此返贫。
  从小苏莽回到玉树州府结古镇,玉树县领导才旦周宴请夏勒博士和我们。才旦周在可可西里工作过三年,地震后调回玉树。席间他问夏勒博士:“人往高处走,侵入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如何平衡人类和野生动物的需求?人类和野生动物的界限应该在什么地方?”夏勒博士说:“这就看政府的意愿。”这是大实话。
  第二天,玉树州主管文化和旅游的蔡副州长到宾馆拜访夏勒博士。他到美国时,夏勒博士曾带他们游览纽约的动物园。蔡州长希望开展高端的生态旅游,其中一个想法是雪豹之旅。对此,夏勒博士建议做好路线设计和向导培训。
  阿尼玛卿
  “红外相机放在了什么地方?”在阿尼玛卿西侧的赛日昂约山下,我问保护站的站长才旦加。才旦加仰起头,目光搜索了一会,指着半山腰的一处岩石说:“在那上面!”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不是一个整块,而是分为18个分区。阿尼玛卿分区是三个设有保护站的分区之一,环绕玛卿岗日的4280平方公里的山地。保护站设在雪山乡。年初的时候我和才旦加站长在西宁见过面。他之前参加过我们的项目,了解我们的工作,希望要一些红外相机拍摄雪豹。我匀了3台,简单说了使用方法。才旦加回来就给安上了,“我们以为放得越高越容易拍到雪豹!”我们一起爬到半山腰,把相机取下来,在山脚的刨坑处重新安装了相机。红外相机陷阱简单直观,目前广泛用于雪豹的调查和研究。
  这片山地唤做“昂日列约”,乃是阿尼玛卿雪山的舅舅。拜伦和夏勒博士查看了另外几条山谷,找到了不少粪便和刨坑。拜伦甚至看到一个棕熊的洞穴。更令人激动的是,山地旁边的草地上,到处都是狐狸的粪便。这看起来是个值得进一步了解的地方。
  到雪山乡的第二天去了玛卿岗日北侧的一条山谷。这边的道路修得齐整,可以通到每条山谷中最靠里的牧户家。巡护员黄冠父亲的家在山谷中间。院墙上摆放了一幅巨大的野牦牛头骨,但已经有些年头了。夏勒博士说,半世纪前,这边应该是有野牦牛了,但现在退缩到玛多的扎陵湖、鄂陵湖一带了。从房屋沿着小路走十几分钟就是一条支沟。居然在那么小的支沟里发现了许多雪豹的粪便和刨坑。于是齐心协力放置了一个红外相机。后来这个相机拍了很好的雪豹视频,还上了新闻联播。遗憾的是,第二天早上就接到报告,说前一天晚上雪豹杀死了一头牦牛。
  对于第二天的调查,才旦加推荐了阳柯河沟口,也是阿尼玛卿转山路线的起点。沟口处有一位年轻的牧民,去年年底用手持的摄像机拍到了雪豹。视频有点晃,不过清清楚楚是雪豹。他前几天在山坡上看到雪豹杀死了一只岩羊,自告奋勇带我们去看。我和拜伦查看另外一条山沟,夏勒博士和其他人跑到老高的半坡上,好不容易才找到岩羊的遗骸。我们希望在附近也安放一个红外相机,但这边的地形跟索加不同,没有完整的大片裸岩。在一条山谷里寻找了半天,实在没有合适的地方,便决定往回撤。冲在前面的才旦加站长拎回来一只刚被杀死的小羊羔。夏勒博士检查了好一会,难以判断是被什么动物杀死的:胸口的肋骨被咬碎了,左后肢骨折,臀部一大片淤血。才旦加认为是被高山兀鹫杀死了,因为他们靠近时看到了高山兀鹫。不过怎么解释被咬的粉碎的肋骨呢?这只可怜的小羊困扰了夏勒博士许久。
  阿尼玛卿是藏区的大神山,有这黄河流域最高的山峰、最大的冰川。明年是马年,将有10万人来转山。夏勒博士1984年到阿尼玛卿时,见到了许多带枪的果洛牧民,因此很担心雪豹的未来。不过,如今你看不到有牧民带枪了。雪山乡保护站有一位积极的站长,还有27位牧民巡护员。或许这里会是一个合适的研究区域。
  你好,索加
  4月10日,我们又回到了索加。潺潺的清澈河水在冰层下蜿蜒流过宽阔的河谷,河谷北侧的枯黄草地上,耸立起一座座峥嵘的石山。我和拜伦踩着薄冰,渡过水流,走进一条狭小的山谷,两面的崖壁似乎要向我们压过来。气候干燥,我们身后的沙地留下两排模糊的脚印,扬起一点点灰尘。在每一块带倾角的岩石下,都发现了雪豹的刨坑。刨坑一个接一个,直到我们安放红外相机的岩石下。更换了电池和存储卡,在周围的岩石搜寻到更多的雪豹痕迹。
  在返回驻地的路上,我跟拜伦感叹道:“走了那么多地方,还是索加的雪豹最多,最容易研究。”拜伦想了一会,回答道:“保护(Conservation)是将物种从受威胁的境地中挽救回来。索加当然是理想的研究场所,但如果没有社区和政府支持,研究结果不能用于保护,研究工作的意义就打了折扣。我们走过的其他地方,可能更需要研究。”
  江源如此广袤,道路如此漫长,人生如此短暂。细细思量,无力之感油然而生。我们这些常常在荒野中奔走的人,渴望着充满生机的江源。雪豹的徜徉,是一个生态系统健康的标志。早在40年前,夏勒博士就警告道:“在未来的无数时代,山峰将依然刺破寂寥的风景。但当最后一只雪豹阔步山间,最后一只捻角山羊孤立崖上,毛发迎风摇曳,生命的火花将已消逝,生机勃发的大山沦落为沉默的石头。”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tuijian363099/

推荐访问:中国农业的足迹 中国生态足迹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