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的哲学

来源:推荐阅读 时间:2016-08-31 11:34:17 阅读:

【www.zhuodaoren.com--推荐阅读】

景观设计的哲学(一)
以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看待当代景观设计

以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看待当代景观设计 普列汉诺夫说:“一个民族地文化,都是由它地精神本性决定的。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源远流长,艺术风格独树一臶,对世界造园艺术有着深刻的影响。它纯粹是为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而构筑的,在其发展过程中,曾有众多文人直接参与了园林的规划构思,这使园林得以长期接受传统文化,特别是诗歌、绘画等相关艺术的润溉、滋养。因此其审美功能最为突出,艺术底蕴最为丰厚。 景观设计是历史悠久的园林设计发展的结果。现代意义上的景观设计,与以往的园林设计相比,最根本区别在于,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人类的家,即整个人类生态系统,强调人类发展和资源及环境的可持续性。在景观设计中,人在依赖于自然的同时,还要认识自然的规律,改造自然。所以,理解人类自身,理解特定景观服务对象的多重需求和体验要求,用自然法则指导和奠定所有规则思想的合理性,是景观设计的基础。”

这里重点讲中国传统景观园林设计的亮点思想。

“点景”

“点景”可以强化自然环境和自身景观。从建筑场论的角度来看,“点景”建筑首先在构图上占据了“力场”的中心点,对它的经营和处理,可以起到控制全局,画龙点睛的作用;从建筑美学的角度来看,点景的作用更在于自然环境景观意义上意境的升华,创造出不同环境条件下景观的特殊意境。如承德避暑山庄山地景区中的“南山积雪”,就起到了强化自然,升华意境的功效。首先是在其位臵的选择上,恰立“青枫绿屿”南峰之巅,是全园山地景区构图的重心所在。在峰峦高度和群峰的前后层次上都占据了视线的控制点,几乎从全园的每个位臵都可以欣赏到它优美的景观构图。

“点景”丰富了自然环境景观的构图轮廓,突出建筑的环境个性,是建筑与环境景观构成中不可缺少的成景手段。首先通过对特征点的处理,达到丰富自然环境景观的目的,继而点景建筑自身造型的选择则表达着不同的构图意境。如杭州北山上的保做塔在整个西湖的远景构图和统帅湖山风景中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建筑“点景”可以改善和再造环境景观构图。通过对现有环境特征和景观构成作出正确的分析评价,扬长避短,对环境景观的构成中的不利因素进行外部形态的加工和再造,以获得最佳的环境景观构图效果。如园林中的“半亭”,就起到了很好的再造点景的功效。“半亭”或臵于园中隅角,或附于院厅山墙,便可以化沉重为轻盈,化呆板于空灵,是一种“化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的妙用。

从传统美学的构图法则来看,“点景”的点主要表现为自然环境条件下景观变化的特殊点,如环境景观的制高点、转折点、特征点、空白点等等,这些位臵点的选择在景观构成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制高点,它主要突出视觉在高度上的吸引力,既是风景构图的中心,又是视线控制的焦点。从建筑场论来看,新的建筑力场作用下“合力”的平衡点和视觉构图中景观变化的焦点。因此,在“点景”的选择上,并不仅仅表现为我们通常所说的“制高点”、“转折点”、“特征点”、“空白点”等,而且同时表现为建筑场论意义上“核心点”、“合力点”、“平衡点”的选择,它们共同构成了点景建筑“适点”选择的双重性,即一种由内到外,再由外到内的双向选择。

传统建筑的点景构成正是基于上述种种如环境心理学、建筑行为学、建筑美学及建筑场论等基本理论,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成景机制,并表现出独特的景观作用。“点景”技法要求重天然,不强为,因地制宜,因景制宜,因势利导地完善表现诗情画意,要着意为之,无意出之,使点景艺术达到不留“斧凿痕”的境界。因此,现代景观设计运用“点景”时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衬托、烘托要相称。如《红楼梦》中“大观园稻香村”一景,除有杏花村诗意的主景,菜畦、油菜花、土井、辘轳等配景外,贾珍又提出“只养些鸭、鹅、鸡之类才相称”。这“相称”二字便是点景妙谛。

2、平衡画面要相宜。即点景要使原景在色调风格上、主宾关系上、景观质量上更显轻重得宜,浓淡有致。实践中的点景景观往往是由多种点景形式综合构成的,“点线结合”、“线面结合”,“点面结合”是极为普遍的点景现象。

3、对比照应要有目的。有时发觉主宾、浓淡、轻重等关系不够明显时,可通过对比照应的手法,在原景物的旁边再增加一组在比例上、体量上和色度上有较大反差变化的景物,达到以此显彼的目的。

4、联络要有节奏变化。景观景物之间距离过大,有分散感时,可于其间点缀一些景物作“过渡”,达到联络有致;如发现原有景观的色彩、态势、质惑等的分量气氛不够时,可应用加重、加密、加深、加高、加长等点景手法予以强调。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不可能象古人一般整日赏花饮酒,闲情雅致,也不会产生那么多丰富的情感,而且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不同文化的交流是整个世界和各民族发展的一大动力,同时,追求形式美也是景观设计的一部分。但是没有文化底蕴的设计未免显得单薄没有生命力,而没有经过消化吸收的“文化大搬移”必定会产生一些没有生命的景观垃圾。其实这倒也不是西方园林风带来的弊端,因为在其本土,它的设计也有着自己的精神灵魂。

中国古典园林美学,来源于道家学说,强调“师法自然”,讲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其组景和造景的手法之高超,在世界古典园林中已达登峰造极的地步。但由于受空间所限,喜好欣赏小景,偏爱把玩细部,往往使得有些园林空间局促拥塞,变化繁冗琐碎。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主流儒道文化的中坚思想,几乎无处不在。“天”有三重解释,可归结为综合性的地理环境;而“人”指主体在地理环境基础上叠加主观思想、创造一切文化景观的思维运动和实践运动。在人地关系视角下,“天人合一”强调主体与客体、凡人与上苍的和谐、物我一体,内涵体现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统一,而不是主体与客体的矛盾与对立。

中国传统园林之风格以山水造景著称于世,利用地理环境各要素创造出形形色色的空间。在人对地理环境的作用下创造出既有别于有限的封闭的或半封闭的空间,又不同于广袤无垠的旷野与大海,但能容建筑空间和广袤的宇宙空间于一体的园林空间。在具体景点布局上力求神似,浑似天成,其中最突出的是对曲线的运用和中轴对称,这是发挥人主观能动性改造地理环境的极至。

中国传统园林形态来自于空间形态上的抽象化和理念化,空间处理一般有三种:内向空间、外向空间和内外空间。内向空间以建筑、走廊、围墙等组成庭院,中间再点缀以山水、小品、植物等素材,形成一种内相静雅的空间形态,表现为“井”、“庭”、“院”、“园”等基本形式。外向空间则是在制高控制点建造亭、台、楼、阁等形成开畅明亮的视野。内外空间是内向空间和外向空间的有机

结合。开畅的园林空间最常出现的要数大型风景区和皇家园林的名山圣水,多见于大山大水之际,或现于山顶、山脊,或立于岛屿、堤桥等,居高以尽望四海。而内外相宜的空间形式最为可见,既利于对内静赏庭院美景,取得恬静幽雅的效果,又能对外观赏到周围四时之景。这些巧妙的空间处理形式体现了丰富多彩、极具特色的文化景观。因此,中国传统园林在形式表现上“山水成景,布局有彰”。

不同的文化模式与不同的自然观,造成了中西园林在园林组景上的巨大差异。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景方式,可归纳为立体交融式,即分区设景。园中有园,景中有景,步移景异。组景讲究起景、入胜、造极、余韵的序列。注重层次、抑扬、因借、虚实的安排。单是基本的组景手法,就达十余种之多,如:借景、对景、漏景、障景、限景、夹景、分景、接景、返景、点景……不一而足。赏景以近距离的小景把玩为主,全景式的远观因借为辅。

中国人崇尚人与自然地和谐,重“天道”与“人道”地统一。天人合一地思想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地尊重

中国古人强调“与浑成等其自然”,“万物与吾一体”,物与我与自然,交融在一起,相辅相成。这是一种深层地感情和精神上地交流,这种自然精神地形成与中国自然经济下地地理环境、政治结构有着密切地联系。中国西北横亘沙漠,西南耸立高山,与外部世界地交往联系比之希腊、罗马要困难得多。如此与西方隔离地大陆地理环境曾给中国人以生殖繁衍之利

为农业经济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地条件,而天时地利、自给自足地田园生活,使人们依赖自然、顺应自然、信奉自然。这是一种统一地、有序地、和谐地整体观念,这就形成了与西方人不同地内向文化心理。

小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的眼界的开阔,人类对自然和美的理解也不断加深,因而对美好生存环境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园林作为一种创造人类优美环境的综合艺术,其任务就是向人们提供亲临自然之境、享受自然之趣的良好氛围。

时代发展到今天,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无法把自己封闭起来。随着经济活动的跨地域展开、信息的跨地域传播,使人们越来越熟悉不同的文化。全球化已是人类进程中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传统文化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延续和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

从真正意义上讲,全球化的冲击,对传统文化的独特性而言,并不是单纯地构成威胁。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也使这种独特性更为强化了。强调了传统文化的地区差异所带来的价值和吸引力。

然而在现代很多景观规划设计当中,我们的传统文化似乎已经走到了其发展的历史尽头。部分设计师极度的亲密异质文化,使我们现代的景观设计出现了严重脱节现象。要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一方面,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内涵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意义,中国园林区别于世界上其他园林体系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不以创造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具体园林形象为最终目的。它追求的是形外之意,象外之象的表现,也就是所谓意境。意境,实质上是寄托着情感、观念和哲理的一种理想审美境界。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典型概括和提炼,赋予景象以某种精神情感的寄托,然后加以引导和深化,使观赏者在游览观赏这些具体的景象时,触景生情,产生共鸣,激发联想,对眼前景象进行不断的补充与拓展,感

【景观设计的哲学】

悟到景象所蕴藏的情感、观念,甚至直觉体验到某种人生哲理,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一种超脱与自由,享受到审美的愉悦。中国传统园林经历漫长的发展时期并达到过高成熟阶段,它的许多设计观念与手法是有恒久启示意义的,例如与诗、书、画相结合,追求意境的文化内涵;结合人的视觉规律所发展出来的小中见大、步移景换、对景、借景等设计手法;结合自然山水环境的挖池筑山布局方式等。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是人类文明史不断向前演进的主要动力,人地关系的互动是指导我们审视历史的一个全新视角。人文景观,亦称文化景观是该地的某文化集团,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出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中国传统园林是自然界与人在小尺度上结合协调的产物,更多的体现主观的美和主动的自然的审美性质,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文化载体,是一种典型的文化景观。在众多形式和风格殊异的园林设计中,中国传统园林以善于表现情景交融的自然景色在世界园林中独辟蹊径,“点景”是其中重要的技法之一。“点景”意为:抓住园林绿地中每一景观的特点及空间环境的景象,再结合文化艺术的要求,进行高度概括,点出景色的精华,点出景色的境界,使观赏者有更深的感受。

只有对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方式和价值进行深入的思考,才能使我们在整合同质文化和异质文化的同时,在景观层面做到娴熟地操作、构筑传统文化,编织具有时代性的符号系统。正如莫言所说 “亚洲的真正崛起,不应该仅仅表现在经济的发展速度上,而是应该表现为东方文化的复兴、并对世界文明形成越来越大的影响。而文化复兴,当然包含着恢复传统、继承传统的意义。恢复传统的本意是为创新做准备,继承传统的最好的方式,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上我们自己的发明创造。”

景观设计的哲学(二)
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传统哲学概念

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传统哲学概念

————广西南宁万象东方商务楼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的哲学】

【作者:J&D亚太景观(香港)设计有限公司-----TIANXIN】

摘要:现代景观设计是经济、技术、艺术、哲学、历

史等各种要素的综合体,作为一种文化,它具有时空和地

域性,各种环境、各种文化状况下的文脉和条件,是不同

国度、不同民族、不同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在生活环境中的反映,同时这种文化特征又与社会的发展水平以及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在现代的景观设计中如何体现传统文化的以及传统的哲学概念,并且使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继续发生现实意义,这是我们需要关注的。 关键词:传统哲学 天人合一 景观设计

一、社会时空背景的差异造成了园林景观的多元性

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社会

历史形态。欧洲国家、美洲国家、亚洲与非洲等发展中国家,

国度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各地区的文

化习俗也不同。不同地区的人居社会时空环境的差异,造成了园林文化的时空性和多元性,因而产生了古代的或现代的各个国家的各种园林景观形式。而各

种民族的园林景观也深受起民族的个性和宗教哲学的影响。天主

教、耶稣教、印度教、伊斯兰教、佛教、道教等宗教的形成和发

展,深刻地影响到信仰宗教的国家和地区,也深刻地影响到这些地区建筑和园林景观,形成

了丰富多彩的园林文化。

中国几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沿袭至今,既古老又博大,自古以来受到儒家、道家、佛教、禅宗等思想伦理的影响。这种文化把儒、道、佛、禅各种思想观念兼收并蓄,融为一体,光辉灿烂,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在论述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最高原则时,结论都必然落到“天人合一”的概念上来。

二、中国传统的天人关系论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随着世界工业化进程的

加剧,人与环境的矛盾越来越

突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

人类在全球性环境危机日益

加剧的现实中,反思工业文明

以来的发展历程后得出的结

论。可持续发展,按照布伦特

兰(Gro Harlem Brundtland)领导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定义,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面对这项复杂的工作,中国传统文化显示出巨大的潜力。这不仅因为天人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是中国古代思想的基本主题,而且由于整个中国文化始终对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有着深刻的体认。促成这一古老的文化传统与当代世界的对话,具有历史性的意义。从实践上看,这将会对人类 文明的进程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环境景观设计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概念

“天人合一”的概念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核心内容,但在目

前的景观设计中,开发商和设计却把目光关注在各式的异域

风情的园林上。一时间各种民族地域的景观铺天盖地而来,差不多使人们快要忘记传统的园林哲学的精神了。我觉得作为一个景观设计者有义务把中国传统的思想延续下来,并且使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展现中华民族独特的魅力。

本次的项目的景观设计便是在这样的思考下完成。项目位于广西省南宁市新城区内,基地处于独特的区位环境中,对临国际商贸城,又比邻国际会展中心。这样的外部环境对基地

带来的是机遇和挑战.由于这样的国际化的大的外部背景,需要基

地本身可以有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去应对其它文化带来的冲

击和影响。这样既是一个向外界展示中华民族5000年的悠久文化【景观设计的哲学】

的过程,同时也表现了基地独特的文化内涵。同时项目的名称为:

万象东方,它的企业文化内涵便是强调变化和生机。这样由于大

的外部环境的要求和基地自身的独特的内涵定位对外边空间的影

响就要求了建筑的外部空间形式的形式和场所精神必须满足是带

有一定的传统文化符号和意义。这又与前面我们提到的天人合一的概念刚刚吻合,于是在这样契机下,一个具有传统哲学形式的环境景观便产生了。我们想通过在设计中运用这样的哲学的原理来进行建筑的外部空间设计,力图将“天人合一”的思想在环境景观设计中能够得到体现。这样基地的景观内涵可以得到升华,同时也是向国际展示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 在设计中我们通过运用一条地面的光带和铺装形成一条赋有神韵的曲线。曲线汇聚了山、水、花、木、虫、鸟、阳光、雨露的后庭院的自然灵气,穿过建筑的底层大厅,并在建筑中心位置形成气韵的凝聚,最后来到建筑的前庭,把灵气会集在地面的人形的铺装上。 由这条轴线反映了“天人合一”的理念的精华,一个把自然之汇集于人体过程,从而达到天与人的完美结合。

在外部空间环境的具体设计中,我们还

结合建筑的前院和后庭将传统的太极符号运用在构图中。我们通过对太极图形的变化和推演,来形成广场的基本构图形式。相传太极八卦图,是古代圣人伏羲氏首创,在“五经”的“周易”中,有详细的记载和说明。 古人认为: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这是太极化生八卦的基本理论。它原是属于哲学范畴的,是朴素的唯物论,同样也是传统文化的精髓。这里所运用太极图案的原因就是因为它具有无穷变化的内涵,和万象东方所追求的变化和生机的内涵是吻合的,他们的哲学概念是一致的,这样通过太极图案来作为主要的构图就刚好使万象东方的外部空间的形式和内容达到完美的同一。太极图形被、分解变形通过不同的景观元素在环境中表现出来,使整个环境景观浑然一体。同时运用现代的一些景观材料,使建筑的外部空间简洁时尚,具有独特的气质和品位。

在建筑的三层架空层设计中,我们根据建

筑的特色,将“五行”的概念运用进来。通过《周

易》中关于“五行”的组合的方式把架空层分成

了五个庭院。 他们分别承担了不同的功能,

其中包括了:大、中、小型会议,展示空间,

休息空间,聚会空间,休闲活动空间等等。各

个空间的功能和形式又具有一定的灵活的变通性,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来调整空间。这样也吻合了“万象东方”的内涵概念。

建筑文化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地域、民族性的园林文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为国际性园林文化,国际性景观元素也可吸收、融合新

的地区与民族性景观元素。在当今世界里,景观文化的

发展和进步,既包含前者向后者的转化,也包含后者对【景观设计的哲学】

前者的吸收与融合。这两者既对立又统一,相互补充,彼此影响,共同发展,只有保护和发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景观文化,促进世界景观的多元化构成,最终才能建立一个精彩而又各具特色的人性的人居环境。

本文所谈园林景观环境与传统哲学的交融只是初步探讨,许多深层理论问题还须进一步研究。我们这一代建筑师、景观师应当以中国文化为主体,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继续发扬光大。

景观设计的哲学(三)
中西园林设计的哲学思辨

中西园林设计的哲学思辨

杜春兰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tuijian374387/

推荐访问:室内设计与哲学 服装设计与哲学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