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

来源:推荐阅读 时间:2017-01-11 12:34:52 阅读:

【www.zhuodaoren.com--推荐阅读】

大学生就业【一】: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90年代末开始的大学扩招造成大学生毕业过剩,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下降,供需比日趋上升,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本文从多个方面对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以求让大学生们认清当前社会形势,从而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原因,社会方面,大学生方面

大学生就业现状

现在"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大学生就业难,主要难在以下几点: 一,毕业生数量的迅猛增加,与社会有效需求短期内增幅有限的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 二,受长期计划经济和精英教育影响,部分毕业生择业观念存在偏差,就业期望值和社会需求差距较大.一方面,县,市中小企业急需人才,一方面部分毕业生不愿去第一线,去基层,有业不就的错位现象依然存在。毕业生的基层意识和创业意识有待加强,有待做更加细致深入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就业指导工作。 三,高校毕业生流向不够合理。目前高校毕业生的流向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这些地区往往占据各种优势,而且吸引人才的力度较大,形式多样。

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1、社会原因,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置的矛盾。社会发展的区域存在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较好回报发展的前景,成为人才输入省。在这些地区人才竞争激烈,很多学生未能有效就业,即使处于失业状态也不愿去西部地区就业。在西部地区,却 存在大量的岗位找不到毕业生。

2、自身原因,很多大学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其实,这就象军人打仗一样。能带兵打胜仗的将领,不一定受过什么好的教育,但通过实践,他们可以带兵打出漂亮的一站,而那些从学校里学出来的将领却未必有那样的本领。因为他们只是通过理论来看战争,很少付诸实践,只是纸上谈兵,真要上战场的时候,有些事情跟纸上的并不一样。所以,即使是名校毕业的学生,也不能自以为是,有些事情并不象想像中的那样,所以

也不能期望太高。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政府部门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职责。首先,制定政策法规,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各级政府要从规范就业市场着手,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逐步把毕业生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还应继续完善毕业生就业政策,消除就业歧视,深化人事、户籍等相关就业制度的配套改革,打破由于户籍制度造成的市场分割问题,规范就业市场。其次,加强宏

观调控,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国家应采取必要的宏观调供措施,加以必要的行政、经济手段来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鼓励大学生投身西部,在西部地区安家落户。还应看到中国基层人才匮乏,存有大量的用人需求,国家也应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大学生投身基层实现就业,锻炼成才。另外,政府还应建立高校毕业生失业保障和培训机制。毕业生是中国宝贵的人力资源,毕业生失业是一种巨大的人才浪费。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应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将未就业的大学生和失业的大学生纳入到社会失业人员的范畴,并给予相应的救济。这样既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又体现了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同时,针对毕业生未能及时就业的实际,有针对性的组织各种培训班,加强就业

指导,提高失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自身作出调整和努力。其一,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新时期的就业观。大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抛弃“社会精英”的情结,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空闲岗位,小城市、乡村等地急需人才,小企业、私企业等还存在大量的用人要求;大学生还应树立基层意识,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到基层锻炼自己,挖掘潜能,还可以将眼光投向西部,到西部地区锻炼成才;逐步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选择策略,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其二,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就业主动权。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个人的素质、能力、专长和团队精神将是主导毕业生择业的重要因素。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体制下的规律,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过硬的本领,才

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其三,自主创业,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大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找准商机,发挥一技之长,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道路,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也为

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 相信通过大学生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定能够妥善解决,高校毕 业生一定实现充分就业。 高校毕业生作为中国巨大人口和庞大劳动力队伍中一支活跃的生产 力,在各自的工作岗

位上,一定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大学生就业【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和建议

班级:保险1001 姓名:权西猛 学号:2010030023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和建议

曾几何时,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找工作时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可如今这种优越感几尽消失,面对就业却眉头紧皱。大学生是否能顺利就业,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岗位,关系到社会和经济的稳定,也关系到高校培养人才的战略思想。

在当前形势下,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既有观念上的问题,也有制度体制上的问题。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不能单靠某一个方面的努力,也不能一蹴而就,只能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创新观念,完善制度和改进工作方式,不断深化改革来完成。

一、 对策及建议

1.毕业生要切实转变就业观念,充实完善自我,合理定位

毕业生要想顺利就业,必须有扎实的知识基礎,不断的增强就业能力和本领,拓宽择业视野,提高综合技能,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准确把握自身特点,不畏艰险,奋力拼搏。

转变就业观念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思想基礎。首先,要转变一次就业定终身的观念,树立“先就业求生存,后择业谋发展”的思想。一定要对自我进行正确定位,降低就业的期望值,不要盲目地选择高收入,大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就业,要看到农村、基层、边远中西部地区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虽然会面临很多挑战,但可以从艰苦复杂的环境中脱颖而出。其次,要转变依赖学校和家庭的观念,把握好一切就业机会,尽早抢占就业先机,积极主动的应对就业市场的各种挑战。再次,要客观地分析自己,学会正确的面对挫折,切不可因此自卑,失去信心。要以积极心态面对待就业竞争,增强诚信意识,以诚实守信、乐观向上的良好形象迈出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2.政府企业要不断深化改革,增加就业机会

各地政府部门应出台一些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措施,对去西部地区和条件艰苦的单位和行业就业的大学生,在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上给予较大的优惠,鼓励大学生去那些地方就业。同时要加大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宏观调控力度,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深化人事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就业保障制度。加强对企业用人的监管力度,消除大学生就业的后顾之忧。另外,要不断完善创业政策体系,落实扶持政策,加大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服务力度,并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辅导和培训工作,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勇敢地自主创业。

企业也要从长远利益出发,积极引进人才,招聘时应该增强信息公开和透明度,转变盲目的追求高学历、名学校等观念。同时,加强校企合作,提供实习岗位和设备,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也降低了企业员工的培训成本,使毕业生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

3.高校的改革。其一,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调整专业结构,使之与招生,毕业生的就业趋向相结合,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并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学校和专业,减少招生数量,直至停止招生。其二,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而不仅仅局限于临近毕业的同学。其三,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推动整个大学生就业工作起着关键作用。这就要求对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积极吸收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信息学等专长的老师充实到就业指导队伍中来。其四,以就业为导向,加快高校的教育与教学改革。学校内部调整自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模式,开设具有专业特点,实践性强的课程,使学

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关注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4.用人单位的对策

首先,社会上的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实际的人才观,改变唯经验论、唯学历论,摒弃用人歧视,鼓励人人都作贡献。其次,选人标准要合理。用人单位要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岗位实际,制定相关岗位说明书,细化岗位职责,按照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选人标准,确定招聘人员质与量。最后,确定科学招聘程序。要确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内容,在按程序进行考核后,择优录用[5]。用人单位的聘用制度合理将能够更好地增加用人单位与求职大学生之间的了解,有利于单位招到理想的人才,求职者能够找到理想的工作。

5 建立合理、科学的组织人事制度

减少“人情关系”对就业干预的重要措施是建立合理、科学的组织人事制度,这就是要实行“德为前提,能为本位”的组织人事制度,即公开选人,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唯情、唯圈;建立竞争上岗的优胜劣汰的岗位流动机制;对人和工作岗位进行科学测评,知人善任,合理分工;根据能绩大小实行奖惩;科学地将职权和才能功绩分开度量,明晰二者的界限和度量标准,充分调动职权和才能所具有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信息透明化和有效的监督机制是公平行政的有力保障,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政府权力运行过程的公开和透明会大大地降低腐败发生的几率。建立合理、科学的组织人事制度会从根源上防止利用关系以权谋私的行径。唯有如此,才能科学合理地解决大学毕业生的地位升迁和职业流动问题。

面对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我们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其原因,并结合这些原因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使我们能对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这对大学生就业具有实际性的指导意义。

大学生就业【三】:形势与政策 浅谈大学生就业

浅谈大学生就业问题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甚至出现了所谓“毕业即失业”的说法。因此大学生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两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不仅有外部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本文从大学生就业难原因进行了分析,从而探讨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可行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原因 对策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有关数据显示,2014年高校毕业生规模为727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今年也被称作“最难就业年”。 并且,2006年中国大学毕业生30%没有找到工作,就是有120多万大学生在离校时还没有就业,2007年有100万左右毕业生未实现就业,加以中国数以万计的民工和下岗再就业人员,即便政府每年提供900万的就业机会,还是不能较好地解决就业问题。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就业前途不容乐观。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1.经济原因 :经济现状低迷。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企业纷纷减少招聘人数,这使得我国本来就偏紧的劳动力市场更加拥挤,在今后几年都会给各领域大学生带来一定的就业压力。

2.学校原因

(1)高校盲目扩招。我国高校招生规模连年大幅度扩大,带来了高等教育质量下降等问题。

大学生就业。

(2).就业指导不到位。各院校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投入不到位,指导机构不健全,没有专门的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及就业招聘服务场。把就业指导的对象仅仅局限为毕业生,到毕业时才开设就业设指导课,偶尔开设讲座或就业咨询。

3.社会原因 社会发展的区域存在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较好回报发展的前景,成为人才输入省。在这些地区人才竞争激烈,很多学生未能有效就业,即使处于失业状态也不愿去西部地区就业。在西部地区,却存在大量的岗位找不到毕业生。

大学生就业。

4.自身原因

很多大学毕业生,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有些毕业生不求上进,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准备不充足,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差距。

三.解决就业难的对策

1.政府相关部门要深化体制改革,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政策支持

(1)政策引导,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偏远地区及基层单位就业;政府要积极为毕业生到偏远地区及基层单位工作创造条件;建立和完善就业信息网络系统,实现资源共享。

2.用人单位要按需择人,合理置换冗员

(1)用人单位要转变选人观念,按需择人;要加强人才储备,合理置换冗员。企业应积极吸纳大学毕业生,加强人才储备,调整人才结构,同时置换不能适应自身发展的冗员,从而增强企业的活力。

3.高校要适应市场办学,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1)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使专业设置更加符合社会需要;加强就业指导,广开就业渠道,为毕业生创造良好的择业平台。

(2)要广开渠道,主动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广泛联系,为毕业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空间。

4.毕业生要更新就业观念,培养良好的择业素质

(1)注重综合技能的培养,提高整体素质。毕业生要想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得成功,必须自觉地通过专业学习、社会实践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2)更新就业观念,确定恰当的就业期望值。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毕业生要不断更新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意识。

大学生就业难将是一个长期性的问题,要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必须着眼长远,把国家就业政策的调整、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学生就业指导和教育的加强、政府和社会的关注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学生的就业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个政治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相信通过国家、社会和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定能够妥善解决,高校毕业生一定实现充分就业。

【参考文献】:

①胡修池,刘子婷。当代大学生就业指导[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 ②陈岩松,赵瑞君。大学生就业指导[M]。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4.。 ③王潍海,腾玉成,张宏。大学生择业指南[M]。北京海潮出版社,1989。

④2004年大学生首选企业调查——社会环境影响下的个人择业观[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

大学生就业【四】:关于大学生就业意愿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就业意愿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 调查方法:发放问卷 调 查 人: 调查分工:团队合作

一、调查背景分析:

随着近年各大高校扩招,全国总体就业压力严峻。再加上近年来金融危机的冲击,无疑给竞争日益激烈的大学生就业带来更多的不利。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对每个大学生来说,及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对决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奋斗目标,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就此,我们九人组成一个团队用问卷形式对杉达学院的同学做了一个不完全的调查,问卷的问题极具代表性,对每一个大学生都是一个很好的参考。

二、调查目的和意义

最真实的掌握在校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就业观,了解他们的就业意愿,就业期待,影响他们就业的各个因素,以及他们为此做出的准备。

大学生就业。

帮助大学在校生了解同阶段人群的就业趋势,为高校提供有关有价值的信息,提高高校就业培训的针对性,准确性,有效性。

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优势,为促进大学生就业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调查与统计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的是抽样调查的方法和问卷法。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时采用的是个别发送法。

四、调查对象和范围大学生就业。

本次调查以杉达大学学生(大一、大二)为主体,包括了各学科专业男女生。在其中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调查对象。

五、调查实施过程

a.为了此次调查的顺利及结果的准确可靠,我们调查小组的成员都一起进行讨论,充分的明白了问卷每一道题的意义和要求。大学生就业。

b.调查采用的是自填问卷法,问卷的发放与回收采用的是个别发送法,即调查小组将问卷印制好后,派调查员依据所抽取的样本,将问卷逐个发送到被调查者手中,同时讲明调查的意义和要求,请他们合作填答,然后收取问卷(大部分为由被调查者当场填写,当场回收)。

c 回收问卷493份,回收有效问卷421份,有效回收率85.4%。

六、调查分析

在所有的调查人数中,由于学校晚自习自习主要是大一、大二学生,所以大三、大四抽样为少部分(大一:189人 大二:147人 大三:85人)。其中男女比例较为平均也和学校男女比例相适应。

1、你是否打算从事与你专业相符的工作?

有29.39%人选择了从事与其专业相符的工作,49.50%的人选择了不从事本专业的工作,11.11%选择了不确定。这说明了有一半的同学觉得自己能够从业的范围比较广泛,不仅仅限于自己的专业。也从侧面说明了大学的学习给大学生拓宽了眼界,而不是限定在某一个领域。

2、您希望在哪种单位就业?

选择在私营企业工作的有12.12%,选择国有企业的有23.23%,选择外资企业的有24.24%,选择政府机构11.11%的有,选择无所谓的有29.30%。这组的数据较为平均,这说明了我国各个事业企业或者是公务员等岗位都是比较吸引大学生的,并没有出现争抢铁饭碗或是挤破头皮去外企的现象。

3、您认为您所读专业的就业前景怎么样?

选择很好的有34.34%,选择一般的有59.60%,选择不清楚的有6.06%。这说明只有很小一部分人对自己专业的就业前景不是十分明了,九成多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的就业潜力还是有一定的认知的,不论对错,至少他们在自己的心中对本专业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能根据自我经验评估就业前景。这说明了大学生将来都能较为明智地选择就业。

4、您对未来月薪的期望是?

选择两千元以下的人数是0,选择2000~3000的有34.34%,选择3000~5000的有39.40%,选择5000以上的有26.26%。这说明了大学生对于将来的收入的底线是两千元,也充分的说明了大学生都梦想将来能找到一份高薪水的工作,但是现实总是残酷的,不过有梦想才能有成功。

5、在校大学生认为理想的就业地区

大学生理想的就业地区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tuijian598911/

推荐访问:大学生就业现状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