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

来源:阅读答案 时间:2016-06-28 14:35:55 阅读:

【www.zhuodaoren.com--阅读答案】

第一篇:《每日一练(八)文化经典阅读(答案)》

永安一中2014届高三语文总复习资料

每日一练(八)文化经典阅读

1、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①凡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孟子〃公孙丑上》

②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也与。《论语〃学而》

“孝悌”、“仁义礼智”是孔孟的修身之道,它们在治国安邦上有何作用?请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加以分析。

答:“孝悌”是做人的根本,也是践行仁的根本。将“孝悌之义”推广开来,就能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将善性发扬光大,小则可以赡养父母,大则可以安定天下。孔孟将个人修身与治理国家联系在一起,强调了个人修身对治国安邦的重要性。

2、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①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孟子〃告子上》

②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论语〃述而》

③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上述三个语段均阐述了对践行“仁”的看法,请简要分析它们在这方面的共同之处。 答:孔孟认为,践行仁取决于自己而非他人。践行仁并非难事,关键在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于我们的内心有无向仁向善的心。

3、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①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孟子〃告子上》

①②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

注:①习:后天习染积久养成的习性。

(1)孔孟对于人性的看法有何相通之处?(2分)

答:人的本性是善的、纯真的。

(2)请结合以上选段,谈谈“习相远”的原因。(4分)

答:孔子认为人有善恶、贤不肖的差别,是因为社会环境的习染不同;孟子认为人性是善的,之所以发生改变,是因为外力的作用、环境的影响使然。

孔子认为人先天具有纯真本性,互相之间是接近的,正如孟子所说的人性向善,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但是后天习染积久养成的习性,却是互相之间差异甚大。

4、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①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

①②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

注:①放心:丢失的本心。

孔孟对于学习之道的看法有何相通之处?请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加以分析。

答:儒家认为,学习和修身密不可分,学习首先是学做人,然后才是做学问。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不只是看他的文化知识,更要看他有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5、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①子曰:“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

②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孟子〃告子上》

③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尽心下》

在如何保存善心、成为仁人君子的问题上,孔孟的看法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加以分析。

答:相同之处:克制私欲。孔子认为,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自己的言行回归到礼的规范,这就是仁;孟子认为,人如果被耳目等感官牵着走,就会陷入私欲的泥淖。要想成为大人(君子),就必须先立心志,清心寡欲。

6.阅读下面《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①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

②孟子曰:“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孟子〃告子上》)

⑴这两段话包含哪两个成语?

答:功亏一篑,一暴十寒

⑵这两段话共同说明了学习上的一个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

答:这两段话共同说明了一个道理;学习要持之以恒。孔子以堆土为山作比喻,如果差一筐土就可堆成山,却停下来,就不能成功;如果在平地倒筐土,连续不断,就有希望成功,说明学习要持之以恒。孟子以植物生长为喻,极容易生长的植物,如果晒它一天,冻它十天,没有能生长的,说明学习要持之以恒。

7.阅读下面《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①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论语〃雍也》)

②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yì)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孟子〃尽心上》)

③孟子曰:“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孟子·离娄下》)

⑴这两段话体现孔孟哪些教育思想?

答:体现了孔孟“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教亦多术”等教育思想。

⑵结合《孟子》选段,解释“私淑艾”的含义。

答:没有得到某人的亲身教授,而又敬仰他的学问并尊之为师、受其影响的,称之为“私淑艾”。

8.阅读下面《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①颜渊喟然叹曰:“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语〃子罕》) ②孟子曰:“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孟子〃尽心上》) ⑴这两段话体现孔孟什么教学主张?

答: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主张。

⑵孟子是怎样以水为喻来阐明这一教学主张的?

答:孟子说流水这东西不流满洼坑就不再向前流,君子有志于学习圣人之道,不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就难以通达。

9.阅读下面《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②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⑴这两段话意在说明一种什么学习方法?

答:意在说明学习在善于思考。

⑵孔孟在阐述这种学习方法时各有什么侧重点?

答:孔子强调学思结合偏一不可,孟子强调学习时要敢于对书本的现成结论质疑,不能盲从。

10.阅读下面《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①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论语〃阳货》

②孟子说:“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己矣。”(《孟子〃告子下》) ⑴孔子托病不见孺悲,其教育目的何在?

答:其教育目的在于促使孺悲做出深刻反省。

⑵孟子的“不屑之教”与孔子教育孺悲的方法是否相通?为什么?

答:两者教育方法相通,因为都是促使受教育者反思。

11.阅读下面《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①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

②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己矣。”(《孟子〃告子上》)

⑴孔子和孟子认为教育要把什么放在首位?请简析。

答:孔子和孟子认为教育要把培养良好的道德放在首位。孔子说:培养学生要以道为志向,以仁德为纲领。孟子说,求取学问,不为别的原因,只是为寻求丢失的本心。

⑵孔子这段话的内容除了与孟子的共同点外,还强调什么?

答:孔子还强调要使学生掌握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全面发展。

12、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①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0

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

以上选段体现了孔孟在为政治国方面的共同点?请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加以分析。

答:以上选段都体现了儒家以德治国的基本原则。孔子认为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孟子认为只要实行仁政、掌握民心便可以“王天下”,从而满足“大欲”(最大的心愿)的道理。

13、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①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②)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孟子〃梁惠王上》)

在治理国家应当具备的条件方面,孔孟有何相同之处?有何不同之处,请结合选段加以分析。 答:相同之处,孔孟都认为给予老百姓充足的粮食,让百姓安居乐业是治理国家的起码条件。 不同之处,孟子强调了实行仁政、保民而王的具体措施就是要 “制民之产”,让百姓基本的生活保障;孔子在强调让百姓有充足的粮食保障的同时,要把“信”放在最重要的位臵,认为百姓对统治者信任,才是国家存在下去的最重要因素。

14、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①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论语〃子路》)

②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孟子〃梁惠王下》)

以上选段都谈到了为政治国的哪一方面的问题?孔孟在这一问题上侧重点有何不同? 答:都谈到了为政治国中选用人才的问题。

孔子侧重于要求统治者推举选拔所知道的贤良人才,并认为真正的人才是不会被埋没的。孟子侧重于强调选用人才时要采纳国人的意见来慎重考察。

15、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①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

②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

根据以上选段,谈谈孔孟在对待国君的态度上有何异同?对后世影响如何?

答:孔子强调臣事奉君主应该以尽忠职守,忠心相待;由于强调了臣对君的尽忠,导致后来即使君主无礼,臣下也应尽忠,以至于发展到不问是非的愚忠。

孟子并不把“君”看作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认为,残害人民的就不配称为“君”,因此臣子诛杀这种人是正义行为。这一进步主张正是孟子思想超越孔子的一个重要方面。

16、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①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为政》)

②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孟子〃离娄上》)

结合上述语段谈谈你对“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的理解。

答:孔孟都认为身处高位的人言行正直,品行端正,可以起到带头表率的作用,否则不但不能令人信服,反而会传播邪恶。因此在治理百姓时,统治者自己的品行要端正,这样,不用发布命令,百姓也会去照着做;否则即使发布命令,百姓也不会服从。

17、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①①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

②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论语〃尧曰》)

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注释】①兴灭国,继绝世:恢复被灭亡的国家,承续已绝的族世;②说:同“悦”; 译为:处事公平人民就会高兴。

(1)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儒家怎样的治国方针?

答:实行仁政,以德治国。

(2)请结合以上选段,谈谈“天下之民归心焉”的原因。

答:孔子认为统治者心怀仁德,实践美德善政,就能获得民心,得到百姓信任。孟子认为治国施行仁政,关怀、爱护百姓,就会受到百姓的拥护,想称王天下就得到了最坚定的后盾。

18、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①②①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

善而教不能,则劝。”(《论语〃为政》)

②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

【注释】①以:连词,而,和;②临:对待;庄:庄重,严肃。

在孔孟看来,当政者如何才能真正治理好国家?结合以上选段谈谈你的看法。

答:孔孟认为当政者本人庄重严谨、孝顺慈祥,努力实行仁政,使百姓会真正心悦诚服,发自内心地顺从国君,忠于国家,这样国家也就治理好了。

第二篇:《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2015届高三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新津中学2015届高三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27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中听/中肯 驽马/弓弩 电饭煲/桥头堡 万马齐喑/义愤填膺 ........

B.洁癖/臧否 绮丽/涟漪 夹生饭/蓝夹袄 膘肥体壮/为人剽悍 ........

C.拮据/裙裾 脸颊/狡黠 倒装句/追悼会 以一当十/独当一面 ........

D.重创/创伤 靡费/风靡 会计师/刽子手 运筹帷幄/韦编三绝 ........

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

A.打鱼 泊来品 影牒机 舔犊情深 明火执仗

B.蜇伏 照像机 一滩血 原物壁还 合盘托出

C.装定 综合征 讲意气 门可罗鹊 仗义直言

D.起讫 金刚石 挖墙角 张惶失措 陨身不恤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短短的一段,事情很小,却把两个人全突现出来了。一个是得意忘言,一个是极有心眼。 ....

B. 何润东出道十年了,似乎一直不瘟不火,直到去年,他主演的《新三国》《泡沫之夏》等电视剧收视....

率喜人,他的人气也随之飙升。

C. 今日有评论指出,特权阶层上下其手,已经严重危害到高考招生的公信度,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足....

够重视。

D. 文学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作家塑造的人物形象往往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为原形创作而成的。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某某高中出台“手机不进入教学楼”“在校期间禁止网购”的政策,对那些已经习惯使用手机进行网购的同学,的确会感到很不适应,但一些家长还是认为此举是必要的。

B.百年校庆在即,学校要求全体师生注意礼仪,热情待客,带给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

C.由于热岛效应,成都市区的气温较周围地区普遍偏高,市民们见到下雪的机会变得很少,据成都市民回忆,最近一次见到鹅毛大雪还是在2010年12月15日的晚上。

D.近日,澳大利亚就马航MH370客机失联事件举行新闻发布会。澳方表示,搜寻区域“在不断改变,也非常遥远”,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困难的搜索行动”,但澳方会克服困难,竭尽全力,努力搜索。

二、(9分,每小题3分)

泛娱乐化伤害了谁?

抗日剧化身雷人武侠剧、历史剧成了穿越剧、宫斗剧成了现代职场指南、网络玄幻小说受到热捧、段子成了历史著作新写法、选秀节目多到令观众以为遥控器坏了、恶搞打分成了网络新潮流……种种现象表明,泛娱乐化正在成为中国社会文化不可忽视的一个倾向。

虽然学者们对泛娱乐化的内涵究竟如何说法各异,但概而言之,所谓泛娱乐化就是以娱乐化心态对

一位传媒学者为了寻找资料,在打开某网站的传媒频道之后,发现绝大多数内容竟然是明星绯闻。也许在网站编辑看来,这些东西才是传媒应该关注的内容。在海南发生校长带小学生开房的恶性事件后,有的人打出“校长,开房找我”的招牌,看似表达了愤慨,但最终却使一个反思校园安全和师德建设的契机,演变成了一场引人围观的闹剧。要知道,事件的核心是那些不幸的孩子,是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可如今,读者的眼球被这些看似充满正义感的举牌者所吸引,他们反倒成为媒体报道的对象。重大社会问题就这样被变成了娱乐新闻。

再以不久前遭到舆论猛批的抗日雷剧为例,一场艰苦卓绝的全民族抗战成了表现主人公风花雪月、盖世神功、侠骨柔肠的大背景。许多人说这是因为编导们缺少历史常识和正确的历史观,但显然娱乐性才是这些剧首先考虑的因素。正是为了增加娱乐性,才导致雷人剧情的集中爆发。而历史真实就是在这浓浓的娱乐氛围里消解殆尽。

我们并不否认,丰富多彩的娱乐是中国社会日益开放进步的一个标志,是告别贫乏苍白的激进年代的一个武器。但是过犹不及,一旦做过了头,娱乐就变成了愚乐。文化具有娱乐功能,但显然娱乐不等于文化的全部。教化与审美也是文化不可或缺的职能。把娱乐视为文化的全部不仅仅是认识不到位的问题,更是在行动上以商业利益取代社会利益的根本原因。正如美国学者尼尔〃波斯曼在《娱乐致死》一书中所写:“如果一个民族分心于繁杂琐事,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义为娱乐的周而复始,如果严肃的公众对话变成了幼稚的婴儿语言,总之,人民蜕化为被动的受众,而一切公共事务形同杂耍,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发现自己危在旦夕,文化灭亡的命运就在劫难逃。”

因此,面对今天的泛娱乐化问题,文化与传媒工作者应树立责任意识,警惕泛娱乐化心态,以自己高质量的工作向社会传达“认真的思考、严肃的生活、健康的娱乐”。对社会公众而言,也应认识到,娱乐是生活的一部分,但生活不是娱乐。

(选自《人民日报》2013年6月20日)

5、下列关于“泛娱乐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泛娱乐化表面是对一本正经、高高在上的主流权威的一种挑战,且能给人一种众生平等、集体狂欢的美好感受。

B.泛娱乐化对重大问题的研究是一种遮蔽,同时,泛娱乐化的倾向导致整个社会在智识上和审美上都趋于浅薄与平庸。

C.泛娱乐化是指以娱乐化心态对待一切,严肃、高尚、深刻的东西都被搞笑、消解、戏谑,娱乐性成为

评判的唯一指标。

D.抗日神剧、宫斗剧、网络玄幻小说、选秀节目等大行其道的现象表明,泛娱乐化早已成为中国社会文化不可忽视的一个倾向。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 某些网站的传媒频道,绝大多数内容竟为明星绯闻,海南校长带小学生开房事件,在某些媒体上竟成为一场引人围观的闹剧。

B. “校长开房”后“校长,开房找我”招牌的出现,在表达愤慨及深沉的忧患的同时,也使重大的社【阅读答案__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

会问题成为娱乐新闻。

C. 曾遭到舆论猛批的抗日雷剧,竟然将一场艰苦卓绝的全民族抗战演绎成为表现主人公风花雪月、盖世神功、侠骨柔肠的大舞台。

D. 泛娱乐化的流行,导致了雷人剧的集中爆发,而严肃的历史真实,在娱乐圈的消解、戏说、穿越中丧失殆尽。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尽管对娱乐化的内涵阐释学者们尚有不同意见,但泛娱乐化背后,对娱乐性的追逐,导致读者眼球被娱乐性。

B. 丰富多彩的娱乐是中国社会日益开放进步的一个标志,但缺少历史观与责任心的娱乐,会将娱乐变成愚乐。

C. 文化具有娱乐功能,但娱乐不是文化的全部,而对文化教化与审美功能过度拔高,则是泛娱乐化的根本原因。

D.泛娱乐化问题,应引起文化和传媒工作者高度警惕,也应使公众认识到,娱乐不是生活的全部,商业利益不能取代社会利益。

三、(6分,每小题3分)

三十六年,倭犯乐清、瑞安、临海,继光援不及,以道阻不罪。寻会俞大猷兵,围汪直余党于岑港。.

久不克,坐免官,戴罪办贼。已而倭遁,他倭复焚掠台州。给事中罗嘉宾等劾继光无功,且通番。方按问,.

旋以平汪直功复官,改守台、金、严三郡。 .

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慓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南方多薮泽,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臵之。“戚家军”名闻天下。 .

四十一年,倭大举犯福建。是时宁德已屡陷。距城十里有横屿,四面皆水路险隘,贼结大营其中。官军不敢击,相守逾年。其新至者营牛田,而酋长营兴化,东南互为声援。闽中连告急,宗宪复檄继光剿之。先击横屿贼。人持草一束,填壕进。大破其巢,斩首二千六百。乘胜至福清,捣败牛田贼,覆其巢,余贼走兴化。急追之,夜四鼓抵贼栅。连克六十营,斩首千数百级。平明入城,兴化人始知,牛酒劳不绝。继光乃旋师。抵福清,遇倭自东营澳登陆,击斩二百人。而刘显亦屡破贼。闽宿寇几尽。于是继光至福州饮至①,勒石平远台。

及继光还浙后,新倭至者日益众,围兴化城匝月。会显遣卒八人赍书城中,衣刺“天兵”二字。贼杀而衣其衣,绐守将得入,夜斩关延贼。副使翁时器、参将毕高走免,通判奚世亮摄府事,遇害,焚掠一空。留两月,破平海卫,据之。初,兴化告急,时帝已命俞大猷为福建总兵官,继光副之。及城陷,刘显军少,.

壁城下不敢击。大猷亦不欲攻,需大军合以困之。四十二年四月,继光将浙兵至。于是巡抚谭纶令将中军,.

显左,大猷右,合攻贼于平海。继光先登,左右军继之,斩级二千二百,还被掠者三千人。纶上功,继光.

首,显、大猷次之。帝为告谢郊庙,大行叙赉。继光先以横屿功,进署都督佥事,及是进都督同知,世荫.

千户,遂代大猷为总兵官。

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与大猷均为名将。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飚发电举,屡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节选自《明史·戚继光列传》)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道阻不罪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 ..

B. 还被掠者三千人 村中少年好事者三千人 ..

C. 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 蟹六跪而二螯 ..

D. 时帝已命俞大猷为福建总兵官 王使屈平为令 ..

第Ⅱ卷(共123分)

四、(31分)

10.把第I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贼杀而衣其衣,绐守将得入,夜斩关延贼。(4分)

(2)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4分)

11.请根据第I卷的文言文,简要概括戚继光作为军事将领的特点。(5分)

12.用 “/”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8处)(4分)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3.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分)

昭君怨·咏荷上雨 (宋)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1)这首词的动词用得生动别致,请以“跳”字为例分析说明。(3分)

答:

(2)整首词中,词人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作简要说明。(5分)

答: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小题)(6分)

(1)荆轲和而歌, ,士皆垂泪涕泣。

(2) ,依依墟里烟。

(3) ,子无良媒。

(4)女也不爽, 。

(5)士也罔极, 。

(7) ,悠悠我心 (8)狗吠深巷中, 。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篱笆青青(宋长征)

①篱笆青青,来自乡村的深处,青绿着,蜿蜒着,像一条绿色的丝带,拴住乡村的暖,拴住庄户人的脚步,拴住千里万里之外游子的心。你见过山的险峻,见过海的宽广,却不一定就见过一围小小的篱笆,纤细,温柔,一如母亲慈爱的眼神。等你走得近了,等你放下手中的行囊,你禁不住要停下来,在这小小的篱笆旁,借着篱笆青青的思绪,想起了远方的亲人。

②一丛篱笆,可能是一段小小的竹林。青青的叶子,细细的竹节,繁密或稀疏的枝条,透过去,能看见鸡的逡巡,鸭的悠闲,或许还有一条狗戒备的眼神。忽而,篱笆深处闪过一张朴实的面孔,和蔼的女主人会用浓浓的方言问你:渴了,还是累了,要歇歇脚?庄户人家的日子散乱,不过水是甜甜的。没错,甜津津,凉丝丝,你不要介意隔着竹篱递过来的青瓷大碗,井里汲取的凉水混着竹的清新沁人心脾。

③竹篱内外,陌生也变得如此温馨。【阅读答案__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

④一丛篱笆可能是一棵棵紧密相连的花椒树。尖尖的针刺均匀分布在相互交错的枝丫间,不挡风,不挡雨,却可以忠实守护好自家的小院。院子里的枣树挂满了果儿,红的青的真好看,馋煞了几个调皮的乡下小子,他们围着花椒树篱笆转了好几圈儿,就是没找到一个可以下手的地方。这些,树篱都看见了,只是不想说,但等八月十五的当口,卸枣果儿,主人自会提了满满一篮子,东家西家,左邻右舍,哪个乡下的捣蛋鬼都能咀嚼上甜丝丝脆生生的大红枣。

⑤花椒树上已然挂满了一嘟噜一嘟噜的小花椒,红红的,秋风里飘着麻酥酥的香味儿。

⑥一丛篱笆可能是一串长长的豆角丝瓜架。父亲随便插了一圈小木棍,母亲在春天撒上种子。单等着春风吹,单等着夏雨下,长长的木篱笆上开满了花。有吊瓜花,有丝瓜花,有紫红如梅朵的梅豆花。要不人说乡下的母亲辛苦呢——见缝插针地打扮了一下,就给小小的农家小院牵来一篱笆美丽的花。蜜蜂嗡嗡飞,蝴蝶对对舞,偶尔也有一只小虫子躲在花篱的深处,弹起柔柔的丝弦。

⑦繁花锦簇的木篱笆是母性乡村优雅的蕾丝花边,掩映间,羞怯不语。

⑧红红的朝阳升起来了,一声鸡啼唱破了黎明,一刹那乡村沐浴在七彩云霞下,鸟儿们在篱笆上唱起了情歌,歌声婉转,流淌着多情的音符。我自散发着谷物香醇的梦里醒来,绕着青青的篱笆看了又看,像读一首诗,像欣赏一幅画,像听一曲古典的乡情乡韵。每片叶子都是清新的,每朵花都飘散着清香。就连晶莹的露珠,一旦亲近上青青的篱笆,也会久久舍不得离去。它快乐地从高处滑落,落在低处的叶面上,又调皮地跌落在篱笆下青青的草丛里;又或许被几只早起的蚂蚁匆匆抢了去,分享着自然母亲赐予的芳醇。

⑨花墙,当我想起这个词来,青青的篱笆把我包围在幸福的记忆中央。我知道,乡村是贫穷的,但乡村又是那样的质朴。每一个村庄有每一个村庄的气息,每一个村庄都会有几条青青柔柔的篱笆墙。春天,你推开料峭的春寒,跟墙角的爬山虎较着劲儿,和田野里的庄稼打个赌——一定要把乡村打扮成如花的女儿。秋天,你怎能拒绝篱笆上面青青红红的果实,长长的丝瓜,爬一路结一路,点缀其间;紫红的梅豆,站在最高处,像一面面飘扬在风中的旗臶。母亲呢,正忙着招呼路过篱笆门的大娘婶子:“多摘点,多摘点,你看这篱笆要压塌了呢!”

⑩平原的乡下,不见山不见水,唯独随处可见青青的篱笆。土墙呢,嫌太厚,嫌太重,让人感觉不到一丝轻松;砖墙呢,嫌太高,嫌太冷,有点不近人情;只有篱笆墙的影子,青青细细柔柔长长,像过也过不完的青葱岁月。我从乡下走来,深深懂得篱笆墙的弱德之美:不与人争辩,也不自惭形秽,只要心中永驻春天,生命的青绿会一直蔓延。

(11)轻轻的,当我的眼神再次抚摸青青的篱笆,刚好暮色渐浓。一弯新月升起在村庄的上空,皎洁的月光洒在屋檐上,流泻在安静的庭院中,穿过岁月那围青青的篱笆,投影在我安静的思绪里。这一生,是

第三篇:《每日一练(八)文化经典阅读》

永安一中2014届高三语文总复习资料

每日一练(八)文化经典阅读

1、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①凡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孟子〃公孙丑上》

②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也与。《论语〃学而》

“孝悌”、“仁义礼智”是孔孟的修身之道,它们在治国安邦上有何作用?请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加以分析。

2、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①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孟子〃告子上》

②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论语〃述而》

③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上述三个语段均阐述了对践行“仁”的看法,请简要分析它们在这方面的共同之处。

3、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①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孟子〃告子上》

①②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

注:①习:后天习染积久养成的习性。

(1)孔孟对于人性的看法有何相通之处?(2分)

(2)请结合以上选段,谈谈“习相远”的原因。(4分)

4、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①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

①②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

注:①放心:丢失的本心。

孔孟对于学习之道的看法有何相通之处?请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加以分析。

5、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①子曰:“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

②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孟子〃告子上》

③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尽心下》

在如何保存善心、成为仁人君子的问题上,孔孟的看法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加以分析。

6.阅读下面《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①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

②孟子曰:“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孟子〃告子上》) ⑴这两段话包含哪两个成语?

⑵这两段话共同说明了学习上的一个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

7.阅读下面《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①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论语〃雍也》)

②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yì)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孟子〃尽心上》)

③孟子曰:“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孟子·离娄下》)

⑴这两段话体现孔孟哪些教育思想?

⑵结合《孟子》选段,解释“私淑艾”的含义。

8.阅读下面《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①颜渊喟然叹曰:“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语〃子罕》) ②孟子曰:“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孟子〃尽心上》) ⑴这两段话体现孔孟什么教学主张?

⑵孟子是怎样以水为喻来阐明这一教学主张的?

9.阅读下面《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②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⑴这两段话意在说明一种什么学习方法?

⑵孔孟在阐述这种学习方法时各有什么侧重点?

10.阅读下面《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①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论语〃阳货》

②孟子说:“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己矣。”(《孟子〃告子下》) ⑴孔子托病不见孺悲,其教育目的何在?

⑵孟子的“不屑之教”与孔子教育孺悲的方法是否相通?为什么?

11.阅读下面《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①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

②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己矣。”(《孟子〃告子上》)

⑴孔子和孟子认为教育要把什么放在首位?请简析。

⑵孔子这段话的内容除了与孟子的共同点外,还强调什么?

12、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①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0

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

以上选段体现了孔孟在为政治国方面的共同点?请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加以分析。

13、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①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②)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孟子〃梁惠王上》)

在治理国家应当具备的条件方面,孔孟有何相同之处?有何不同之处,请结合选段加以分析。

14、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①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论语〃子路》)

②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孟子〃梁惠王下》)

以上选段都谈到了为政治国的哪一方面的问题?孔孟在这一问题上侧重点有何不同?

15、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①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

②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

根据以上选段,谈谈孔孟在对待国君的态度上有何异同?对后世影响如何?

16、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①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为政》)

②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孟子〃离娄上》)

结合上述语段谈谈你对“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的理解。

17、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①①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

②焉,敏则有功,公则说。(《论语〃尧曰》)

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注释】①兴灭国,继绝世:恢复被灭亡的国家,承续已绝的族世;②说:同“悦”; 译为:处事公平人民就会高兴。

(1)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儒家怎样的治国方针?

(2)请结合以上选段,谈谈“天下之民归心焉”的原因。

18、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①②①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

而教不能,则劝。”(《论语〃为政》)

②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

【注释】①以:连词,而,和;②临:对待;庄:庄重,严肃。

在孔孟看来,当政者如何才能真正治理好国家?结合以上选段谈谈你的看法。

第四篇:《文化经典训练学生版 附答案》

文化经典训练

1.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论语·泰伯》)

②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

(1)“骄”与“吝”有何异同点?请简要概括。

(2)孔门之学的终极目标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论语·子【阅读答案__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

张》)

②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

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

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论语·子路》)

(1)结合两个选段内容,简要解说“小道”的含义。

(2)君子首要任务是做什么?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回也,其心三月①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论语·雍

也》) ②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③子曰:“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阅读答案__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

[注]①三月:指较长时间。下文的“日月”指较短的时间。②造次:最紧迫的时刻。

(1)在行仁上,孔子对弟子们作出怎样的评判?请简要概括。

(2)孔子为什么说培养仁德很容易又很困难?请结合上面选段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钓而不纲①,弋不射宿②。(《论语·述而》)

②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

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

[注]①纲:指在河流的水面上横着拉一根大绳,上面系有许多鱼钩以钓鱼。②弋:

用带绳的箭射鸟。宿:指归巢宿窝的鸟。

(1)孔子对鱼、鸟等万物秉持什么态度?请简要概括。

(2)请简要分析孟子的仁爱观。

5.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

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②孟子曰:“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

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孟子·尽心上》)

(1)请简要概括有子的孝悌观。(2分)

(2)请简要分析孟子如何继承和发展有子的孝悌观。

6.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论语·公冶长》)

②孟子曰:“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孟子·万章下》)

③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论语·颜渊》)

(1)根据选段①②,从正面概括交友的注意事项。

(2)根据选段③,简要分析孔子的交友观。

7.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

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论语·子路》)

②(孟子曰)“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

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

(《孟子·尽心下》)

(1)孔子欣赏什么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2)孟子对“好好先生”持什么态度?请简要分析。

8.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

颜色而言谓之瞽。”(《论语·季氏》)

②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

亦不失言。”(《论语·卫灵公》)

③孟子曰:“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餂①之也;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餂之

也,是皆穿逾②之类也。”(《孟子·尽心下》)

[注]①餂:探取,取利。②穿逾:指行窃。

(1)“侍于君子”的人说话有哪些注意事项?请从正面简要概括。

(2)根据②③两个选段,简要分析孔、孟的言语观。

9.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

②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论语·卫灵公》)

③孟子曰:“言非①礼义,谓之自暴②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孟

子·离娄上》)

[注]①非:诋毁。②暴:损害,糟蹋。

(1)孔子认为言语(说话)要有什么讲究?请从正面简要概括。

(2)言语与礼义有何关系?请简要分析。

10.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

“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子路》)

②孟子对曰:“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

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孟

子·梁惠王上》)

(1)孔子认为治理好一个国家需要哪三个条件?请简要概括。

(2)孔、孟在为政方面有何共同认识?请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①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

语·颜渊》)

②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

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

渊》)(1)选段①阐述了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

(2)孔子以“风行草偃”为喻,意在告诉季康子如何“为政”?请简要分析。

12.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

则民不服。”(《论语·为政》)

②孟子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是

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孟子·离娄上》)

(1)孔子向哀公提出了什么样的为政方法?请简要概括。

(2)孟子提出了什么样的政治主张?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之武城①,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

“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

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

[注]①武城:鲁国的一个小城邑。孔子的学生言偃(子游)当时任武城行政长官。

(1)“割鸡”与“用牛刀”是喻体,在文中相对应的本体各是什么?

(2)根据上面的选段,简要分析孔子的“乐”教观。

14.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

哉!我待贾者也。”(《论语·子罕》)

②(孟子)曰:“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何事非

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伊尹也。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

以速则速,孔子也。皆古圣人也,吾未能有行焉;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孟子·公

孙丑上》)

(1)从选段①看,孔子是否愿意“出仕”?

(2)孟子说“乃所愿,则学孔子也”。他为何要学孔子?结合上面选段简要分析。

15.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

②孟子曰:“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①;学者亦必志于彀。”(《孟子·告子上》)

③孟子曰:“有为者辟若②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孟子·尽

心上》)

[注]①彀:把弓拉满。②辟若:譬如。

(1)孔子教学有四个条目,其中哪一个最重要?

(2)②③两个选段共同阐述了怎样的为学观?请简析。

16.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

公》)

②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

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孟子·尽心下》)

(1)在选段①中,孔子以自身的体验来说明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

(2)在选段②中,孟子认为为学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请简要分析。

17.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孟子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

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孟子·滕文公下》)

②孟子曰:“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孟子·告子上》)

③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孟子·告子下》)

(1)孟子以“一傅众咻”为喻,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2)选段②③阐述了怎样的教育观?请简要分析。

18.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阳货》)

②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

为?”(《论语·子路》)

③孟子曰:“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孟子·万章上》)

(1)在选段①中,孔子认为《诗经》中有哪些方面的内容值得学习?请简要概括。

(2)根据②③选段,简要分析诵读《诗经》的目的和解读《诗经》的方法。

文化经典答案

1. (1)答:“骄”者不谦虚,“吝”者器度小,二者都是不良的品德。

(2)答:孔门之学以成德为终极目标。在孔子看来,德比才更重要,如果德行不好,即使有周公那样的才能也不值得一看;子夏认为如果具备了敬贤、尽孝、尽忠、尽信等品德,就算是学习了。 2(1)答:小道,指的是某一方面的技能、技艺,如“学稼” “为圃”(种菜)之类。

(2)答:君子最重要的任务是加强礼、义、信等道德的修养。在孔子看来,君子重视礼、义、信,就能达到四方百姓前来归顺的效果。

3.(1)答:孔子赞美颜回能长时间保持仁德,而批评其他弟子不能持久行仁。

(2)答:孔子认为仁道不远,求仁不难,意在鼓励弟子们努力践行仁道;孔子又认为培养仁德很困难,要时刻按仁德去做,意在强调行仁要持之以恒。

4(1)答:对鱼、鸟等万物取之有时、用之有节,有不忍之心。

(2)答: ①仁爱是有等次的:对父母有亲情;对一般人要施予仁德,但没有亲情;对万物有爱心而不必施予仁德。②要由爱父母推广到仁民、爱物。

5.(1)答: ①孝悌是仁德的根本;②培养孝悌观念有助于维护政治的安定。

(2)答:孟子也提倡孝悌思想,他认为孝(亲亲)就是仁,悌(敬长)就是义,孝悌是人与生俱来的良知良能,要努力加以扩充,这是对有子孝悌观的继承和发展。

【阅读答案__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

6.(1)答: ①交友要坦诚以待;②交友要平等以待。

(2)答:孔子认为,对朋友的过失要忠言相劝,善意引导;如果对方不接受,就不再和他交朋友,以免自取其辱。这种交友既讲究诚实,又讲究适度,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体现了中庸权变的思想。

7. (1)答:欣赏受到好人拥戴、恶人讨厌的正直之士。

(2)答:对“好好先生”持批判态度。好好先生表面看起来很忠信廉洁,好人、恶人都说他好,但实际上虚伪、卑劣、毫无原则,把社会弄得是非善恶不分,因此孟子对这种人很憎恶。

8.(1)答: ①说话要沉稳;②说话要坦诚;③说话要察颜观色(把握最佳时机)。

(2)答:孔、孟都认为,说话要得体适当。在孔子看来,智者要讲究说话的时机,该说就说,不该说就不说,以免失掉友人(错失人才)或说错话;在孟子看来,说话要符合“义”,不得存有试探取利等不良动机。

9.(1)答:①言行要一致;②群居交谈,应以义理为内涵。

(2)答:言语要合乎礼义规范。孔子认为,众人在一起时要谈论合乎礼义的话题;孟子认为,一个人开口就诋毁礼义,这是自我糟蹋。

10. (1)答: ①足够的劳动力;②发展生产;③教化民众。

(2)答:孔、孟都认识上改善民生与教化百姓的重要性。孔子主张为政要“先富而后教”;孟子提出了“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这三项改善民生的措施,又指出要对壮者施行“孝、悌、忠、信”教育。

11.(1)答:当政者要以身作则,遵守礼法。(或:当政者要正人先正己)。

(2)答:风从草上吹过,草一定会随风倒下。孔子以“风行草偃”为喻,意在告诉季康子,作为当政者必须谨慎施政,要以善教民,以德化民,使人民成为有道之人。

12. (1)答:选拔并重用正直的人。

(2)答:孟子提出了“因先尊贤”的政治主张。所谓“因先”,是指为政者应当依照先朝圣王的典章制度来治国; 所谓“尊贤”, 是指为政者应当尊重并重用道德崇高的贤士,使之“在高位” 。

13 (1)答:①治理武城;②运用礼乐之道。

(2)答: ①可以通过弦歌之声来传授礼乐之道;②弦歌之声既可教化在上位的君子,也可教化普通百姓;③弦歌之声应该加以推广,从而达到天下大治。

14(1)答:①孔子以“待贾而沽”为喻,表达了急于出仕的意愿,但又不苟于被用。

第五篇:《安庆一中高一年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安庆一中高一年级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选择题 (16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四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恶耗 怅廖阔 殒身不恤 桀骜锋利

B.愁怅 万户侯 暗然泣下 摘星揽月

C.河畔 沁园春 书生意气 妄自菲薄

D.编缉 有文采 绿树成阴 九霄云外

2、下列对联,最适合祝贺老师70寿辰的一联是( )(2分)

A.碧桃献岁宜家受福 花甲逢春获寿延年

B.为学有宗古稀成庆 诲人无倦恩重及门

C.乐道安贫音容宛在 因材施教手泽犹存

D.执掌教坛垂七十载 栽培桃李满三千株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再拜献大王足下(又拜了一次) 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 ....

B.约为婚姻(儿女亲家) 丹不忍已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品德高尚的人) ....

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意外变故) ..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

D.沛公居山东时(指崤山以东) 将军战河北(黄河以北) ....

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②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③秦王必说见臣。 ④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⑤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⑥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②⑤⑥ D.①④⑤

5、下列句子与“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夫晋,何厌之有 B.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C. 群臣侍殿上者 D.若属皆且为所虏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形式与“吾得兄事之”中的“兄”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常以身翼蔽沛公 B、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

C、沛公军霸上 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7、对下文言虚词“之”的用法和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

B.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结构助词,的) .

C.吾其还也,亦去之(句末助词,不译) .

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代词,指代土地) .

8、下列加点字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君知其难也。(这,代词) 吾其还也(难道,语气词) ..

B. 因击沛公于坐 (趁机)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趁机) ..

C敢以烦执事(拿,介词) 以其无礼于晋(因为,介词) ..

D.秦王还柱而走(表修饰) 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表转折) ..

二、默写(6分,每小题1分)【阅读答案__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

9、 ,不仁; ,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10、大行不顾细谨, 。 《鸿门宴》

1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 。《沁园春·长沙》

12、先天下之忧而忧, 。《岳阳楼记》【阅读答案__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

13、满载一船星辉, 。《再别康桥》。

14、 ,小人长戚戚。《论语》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12分)

章邯军棘原,项羽军漳南,相持未战。秦军数却,二世使人让章邯。章邯恐,使长史欣请事。至咸阳,留司.

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不敢出故道。赵高果使人追之,不及。欣至军,报曰:“赵高用事于中,下无可为者。今战能胜,高必疾妒吾功;战不能胜,不免于死。愿将军孰计之。” .

陈馀亦遗章邯书曰:“白起为秦将,南征鄢郢,北坑马服①,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蒙恬为秦将,北逐戎人,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何者?攻多,秦不能尽封,因以法诛之。今将军为秦将三岁矣,所亡失以十万数,而诸侯并起滋益多。彼赵高素谀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使人更代将军以脱其祸。夫将军居外久,多内隙,有功亦诛,无功亦诛。且天之亡秦,无愚智皆知之。今将军内不能直谏,外为亡国将,孤特独立而欲常存,岂不哀哉!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约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称孤;此孰.与身伏斧质,妻子为戮乎?”

章邯狐疑,阴使候始成使项羽,欲约。约未成,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渡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 .

①《史记索隐》韦昭云:“赵奢子括也,代号马服。”

15、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章邯军棘原 军:军队 .

B.愿将军孰计之 孰:通“熟”,仔细地 .

C.约共攻秦,分王其地 王:称王 .

D.阴使候始成使项羽 阴:暗中,暗地里 .

16、长史欣和陈馀劝说章邯的角度和目的均不同,但看法却一致,选出符合两人一致意见的一项( )(2分)

A.认清所处境地,与项羽订立盟约。

B.认清赵高的为人,看清个人危险处境。

C.认清天下形势,及早称王称霸。

D.认清当前形势,及早做好反叛准备。

1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章邯的军队驻扎在棘原,和驻扎在漳河南的项羽的军队,相持未战。由于秦军屡屡退却,秦二世派人来责问章邯。章邯害怕了,派长史司马欣回朝廷去请示公事。【阅读答案__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

B.长史司马欣到了咸阳,被滞留在宫外的司马门呆了三天,赵高竟不接见,心有不信任之意。他非常害怕,赶快奔回棘原军中,都没敢顺原路走,赵高果然派人追赶,没有追上。

C.司马欣回到军中,向章邯报告说,赵高在朝廷中独揽大权,下面的人不可能有什么作为,劝他赶快反叛。

D.陈馀也给章邯写了封信,用白起和蒙恬有功却被杀的事劝告他与诸侯联合,订立和约一起攻秦,共分秦地,各自为王。

1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秦军数却,二世使人让章邯。(3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回答19题。(4分,每小题2分)

19.阅读毛泽东的《水调歌头•游泳》,完成下面各题。

水调歌头 游泳

一九五六年六月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1)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用“长沙水”和“武昌鱼”来指代长沙和武汉,意趣盎然地叙述了行踪。“才”和“又”互相呼应,表现了时间的短暂和行程的紧促。

B.“风吹浪打”和“闲庭信步”的对比,表现了在风浪中游泳的轻松自如,抒发了迎击风浪、急流勇进的精神气度。

C.“一桥飞架南北”,以拟人的手法描绘了长江大桥。“飞”字传神地描绘了大桥凌空的雄姿,也表现了建设速度之快。

D.“更立西江石壁”三句进一步展示了更为宏伟的远景建设图画,表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气魄,并为结尾写神女的“惊”做好了铺垫。

(2)对这首词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写游泳的所见所感,抒发了畅游长江与风浪搏斗的豪情;下阕描写改造长江的图景,寄托奋发图强建设国家的殷切期望。

B.上阕结尾,引用《论语》的话,并赋予新意,既深化了上阕的思想内容,又自然地过渡到下阕。

C.下阕结尾,从神女惊讶的角度显示出国家建设的伟大成就,增添了绚丽神奇的色彩,深化了全词的意境。

D.诗人发挥了艺术想象力,运用了丰富的联想来抒发豪情,描绘国家的建设图景,具有极强的现实主义风格。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 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

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

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20、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4分)

答:

五、名著阅读。(10分)

21.下列对著作表述有误的两项是( )(5分) ..

A. 觉慧意识到自己无法参加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既感到绝望,又不满和怒斥觉新的无抵抗主义,表示一定要跑出去,最终被觉新说服以及为了不被高老太爷责骂,决定暂时不出去,这也让他感到非常的矛盾。

B. 觉慧诅咒觉新、觉民、剑云在大家庭制度下默默忍耐的生活方式。面对觉慧劈头的指责,觉新感到凄苦,他解释他所处的困境:父母早亡,作为长兄他肩负着照顾弟妹的职责,从而不得不在家里委屈求全,将个人幸福完全牺牲。

C. 大嫂瑞珏陪被关禁闭的小叔下棋解闷,她极有才华,又非常贤惠,因为觉新爱梅的缘故,她专门为他画梅花,并亲自去折梅回来作插花,觉慧在心里替不明真相的嫂嫂难过。

D.出身不明和相貌奇丑,使卡西莫多饱尝屈辱和蔑视。他对所有人怀着恶意和仇恨,却对克洛德感恩戴德,并唯命是从。卡西莫多的耳朵聋了之后,他和克洛德之间就建立了只有他俩才懂得的手语。这样,克洛德就成了卡西莫多惟一可以交谈的人了。

E.1482年1月6日一大早,巴黎人就被一片轰鸣的钟声惊醒了,全体居民激动不已,因为这一天是庆祝主显节和愚人节两节的隆重的日子,河滩广场要上演圣迹剧, 司法宫要举行的“愚人王”选举。

22.简述题(二选一)(5分)

(1)简述鸣凤之死。

(2)凡是读过《巴黎圣母院》的人都忘不了这个情节,雨果写道:“一个畸形的人保护一个不幸的人,卡西莫多搭救了一位被判处死刑的女囚,这本身就是一件感人肺腑的壮举,这是自然与社会造成的两个极端的不幸在此相遇相助。”女囚因什么事被判处死刑?卡西莫多的这个壮举是什么?请简要叙述。(100字左右)

选( )答:

六、文化经典阅读(6分)

23、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

⑴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非常重视道德实践,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

B、儒家思想要求 “亲仁”“近仁”,在“亲仁”“近仁”的过程中完成自身的“成仁”过程。

C、孔子认为只要德的问题解决了,能够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了,有没有文化并不重要。

D、子夏非常看重一个人的道德修养,进一步说明了孔子教育重在德行的基本特点。

⑵ 就以上两章内容,说说孔子是如何看待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二者关系的。(3分)

答:

七、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24—26题。(15分)

目击杨利伟飞天归来

孙阳 唐振宇 范炬炜

今天清晨6时23分,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从太空归来,平稳着陆于内蒙古中部草原。

此刻,五星红旗正从北京天安门广场徐徐升起。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杨利伟向在场的人们挥动手臂,轻快地跨出外表被大气层摩擦烧灼成古铜色的返回舱。

记者喊道:“杨利伟,我们接你来啦,对全国人民说几句话吧!”

杨利伟笑了,笑容在朝阳映照下无比灿烂。他说:“飞船运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42年前,前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乘坐“东方号”飞船升空,人类第一次亲眼看到地球表面的形态———淡蓝色的晕圈环抱着地球,与黑色的天空交融在一起;今天,第一个中国航天员乘坐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亲眼目睹了地球在星空中的奇观。中国由此成为世界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的国家。

着陆场系统总指挥夏长法是奔向返回舱的第一人。工作人员刚一打开横卧在地的返回舱舱门,他就急切地问:“杨利伟,你怎么样?”

仰坐在座椅上的杨利伟转过头来,平静地回答:“我很好。”

真是天公作美,昨天这里还刮着大风,而今夜却是明月星空,几乎感觉不到风吹,一望无垠的大草原敞开胸怀,与我们一起静静等待着从太空归来的中国首位航天员。

6时左右,有人喊起来:“看,天上有颗星在飞!”

搜救人员纷纷下车,在-4℃的旷野上抬头仰望。只见一颗明亮的“流星”正从月亮边划过。一位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这是与返回舱分离后的轨道舱在运行,减速制动后的返回舱马上就要进入大气层了!”

6时07分,一团火球在西南方的天空向我们飞近,那是进入稠密大气层的返回舱,正在与大气摩擦燃烧中飞来。

6时12分,空中传来“嘭”的一声震响,表明面积达1200平方米的主降落伞已打开。人们更加急切地向空中眺望。

“来了,来了!在那儿!”6时17分,一个黑点在已泛出曙光的东方天空出现,并且越来越大。 “杨利伟回来啦!”大家旋即跳上车,向返回舱飘落的方向追去。

降落伞悬挂着返回舱,在我们的车头前缓缓飘落。记者抬腕看表,正是6时23分。

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当地牧民称之为“阿木古朗”草原,在蒙古语中是“平安”的意思。这真是个好地方!

8时15分,杨利伟乘坐的直升机从沸腾的内蒙古大草原起飞,向附近的机场飞去。他将在那里换乘专机飞回北京。

内蒙古草原,这片在历史上曾孕育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神奇土地,今天又因天之骄子杨利伟的完美着陆而续写出中华民族新的传奇。

(本报内蒙古中部飞船着陆场10月16日电)

24.下列对通讯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文章开头用一句话简要交待了事件的梗概和结局,然后逐一对事件的背景和细节进行补充交待,这采用“倒金字塔”的手法。

B、通讯的后半部分,作者按照时间顺序详写当时的场面,它像电影中的慢镜头,将精彩场面的发展节奏放缓,使读者和记者一起分享这瞬间的丰富信息,极大地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

C、文章描写杨利伟打开舱门后的动作和神情以及返回舱外表的情况,作者通过这样的想象和联想,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加了可读性。

D、文章记录了杨利伟的原话,比如“飞行运行正常,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感到骄傲”等等,这种“实况录音”的方式能够增强了通讯的现场感和真实性。

E、“中国由此成为世界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的国家。”这些细节的交待,提升了事件的新闻价值。

25.文中为什么要插入一段关于前苏联航天员加加林的回忆?(4分)

答:

26.作者在客观介绍的同时,运用了恰到好处的联想和抒情,试举例分析。(6分)

答:

八、语言文字运用(7分)

27.给下面的新闻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25个字。(4分)

继“嫦娥1号”取得重大突破之后,中国的深空探测迈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被称为“中国空间站”的“天宫一号”将于今年升空。

根据规划,中国将在2011年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实际上是空间实验室的实验版,采用两舱构型,分别为实验舱和资源舱。之后,将发射“神舟八号”。“神八”是一艘无人神舟飞船,与“天宫”三号两个空间实验室,最终在2020年建成中国自己的空间站--“天宫”。

28、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下面是写在某同学书房的一副对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3分)

上联:黑发不知勤学早

下联:

九、作文(70分)

2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一篇作文。

人生就像一出戏,有开幕总有谢幕,有相聚总有分离。我们的生命中注定要有许多告别的时刻,如告别某个人,告别某个地方,告别一段时光,告别一种心情,告别一种习惯等等。每逢告别时总是有人欢喜有人哀愁,有人“挥一挥衣袖”的潇洒,有人“落花流水”的无奈„„

请以“告别”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

2.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

3.不少于800字。

4.卷面整洁,书写端正。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227573/

推荐访问:子夏曰贤贤易色翻译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