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角度考察,宋词的荣耀得力于其市井文化与士林文化

来源:阅读答案 时间:2016-07-06 10:50:17 阅读:

【www.zhuodaoren.com--阅读答案】

第一篇:《高三摸底语文试题》

陕西省西安中学高2015届高三摸底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文化角度考察,宋词的荣耀得力于其市井文化与士林文化相互影响的双重品格。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词的别名入手加以探讨。词又称“诗余”或“长短句”,前者是循其文体嬗变脉络而言,后者是就其形式立名。至于“曲子词”、“曲子”的别名,则强调其音乐属性。从隋唐至宋,这一属性是造就词的双重文化品格的基础。西域音乐在隋唐时代传入中土,并与汉族的传统音乐融合产生出与雅乐对立的燕乐,燕乐即俗乐,词在初期就是与之相配的歌词,其市井文化的品格不言而喻。明俞彦《爱园词话》云:“诗亡,然后词作,故曰余也,非诗亡,所以歌咏诗者亡。”此论也从音乐入手探讨词的产生。反言之,词之所以能够继诗之后获得演唱者或者吟咏者的青睐,又与其表现形式的灵活多样密不可分。词打破了古近体诗较为齐整的句式,参之以变化错落,因而更适于倚声弦歌与抒情达意。

作为配乐的歌词,词作者必须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进行创作,才能用于演唱实践,于是“倚声”、“填词”等相关术语就应运而生了。词的句法参差错落,又有多种词牌可供创作时选择,因而在传达人们复杂隐秘的内心世界时,它就有了诗所无可比拟的灵活性。古人作文吟诗,往往正襟危坐,以体现“诗言志”的尊严,却独于倚声填词较少顾忌。这就是“诗庄词媚”或“词为艳科”说之由来。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

度上,或许词不如诗;但若表现复杂的感情世界,词又有胜于诗的优越性。王国维曾就此论道:“词之为体,要眇宜修(意为带着修饰性的一种很精巧的美),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他概括出诗与词的不同文体特征,的确很有见地。

词的文体特征与其音乐属性密切相关,而其接受方式也有了双重选择的可能。

当其婉转于歌伎之口以娱悦听众时,听众成分的复杂化要求词的写作须向俚俗靠拢。除字句易于听懂外,情趣的共鸣也是不可或缺的。此外,耳听与目治的接受方式的不同,也要求词的写作不宜晦涩艰深,而要有一定的口语化基础。所有这些要求都无疑会令词的市井文化品格得到加强,否则,词将失去赖以发展的土壤,而成为纯粹供文人欣赏的案头文学。柳永“假使重相见,还得似旧时么”,李清照的“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前者写恋人细语温柔,缠绵悱恻,后者感人生苍凉,寓愁于乐。词句浅显易懂,毫无费解之处,便于听唱;如果用诗的形式表现,就很难传达出个中细腻微妙的情愫。当然,词也并非只局限于风月情怀或身世之愁的抒发。在言志咏史与挥洒壮志的有关题材中,也有区别于诗的潇洒风度,苏轼的“大江东去”的放歌,辛弃疾的“千古江山”的抒怀,皆可佐证。

(赵伯陶 《宋词的文化品格》)

1.下面不属于词的“市井文化品格”特点的一项是( )(3分) ...

A.词在早期是与燕乐相配的歌词,燕乐对词的市井文化品格形成了影响。

B.词的句法参差,词牌丰富,能够较少顾忌地表现复杂隐秘的内心世界。

C.词的语言向俚俗靠拢,语句浅显易懂,有一定程度的口语化。

D.词并非只局限于风月情怀或身世之愁的抒发,也能言志咏史与挥洒壮志。

2.下面关于诗与词不同特征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

A.诗的句式较为整齐,而词的句式变化错落,适于倚声弦歌与抒发复杂的情感。

B.“诗庄词媚”“词为艳科”之说,表明诗和词在所表现的情感内容方面存在不同。

C.“诗之境阔,词之言长”是说诗长于反映社会生活,词善于表现复杂的感情世界。

D.诗的语言晦涩艰深,而词较为浅显易懂,既能满足文人的欣赏,又能娱悦听众。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词又被称作“诗余”,这标志着诗的发展在唐代之后,到了宋代便开始逐渐消亡。

B.词的音乐属性,影响了词的创作方式和接受方式,是词形成市井文化品格的基础。

C.由于词具有市井文化品格,深受普通大众的喜爱,这就决定了宋词的荣耀与辉煌。

D.词在咏史言志时,具有区别于诗的潇洒风度,是因为其表现情感更有深度和广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公讳德用,字符辅,其先真定人也。

至道二年,太宗五路出师,以讨李继迁之叛,而武康公①出夏州。当是时,公为西头供奉官而在武康之侧,年十七,自护②兵当前,所俘斩及得马羊,功为多。及归,公又请殿将。至隘,公以为:“归之至隘而争先必乱乱而继迁薄我必败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武康为公令于军曰:“至阵而乱行者,斩!”公亦令曰:“至吾阵而乱行者,吾亦如公令!”至阵,士卒帖③然,以此行而武康公亦为之按辔④。继迁兵相随属,左右皆望公,莫敢近。于是武康公叹曰:“王氏有儿矣!”

明道元年,除福州观察使。军人挟内诏,求为军吏。公争曰:“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后不可复治;且军吏不可使求而得,得则军人必大受其侵。”明肃太后固使与之,公固不奉诏。已而太后亦寤,卒听公。于是天子心贤公,遂以公检校太保、签署枢密院事。公固辞:“武人不学,不足以当大任。”

始,人或以公威名闻天下,而状貌奇伟,疑非人臣之相。御史中丞孔道辅因以为人言如此,公不宜典机密,在上左右。天子不得已,以公为武宁军节度使、徐州大都督府长史,赴本镇,赐手诏慰遣。或闻孔道辅死,以告曰:“是尝害公者,今死

矣。”公愀然曰:“孔中丞岂害某者乎?彼其心所以事君,当如此也,惜乎朝廷无一忠臣。”

嘉佑九年,进封鲁国公。明年二月辛未,公以疾薨。

公忠实乐易,与人不疑,不诘小过,望之毅然有不可犯之色。及就之,温如也。平生少玩好,不以名位骄人。而所得禄赐,多散之亲党。善治军旅,宽仁爱士卒,

士卒乐为之用。与士大夫游,士大夫亦多服其度,以为莫能窥也。

(选自王安石《临川文集》,有删节)

【注】①武康公:王德用之父王超,谥武康。②护:统率。③帖:安定,顺从。④按辔:扣紧马缰缓行。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乱而继迁薄我 薄:轻视。 .

B.除福州观察使 除:授予官职。 .

C.继迁兵相随属 属:连接。 .

D.公愀然曰:孔中丞岂害某者乎 愀然:忧愁凄怆的样子。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归之至隘而争先/必乱/乱而继迁薄我必败/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

B.归之至隘而争先/必乱/乱而继迁薄我/必败/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

C.归之至隘/而争先必乱/乱而继迁薄我/必败/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

D.归之至隘而争先/必乱乱/而继迁薄我/必败/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青年时代的王德用即在父亲麾下统军杀敌,立下诸多战功;他统率军队军纪严明,整肃有序,显示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因而得到父亲的由衷赞赏。

B.王德用为人宽厚忠实,淡泊名利,平和处世,得到广泛爱戴。文章运用生动的叙述描写,多角度地展现了他令人景仰的人格魅力。

C.由于御史中丞孔道辅的建议,王德用被天子外放为地方官。但是当孔道辅去世时,他反而感伤朝廷失去了一位忠臣,表现出一种博大的胸襟。

D.王德用治军用人坚持原则,刚直不阿,他拒绝执行明肃太后为人谋求军职的诏命,最终赢得了太后的理解和赞赏,受到天子的重用。

7.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后不可复治。(5分)

(2)因以为人言如此,公不宜典机密,在上左右。(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减字木兰花 秦观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注】篆香:盘香,因其形状回环如篆,故称。

8.请简要分析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5分)

9.“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与温庭筠《望江南》中“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的意蕴相似。请从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两方面做以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面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赤壁赋》里,苏子与客饮酒乐甚,客中有吹洞箫者,倚歌和之,其中描写箫声使深谷中的龙听了起舞,弃妇听了落泪的一句是 , 。

(2)赋、比、兴是中国古代对诗歌表现方法的归纳,是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总结出来的。《国风·卫风·氓》里面运用比兴手法,用桑叶的鲜嫩来比喻女子的年轻美丽的句子是 , 。

(3)《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一首最长的政治抒情诗。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言被害的苦闷与矛盾心情,揭露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的政治现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 理想、不附和邪恶势力的自爱精神及对楚王朝至死不渝的忠诚,《离骚》为我们

第二篇:《高三语文文科附加题综合练习(九)》

高三语文文科附加题综合练习(九)

选编:袁明祥 审核:孟咸林

一、阅读材料,完成1~3题。(10分)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白马解围”四字,即作《西厢记》之主脑也。余剧皆然,不能悉指。后人作传奇,但知为一人而作,不知为一事而作。尽 此 一 人 所 行 之 事 逐 节 铺 陈 有 如 散 金 碎 玉 以 作 零 出 则 可 谓 之 全 本 则 为 断 线 之 珠 无 梁 之 屋。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有删改)

2.元曲四大家除了关汉卿、郑光祖之外,另有两位分别是 ▲ 、 ▲ ,这两位的代表作分别是《墙头马上》、《汉宫秋》 。(2分)

3.用自己的话概括文本的观点。(2分)

▲ ▲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1.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边城》描绘了一幅颇具古风的桃源四季图,表达了作者追求自由自在的世外桃源生活的理想,表现出沈从文先生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思想性格。

B.《呐喊》共收录了鲁迅14个短篇小说,其中的《一件小事》短小精悍,内容警策深邃,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反映了知识分子的自我反省。

C.黛玉临死前去看几近疯癫的宝玉时两人都笑了,此时宝玉的笑是源于对爱情的希望,而黛玉意识到希望已经完全破灭,所以《红楼梦》中说黛玉“此时反不伤心,惟求速死”。

D.《家》中觉慧决定离开封建大家庭时,觉新想,“我们这个家需要一个叛徒。我一定要帮助三弟成功。”充分反映了他的“双重性格”特征。

E.《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太太临终遗言:“幸福只有在天上。”表明她向往天国的幸福,并希望天国的光辉也能照亮葛朗台罪恶的灵魂。

2.简答题(10分) (1)第96回“瞒消息凤姐设奇谋”,有人戏称“奇谋”为“掉包计”,试写出“奇谋”具体内容。

▲ ▲ ▲

(2)官渡之战,曹操以弱胜强;赤壁之战,曹操兵力远大于孙刘,但却大败。请举例分析曹操在这两次战役中用人上的不同表现以及所体现的性格特点。(6分)

▲ ▲ ▲

三、材料分析鉴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3题。

从文化角度考察,宋词的荣耀得力于其市井文化与士林文化相互影响的双重品格。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词的别名入手加以探讨。词又称“诗余”或“长短句”,前者循其文体嬗变脉络而言,后者就其形式立名。至于“曲子词”、“曲子”、“今曲子”的别名,则强调其音乐属性。从隋唐至宋,这一属性是造就词的双重文化品格的基础。作为配乐的歌词,词作者必须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进行创作,才能用于演唱实践,于是“倚声”、“填词”等相关术语就应运而生了。词的句法参差错落,又有多种词牌可供创作时选择,因而在传达人们复杂隐秘的内心世界时,它就有了诗所无可比拟的灵活性。古人作文吟诗,往往正襟危坐,以体现“诗言志”的尊严,却独于倚声填词较少顾忌。这就是“诗庄词媚”或“词为艳科”说之由来。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上,或许词不如诗,但若表现复杂的感情世界,词又有胜于诗的优越性。王国维曾就此论道:“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他概括出诗与词的不同文体特征,的确很有见地。

词的文体特征与其音乐属性密切相关,而其接受方式也有了双重选择的可能。当其婉转于歌伎之口以娱悦听众时,听众成分的复杂化要求词的写作须向俚俗靠拢。除字句易于听懂外,情趣的共鸣也是不可或缺的。此外,耳听与目治的接受方式的不同,也要求词的写作不宜晦涩艰深。否则,词将失去赖以发展的土壤,而成为纯粹的供文人欣赏的案头文学。柳永“假使重相见,还得似旧时么?”李清照的“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前者写恋人细雨温柔,缠绵悱恻;后者感人生苍凉,寓愁于乐。词句浅显易懂,毫无费解之处,便于听唱;如果用诗的形式表现,就很难传达出个中细腻微妙的情愫。当然,词也并非只局限于风月情怀或身世之愁的抒发,在言志咏史的有关题材中,也有区别于诗的潇洒风度。 (节选自赵伯陶《宋词的文化品格》,有删改)

1.作为与诗不同的文学样式,词具有哪些文体特征?(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如何理解王国维“诗之境阔,词之言长”的说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3.“词的文体特征与其音乐属性密切相关,而其接受方式也有了双重选择的可能”一句中的“双重选择”指的是什么?词“在言志咏史的有关题材中,具有区别于诗的潇洒风度”,请举例说明。(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高三语文文科附加题综合练习(九)参考答案

一、文言材料阅读

1.(6分)尽此一人所行之事/逐节铺陈/有如散金碎玉/以作零出则可/谓之全本/则为断线之珠/无梁之屋(每处1分,多画倒扣分)

2.(2分)白朴、马致远

3.(2分)作传奇要突出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

【参考译文】古人写任何一篇文章,一定有主要的剧情。“白马解围”是《西厢记》的关键剧情。其他的剧作都是这样,不能全部指出。后来的人写作传奇剧,只知道写一个人,不知道写有关这个人的主要事件。把这个人所做的事情,按章节逐一叙述,犹如散落的金子、破碎的玉石,用此可以作为折子戏,但是对于全剧而言,就犹如断线的珍珠、没有梁柱的房屋。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1.AE。A项“追求自由自在的世外桃源生活的理想”错,应为“作品意在表现美好的人性总是令人忧伤的”。E项“希望天国的光辉也能照亮葛朗台罪恶的灵魂”说法有误,遗言表明她对人世间生活的否定。

2.(1)宝玉丢失通灵宝玉,举止疯癫,贾府拟为宝玉迎娶宝钗,冲喜消灾。(1分)袭人进言,失去黛玉恐宝玉会闯出天大的事来。(1分)贾母为难,凤姐献了一个调包之计。凤姐深知宝玉心在黛玉(1分),于是哄骗宝玉并让黛玉的丫鬟雪雁在婚礼时搀扶宝钗,(1)名娶黛玉,实为宝钗。(1分)

(2) 官渡之战,知人善任,广纳善言,例如:采纳许攸建议,烧了乌巢军粮,大破袁军(或者采纳刘晔献上霹雳车之计,大破袁绍弓弩兵;或听取荀彧的建议,没有回守许昌,大破袁军);性格:谦虚谨慎。(3分)

赤壁之战,刚愎自用,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例如没有采纳贾诩在荆州养兵生息的主张。(或者在黄盖诈降的时候,没有听取程昱等人的提醒);性格:狂妄轻敌。(3分)

三、材料分析鉴赏题(15分)

1.①按照音乐(燕乐)乐谱的音律、节拍进行创作(或“倚声填词”)②表现形式灵活多样(或“句法参差错落、有多种词牌可供选择”) ③语言通俗化,一定程度的口语化(或“向俚俗靠拢”)(答对一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

2. “诗之境阔”意为诗歌反映社会生活具备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词之言长”意为词可以表现复杂的感情世界。

3.“双重选择”指的是:①“娱悦听众”(或“向俚俗靠拢”);②“供文人欣赏”。 苏轼的“大江东去”的放歌,辛弃疾的“千古江山”的抒怀,皆可佐证。

第三篇:《高一语文期末试卷》

华中师大一附中2003—200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 一 年 级 语 文 试 题

满分150分 限时150分钟 命题人 高一语文备课组 考试时间 1月7日上午9:00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戕害 开腔 羌族 你抢我夺 ....

B.蹉跌 搓手 ..

C.庶民 束缚 ..嵯峨 切磋琢磨 ..戍边 数见不鲜 ..

D.敷衍 演讲 梦魇 偃旗息鼓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249370/

推荐访问:世家与市井阅读答案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