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文学

来源:推荐阅读 时间:2016-12-16 10:52:08 阅读:

【www.zhuodaoren.com--推荐阅读】

理想文学【一】:沈从文的文学理想

浅谈沈从文的文学理想

沈从文曾说:“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的理想的建筑,这庙里供奉的是人性。”这理想的建筑就是沈从文的文学理想,而“人性”则是其文学理想的核心。

一、 湘西系列——农村人性美的赞歌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是他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本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哲学思想的体现代表的是健康、完美的人性,是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生命形式”,是一个无比淳朴的、自由的、充满了鲜活生命力的乐园。即使他的湘西系列创作中关于描写性爱的作品,都是如此有血有泪、自然而不低俗。如《柏子》中, 水手柏子爱着一个妓女,愿意用性命换来的钱去和妓女相会,而且每月只有一次机会。这篇文章中,只有真情的流露, 没有半点肮脏、虚假,展现了两人间朦胧而真挚的情感,很能反映他的自然人性的理想——即使是身处底层的水手、妓女,也有他们的真情。

但是,最能将湘西风土人情、人事命运、下层人物、沈从文的文学理想完美结合,达到浑然一体的境地,是《边城》这篇小说。这篇小说描写的撑渡船的老人和他的孙女翠翠相依为命的纯朴生活,以及当地掌水码头团总的两个儿子同时爱上翠翠而最终导致的悲剧结局。这篇小说以美不胜收的地域背景和淳朴的当地风俗展开铺垫:美丽的湘西小山城茶炯, 自然景物的旖旎秀丽, 当地风土人情的古老纯朴,首先把我们引进了一个诗情画意的世外桃源。女主人公翠翠纯真活泼、美丽动人; 外祖父老船夫更是乐善好施、忠厚老实; 团总顺顺也是热情爽朗; 他的两个儿子天保和摊送都正直善良, 且都对纯美少女翠翠一往情深。作品通过自然景物与人物形象的交叉烘托,渲染出一种“桃源”式的

农村生活情景, 在近乎理想化的虚化中表现了作者追求的人性美。这篇小说的女主人公翠翠,是沈从文文学理想的人性美的化身。她恬静、温柔、纯净、忠贞,从外表到内心都姣好无比。 正如文中提到“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 把皮肤变得黑黑的, 触目为青山绿水, 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 为人天真活泼, 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 如山头黄鹿一样, 从不想到残忍的事情, 从不发愁, 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 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 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人深山的神气, 但明白了人无心机之后, 就又从从容容在水边玩耍了。”这段人物形象的刻画,是通过运用朴实的语言和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外貌的白描体现,翠翠的单纯善良形象便跃然纸上,栩栩如生,有血有肉。在逝水流年中,她渐渐地长大, 端阳节的时候与摊送邂逅相遇,从此,一颗爱情的种子便埋在了她的内心深处,这种爱情干净而透明,不带任何功利性。然而,因为天宝也爱上了翠翠,这场纠结三角恋的开始,注定了悲剧的结局。小说的最后,物是人非,爷爷死了,天宝死了, 摊送走了, 孤独的翠翠则继续摆弄着渡船,等待着摊送的回来。最后的结局耐人寻味、意味深长: “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 也许明天就回来! ” 给读者留下了无数的悬念与遐思。汪曾祺说:“《边城》的生活是真实的,同时又是理想化了的,这是一种理想化了的现实”。不错,《边城》是一部温暖的小说,虽然结局并非完美的大团聚,但是倾注了作者温暖的文学理想,即对人性美得追求,而这些在翠翠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二、 都市人生——对照的世界

沈从文描写都市人生的小说,实际上没有完全独立的意义,它是作为整个乡村叙述体的一个陪衬物或一个补充而存在的,从而对照出乡村的人性美,即沈从文笔下的都市生活是他的文学理想的反面印证。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八

骏图》,文章中的第八个教授在青岛的大学学习生活期间,发现周边的的七个教授个个都患上了性压抑、性变态,便在给未婚妻的心中一一刻画了他们的虚假处:甲教授, 书桌上放着全家福照片,而蚊帐里却挂着半裸体的美女广告画; 乙教授, 避开妻室, 名义上是为了享受独处的洁净与方便, 在海滩上却“ 从女人一个脚印上拾起一枚闪放珍珠光泽的小小蚌螺壳, 用手指轻轻地很情欲地拂拭着壳上粘附的砂子”;丙教授, 声称自己是没有恋爱想法的老人了, 看起希腊胭体上凹凸之处倒津津有味, 而且脑中闪着侄女苗条圆熟的倩影„ „ 。小说按顺序一一罗列七名教授的性格特征, 使每个人物的性心理畸变展示的纤毫毕露, 都市知识者的人性批判极有深度。当然, 作品挖掘最深的是达士先生, 他自恃不会害七教授们共同的病, 自慰有免疫性, 但结果是推迟归期,原因是被一女人的黄色身影和沙滩神秘的字迹图所惑。所谓“ 八骏” , 象征的是八个赫赫有名的教授, 他们有的尊奉独身主义;有的自诩清心寡欲; 有的顾忌社会道德, 但下意识里, 却一律露出爱欲本能, 不过这种本能被种种约束“ 抑制着、堵塞着” 。因此, 表面上“ 为人显得很庄严、很老实” , 实际上却“ 同人性有点冲突, 不大自然” , 内心欲望呈现出变态的态势。沈从文把性爱当做生命存在、生命意识的符号来看待,肯定农村中自然、和谐、健康的生命,批判这种都市中被压抑的虚伪的人性。

沈从文的文学理想标新立异,实现了他文学创作的独特的审美价值、审美意识和审美理想。在他笔下没有华丽的辞藻,有的是人性的真、善、美。他用最朴实的言语,带领我们走进一个个世外桃源。

理想文学【二】:我的文学理想

跟一位聋哑女孩在网上聊天,她说你怎么总跟我谈未来呀?你就不能谈点别的?我不可置否的笑了笑,是那种无奈的自嘲的微笑。我很想说因为现实是残酷的,而未来则是看不见的是美好的。就像我们憧憬的一个地方,在没有到达之前,它在你的想象中是美好的;而一旦抵达,这种美好就可能打折扣了。我始终相信,想象的未来远远比我们触目可及的现实更完美更斑澜,

可以肯定的说,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理想主义者。这种人生的理想,必须通过我手中拙劣而执着的笔,转化成看似虚无飘渺、不着边际的文学理想。我这样说,并不是因为文学可以在远离现实的土壤上生存和生长,恰恰相反,所有文学的风景,都是在现实的土地上萌芽和诞生的。但是,当我们看到了现实中的龌龊、黑暗和不公时,我们就有可能开始这样的一种寻找,寻找在现实中看不到的接近完美的东西。即是说这是一种奢侈的精神补偿,来满足因为物质的挤压日益空洞而缺憾的心。

www.fz173.com_理想文学。

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学是可以超越现实的,超越漫漫的时空,甚至可以超越一个人的肉体和心灵的苦难。就像我们知道的《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那样,他是在家境衰落、生活困顿的情况下,开始寻找和塑造自己瑰丽的文学理想的。《红楼梦》就是曹翁的文学理想,尽管生活捉襟见肘,尽管家徒四壁,但他通过自己的生花妙笔和奇思妙想,可以从容的将昔日的奢华灿烂的风景优美的重现。这就是文学神奇的魅力,这就是一个苦难者在绝地上对文学理想的渴求和真切的呼唤。

曹雪芹如此,蒲松龄亦是如此。多次科举落榜之后,失意的蒲松龄放弃了对仕途的梦想,他来到广大而深厚的乡村,开始寻找自己另一个人生的梦想了。可否这样说,我们今天之所以能读到奇书《聊斋志异》,是因为当年蒲松龄名落孙山。如果他真的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那么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学史上,就可能少了一个文学的怪才和巨星了。百读不厌的《聊斋志异》,活灵活现着那么多美丽多情、有情有义的狐狸精。我始终认为,蒲松龄在现实生活中是失意而落魄的,但在他的文学理想和爱情理想中,他是陶醉、快乐和幸福的。这就是文学奇异的补偿功能,它独特的魅力,可以让一个人在人生的废墟上重新发现风景,重新塑造自我,从而完成对人生诗意而曼妙的抵达或追问。

www.fz173.com_理想文学。

同那些身体健康的文人相比,我更喜欢遭受人生磨难的作家或诗人的作品。是他们不甘沉沦的精神风貌,让我看到了人类那种坚不可摧的可贵意志。这种意志通过他们锲而不舍的追求,通过文字优美而生动的体现出来。我反复引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实际上我最想表达的还是一个人的文学理想。当一位驰骋杀场的骑兵战士深受重伤、最终双目失明时,奥斯特洛夫斯基就开始寻找他的文学理想了,就热切的渴望昔日的风景重现。于是今天我们才有理由读到他不朽的作品,触摸到他热烈的跳荡在文字里那颗坚强而鲜活的心。

人可以死,但文学却可以永恒,经典的文学作品一次次引领我们抵达神圣的理想的高地。在那里,一个人的守望就是全人类的守望,一个人的微笑就是全人类的微笑,一个人的苦难

就是全人类的苦难,一个人的哭泣就是全人类的图哭泣&&&因为文学,那些饱受创伤和磨难的天才和诗人与作家,如愿以偿的抵达了自己精心描绘的精神宫殿或宇宙。而在这种孜孜以求的塑造中,个人的清苦、疼痛和焦灼早已微不足道,因为信念,因为超越,一只受伤的在雄鹰可以在文学的天空中展翅飞翔。

有许多时候,我都会产生深深的困惑、恐慌和疑问:像我这样终日以床和轮椅为伴的人,还活着有什么劲啊?但正是在这种疑问和人生的悖论中,我愈来愈清晰的发现,其实写作的过程就是自我救赎的过程,就是不断完善和塑造自己人生理想的过程。虽然人生和生活有着太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我苍郁的目光必须穿过狭窄昏暗的居室,必须穿过沉重的轮椅和逼仄的床榻,必须穿过疼痛的伤口和麻木的双腿&&唯有这样,我才有可能在文学的想象空间里,找到属于我曾经丢失的或不再残缺的人生理想。在那里,是没有痛苦的自在的彻悟了的我;在那里,我远离了人生的苦难和生活中的种种羁绊。

在文学的锦绣花园里,我可能是粗鄙而笨拙的,但我毫不怀疑文学对我心灵的浸润、慰藉和心灵的救赎。你想想啊,像我这样半身不遂、手无缚鸡之力的人,除了进行文学创作外,我还能做什么呢?我相信这么多年来,我就是倚靠这种阿Q精神一天一天活下来的,活在那行走的文字中,活在那斑澜的憧憬里,活在那接踵而至的一个又一个日月里,活在焦灼的渴望和粉红的盼望里,活在鲜活的梦想和执着的追求中&&我想如果离开了文学,我可能像一条跳上岸来的鱼,因为没有水的温情浸润,我是很给苟延残喘活下去的。

感谢文学给了我活下去的最有力的理由,感谢文学让我发现了明天可以更加透彻和美好,感谢文学让我在黑暗的伤残的岁月中,看到几许诱人的希望的曙光。我可能是一个失败了的理想主义者,但我绝对不会同所谓的命运握手言和。

理想文学【三】:梦想和文学

今天随便跟大家聊些东西吧,没有做什么准备,就来了,因为我知道,只要是自己迫切想要说的东西,都是发自内心的感受。可能打字有点慢,大家见谅哦,我以前也不喜欢听讲座,骨子里认为太无趣了,所以我希望,今天呢,随意一点。如果我的观点,能够给大家带来一点启发,哪怕只有一点,我都认为自己成功了。好咯,开始哦!

一、梦想真是个锤子。

半年多前,锤子对于我来说还只是个工具。来成都后,我不止一次在各种场合听到“锤子喔”之类的感叹。

此时,锤子不再是敲钉子的工具。如果你问我什么最像锤子。我会说梦想。

梦想真是个锤子。

印象中的小学课堂已经没有多少印象了,可是我依然记得有那么一堂叫做谈梦想的课。

“我想要成为发明家,发明很多造福人类的东西”、“我想当警察,保护人民”、“我的梦想是做医生,让天下的人都不生病”……

最近打听那些小学同学的近况和下落后得知,我的那位想成为警察的同学,已经因盗入狱。而那位想成为发明家的同学,倒是发明了不少东西:两个女儿、一个儿子。

当时在整个年级,我的成绩算是最好的。可在那一堂梦想课上,我是哑口无言的。幼小的我,并不懂得“梦想不是拿来谈的而是拿来实现的”这样的大道理,只是觉得,我又不是孙猴子,想要什么就什么,说了有什么用。我说不想写作业,就真能不写作业?

中学就像一个巨大的人生离心器。在强迫学习与逃避学习中度过几年单纯的时光。梦想这点儿小事,渐渐不再被轻易提起。生涩的年代迅速落荒而逃。

真正热爱写字,应该是14岁左右。那时我并没有读过多少作品,也没有超前的感悟能力,只是对书本上的铅印字有种出奇的喜欢。有那么一个简单的称不上梦想的想法,我想要自己写的东西也铅印在纸上。

貌似是在13岁,我出过一份手写报,在学校油印室压了百来份。后来上了重点高中,大街小巷都是打印室,我记得自己第一篇打印出来的文章叫做《足球为什么那么圆?》,打了两份,每张5毛,共花了十多块。就当时的物价水平而言,已经顶两天多的饭钱了。

那时候,已经开始流行一些东西了,听MP3,写博客之类的。国内有个著名的作文比赛,叫做新概念。据说可以高考加分的,还出过几个人物。于是我的第一次投稿就给了它,结果石沉大海。

就像韩寒说的一样,过去在学校,尤其是中学,会写点小诗,憋出几个文章,的确好吃香啊。那几年比较流行一些校园小说,什么可爱淘啦,小妮子小宝贝啊。“吃香”在那些小说里的定义就是受欢迎。

在住宿制的中学,寝室熄灯后的那个把小时,“吃香”被解释得淋漓尽致。“文学社那人好帅好有文采哦”、“听说#¥@”……各式各样的八卦、糗事,打发着漫漫长夜。

如今的事实是,文艺青年越来越不吃香了。手机的短信和上网功能,学习机的电子书功能被无节制地使用。www.fz173.com_理想文学。

直到今天,很少有人再静下心来读一本,哪怕是一篇文学作品了。更为凶险、刺激强度更大的武侠、色情类作品却被相当大一部分人接受。越来越多的人更愿意坐在电脑前打一整晚上的DOTA。

文学类作品的阅读受众下降,部分原因是网络社会所致,另外的原因还要归于文学本身的局限性。

当我们无聊的梦想遭遇更为无聊的现实,那些文字中的美妙章节早已跟不上这个内心狂躁的年代。歌功颂德的表达方式成了虚假的把式,力求“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的悲剧已经被当作恣意的无聊产品。

文学,到底能够承载什么?它的使命又是什么?当我们追寻这些问题的答案的时候,我们发现自个就俗了,或者说是想不通了。

后来陆续接了一些不知名杂志、合集的约稿,也算发表了一些东西。www.fz173.com_理想文学。

我常常无意和一些年长的人聊天。大多数都表示自己曾经喜欢过甚至热恋过写字。只是后来%¥#……

现在,也常常有一些自称为文学爱好者的人,充满热情地问我一些有关写作的问题。其实,我是不够格的。(现在跟大家讨论也是装正经呐。。。其实呢,一个,应该经常保持很开朗的心态,才能写出一些比较有思想的东西。)

我似乎可以这么私自盖棺定论:写作这东西,曾经被人喜欢过、现在被人喜欢着、以后还会有人来喜欢。

大部分人,一开始的喜欢,或许是某种单纯的喜欢,紧接着想获得一些奖、发表一些小作品来鼓励自己,没有尝到甜头的人渐渐淡忘了甚至完全弃笔了,尝到甜头的人又想到是不是可以写本畅销书出个名之类的,没有写出畅销书也没有出个名之类的人渐渐不自信了甚至放弃了,写出畅销书也出了名之类的人,也迷茫了:我到底是为何而写作。

在我们国家,能够靠文学写作或者从事文学编辑养活自己的人实在有限。专门从事写作的人,在版权保护相关法律不够完善、对作者(某协会的除外)的保护不利的中国,一般来说,是很难生存的。

扯淡到这里,我发现自己会扯很远。(乖乖回来吧)(本来打算是一次性把这些东西发给大家的。。这是今天打出来的。。可是七七说考虑到一些手机党。。哈哈。。所以发得很慢。。以下内容就脱稿了哦。。)

二、文学顶个球用

之前发给大家的,是我今天敲的一篇《梦想是个锤子,文学顶个球用》

哈哈,大家可能看着比较愤青,而且思想比较腐朽。

今天呢,就不跟大家谈什么写作技巧了。众说周知啊。谈文学的人,都不在搞文学,搞文学的人都不谈文学了。

我能够给大家带来的,只是一些小小的个人体会以及观点。下面我就随意说哦。

我认为我能够给大家带来的,就是个人的一些感受,或许这些感受你们也有,

说实话,我很恨第一个表扬我的人。

现在想想,那些夸奖什么的,很容易让人迷失自己。

15岁我开始独立写一些东西,写完一篇就给同学们看,(炫耀啊。。。自我陶醉啊。什么的,这种心态,很多人都有过。姑且把这些当作成长吧!当作成长必经之路吧!)

在写作路上,的确,沉淀是一个过程。当你完成一个文章的时候,你当时很陶醉。

别人很友好地夸奖了几句。可是呢,当你过些日子再去看自己写的东西。

真是。。。见不得人啊。。。

也许吧,现在,你看以前,包括你以后看现在,都会有一种挫败感。

其实呢,有这种挫败感,很正常的,因为你一直在成长。

如果有一天,你这种挫败感消失了,你就完了。

伴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我们会发现,写作根本不是一个很神圣的东西,虚荣、奖励、鼓舞,都是浮华而已。

当认识到这点以后,人就会有一种心态。

这种淡泊的心态是写作必须的。

08年的时候,我自费出了书,满足了个人的虚荣心后。我发现自己并没有得到一些自己想要得到东西,比如,那种单薄感。后来,我更多地不是写了,而是感悟自己的生活。

思考人生,我发现自己这两年得到的东西特别多。

每天都是嘻嘻哈哈的。为了一个进球拼得满身大汗(我特别喜欢足球)为了一个活动的策划忙得不可开交,有时候很累,但是生活很充实。

三、当年风流事

在我们伟大的高中语文课本上,第一课就是诗歌。第一单元,但是刚刚上高中的时候,很好奇

因为小学初中都是那种律诗绝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tuijian566421/

推荐访问: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