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赐,卫人,字子贡。利口巧辞,阅读答案

来源:阅读答案 时间:2016-03-15 17:26:17 阅读:

【www.zhuodaoren.com--阅读答案】

第一篇:《高二语文期中试题 2013.05(含答案)》

高二语文期中试题 2013.05

(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第Ⅰ卷(满分33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扁舟(biǎn) 铁骑(jì) 环绕(rào) 物候(hòu) B、砧声(zhēn) 浣女(huàn) 秀颀(qí) 独酌(zhuó) C、危墙(qiáng)青冢(zŏng) 酩酊(tǐng) 征铎(duó) D、草菅人命(jiǎn) 香腮(sāi)平芜(wù) 渺邈(miă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元气大伤 脉搏 怨天尤人 云鬓 B、美轮美奂 锻练 遮蔽 萍水相逢

C、 沧海 膨涨 频临 逶迤

D、 婉啭 卓而不群 欢呼雀跃 俊逸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对于学生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

,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B. 在那些困难的日子里,同学们互相鼓励,举案齐眉....。在他的文章中说:“他不仅分担了我的痛苦,还给了我不少安慰和鼓励。”

C. 李俊这次作文大奖赛获得了金奖,爷爷、奶奶都不停地夸奖他,只有爸爸说话时不赞一词....。 D. 小村官之所以变成大硕鼠,原因其实并不复杂,一是土皇帝土霸王思维,二是家族意识,三

是监督部门尸位素餐....。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迈进新年,“幸福”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尤其是两会期间,求解幸福“方程式”,描绘幸福“路线图”,更为上上下下所关注。

B. 散文的真正用意或精神是在铺垫好这些基石后,向情感、精神等形而上的领域大胆进发,构建出一个精神或心灵。

C. 近年来,国内有的高校也受到奢侈风气的影响,大修豪华办公楼,某高校仅三层的餐厅,也安装了观光电梯,导致了严重的浪费现象和极其恶劣的影响。

D. 近年来,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过程,我国目前高速铁路的建设技术已经跻身世界领先水平。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昨天,赵曼丽独自在操场一角哭泣,王婷婷连忙跑过去问怎么回事。 B . 大陆同胞、台湾、香港、澳门同胞,还有海外侨胞,都是中华的子孙。

C . 他最要好的朋友,——一个房地产商——告诉他,市场正在调查,眼下买房要慎重。

D.有人认为:儿童天真烂漫,无忧无虑,不可能发生心理异常,心理学家并不认同这种观点。端木赐,卫人,字子贡。利口巧辞,阅读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

在古代文论中,我们常常见到‚文‛和‚质‛这一对词语。它们被用来评论作家作品,概括一定时代的文学风貌,还被用来说明文学的发展等,因此准确理解它们的意义十分重要。 ‚文‛字的本义是指线条交错或者色彩错杂,由此引申出华丽、有文采的意思。而‚质‛字,凡事物未经雕饰便叫做‚质‛,犹如器物的毛坯、绘画的底子,因此含有质朴、朴素的意思。这一对词语最初不是用于评论文学,而是用来评论人物的。《论语〃雍也》记载,孔子曾说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话。这段话中的‚文‛、‚质‛,人们一般解释为,‚质‛是指‚诚‛一类内在的道德,‚文‛则是指文化知识一类外在的东西,‚文‛和‚质‛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其实按孔子原意,这里的‚文‛、‚质‛是指文华和质朴,都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言谈举止、礼仪节操而言的。一个人若是缺少文化修养,言辞拙扑,不讲礼仪,便如同‚草野之人‛;相反,若是过分地文饰言辞,讲究繁文缛礼,就如同那些掌管文辞礼仪的史官了。这里不存在本末内外的关系。 以‚文‛、‚质‛二字论文学、论社会政治生活,与用它们来论人物有着密切关系。《韩非于〃难言》论述向国君进谏之难:‚繁于文采,则见以为史……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这句话可能就是本诸《论语》,其中‚繁于文采‛即‚文‛,‚以质信言‛即‚质‛,分别指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再后来,东汉班彪说《史记》‚辩而不华,质而不俚,文质相称,盖良史之才也‛很可能也是从《论语》的话而来。‚质而不俚‛是说文风质朴而不至于俚俗鄙野。‚文质相称‛是说文饰润色恰到好赴,无过与不及之弊。魏晋以后文论中用 ‚文‛、‚质‛二字,多数情况下也都是指作品的外部风貌而言,只有少数场合可理解为近似于今日所谓的形式和内容。

总之,古代文论中经常出现的‚文‛、‚质‛这对词语,大致上具有一以贯之的含义。古代批评家要求文学作品能够呈现出一种文质彬彬的动人风貌。当他们不满于文坛风气过于靡丽时,便强调‚质‛的方面;而当文风过于质朴时,又有人出来强调‚文‛的方面。‚文‛、‚质‛这对概念,体现了古人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要求和他们对文学发展规律的认识。

6.下列有关“文”和“质”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和“质”这一对概念常被用在评论作家作品、概括时代文学风貌等方面,所以需要准确理解它们的含义。

B.在中国古代,“文”是华丽有文采之意,“质”含有质朴、朴素之意,这两个字从一开始就是用来评论人物的。端木赐,卫人,字子贡。利口巧辞,阅读答案

C.人们一般认为,“文质彬彬”就是形式和内容互相协调,其中“质”是指内在的道德,“文”是指外在的表现。

D.孔子认为,“文”有文华之意,“质”是质朴之意,“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就是文华与质朴相配得当才能成为君子。

7.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这里“文”和“质”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等而言的,“野”和“史”也没有本末内外的关系。

B.韩非子说“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其中“以质信言”是指以质朴的语言进谏,“鄙”则与孔子话中的“野”意思相同。 C. 班彪说《史记》“文质相称”,这可能是借用了《论语》的意思,从文学角度对《史记》外

部风貌作出了高度评价。

D. 魏晋以后文论中“文”、“质”二字的古义也大都沿用了孔子的意思,只有少数场合可以大体理解为形式和内容。

8.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非子·难言》指出,如果分别采用“文”或“质”不同的风格,就无法达到向国君进谏的目的。这是“文”、“质”涉及社会政治生活的一个例子。

B.“文”和“质”这一对概念的含义,不但在古代文论中大致上是一以贯之的,它跟最初评论人物时的意义也是一脉相承的。

C.从古代文论来看,如果人们在文学创作中兼用华美和质朴的语言,那就会使文学作品呈现出一种文质彬彬的动人风貌。

D.当古代批评家不满于文坛风气,要求加强“文”或“质”的时候,就意味着当时文坛可能已经过于质朴或过于蘼丽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9分,每小题3分)

端木赐,卫人,字子贡。子贡利口巧辞,孔子常黜其辩。问曰:‚汝与回(颜渊)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

田常欲作乱于齐,移其兵欲以伐鲁。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路、子张请行,孔子弗许。子贡请行,孔子许之。遂行,至齐,说田常曰:‚君之伐鲁过矣,不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田常曰:‚善。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子贡曰:‚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

说曰:‚臣闻之,千钧之重加铢两而移。诛暴齐以服强晋,利莫大焉。名存亡鲁,实困强齐。.智者不疑也。‛吴王曰:‚善。虽然,吾尝与越战,栖之会稽。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子待我伐越而听子。‛子贡曰:‚越之劲不过鲁,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且王必恶越,臣请东见越王,令出兵以从,此实空越,名从诸侯以伐也。‛吴王大说,乃使子贡之越。……越王大说,许诺。遂行。

报吴王,吴王大说,以告子贡曰:‚越王欲身从寡人伐齐,可乎?‛子贡曰:‚不可。君受其币,许其师,而辞其君。‛吴王许诺,乃谢越王。于是吴王乃遂发九郡兵伐齐。

子贡因去之晋,谓晋君曰:“臣闻之,虑不先定不可以应卒,兵不先辨不可以胜敌。今夫齐与吴将战,彼战而不胜,越乱之必矣;与齐战而胜,必以其兵临晋。”晋君大恐,曰:“为之柰何?”子贡曰:“修兵休卒以待之。”晋君许诺。

子贡去而之鲁。吴王果与齐人战于艾陵,大破齐师;果以兵临晋,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杀夫差而戮其相。破吴三年,东向而霸。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回也闻一以知十 .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

B.去而之吴 .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君因以兵迎之 .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D.利莫大焉 .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10.下面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都表现子贡“利口巧辞”的一组是( )

①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②臣闻之,千钧之重加铢两而移。 ③子待我伐越而听子。 ④君受其币,许其师,而辞其君。 ⑤吴王果与齐人战于艾陵,大破齐师。⑥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虽常被子贡辩得理屈词穷,但对他的才智是极为了解的。当齐国的田常准备讨伐鲁国时,子路、子张等弟子都请命,孔子惟独派子贡出行。

B.在齐国,子贡指出,如果攻打鲁国,对田常并没有什么好处;他又赶到吴国,鼓动吴王夫差去北伐齐国,并提出自己可以出使越国,以解除吴国的后顾之忧。

C.子贡赶往晋国,提醒晋君如果吴国战胜齐国,必将威胁晋国,让晋国早早做好迎战的准备。

D.子贡以杰出才智在五国间周旋,结果是保全了鲁国,同时影响到此后十年间五国的政局。端木赐,卫人,字子贡。利口巧辞,阅读答案

第Ⅱ卷(满分117分)

四、(27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夫鲁,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3分)

译文:

(2) 虽然,吾尝与越战,栖之会稽。(3分) 译文: (3) 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4分)

译文:

第 2 页 共 9 页

1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 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 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 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 遥寄海西头。

【注释】①本诗是作者长安求仕不第后漫游吴越时所作。桐庐江即桐江,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境内,诗中的建德也指桐庐江。广陵即扬州,诗中的维扬、海西头均指扬州。

(1)颔联写景有何特色?请简要赏析。(4分)

(2)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诗歌表达的情感内涵。(4分)

17.下面是一则新闻报道的初稿。加点的五个“战胜”,使行文显得单调,请用几个“战胜”的同义词语替代其中的四个“战胜”,依替代顺序写在横线处。(4分)

昨日进行的男篮联赛新一轮比赛中,辽宁猎人队以113比101战胜江苏南钢队,联航雄鹰..队以73比64战胜山东火生队,广东华南虎队以85比68战胜上海大白鲨队,八一火箭队以104....比82战胜济南军区天马队,四川熊猫队以67比62战胜北京海象队。 ....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18分)

走近芦苇

①清寒的早晨,阳光已经有些灿烂了,风却依然凛冽,丝丝地割人。

②滩上有一大片芦苇,大概可以称为‚芦苇荡‛了。早些年,一到秋天,芦苇就被人割了去,或当柴烧,或作造纸原料。不知是因为忙碌,还是其他什么原因,今年,这片芦苇没有在秋天里砍去,就这样以整体的阵势,经历了一整个冬天。寒冷无疑征服了它们,改变了它们。那种征服与改变是强有力的,无法抵御的,你只有接受它,听凭它摆布。你能做到的只是心中有数,紧紧地守住你生命之中最重要的东西,本质的东西。

③你这样做了,所以你才能这样依然故我,那寒冬只改变了你的外在,你的容颜,你的服饰。而你的心已经沉入脚下的泥土,在那里顽强地过冬,如那些同样在泥土下越冬的小动物。生命的顽强在于它保留自己本质的有效方式,这种方式它不必告诉别人,它必须守住这至关重要的秘密。

④但芦苇毕竟真的变老了,一片褴褛,一片令人心酸的枯衰,只那一声不响的沉默还在显示着它本性的强硬。枯叶在风中呜咽,枯干的芦花在风中摇曳,似乎都是一副无可奈何的模样。这大片的无可奈何是不是让我也受了感染,情不自禁的无可奈何了呢?

⑤人生有太多的无可奈何,就像那些无可奈何的芦苇一样。我们经历过,也可能为此沮丧过。我们同样在被岁月与生活征服和改变的时候,裹紧身子,守住信念与信心,摆出一幅越冬的样子。或许我们的外在形体也确实被改变了,褴褛和枯衰了,但我们的心也在厚厚的泥土之中,那泥土就是我们无边的智慧和倔强的秉性。我们失去些什么,得到些什么呢?我们无疑是战胜了,保住了我们的本性与本质。我们无疑会为此庆幸,为此作为胜利者而越发目光敏锐,坚定不移,信心百倍。

⑥走进芦苇,想跟芦苇说些什么?芦苇无言,我亦无言。无言是否也是一种理解,一种沟通,一种心有灵犀呢?脚下泥土松软,头顶阳光充沛,泥土与阳光都是春天的样子了。芦苇和我近在咫尺,这是怎样的一种亲近?生命的亲近,躯体的亲近,思想和心灵的亲近,或者另外一些我们

尚且弄不明白的思维和行为的亲近。我们同样是在越冬之后,带着褴褛和枯衰走进早春的,在没有荣誉的寂静之中,在容易被遗忘的一隅,在往往可能遇到的误解和鄙视的目光之下,我们

第 3 页 共 9 页端木赐,卫人,字子贡。利口巧辞,阅读答案

14、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9分) (1)故木受绳则直, ,(荀子《劝学》) (2)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 (3) ,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 (4)风急天高猿啸哀, 。(杜甫《登高》) (5)间关莺语花底滑, 。(白居易《琵琶行》) (6)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7)海上生明月, 。(张九龄《望月怀远》) (8)平芜尽处是春山, 。(欧阳修《踏莎行》) (9)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定风波》)) 五、(12分) 15.将下面的句子组成合理的顺序填在句中横线处。只填序号。(4分)

中国传统文化是生命关怀文化, 。为此,引导人们葆有一种平和、健康的心态,至关重要。

①金钱是重要的 ②人应该有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③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并不能完全以金钱来衡量 ④更重视从品德修养中获得人生意义 ⑤近年来接触了不少焦虑症患者 ⑥他们大多数没有一个正确的幸福观

16.根据下面的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地震现象。(不超过25个字)(4分)

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壳内部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从而产生震波,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震动。

地震是

的自然现象。

是不是由衷地涌起一缕无可奈何呢?也许不会,这时候的我们已经因经历太多,明了和洞悉一切而宠辱不惊了。我们明白了自身的价值和崇高之处,我们还需要那些烟云一霎的掌声和鲜花吗? ⑦脚下松软的泥土弹跳着,暗示我行走的节奏。我便感觉到了我的轻盈和愉悦,一种解透人生、战胜自己的轻盈与愉悦。这是一种越冬乃至更深层次的脱胎换骨的过程,涅磐的过程,也是自我解脱、自我净化的过程。我们经历过,战胜过,我们就可以说我就是‚我‛。也只在这时候,我们才真正感觉到了理解自己,在滚滚红尘之中守住自己善的本质,原来是最难的事情。 ⑧猛然地发现脚下的泥土的表层有些异样的东西,那是密匝匝的褐色的小尖椎,那是芦苇的笋尖,那是又一茬新生的芦苇尖锐的宣言,那宣言同样是强大的、无可臵疑和不可抗拒的。那就是生命,那就是新生的思想和人生方式,那就是我们从痛苦和迷惘中越冬时所期盼的目的。要不了多久,那些越冬的苍老的芦苇就要倒伏下来,代之而起的将是更加年轻的欣欣向荣的强大的阵势。

⑨我知道这才是必然,才是世间万物历尽苦难生死更替的本真。 18.下面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4分)

A.这是一篇以芦苇为题材的文章,但它不仅仅写芦苇,而是既写芦苇又写人生,并且通过写与芦苇的对话,来揭示生命的意义。

B.第②至第④段中,对芦苇的称谓由第三人称改为第二人称,这样写的目的是便于作者抒发感情。

C.“保留自己本质的有效方式”就是在困难来时,要接受它,听凭它摆布,才能固守自己的本质。 D.“枯叶在风中呜咽”一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芦苇在寒峭中的神态描摹得形象逼真。 E.文章意在告诉人们,以芦苇“苇尖”为代表的新生事物代替以枯老芦苇为代表的旧事物是历史必然,是任何人改变不了的。

19.第⑤段中加线句“我们的心也在厚厚的泥土之中”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要回答。(4分)

20.文章第⑧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内容加以分析。(4分)

七.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在美国俄亥俄州有一座地理位臵非常独特的房子。下雨时,落在屋顶北侧的雨水与下面的小溪会合后,流进安大略湖,然后汇入位于加拿大的圣劳伦斯湾。而落在屋顶南侧的雨水,最终流入位于美国南部的墨西哥湾。

在这座房子的屋脊处,两边雨水看似近在咫尺的南北侧,因为雨水最终落下位臵的不同,却把将来它们彼此之间的距离拉开了几千英里。

令人惊讶的是,决定这些雨水最终去向的,不过是雨天从屋顶轻拂而过的一缕微风。

一滴雨水的遭遇竟是如此的奇妙。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不是也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吗?因为一个小小的因素而影响了一个人,甚至改变一生。

请准确把握材料的含义,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作文。字数不少于800,不得抄袭。 21.明代翰林学士解缙有云“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而作者笔下的芦苇却又另一番样子,试分析两种芦苇有什么不同。(6分)端木赐,卫人,字子贡。利口巧辞,阅读答案

第 4 页 共 9 页端木赐,卫人,字子贡。利口巧辞,阅读答案

高二语文期中试题 2013.05

(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第Ⅰ卷(满分33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扁舟(biǎn) 铁骑(jì) 环绕(rào) 物候(hòu) B、砧声(zhēn) 浣女(huàn) 秀颀(qí) 独酌(zhuó) C、危墙(qiáng)青冢(zŏng) 酩酊(tǐng) 征铎(duó) D、草菅人命(jiǎn) 香腮(sāi)平芜(wù) 渺邈(miă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元气大伤 脉搏 怨天尤人 云鬓 B、美轮美奂 锻练 遮蔽 萍水相逢

C、 沧海 膨涨 频临 逶迤

D、 婉啭 卓而不群 欢呼雀跃 俊逸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对于学生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

B. 在那些困难的日子里,同学们互相鼓励,举案齐眉。在他的文章中说:“他不仅分担了我的痛....苦,还给了我不少安慰和鼓励。”

C. 李俊这次作文大奖赛获得了金奖,爷爷、奶奶都不停地夸奖他,只有爸爸说话时不赞一词。 ....D. 小村官之所以变成大硕鼠,原因其实并不复杂,一是土皇帝土霸王思维,二是家族意识,三

是监督部门尸位素餐。 ....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昨天,赵曼丽独自在操场一角哭泣,王婷婷连忙跑过去问怎么回事。 B . 大陆同胞、台湾、香港、澳门同胞,还有海外侨胞,都是中华的子孙。

C . 他最要好的朋友,——一个房地产商——告诉他,市场正在调查,眼下买房要慎重。

D.有人认为:儿童天真烂漫,无忧无虑,不可能发生心理异常,心理学家并不认同这种观点。

【参考答案】A

【试题分析】 B、第一个顿号改逗号,大陆同胞和港澳台同胞同一层并列,港澳台一层并列,小并列用顿号;C、第一个破折号前逗号去掉,‚一个房地产商‛是对‚朋友‛的解说,中间不需要加逗号;D、考查冒号的用法,冒号要掌管到句子结束,将第三个逗号改句号。同时要注意在一个句子中不能出现冒号的套用。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

在古代文论中,我们常常见到‚文‛和‚质‛这一对词语。它们被用来评论作家作品,概括一定时代的文学风貌,还被用来说明文学的发展等,因此准确理解它们的意义十分重要。 ‚文‛字的本义是指线条交错或者色彩错杂,由此引申出华丽、有文采的意思。而‚质‛字,凡事物未经雕饰便叫做‚质‛,犹如器物的毛坯、绘画的底子,因此含有质朴、朴素的意思。这一对词语最初不是用于评论文学,而是用来评论人物的。《论语〃雍也》记载,孔子曾说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话。这段话中的‚文‛、‚质‛,人们一般解释为,‚质‛是指‚诚‛一类内在的道德,‚文‛则是指文化知识一类外在的东西,‚文‛和‚质‛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其实按孔子原意,这里的‚文‛、‚质‛是指文华和质朴,都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言谈举止、礼仪节操而言的。一个人若是缺少文化修养,言辞拙扑,不讲礼仪,便如同‚草野之人‛;相反,若是过分地文饰言辞,讲究繁文缛礼,就如同那些掌管文辞礼仪的史官了。这里不存在本末内外的关系。

以‚文‛、‚质‛二字论文学、论社会政治生活,与用它们来论人物有着密切关系。《韩非于〃难言》论述向国君进谏之难:‚繁于文采,则见以为史……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这句话可能就是本诸《论语》,其中‚繁于文采‛即‚文‛,‚以质信言‛即‚质‛,分别指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再后来,东汉班彪说《史记》‚辩而不华,质而不俚,文质相称,盖良史之才也‛很可能也是从《论语》的话而来。‚质而不俚‛是说文风质朴而不至于俚俗鄙野。‚文质相称‛是说文饰润色恰到好赴,无过与不及之弊。魏晋以后文论中用 ‚文‛、‚质‛二字,多数情况下也都是指作品的外部风貌而言,只有少数场合可理解为近似于今日所谓的形式和内容。

总之,古代文论中经常出现的‚文‛、‚质‛这对词语,大致上具有一以贯之的含义。古代批评家要求文学作品能够呈现出一种文质彬彬的动人风貌。当他们不满于文坛风气过于靡丽时,便强调‚质‛的方面;而当文风过于质朴时,又有人出来强调‚文‛的方面。‚文‛、‚质‛这对概念,体现了古人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要求和他们对文学发展规律的认识。

6.下列有关“文”和“质”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和“质”这一对概念常被用在评论作家作品、概括时代文学风貌等方面,所以需要准确理解它们的含义。

B.在中国古代,“文”是华丽有文采之意,“质”含有质朴、朴素之意,这两个字从一开始就是用来评论人物的。

第 5 页 共 9 页

1、B 2、A 3、D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迈进新年,“幸福”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尤其是两会期间,求解幸福“方程式”,描绘幸福“路线图”,更为上上下下所关注。

B. 散文的真正用意或精神是在铺垫好这些基石后,向情感、精神等形而上的领域大胆进发,构建出一个精神或心灵。

C. 近年来,国内有的高校也受到奢侈风气的影响,大修豪华办公楼,某高校仅三层的餐厅,也安装了观光电梯,导致了严重的浪费现象和极其恶劣的影响。

D. 近年来,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过程,我国目前高速铁路的建设技术已经跻身世界领先水平。

4、A(B缺少宾语中心语,可补上‚的大厦‛。C‚导致……现象和影响‛搭配不当。D搭配不当,将‚跻身‛改为‚达到‛,与‚水平‛搭配,或将‚水平‛改为‚行列‛)

第二篇:《端木赐,卫人,字子贡。利口巧辞 阅读答案》

端木赐,卫人,字子贡。利口巧辞。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至齐,说田常曰:“君之伐鲁过矣。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池狭以浅。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战。君不如 伐吴。夫吴,城高以厚,池广以深,甲坚以新,士选以饱,重器精兵尽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之,此易伐也。”田常忿然作色曰:“子之所难,人之所易:子之所 易,人之所难。而以教常,何也?”子贡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在内,故曰不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 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田常曰:“善。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端木赐,卫人,字子贡。利口巧辞 阅读答案】端木赐,卫人,字子贡。利口巧辞 阅读答案。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子贡曰:“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

说曰:“今以万乘之齐而私千乘之鲁,与昊争强,窃为王危之。且夫救鲁,显名也;伐齐,大利也。”吴王曰:“善。虽然,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子待我伐越而听子。”子贡曰:“越之劲不过鲁,吴之强不过齐,王置齐而伐越,则齐已平鲁矣。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且王必恶越,臣请东见越王,今出兵以从。”吴王大说,乃使子贡之越。

子贡曰:“今者吾说吴王以救鲁伐齐,其志欲之而畏越,曰‘待我伐越乃可’。如此,破越必矣。”句践顿首再拜而问子贡,子贡曰:“吴王为人猛暴,是残 国之治也。今王尊发士卒佐之徼其志,重宝以说其心,卑辞以尊其礼,其伐齐必也。彼战不胜,王之福矣。【端木赐,卫人,字子贡。利口巧辞 阅读答案】文章端木赐,卫人,字子贡。利口巧辞 阅读答案出自敞,此灭吴必矣。”越王大说,许诺。

子贡因去之晋,谓晋君曰:“臣闻之,虑不先定不可以应卒,兵不先辨不可以胜敌。今夫齐与吴将战,彼与齐战而胜,必以其兵临晋。”晋君大恐,曰:“为之奈何?”子贡曰:“修兵休卒以待之。”晋君许诺。

子贡去而之鲁。吴王果与齐战于艾陵,大破齐师,果以兵临晋,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杀夫差而戮其相。破吴三年,东向而霸。

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

    (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有删改)

[注]①高、国、鲍、晏:高昭子、国惠了、鲍牧、晏圉,齐国握有实权的卿大夫。

【雨露教育网()提示:本文还有更多题目&答案】(手机、平板用户请点“手机版”)
《子贡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端木赐,卫人,字予贡【两套题】 【手机版】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故移其兵欲以伐鲁                   故:故意

B.越王苦身养士,肯报我心         报:报答

C.王置齐而伐越                          置:安置

D.必以其兵临晋                          临:逼近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君之伐鲁过矣    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B.而以教常            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C.君因以兵迎之    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

D乃使子贡之越        乃有二十八骑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子贡“利口巧辞”的一组是

①夫鲁,难伐之国  ②子之所难,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难③吾兵业已加鲁矣 ④且夫救鲁,显名也;伐齐,大利也  ⑤吴王为人猛暴,是残国之治也  ⑥杀夫差而戮其相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鲁国城墙单薄低矮,护城河狭窄水浅,君主愚昧不仁,大臣伪诈无用,士兵和人民又厌恶战争,所以田常才要伐鲁广齐。

B.城高地广甲坚兵精而本无伐齐之心的吴王,在子贡的救鲁伐齐威晋以成霸业蛊惑下,欣然踏上了伐齐的征程。

C.为避免被吴王消灭,也为了能够灭掉吴国,在子贡的威逼利诱下,越王勾践高兴地同    意派遣士兵帮助吴王伐齐。

D.为达目的,子贡以巧言游说田常、吴王、越王、晋君等,使他们觉得他在设身处地为自己着想,从而心甘情愿地按他的意思进入战争。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端木赐,卫人,字子贡。利口巧辞 阅读答案】阅读答案color="#0000ff">答案


"

第三篇:《《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贡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贡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子贡传

端木赐,卫人,字子贡。利口巧辞。

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①,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至齐,说田常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在内。鲁弱吴强,不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田常曰:“吾兵业已加鲁矣,奈何?”子贡曰:“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

子贡南见吴王,说曰:“今以万乘之齐而私千乘之鲁,与吴争强,窃为王危之。且夫救鲁,名存亡鲁,实困强齐也。”吴王曰:“吾尝与越战,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子待我伐越而听子。”子贡曰:“越之劲不过鲁,吴之强不过齐,王置齐而伐越,则齐已平鲁矣。夫伐小越而畏强齐,非勇也。夫勇者不避难,智者不失时。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且王必恶越,臣请东见越王,令出兵以从,此实空越,名从诸侯以伐也。”吴王大说,乃使子贡之越。

越王除道郊迎。子贡曰:“今者吾说吴王以救鲁伐齐,其志欲之而畏越,曰‘待我伐越乃可’。如此,破越必矣。且有报人之志,使人知之,殆也。”勾践顿首再拜,遂问子贡。子贡曰:“吴王为人猛暴,子胥以谏死,太宰嚭用事,顺君之过安其私:是残国之治也。今王诚发士卒佐之以徼其志,重宝以说其心,卑辞以尊其礼,其伐齐必也。彼战不胜,王之福矣。战胜,必以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此灭吴必矣。【《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贡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贡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越王大说,许诺。

子贡还报吴王,吴王大说,遂发九郡兵伐齐。子贡因去之晋,说晋君修兵休卒以待吴,晋君许诺。

子贡去而之鲁。吴王果与齐人战于艾陵大破齐师获七将军之兵而不归果以兵临晋与晋人相遇黄池之上吴晋争强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杀夫差而戮其相破吴三年东向而霸。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高、国、鲍、晏: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齐国握有实权的卿大夫。

5.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置齐而伐越 置:安排

B.越王除道郊迎 除:清除

C.今王诚发士卒佐之以徼其志诚:果真

D.说晋君修兵休卒以待吴 兵:兵器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二三子何为莫出 ②窃为王危之

B.①子胥以谏死 ②重宝以说其心

C.①夫伐小越而畏强齐 ②其志欲之而畏越

D.①吴王大说,乃使子贡之越 ②待我伐越乃可

7.子贡在游说各国君主时,总在赤裸裸的利益之上,加上一层冠冕堂皇的道理外衣。下面都属于“道理外衣”的一组是(3分)

①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②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

③夫勇者不避难,智者不失时④今者吾说吴王以救鲁伐齐

⑤且有报人之志,使人知之,殆也⑥说晋君修兵休卒以待吴

A.①④⑥B.②③⑤C.①③⑤D.②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吴国以救鲁的名义入侵齐国,打败齐国后,与晋国争霸,但最终未能如愿。吴军被晋军大败的消息传出后,越国趁机突袭吴国,吴国形势急转直下,曾经不可一世的吴王夫差也最终身死。

D.越王勾践为了让吴王夫差放心前去攻打齐国,以使自己得到再次崛起的机会,除了派人给吴王送上贵重的宝物,他还在吴王面前表示,自己愿意带上越国兵马助吴王一臂之力。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吴 王 果 与 齐 人 战 于 艾 陵 大 破 齐师 获 七 将 军 之 兵 而 不 归 果 以兵 临 晋 与 晋 人 相遇黄池 之 上 吴 晋 争 强 晋 人 击 之 大 败 吴 师 越 王 闻 之 涉江 袭 吴 杀 夫 差 而 戮 其 相 破 吴 三年东向 本文来自而 霸。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

②令出兵以从,此实空越,名从诸侯以伐也。

5.A(置:放弃。)

6.C(而:连词,都表转折。A.为:介词,因/介词,替。B.以:介词,因/连词,

表目的。D.乃:副词,于是/副词,才。)

7.C(②这不是“道理”,而是应对“已加鲁”的方法。④这是子贡叙述自己先前的做法。

⑥这只是叙事,而非“道理”。①③⑤均为子贡游说各国君出兵的大道理。)

8.D(“他还在吴王面前表示……”无中生有)

9.(1)吴王果与齐人战于艾陵/大破齐师/获七将军之兵而不归/果以兵临晋/与晋人相遇黄池之上/吴晋争强/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杀夫差而戮其相/破吴三年/东向而霸。【《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贡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文章《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贡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出自

②让(越王)出兵相随,这实际上是使越国国内空虚,名义上是追随诸侯去讨伐(齐国)。

(或:名义上是让诸侯追随您讨伐齐国) (3分。“空”1分,补出省略成分“越王”1分,“名从诸侯以伐也”大意对1分。)

【参考译文】

端木赐,卫国人,字子贡,口齿伶俐,能言善辩。

田常想在齐国作乱,却畏惧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的势力,所以想调遣他们的兵力来攻打鲁国。孔子听说这件事,对门下的弟子说:“鲁国是父母之邦,祖国如此危难,你们几个为何不挺身而出呢?”子贡请求前去救鲁国,孔子答应了。

子贡到了齐国,劝说田常说:“我听说,忧患在国内的攻打强国,忧患在国外的攻打弱国。现在您的忧患在国内。鲁国弱小,吴国强大,不如攻打吴国。攻打吴国如不胜,百姓死在外国,朝廷内大臣势力空虚,这样,您上无强大的群臣相抗衡,下无百姓谴责,孤立君王制约齐国的就只有您了。”田常说:“我的军队已经开赴鲁国了,怎么办?”子贡说:“请让我前去见吴王,请他援救鲁国攻打齐国, 您就率兵迎击他们。”

子贡南下去见吴王,劝吴王说:“如今,拥有万辆兵车的齐国独自占领千辆兵车的鲁国, 与吴国争强弱,我私自为大王的危险担心。况且援救鲁国,表面上是保存危亡的鲁国,实际上是围困强大的齐国。”吴王说:“我曾经与越国交战,越王苦炼自身,优养名士,有报复我的打算。您等我攻打了越国后再听从您的意见。”子贡说:“越国的实力没有超过鲁国,吴国的强大没有超过齐国,大王放下齐国而去攻打越国,那么齐国早已平定鲁国了。况且大王攻打弱小的越国而害怕强大的齐国,就不是勇敢了。勇敢的人不避危难,明智的人不会坐失良机。如今保存越国向诸侯表示自己的仁义,援救鲁国攻打齐国,给晋国施加威力,诸侯一定会竞相朝见吴国,称霸天下的大业就成了。大王如果确实厌恶越国,我请求东去会见越王, 让他出兵追随您,这实际上是使越国国内空虚,名义上追随诸侯来攻打齐国。”吴王大喜,就派子贡出使越国。

越王清除道路,到郊外迎接。子贡说:“现在我已劝说吴王援救鲁国攻打齐国,他的本意想去却又怕越国。说‘等我攻破越国才行’。像这样, 攻破越国是肯定的了。况且有报复人的志向而让人知道, 这是不安全的。”勾践听完叩头拜了两拜,于是就问子贡该怎么办才好, 子贡说:“吴王为人凶猛残暴, 子胥因直言进谏而被赐死, 太宰伯嚭当权, 只知顺从君王的过失而保存自己的私利:这是残害国家的治理方法呀。现在大王若果真出兵辅助吴王来迎合他的心意, 用贵重的宝物来博得他的欢心,用谦卑的语言以表示对他的尊重, 那么他就一定会攻打齐国了。如果这场战争败了, 就是大王的福气了。如果战胜了,必然兵临晋国, 我请求北上去见晋王, 让他共同攻打它,这样灭掉吴国是必然的了。”越王大喜, 同意按他的意见行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贡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阅读答案就发动九郡的人马攻打齐国。子贡于是就离开吴国到晋国去, 劝说晋君整治兵器、休养士兵来等待吴军的到来,晋君同意了他的意见。

子贡离开晋国回到鲁国。吴王果真与齐国的军队在艾陵开战, 大败齐军, 擒获了七个将军率领的士兵还不班师回国, 果然调兵开赴晋国, 与晋国人在黄池相遇。吴晋两国争强, 晋国人攻打吴国军队, 大败吴军。越王听到吴军战败的消息, 就渡江袭击吴军。后来杀死了吴王夫差和太宰伯嚭。攻破吴国三年后, 越国成为东方霸主。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22767/

推荐访问:端木赐卫人字子贡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