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教案:《名人传》(2)

来源:推荐阅读 时间:2016-04-13 09:59:31 阅读:

【www.zhuodaoren.com--推荐阅读】

第一篇:《《名人传》教案》

痛苦和磨难造就的伟人

——《名人传》名著阅读课教案

执教者:姚薇 教学目标:1、阅读《名人传》,交流总结。

2、读人物故事,说心灵品格,谈阅读感受。

3、汲取精神力量,撰写读后感。

教学重难点: 1、读人物故事,说心灵品格,谈阅读感受。

2、汲取精神力量,撰写读后感。

教学过程:

一、 由“猜猜他们是谁”导入

人物外貌描写片段:

1、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

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

朝上倒竖。

2、他长得像猢狲一般丑陋:脸又长又厚又粗犷,头发很短,向前盖

着,两只小眼睛深陷在阴暗的眼眶里,严峻地盯着别人,鼻子宽阔,

嘴唇厚而向前,耳朵大大的。

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作家)(1828——1910)

3、他矮小粗壮,一副运动员的结实骨架。他额头突起,宽大。头发

乌黑,极为浓密,似乎梳子都从未能梳过,毛戗立着,似“墨杜萨头

上的蛇”。双眼闪烁着一种神奇的力,使所有看到他的人都为之震慑;

但大多数的人会弄错其细微差异。

4、面部肌肉常常隆起,青筋暴跳;野性的眼睛变得格外地吓人;嘴

唇发抖;一幅被自己召来的魔鬼制伏的巫师的神态。那如同莎士比亚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尤利乌斯.贝内迪克特说:“像李尔王。”

贝多芬(德国音乐家)(1770----1827)

5、他中等身材,宽肩阔背,四肢发达,肌肉结实。因劳苦过度,身

体有些变形。走路时,昂着头,佝偻着背,腆着肚子。

6、他站立着,侧着身子,穿着一身黑衣服,肩披一件罗马式大衣;

头上缠着一条布巾,外戴一顶深黑色大呢帽。他脑袋滚圆,额头方方,

突出,布满皱纹。头发呈黑色,不很浓密,蓬乱着,微鬈着。又小又

忧伤但却很敏锐的眼睛,颜色深褐……

米开朗琪罗(意大利画家、雕塑家)(1475——1564)

让学生谈谈:他们的外貌给了你怎样的印象?

平庸甚至丑陋(体弱多病)

出示名言:

英雄的伟大不在于他的体魄,而在于他的心灵和品格。

——罗曼.罗兰

二、读人物故事,说心灵品格,谈阅读感受。

1、《名人传》,又称《巨人三传》。它包括《贝多芬传》、 《米开朗琪

罗传》和 《托尔斯泰传》三部“英雄传记”。作者罗曼·罗兰(1866-1944)

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

2、出示《托尔斯泰女儿塔基娅娜致罗曼.罗兰的信》。

3、再读人物故事,同学交流。

名人的痛苦和磨难。

相貌丑陋、体弱多病。

贝多芬和米开朗琪罗终身未婚;托尔斯泰夫妻之间持续数十年互

不理解。

他们在社会上更是受到了最冷酷的对待。

名人的品格和心灵。

贝多芬遭遇病痛的折磨,仍不放弃音乐 。贝多芬集古典主义之

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其创作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进步思

想。他通过精湛的艺术手法,大大加强了作品的感染力,把欧洲古典

乐派推向新的高峰,并开辟了浪漫主义乐派个性解放的新方向。

一心向善,爱自由高于一切。就是为了御座,也绝不背叛真理。

——贝多芬【名著导读教案:《名人传》(2)】

惟其痛苦,才有欢乐。 ——贝多芬

谁也无法战胜我,我要死死握住命运的咽喉。

——贝多芬

米开朗基罗的遭遇悲惨,仍然坚持雕塑.他的大量作品显示了写

实基础上非同寻常的理想加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象征。他的艺术

创作受到很深的人文主义思想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常常以现实主

义的手法和浪漫主义的幻想,表现当时市民阶层的爱国主义和为自由

而斗争的精神面貌。米开朗基罗的艺术不同于达·芬奇的充满科学的

精神和哲理的思考,而是在艺术作品中倾注了自己满腔悲剧性的激

情。这种悲剧性是以宏伟壮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他所塑造的英雄既

是理想的象征又是现实的反应。这些都使他的艺术创作成为西方美术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让我喜欢。 ——米开朗琪罗

烦恼使我受着极大的影响……我一年多没有收到月俸,我和穷困挣扎;我在我的忧患中十分孤独,而且我的忧患是多么多,比艺术使我操心得更厉害! ——米开朗琪罗

托尔斯泰面对内心的惶惑矛盾,最终创作出不朽名篇.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环顾托尔斯泰的一生,他不仅仅是一位文学巨匠,有关人生目的、宗教和社会的阐述又使他成为一位有世界影响的思想家。托尔斯泰从没放弃对人生真谛的执着追求。他一直在思考,社会上层与下层、地主与农奴之间的隔阂与矛盾在哪里,农民贫困的根源何在,这突出反映了他的人道主义思想。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 ——托尔斯泰

科学与艺术和面包与水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托尔斯泰

4、阅读感受:痛苦和磨难造就的伟人 。

自古以来,传记几乎都是记载名人的丰功伟绩,而《名人传》呢?

罗曼·罗兰指出人生是艰苦的,生活里充满了贫苦、忧虑、孤独和辛劳,人们却彼此隔膜,不懂得互相安慰。他痛感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欧洲是一个骚动不安、弥漫着腐败风气的社会,是一个需要伟人的社会。所以,他创作了《名人传》。

他认为惟有真实的苦难,才能使人不抱幻想,直面人生;惟有与苦难的搏斗,才能使人经受残酷的命运。因此伟人们的生涯往往就是

长期地受难,他们的身心遭受悲惨命运的折磨,然而正是忧患造就了他们的伟大。

贝多芬在生命的末日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米开朗琪罗直到临终前几天还整天站着塑像,终于留下了传世的杰作;托尔斯泰则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下定了摆脱贵族生活的决心。

谈谈你的阅读感受。

阅读感受:

①人生难免会遇到磨难,生活也并非充满了鲜花和欢乐。

②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克服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难。

③评价人物要看人的品质和价值,而不能以貌取人,以偏概全。

三、作业

1、阅读《名人传》,完成《名著知识考考你》。

2、我国先哲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读完《名人传》,请你谈谈你对生活中磨难的看法,并写成读后感。

【名著导读教案:《名人传》(2)】

2、推荐罗曼.罗兰的小说《约翰.克里斯多朵夫》。

教学反思:名著阅读是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途径。中考名著考察也转向了真看、实看。然而,中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兴趣不强,意识不够。为此,本堂课在让学生看了一个月时间后的交流课。但是,因课内阅读时间的不保证导致学生看得不完全。今后,教师要立足学生实情,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而不能以教师的主观为主。

第二篇:《八下语文名著导读教案》

八下语文名著导读教案

第一课时

《海底两万里》:科学与幻想之旅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海底两万里》的阅读指导,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学会并运用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进一步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小读经典名著,加以思考,对孩子的人格塑造有很大的好处。孩子 通过这些不朽的文学作品而认识、感悟到的世界,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认识和理解,对人生哲理潜移默化的接受,比我们大人肤浅的说教要深刻得多、有效得多。读文学名著,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这是我们在家庭和学校中学习不到的知识,文学名著是我们的前辈给我们留下来的精神瑰宝。经典名著可以培养一个人的素养,让你心中有一种正确而优雅的为人处世观。不朽的经典名著凝聚了世代人类思想艺术的精华,可以陶冶思想情操,给人以深沉的思维空间。

二、自主学习

《海底两万里》内容概述: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又译:鹦鹉螺号)的故事。1866年,有人以为在海上见到了一条独角鲸,法国博物学家阿龙纳斯(又译:阿罗纳克斯)最后发现那是一艘名为诺第留斯号的潜艇,并且他和仆人康塞尔(又译:孔塞伊)和一个捕鲸手尼德兰(又译:内德·兰德),被尼摩(又译:内莫)船长囚禁在这艘潜艇开始了海底两万里的环球旅行。 尼摩是个不明国籍的神秘人物,他在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这艘潜艇不仅异常坚固,而且结构巧妙,能够利用海洋来提供能源,他们依靠海洋中的各种动植物来生活。潜艇艇长对俘虏倒也优待;只是为了保守自己的秘密,潜艇艇长尼摩从此之后不再允许他们离开。阿龙纳斯一行人别无选择,只能跟着潜水艇周游各大洋。在旅途中,阿龙纳斯一行人遇到了无数美景,同时也经历了许多惊险奇遇,例如1.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他们的船搁浅了,遇到当地土著人的攻击,尼摩船长用他的闪电挡住土著人进入“鹦鹉螺”号。 2.在南极他们被困在厚厚的冰下,船上极度缺氧.但船上所有人轮流用工具把底部厚10米的冰盖砸开,逃上大海。 3.在大西洋“鹦鹉螺”号被章鱼所困扰,他们拿斧头和章鱼展开肉搏战,一名船员惨死。 4.在北大西洋“鹦鹉螺”号遇到一艘英国驱逐舰的炮轰,除那三位俘虏外个个义愤填膺,用“鹦鹉螺”号的冲角把驱逐舰击沉。5.在印度洋的珠场和鲨鱼展开过搏斗,捕鲸手尼德·兰手刃了一条凶恶的巨鲨。他们眼中的海底,时而景色优美、令人陶醉;时而险象丛生、千钧一发。通过一系列

奇怪的事情,阿龙纳斯终于了解到神秘的尼摩船长仍与大陆保持联系,用海底沉船里的千百万金银来支援陆地上人们的正义斗争。终于,十个月之后,在机缘巧合下,这三个人终于在潜艇误入迈尔海峡极其险恶的情况下逃出了“诺第留斯号”潜艇。这时,博物学家才得以把这件海底秘密公诸于世。

自学指导一:自由阅读P239-242的精彩片段对五彩缤纷的海底美景的描绘,同时比较你所了解现在的海底世界的市况,初步了解凡尔纳科幻小说的特色。

(见精彩片段后点评)

自学指导二:阅读P238内容,划出《海底两万里》的主要内容,试着谈谈尼摩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1、故事发生在1866年,海洋中出现了一种不知名的怪物,阿龙纳克斯教授作为一名海洋动物的专家,随远征队去剿灭怪物,不料却掉入海中,被怪物一艘名为“鹦鹉螺”号的潜艇所救。于是,他和神奇的尼摩船长开始了一段惊险、神奇的海底旅行。他们登上从未有人到达过的南极;目睹了海底火山喷发的壮观景象及凄惨的海底沉船;领略了美丽而又充满危险的海底世界......

2、尼摩船长逃避人类,蛰居海底,而又隐隐约约和陆地上的某些人有一种特殊联系。他富有同情心,性格阴郁、知识渊博、带有浪漫、神秘色彩,非常吸引人的人物。

自学指导三:这是一部虚构的科幻小说,你觉得这部书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据你的了解,书中那些想象事物如今已经变成了现实,通过这写事例你能看出科幻小说与科技发展的某写关系吗?

海底世界充满异国风情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海底潜艇,人类登月、太空飞行都已成为现实。科幻小说往往也是科学研究基础上的的推理和预言。曲折的情节和对海洋知识的介绍 潜水艇、潜水服、电的使用等等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科学的发展

自学指导四:爱因斯坦说过,人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阅读这部小说。人们往往会被作者巨大的想象力吸引。关于想象力的神奇魅力与作用,你有什么看法?(可以结合你所看过的书籍与你了解的科学技术,如航天,外太空等) 自由发挥,言之成理即可

三、课堂小结

在凡尔纳的时代,人们还没有发明可以在水下遨游的潜水艇,甚至连电灯都还没有出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中成功地塑造出鹦鹉螺号潜水艇,并在小说发表25年后,人们制造出的真实的潜水艇,与小说描写的大同小异。所以说凡尔纳作品中的幻想都以科学为依据。他的许多作品中所描绘的科学幻想在今天都得以实现。更重要的是他作品中的幻想大胆新奇,并以其逼真、生动、美丽如画令人读来趣味盎然。他的作品情节惊险曲折、人物栩栩如生、结

局出人意料。所有这些使他的作品具有永恒的魅力。这也正是《海底两万里》这部科幻小说经历一百多年仍为广大读者所喜欢的原因。

四、作业安排:

当堂完成:清学稿

自习完成:阅读《海底两万里》

第一课时《海底两万里》清学稿答案

1、 法国 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2、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神秘岛》

3、 征服自然 改造世界

4、 康塞尔 《海底的秘密》 尼德·兰

5、 鲨鱼 儒艮

6、 阿龙纳斯及其同伴乘诺第留斯号的海底探险旅行 海怪 阿龙纳斯 康塞尔 海底 两万里 环球探险

7、尼摩船长 异常坚固 结构巧妙(意思对即可) 海底沉船里的财富 正义战争

8、惊险奇遇 异国情调 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9、社会正义感 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 品质高尚 献身科学 英勇顽强 不畏艰险

第二课时

《名人传》:痛苦和磨难造就的伟人

教学目标

1、了解罗曼·罗兰及他的《名人传》,从中感知和领悟罗曼·罗兰的英雄观。

2、引导学生阅读其中的精彩片断,了解《名人传》的文体风格。

3、感知名人伟大的心灵和崇高的品格,学习他们不屈不挠的顽强奋斗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名人效应”实在是威力无穷。歌星的一首歌曲,球星的一个动作,影星的一部影片,甚至是明星穿的一款标新立异的时装,说话的口吻,个人的喜好,都会令众多的追星族青睐、追求、崇拜、模仿。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名人?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什么样的人才真正值得我们崇拜呢?让我们一起走近罗曼·罗兰,走进《名人传》,去寻找答案吧!

二、走近罗曼·罗兰

1、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法国作家、音乐评论家。20世纪初,为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罗兰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连续写了几部名人传记:《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合称《名人传》或《巨人三传》;同时发表其长篇小说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1915年,为了表彰“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罗曼·罗兰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高尔基称之为“长篇叙事诗”,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

2、《名人传》主要内容概述:

1792年12月贝多芬离开了故乡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不久,痛苦叩响了他的生命之门,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响,听觉越来越衰退。起初,他独自一人守着这可怕的秘密。1801年,他爱上了一位名叫朱丽埃塔的姑娘,但由于自己的残疾(此时他已耳聋)以及朱丽埃塔的自私、爱慕虚荣,两年后她嫁给了一个伯爵。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都反映在他这一时期(幻想奏鸣曲)、<克勒策奏鸣曲)等作品中。席卷欧洲的革命波及了维也纳,贝多芬的情绪开始高涨,这时的作品有《英雄交响曲》、《热情奏鸣曲》。

1806年5月贝多芬与布伦瑞克小姐订婚,爱情的美好产生了一系列伟大的作品。不幸的是,爱情又一次把他遗弃了,未婚妻和另外的人结婚了。不过这时贝多芬正处于创作的极盛时期,对一切都无所顾虑。他受到了世人瞩目,与光荣接踵而来的是最悲惨的时期:经济困窘,亲朋好友一个个死亡离散,耳朵也已全

聋,和人们的交流只能在纸上进行。面对生活苦难,似乎没有什么能使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创作风格扭转了维也纳当时轻浮的风气。

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在风雪交加的日子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米开朗基罗传》:该传记分上下编,上编“战斗”,下编“舍弃”和

尾声“死”。1475年3月6日,米开朗基罗出生于卡森蒂诺地方的卡普雷赛,父亲是法官。母亲在他六岁时便死去,米开朗基罗被寄养在一个石匠的妻子家里。十三岁时,他进入多梅尼科.吉兰达约的画室。据说由于他的成绩优秀,使他的老师为之嫉妒。一年后他们分手了,米开朗基罗转入一所雕塑学校。不久,由于宗教信仰的冲突,他离开了那里,先后到过威尼斯、罗马等名城,雕塑水平不断地得到了提高。

1505年3月,米开朗基罗被教皇尤利乌斯二世征召去替他造陵墓。不久,又让他去画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此后几年,他一直受着历任教皇的差遣,携带着痛苦去创作他并不满意的作品。1527年米开朗基罗卷入了一场革命的漩涡,差一点丧命。革命结束后,教皇克雷芒又将他从隐避地找了出来,米开朗基罗不得不重新为他所抗拒的人劳作。1537年9月克雷芒教皇驾崩,米开朗基罗原以为从此能安安静静地做自己的事了。但他刚到罗马,又被他的新主人——保罗三世抓住了。似乎命运注定他只能在无休止的干涉中替别人干活。

1564年2月12日,米开朗基罗站了一整天来创作《哀悼基督》。14日他开始发烧,18日下午5时,这位杰出的雕塑家兼画家终于永远地离开了人间。 《托尔斯泰传》:托尔斯泰两岁丧母,九岁丧父,青少年时代的托尔斯泰,不仅常为思想苦恼,还为自己丑陋的相貌感到绝望。【名著导读教案:《名人传》(2)】

1851年,托尔斯泰来到高加索,群山环抱的清明环境使他纷乱的大脑清醒过来。第二年,他创作出了《童年》、《少年》、《青年》和《一个地主的早晨》等优秀作品。俄土战争期间,托尔斯泰曾亲临战场,常常处于危险之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仍然写出了《塞瓦斯托波尔纪事》那样令人激赏的作品。这一时期的托尔斯泰是比较充实而快乐的。

1862年托尔斯泰结婚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创作出了震动19世纪整个小说界的巨著:《战争与和平》与《安娜·卡列尼娜》。但是,托尔斯泰是苦恼的:他本人拥有地位和财富,但他时常为自己的富裕的生活感到羞愧难安;他同情下层民众,又对他们缺乏信心。因此,他厌倦自己的生活,决心和自己的社会决裂,他又得不到人们的支持。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独的。八十二岁的时候,他选择了出走,并病死于一个小火车站上。

三、自主学习:走进名人内心,领悟英雄真谛

自学指导一:自由阅读P246-248的精彩片段,体会贝多芬由于耳聋引起的一

第三篇:《名著导读《名人传》学案设计》【名著导读教案:《名人传》(2)】

第四篇:《名著阅读_《名人传》复习测试题 2》

名著阅读《名人传》测试题

一、填空

1.《名人传》的作者是,他是20世纪享誉国际文坛的现实主义作家。他是一位伟大的民主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有“欧洲的良心”之称,他的另外一部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获191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2.《贝多芬传》是一部紧紧围绕贝多芬一生中取得的音乐成就,记叙了贝多芬的一生,表现了他战胜不幸、战胜痛苦的顽强意志,被公认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是德国人。

3.贝多芬的音乐天赋是他的发现的,当年贝多芬只有岁。他11岁加入院乐团,13岁担任大风琴手。多芬佩服歌德的天才。

4. 1796年开始,贝多芬得了一种永远治不好的病是。他极度伤心,1802年开始,他写了封信给他的两个弟弟,世称《海利根遗嘱》。贝多芬认为晚年时的他没有朋友,孤零零地活在世上。

5. 1804年,贝多芬完成了一首大器乐曲,他借此度过了生命的危机。

6.贝多芬终生未娶,他的第一个恋爱对象是伯爵小姐。当时贝多芬耳疾正在加重,极有失去听觉的可能。他内心充满矛盾和痛苦。于是1801年贝多芬写下了著名的月光奏鸣曲献给她。

7.贝多芬失聪的原因的猜测有四种:。

8. 罗曼·罗兰总结贝多芬的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雄心灵的箴言是:用痛苦换来的欢乐。《贝多芬传》还附有:(医嘱、书信集、和思想集)

9.米开朗琪罗是 人,他的父亲是。被寄养在家里。米开朗琪罗被人们称为在艺术上最有毅力和雄伟气魄的人。

10.青春时期的米开朗琪罗雕塑了 一作,赢得洛朗·特梅迭西斯亲王的友谊和赏识。【名著导读教案:《名人传》(2)】

11.使米开朗琪罗25岁一举成名的作品是《哀悼基督》(或《耶稣死像》),这件作品用3年雕成,表现了他爱国主义精神。

12. 1501年,米开朗琪罗接手了一向没人敢雕刻,中止了四十年的先知者像,这便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大卫像。米开朗琪罗至死还留在佛罗伦莎画室里的惟一作品是:《胜利者》

13. 1505年3月,米开朗琪罗被教皇召赴罗马。开始了他生涯中的英雄时代。

14. 在重建圣比哀尔大寺事件中,建筑家利用于勒二世的迷信战胜了米开朗琪罗。

15. 1508——1512年,米开朗琪罗完成了西斯庭的英雄作品和,作品中充满了生杀一切的神精神。

16.使米开朗琪罗感到幻灭、绝望、意志破裂的情绪反映在和于勒二世纪念物的新雕像中。

17.定完成圣比哀尔大寺穹隆的木雕模型。

18. 没有建成,连木型也遗失了,是米开朗琪罗在艺术上最后的失望。

19.托尔斯泰是 国著名的文学巨匠,时代的托尔斯泰,不仅常为思想苦恼,还为自己丑陋的相貌感到绝望。曾攻读土耳其语和阿拉伯语托尔斯泰的自传体小说《童年》、《少年》,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童年》 是他的成名作。

20.托尔斯泰认为俄国应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社会;农民是最高道德理想的化身,贵族应走向“平民化”。他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

20.发刊于1863年的中篇小说是高加索的颂诗,也是托尔斯泰第一创作期最高的一座山峰。

21. 被称为近代的《伊里亚特》的作品是《战争与和平》。

22.《安娜·卡列尼娜》写于 年 月。

23. 1879—1882年,托尔斯泰写成的《忏悔录》是他宗教狂乱 的表白。

24. 是托尔斯泰艺术上的一种遗嘱,是他整个创作生涯中最后的也是最高的一峰。【名著导读教案:《名人传》(2)】

25. 托尔斯泰病死于上。

26. 名言:“一心向善,爱自由高于一切。就是为了御座,也绝不背叛真理。”(贝多芬 )

“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让我喜欢。”(米开朗琪罗)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托尔斯泰 )

“惟其痛苦,才有欢乐”(贝多芬)

“脸又长又厚又粗犷,头发很短,向前盖着,使额头显低,两只小眼睛深陷在阴暗的眼眶里,严峻地盯着别人,鼻子扁阔,嘴唇厚而前伸,耳朵大大的。”这是对(托尔斯泰)的外貌描写。

“脑袋滚圆,额头方方,凸出,布满皱纹,头发呈黑色„„又小又忧伤但有很敏锐的眼睛,颜色深褐,但有点蓝褐和黄褐的斑点,色彩常常变化。”是对(米开朗基罗)的外貌描写。

“矮小粗壮,一副运动员的结实骨架。一张土黄色的阔脸庞„„额头凸起、宽大„„双眼闪烁着一种神奇的力量,使所有看到他的人都为之震慑。”是对(贝多芬)的外貌描写。

二、简答

1.《名人传》是一本怎样的书?作者是谁?

答:示例1.《名人传》是罗曼•罗兰最早享誉文坛的人物传记,它真实的记述了贝多芬、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三位艺术大师坎坷的生活和艰辛的创造,展现了艺术大师们伟大的心灵。

示例2.《名人传》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三位名人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崇高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2.《名人传》主要揭示了怎样的主题?

答:伟大的天才必须向庸俗而且充满敌意的社会进行不屈的斗争,就能获得胜利,完成天才的创造事业。

3.贝多芬一生中最大的痛苦是什么?是最大的幸福又是什么?

答:贝多芬一生中最大的痛苦是作为音乐家、作曲家却耳朵失聪;最大的幸福是他战胜痛苦,创造出拥抱欢乐的《第九交响乐》。

4.在《贝多芬》传后,作者附了“海利根遗嘱”的目的是什么?

答:增加传记“引文”的真实性,同时也是贝多芬痛苦生活和读者心灵的一次撞击。

5.《贝多芬》在立意和构思上扣住什么主题选材?

答:作者紧扣“打开窗子吧!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气息。”

6.在《米开朗琪罗传》中,作者为什么把人物的痛苦作为重要情节?这痛苦是作者凭空虚构的吗?

答:不是凭空虚构,而是从历史事实中吸收来的,为了使人物的英雄主义精神的全部伟大之处得以显示出来,其感染力在于克服痛苦,战胜痛苦,这是以痛苦为情节的目的所在。

7.《米开朗琪罗传》中,作者写到雕塑家完成的许多雕塑,可看出米开朗琪罗的雕塑有怎样的与众不同的特征?

答:米开朗基罗的作品表现了与众不同的男性的雄伟和戏剧性的结构,形式上也具有超越时代的新鲜感,因而备受世人的尊崇。【名著导读教案:《名人传》(2)】

8.罗曼·罗兰在《米开朗琪罗传》中探索了这位艺术巨匠哪两方面的内容?

答:一是痛苦和磨难——时代与社会给他带来的种种苦痛;二是他的艺术创作带给他的短暂的狂欢。

9.请结合《托尔斯泰传》谈一谈托尔泰的艺术观。

答:托尔斯泰认为艺术不是一个阶级的所有物;不是一种技艺,它是真实情操的表白;艺术应当铲除强暴,它的使命是要用爱来统治一切;只有为了团结而工作的才是真正的艺术。

10.请结合《托尔斯泰传》谈一谈托尔斯泰的妇女观。

答:他反对现代的女权主义,称赞贤妻良母,认为勇敢的妻子应该是丈夫的助手而不是他的工作障碍。

11.《托尔斯泰传》的立意是什么?作者的着眼点在哪儿?

答:立意是歌颂英雄主义;着眼于评论托尔斯泰的思想和创作,是一部文学创作评传。

12.结合《托尔斯泰传》谈谈你对托尔斯泰的伟大之处的看法。

答:托尔斯泰一生向善,追求真诚的、博大的爱,厌恶痛苦的民众生活,因此他的许多作品都是他爱的信仰、精神道德的再现,托尔斯泰的伟大在于他有一颗真诚、善良、博爱的心。

13.谈谈你阅读《名人传》后的感受。

【名著导读教案:《名人传》(2)】

答:阅读感受:①人生难免会遇到磨难,生活也并非充满了鲜花和欢乐;②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克服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难;③评价人物要看人的品质和价值,而不能以貌取人,以偏概全。

14.请概述其中一位名人的一个典型事例。(即典型情节)

答案:示例: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举行《第九交响曲》的第一次演奏会,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当高度耳聋的贝多芬出场时,他受到观众五次热烈地鼓掌,贝多芬在终场后感动得晕了过去。

(典型情节:)

①贝多芬 在生命的末日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

②米开朗琪罗 直到临终前几天还整天站着塑像,终于留下了传世杰作。 ③托尔斯泰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下定了摆脱贵族生活的决心。

15、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是为音乐家(贝多芬)、雕塑家(米开朗基罗)、文学家(托尔斯泰) 写的三部传记。这三人共同的特点是 :

答:三人都是人类历史上极富天才而创建至伟的人物,他们在肉体和精神上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却为创造不朽的杰作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第五篇:《名著导读《家》教案》

名著《家》导读

一、关于作者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生于官僚地主家庭,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解放后,历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主席等职。他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1982年获得“但丁国际奖”,1983年又被授予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勋章。

1928年9月在巴黎完成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同年底回上海,埋头写作和翻译。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巴金参加了救亡运动,这个时期,他写了《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之一的《家》、《灭亡》的续篇《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以及描写矿工生活和斗争的中篇小说《砂丁》《萌芽》(后改为《雪》),另外,还写作出版了多卷的短篇小说和散文集。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他继续写了《激流三部曲》的《火》《憩园》《寒夜》以及为数众多的散文、短篇小说、游记、童话等。强烈的民主主义思想,决定了巴金的艺术风格。他的文笔热情奔放,语言凝练清新,被誉为“当代语言艺术大师”。他的作品已被译成各种文字,驰誉海外,被国际文艺界目为我国现当代文学巨擘。

二、内容梗概:

成都高公馆,一个有五房儿孙的大家族。高老太爷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五房中的长房有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他们的继母及继母的女儿淑华,因为父母早亡,现在是大哥觉新当家。 觉新是长子长孙,早熟而性格软弱,受过新思想的熏陶却不敢顶撞长辈,他年轻时与梅表妹相爱,但却接受了父母的安排另娶了珏。婚后他过得很幸福,有了孩子,也爱自己美丽的妻子,但又忘不了梅,特别是出嫁不久后梅就成了寡妇,回到成都,两人的见面带给他无穷的痛苦。不久,梅在忧郁中病逝。 觉民与觉慧在外参加新文化运动和学生运动,遭到爷爷的训斥,并被软禁家中。觉民与表妹琴相爱,但爷爷却为他定下亲事,觉民为此离家躲避,觉新夹在弟弟与爷爷中间受气。觉慧是三兄弟中最叛逆的一个,他对家中的丫头鸣凤有朦胧的好感。高老太爷要将鸣凤嫁给自己的朋友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做妾,鸣凤在绝望中投湖自尽,觉慧决心脱离家庭。

高老太爷发现最疼爱的儿子克定骗妻子的钱去组织小公馆,并在外欠下大笔债务,老四克安也大嫖戏子,在此打击下一病身亡。家中大办丧事,将要生产的珏被高老太爷的陈姨太以避血光之灾为由赶到郊外生产,觉新不敢反对,因照顾不周,珏难产而死。觉新在痛悔的心情中承认这个家庭应该出个叛徒,他支持觉慧离家去上海。

巴金先生的《家》以二十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祖孙两代的矛盾冲突为线索,通过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的不同遭遇以及梅、鸣凤、瑞珏三个女子的悲惨命运沉痛地控诉了封建制度对年轻一带的摧残,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及其腐朽没落,同时热情地歌颂了青年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家》以娴熟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众多富有典型

的形象。每个形象都写得血肉丰满、个性鲜明、栩栩如生,但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众多中高觉新的形象塑造的极为成功,具有典型性。他是这部小说最见艺术功力的人物形象。觉新的道路代表了第三种命运——即应该反抗而没有反抗,既不甘心维护旧制度,又没有勇气走新道路,由此成为封建制度的牺牲品。

三、高公馆三代中的四类人物

《家》以辛亥革命前后的四川成都为背景,写了大家族高公馆三代中的四类人物:

一类是封建大家庭的维护者,老一代如高老太爷。高老太爷专制,冷酷,虚伪。对下人极为冷血,把鸣凤送给冯乐山,导致鸣凤投水自尽;对孙子包办婚姻。但对他所行使的一切封建行为以及他所维护的封建制度充满了自信。

一类封建大家庭的维持者,如高克明、高觉新。高克明的身份是个律师,很显然受到了新的教育,这使他与他的那些兄弟们比起来决然的不同;但是由于长兄的缺席,他自觉地充当起了长兄的职责。但是,他十分明了大家庭的命运,但是又不能不承担起维持者的责任。具有相同性格内涵,而在作品中形象更加丰富的是第三代的老大,即长房长孙高觉新。他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人。他的性格是在历史的特殊阶段中双重文化塑造的结果。一方面,他受过新式教育,对于化学很感兴趣,想去上海,北京和国外去上大学,庇护反抗的弟弟们。另一方面:他出身豪门望族,受封建主义思想的熏陶。形成了他较深的封建传统思想。长房长孙的特殊地位和责任都将他推向了历史牺牲品的处境。使他成为家中的最大受害者,爱情丧失,妻子死于非命,理想幻灭,青春被无谓扼杀。他清醒但又软弱,隐忍使他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和牺牲品。所以依照他的性格逻辑,他最后应该是走向“自杀”,但作者却在结尾和《春》《秋》中让他一反常态,成为一个反抗者。作者通过这一形象在于告诉读者,这样的路“不该走”。

一类是封建大家庭中的败家子,如叔叔辈的克安、克定。他们吃喝嫖赌,既荒淫无耻,又极端的不孝。

一类是封建大家庭的反抗者,如觉慧、觉民。其中最主要是觉慧。他是高公馆大胆而幼稚的叛徒。他对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封建迷信嫉恶如仇。大胆叛逆,追求光明。关心社会进步,国家的前途。积极投身于社会活动。但他又有“幼稚”的一面,发现在对所对抗的敌人的腐朽性和吃人本质缺乏足够的认识,过高地估计了个人反抗的作用。但正是他的幼稚,才显示他的人情味。作者通过这样的形象告诉读者“应该走”这样的路。这一形象与觉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再一类是那些封建大家庭的受害者,如梅、瑞珏和鸣凤等女性。这些女性美丽,但却遭遇了不幸。正是通过美的毁灭,作品很好地控诉了封建家族的罪恶。而在这些上述的这些形象中,最为鲜明的是高觉慧和高觉新。

巴金在谈到《家》的创作时曾经说过,他写作这部长篇小说的目的是“我控诉”。作品通过一系列美好生命的毁灭,控诉了封建家庭的黑暗和腐朽,控诉了封建家庭的罪恶。描写了青年一代的觉醒和反抗。

四、人物形象塑造的剖析

长篇小说《家》,是文学大师巴金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长篇巨制。在小说中作者以娴熟的艺术手段,塑造了众多的富有典型意义的文学形象。书中人物不下七十余个,下面就是我对其中几个重要人物塑造的剖析。

1、 高老太爷:

他是封建专制主义的象征,主要性格特征是专横与残忍,象征着旧家庭和专制制度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小说中,他是高家的最高统治者,他的名言是\'我说是对的,哪个敢说不对.我说要怎样做,就要怎样做!\'他的话人人必须遵守.他把觉慧软禁在家里,不准他参加学生运动;他强迫觉民淑英接受他定下的亲事;他把丫头凤鸣当作礼物送给冯乐山做小老婆,终于迫使鸣凤投湖自杀.高老太爷的令一个特点是虚伪,腐朽.表面上道貌岸然,实际上,他和其他剥削者一样精神空虚,灵魂丑恶.玩花旦,讨小老婆,欺压丫头,什么丑事都做得出来。他身边那个浓妆艳抹,说话尖声尖气,走路扭扭捏捏的陈姨太,就是他道貌岸然的形象注脚.。

2、觉新:

他的主要性格特点是懦弱,顺从,苟安,得过且过,逆来顺受.他在伦理上接受了新思潮,并激起了思想上的共鸣,但在感情上,行动上却仍然留恋旧家庭,在新旧矛盾冲突中,压下自己内心的痛苦,服从于统治者的安排.他渴望婚姻的自由,希望与自己心爱的梅表姐结婚,但他没有勇气违抗父母之命,最终导致梅芳的抑郁而死.婚后,他深爱妻子瑞珏,也并不相信迷信的陈规陋习,但在习惯势力面前又不敢挺身而出保护爱妻免遭厄运.

性格二重性的表现:觉新是封建家庭中的软弱者,是一个能清醒认识到自己的悲剧命运又怯于行动的知识分子形象。他是一个新旧参半的人物,他打小就接受封建的正统思想的教育,但是他眼见到自己家庭的败落从而也对封建思想感到不满。这就造成其思想性格的二重性。

他是这部小说最见艺术功力的人物形象。觉新的道路代表了第三种命运——即应该反抗而没有反抗,既不甘心维护旧制度,又没有勇气走新道路,由此成为封建制度的牺牲品。

(1)觉新是封建家庭中的软弱者,是一个能清醒认识到自己的悲剧命运又怯于行动的多余人形象,是封建家庭和旧礼教毒害下人格分裂的悲剧典型。

(2)觉新的悲剧在于他怯懦优柔、充满矛盾的性格。

(3)觉新身上那种懦弱苟且性格的形成是有其思想根源的:

首先,长子长孙的地位对其性格的形成起决定作用;

其次,是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长期毒害所造成的结果;

第三,从五四文化思潮中吸取的托尔斯泰的不抵抗主义和刘半农的作揖主义的影响。

觉新的悲剧不仅是性格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共同悲剧。他的悲剧说明: 对于封建恶势力只能奋起抗争,争的人格的自由和独立,以及爱情的幸福,妥协退让是没有出路的。

3、觉民:进步与守旧之间的个性主义者目光深邃,正直、聪明、冷静、外表显出一些内敛的气质。他不像觉新那么软弱、中庸,也没有觉慧那么好斗、冲动。他是个怀疑主义者。 觉民

身上有着强烈的叛逆因子,但在行动上,他讲究策略,更重行为结果。

觉民有理性、有勇气和顽强的生命力,觉新在"家"中渐渐"死"去,他却在"家"中成活,并走向成熟。

4、觉慧:

主要性格特征是幼稚和大胆,具有叛逆精神.他大胆的冲决一切陈腐观念和秩序.他冲出家门参加抗议军人殴打学生的请愿示威,抛散反对军阀的传单;他反对觉新的逆来顺受,支持觉民的逃婚,力斥荒唐的血光之灾的封建说法;他藐视封建门第等级观念及深严的家法,和丫头鸣凤的恋爱最后愤然离家出走.他大胆地否定一切,逃出封建家庭,去寻找自己的新天地.然而他又是幼稚的.他的反抗还带有一些盲目性.他性格叛逆的局限性.他是一个激进,大胆,而又幼稚,单纯的知识分子。

他是封建家庭中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形象,是一个具有初步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的反抗者,一个充满朝气的典型。

觉慧的思想性格包括两个方面:

A、反抗叛逆是其性格的核心,他的这种反抗叛逆思想是在时代思潮的影响下形成的,又在社会斗争、家庭斗争以及爱情追求中得到了强化。具体有三个方面的表现:

首先,在社会斗争中接受了新思想和新教育的影响,积极投身于五四运动;

其次,在家庭斗争中,他蔑视封建等级制度和旧礼教,反对‘作揖’主义;

再次,在爱情追求中屏弃了传统的世俗偏见和等级观念,与家中婢女鸣凤相爱。

B、觉慧的反抗还有局限性——幼稚。他身上还存在着他出身的那个家庭和阶级的思想印记。 总而言之,觉慧是20世纪初,在新思潮冲击下由五四运动首先唤醒的中国人,是封建主义大胆的、勇敢的叛逆,也是满怀热情的、不成熟的革命者。

5、 四个女性

瑞珏,无可奈何的牺牲者。她具备传统女性的一切美德。善良,忍耐,宽厚,贤惠。作为高家的长孙媳,为了照顾自己的儿子和丈夫,只能在这个家中和觉新一起维护着封建礼教的权威,但在某些事情上,还是可以看到她对新生活的向往;然而,这个最善良的人却被封建陋习折磨而死。

梅芬,一枝随风陨落的凋零病梅。冰清玉洁、优雅而秀美。梅是觉新的灵魂与梦想所在。梅异常聪慧,也善解人意,善良但她的性情是刚烈的,高傲孤独地死去。她是封建礼教的牺牲者,深深地爱着觉新,在觉新被迫娶了瑞珏之后,就变得沉沦乏志,没有了反抗精神,温顺驯良地吞咽着旧礼教的无情恶果。

鸣凤,梦想破灭的无助女孩。聪明美丽、纯洁善良 ,外柔内刚 ,是封建礼教牺牲品,封建统治的受害者。高家的一个小丫鬟性情刚烈,但心灵纯洁,在对觉慧的爱意下她并没有因主仆差异而感到不可能,最后,她为了这段感情,以死向封建专制发出了强烈的抗议。

这三位女性在作者笔下竟是如此悲惨,都成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实属无奈,但我以为,作者这样塑造是为了让人们知道不反抗的结果是悲惨的。这一类人在当时妇女中是占绝大多数的,具有历史意义。

而小说中另一位重要女性──琴,却和以上几位截然不同。她健康、活泼、有活力。她几乎

是个新女性。她是一个颇有意思的矛盾体,既热情又阴郁,既高傲又自卑,既大胆又怯懦.

她主张男女应同校,男女应平等,她还自己主动要求到觉慧的学校去学习。虽然遭到母亲等的反对,但她还是成功了。作者把她塑造成了一位接受新思想、向往自由平等、大胆争取个性解放、敢于向封建礼教反抗的形象。在当时看来,她是时代的叛逆者,但她的所作所为是当时女性中的先驱者。封建社会中妇女的地位是低下的,是没有言论自由的,这一切的一切,都束缚了女性的发展,大大减弱了妇女对整个社会前进的推动作用。作者之所以塑造琴这个形象,无疑是为了唤醒这社会的另一半──女性的崛起。作者这一人物塑造也是相当成功的。《家》这部小说正因为有如此精彩的人物塑造和感人的故事情节,使我感受颇深。

六、精彩篇章推荐

1.“瑞珏之死”(第36,37节)高老太爷死后,瑞珏的产期到了。为了避讳高老太爷的灵柩,陈姨太要觉新把临产的瑞珏送到城外生产。四天后,觉新来看瑞珏,听到她凄惨的叫声,因为陈姨太的要求,却没有人敢来为他开门。瑞珏因难产惨叫着觉新的名字痛苦地死去了,两人未能见上最后一面。

2、鸣凤投湖(第26节)鸣凤已被安排嫁给冯老爷做小老婆,而她深爱的觉慧却对此一无所知。这天晚上,鸣凤鼓足勇气来到觉慧面前,想把心里话告诉他,可觉慧正忙着他的事业,她不无留恋地看了觉慧几眼往湖边去了,最终她明白她和觉慧间永远隔着一堵墙,她应从他的生活中消失,她无限留恋地看了这世界最后一眼,叫了声:“三少爷,觉慧„„”就纵身眺进湖里。一个美丽的女性就这样被封建礼制吞噬了。书中描写哀婉欲绝、催人泪下。觉慧从此认清了这个社会的本来面目,坚定了与它决裂的决心。

3.“克定受罚”(第33节)觉慧的五叔克定在外头讨了妓女做姨太太,拿了妻子陪嫁过来的金银首饰,还打着老太爷的招牌借了许多债,过着荒淫无耻的生活。不久,丑行被揭穿,高老太爷责罚他们后,感到无比失望,为此一病不起,封建礼教的虚伪和必然消亡在这里得到最精彩的展示。

4.“捉鬼风波”(第34节)高老太爷病重,生命垂危,奄奄一息。这个封建大家族迷信神灵,在陈姨太的提议下开始为高老太爷捉鬼治病。整个高公馆都笼罩在浓重的祈神活动之中,虔诚地企盼高老太爷的康复。觉慧挺身而出痛骂陈姨太和众人。表现了青年人敢于斗争的无畏勇气,使人痛快淋漓。

第六篇:《《名人传》名著导读及练习(3)》

《名人传》名著导读及练习(3) 文章来自:

《名人传》自助餐

【作者及写作背景】

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思想家,文学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1915年,为了表彰“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罗兰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他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的艺术成就主要在于他用豪爽质朴的文笔刻画了在时代风浪中,为追求正义、光明而奋勇前进的知识分子形象。他的小说特点,常常被人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

《名人传》创作于二十世纪前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没有拘泥于对传主的生平做琐屑的考述,也没有一般性地追溯他们的创作历程,而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可以说是为我们谱写了另一阕“英雄交响曲”。

【名著简介】

《名人传》,又称《巨人三传》,它包括《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米开朗琪罗传》三部“英雄传记”。传记里的三人,虽然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雕塑家兼画家,另一个是小说家,各有自己的园地,三部传记都着重记载伟大的天才,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为寻求真理和正义,为创造能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献出了毕生精力。

从结构上看,《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看似各自独立、互不相干,实际上却有着内在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既源于三位传主在精神上的相似,也源于罗兰另一重要的思想,即欧洲统一的思想和人道主义精神。在这本书里流着一条大河,这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的,并且加以伸展开的。

《名人传》是一部独具魅力的人物传记,著者倾注他全部激情,成功地让读者在传记中跟三位大师接触,分担他们的痛苦、失败;也分享他们的诚挚、成功。

《名人传》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多侧面地去表现传主们在身体上和精神上遭受的磨难,他们对无限苦难的不懈抗争,以及在抗争中爆发出来的生命激情。纵观三传,罗兰的英雄有着共同的命运图式和方向:经历长期的磨难,激流一般的生命力,体现生之意志的艺术创造和用痛苦换取欢乐的追求。

罗曼·罗兰把这三位伟大的天才称为“英雄”。他的英雄观点,不是通常所称道的英雄人物。罗曼·罗兰所指的英雄,只不过是“人类的忠仆”,只因为具有伟大的品格,他们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能倾心为公众服务。罗兰自己也说:“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为了突出英雄的这一本质,罗兰改变了常规传记的写法,舍弃了对传主生平的一般知识性介绍,而集中精力去把握人物高度统一的精神品格,在这种把握中又投射进自己对英雄们的敬仰激情。

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这些被罗曼罗兰尊为英雄的人,他们或受病痛的折磨,或由遭遇的悲惨,或因内心的惶惑矛盾,或三者交叠加于一身,深重的苦恼,几乎窒息了,毁灭了理智。他们所以能坚持自己艰苦的历程,全靠他们对人类的爱,对人类的信心。贝多芬“用痛苦换来欢乐”的音乐;米开朗琪罗以一生的心血奉献出震撼心灵的杰作;托尔斯泰始终关心万千生灵的伟大与渺小,借以传播爱的种子和宽容的理想。

《名人传》记叙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列夫托尔斯泰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顽强拼搏的意志和高尚的品格。

【人物形象】

1.贝多芬遭遇病痛的折磨,仍不放弃音乐。贝多芬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其创作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进步思想。他通过精湛的艺术手法,大大加强了作品的感染力,把欧洲古典乐派推向新的高峰,并开辟了浪漫主义乐派个性解放的新方向。

2.米开朗基罗遭遇的悲惨,仍然坚持雕塑.他的大量作品显示了写实基础上非同寻常的理想加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象征。他的艺术创作受到很深的人文主义思想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常常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和浪漫主义的幻想,表现当时市民阶层的爱国主义和为自由而斗争的精神面貌。米开朗基罗的艺术不同于达·芬奇的充满科学的精神和哲理的思考,而是在艺术作品中倾注了自己满腔悲剧性的激情。这种悲剧性是以宏伟壮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他所塑造的英雄既是理想的象征又是现实的反应。这些都使他的艺术创作成为西方美术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3.托尔斯泰面对内心的惶惑矛盾,最终创作出不朽名篇.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环顾托尔斯泰的一生,他不仅仅是一位文学巨匠,有关人生目的、宗教和社会的阐述又使他成为一位有世界影响的思想家。托尔斯泰从没放弃对人生真谛的执着追求。他一直在思考,社会上层与下层、地主与农奴之间的隔阂与矛盾在哪里,农民贫困的根源何在,这突出反映了他的人道主义思想。

文章来自:

《名人传》自助餐

【作者及写作背景】

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思想家,文学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1915年,为了表彰“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罗兰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他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的艺术成就主要在于他用豪爽质朴的文笔刻画了在时代风浪中,为追求正义、光明而奋勇前进的知识分子形象。他的小说特点,常常被人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

《名人传》创作于二十世纪前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没有拘泥于对传主的生平做琐屑的考述,也没有一般性地追溯他们的创作历程,而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可以说是为我们谱写了另一阕“英雄交响曲”。

【名著简介】

《名人传》,又称《巨人三传》,它包括《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米开朗琪罗传》三部“英雄传记”。传记里的三人,虽然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雕塑家兼画家,另一个是小说家,各有自己的园地,三部传记都着重记载伟大的天才,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为寻求真理和正义,为创造能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献出了毕生精力。

从结构上看,《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看似各自独立、互不相干,实际上却有着内在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既源于三位传主在精神上的相似,也源于罗兰另一重要的思想,即欧洲统一的思想和人道主义精神。在这本书里流着一条大河,这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的,并且加以伸展开的。【《名人传》名著导读及练习(3)】《名人传》名著导读及练习(3)

《名人传》是一部独具魅力的人物传记,著者倾注他全部激情,成功地让读者在传记中跟三位大师接触,分担他们的痛苦、失败;也分享他们的诚挚、成功。

《名人传》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多侧面地去表现传主们在身体上和精神上遭受的磨难,他们对无限苦难的不懈抗争,以及在抗争中爆发出来的生命激情。纵观三传,罗兰的英雄有着共同的命运图式和方向:经历长期的磨难,激流一般的生命力,体现生之意志的艺术创造和用痛苦换取欢乐的追求。

罗曼·罗兰把这三位伟大的天才称为“英雄”。他的英雄观点,不是通常所称道的英雄人物。罗曼·罗兰所指的英雄,只不过是“人类的忠仆”,只因为具有伟大的品格,他们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能倾心为公众服务。罗兰自己也说:“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为了突出英雄的这一本质,罗兰改变了常规传记的写法,舍弃了对传主生平的一般知识性介绍,而集中精力去把握人物高度统一的精神品格,在这种把握中又投射进自己对英雄们的敬仰激情。

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这些被罗曼罗兰尊为英雄的人,他们或受病痛的折磨,或由遭遇的悲惨,或因内心的惶惑矛盾,或三者交叠加于一身,深重的苦恼,几乎窒息了,毁灭了理智。他们所以能坚持自己艰苦的历程,全靠他们对人类的爱,对人类的信心。贝多芬“用痛苦换来欢乐”的音乐;米开朗琪罗以一生的心血奉献出震撼心灵的杰作;托尔斯泰始终关心万千生灵的伟大与渺小,借以传播爱的种子和宽容的理想。

《名人传》记叙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列夫托尔斯泰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顽强拼搏的意志和高尚的品格。

【人物形象】

1.贝多芬遭遇病痛的折磨,仍不放弃音乐。贝多芬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其创作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进步思想。他通过精湛的艺术手法,大大加强了作品的感染力,把欧洲古典乐派推向新的高峰,并开辟了浪漫主义乐派个性解放的新方向。

2.米开朗基罗遭遇的悲惨,仍然坚持雕塑.他的大量作品显示了写实基础上非同寻常的理想加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象征。他的艺术创作受到很深的人文主义思想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常常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和浪漫主义的幻想,表现当时市民阶层的爱国主义和为自由而斗争的精神面貌。米开朗基罗的艺术不同于达·芬奇的充满科学的精神和哲理的思考,而是在艺术作品中倾注了自己满腔悲剧性的激情。这种悲剧性是以宏伟壮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他所塑造的英雄既是理想的象征又是现实的反应。这些都使他的艺术创作成为西方美术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3.托尔斯泰面对内心的惶惑矛盾,最终创作出不朽名篇.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环顾托尔斯泰的一生,他不仅仅是一位文学巨匠,有关人生目的、宗教和社会的阐述又使他成为一位有世界影响的思想家。托尔斯泰从没放弃对人生真谛的执着追求。他一直在思考,社会上层与下层、地主与农奴之间的隔阂与矛盾在哪里,农民贫困的根源何在,这突出反映了他的人道主义思想。 , 文章来自:

《名人传》自助餐

【作者及写作背景】

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思想家,文学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1915年,为了表彰“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罗兰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他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的艺术成就主要在于他用豪爽质朴的文笔刻画了在时代风浪中,为追求正义、光明而奋勇前进的知识分子形象。他的小说特点,常常被人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

《名人传》创作于二十世纪前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没有拘泥于对传主的生平做琐屑的考述,也没有一般性地追溯他们的创作历程,而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可以说是为我们谱写了另一阕“英雄交响曲”。

【名著简介】

《名人传》,又称《巨人三传》,它包括《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米开朗琪罗传》三部“英雄传记”。传记里的三人,虽然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雕塑家兼画家,另一个是小说家,各有自己的园地,三部传记都着重记载伟大的天才,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为寻求真理和正义,为创造能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献出了毕生精力。

从结构上看,《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看似各自独立、互不相干,实际上却有着内在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既源于三位传主在精神上的相似,也源于罗兰另一重要的思想,即欧洲统一的思想和人道主义精神。在这本书里流着一条大河,这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的,并且加以伸展开的。

《名人传》是一部独具魅力的人物传记,著者倾注他全部激情,成功地让读者在传记中跟三位大师接触,分担他们的痛苦、失败;也分享他们的诚挚、成功。

《名人传》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多侧面地去表现传主们在身体上和精神上遭受的磨难,他们对无限苦难的不懈抗争,以及 本文来自

【传记概述】

《贝多芬传》:贝多芬出生于贫寒的家庭,父亲是歌剧演员,性格粗鲁,爱酗酒,母亲是个女仆。贝多芬本人相貌丑陋,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困苦,还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贝多芬十一岁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当大风琴手。十七岁丧母,他独自一人承担着两个兄弟的教育的责任。

1793年11月贝多芬离开了故乡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不久,痛苦叩响了他的生命之门,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响,听觉越来越衰退。起初,他独自一人守着这可怕的秘密。1801年,他爱上了一位名叫朱丽埃塔的姑娘,但由于自己的残疾(此时他已耳聋)以及朱丽埃塔的自私、虚荣,两年后她嫁给了一个伯爵。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都反映在他这一时期《幻想奏鸣曲》《克勒策奏鸣曲》等作品中。席卷欧洲的革命波及了维也纳,贝多芬的情绪开始高涨,这时的作品有《英雄交响曲》《热情奏鸣曲》。

1806年5月贝多芬与布伦瑞克小姐订婚,爱情的美好产生了一系列伟大的作品。不幸的是,爱情又一次把他遗弃了,未婚妻和另外的人结婚了。不过这时贝多芬正处于创作的极盛时期,对一切都无所顾虑。他受到了世人瞩目,与光荣接踵而来的是最悲惨的时期:经济困窘,亲朋好友一个个死亡离散,耳朵也已全聋,和人们的交流只能在纸上进行。面对生活苦难,似乎没有什么能使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创作风格扭转了维也纳当时轻浮的风气。

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在风雪交加的日子咽下了最后的一口气。

《米开朗基罗传》:该传记分上下编,上编“战斗”,下编“舍弃”和尾声“死”。1475年3月6日,米开朗琪罗出生于意大利卡森蒂诺的卡普雷赛,父亲是法官。母亲在他六岁时便死去,米开朗琪罗被寄养在一个石匠的妻子家里。十三岁时,他进入多梅尼科·吉兰达约的画室。据说由于他的成绩优秀,他的老师为之嫉妒。一年后他们分手了,米开朗琪罗转入另一所雕塑学校。不久,由于宗教信仰的冲突,他离开了那里。后来,他又先后到过威尼斯、罗马等名城,雕塑水平不断地得到了提高。

1505年3月,米开朗琪罗被教皇尤利乌斯二世征召去替他造陵墓。不久,又让他去画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此后几年,他一直受着历任教皇的差遣,携带着痛苦去创作他并不满意的作品。1527年米开朗琪罗卷入了一场革命的漩涡,差一点丧命。革命结束后,教皇克雷芒又将他从隐避的地方找了出来,米开朗琪罗不得不重新为他所抗拒的人劳作。1537年9月克雷芒教皇驾崩,米开朗琪罗原以为从此能安安静静地做自己的事了。但他刚到罗马,又被他新主人——保罗三世抓住了。似乎命运注定他只能在无休止的干涉中替别人干活。不仅如此他的爱情也不太理想.

1564年2月12日,米开朗琪罗站了一整天来创作《哀悼基督》。14日他开始发烧,18日下午5时,这位杰出的雕塑家兼画家永远地离开了人间。

《托尔斯泰传》: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它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等。他也创作了大量童话。他以自己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他还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宁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托尔斯泰思想中充满着矛盾,这种矛盾正是俄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反映,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贵族知识分子在寻求新生活中,清醒与软弱、奋斗与彷徨、呼喊与苦闷的生动写照。托尔斯泰的作品纵然其中有反动的和空想的东西,但仍不失为世界进步人类的骄傲,他已被公认是全世界的文学泰斗。列夫·托尔斯泰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练习题】

1.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包括了《贝多芬传》《》《》三部传记。其中,_______________(人名)饱受耳聋折磨。

2.法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所著《》获得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

3.贝多芬出生于波恩,是18世纪后半叶以来世界最著名的德国音乐家。其代表作品为《_》、《》。

4.米开朗琪罗是__________时期______(国)著名的,其代表作品为《》。

5.托尔斯泰是_______国作家、改革家和道德思想家。使他获得不朽声誉的两部小说是《_》和《_》。除此之外最重要的作品是《_》。

6、罗曼·罗兰在《名人传》中描写了哪一类英雄?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文章来自: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7-10题。【《名人传》名著导读及练习(3)】阅读答案

第七篇:《名著导读《名人传》精编(9)》

名著导读《名人传》精编(9) 文章来自:

名人传

《名人传》,又称《巨人三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家、社会活动家罗曼· 罗兰写的,它包括《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米开朗琪罗传》三部“英雄传记”。

罗曼·罗兰出生于律师家庭,青年时代曾受18世纪启蒙思想的影响。上学期间曾与托尔斯泰通信,托尔斯泰“不以暴力抗恶”“道德上的自我修养”“博爱”等思想对他产生深远影响。罗兰认为戏剧不但可以针砭时弊,还可以鼓舞人,用戏剧手段可以直接影响群众。他以法国大革命为题材写了八部“革命戏剧”《群狼》、《丹东》、《七月十四日》等,另有“信仰悲剧”《圣路易》、《哀尔帝》、《理智的胜利》。但因艺术性不强和资产阶级的批评而未获成功,从此开始小说创作。20世纪初,写了许多名人传记,如《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甘地传》、《米开朗琪罗传》等。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是罗兰最伟大的作品,并因此获得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

内容概述

《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

《贝多芬传》——贝多芬,身高5英尺4英寸,与当时欧洲另一位显赫的征服者拿破仑等高。贝多芬自幼不幸,他的父亲是一个残暴的酒鬼,他剥夺了小贝多芬学习、休息和娱乐的时间,而只是一味地强迫幼小的儿子没完没了地练习钢琴和小提琴,期望他将来成为自己的摇钱树。

1787年,贝多芬前往维也纳,拜他仰慕已久的偶像莫扎特为师。莫扎特听了他的即兴演奏之后感到十分惊奇,当场对其他人说:请注意,这位少年将震动世界。可惜,在维也纳的学习时光很快就中断了,原因是他母亲患重病,并很快地离开了人世,失去了心目中唯一的亲人的贝多芬悲痛欲绝,过度悲痛使他接二连三地得了几场大病,其中一次是出天花,永远地毁了他的容貌。

1792年11月贝多芬离开了故乡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不久,痛苦叩响了他的生命之门,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响,听觉越来越衰退。起初,他独自一人守着这可怕的秘密。1801年,他爱上了一位名叫朱丽埃塔的姑娘,但由于贝多芬的残疾(此时他已耳聋)以及朱丽埃塔的自私、虚荣,两年后她嫁给了一个伯爵。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都反映在他这一时期《幻想奏鸣曲》、《克勒策奏鸣曲》等作品中。席卷欧洲的革命波及了维也纳,贝多芬的情绪开始高涨,这时的作品有《英雄交响曲》、《热情奏鸣曲》。

1806年5月贝多芬与布伦瑞克小姐订婚,爱情的美好产生了一系列伟大的作品。不幸的是,爱情又一次把他遗弃了,未婚妻和另外的人结婚了。不过这时贝多芬正处于创作的极盛时期,对一切都无所顾虑。他受到了世人瞩目,与光荣接踵而来的是最悲惨的时期:经济困窘,亲朋好友一个个死亡离散,耳朵也已全聋,和人们的交流只能在纸上进行。面对生活苦难,似乎没有什么能使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创作风格扭转了维也纳当时轻浮的作风。

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在风雪交加的日子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贝多芬是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世界不曾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

他是这样一个人,罗曼·罗兰在传记的最后这样概括了他的一生:

什么胜利可和这场胜利相比?波拿巴的哪一场战争,奥斯特利茨哪一天的阳光,曾经达到这种超人的努力的光荣?曾经获得这种心灵从未获得的凯旋?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可以总结他的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的:“用痛苦换来的欢乐。”

罗曼·罗兰将这样一个人的传记放在他立意要写的《名人传》的首位。

《米开朗基罗传》——该传记分上下编,上编“战斗”,下编“舍弃”和尾声“死”。

1475年3月6日,米开朗基罗出生于卡森蒂诺地方的卡普雷赛,父亲是法官。母亲在他六岁时便死去,米开朗基罗被寄养在一个石匠的妻子家里。十三岁时,他进入多梅尼科·吉兰达约的画室。据说由于他的成绩优秀,使他的老师为之嫉妒。一年后他们分手了,米开朗基罗转入一所雕塑学校。不久,由于宗教信仰的冲突,他离开了那里,先后到过威尼斯、罗马等名城,雕塑水平不断地得到了提高。

1505年3月,米开朗基罗被教皇尤利乌斯二世征召去替他造陵墓。不久,又让他去画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此后几年,他一直受着历任教皇的差遣,携带着痛苦去创作他并不满意的作品。1527年米开朗基罗卷入了一场革命的漩涡,差一点丧命。革命结束后,教皇克雷芒又将他从隐避地找了出来,米开朗基罗不得不重新为他所抗拒的人劳作。1537年9月克雷芒教皇驾崩,米开朗基罗原以为从此能安安静静地做自己的事了。但他刚到罗马,又被他的新主人保罗三世抓住了。似乎命运注定他只能在无休止的干涉中替别人干活。

1564年2月12日,米开朗基罗站了一整天来创作《哀悼基督》。14日他开始发烧,18日下午5时,这位杰出的雕塑家兼画家终于永远地离开了人间。

《托尔斯泰传》——托尔斯泰两岁丧母,九岁丧父,青少年时代的托尔斯泰,不仅常为思想苦恼,还为自己丑陋的相貌感到绝望。

1851年,托尔斯泰来到高加索,群山环抱的清明环境使他纷乱的大脑清醒过来。第二年,他创作出了《童年》、《少年》、《青年》和《一个地主的早晨》等优秀作品。俄土战争期间,托尔斯泰曾亲临战场,常常处于危险之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仍然写出了《塞瓦斯托波尔纪事》那样令人激赏的作品。这一时期的托尔斯泰是比较充实而快乐的。

1862年托尔斯泰结婚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创作出了震动19世纪整个小说界的巨著:《战争与和平》与《安娜"卡列尼娜》。但是,托尔斯泰是苦恼的:他本人拥有地位和财富,但他时常为自己的富裕的生活感到羞愧难安;他同情下层民众,又对他们缺乏信心。因此,他厌倦自己的生活,决心和自己的社会决裂,他又得不到人们的支持。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独的。八十二岁的时候,他选择了出走,并病死于一个小火车站上。

文章来自:

名人传

《名人传》,又称《巨人三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家、社会活动家罗曼· 罗兰写的,它包括《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米开朗琪罗传》三部“英雄传记”。

罗曼·罗兰出生于律师家庭,青年时代曾受18世纪启蒙思想的影响。上学期间曾与托尔斯泰通信,托尔斯泰“不以暴力抗恶”“道德上的自我修养”“博爱”等思想对他产生深远影响。罗兰认为戏剧不但可以针砭时弊,还可以鼓舞人,用戏剧手段可以直接影响群众。他以法国大革命为题材写了八部“革命戏剧”《群狼》、《丹东》、《七月十四日》等,另有“信仰悲剧”《圣路易》、《哀尔帝》、《理智的胜利》。但因艺术性不强和资产阶级的批评而未获成功,从此开始小说创作。20世纪初,写了许多名人传记,如《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甘地传》、《米开朗琪罗传》等。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是罗兰最伟大的作品,并因此获得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

内容概述

《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

《贝多芬传》——贝多芬,身高5英尺4英寸,与当时欧洲另一位显赫的征服者拿破仑等高。贝多芬自幼不幸,他的父亲是一个残暴的酒鬼,他剥夺了小贝多芬学习、休息和娱乐的时间,而只是一味地强迫幼小的儿子没完没了地练习钢琴和小提琴,期望他将来成为自己的摇钱树。

1787年,贝多芬前往维也纳,拜他仰慕已久的偶像莫扎特为师。莫扎特听了他的即兴演奏之后感到十分惊奇,当场对其他人说:请注意,这位少年将震动世界。可惜,在维也纳的学习时光很快就中断了,原因是他母亲患重病,并很快地离开了人世,失去了心目中唯一的亲人的贝多芬悲痛欲绝,过度悲痛使他接二连三地得了几场大病,其中一次是出天花,永远地毁了他的容貌。

1792年11月贝多芬离开了故乡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不久,痛苦叩响了他的生命之门,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响,听觉越来越衰退。起初,他独自一人守着这可怕的秘密。1801年,他爱上了一位名叫朱丽埃塔的姑娘,但由于贝多芬的残疾(此时他已耳聋)以及朱丽埃塔的自私、虚荣,两年后她嫁给了一个伯爵。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都反映在他这一时期《幻想奏鸣曲》、《克勒策奏鸣曲》等作品中。席卷欧洲的革命波及了维也纳,贝多芬的情绪开始高涨,这时的作品有《英雄交响曲》、《热情奏鸣曲》。

1806年5月贝多芬与布伦瑞克小姐订婚,爱情的美好产生了一系列伟大的作品。不幸的是,爱情又一次把他遗弃了,未婚妻和另外的人结婚了。不过这时贝多芬正处于创作的极盛时期,对一切都无所顾虑。他受到了世人瞩目,与光荣接踵而来的是最悲惨的时期:经济困窘,亲朋好友一个个死亡离散,耳朵也已全聋,和人们的交流只能在纸上进行。面对生活苦难,似乎没有什么能使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创作风格扭转了维也纳当时轻浮的作风。

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在风雪交加的日子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贝多芬是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世界不曾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

他是这样一个人,罗曼·罗兰在传记的最后这样概括了他的一生:

什么胜利可和这场胜利相比?波拿巴的哪一场战争,奥斯特利茨哪一天的阳光,曾经达到这种超人的努力的光荣?曾经获得这种心灵从未获得的凯旋?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可以总结他的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的:“用痛苦换来的欢乐。”

罗曼·罗兰将这样一个人的传记放在他立意要写的《名人传》的首位。

《米开朗基罗传》——该传记分上下编,上编“战斗”,下编“舍弃”和尾声“死”。

1475年3月6日,米开朗基罗出生于卡森蒂诺地方的卡普雷赛,父亲是法官。母亲在他六岁时便死去,米开朗基罗被寄养在一个石匠的妻子家里。十三岁时,他进入多梅尼科·吉兰达约的画室。据说由于他的成绩优秀,使他的老师为之嫉妒。一年后他们分手了,米开朗基罗转入一所雕塑学校。不久,由于宗教信仰的冲突,他离开了那里,先后到过威尼斯、罗马等名城,雕塑水平不断地得到了提高。

1505年3月,米开朗基罗被教皇尤利乌斯二世征召去替他造陵墓。不久,又让他去画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此后几年,他一直受着历任教皇的差遣,携带着痛苦去创作他并不满意的作品。1527年米开朗基罗卷入了一场革命的漩涡,差一点丧命。革命结束后,教皇克雷芒又将他从隐避地找了出来,米开朗基罗不得不重新为他所抗拒的人劳作。1537年9月克雷芒教皇驾崩,米开朗基罗原以为从此能安安静静地做自己的事了。但他刚到罗马,又被他的新主人保罗三世抓住了。似乎命运注定他只能在无休止的干涉中替别人干活。

1564年2月12日,米开朗基罗站了一整天来创作《哀悼基督》。14日他开始发烧,18日下午5时,这位杰出的雕塑家兼画家终于永远地离开了人间。

《托尔斯泰传》——托尔斯泰两岁丧母,九岁丧父,青少年时代的托尔斯泰,不仅常为思想苦恼,还为自己丑陋的相貌感到绝望。

1851年,托尔斯泰来到高加索,群山环抱的清明环境使他纷乱的大脑清醒过来。第二年,他创作出了《童年》、《少年》、《青年》和《一个地主的早晨》等优秀作品。俄土战争期间,托尔斯泰曾亲临战场,常常处于危险之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仍然写出了《塞瓦斯托波尔纪事》那样令人激赏的作品。这一时期的托尔斯泰是比较充实而快乐的。

1862年托尔斯泰结婚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创作出了震动19世纪整个小说界的巨著:《战争与和平》与《安娜"卡列尼娜》。但是,托尔斯泰是苦恼的:他本人拥有地位和财富,但他时常为自己的富裕的生活感到羞愧难安;他同情下层民众,又对他们缺乏信心。因此,他厌倦自己的生活,决心和自己的社会决裂,他又得不到人们的支持。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独的。八十二岁的时候,他选择了出走,并病死于一个小火车站上。

, 文章来自:

名人传

《名人传》,又称《巨人三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家、社会活动家罗曼· 罗兰写的,它包括《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米开朗琪罗传》三部“英雄传记”。

罗曼·罗兰出生于律师家庭,青年时代曾受18世纪启蒙思想的影响。上学期间曾与托尔斯泰通信,托尔斯泰“不以暴力抗恶”“道德上的自我修养”“博爱”等思想对他产生深远影响。罗兰认为戏剧不但可以针砭时弊,还可以鼓舞人,用戏剧手段可以直接影响群众。他以法国大革命为题材写了八部“革命戏剧”《群狼》、《丹东》、《七月十四日》等,另有“信仰悲剧”《圣路易》、《哀尔帝》、《理智的胜利》。但因艺术性不强和资产阶级的批评而未获成功,从此开始小说创作。20世纪初,写了许多名人传记,如《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甘地传》、《米开朗琪罗传》等。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是罗兰最伟大的作品,并因此获得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

内容概述

《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

《贝多芬传》——贝多芬,身高5英尺4英寸,与当时欧洲另一位显赫的征服者拿破仑等高。贝多芬自幼不幸,他的父亲是一个残暴的酒鬼,他剥夺了小贝多芬学习、休息和娱乐的时间,而只是一味地强迫幼小的儿子没完没了地练习钢琴和小提琴,期望他将来成为自己的摇钱树。

1787年,贝多芬前往维也纳,拜他仰慕已久的偶像莫扎特为师。莫扎特听了他的即兴演奏之后感到十分惊奇,当场对其他人说:请注意,这位少年将震动世界。可惜,在维也纳的学习时光很快就中断了,原因是他母亲患重病,并很快地离开了人世,失去了心目中唯一的亲人的贝多芬悲痛欲绝,过度悲痛使他接二连三地得了几场大病,其中一次是出天花,永远地毁了他的容貌。

1792年11月贝多芬离开了故乡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不久,痛苦叩响了他的生命之门,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响,听觉越来越衰退。起初,他独自一人守着这可怕的秘密。1801年,他爱上了一位名叫朱丽埃塔的姑娘,但由于贝多芬的残疾(此时他已耳聋)以及朱丽埃塔的自私、虚荣,两年后她嫁给了一个伯爵。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都反映在他这一时期《幻想奏鸣曲》、《克勒策奏鸣曲》等作品中。席卷欧洲的革命波及了维也纳,贝多芬的情绪开始高涨,这时的作品有《英雄交响曲》、《热情奏鸣曲》。

1806年5月贝多芬与布伦瑞克小姐订婚,爱情的美好产生了一系列伟大的作品。不幸的是,爱情又一次把他遗弃了,未婚妻和另外的人结婚了。【名著导读《名人传》精编(9)】名著导读《名人传》精编(9)。不过这时贝多芬正处于创作的极盛时期,对一切都无所顾虑。他受到了世人瞩目,与光荣接踵而来的是最悲惨的时期:经济困窘,亲朋好友一个个死亡离散,耳朵也已全聋,和人们的交流只能在纸上进行。面对生活苦难,似乎没有什么能使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创作风格扭转了维也纳当时轻浮的作风。

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在风雪交加的日子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贝多芬是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世界不曾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

他是这样一个人,罗曼·罗兰在传记的最后这样概括了他的一生:

什么胜利可和这场胜利相比?波拿巴的哪一场战争,奥斯特利茨哪一天的阳光,曾经达到这种超人的努力的光荣?曾经获得这种心灵从未获得的凯旋?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可以总结他的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的:“用痛苦换来的欢乐。”

罗曼·罗兰将这样一个人的传记放在他立意要写的《名人传》的首位。

《米开朗基罗传》——该传记分上下编,上编“战斗”,下编“舍弃”和尾声“死”。

1475年3月6日,米开朗基罗出生于卡森蒂诺地方的卡普雷赛,父亲是法官。母亲在他六岁时便死去,米开朗基罗被寄养在一个石匠的妻子家里。十三岁时,他进入多梅尼科·吉兰达约的画室。据说由于他的成绩优秀,使他的老师为之嫉妒。一年后他们分手了,米开朗基罗转入一所雕塑学校。不久,由于宗教信仰的冲突,他离开了那里,先后到过威尼斯、罗马等名城,雕塑水平不断地得到了提高。

1505年3月,米开朗基罗被教皇尤利乌斯二世征召去替他造陵墓。不久,又让他去画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此后几年,他一直受着历任教皇的差遣,携带着痛苦去创作他并不满意的作品。1527年米开朗基罗卷入了一场革命的漩涡,差一点丧命。革命结束后,教皇克雷芒又将他从隐避地找了出来,米开朗基罗不得不重新为他所抗拒的人劳作。1537年9月克雷芒教皇驾崩,米开朗基罗原以为从此能安安静静地做自己的事了。但他刚到罗马,又被他的新主人保罗三世抓住了。似乎命运注定他只能在无休止的干涉中替别人干活。

1564年2月12日,米开朗基罗站了一整天来创作《哀悼基督》。14日他开始发烧,18日下午5时,这位杰出的雕塑家兼画家终于永远地离开了人间。

《托尔斯泰传》——托尔斯泰两岁丧母,九岁丧父,青少年时代的托尔斯泰,不仅常为思想苦恼,还为自己丑陋的相貌感到绝望。

1851年,托尔斯泰来到高加索,群山环抱的清明环境使他纷乱的大脑清醒过来。第二年,他创作出了《童年》、《少年》、《青年》和《一个地主的早晨》等优秀作品。俄土战争期间,托尔斯泰曾亲临战场,常常处于危险之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仍然写出了《塞瓦斯托波尔纪事》那样令人激赏的作品。这一时期的托尔斯泰是比较充实而快乐的。

1862年托尔斯泰结婚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创作出了震动19世纪整个小说界的巨著:《战争与和平》与《安娜"卡列尼娜》。但是,托尔斯泰是苦恼的:他本人拥有地位和财富,但他时常为自己的富裕的生活感到羞愧难安;他同情下层民众,又对他们缺乏信心。因此,他厌倦自己的生活,决心和自己的社会决裂,他又得不到人们的支持。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独的。八十二岁的时候,他选择了出走,并病死于一个小火车站上。

文章来自:

阅读指导

《名人传》(《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同出于罗曼·罗兰之手。一是音乐家,一是雕塑家,一是小说家,各有自己的园地,三部传记都着重记载伟大的天才,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为寻求真理和正义,为创造能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献出了毕生精力。他们或由病痛的折磨,或由遭遇的悲惨,或由内心的惶惑矛盾,或三者交叠加于一身,深重的苦恼,几乎窒息了呼吸,毁灭了理智。他们所以能坚持自己艰苦的历程,全靠他们对人类的爱,对人类的信心。

贝多芬的故事主要侧重“扼住命运的咽喉”,贝多芬以他的意志,以一种不可抵抗的力量扫空忧郁的思想,战胜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米开朗琪罗的故事,讲的是一个悲剧,展示了一个天才为了征服世界,为了创造不朽的杰作而流出惨痛的鲜血。内容主要分为上篇“战斗”,下篇“舍弃”和尾声“死”。托尔斯泰的故事既没有《贝多芬传》里的叛逆情绪,也没有《米开朗琪罗传》里的强烈的悲剧性,而整个故事比较平稳,主要的内容是:童年,高加索纪事,哥萨克,塞白斯多堡纪事,爱情与婚姻,对社会的忧虑等等,是三篇故事中最长的一篇,也是对主要人物的生平和所创作的东西描写最详细的一篇。

《名人传》告诉人们:悲惨命运不只降临于普通人,它同样降临在伟人身上,享有盛名并不能使他们免除痛苦的考验。然而通过跟从他们忍受痛苦的完美榜样,我们可以自觉地承担属于自己的命运,我们应当坚定自己的信仰,从信仰中产生出承受痛苦的勇气和能力,它是我们在患难中保持的纯真,在患难中结出的果实,在绝望中看到的希望所在。

精读片段

俄罗斯底伟大的心魄,百年前在大地上发着光焰的,对于我的一代,曾经是照耀我们青春时代的最精纯的光彩。在19世纪终了时阴霾重重的黄昏,它是一颗抚慰人间的巨星,它的目光足以吸引并慰抚我们青年底心魄。在法兰西,多少人认为托尔斯泰不止是一个受人爱戴的艺术家,而是一个朋友,最好的朋友,在全部欧罗吧艺术中唯一的真正的友人。既然我亦是其中的一员,我愿对于这神圣的会议,表示我的感激与敬爱。

我懂得认识托尔斯泰底日子,在我的精神上将永不会磨灭。这是1886年,在幽密中胚胎萌蘖了若干年之后,俄罗斯艺术底美妙的花朵突然于法兰西土地上出现了。托尔斯泰与杜思退益夫斯基底译本在一切书店中同时发刊,而且是争先恐后般的速度与狂热。1885至1887年间,在巴黎印行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小传》《童年与少年》《波里哥加》《伊凡"伊列区之死》,高加索短篇小说和通俗短篇小说。在几个月中,几星期中,我们眼前发见了含有整个的伟大的人生底作品,反映着一个民族,一个簇新的世界底作品。

那是我初入高师。我和我的同伴们,在意见上是极不相同的。在我们的小团体中,有讥讽的与现实主义思想者,如哲学家乔治·杜马(GeorgesDumas),有热烈地追怀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诗人,如舒亚莱(Suares),有古典传统底忠实信徒,有斯当达派与华格耐派,有无神论与神秘主义者,掀起多少辩论,发生多少龌龊;但在几个月之中,爱慕托尔斯泰的情操使我们完全一致了。各人以各不相同的理由爱他:因为哦人在其中找到自己;而对于我们全体又是人生底一个启示,开向广大的宇宙底一扇门。在我们周围,在我们的家庭中,在我们的外省,从欧罗巴边陲传来的巨声,唤起同样的同情,有时是意想不到的。有一次,在我故乡尼佛纳(Nivernais),我听见一个素来不注意艺术,对于什么也不关心的中产者,居然非常感动地谈着《伊凡·伊列区之死》。

我们的著名批评家曾有一种论见,说托尔斯泰思想中的精华都是汲取于我们温暖的浪漫派作家:乔治·桑,维克多·嚣俄。不必说乔治·桑对于托尔斯泰的影响说之不伦,托尔斯泰是决不能忍受乔治·桑底思想的,也不必否认卢梭与斯当达(Stendhal)对于托尔斯泰的实在的影响,总之不把他的伟大与魅力认为是由于他的思想而加以怀疑,是不应当的,艺术所赖以活跃的思想圈子是最狭隘的。他的力强并不在于思想本身,而是在于他所给予思想的表情,在于个人的调子,在于鼠疫家底特征,在于他的生命底气息。

不论托尔斯泰底思想是否受过影响??这我们在以后看到??欧罗巴可从没听到像他那种声音。除了这种说法之外,我们又怎么能解释听到这心魄底音乐时所感到的情绪底激动呢???而这声音我们已企待得那么长久,我们的需要已那么急切。流行的风尚在我们的情操上并无什么作用。我们之中,大半都像我一样,只读过了托尔斯泰底作品之后才认识特·伏葛(DeVogve)著的《俄国小说论》;他的赞美比起我们的钦佩来已经逊色多了。因为特·伏葛特别以文学家底态度批判。但为我们,单是赞赏作品是不够的:我们生活在作品中间,他的作品已成为我们的作品了。我们的,由于他热烈的生命,由于他的心底青春。我们的,由于他苦笑的幻灭,由于他毫无怜惜的明察,由于他与死丝纠缠。我们的,由于他对于博爱与和平底梦想。我们的,由于他对于文明底慌骗,加以剧烈的攻击。且也由于他的显示主义,由于他的神秘主义。由于他具有大自然底气息,由于他对于无形的力底感觉,由于他对于无穷底眩惑。

这些作品之于今日,不啻《少年维特之烦恼》之于当时:是我们的力强、弱点、希望与恐怖明镜。我们毫未顾及要把这一切矛盾加以调和,把这颗反映着全宇宙的复杂心魄纳入狭隘的宗教的与政治的范畴;我们不愿效法人们,学着浦尔越(PaulBourget)于托尔斯泰逝世之后,以各人的党派观念去批评他。仿佛我们的朋党一旦竟能成为天才底度衡那样!……托尔斯泰是否和我们同一党派,于我又有何干?在呼吸他们的气息与沐浴他们的光华之时,我会顾忌带但丁与莎士比亚是属于何党何派的吗?

我们绝对不像今日底批评家般说:“有两个托尔斯泰,一是转变以前的,一是转变以后的;一是好的,一是不好的。”对于我们,只有一个托尔斯泰,我们爱他整个。因为我们本能地感到在这样的心魄中,一切都有立场,一切都有关连。

(《名人传·托尔斯泰传》第一节)

文章来自:

相关练习

1、贝多芬写了遗嘱后又活了( )年。 2、贝多芬的婚姻毁了,爱情遗弃了他,主要是由于他的( )的性情所致。 3、贝多芬幸运的定点是在1814年的( )会议中,人家看他身为欧洲的光荣。

4、贝多芬被誉为“不单是音乐史上划时代的建筑”,“亦且是空前绝后的史诗”的作品是《 》。

5、在国家美术馆中,有一座米开朗基罗称之为( )的雕塑,他就是米开朗基罗自己,是他生命的象征。

6、托尔斯泰的夫人( ),不单被他的丈夫采作《 》中的娜塔沙与《 》中基帝的模型,而且由于她的倾诉和她特殊的视觉,她已成为他的可贵的亲密的合作者。 7、托尔斯泰的著名作品《 》被誉为是我们的时代的最大的史诗,是近代的《伊利亚特》。

答案:1【25年】2【阴沉寡语,坚毅】3【维也纳会议】4【英雄】5【胜利者】

6【 索菲娅·安德列夫娜·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复活】7《战争与和平》

二、简答题:

8、作者写《名人传》的动机是什么?《名人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9、你阅读《名人传》后有和感悟? 10、罗曼·罗兰索说的英雄与人们一致认识的英雄有什么不同?

11、《名人传》中三位名人在生命的末日都做了什么?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

12、米开朗基罗的痛苦是心灵的痛苦,作者说他是哈姆雷特式的悲剧人物,他具有怎样的矛盾性格?

13、我国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在《名人传》的三位主人公身上得到深刻体现,请以其中一个人为例,说说他是如何在行动表现孟子这句话的。(要求写出人名和具体事例,不少于30字)(答案:13.贝多芬(十一岁)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当(大风琴手),十七岁丧(母). 托尔斯泰的作品:《战争与和平》与《安娜·卡列尼娜》等。 十三岁时,米开朗基罗进入(多梅尼科.吉兰达约)的画室。据说由于他的成绩优秀,使他的老师为之嫉妒。 由(罗曼?罗兰)写的,它包括(《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米开朗基罗传》)三部“英雄传记”。 (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在风雪交加的日子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托尔斯泰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

答案:8【"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的气息!”“使英雄的种族再生”】

【主要内容: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的生平事迹。】

9【翻开《名人传》,在首篇的引言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周围的空气多沉重。老大的欧罗巴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质主义镇压着思想,阻挠着政府与个人的行动。社会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而死,人类喘不过气来。打开窗子罢!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

显然,罗曼·罗兰要用英雄主义的精神来矫正时代的偏向。在罗曼·罗兰看来,真正的英雄、真正的伟大是痛苦和孤独,是自我同无形物的抗争。在同一引言中他还说:“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伟大的人。”他正是紧紧抓住了英雄伟人痛苦的心灵,把战胜苦难作为衡量英雄的一把闪亮标尺。而他的《名人传》就是揭示人类历史上三位苦难英雄的心灵传记,他们是19世纪德国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文坛巨子托尔斯泰。

他在《贝多芬传》的结尾这样写道: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可以总结他的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用痛苦换来欢迎。”确实,“用痛苦换来欢乐”正是罗曼·罗兰追踪贝多芬一生命运的视野,这句话构成了《贝多芬传》内在的紧张和扣人心魂的思想魅力之所在。

是什么支持着贝多芬?是不向皇权低头的品质,是不被金钱收买的决心,是扼住命运咽喉的勇气!正是依靠着这些超凡的精神力量,贝多芬越过了人生的无数个痛苦险峰,达到了对人生最清醒的领悟。

如果说《贝多芬传》是英雄主义的号召,是力的颂歌,那么《托尔斯泰传》则是一首安魂曲、一支哀歌,一阕送葬曲。贝多芬伟大的痛苦是因为他在人生的盛年遭到厄运,托尔斯泰伟大的痛苦在他自身主观意志的选择。

《复活》是托尔斯泰暮年的又一部力作,罗曼·罗兰所说:“妻子、儿女、朋友、敌人都没有理解他,都认为他是堂·吉诃德,因为他们都看不见他与之斗争的那个敌人,其实这个敌人就是他自己。”

“托尔斯泰,你是否依照你所宣扬的主义而生活!”他痛苦地回答:“我羞愧欲死,我是罪人,我应当被人蔑视。”终于,在82岁的暮年,托尔斯泰在一个寒冷的冬夜,独自逃出了家门,在一个无名的小城一病不起。弥留之际,他号啕大哭,对守在他周围的人们说道;

“大地上千百万的生灵在受苦;为何大家都在这里只照顾一个列夫·托尔斯泰?”

其实,托尔斯泰发出的是对苍生的疑问,也是对痛苦心灵的回应,在这里我们分明又听到了贝多芬对生命的欢乐歌唱。

这就是罗曼·罗兰在《名人传》里留给我们的永恒的精神光芒。 】

10【罗曼·罗兰索说的英雄是在精神上的英雄】

11【贝多芬在生命的末日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米开朗琪罗直到临终前几天还站着塑像,留下了传世杰作,托尔斯泰在生命最后一刻,下定了摆脱贵族生活的决心,离家出走】

12【米开朗琪罗,每从事一项工程,都必然遭到一批小人的嫉妒和怨恨,他同贝多芬一样终身未婚,没有能享受到真正的爱情。他直到临终前几天还整天站着塑像,终于留下传世杰作。】 文章来自:

13【 贝多芬在一帆风顺之际,声名如日中天,然而不幸的命运降临到他身上——他有了耳聋的疾病。

这是很残酷的打击,为了怕人发觉他耳聋,贝多芬逐渐离群索居,自己变得愈来愈孤僻。

而在此时,他与一名十七岁少女朱丽叶塔.古奇阿帝相恋。著名的十四号钢琴奏鸣曲「月光」就是他们相恋的作品。

一八零二年贝多芬迁到离维也纳车程一小时的海利金宁静村庄作曲,他在那里完成了第二号交响曲。但耳疾恶化使他痛苦万分,因而他写下了海利根施塔特遗书,陈述悲惨遭遇与不幸。后来贝多芬又因康德的哲学观重建信心。「要忘掉自己的不幸,最好的方法就是埋头苦干」。此时他回到维也纳,乐思泉涌,一八零三年写出了雷霆万钧的第三号「英雄」交响曲。此曲原想献给拿破仑,但因拿破仑加冕称帝,贝多芬愤而涂掉拿破仑的名字,改称为「英雄交响曲」。】

简答题:1.《名人传》是一本什么书?<<名人传>>作者法国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文中记述了德国音乐作家贝多芬,著名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琦罗,列夫·托尔斯泰。

练习题

1.《名人传》包括哪三个人的传记?他们分别是哪个时代的艺术家?

贝多芬传 18、19世纪 米开朗基罗传 15、16世纪 托尔斯泰传 19世纪

2.《贝多芬传》是为罗曼·罗兰的那部小说准备素材的? 《约翰·克利斯朵夫》

3.阅读《贝多芬传》最后一节,了解作者对贝多芬生命的作品意义的总结。

面对痛苦、面对孤独,贝多芬选择了坚持自己的信念,作为一个听不到任何声音的音乐家,他给人一种傲慢的错觉,对于政治上的专制统治,无情的战乱,他却选择了反抗,为了和平,贝多芬曾说:“只要是为了获得更美的事物,任何规律都可以破除。”这句话准确地表达了他当时反对专制的心理。

4.阅读《米开朗琪罗传》《下编·孤独》一章,体会天才对孤独的体味及伟大的博爱情怀。

5.恩格斯称 达芬奇 、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_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三个巨人。

6.托尔斯泰为什么要离家出走?

托尔斯泰是苦恼的:他本人拥有地位和财富,但他时常为自己的富裕的生活感到羞愧难安;他同情下层民众,又对他们缺乏信心。因此,他厌倦自己的生活,决心和自己的社会决裂,他又得不到人们的支持。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独的。八十二岁的时候,他选择了出走,并病死于一个小火车站上。

7.俄罗斯教会因为托尔斯泰长篇小说____《复活》____的出版而将其开除教籍。【名著导读《名人传》精编(9)】文章名著导读《名人传》精编(9)出自孔子

9.阅读《托尔斯泰传·亚洲对托尔斯泰的回响》,了解托翁对亚洲各国(日本.印度)尤其是对中国的关注和厚爱,以及与圣雄甘地的关系。

2.法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所著__《约翰.克里夫多兰》_获得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

3.贝多芬出生于波恩,是18世纪后半叶以来世界最著名的德国音乐家。其代表作品为_《英雄交响曲》、___《命运交响曲》__。

4.米开朗琪罗是_文艺复兴_时期_意大利_(国),著名的__雕塑家_,其代表作品为____《大卫》___。

5.托尔斯泰是_俄_国作家、改革家和道德思想家。使他获得不朽声誉的两部小说是_《战争与和平》___和___《安娜.卡列尼娜》_。除此之外最重要的作品是___《复活》___。

简答题 :

1、罗曼·罗兰在《名人传》中描写了哪一类英雄?

罗曼·罗兰把这三位伟大的天才称为“英雄”。他的英雄观点,不是通常所称道的英雄人 本文来自

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这些被罗曼罗兰尊为英雄的人,他们或受病痛的折磨,或由遭遇的悲惨,或因内心的惶惑矛盾,或三者交叠加于一身,深重的苦恼,几乎窒息了呼吸,毁灭了理智。他们所以能坚持自己艰苦的历程,全靠他们对人类的爱,对人类的信心。贝多芬“用痛苦换来欢乐”的音乐;米开朗琪罗以一生的心血奉献出震撼心灵的杰作;托尔斯泰始终关心万千生灵的伟大与渺小,借以传播爱的种子和宽容的理想。

《名人传》记叙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列夫托尔斯泰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顽强拼搏的意志和高尚的品格。

名人传试题

1、本书写的人物是( )、( )、( )2、贝多芬的童年是( )、悲惨的

3、贝多芬11岁加入( )4、贝多芬的( )开拓他的音乐天分

5、贝多芬佩服( )的天才6、贝多芬认为( )时的他没有朋友,孤零零地活在世上

7、米开朗基罗、波提切利、达..芬奇是( )时期三杰

8、米开朗琪罗的( )是法官9、米开朗琪罗被寄养在一个( )家

10、米开朗基罗酷爱()11、《大卫》是()中的歌利亚着钢刀向大卫冲来,大卫并不躲闪的紧张瞬间

12、知道( )来历的人都知道这样一句谚语:“权贵的虚荣就是石像鼻子上的三把石粉。” 文章来自:

13、( )时代的托尔斯泰,不仅常为思想苦恼,还为自己丑陋的相貌感到绝望。

14、托尔斯泰是( )国人15、托尔斯泰曾攻读( )、( )(语言)

16、托尔斯泰的自传体小说( )、( ),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17托尔斯泰认为俄国应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社会;农民是最高道德理想的化身,贵族应走向“( )”

18、在各次战役中,托尔斯泰看到平民出身的军官和士兵的英勇精神和优秀品质,加强了他对普通人民的同情和对农奴制的批判态度。19、托尔斯泰呼吁人们按照“( )”生活

20、托尔斯泰病死于( )上。

答案:1、贝多芬、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 2、艰苦3、戏院乐队 4、父亲5、歌德 6、晚年7、意大利文艺复兴 8、父亲9、石匠的妻子 10、田地11、《圣经》 12、《大卫》13、青少年 14、俄15、土耳其语 16、阿拉伯语17、《童年》、《少年》 18、平民化19、永恒的宗教真理 20、一个小火车站

选择题: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

A.罗曼。罗兰,英国著名小说家,他的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在191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B.列夫。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娜》、《复活》是他的代表作,列宁称他为“俄国革命镜子”。

C.傅雷(1908—1966),我国一代翻译巨匠,几乎译遍法国重要作家作品,《傅雷家书》传达了傅雷高尚的人格与思想境界,是留给我们的一笔精神财富。

D.罗曼,罗兰的《名人传》由《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组成。

3.罗兰所说的“正义与自由”这两朵最纯洁的火焰各是指什么而言?

①正义:__毕伽大佐_________;②自由:__蒲尔民族______.

4.文中的“普罗曼德”是谁?作者在文中以他来比喻谁?4.是神话中的火神,人类文明最初的创造者。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5-7题。

为了援助他们,我才在他们周围集合一般英雄的友人,一般为了善而受苦的伟大的心灵。这些“名人传”不是向野心家的骄傲申说的,而是献给受难者的。并且实际上谁又不是受难者呢?让我们把神圣的苦痛的油膏,献给苦痛的人罢!我们在战斗中不是孤军。世界的黑暗,受着神光烛照。即是今日,在我们近旁,我们也看到闪耀着两朵最纯洁的火焰,正义与自由:毕加大佐和蒲尔民族。即使他们不曾把浓密的黑暗一扫而空,至少他们在一闪之下已给我们指点了大路。跟着他们走罢,跟着那些散在各个国家、各个时代、孤独奋斗的人走罢。让我们来摧毁时间的阻隔,使英雄的种族再生。

5.对本段的一些名称或指代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c(指毕加大佐和蒲尔民族))

A.“英雄的友人”是指传记的主人公。B.“我们在战斗中并不孤单”,“我们”指作者和受难的战斗者。

C.“即使他们不曾把浓密的黑暗一扫而空”,“他们”是指作者心目中的神灵和上帝。

D.“……”已给我们指点了大路“”,大路“指正义与自由之路”。

6.下列说法与文意不相吻合的一项是 (B(是指不甘于平庸凡俗的人,不是指所有的人) )

A.作者呼唤“打开窗子”,就是呼唤摆脱重浊腐败的气氛,呼唤从物质主义的禁锢和自私自利的窒息中解放出来。B.人生是苦难的。每一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悲惨的、没有光华、没有幸福的斗争。

C.所谓“神圣的痛苦的油膏”,是指“英雄的友人”,指这些英雄的伟大精神。因为能“烛照”黑暗,所有称之为“油膏”。D.贝多芬说“噢,上帝啊,你当自助!”意思是说人在苦难中应该拿出勇气,自强,奋斗,而不要指望“上帝”的救助。

7.对于英雄而言,人生的苦难是什么?(不超过30个字)7.苦难是一种自发力量,人只有经过炼狱,才能走向打通天堂的道路。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8-11题。

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好似他们之中最伟大的一个,就是我们要叙述他的生涯的人所说的:“除了仁慈以外,我不承认还有什么优越的标记。”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所有的只是些空虚的偶像,匹配下贱的群众的:时间会把他们一齐摧毁。成败又有什么相干?主要是成为伟大,而非显得伟大。

这些传记中人的生涯,几乎都是一种长期的受难。或是悲惨的命运,把他们的灵魂在肉体与精神的苦难中______,在贫穷与疾病的铁砧上______;或是,目击同胞受着无名的羞辱与劫难,而生活为之______,内心为之______,他们永远过着磨难的日子;他们固然由于毅力而成为伟大,可是也由于灾患而成为伟大。所以不幸的人啊!切勿过于怨叹,人类中最优秀的和你们同在。汲取他们的勇气做我们的养料罢;倘使我们太弱,就把我们的头枕在他们膝上休息一会罢。他们会安慰我们。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慈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毋须探询他们的作品或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行述里,即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患难时的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

8.依次填人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或是悲惨的命运,把他们的灵魂在肉体与精神的苦难中______,在贫穷与疾病的铁砧上______,或是,目击同胞受着无名的羞辱与劫难,而生活为之______,内心为之______.

A.磨折 锻炼 戕害 碎裂 B.锻炼 磨折 碎裂 戕害C.戕害 磨折 锻炼 碎裂D.碎裂 戕害 磨折 锻炼 文章来自:

9.如何理解“主要是成为伟大,而非显得伟大”一句话?

答:“成为伟大”是靠心灵伟大,“显得伟大”是靠思想和强力而称雄_______

10.他们“也由于灾患而成为伟大”,“灾患”而能使他们“成为伟大”,含义是什么?

答:是因为在灾患中磨炼出毅力,显示出伟大的仁慈。______________

11.如何理解“倘使我们太弱,就把我们的头枕在他们的膝上休息一会吧。他们会安慰我们”的含义?

答:_________形象地表达了英雄的精神对于我们平凡人的无上的慰藉和鼓舞作用。

名著导读《名人传》相关练习

一.填空题

1.名人传记述贝多芬以____,_______为线索,写出贝多芬的痛苦及命运。

2.在记述第九交响乐时,贝多芬以大众欢乐为____________的崇高精神境界。

3.贝多芬是__国作曲家,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米开朗琪罗是______(国籍)____家,作品____和___________鲜明地体现了人文主义理想。

5.托尔斯泰是__国__家,著名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795年3月,贝多芬在_______举行了首次钢琴演奏会。

7.月光奏鸣曲是贝多芬为他的情感对象______________写的。

8.有一次,贝多芬甚至当面教训了____,因为贝多芬此时重回孤独,举止更加强烈放肆。

9.总结贝多芬得一生,可用他自己那句豪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米开朗基罗雕塑的____很好地展现了男子的活力与健美。

11.米开朗基罗代表了欧洲_______时期雕塑艺术的最高峰。12.他的悲剧是因为他________与天性懦弱。

13.“他自命要做一体面人,可他长得象猴子一样丑陋。”这个他指的是_______。

14.托尔斯泰的夫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15.__________是俄罗斯19世纪的史诗。

16.托尔斯泰在林中散步时突然发现了真理,他对自己大喊说:“那么,我还寻找什么呢?认识_____和生活是一件事情,_____便是生活。” 17.托尔斯泰认为___是人类唯一有理性的活动。

18.1910年,托尔斯泰__岁。19.贝多芬传是一部_________________,紧紧围绕贝多芬一生的音乐成就,记述了贝多芬的一生。20.罗曼·罗兰是__国著名____家,____家和____家。

21.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包括了《贝多芬传》,《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传记.其中,___________(人名)饱受耳聋折磨.

二.简答题

1.“而这,于他已足够了。如安德烈亲王一样,他的目光转向奥斯特历次无艮的青天。是这青天在吸引他”中这指什么?青天有什么含义?

2.托尔斯泰的“真理”与“爱”在他心中有什么地位?用原文回答。

3.托尔斯泰最终解决“真理”和“爱”的矛盾了吗?

答案:1.耳聋,爱情挫折 2.生命最高欢乐 3.德国 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 4.意大利 圣母 中世纪的圣像画 5.俄国 作 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 《复活》 6.维也纳 7.朱丽埃塔·圭恰迪妮8.歌德 9.用痛苦换来的欢乐 10.大卫 11.文艺复兴 12.优柔寡断 13.托尔斯泰 14.索菲娅·安德烈耶芙娜·别尔斯15.战争与和平 16、自己和人格 17、爱 18、82 19、史诗般壮烈的悲剧 20、法国 小说 剧作 评论21.米开朗基罗传 托尔斯泰传 贝多芬22、自由;广阔的大地、天空 23、因为他以为他自己知道真理、科学,这种科学是他自己发明的,但在他自己看来是绝对的真理 24、没有

《名人传》读后感

阅读了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深有感触。罗曼·罗兰是20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是人们强大的精神支柱。《名人传》写的是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和托尔斯泰的故事,他们经历了各种的磨难却没有向命运屈服,在生命的最后一秒仍不屈不挠的抗争着,最终成为了伟人。这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艰难和挫折是对命运和人生的最好锤炼!

在这三位伟人当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贝多芬。他对音乐有火一般的热情,先后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他的作品深邃而辉煌壮观,充满了幻想。但灾难还是无情的降临到了他的头上,在1802年,他意识到自己的听力障碍已经无法治愈,并且会很快恶化。那意味着他可能再也不能进行创作了!这是多么大的打击啊!但他却能顽强的和命运抗争,这也许是他后期能写出那么多不朽作品的原因吧。这种对生活对命运永不妥协的精神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这伟大不屈的灵魂让黑暗的世界有了光芒,让生活有了希望。

读了贝多芬的故事,让我联想到了海伦凯勒——一个同样有着坚强毅力的人。她的生活同样是很不幸的,儿时的一场大病,让她变成了一位又盲又聋又哑的小女孩。在她的世界里,没有色彩,没有声音,也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命运的不公没有让她失去希望,她渴望了解一切,于是她加倍的努力,最终成为十九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

贝多芬和海伦凯勒在生活中遭遇着不同的磨难,但他们却有着同样的精神——永不向命运屈服!这不仅让我敬佩也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作为21世纪的一名中学生,社会的竞争更加的激烈,我们的功课越来越多,学习上的困难也随之增多,面对重重的困难与压力,我们是不是也需要这种精神呢?是!在遇到难题时,在学习成绩下降时,让我们“借着贝多芬的光芒,再一次擦亮我们的眼睛。”用坚定的信念去面对挫折,用顽强的毅力去实现理想 文章来自:

2

《名人传》是由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写的。书中写了三个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个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另一个是意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开朗基罗;最后一个是俄罗斯名作家:托尔斯泰。

在这本《名人传》中最令我感动的就是贝多芬的故事。贝多芬是个音乐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亲发现了,不幸的是,贝多芬的父亲并不是一个称职的好父亲,他天天让贝多芬练琴,不顾及他的心情,一个劲儿的培训他,有时甚至把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进一个屋子里关起来,一关就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学音乐。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惨的,他的母亲在他十六岁时就去世了,他的父亲变成了挥霍的酒鬼。这些不幸一起压到了贝多芬的头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伤痕,也因此导致他的脾气暴躁而古怪。但是贝多芬没有因此而沉沦,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热爱的音乐事业中去了。由于他的天分和勤奋,很快地他就成名了。当他沉醉在音乐给他带来的幸福当中时,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他的耳朵聋了。对于一个音乐家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耳朵,而像贝多芬这样以音乐为生的大音乐家,却聋了耳朵,这个打击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

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的,也是多灾多难的,但他为什么还能成功呢?为什么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却能做到呢?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认为,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有着超与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面对困难,他丝毫无惧。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时,经常想到的就是请求他人的帮助,而不是直面困难,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而贝多芬,因为脾气古怪,没有人愿意与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对困难,只能单枪匹马,奋力应战。虽然很孤独,却学会了别人学不到的东西:只要给自己无限的勇气,再可怕的敌人也可以打败。

最后,我希望全世界人都能够记住贝多芬,并像贝多芬那样活着。

3

《名人传》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没有拘泥于对传主的生平做琐屑的考述,也没有一般性地追溯他们的创作历程,而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可以说是为我们谱写了另一阕“英雄交响曲”。

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名人传》就由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译成中文,一流的传主、一流的作者加上一流的译者,使这部作品很快即成为经典名著,时至今日仍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二十世纪的前半期是人类历史上风云激荡也苦难深重的时期,罗曼·罗兰创作《名人传》,傅雷先生翻译《名人传》,都是有感而为,是要从这些伟人的生涯中汲取生存的力量和战斗的勇气。傅雷先生说,“在阴霾遮蔽了整个天空的时候”,他从《名人传》中得到的启示是:“惟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难;惟有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那么,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名人传》又能给予我们什么呢?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而精神生活相对贫弱的时代,在一个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名人传》给予我们的也许更多是尴尬,因为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镜,使我们的卑劣与渺小纤毫毕现。我们宁愿去赞美他们的作品而不愿去感受他们人格的伟大。在《米开朗琪罗传》的结尾,罗曼·罗兰说,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广原,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对于我们的时代,这实在是金石之言。

《名人传》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我们的时代千变万化,充满机遇,我们渴望成功,但我们却不想奋斗。我们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许会使我们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但绝不能让我们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读读《名人传》也许会让我们清醒一些。

4

心向善,爱自由高于一切。就是为了御座,也绝不背叛真理。”——贝多芬

“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让我喜欢。”——米开朗琪罗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托尔斯泰

《名人传》描述了处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三位伟大艺术家的精神力量和心灵之美,他们是19世纪德国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文坛巨子托尔斯泰,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让我们用心去贴近英雄的伟大人格,感受他们为追求真善美,真理和正义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令我们启示更多,获得更多。

《名人传》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罗曼.罗兰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展开恢复20世纪文学崇高德人道主义传统,恢复其丰富多彩的人物性格。贝多芬从刹那光辉享受的名誉鼎盛到人生谷底的贫苦交加,从童年时悲惨到老年时对欢乐的追求的曲折人生,正如罗曼.罗兰形容的“他整个一生都像是一个雷雨天”。从中,我体会到了贝多芬一直都在与命运抗争,与思想斗争,尽管他给人一种傲慢的感觉,然而他内心的一份脆弱,一份坚强,是不了解他的人无法挖掘的。对于创作完美歌曲的热情,对于寻觅欢乐的执著,对于完美的邂逅,促使他的生命成为了“大自然的一股力;一股原始的力与大自然其余成分之间的那种交战,产生了荷马史诗般的壮观景象”,他以自己的苦难在铸就欢乐,“用苦痛换来欢乐”就足以浓缩了他的人生。米开朗琪罗又何尝不是呢?“他有力量,他有幸生来就是为了奋斗,为了征服的,而且他也征服了——他不要胜利。那不是他所企望的。”他是精神贵族,是天才,然而他被天才所困扰,连他的精神与心灵也无能为力。这种疯狂的激发存在于一个过于柔弱的躯体和心灵中无法控制它的可怕的生命。从中我看出,他的一生是神圣痛苦的,但是他相信只要自己的灵魂能够坚忍果敢,不因悲苦而一味沉沦,那么就一定会冲破精神上的束缚,他在斗争和舍弃中,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创造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而托尔斯泰,这位大地上火光闪亮的俄罗斯的伟大灵魂,在十九世纪末那阴霾浓重的日暮黄昏时抚慰人的星辰,他用他强而有力的笔杆写出一部部能让我们一步一步地紧跟着托尔斯泰那冒险生涯的矛盾经历的作品。这些作品的描写除了当时社会的阴暗,对神的信仰是他坚持不懈地用笔尖向人间播撒爱的种子。我深深地体会到,他为真理和正义坚持信念,为真理和正义谱写人生。 文章来自:

是的,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都是世界的征服者。我们享受着他们的天才创作出来的作品,同享受我们先辈的伟绩一样,不再去想听他们流出的鲜血,这无疑是使我们尴尬的事情,因为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镜,使我们的卑劣与渺小纤毫毕现。我们宁愿去赞美他们的作品而不愿去感受他们人格的伟大。不是的,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们将在那里获得更大的启示。《名人传》就犹如向我们谱写了一首“英雄交响曲”。我们从中得到的启发是:每个人的身上都会降临苦难与灾害,我们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努力奋斗,与其羡慕伟人,不如学习伟人人格的伟大,让自己的人生充满意义,与其靠浮躁和急功近利所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不如坚持自己的信念、真理和正义,让自己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

只要我们体会到《名人传》给我们心灵崇高的升华,使英雄的鲜血呈现在我们面前,英雄的红旗在我们的头顶上飘扬,我们就慢慢地感受到,在这个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我们的灵魂也被所升华为一种崇高。

《 名人传》读书笔记

《名人传》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

书中写了三个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个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另一个是意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开朗基罗;最后一个是俄罗斯名作家:托尔斯泰。

在这本《名人传》中最令我感动的就是贝多芬的故事。贝多芬是个音乐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亲发现了,不幸的是,贝多芬的父亲并不是一个称职的好父亲,他天天让贝多芬练琴,不顾及他的心情,一个劲儿的培训他,有时甚至把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进一个屋子里关起来,一关就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学音乐。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惨的,他的母亲在他十六岁时就去世了,他的父亲变成了挥霍的酒鬼。这些不幸一起压到了贝多芬的头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伤痕,也因此导致他的脾气暴躁而古怪。但是贝多芬没有因此而沉沦,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热爱的音乐事业中去了。由于他的天分和勤奋,很快地他就成名了。当他沉醉在音乐给他带来的幸福当中时,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他的耳朵聋了。对于一个音乐家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耳朵,而像贝多芬这样以音乐为生的大音乐家,却聋了耳朵,这个打击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名著导读《名人传》精编(9)】阅读答案

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由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译成中文,他从《名人传》中得到的启示是:“惟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难;惟有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那么,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名人传》又能给予我们什么呢?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而精神生活相对贫弱的时代,在一个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名人传》给予我们的也许更多是尴尬,因为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镜,使我们的卑劣与渺小纤毫毕现。在《米开朗琪罗传》的结尾,罗曼·罗兰说,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广原,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对于我们的时代,这实才是真言。《名人传》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

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我们的时代千变万化,充满机遇,我们渴望成功,但我们却不想奋斗。我们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许会使我们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但绝不能让我们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读读《名人传》也许会让我们清醒一些。

翻开《名人传》,在首篇的引言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周围的空气多沉重。老大的欧罗巴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质主义镇压着思想,阻挠着政府与个人的行动。社会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而死,人类喘不过气来。打开窗子罢!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 显然,罗曼·罗兰要用英雄主义的精神来矫正时代的偏向。在罗曼·罗兰看来,真正的英雄、真正的伟大是痛苦和孤独,是自我同无形物的抗争。在同一引言中他还说:“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伟大的人。”他正是紧紧抓住了英雄伟人痛苦的心灵,把战胜苦难作为衡量英雄的一把闪亮标尺。而他的《名人传》就是揭示人类历史上三位苦难英雄的心灵传记,他们是19世纪德国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文坛巨子托尔斯泰。 他在《贝多芬传》的结尾这样写道: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可以总结他的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用痛苦换来欢迎。”确实,“用痛苦换来欢乐”正是罗曼·罗兰追踪贝多芬一生命运的视野,这句话构成了《贝多芬传》内在的紧张和扣人心魂的思想魅力之所在。 是什么支持着贝多芬?是不向皇权低头的品质,是不被金钱收买的决心,是扼住命运咽喉的勇气!正是依靠着这些超凡的精神力量,贝多芬越过了人生的无数个痛苦险峰,达到了对人生最清醒的领悟。 如果说《贝多芬传》是英雄主义的号召,是力的颂歌,那么《托尔斯泰传》则是一首安魂曲、一支哀歌,一阕送葬曲。贝多芬伟大的痛苦是因为他在人生的盛年遭到厄运,托尔斯泰伟大的痛苦在他自身主观意志的选择。 《复活》是托尔斯泰暮年的又一部力作,罗曼·罗兰所说:“妻子、儿女、朋友、敌人都没有理解他,都认为他是堂·吉诃德,因为他们都看不见他与之斗争的那个敌人,其实这个敌人就是他自己。” “托尔斯泰,你是否依照你所宣扬的主义而生活!”他痛苦地回答:“我羞愧欲死,我是罪人,我应当被人蔑视。”终于,在82岁的暮年,托尔斯泰在一个寒冷的冬夜,独自逃出了家门,在一个无名的小城一病不起。弥留之际,他号啕大哭,对守在他周围的人们说道; “大地上千百万的生灵在受苦;为何大家都在这里只照顾一个列夫·托尔斯泰?” 其实,托尔斯泰发出的是对苍生的疑问,也是对痛苦心灵的回应,在这里我们分明又听到了贝多芬对生命的欢乐歌唱。 这就是罗曼·罗兰在《名人传》里留给我们的永恒的精神光芒。 文章来自:

3. 《名人传》

伟大的心灵犹如崇山峻岭,风雨吹荡它,云翳包围它,但人们在那里呼吸时,比别处更自由更有力。纯洁的大气可以洗涤心灵的秽浊;而当云翳破散的时候,他威临着人类了。

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一个上去顶礼。在那里,他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广原,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罗曼罗兰

“富人享有特权者,僭越了艺术的专利权。他们依了自己的欢喜,立下艺术的标准。在离开穷人的时候,艺术变得贫弱了。”不靠工作,而生活的人所感到的种种情操,较之工作的人所感到的情操要狭隘的多。现代社会的情操可以概括为三:骄傲,肉感,生活的困倦。这三种情操及其分枝,差不多造成了富人阶级的全部艺术题材。它使世界腐化,使民众颓废,助长淫欲,它成为实现人类福利的最大障碍,而且它也没有真正的美,不自然,不真诚,是一种造作的肉的艺术。

4. 读《名人传之贝多芬传》有感

著名法国作家罗曼 ·罗兰曾经用这样一段话来形容一个人:“物质生活的窘迫毫无改观。他贫病交加,孤立无援,——但他却是个战胜者:——人类平庸的战胜者,他自己命运的战胜者,他的痛苦的战胜者。”是的,作家口中的“他”就是指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这段话出自于世界名著《名人传》。

《名人传》讲述的是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三位名人的一生,其中我最崇敬的伟人是贝多芬。

贝多芬于 1770年 12月 16日诞生于德国波恩,家里贫困交加,展现出音乐才华的他被父亲视为“摇钱树”,父亲不惜打骂,使贝多芬有个不幸的童年。贝多芬长大后更是痛苦万分,可一次又一次的挫败都没能使他屈服,双耳失聪的他同样在生命的57年间完成了100多件作品。

“人生是艰苦的。在不甘于平庸凡俗的人,那是一场无日无止的斗争,往往是悲惨的,没有光华的,没有幸福的,在孤独与静寂中展开的斗争。”我想,即使没有人看到、听到贝多芬的努力雨艰辛,但是只要有付出,就会有收获。正如晚年多获好评,至少受人尊敬的贝多芬成功了。

贝多芬的父亲常把孩子拽到键盘前,让他在那里艰苦地练上许多小时,每当弹错的时候就打他的耳光。邻居们常常听见这个小孩子由于疲倦和疼痛而抽泣着睡去。这就是贝多芬的童年。今天的我们就像是温室里的花朵,有是为什么要假装造作地在一旁“痛苦呻吟”呢?贝多芬的毅力、顽强不惜的斗志、宁死不屈的精神我们永远都无法体会……

就让贝多芬的精神继续在无数文章与音乐史中流传、发扬光大,把他深深烙印在心中。

“用痛苦带来欢乐。”没错!这个人就是音乐巨人——贝多芬!

5.

人们常说:“一本优秀的传记不仅能让我们认识世界,还会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人生。”《名人传》即:“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三篇传记。他们的主人公分别为音乐家、雕塑家和小说家,不过,虽然他们的职业和所处的年代各不相同,但他们所追求的理想却是相同的——为了真理和正义所做出的努力。 面对痛苦、面对孤独,贝多芬选择了坚持自己的信念,作为一个听不到任何声音的音乐家,他给人一种傲慢的错觉,对于政治上的专制统治,无情的战乱,他却选择了反抗,为了和平,贝多芬曾说:“只要是为了获得更美的事物,任何规律都可以破除。”这句话准确地表达了他当时反对专制的心理,而米开朗基罗又何尝不是呢?为创造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而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因为他相信只要自己的灵魂能够坚忍果敢,不因悲苦而一味沉沦,那么就一定会冲破精神上的束缚,本想他的人生理想中。而托尔斯泰则用他的笔杆描写除了当时社会的阴暗,对神的信仰是他坚持不懈地用笔尖向人间播撒爱的种子。 而我面对现在的和平,美好的社会,更应该用刻苦的学习,,丰厚的知识,武装自己,走向美好的未来。

6.

《名人传》是由《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以及《托尔斯泰传》三篇名人传记组成的一本书。

罗曼·罗兰说:“打开窗子吧!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让我们呼吸英雄的气息。”不知为何,我觉得这句话蕴涵者很深刻的哲理或许这就是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吧。对于当时的年代来说,这部作品无不是一本很好的精神食粮。

在我未读这部作品之前,我一直以为贝多芬是一个很幸运的人,没想到他是这么的不幸。是啊,他的一生是坎坷的,整个人生中最不幸的事都给他遇上了,想想看作为一个音乐家,耳朵失聪了,这是多么悲惨的一件事呀!而且这种对音乐家而言十分致命的疾病给他带来的痛苦,是非常人所能想象的,然而所有的磨难都使他变的更加坚强:他痛苦,却不肯屈服于命运;他贫穷,却既不趋炎附势,亦不迎合潮流,始终保持独立的人格;他孤独,却能以热诚的赤子之心爱人类;他从未享受欢乐,却创造奉献给全世界。然而他却听不到人们对他的赞誉,他也听不到自己创作的一些优秀的作品。

贝多芬的勇敢、努力、坚持并没有白费,因为他终于成功了,他战胜了很多我们难以想象和难以忍受的一些痛苦、疾病,还有一点就是作为一名音乐家,舞台上的演奏者没有台下听众的支持、肯定和青睐,这无疑是一种痛苦的压力,带给心灵沉重的挫折感。然而他还是战胜了它们;他的努力使全世界的人都为之欢呼雀跃;他的实力得到证明,所以最后他攀登上了生命的颠峰。

罗曼·罗兰也曾说过:“生活是严酷的。对那些不安于平庸的人说来,生活就是一场无休止的搏斗,而且往往是无荣誉无幸福而言的,在孤独中默默进行的一场可悲的搏斗。”作者写的这三位名人,他们都是很平庸的人,可他们却比常人遇到更多难以想象的磨难和障碍。不过他们都是从重重困难中勇敢站起来的人,也是从种种困难中造炼出来的伟人、名人,而且还是不屈服于命运对他们的挑战和考验。他们三个都是作者认定的英雄人物,因为他们都具有同样的英雄品格:一是有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二是永远保持人格的尊严,恪守个性的独立,既不屈从于强权,也不盲目地随大流;三是具有关怀人、爱护人的博爱精神,甘心为人类的福址奉献自身。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tuijian76217/

推荐访问:名人传名著导读练习 初中名人传名著导读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