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位女留学生

来源:推荐阅读 时间:2016-11-15 11:47:12 阅读:

【www.zhuodaoren.com--推荐阅读】

【一】:中国第一位女留学生的学霸传奇人生

中国第一位女留学生的学霸传奇人生

宁波教育博物馆已于今年5月份开馆,不过他们仍旧在对外征集史料,其中指定征集内容就包括中国第一位女留学生金雅妹的史料。

比起中国第一位留学生容闳,中国第一位女留学生金雅妹的事迹更鲜有人知。即便是她的家乡人,也有不少人不知道在我们宁波就曾出过这样一位优秀的女学霸。

中国女留学生第一人

以全校第一的成绩毕业

1864年,金雅妹出生在东钱湖韩岭后街小沙井东边的“金氏绍房”,迄今这里仍有金氏后人居住。

金雅妹的亲生父亲金定元(译音)是宁波耶稣教长老会牧师,与1844年来宁波的美国北长老会传教医师麦嘉缔博土交情甚笃。

宁波教育博物馆副馆长孙国华介绍说,金雅妹刚满两岁半的时候,她的父母就因患传染病突然去世,她父亲的好友麦嘉缔博士和夫人见她孤苦无依,就将金雅妹收为养女。

金雅妹的学习成绩非常优秀,17岁考入纽约女子医科大学,这件事在当时颇为轰动。在纽约女子医科大学,金雅妹是惟一的中国学生。

她勤奋好学,不但精通中文、日文、英文,而且还学会了德文和法文,各科成绩都很好,颇得老师的赞许。四年后以第一名成绩毕业,获医学学士学位;继而经过三年的研究生学习和实习之后,成为一名十分出色的医生。

她为完成心愿

创办全国第一所公立护士学校

而此时,远在大洋彼岸的故土中国对医学的理解,依旧停留在中医的“望闻问切”上,而金雅梅当时已经成为纽约医学界小有名气的医生。

她原本可以留在美国继续享受优越的生活,但金雅梅曾经说过,幼时父母因祖国的医疗技术落后而亡故的惨痛经历,“一直烙在心里”,于是,1888年底,金雅妹回到祖国,希望尽自己的力量,解除同胞的病痛。

1907年,她来到天津,创办了北洋女医学堂,担任堂长兼总教习。这是我国第一所公立的护士学校。金雅梅特聘通晓中文的英国女医生卫淑贞为实习教习,聘中国第一位护理专业女留学生钟茂芳任看护教习。她还亲自授课,将在国外学到的医学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

1934年3月4日,这位杰出的女医生因患肺炎在北平医学院附属医院与世长辞,享年70岁。

孙馆长十分遗憾地表示,由于金雅妹的事迹在她生前很少有人知晓,宁波教育博物馆至今也只有她的照片,以及根据她的照片而制作的雕像,但一直没有找到金雅妹女士的实物,所以他们非常欢迎社会各界一起帮忙寻找这位“中国女留学生第一人”的珍贵史料。

【二】:留学之路的先驱者 揭秘近代史上的第一个女留学生

www.fz173.com_我国第一位女留学生。www.fz173.com_我国第一位女留学生。

留学之路的先驱者 揭秘近代史上的第一个女留学生

金雅梅(1864-1934),又名金阿美、金韵梅、金雅妹,出生于浙江宁波鄞县一个基督教长老会牧师家庭,毕业于美国纽约医院附属女子医科大学,她是中国第一位女留学生(更严格说是近代第一位,因为谁知道漫长的古代有没有女留学生呢),还是中国第一所公立护士学校——北洋女医学堂创办人。

不幸的是,在她3岁时,父母相继死于流行瘟疫。她被美国传教士麦加谛夫妇收养,两年后带到美国。从接受美国幼儿启蒙教育到1881年考入纽约女子医科大学,虚心好学;21岁时成为一名美国医生,曾应聘在费城、华盛顿、纽约等地的医院工作。1887年,权威的《纽约医学杂志》刊出了她的学术报告《显微镜照相机能的研究》。

应该说,她早已融入美国社会,习惯了美国生活的方式。她5岁时就离开了中国,记忆中对祖国的印象非常模糊。但她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悲苦身世——父母双亲是因为医疗技术落后而被夺走生命的,所以无论如何也要为改变这种局面而尽到自己的责任。就在1888年也就是从医科大学毕业3年之后,她毅然回到了祖国。1905年金雅梅再度回到祖国,先后在成都、上海等地行医。

1902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在天津创办中国最早的公立女医院——北洋女医院(局)。院址在原东门外水阁大街24号(原天津水阁医院、南开区妇幼保健院,已拆)。该院借用天津育婴堂的一部分房屋,经费由海关按月拨给700元,不足款由医院诊费收入和官商捐助作补充。许、戴二女医充当官医。1907年,聘请我国最早的女留学生金雅梅为首任院长。

1908年8月,袁世凯在出任军机大臣之前,令天津海关拨银2万两,委托长芦盐运使张镇芳督办,由院长金雅梅创建北洋公立女医院(局)附设北洋(长芦)女医学堂,金雅梅出任堂长兼总教习。这是天津第一所女子护士学校,也是我国第一所公立女子护士学校。金雅梅堪称中国护理教育的开拓者。

北洋女医学堂借用老育婴堂址,“其地基两头宽大,中段狭隘。当初建筑时,两头房屋亦略为坚固,中段均系小群。房顶用泥灰,因年久失修,无不渗漏。屋内系通长土炕,均已残缺”。金雅梅“将中间小排房屋全行拆去,于该处建筑讲堂、割症房、产科院各一所”。该学堂初招贫寒子女卢超远等30名,分产科、看护2科,以2为修业年限。学生边上学边做卫生及初级护理工作。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产科、看护科及通用药理、卫生、种痘等科学。教学方式上仿行西法,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学生除学习课堂讲授的知识外,还要在北洋女医局进行实习活动,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金雅梅一人兼顾学堂、医局、广仁堂3处,还经常奉差外出,非常繁忙。她每月薪水银300两,计由北洋女医学堂支银200两(女医学堂及附属之养病院一切事务均由金雅梅负责),由女医局支银50两(女医局施医之事由金雅梅随时监察,遇有要症,协同该局正医士疗治,并将该局要事随时禀报长芦盐运使司察核),由广仁堂支银50两(广仁堂所有卫生及疗病重要事项,金雅梅随时前往商同办理)。她常住学堂,其住室有华、洋两式家具,伙食由自雇厨师料理。

金雅梅任人唯贤,特聘英国女医生卫淑贞为实习教习。卫医生医学精通、品行端正,曾在北京的英国医院供职,兼司教习医学,对中国语言、文字均通晓,曾获英皇赐给的红十字宝星,到该院月薪为银250两。金雅梅慧眼识珠,1909年还特聘中国第一位护理专业女留学生钟茂芳任看护教习。

金雅梅在主持北洋女医学堂期间,亲自授课,引进西方先进护理技术和理念以指导教学,提倡妇女解放,参与社会服务。该学堂早期毕业生服务在各个医院当中,以自己的行动使津门妇女率先告别“接生婆”时代,享受到西方先进的接生技术。

1916年袁世凯死后,天津海关停付该院经费,由天津近代教育家严范孙、李琴湘等人接办该校,汪士元(曾任长芦盐运使)、张伯苓先后出任过该校第一、二届董事会董事长。芦纲公所每月拨给经费700元。该校由公办转为官商合办。学校改名天津女医局附设护士助产学校。

同年,金雅梅辞去院长、校长职务,此后定居北京,继续献身于医疗事业,培养医护人才。她还热心公益,结交朋友。早期曾有过一段不幸的婚姻,此后一直独身。www.fz173.com_我国第一位女留学生。

1934年金雅梅因患肺炎逝世,终年70岁。北平协和医院一位英籍医生在一篇悼念文章中这样评价她:“她是一位经历了如此之多的痛苦和不幸的女性。这个世界对她过去似太无情。更为重要的是,她竟因而为这个国家的孩子和工人的利益做了很多工作,直到生命的尽头。”

【三】:中国最早的女子留学生

最早的女子留学生

www.fz173.com_我国第一位女留学生。

洋务运动时期,因留学风气未开,无论是官费还是自费,到欧美留学的人数都很少,女留学生更是难得一见。官费留学生中更是是清一色的男性。19世纪80年代,随着中外交往的扩大和一批批青年学子负笈海外求学,也有个别女性踏上了留学的征途,成为沟通中外文化的先驱者。如果说男子留学意味着中国向国外寻求强国富民道路之始的话,那么女子留学则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因为它是中国妇女从封建牢笼中挣脱出来走向解放和近代化的里程碑。最早出洋留学的中国女性,既非官派的名门闺秀,亦非自费的富家小姐,乃是由外国传教士资助携带出洋的平民女子。这起因于中国近代新教育中,女学堂的创办在事实上说是由基督教会开始的。

梁启超于光绪戊戌变政前后曾发表“创议设立女学堂启”,说:“泰西女学,骈阗都鄙,业医课蒙,专于女师。虽在绝域之俗,邈若先王之遗,女学之功,于时盛矣。彼土来游,悯吾窘溺,倡建义学,求我童蒙。教会所至,女塾接轨。夫他人方拯我之窘溺,而吾人乃自加其梏压,譬犹有子弗鞠,乃仰哺于邻室;有田弗耘,乃假手于此耦。匪唯先民之恫,抑亦中

1国之羞也。”注重女子教育是教会学校重要的特色,“教会认女子教育为紧要,故希望女生

2自小学以至大学与男生得均等之机会入校读书,互相竞逐而毋后也。”如容闳于1828年(道

光八年)生于澳门,1835年七岁,即入澳门英国伦敦妇女会所办之西塾读书,学生是男女兼收。有历史可稽,这所西塾,“不特是教会学校最早的一所,同时也是中国女子受新教育

3的最早的一所,并且是中国男女同学的开山祖了。”此外,较有影响的还有英人爱尔德创办

的宁波女塾,裨治文夫妇创办的上海裨文女塾,美国传教士1851年创办的文纪女塾(后改为圣马利亚女校),等等。这些女塾开设宗教、文化课外,还设有一些女子手工等课。虽然学校规模都不大,入学人数很少,但它属于开天辟地的创举,无疑会对中国“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观念产生冲击,对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产生启示,为近代中国人自己开办女子学堂起一定的示范作用,同时有益于“西学”在中国的传播,而所有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对中国近代妇女思想启蒙起了推动作用。而与之相对,中国自办新教育的各种学堂全是为男子而立,不许女子入学校。“中国男女之辨甚谨,少年女子,断不宜令其结队入学,游行街市。且不

4宜多读西书,误学外国习俗,致开自行择配之渐,长蔑视父母夫婿之风。”等到1907年,

清政府才颁布女子师范学堂章程三十六条,女子小学章程二十六条,这是中国女子公开正式受新教育最可纪念的日子,不过章程中还有许多缺点,不能够和男子受同等的教育。因此,这也决定了最早迈出国门的女留学生只能从教会学堂中走出去。

从目前掌握的史料看,中国最早的女留学生,是19世纪70、80年代由教会资助的教会女学生,她们是金雅妹、柯金英、康爱德、石美玉。其中,金雅妹最先,她是我国女子留

5学的第一人。

金雅妹(Yamei Kin)(1864-1934)出生于浙江鄞县(今宁波)的一个牧师家庭,两岁半时便父母双亡,由在宁波行医传教的美国北长老会传教士麦加地(Dr.Me.Cartee)收为义

1 转引自陆丹林:《民国前的教会女学校》,陈学恂主编:《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75页。 2 露懿思:《基督教教育在中国之情形》,陈学恂主编:《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66页。

3 陆丹林:《民国前的教会女学校》,陈学恂主编:《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74页。

4 陆丹林:《民国前的教会女学校》,陈学恂主编:《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75页。 5 董宝良:《中国教育史纲》(近代之部),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82页。

女。1869年,麦加地归国,一年后回到中国,转而又赴日本,在中国的公使馆助理一切事务。金雅妹也跟着在这些地方转渡她的童年。1881年,17岁的金雅妹又被送赴美国留学,入纽约大学医学院附属女子医科大学(Women’s Medical College of the New York

6Infirmary)。4年后,金雅妹“以首名毕业”,为“中国第一个女子获得大学的毕业证书”。

毕业后,她暂留美国开展医学研究,完成了《显微镜照相机能的研究》(The Photomicrography of Histological Subject)的论文。并发表在1887年纽约的《医学杂志》上,受到了当时同行专家重视。1888年,金雅妹毅然回国,在厦门、成都等地开业行医,传播美国的医学技术。1907年,她得到直隶总督袁世凯的帮助,在天津创设了一所专门培养护士的医科学校,亲自执鞭任教,培养了一批新式医学人才。她专心医学研究,终身未嫁,为中国现代医学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1934年病逝于北京。

第二位女子赴外留学的是福州人柯金英(英文音译,中文名尚未证实)。其父既是一位开明绅士,也是美国教会的教徒,受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影响较深。他很早就将柯金英送入教会办的女子学堂读书。嗣后,又支持她进入福州妇女医院学医。由于她聪颖过人,深受医院里的美国医生喜爱。1884年,经校长推荐,柯金英得到美国妇女国外传道会(Women’s Foreign Mission Society)的资助赴美深造。18岁的柯金英此时尚不通英文,到美国后住在费城塞茨医生(Dr.Sites)的家中,补习了一暑期的英语,接着上中学。后考入俄亥俄州大学(Weslyan University),修习4年后,又考入费城女子医科大学。她于1895年毕业后,在美国实习深造一年多,1896年回国。此时的柯金英已成为掌握先进医学理论和富有实际经验的著名医生。回国后不久,她主持由教会创办的福州妇孺医院。1898年,受李鸿章派

7遣,出席伦敦世界妇女协会,为“中国在国际上的第一个女代表”。之后她又接管了福州

马可爱医院(Woolstone Memorial Hospital)。由于医术高明,办院有方,深受社会欢迎。同时还培养了不少学有专长的医务人才,成为女界中的名人。1929年,63岁的柯金英去世。至此,她为中国近代医学的发展整整工作了36个春秋。

1892年,又有两位中国女子被传教士带往美国,一位是江西女子康爱德,一位是湖北女子石美玉。

康爱德的一生命运富有传奇色彩。1873年,她出生于江西九江,父母迷信算命先生,怕其克子,将她遗弃。两个月时即被美国传教士霍格(Hoag)小姐收为义女。以后她便在霍格小姐创办的私塾读书。9岁时,随任教于塾中的豪威(Howe)小姐赴美。康爱德赴美迟于容闳,但她得以至美,入小学、中学,最后大学卒业,情形与容闳颇为相似。后随霍格小姐回到九江、重庆传教。1892年,霍格小姐又带她和另一位女士石美玉到美国,两人都以优

8异的成绩考入密西根大学。康爱德“以发念救众生疾苦因缘故,于是专门医学”。除学好

专业外,她还“通达数国言语文字,天文、地志、算法、声光化电、绘画、织作、音乐之学,

9靡所不窥,靡不习。”1896年大学毕业时,举行了隆重的毕业证书颁发仪式,美国老师盛赞

她的优异成绩,指出:“无谓支那人不足言,彼支那人之所能殆非我所能也。若此女士者,

10与吾美之女士作比例,愧无地矣!”可贵的是,康爱德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深以中国的积贫

积弱为耻,决心用自己的知识报效国家。归国后,她先在九江行医九年,后来因治愈了南昌巡抚太太的痼疾,名声大振,在当地人士的帮助下,在南昌开设了一所医院。到她的医院求医的人很多,仅1897年一年她收治的病人就达8000多人。同时,她还热心培养女医士。1908年,她再次出国留学,于美国西北大学、芝加哥大学和英国热带病院攻读文学和医学。1911年回南昌后,她继续主持医院的工作,其精力多用于培训女医生。直到1921年去世,将一

6

7 褚季能:《甲午战前四位女留学生》,《东方杂志》第31期,第11号。 褚季能:《甲午战前四位女留学生》,《东方杂志》第31期,第11号。

8 梁启超:《记江西康女士》,《时务报》第21册,1897年3月23日。

9 梁启超:《记江西康女士》,《时务报》第21册,1897年3月23日。

10 梁启超:《记江西康女士》,《时务报》第21册,1897年3月23日。

生献给了中国的医学事业。梁启超曾在上海《时务报》发表题为《记江西康女士》的专论,一方面大力宣传康女士的优异成绩和卓越的医学才能,一方面为其大办女学找到了立论依据。(对康女士的优异成绩和卓越的医学才能进行宣传介绍???)

曾和康爱德一起赴美的石美玉是湖北黄梅人,从小未缠足,被人视为“怪物”。在九江长大。其父母皆是教徒,曾在九江主持一座小教堂。8岁时,父亲将她送到霍格小姐的教会学堂,于此,她同康爱德同窗共达10年之久。后又被送到一家教会医院学医。1892年, 她又同康爱德一起,被霍格小姐带往美国,就读于同一所大学。1896年又一同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对此梁启超曾大加赞赏:“西人本侮中国甚,谓与土番若。于是二子者进,结束翅超异于众,所须执据,又为头等,彼中所最重也。彼校教习,若他校之教习;其地之有司,若他国之有司;睹此异禀,则皆肃然而起,违住而鞠躬也以为礼。门内门外,十余国之学徒以

11千计,观者如堵墙,则皆拍手赞叹,六种震动。”毕业后,二人一同归国,在九江开设医院。

石美玉不仅医术高明,而且擅长交际,在美国留学和返国后交游了一大批名人。回国后,她曾去信美国朋友,请求捐助中国医疗机构,立刻得到回音。如Dr.T.N.Dantarth愿为去世的夫人,捐款在中国设立一座医院,委托石美玉办理。1900年落成,名为仁德医院(Elizabeth Skelton Dantarth Memorial Hospital)。她除了医治病人之外,一方面培训医生、护士,一方面还将一些西方的重要医学书籍译成中文,替后来的人开辟了一条路,为中西学术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由于社会人士对她的信赖和捐助,医院逐渐扩大坚定。1902年,她再度赴美。这时,她主持的医院在美已有很好的声誉,因此又获大批的捐赠。回国后,由于其多

12方努力,医院的规模扩大了一倍。据统计,1907年,有一个月的求诊病人竟达2743人。

1920年,她还在上海设立了一家医院,两个药房和一个护士学校。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医疗系统,推动了中国医学的近代化。

www.fz173.com_我国第一位女留学生。

13上述四位女留学生,其经历“有一个共同的公式在”,即均是甲午战争以前的事,皆

由美国传教士资助学医并终生从事医学事业,成为中国近代医学的先驱者。她们有的幼小失养,有的是寒门弃女。但也是因为如此,她们才有机会被外国传教士带赴外国求学,若不然,

14将如梁启超所说的:“蚩蚩然,块块然,与常女子无异,乌知有学,乌知有天下。”她们的

凄苦身世竟成了她们不幸中之大幸。

由于她们的辛勤努力,培养了近代中国第一批西医人才。不仅如此,西医包括它的医院制度、医术医药、医学教育、医学科研和医护宣传等一整套全新的医疗体系,在中国得以传播开来。为沟通中西医学作出重大贡献。开始改变了“泰西诸国,凡格致、算学、医学等事,半出于女子,于是为男子助,中国视为无用之物,而饮食衣服,悉仰给焉!于是为男子

15累。一助一累,相去远矣”的历史局面。

这一时期,女子留学人数虽少,意义却非常重大。其时中国上流社会墨守成规,男女界限森严,国内女学未兴,女子深锁闺门,足不出户。从深闺走向世界,可以说是近代中国妇女史上最艰难的一步,束缚中国女子几千年的封建牢笼,没有十二分的勇气是冲不破的。当她们蓦然步出国门,求学于外域,当时无论是社会、家庭,还是女子自身,都曾产生强烈的震惊和反响。首先,她们留学异域,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等封建传统观念是重大打击,成为妇女解放运动以及女子近代化历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再者,她们不但为女子受高等教育充先锋,并且也替妇女在职业方面开一先例;其三,她们回国后服务于社会,使时人对女子教育这回事有了事实的认识,让怀疑女子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人更无所致疑,与后来女学的兴起,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11

12 梁启超:《记江西康女士》,《时务报》第21册,1897年3月23日。 褚季能:《甲午战前四位女留学生》,《东方杂志》第31期,第11号。

www.fz173.com_我国第一位女留学生。

13 褚季能:《甲午战前四位女留学生》,《东方杂志》第31期,第11号。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tuijian530082/

推荐访问:我国第一位女诗人 第一批留学生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