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修行

来源:推荐阅读 时间:2016-04-20 10:43:16 阅读:

【www.zhuodaoren.com--推荐阅读】

第一篇:《修行的快乐 每个修行人必看》

(1)修行的快乐

(2)每个修行人必须要看

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告诉我们,修行不是苦的。在《未曾有因缘经》中,释迦牟尼佛曾明确地指出,这个世界的因果原则,是“行苦苦报,行乐乐报”。就是说我们如果行快乐之事,那么就会有快乐的果报,如果行痛苦之事,那么就会有痛苦的果报。修行也是一样。很多人认为修行是苦的,修行是需要受苦的,需要有痛苦的过程。其实这是误解了修行。如果我们行的是苦,得的也会是苦。 而不会是别的什么。

世尊又说:

夫人祸福。随心而起。心念善故。受报亦善。

心念恶故。受恶果报。心念苦乐。受报亦尔。

如人饿死。则作饿鬼。苦恼死者。受苦恼报。

欢喜死者。受欢喜报。安隐快乐。果报亦尔。

汝今云何。于苦恼中。求欲灭罪。望善报也。

幸可不须。于理不通。

人的福祸都是由心而起,心想念善,那么受报也善,心想念恶,那么受报也是恶报。’饿死的人会会作饿鬼,苦恼死的人,会受苦恼的报应。而欢喜死的人则会受到欢喜报。十分快乐。如果想从痛苦来换取罪业的灭除,希望得到好的报应,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道理十分明白。但是有人可能会问:那为什么佛法有这么多的戒律,还要有种种修行的方法。修持起来免为其难,苦死了。这是怎么会事呢。

其中有两个方面我们需要知道:

1 我们平时所认为的快乐,并不是什么真正的快乐。世间人把,拥有财富,女色,名利,等等看做是快乐的事情,但是这样的看法是错误的。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的快乐,相反执著于此,还会带来诸多的痛苦,烦恼。有了财富,不免要担心被劫夺,担心失去,而且希望能够更多,费尽心机,奔波劳顿。所受的果报也自然是不好的果报。

我们平时被习气所支配,杀生,偷盗,邪淫,妄语 ,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这十恶业无不是让我们痛苦烦恼的罪魁祸首。修行就是去掉这些恶行,恶念,恶语。

释迦牟尼佛为我们制定戒律,不是限制我们,而是保护我们,保护我们不受伤害,不受恶报。这是让我们获得幸福的根本办法。并不是我们受到了限制,受到了痛苦,就会有所补偿。这样的观念是不对的。所以修行应该是快乐的,而不是受苦。应该说是一种追求幸福的正确方法。

2 修行还有种种方法,比如持咒,念诵佛菩萨的名号,诵经,禅定等等,这些方法无一不是为了让我们的身口意能够摆脱业障习气的困扰。所以这个过程,也不是为了受苦而作,受苦

不是目的。

修行其实应该说是照顾我们自己的最好方法。

在《大般涅槃经》中讲到:善男子。菩萨见所持戒牢固不动心无悔恨。无悔恨故心得欢喜。得欢喜故心得悦乐。得悦乐故心则安隐。心安隐故得无动定。得无动定故得实知见。实知见故厌离生死。厌离生死故便得解脱。得解脱故明见佛性。是名菩萨所知见觉非世间也。【一个人的修行】

当我们持戒修行,心无悔恨,悦乐欢喜的时候修行便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内心自然安详、如金刚般不为所动,厌离生死,趣向解脱。

(2.) 每个修行人必须要看

每位修行人,今后一定要寻找最殊胜的“心的奥秘”,知晓发心的重要性。哪怕是在你供一盏灯、烧一支香的时候,都要为一切众生获得佛果而回向。以这样的发心所摄持,功德在千百万劫中都不能失毁。-

——《开启修心门扉讲记》

作为一个发菩提心的人,始终不能把“自己”放在所有事情当中的第一位!这是我们时时刻刻都要牢记掌握的一件大事!

——《入行论讲记》

我再次给大家强调,在我们有生之年当中,第一件重要的事情:不管出家人、在家人,每天都要闻思修行。第二件重要的事情:时时刻刻不能忘记利益众生的大事。这两点大家务必要记住,否则就失去了大乘的资格。

——《入行论讲记》

对一个大乘修行人而言,如果愿意离开这个火坑般的轮回,最好的办法就是修持菩提心,否则,离开了菩提心而想以其他的方法解脱轮回,这是相当困难的。

在所有的忏悔法门中,菩提心是最好的方法。一个人相续中如果有了菩提心,就像明灯和如意宝一样,能将堕入恶趣的一切罪障彻底断除。

修行的好坏不是以形象来分的,而是以心态来分的。所以,我们时时刻刻都应该督促、要求自己发菩提心。

——《入行论讲记》

人身最有价值的就是遇到了佛法,并且相续中生起了一颗利益众生的心。

学习佛法的誓言一定要坚定,就像刻在石头上的文字一样。在这个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违缘,再怎么样,这个誓言也不能放弃。

学佛有两种障碍,一是我慢,另一种就是过于脆弱。

——《入行论讲记》

真正对你最好的,就是让你发菩提心的人,但这种人非常少,几乎都是没有的。

【一个人的修行】

遇到了佛法,如果没有发起菩提心,那是相当遗憾的。因为一切功德中,菩提心的功德最大。

——《入行论讲记》

【一个人的修行】

一切乐全部是利他而产生,所有痛苦全部是执著自我而产生。

一个人最好的特点、最好的功德是什么?就是有一颗利他的心。

——《入行论讲记》

利他的功德最大,杀害众生的过失最大,我们不管遇到什么样的违缘和困难,永远都不能舍弃利他的菩提心!-

世间人最重要的是什么?一个是不能忘恩负义,另一个是要懂得因果。-

——《入行论讲记》-

-

每个人最好有一位自己的本尊,这既可由上师认定,也可凭自己的信心选择。若能一辈子持诵本尊心咒,那么在临终时、中阴时,或堕入三恶趣受苦时,本尊都会以不同的形象来救度你的。-

无始以来我们在轮回中无依无靠,如果认定了本尊,一遇到痛苦和违缘时,马上就祈祷本尊,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选择本尊有相当大的利益。-

——《入行论讲记》-

法王如意宝在接近圆寂的时候讲过:“不要损害众生,一定要调伏自己的心,不要扰乱别人的心。”这就是我们上师的遗嘱,作为一个修行人,千万不能扰乱别人的心,这是非常关键的事情。-

——《入行论讲记》-

这次的传讲,我对大家没什么特别要求,只是希望凡是听闻本论的人,最好有一种压力:-

智慧等各方面不错的佛友应该参加我们的考试;实在不能参加的老年人,每天最好念一些咒语或佛号来代替;假如这两个都做不到,那至少也要圆满这个法的所有传承,自己抽空看一些《入菩萨行论》的讲义,以期完全通达其中的意义。-【一个人的修行】

——《入行论讲记》

《现观庄严论》中说:如果具有了菩提心,这个人不管住在哪里,实际上跟佛塔没有什么差别。-

不管是乞丐、妓女或是屠夫,即使身份再低劣、再下贱,一旦他的相续中产生了大乘菩提心,也值得所有出家人和在家人恭敬供养顶礼。-

——《入行论讲记》

我们学习大乘佛法的时候,不管出家人还是在家人,首先要处理好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如果人际关系都处理不好,整天为了“我”而争斗,那你的相续中有没有菩提心也很难说。-

如果每天都在佛菩萨面前发誓“我要利益无量的众生”,但却跟同行道友的关系处理得特别糟糕,对那些真正害你的众生、素不相识的众生,恐怕是不会无条件去度化的。-

——《入行论讲记》 -

从时间上讲,菩萨的利他是恒常的,就像《释迦牟尼佛广传》所说,哪怕自己变成了旁生,前世的利他心也不会舍弃,这辈子利益众生,下辈子还是利益众生,乃至生生世世,一直到佛果之间恒时利益众生。-

——《入行论讲记》-

每个人的业力、善根不同,修行全部要如理如法,这也是不现实的。但不管怎么样,大家在今生中应该尽量行持善法,以此来圆满自己的人生,这样在临死时也就不会那么怕了。-

所谓的生活就在当下,因为过去的已经成为历史,未来的还没有办法决定,所以我们的生活应该把握当下。-

——《入行论讲记》-

佛在经中说:“修善,违缘多;造恶,顺缘多。”我们行持善法的时候,要么身体不好了,要么工作不顺利了,要么家庭不和睦了,这都是一种必然规律。现在是末法时代,白法护法神的能力比较脆弱,魔众的力量非常强大,想造恶业的话,所有魔众眷属都会帮助你的。-

以前你不学佛的时候,家庭很和谐,现在学了佛以后,家里人反对,亲戚朋友不理解,敌人好像越来越多了,实际上这说明你的境界越来越高了。所以,不应该特别伤心,任何成就都是需要斗争的。-

——《入行论讲记》-

《现观庄严论》中讲道:佛的事业虽然任运自成,不需要任何勤作,但对于无缘的众生也不能度化,犹如天王普降雨水,但被火烧坏的种子却不能发芽。可见,我们如果现在没有好好地修持佛法,把希望唯一寄托在佛陀或上师身上,自己每天搞世间法,办工厂、搞事业、搞项目,希望发财以后再供养三宝,这样的话,死亡来临时,不要说是一般的上师,纵然是佛陀亲自来到你面前,也不可能救度的。 -

——《入行论讲记》-

皈依的对境,就是大慈大悲的佛陀。他是所有众生的依怙,圆满断尽一切障碍,证悟了一切功德,世间上任何一个众生,包括仙人、转轮王、天王也无法与其相比。-

佛陀是唯一的量士夫,他能赐予我们暂时与究竟的救护。这种救护,并不是帮我们解决一些困难,而是令我们从轮回中获得解脱。从初发心到获得佛果之间,佛陀始终都在利益众生。-

——《入行论讲记》-

现在有些人,对业因果、生死轮回的道理半信半疑,这说明他的相续中还没有正见,没有正见的话,藏传佛教中的大圆满、大手印等高法可不可以给他传授呢?绝对不行。-

《百喻经》中说:“若没有一、二层楼的基础,只要第三层的空中楼阁,这样的痴心妄想,绝无成功的可能!”-

所以,我们现在最关键的是什么?就是要树立因果正见,然后在此基础上,发起出离心和菩提心,这样密法的境界才会一步一步生得起来。-

——《入行论讲记》-

佛塔等殊胜的对境哪里都有,只是我们太愚痴了,根本不知道它的价值。-

大家懂得这些道理之后,第一、见到佛塔要多转绕,有时间的话,白天也绕、晚上也绕,不要转一两圈就可以了。第二、一定要右绕,右绕在佛经中讲得很清楚。这两件事情一定要记住。绕完了之后,应该念一些简单或者比较广的回向文,功德回向于一切众生获得成就。-【一个人的修行】

——《绕塔之功德》-

供灯有世间、出世间两种功德,从世间角度讲,供灯者生生世世眼目清净,不会变成盲人,纵然即生中眼睛不太好、身体不健康,通过供灯也能双目复明、获得健康,还能发财、长智

第二篇:《一份震撼人心的修行日记》

一份震撼人心的修行日记

四个月的人生转变

一、缘起代序

整整四个月(95年6月28日--10月28日)前,我拿到《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开始读经。今天,我获得了全新的人生意义。

两年半以前,我当时两岁半的儿子被确诊为儿童孤独症。这是当今国际上无法医治的疑难病。病因机理不清,先天后天不明。患儿表现为不学习社会各种规范,不与人交往,属全面性智力障碍。台湾又称"自闭症",把孤独症儿童称为"星星的孩子"。我的孩子就更严重,至今(5周岁)没有语言,吃、喝、拉、撒基本不能自理,有任何要求都是哭,不会等待,大人只好一样一样试过来。成天跑、爬不停,捡到东西就吃,非常危险。总之,非常难带,非常磨人。 我开始求医,不行;又求气功,找大师,也不行;后来到成都昭觉寺,见到清定上师,请了几本书,从此开始"研究"佛法。

我大学是学工科,搞火箭发动机,研究生学管理工程。可是佛法我很能接受,并且很快就把我原来的学问"统一"了。什么耗散结构理论、霍尔三维结构啦,统统成为佛法的注脚,连我自己都很是吃惊。

我又开始探索实证,先是求密宗。有机会,但是我总是感到有阻碍,缘不对,

一年后退出了。自己学禅,颇感收获,时起时落。遇张居士开示,有领悟,自道"诸声直入八识田,有声无相却亦难"。感慨一番。在此之前,读金刚经、楞严经,楞严咒、大悲咒全背下来了,写了共计三十多万字的"书稿"。全不要了。没有用。

今年四月底,孩子病状加剧:成天哭闹,不进家门,不睡觉,连吃饭都只好骑着三轮车一点点在行进中喂。经常早晨四、五点钟就醒来哭叫。为不吵邻居,我们只好带他出来,不论刮风下雨。对我的考验也算是到了极限。举个例子。有几次我骑着小三轮,后面"绑"着儿子(否则他会跳车跑掉),前面车框里我还要赶着审阅书稿。我当时戏称用词:悲壮。

同事中有劝我把孩子"处理"掉的:推向社会,我不同意;有劝我去农村找巫医的,我明白,但我不干。我就死撑着。因为,我相信佛。

6月中,传话来,陈居士让我念一千遍无量寿经。我当时对净土完全不了解,以为就是老太婆念念,往生去享福的事,没什么希罕。有的老师(不指名)就跟我说,净土是自了汉,是小乘。幸好,我宿世善根还厚,竟然听从劝告,让念就念吧,反正孩子也逼得我没路走。而且,巧的是,去八大处又碰巧稀里糊涂地请回了一套净空法师的讲经磁带(60盘,新加坡89年讲)。回来一听,这下可真傻了。真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然后开始做:所有的经书、杂书统统不看了,只读一本无量寿经。一开始,二小时读完一遍;不到100遍,我就已经能在40分钟内读完一遍了。我开始一

天读三遍,现在每天最少读四遍,多则一天九遍。慢慢地开始尝到"傻读"的好处了,更认定了净空法师指的这个法门的殊胜。 此外,每天定课念佛,早晚各4000声。一开始没有味道,更谈不上有力量,妄想纷飞。慢慢就感觉出读经的作用了,实在妙不可言。【一个人的修行】

自十月份起,总计不过三个月的时间,我已开始能背诵了。不是有意去背,是自然会背,一气连通的。 这一切,都是佛菩萨加持的结果。世人障深,受苦受磨恐怕没几个及得上我,然而,在短短四个月之内,我身心上的变化,说明了一个道理,只要你真心信佛这位好老师的话,肯老实地照着做,所求所愿,没有不应的。

信佛,不是件容易的事。没有福信不来的。没有慧也信不来的。回首二年半前的信佛与今天的信佛,大不相同。真正信佛,当下即佛。

整个上述过程,就是佛菩萨显灵。世人到处求显灵,那个不如这个。这个灵显的是如何让一个障深马上堕地狱的众生当下往生成佛。是阿弥陀佛显灵。我有责任、有义务让大家知道这一过程,也愿意把一些心得体会与诸位同修共同讨论。

四个月,很短,也很长。在阿弥陀佛指引的路上,我还刚刚起步,很愿意诸位同修、老师多多帮助、批评。

二、认识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的名字,相信每一个人都听到过,有的人甚至每天都在念阿弥陀佛。但是,是不是真正认识阿弥陀佛呢?这是个很大的问题。

当初,我刚刚知道孩子的病情,马上从珠海赶回北京,急于知道孩子的情况,不相信孩子是绝症。确定是绝症之后,我仍然不死心,四处求医问药。 绝望之中,我有一回一个人跑到一片空草场,仰望天空,心中涌现了一个声音:阿弥陀佛。我一个字一个字地默念着,祈祷着,忽然,身心一振,似乎天地和我溶为一体,"阿弥陀佛"的声音响彻整个天际,全身为之振动。当时,我不明白,以为是气功的效应,只是知道了阿弥陀佛厉害,不再敢轻易念,也不舍得念了。 既便如此,我对阿弥陀佛仍是一无所知。

后来,开始求气功,学打坐。我很诚,希望气功大师们能为我的孩子治好病,于是刻苦修学,感觉效果不错。终于有一次,让我明白了气功解决不了孩子的问题。大师在台上,好几百人(也许上千)在台下,我也"混"在其中,恭敬地站着听。只见大师一声吼,台下数百人全都开始不断地狂跳,只有我一点反应也没有。我开始反省自己,是否不相信大师呢?不是的,我真心相信气功能治病。可是为什么我没有反应呢?我意识到了一个深层次的问题。这个层次是气功所达不到的,但是,这个层次的内容是什幺,当时我还不清楚,只是感觉到了。【一个人的修行】

一次机会,朋友劝去听气功讲座。我骑了一个半小时的车才赶到。一路在想,不管今天这位大师讲什么,我都不动摇地练这个功(我当时正刻苦地练某功法)。

进得讲堂,大师讲的是佛法,下面的气功爱好者们纷纷离去。我气喘嘘嘘爬上楼,坐在后面,看到大师很年青,心里很不在意。定下心来,一下子就被抓住了,几次往前移坐位,整个人听呆了,听楞了。回来以后,大师的每一句话居然都清清楚楚地印到脑子里,一句没忘。我惊讶,感到了气功中所没有的某种东西。潜意识里的趋向已经很明显了。后来,通过接触,认识了大师,并介绍我去成都见清定上师,才算"身"入佛门。心还在门外。不懂嘛!

回到北京,第一次逛庙,去广济寺就给一位师傅骂了一顿,以后对北京的庙也没兴趣了,不再逛。现在想来,那位骂我的师傅真是功德无量,否则,现在我恐怕还在热衷于朝山拜庙吧!

从昭觉寺带回了一本《觉海慈航》,认认真真地看过去,感觉非常好,又请了几本,准备送人,可就是不念佛。真是"闻名见面如不识,只是缘未福不够"。其实,还是不认识阿弥陀佛。不知净土法门的殊胜。说到底是福慧不够。

真正的磨难还没有开始,因为这时候孩子才两岁半,又有爷爷奶奶帮助。所以,我有许多时间去"钻研"佛法。现在想来,时间太可惜。现在不"钻研"了,又没有多少时间修了。我的时间现在是以分钟计算的。差几分就完不成功课,每天跟上了弦一样。

真正缘熟,是从今年孩子病情加剧开始的。我称之为"四个月":令人胆颤心寒的四个月;令人揪心欲碎的四个月;令他母亲亲尝地狱"大磨活人"的四个月;

第三篇:《修行是终生的事情》

修行是终生的事情.切莫急于求成,否则很容易出事。

修行是终生的事情......选自堪布索达吉《前行广释》

第9课

前两天讲《前行实修法》时,我就讲过,修行是终生的事情,不是一两天、一两个月的热情。有些修行人很着急,觉得自己那么长时间没遇到佛法,现在好不容易遇到了,一定要马上开悟、马上得感应,这是不现实的。修行是一项漫长的工程,你们读大学都不可能两三天就立竿见影,出世间的解脱更不用说了。因此,大家一定要把这个道理弄懂,特别放逸时要求自己不要太懈怠,每天把该用的时间用上;特别精进时也不要太内收,要有一种放松感,切莫急于求成,否则很容

易出事。

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这类公案在佛经中比较多。譬如,《杂阿含经》、《大智度论》中有一个二十亿耳的公案,就说明了这个道理:二十亿耳(首楼那),在嘎达亚那(迦旃延)尊者座下剃度出家。一年以后,他请求去见佛陀,因嘎达亚那尊者要三年才能召集十位比丘来授具足戒,因此托他带口信给佛,请求佛陀应

允五位比丘即可传授圆满戒。

二十亿耳到了佛陀那里以后,在佛陀身边有时间就作经行。但他脚底有毛[1],皮肤细薄,经行时常脚底流血,于是佛陀特别允许他穿一层底的鞋子。但他没有穿,他说自己舍了八十车的金锭和七象随从,从在家到出家,如今怎能贪著一层

底的鞋子!

他很精进地随佛修行了一段日子,但还是不能证果。他就开始有点动摇:“我是一个富家子,大可舍去比丘戒,还俗回家做居士,享受自己原有的财富。常行布施供养僧团,也是修行。”佛陀知道他求证心切,用功过度,就在他动念后,便

让一沙门去呼二十亿耳来。

[2],说法比较相似,佛陀在最后教诫道:“学道犹然,执心调适,道可得矣。”如果心不调适,身体就会疲乏,身体疲乏就会更加心烦,更加心烦就会道心退失,从而造下各种罪业。所以,《四十二章经》中对松紧适度的道理讲得比较清楚。你们方便的话,关于调心的具体窍诀,应该多翻阅《杂阿含经》、《大智度论》

等经典,对里面的道理要再三体会。

世人也提倡有松有紧、劳逸结合,如《礼记》云:“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张,指拉紧弓弦;弛,指放松弓弦。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良方。因此,做任何事都要有一种窍诀。比如企业管理或寺院管理,管理人员如果太严格,什么都按照规矩办事,条条框框理得非常清楚,那可能太紧了,大家都呆不住,全部会跑光;如果太松了,什么规矩都没有,整个组织无头无尾,谁也不愿意呆在那里。所以,我非常佩服上师如意宝,且不论他老人家修行的松

紧适度,仅仅是对学院的管理,许多方式也非常符合现代人的规律。 大家以后不管在佛教道场还是世间单位,做管理人员时应该掌握分寸。如果你太凶了,别人把你看作魔王一样,也不行;如果你太软了,别人把你看作牛粪一样,根本不当个人,也不行。你要管理的话,则应像《君规教言论》所讲的那样,有忿怒的一面,也要有寂静的一面,不管你内心的境界如何,行为上有了这样的调

整,做任何事情都很方便。

修行的时候也是同样,不能太松了,否则,整天吃喝玩乐、迷迷糊糊,非常可怜;也不能太紧了,虽然有些人精进值得随喜,但能否长期保持也很难说。我们学院有一个男众发心人,他刚来的时候,离我院子大概五十米的地方,就开始磕长头过来,我劝他不要磕、不要磕,但他一直不听,头上流了好多血。他信誓旦旦地说:“我从今天开始依止您,您所有的弘法利生事业,我一个人全部接下来,我一定要成为您最好的弟子!”当时我看他有点过激,不太好,但后来技术还可以,就把很多工作交给他。结果不知道他是累了还是怎么了,又太放松,许多行为就不好描述了,跟以前完全截然不同。所以,一个人刚开始又哭又闹又特别精进,

我也不敢全部相信,不知道他以后能不能长久,还有没有这样的精进。 世间上的工作、生活,甚至是感情,其实也需要长期观察。前不久我听老乡说,去年有两户人结成亲家,最初关系特别好,本来你是你家的帐篷,我是我家的帐篷,但因为这两家太亲热了,过年期间竟把两个帐篷架在一起,然后你吃我碗里的东西,我吃你碗里的东西。没想到好景不长,几个月后,彼此之间又发生各种矛盾,最后弄得非常不愉快。不过,对于他们的结局,很多老年人早就预料到了:“他们两家今年太亲密了,明年可能有不吉祥的事发生。”实际上闻法和修行也是如此,一个人若非常极端,太放松了或太精进了,有些老修行人就知道他修行

定然无法成功。

玛吉拉准空行母也说:“不紧亦不松,彼具正见要。”玛吉拉准是藏地十分著名的空行母,她依靠显宗的般若经典开悟,之后依止帕·单巴桑吉,创立了般若法门——断法派。她所传下来的法脉,藏地各教各派都在修。她还将很多伏藏品隐藏在神山中,后由一些高僧大德取出。有关她的生卒年代,很多历史都不相同,有些说她降生于公元1103年,公元1204年圆寂,还有些说她生于1031年,但不管怎么样,她以悲心和空性的境界摄受了无量众生,尤其是对天龙鬼神,通过布施身体与空性、悲心结合起来,从而收服他们、降伏他们,是这样一位大成就者。她在给后人留下的教言中说,平时闻法或修行时,不能过紧也不能过松。过紧的话,容易出问题,有些闭关者修行时一直特别专注,身心都有点不健康了,出关时眼睛红红的、头发长长的,见了就害怕;过松的话,像有些人一样,放弃闭关跑到城市里去了,因果在他眼里也不存在,什么都像虚空一样,这种人现在特别多。所以说,太紧了不行,太松了也不行,不紧不松才是甚深的秘诀。 萨绕哈巴说过:“心如解紧缚,松之得解脱。”心里的束缚若能松开,就可以得【一个人的修行】

到解脱。然而,现在有些人对解脱特别耽著——“上师您可不可以用棍棒打一打我,我很想开悟啊!我二十多年都没有学佛,今天学了佛,才发现落了这么多课,好多法都没有听,很多境界都没现前,好着急啊,我一定要马上开天眼!”自己也用头使劲撞墙,想开天眼,这是不现实的。修行需要一段时间,刚开始学佛不要过急,不管怎么样,你现在遇到佛法还是很好,可是一口不能吞下一锅饭,应该一步一步地来,这样境界才会在你相续中出现。修行应当长期不断地串习,藏地汉地的很多大德都是在十年、二十年中,常年如一日地努力,并不是在上师面前灌顶那一天非常精进,或者听一两堂课、看一两本书非常精进,这不算什么,

不一定马上获得解脱,必须要有长远的打算,如此修行才能成功。

总而言之,心既不能过紧而内收,也不能过松而外散,要做到不松不紧、恰到好处,诸根悠然而住。当然有些人很会放松,就像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中所说,放松方面不必去劝[3]。我跟有些道友说:“你要注意身体,不要太精进了。”“啊!上师您这方面不用劝,我放松倒没有问题。我有两个特征,一是睡觉,二是吃饭,这两者不用任何善知识来引导。”可是对个别人来说,如果心不会调整,刚开始学佛、尤其是闭关时比较着急,非要得成就不可,这个也要学、那个也要学,不学又不行,最后把身体弄垮了,心里会更着急,心里越着急,事

情就越办不成。所以,大家要牢记上面的教言。

[1] 《大智度论》云:“沙门二十亿耳,鞞婆尸佛时作一房舍,以物覆地,供养众生,九十一劫天上人中受福乐果,足不踏地,生时足下毛长二寸,柔软净好,父兄欢喜,与二十亿两金,见佛闻法,得阿罗汉,于诸弟子中精进第一。”

[2] 《四十二章经》云:“有沙门夜诵经,其声悲紧,欲悔思返。佛呼沙门,问之:汝处于家,将何修为?对曰:恒弹琴。佛言:弦缓何如?曰:不鸣矣!弦急何如?曰:声绝矣!急缓得中何如?曰:诸音普调!佛告沙门:学道犹然,执心

调适,道可得矣。”

[3] 《定解宝灯论》云:“众生平庸过放松,流转三界轮回中,无需仍旧再三劝。”

第四篇:《人生就是修行》

---二月寄语 二月寄语 人生就是修行 • • • •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的手里/不舍 不弃; • 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默然相爱 /寂静欢喜……” • 不悲不喜,不来不去,不增不减,不舍不弃, 这颇具禅味的表白诠释着经典台词:“人生就 是一场修行”,从生到死,人生便是由人修成 禅的过程。 • • • • 人生是一场修行,修的是容纳。 人生是一场修行,修的是智慧。 人生是一场修行,修的是超脱。 人生是修行,修行在得失之间,修 行在悲喜之间,修行在来去之间。 • 人生就是修行,从生命诞生的那一刻开始便接收 来自外宇宙的能量与信息,不断地改变与塑造各 自的内宇宙。自然是奇妙的,一树结果,有酸有 甜;一娘生子,有愚有贤。修行是内外宇宙信息 与能量交换转化的一个过程,各自的差异便形成 了大千世界。 • 修者——改变也,行者——实践也,修与行是人 生不断自我改造的一个过程。而这一过程是在 “游戏规则”的绑架之下进行的。如果给人生描 绘出轨迹,就会发现人生的轨迹并不是线性的, 而是迂回曲折羊肠小道。我们各自沿着自己绘制 的羊肠小道上山、登峰、下山。 • 读万卷书,如行万里路,书是什么?是前人行 万里路留下的足迹,是前人的故事,是前人思 想的精髓。读书固然重要,且读书是最有效的 修行方法之一,十年寒窗苦,可重走历史的足 迹,借助前人的肩膀,我们可以站得更高,看 得更远。 • 但书是路径,既然是路径,就会有泥潭与沼泽, 从古到今,读书的人不少,但能绕开泥潭与沼 泽的人不多,而更多的人则是被路径绑架,或 呈现出路径依附效应。 • 鹦鹉学舌非真懂,知了鸣叫非真知。读书要进入 书的内心世界,文字乃心声再现,要领悟书的心 声。带着思考与批判读书,及时避开泥潭与沼泽, 不断修正与改造自己。 •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人的一生是在不 断的修正与改造中度过的。什么样的修行得到什 么样的人生。而对于思想顽固、愚钝、麻木不仁 之辈,庄子在《庄子·田子方》中发出这样的感 慨“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大师有一位徒弟,台大毕业后, 大师有一位徒弟,台大毕业后,到夏威 夷读硕士,又到耶鲁读博士, 夷读硕士,又到耶鲁读博士,花了好多年的 时间,终于得到博士,非常欢喜。 时间,终于得到博士,非常欢喜。有一天他 回来,对大师说: 师父, 回来,对大师说:“

师父,我现在得到博士 学位了,以后要再学习什么呢? 大师说: 学位了,以后要再学习什么呢?”大师说: 学习做人。 学习做人是一辈子的事, “学习做人。”学习做人是一辈子的事,没 有办法毕业的。 有办法毕业的。 人生,不管是士农工商、 人生,不管是士农工商、 各种人等, 各种人等,只要学习就有 进步, 进步,今天要跟大家分享 需要学习的事。 需要学习的事。 第一、 学习认错” 第一、“学习认错”。 人常常不肯认错,凡事都说是 人常常不肯认错, 别人的错,认为自己才是对的, 别人的错,认为自己才是对的, 其实不认错就是一个错。 其实不认错就是一个错。 认错的对象可以是父母、朋友、 认错的对象可以是父母、朋友、 社会大众、佛祖, 社会大众、佛祖,甚至向儿女或是对 我不好的人认错, 我不好的人认错,自己不但不会少了 什么,反而显得你有度量。 什么,反而显得你有度量。学习认错 是美好的,是一个大修行。 是美好的,是一个大修行。 第二、 学习柔和和尊重对方” 第二、“学习柔和和尊重对方”。 人的牙齿是硬的,舌头是软的, 人的牙齿是硬的,舌头是软的,到了人生的 最后,牙齿都掉光了,舌头却不会掉, 最后,牙齿都掉光了,舌头却不会掉,所以要柔 人生才能长久,硬反而吃亏。心地柔软了, 软,人生才能长久,硬反而吃亏。心地柔软了, 是修行最大的进步。一般形容执着的人说, 是修行最大的进步。一般形容执着的人说,你的 你的性格很冷、很硬,像钢铁一样。 心、你的性格很冷、很硬,像钢铁一样。如果我 们像禅门说的调息、调身、调心, 们像禅门说的调息、调身、调心,慢慢调伏像野 像猴子的这颗心,令它柔软, 马、像猴子的这颗心,令它柔软,人生才能活得 更快乐、更长久。 更快乐、更长久 第三、 学习荣忍培养宽容大度的气质” 第三、“学习荣忍培养宽容大度的气质”。 这世间就是忍一口气,风平浪静, 这世间就是忍一口气,风平浪静,退一 步海阔天空; 万事都能消除。 步海阔天空;忍,万事都能消除。忍就是 会处理、会化解,用智慧、 会处理、会化解,用智慧、能力让大事化 小事化无。各位要生活、要生存、 小、小事化无。各位要生活、要生存、要 生命,有了忍,可以认清世间的好坏、 生命,有了忍,可以认清世间的好坏、善 是非,甚至接受它。 恶、是非,甚至接受它。 第四、 学习沟通 有个好脸有颗好心 有个好脸有颗好心” 第四、“学习沟通—有个好脸有颗好心”。 缺乏沟通,就会产生是非、争执与误会。 缺乏沟通,就会产生是非

、争执与误会。 现在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两岸三地最重 现在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 要的就是沟通,相互了解、相互体谅、 要的就是沟通,相互了解、相互体谅、相互 帮助,大家都是龙兄虎弟,互相争执、 帮助,大家都是龙兄虎弟,互相争执、不沟 通怎么能和平呢? 通怎么能和平呢? 第五、 学习放下怨恨和人生的不尽人意” 第五、“学习放下怨恨和人生的不尽人意”。 人生像一只皮箱,需要用的时候提起, 人生像一只皮箱,需要用的时候提起, 不用的时就把它放下,应放下的时候, 不用的时就把它放下,应放下的时候,却 不放下,就像拖着沉重的行李,无法自在。 不放下,就像拖着沉重的行李,无法自在。 人生的岁月有限,认错、尊重、 人生的岁月有限,认错、尊重、包容才能 让人接受,放下才自在啊! 让人接受,放下才自在啊! 第六、 学习感动与感恩” 第六、“学习感动与感恩”。 我们看到人家得好处,要欢喜; 我们看到人家得好处,要欢喜;看到好人 好事,要能感动。感动是一个爱心、 好事,要能感动。感动是一个爱心、菩萨 菩提心,在我人生的岁月里, 心、菩提心,在我人生的岁月里,有许多 事情、语言感动了我, 事情、语言感动了我,所以我也很努力的 想办法让别人感动。 想办法让别人感动。 三则感人小故事 第1个故事 个故事 小孩的心 有一位单身女子刚搬了 家,她发现隔壁住了一户 穷人家, 一个寡妇与两个 穷人家, 小孩子。 小孩子。 有天晚上,那一带忽然停了电, 有天晚上,那一带忽然停了电, 那位女子只好自己点起了蜡烛。没一 那位女子只好自己点起了蜡烛。 会儿,忽然听到有人敲门。 会儿,忽然听到有人敲门。 原来是隔壁邻居的小孩子,只见 原来是隔壁邻居的小孩子, 他紧张地问:「阿姨, 他紧张地问:「阿姨,请问你家有蜡 :「阿姨 烛吗?」 烛吗?」 1:小孩的心 女子心想:「他们家竟穷到 女子心想:「他们家竟穷到 :「 连蜡烛都没有吗?千万别借他们, 连蜡烛都没有吗?千万别借他们, 免得被他们依赖了! 」 免得被他们依赖了! 於是,对孩子吼了一声说: 於是,对孩子吼了一声说: 「没有!」 没有!」 1:小孩的心 正当她准备关上门时,那穷小孩展 正当她准备关上门时, 开关爱的笑容说:「我就知道你家一定 开关爱的笑容说:「我就知道你家一定 :「 没有!」 说完, 没有!」 说完,竟从怀里拿出两根蜡 烛,说:「妈妈和我怕你一个人住又没 :「妈妈和我怕你一个人住又没 有蜡烛,所以我带两根来送你。」 有蜡烛,所以我带两根来送你。

」 此刻女子自责、感动得热泪盈眶, 此刻女子自责、感动得热泪盈眶, 将那小孩子紧紧地拥在怀里。 将那小孩子紧紧地拥在怀里。 1:小孩的心 第2个故事 个故事 纯真的心 有一个小镇很久没有下雨了, 有一个小镇很久没有下雨了,令 当地农作物损失惨重,於是牧师把 当地农作物损失惨重, 大家集合起来, 大家集合起来,准备在教堂里开一 个祈求降雨的祷告会。 个祈求降雨的祷告会。 2:纯真的心 众中有一个小女孩, 因个子太小, 众中有一个小女孩, 因个子太小, 几乎没有人看得到她, 几乎没有人看得到她,但她也来参加祈 雨祷告会。 雨祷告会。 就在这时侯,牧师注意到小女孩所 就在这时侯, 带来的东西,激动地在台上指著她说: 带来的东西,激动地在台上指著她说: 「那位小妹妹很让我感动!」於是大家 那位小妹妹很让我感动!」於是大家 !」 顺著他手指的方向看了过去。 顺著他手指的方向看了过去。 2:纯真的心 牧师接著说:「我们今天来祷告祈 牧师接著说:「我们今天来祷告祈 :「 求上帝降雨,可是整个会堂中, 求上帝降雨,可是整个会堂中,只有她一 个人今天带著雨伞!」大家仔细一看,果 个人今天带著雨伞!」大家仔细一看, !」大家仔细一看 然,她的座位旁挂了一把红色的小雨伞; 她的座位旁挂了一把红色的小雨伞; 这时大家沉静了一下,紧接而来的, 这时大家沉静了一下,紧接而来的, 是一阵掌声与泪水交织的美景。 是一阵掌声与泪水交织的美景。 2:纯真的心 有时我们不得不说:小孩子其 有时我们不得不说: 实一点都不「小」,他 (她)们其 实一点都不「 」,他 实很「大」!他(她)们的爱心很大! 实很「 」!他 们的爱心很大! 他 (她)们的信心很大! 们的信心很大! 2:纯真的心 第3个故事 个故事 我们只不方便三小时 那天跟老公幸运地订到了票回婆家, 那天跟老公幸运地订到了票回婆家, 上车后却发现有位女士坐在我们的位子 上,老公 示意我先坐在她旁边的位子, 示意我先坐在她旁边的位子, 却没有请这位女士让位。我仔细一看, 却没有请这位女士让位。我仔细一看, 发现她右脚有一点不方便,才了解老公 发现她右脚有一点不方便, 为何不请她让出位子。 为何不请她让出位子。 他就这样从起点一直站到终点,从头 他就这样从起点一直站到终点, 到尾都没向这位女士表示这个位子是他的, 到尾都没向这位女士表示这个位子是他的, 下了车之后,心疼老公的我跟他说:「让 下了车之后,心疼老公的我跟他说:「让 :「 位是善行,但从 起点到终点这

么久,大可 起点到终点这么久, 位是善行, 中途请她把位子还给你,换你坐一下。 」 中途请她把位子还给你,换你坐一下。 3:我们只不方便三小时 老公却说:「人家不方便一辈子, 老公却说:「人家不方便一辈子, :「人家不方便一辈子 我们就不方便这三小时而已。」听到老 我们就不方便这三小时而已。」听到老 。」 公这么说,我相当感动,有这么一位善 公这么说,我相当感动, 良又为善不欲人知的好老公, 良又为善不欲人知的好老公,让我觉得 世界都变得温柔许多。 世界都变得温柔许多。 3:我们只不方便三小时 心念一转,世界可能从此不同,人 心念一转,世界可能从此不同, 生中,每一件事情,都有转向的能力, 生中,每一件事情,都有转向的能力, 就看我们怎么想,怎么转。 就看我们怎么想,怎么转。 我们不会在三分钟内成功,但也许 我们不会在三分钟内成功, 只要花一分钟,生命从此不同。 只要花一分钟,生命从此不同。 3:我们只不方便三小时 你看完这篇短文后,有没有想的 你看完这篇短文后, 更多,有没有想去改变什么? 更多,有没有想去改变什么? 当然,一个人的善举可能会改变 当然, 很多人的一生。 很多人的一生。 3:我们只不方便三小时 “我们不一定会因为赚很 多的钱而富有,但我们可以因 多的钱而富有, 付出的善念而使心中富有,使 付出的善念而使心中富有, 我们幸福一生,快乐一生” 我们幸福一生,快乐一生” 第七、 第七、“学习感激的心情对待工作 懂得付出必有回报” 懂得付出必有回报”。 不但对公司有利也对自己有利, 不但对公司有利也对自己有利, 也让朋友、家人放心, 也让朋友、家人放心,所以也是孝 亲的行为。 亲的行为。 34 工作是人生中宝贵的资源 带着感恩的心来工作会让你会收获很多。 带着感恩的心来工作会让你会收获很多。 35 感恩应正确对待工作 不是工作需要人而是人需要工作 领导在和不在一个样 工作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而非公司 工作中不是尽力而为而是要全力以赴 加薪和升级不是领导决定的而是你自己的 工作表现决定的 和公司共命运与老板同呼吸 爱上自己现在的工作珍惜现在的工作 享受工作着的幸福 37 收入来自工作 尽心尽力尽责 人生新理念: 人生新理念: • 感恩 善念 •对人要感恩 对人要感恩 •对事要尽心 对事要尽心 •对物要珍惜 对物要珍惜 •对己要克制 对己要克制 包容 快乐 感恩的心 •天道酬勤、地道酬善、 商道酬信、业道酬精、 人道酬诚 • 让别人成功,你也可以成功; 人最大的价值就是成就别人

第五篇:《真正修道的人是无事人》

如果我们不懂得放下种种的仇恨,那么,记忆的深处会再一次割伤我们纯洁的心灵,所以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命由己造,运由心生。每一念都发善念,你的命运就会彻底的翻转。当你碰到困难的时候,也不可以失去这一念正念跟善念,就是永远坚持不可以伤害任何一个众生,坚持用爱、用慈悲来解决问题,吃亏了,就原谅他、宽恕他。___慧律法师 慧律法师----佛为什么不讲神通? 我们念大悲咒,若是以得感应为主;见到佛,闻到香味,以这些感应为佛教;拜山,做法会,都是为了感应,这样佛教out! 完蛋了!一定完蛋!佛教很快就会变成神教了,只为了求平安,求消灾,求现世报,希望赶紧得到快乐,这样佛教一定完蛋,佛教会走入死亡边缘,就是因为方便。 因为众生不了解方便是增上缘,这不过是佛菩萨的慈悲,给我们的一种加被,加被我们,给我们一种信心。 我常常告诉他们:八正道里面,正知正见、正命、正精进、正思维...你想想看!八正道中,哪里有一条正神通?佛为什么不讲神通?他为什么不讲神通?因为神通太迷惑人了,因为神通会迷惑众生,会让他变成不想求法了,他求得神通之后,他有感应啊,病苦会好啊,让他见到佛了,全家人又很平安,到后来,跟拜乩童,拜神的完全一样了,没有正法,完全没有正法了! 口德很重要,我这辈子做了二个很重要的:第一,我的口业守得非常紧,我绝对不讲一句伤人的话。第二,我心中没有恨。~~慧律法师 真正修道的人是无事人!无是非、无长短、无来去、无求、无著,统统是绝对!无事就是不生不灭的清净大般涅槃的本体。修道人是无事人,如果我们今天修道,修得很烦恼,一天到晚争高下,那你想想看,这是修行人吗?其实我们要判断一个人的修行也很简单,这个人一天到晚心里不平衡,嘴巴讲东讲西,那就知道,这个人离道太远了,实在是太远了!最基本的烦恼都放不下,他有多大的神通,都是骗人的!烦恼都弄不通,你有什么神通呢?道人是无事人,那么无事人,他就是一心,他没有许多的心[强]!有许多的心,他才有对立、才有争执嘛,他才有是非心。----慧律法师《传心法要》 你要真的想改变命运,第一个一定要持戒,杀盗淫妄酒,再来行善丶印经丶放生,最重要的是能够把佛陀所讲的正法广为流通,这是很重要的!那么命运就慢慢的改,命运不是不能改变,但看我们自己。~~慧律法师《楞严经》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tuijian89199/

推荐访问:跑步是一个人的修行 如何做一个在家修行人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