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的本质

来源:推荐阅读 时间:2016-08-31 09:46:57 阅读:

【www.zhuodaoren.com--推荐阅读】

灾难的本质(一)
第一集-人类各种灾难的根源

和谐拯救危机系列二

(第一集)

2008/10/30 香港理工大学

(访问人:陈大会先生)

主持人:尊敬的老教授,再次感谢您接受我们的专访,这次已经是第二次。今年您老人家已经八十二岁,过去为了社会大众消灾免难,为了国泰民安,一年当中您三次给社会大众顶礼。我们中国有一个非常厚道的传统,要知道好歹!我们这些做后人的不能让外人笑话,说你看这麽优良的传统,但是他们的后人都不知道感恩、都不知道还礼。今天我非常荣幸有这个机会,代表社会大众也给您老人家顶礼,给您老人家磕头,感谢您老人家。

淨空法师:这就不必了。

主持人:阿弥陀佛。

淨空法师:好,一拜,增福增慧,好。

主持人:谢谢您老人家。在过去五个月前,您老人家曾经对社会大众有过一个启请,也算是一个很慈悲的警告,说天灾人祸迫在眉睫。现在看起来果然尤其是人祸非常多,全世界性的灾难,像金融风暴,包括有的国家都已经面临破产了。现在大家就会问这麽一个问题,

科学家不知道,经济学家也不知道,包括一些政府首脑他们都事先不知道。那为什麽一位八十二岁的老人家,一位出家人,他怎麽会知道?

淨空法师:其实这桩事情很简单,上次访问,你曾经提到过类似的问题,我给你的答覆,我举了个例子,像二、三岁的小孩,他遇到困难了,他去找谁?他肯定去找他爸爸、妈妈。所以我给你解答的是,古人遇到困难的事情,找谁?找老祖宗。老祖宗知道!特别是我们中国的老祖宗,你看老祖宗对他的后裔多麽的厚爱,为了要把他们的智慧、把他们的经验流传下去,那真是用尽了心机去思索,用什麽方法能把这个东西保留,传到后代不会变质?这就发明了文字,发明了文言文。

主持人:这个目的。

淨空法师:文言文就是为了要传递他们的智慧、信息给后代,为什麽?语言会变,你看我们讲话,三十年前跟现在说话就不一样,它是会变的,但是文言文不变。所以他想出一个方法,会变当中找出一个永远不变的,这才能传下去。我们今天读《论语》,孔子的意思我们就很清楚。现在问说为什麽还是不清楚?这就是佛法讲的,他有障碍。他有障碍就是孔子亲自来跟你讲,你都听不懂。这个障碍是什麽?佛法叫业障,特别讲三重障,三种最严重的障碍,第一个是傲慢,第二个是嫉妒,第三个是贪欲。只要有这三个东西你就听不懂、你也看不懂,也就是说你煳涂了。如果把这三样东西放下,那理明白了,你真正能看懂,你放下的愈多,你看的就愈多,那个意思没有止境的。所以古书不单是佛经,孔孟的典籍《论语》、《孟子》你打开,其味无穷,每个字裡面都含无量义。只要你用清淨心,你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愈看愈有味,愈看愈深入,裡头含藏着无尽的智慧、

无尽的德能,什麽问题都能解决。所以这是古人,要找古人就对了。

主持人:我这样来体会一下您的意思,您的这番话,是不是这些提这样疑问的观众,或者是这些外国人,他们应该想一想,为什麽一个东方的老人他能知道这个答桉?可能这个答桉跟东方有关係,就是跟中国传统的智慧有关係。

淨空法师:对,确实这也没有想错。但是西方人同样有东方人的智慧,为什麽?我们中国老祖宗,五千年前就讲「人性本善」,他是人,他就有性。「人之初,性本善」,不分中国人、外国人,不分古人、今人,都一样的。善这个字裡头包含的味道就长了,包含的是大圆满,智慧圆满、德能圆满、相好圆满,这佛经上说的一点都不错。

主持人:那就是天灾人祸迫在眉睫,实际上这个事情应该很多人都知道。

淨空法师:这事很多人不知道。

主持人:是。

淨空法师:他真的不知道,他自己在造,但他自己不知道。什麽人知道?心地清淨的人知道,也就是心地清淨他不造业,他在外面旁观就清楚了。心地染污,就是心有真假、有淨秽(清淨跟污秽)、有善恶、有利害、有得失,他就看不见了。这叫妄念,这不叫真心,真心裡头没有这些东西。如果你能把这些妄念去掉之后,你真心现前,那就什麽都清楚、什麽都明瞭。你看到古人的东西就是我们自性,所以它好在哪裡?它不是他的发明,它不是他的创造。所以我们读《论语》,我最欣赏夫子两句话,「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述

而不作就是夫子一生没有创造、没有发明,现在都要搞新的东西,要创造发明,夫子没有。你看信,对古圣先贤他有信心,喜欢古人的东西。古人的东西就是自性,自性是圆满的,像个圆球一样,圆球上你能加什麽东西?加不上。你加一点多馀的。

主持人:就不是圆球。

淨空法师:对,不是圆球了。

主持人:不圆了。

淨空法师:你缺一点也不行,所以圆是达到究竟,不能加一点,也不能减一点,你还有什麽创造?还有什麽发明?都圆满了。古圣先贤圆满,你自己也达到圆满,跟古就合而为一,跟今也合而为一了。

主持人:现代人都看不起古人。

淨空法师:这叫傲慢!

主持人:有这个傲慢。

淨空法师:就不行了。为什麽?自性裡头没有傲慢,傲慢一生起来,你自性就见不到了。

主持人:我们来看刚出生的孩子,是不是就已经很接近这种状态?他没有傲慢,他也没有贪。

淨空法师:有是有,但是没有缘把他促成现行。他有因,因要有缘才会有果,这个果就是他发作,他还没有这个缘。这个佛法裡面讲得很透彻,傲慢,对于我的执着就是我执、傲慢、贪爱、愚痴,这佛法叫四大烦恼,这叫根本烦恼。

主持人:贪瞋痴慢。

淨空法师:对。贪瞋痴慢加一个我。

主持人:我执。

淨空法师:我,执着我,我是第一个错误的观念,有我就有贪瞋痴。

主持人:他表现出来就是自私自利。

淨空法师:对,所以他一定要教。为什麽会有这个情形?佛法裡面就讲得深了,这是高深的哲学跟高深的科学。这讲宇宙怎麽来的?我从哪裡来的?你看这个问题,古今中外多少哲学家、科学家连神学家到现在都没有定论,可是佛法有。

主持人:所以我们这次要特别向您请教,科学家也没有预测出来,经济学家也不知道。现

灾难的本质(二)
中西方灾难性报道的比较

中西方灾难性报道的比较

新闻学一班 张浩田 41111051

摘要:东西方新闻价值中总是有一些普遍性、规律性的东西,主要包括:时效性、接近性、重要性、冲突性、趣味性等,在这一方面,东西方新闻界认识比较一致,因而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灾难新闻都很受关注。探析东西方差异性有利于我们的借鉴。

关键词:灾难性报道 新闻 比较 差异

所谓灾难性新闻,它是指对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事件的报道,灾害,是指由于瞬间爆发的、不可控制和难以预料的破坏性因素引起的,突然的超越本地区防灾力量所能解决的,大量人畜伤亡和物质财富毁损的现象。灾难性事件一般包括自然性灾难和社会性灾难事件两类。

自然性灾难。所谓自然性灾害,是指自然变异超过一定强度,对人口和经济造成损失的事件。自然性灾难主要分为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前者如地震、塌方、雪崩、地裂缝、火山喷发等,后者如淫雨、干旱、冷冻、等。两者的关系密切,常常互为因果。例如2003年伊朗发生的大地震,两万多人死亡,全世界的媒体都迅速地给以报道。

社会性灾难。社会性灾难是指由人为因素或者各种社会矛盾而导致的各种突发性的意外事故,如汽车相撞、火车脱轨、飞机失事、游轮翻沉、房屋倒塌、火灾、工矿伤亡等,都无谓地造成生灵涂炭,是人类文明的损失。特别是那些重大事故,如前苏联切尔诺贝得核电站事故、俄罗斯核潜艇沉没、“9。11”恐怖事件,美国哥伦比亚航天飞机失事等都震惊世界,引起全球关注。

我国新闻传媒长期以来坚持“稳定压倒一切”、“团结稳定鼓劲”的导向原则,以灾难新闻为代表的负面报道一般被视为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无益于鼓舞和激励人们斗志和信心的新闻题材,但随着改革开放和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受新闻事业发展新形势的要求、媒体部门观念变更以及受众需要的推动,灾难新闻开始较多地出现在大众媒体的视野中,并开始向以“事”为本位、追求信息层面意义的价值取向转变。从目前的文献来看,有关灾难事件的报道大体有两类称呼:灾害新闻或灾害报道;灾祸新闻或灾祸报道。此外,鉴于黑色作为不幸、悲哀或死亡的象征意义,所以,也有人把灾难新闻形象性地称为“黑色新闻”。然而,在西方新闻学的术语中,

没有相对应的“Disaster News”一词。这恐怕跟西方的新闻观念有关,因为在他们的新闻定义里,灾难本身就意味着是新闻。因此,也就没有单独的“灾难新闻”的概念。但是,东西方新闻价值中总是有一些普遍性、规律性的东西,主要包括:时效性、接近性、重要性、冲突性、趣味性等,在这一方面,东西方新闻界认识比较一致,因而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灾难新闻都很受关注。但是由于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根本不同,所以在对其理解和操作上就有一些区别。面对同样性质的灾难事件,中外记者的报道内容、写作风格等方面就会有很大的不同。

灾难报道视角的区别

对于同一事件或同一人物的报道,东西方记者的眼光是不尽相同的,他们选取的角度也是各有特色。在中国的新闻报道中,“平衡”是一种普遍观念,尤其是发生洪水、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人与自然发生冲突时,新闻报道中的文字和图片没有过多地对自然恐怖的描述,典型地体现出中国人“和谐”的价值观。而西方的新闻报道则一般不避讳苦难,有时候甚至是不惜笔墨地渲染苦难。无论是采访还是写作,西方记者更注重的是对个体的渲染,相对而言,中国的新闻报道在塑造人物上则更注重其共性,“类型化”表现得多一些。

对灾难事件的报道,西方媒体往往渲染的是个人在灾难面前所受的苦难,焦点对准灾难面前的个体形象。在同一题材的灾难面前,中国媒体更多表现的是另外一种文化诉求。中国的传统观念崇尚“天人合一”,所以在对灾难事件的报道中,媒体尽力避免描述灾难细节,而着力挖掘人与自然的和谐,把现实的苦难升华为精神上的力量。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报道,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纵观全国各地形形色色的媒体,对这次大地震都抱以极大的关注,几乎不约而同地对灾害中涌现的人物进行了高度赞美,对抗震救灾中顽强拼搏的精神给予大力弘扬。 灾难报道主题的差异

主题是一篇新闻作品的“中心”和“主旨”,它既是组织材料的“纲”,又是材料表现的目的。在新闻写作过程中,主题是“纲”,记者在现实材料中发掘出具有代表性或普遍意义的观点,以此作为文章结构的基础和灵魂进行写作;主题又是“目的”,是传播者试图通过材料传达给受众的倾向或观点。所以,无论从写作角度,还是从受众阅听角度,主题都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对中西媒体有关主题类型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二者在新闻主题的确立方面存在一些差别。

著名新闻学者、复旦大学王中教授的一句话可以概括我国关于灾难报道的主题“灾害不是新闻,抗灾救灾才是新闻”。我们的灾难报道不是站在“事”的方位对灾情、抗灾、救灾进行反映,而是立足“人”的角度对事实进行总体审视,力求凸显人的精神。由“事实的悲”而生出“精神的乐”。也就是说,在价值判断中,重视宣传价值要远远高于新闻价值。

西方的灾难报道重视对灾难本身的关注。面对灾难造成的悲剧,西方记者惯于带着浓厚的情感以大量的笔墨赤裸裸地描摹事实,着力表现灾难对人的摧残,表现人的悲惨境地、痛苦命运,表现人与自然力的冲突,人的无助与绝望。这与我们的报道往往聚焦于灾难中人的精神,用人的“战天斗地”去消解灾难的悲剧性质有很大不同。我们的很多灾难报道都可以归入“好人好事”类报道。

从以上的比较可以看出,中国的新闻传播带有浓厚的道德教化色彩,重视“用事实说话”,即通过新闻报道来宣传一定思想,表达一种无形的意见。中国新闻价值观之重要性乃置身于国计民生、国富民强、国之安定等以国为主、以国为重的政治伦理判断中。而在西方国家,新闻媒介刊播的内容常被当作满足社会需求的商品,新闻媒介的编辑方针中,都把满足读者需要作为重要的实务指导原则和评价新闻传播效益的重要标志。他们的“重大”多以个体为视点,聚焦于人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对个体之重要便是新闻价值之重要。

灾难报道思维方式的不同

新闻价值观决定着事实是否成为新闻,题材的选择意味着事实成为怎样的新闻,而思维方式则偏重于事实怎样成为新闻。由于历史和文化的背景不同,中西记者报道灾难事件的思维方式也各不相同。注重思维理性是西方的一贯传统,从古希腊时期起,西方人就非常注重实证与分析,到了文艺复兴时期,随着近代科学的兴起,逻辑思维和实证分析便成为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因此西方传媒往往以具体的案例反映普遍的社会问题,以尽可能的客观叙述代替主观评论,由感性的披露上升到理性思考的角度。

中国传媒基于有限的事实,凭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联系做出洞察、识别、理解和整体判断。与之相应,中国传媒往往用普遍的、被视为真理的东西统摄事实,由理性推及感性。中国传媒在整体思维中用普遍的价值取向、精神追求观照不同的个体,西方传媒却善于从相异的个体中归纳出一般的

规范与原则。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报道内容上,西方记者注重仔细描摹事实,表现灾难的惨烈、人们的痛苦、悲剧的处境,以此唤起读者的同情。而中国记者受“灾难不是新闻、救灾才是新闻”的观念影响,很少突出毁灭感、绝望感,而注重表现英勇斗争的乐观主义和英雄主义气概;在写作风格上,西方记者多客观描述而少抒情性细节,作者的恐惧、绝望和怜悯藏在字里行间。而中国记者强烈追求主题鲜明前提下的情景合一、激情奔涌。

总之,西方历来重视灾难新闻的报道,灾难新闻几乎涵盖了西方新闻价值的所有要素:突发性、显著性、异常性、接近性、重要性、人情味等等。西方传媒对灾难事件的报道往往迅速、深入、全面、准确,不仅不隐瞒负面的、悲剧性的因素,甚至充分展示灾难细节。同时,西方传媒也把追求社会效益作为其所标榜的社会责任,在突出“以事为本”的信息传播的价值取向的前提下,也注重宣扬西方社会所认同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相比较而言,在中国新闻界有的新闻工作人员只抓正面报道作为新闻报道的主流,而以灾难新闻为代表的负面报道一般被视为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无益于鼓舞和激励人们斗志和信心的新闻题材。题材内容上的特殊性导致了新闻报道中价值取向的特殊性。这样,中国灾难新闻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只是是以“人”为本位,强调一种道德教化的追求,即站在“人”如何与灾难作斗争的角度来充分肯定人的精神与力量的。现在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受新闻事业发展新形势的要求、媒体部门观念变更以及受众需要的推动,负面报道包括灾难新闻开始较多地出现在大众媒体的视野中,追求信息层面意义的价值取向转变,但这种“以人为本”的灾难报道仍然在主流媒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一些对“人祸”的灾难新闻报道中更为突出。

我国的灾难新闻报道的经验还是相对欠缺的。对于我国灾难新闻报道今后的发展,可以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取其精华”的基础上加以改良,适应我国的国情,提高我国灾难新闻报道的质量和信息传播的的权威性。 参考文献:【1】杨方旭 《略谈中西方灾难性新闻报道的差异》

【2】范缤月 《中西方灾难性报道的差异》

【3】刘志斌 《不同传播体制对新闻报道的不同影响》

灾难的本质(三)
以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分析灾难事件

本科毕业论文

关于马航失联与韩国沉船事件的社会学分析

(周沛红)

(201031030136)

指导教师 (杨慧 讲师)

学院名称

论文提交日期 公共管理学院 2014年5月 7 日 专业名称 社会学 论文答辩日期 2014年5月 10 日

摘 要

2014年的春天弥漫着悲伤的气氛,马航失联、韩国沉船事故两大灾难事故的相继发生,交通系统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科技、经济如此快速发展今天,为何我们在灾难面前仍显得如此手足无措,我们需要思考。韩国沉船事故中弃船逃跑的船长引发了人们对职业道德的拷问,各媒体对马航失联不尽详实的报道引发了人们对新闻真实性的思考,国家政府在灾难发生后采取的态度、获取的信息、投入的救援力量等各项不足表现更是值得深思。灾难的发生凸显了我们平时不易看到的社会问题,从社会学的视角展开对灾难性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当前社会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我们如何更好应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事故一点启发。

关键词:灾难 风险 科层体系 集体行为 媒体 国家救援

The Sociological Study About The Missing Malaysian Plane And

South Korea Ferry Sinking【灾难的本质】

Zhou Peihong

(Institut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China)

Abstract:

This spring of 2014 is filled with sad mood, because of The Missing Malaysian Plane and South Korea Ferry Sinking these two big disaster events, safety of the transportation system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highlighted.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conomic today, why we still seem so overwhelmed in front of the disaster, we need to think about that. In the South Korea Ferry Sinking, the captain who had abandon ship to escape has sparked the thinking of professional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tuijian371800/

推荐访问:灾难片 灾难电影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