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全文及译文

来源:素材库 时间:2016-09-07 09:48:41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素材库】

【一】:心经拼音和译文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xīn jīng

般 若 波 罗 蜜 多 心 经

读诵仪轨:

洗面、净手、漱口…至诚恳切,念净口真言、净身真言、安土地真言各三遍,以净三业,而正身心。 净口业真言:嗡 苏拉苏拉 马哈苏拉 苏苏拉 萨婆诃

净身业真言:嗡 苏达啦 苏达啦 苏麻喇 苏麻喇 萨婆诃

安土地真言:那摩萨满大 穆达纳 嗡 度卢度卢 迪威 萨婆诃

二、香赞 炉香乍爇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 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

南无阿弥陀佛(三遍,双手合掌)弟子------现在开始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诵心经:(七遍)

guān zì zài pú sà xíng shēn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shí , zhào jiàn wǔ yùn jiē kōng dù yī qiè kǔ è 观 自 在 菩 萨,行 深 般 若 波 罗 蜜 多 时, 照 见 五 蕴 皆 空, 度 一 切 苦 厄。 shè lì zǐ sè bù yì kōng ,kōng bùyì sè sè jí shì kōng ,kōng jí shì sè shòu xiǎng xíng shí yì fù rú shì 舍利 子,色不 异 空, 空 不异色,色即 是 空, 空 即 是 色。受 想 行 识,亦复如是。 shè lì zǐ shì zhū fǎ kōng xiàng bù shēng bù miè bù gòu bù jìng bù zēng bù jiǎn shì gù kōng zhōng wú sè 舍 利子,是 诸 法 空 相,不 生 不 灭,不 垢 不 净,不 增 不 减,是 故 空 中 无 色, wú shòu xiǎng xíng shí wú yǎn ěr bí shé shēn yì wú sè shēng xiāng wèi chù fǎ wú yǎn jiè

无 受 想 行 识,无 眼 耳鼻 舌 身 意,无 色 声 香 味 触 法,无 眼 界,

nǎi zhì wú yìshí jiè wú wú míng yì wú wú míng jìn nǎi zhì wú lǎo sǐ yì wú lǎo sǐ jìn wú kǔ jí miè dào 乃 至 无 意识 界,无 无 明,亦 无 无 明 尽,乃 至 无老 死, 亦无老 死 尽。无苦集灭 道, wú zhì yì wú dé yǐ wú suǒ dé gù pú tí sà duō yī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gù xīn wú guà ài

无 智 亦 无 得,以 无 所 得 故。菩 提 萨 埵,依 般 若 波 罗 蜜 多 故,心 无 挂 碍。 wú guà ài gù wú yǒu kǒng bù yuǎn lí diān dǎo mèng xiǎng jiū jìng niè pán sān shì zhū fó

无 挂 碍 故,无 有 恐 怖,远 离 颠 倒 梦 想, 究 竟 涅 槃。三 世 诸 佛,

yī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gù dé ā nuò duō luó sān miǎo sān pú tí gù zhī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依般 若 波 罗 蜜 多 故, 得 阿 耨 多 罗 三 藐 三 菩 提。故 知 般 若 波 罗 蜜 多, shì dà shén zhòu shì dà míng zhòu shì wú shàng zhòu shì wú děng děng zhòu néng chú yī qiè kǔ 是 大 神 咒,是 大 明 咒, 是 无 上 咒, 是 无 等 等 咒。 能 除 一 切 苦, zhēn shí bù xū gù shuō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zhòu jí shuō zhòu yuē

真 实 不 虚。 故 说 般 若 波 罗 蜜 多 咒。 即 说 咒 曰:

jiē dì jiē dì bō luó jiē dì bō luó sēng jiē dì pú tí sà pó hē

揭 谛 揭 谛,波 罗 揭 谛,波 罗 僧 揭 谛,菩 提萨 婆 诃。

补缺真言:南谟喝啰怛那,哆啰夜耶。佉啰佉啰。俱住俱住。

摩啰摩啰。虎啰,吽。贺贺,苏怛拏,吽。泼抹拏,娑婆诃。

补阙真言注音:nā mó hē là dá nà,duō là yâ yē。qiã là qiã là。jù zhù jù zhù。mó là mó là。hǔ là,hōng。hâ hâ,sū dá ná,hōng。pō mò ná,suō pó hē。

回向文:弟子--愿以此所诵般若波罗莫多心经之功德回向给历劫以来内外宗亲、父母、兄弟姐妹、冤亲债主、四生五族六道及众生等,消业增福慧 圆成胜善根 善愿皆成就 顿悟无生忍 永离轮回苦 同证无上觉。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3. 弟子---愿以此所诵般若波罗莫多心经之功德全部回向给我的亲人以及一切怨亲债主,希望他们早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回向文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发。上面的三个择一也可。

注意:回向前后各持诵三遍:南无阿弥陀佛 回向文要说三遍(注:此心经可做早课或晚课诵持)

心经注释:

观自在菩萨 观自在三字是双关语;其显意是指观世音;其密意是指在入定时要观——自在菩萨(即摩尼珠)在出出入入。摩尼珠是天目前出现的极亮光团,在它具足能量时,脑中一片光亮,显出观音像来。观(接受)、世音(宇宙信息)、自在(自然信息)。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行”是修行的意思。“深”是彻骨彻髓之意。“般若”般若即智慧,分深般若与广般若两种,观世音修的是深般若,故称行深般若(修深智慧)。“波罗”波罗即到达彼岸(目的地)。“密多”密为太虚、宙心、万物;多为不同种类、属性。佛法平等,无有高下,一体同观,故曰密多(万物同观)。“时”无过去、现在、未来,同归一时。

照见五蕴皆空 照见指入静反照,产生条件反射之所见。五蕴即色受想行识,亦称五根境。入静反照,照见五蕴净(空),清净本能,觅之了不可得,故曰照见五蕴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第四段

度一切苦厄 度,是接引,是解脱。 一切,指所有的种种事物。 苦,痛苦,艰辛。 厄,不顺利,违逆。 度一切苦厄的全文,应该是:来解多脱所有地痛苦与不顺利。

舍利子 舍利子,是人名,佛陀的弟子。

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色,指五蕴中因色境而升起的色蕴。 不异,不同于原有者。 空,空相,依物而空。 空,有相,因空而有。 不异,不同于原有者。 色,因色境而行成色蕴。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全文,应该是: 色蕴的生起,是因为色境的引发,色蕴原本来是空相;而空相是因色而显现,但不同于色法的有相,是因为空而显有。所以说,色境行成色蕴,在未行以前是空相,形成以后是因色而显,空变成有,因空而有,不同于原有。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色,蕴的有相,色蕴。 即是,相同于,仍然是。 空,蕴的空相,不同于有相。 空,空相的形成,说明空不是本有。 即是,相同于,仍然是。 色,蕴的有相,色蕴。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全文,应该是: 于是色蕴的显现相同于有,仍然是空的现象;空相的形成,不是色蕴本有,因色境而显,相同于空 ,仍然是有的现象。

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 舍利子 是诸法空相 不生不灭 第五段

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 受,感受。 想,思想。 行,行为。 识,了知。 亦,同样。 复,相及,重也。 如是,这样,相同的道理。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的全文,应该是:感受、思想、行为、了知等蕴,与空的关系,同样有著相同的道理。 舍利子 舍利子,人名,佛陀的弟子。 是诸法空相 是,肯定。 诸法,所有的法。 空相,空理的现象。 是诸法空相全文应该是:肯定的说,所有的法,都是因空现有,从有显空的道理,而说明一切皆空的现象。 不生不灭 不生,不常住,有为事相原本不生;于佛法中,说不生,有如下的差别: 不自生──不由自因而生。 不他生──不由他因而生。 不共生──不由自他之共因而生。 不无因生──不由无因而生。 因此,不自生,不从他生,不共生,不无因生;所以叫不生,因为,不常住的关系,也有就做无生的。 不灭,依生而说灭,有暂短的住相。

不生不灭的全文,应该是:譬如法的现象,不自生,不从他生,不共生,不无因生,而且是不长久存在的;但是,依生相而言,有暂时的住相,所以说不灭;不过,于法空相的道理而言,法本无生,应该也不灭,只是为了说明事项罢了。

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 是故 空中无色 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 无色声香味触法 第六段

不垢不净 不垢,垢的内涵,包括了妄或与烦恼两大类;所谓不垢,并不是否定妄惑与烦恼,而是「垢」本无心,心生分别;假使远垢不染,垢亦不垢,或者说无垢。 不净,依垢而说净,有暂短的清净相。 不垢不净的全文,应该是:其次是法的显现,因妄惑与烦恼而发生,法的本身却是清净的;如果,能够远垢而不染,则法的显现,便是不垢不净的现象了。

不增不减 不增,增于实相而言,有事物的增加,于空理而说相,则是不增。 不减,依增而说灭,有短暂的减少相。 不增不减的全文,应该是:其次是法有实相与空相的差别,往往先说实相不减,再说空相不增;法生起时,实相不增,法不生时,空相不减;所以说不增不减,无非是法的分别意义。

是故 空中无色 是故,所以的意思。 空中,空相的道理之中。 无色,色蕴本来是空相,因色境而显。 是故空中无色的全文,应该是:基于上面所以说的空的道理,可以知道本来没有色蕴的存在。

无受想行识 无,没有。〈空有之理,说心物之无〉 受想行识,同前说。

无受想行识的全文,应该是:依于这种空的道理,同样也没有受想行识等蕴的存在。

无眼耳鼻舌身意 无,同前说。 眼,能见的根本。 耳,能听的根本。 鼻,能嗅的根本。 舌,能嗅的根本。 身,接触的根本。 意,识知的根本。

无眼耳鼻舌身意的全文,应该是:依于空的道理,依于空的道理,即使是眼耳鼻舌身意六大根本,本来也是不存在的。

无色身香味触法 无,同前说。 色,所见到的物质形相。 声,所听到的一切声音。 香,所嗅到的香臭气氛。 味,所辨别的酸甜苦辣。触,所辨别的粗细柔滑。 法,所识知的事物尘境。

无色身香味触法的全文,应该是:包括与六根有著密切关系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大尘境,也是不存在的。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亦无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 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 第七段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无,同前说。 眼界,依眼的能力,所见到的范围。 乃至,以及包括。

无,同前说。 意识界,意念所识知范围。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的全文,应该是:甚而至眼睛的能力,所见到的范围,以及意念所识知的范围,都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本来也是不存在的。

无无明 无,同前说。 无明,不能了解的道理,如烦恼,如业的开始,十二缘起的开始。

无无明的全文,应该是:依于空的道理,不能了解的事理,就像烦恼一样,本来也是不存在的。 亦无无明尽 亦无,同样的不存在。 无明,同前说。 尽,禁绝或断灭。

亦无无明尽的全文,应该是:不过,并不因为不了解的事,而认为是禁绝了的,亦如无明烦恼,不能否定现实已有的现象。

乃至无老死 乃至,同前说。 无,同前说。 老死,衰老与死亡,十二缘起的最后。

乃至无老死的全文,应该是:甚至衰老与死亡,依于空的道理,仍然只是一种现象。

亦无老死尽 亦无,同前说。 老死,同前说。 尽,同前说。

亦无老死尽的全文,应该是:同样的,衰老与死亡的不存在,是依于空的道理来说,并不表示就这样认为尽绝了,现实中已有的现象,仍然是不可以否定的。

无苦集灭道 无,同前说。 苦,痛而且恼的心行:如生老病死爱欲等的煎逼。 集,心与业的相应行;造作与感报,原是招聚的现象。 灭,灭以无为,达于寂灭,永不再受诸苦,更不相续。

道,通达的路径,如八正道行,三十七道品解脱道;即是通往寂灭的道路。

无苦集灭道的全文,应该是:依于空的道理,了知苦灾来自集因,体认通往寂灭的道路,必须步向解脱之门;同时,肯定这些空有的现象,原本只是生命的过程变化。

无智亦无得 无,同前说。 智,知识与经验。 亦无,同前说。 得,拥有,获得。

无智亦无得的全文,应该是:就像是知识经验的获得,只是生命中的一些作为和表现,本来无所谓得与失。 以无所得故 以,由于。 无,同前说。 所得,所得到。 故,原故。

以无所得故的全文,应该是:由于这种无所谓得与失的原故。

(心经到此,是一般人从初发心修行者,进入到菩萨,以至于修养成佛的基本功夫,也是即使到成佛的境界都要掌握的基本观念。

名相〈名词〉解释 :

【无明】:众生于娑婆世界轮回六道力量的第一位,与其他十一种次第缘起,合称为十二因缘法。 无明细分其内容,计有十五无明:

一、根本无明:缘于无始之际,一念之惑,迷茫不觉,远诸真理,而生一切烦恼之惑。

二、枝末无明:缘心所相应行,而起贪瞋慢疑见等之烦恼。

三、共无明:一切结使共相造作,而成一切诸般业障。

四、不共无明:第七末那识别体之相无,妄起染心障蔽无漏圣法,而恒常无有间断。

五、相应无明:第七末那识,恒与贪痴见慢四惑相应而起。

六、不相应无明:缘粗显之境,不与馀识相应,如第八阿那耶识中本无。

七、迷理无明:于根本无明障中道之理,不能显现或发起。

八、迷事无明:于见思惑起而生烦恼,障蔽生死之事,不能出离而得解脱。

九、独头无明:妄觉之心不缘外境,自我意识孤立生起,甚至递增扩大而强烈。

十、俱行无明:心心所法,常相随遂,恒不舍离。

十一、覆业无明:一切结使覆蔽诸业,使人不知名闻利养恭敬等。

十二、发业无明:以贪疑我见慢等,悉能发生诸般恶业。

十三、种子子时无明 :种子,如来藏识中的诸业;子时,十二时辰的第一时;说明业于藏识中,虽具染习的末那识,但无外缘之引发,此种子待发未发的现象。

十四、行业果无明:依十二缘起中,自无明、行、爱、取、有等五者而为烦恼,形成业识之因,而起他七者为苦果。

十五、惑无明:依名俱生分别,以及根本随烦恼之惑者。

【十二因缘法】:

无明 行 :依过去世烦恼而作之善恶业。 识 :依过去世之业而受现世入胎一念。

名色 :在胎位中心身逐渐发育成形。 六处 :六根具足即将出胎。

触 :初岁间,于事物不别苦乐,但知触物。 受 :七岁间,渐识識事物知苦乐而有感受。

爱 :十五岁间,爱欲成熟逐渐强烈。 取 :成人后爱欲占有,驰骋诸境。

有 :为爱取而生烦恼,有了诸般造作。 生 :依现在之业,于未来受生。

老死:来世之前,现世之后期现象。)

菩提萨埵 依般波罗蜜多故 心无罣碍 无罣碍故 无有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 究竟涅槃 第八段

菩提萨埵 菩提,梵文是觉悟的意思。萨埵,梵文是有感情的人。

菩提萨埵的全文,应该是:所以一个觉悟了的有感情的人。

依般波罗蜜多故 依,遵照。般若,同前说。波罗蜜多,同前说。故,同前说。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的全文,应该是:是遵照智慧的方法而求得解脱的。

心无罣碍 心,同前说。罣碍,执着的障碍。

心无挂碍的全文,应该是:从此,心念中再也不会有执着得与失的障碍。

无罣碍故无,同前说。罣碍,同前说。故,同前说。

无罣碍故的全文,应该是:因为心念中已经没有障碍的原故。

无有恐怖无有,没有。恐怖,惊恐与怖畏。

无有恐怖的全文,应该是:也就不会发生惊恐与怖畏的情形。

远离颠倒梦想 远离,隔离很远,永远的离开。 颠倒,不正常的。 梦想,虚幻如梦的思想。

远离颠倒梦想的全文,应该是:同时,也能永远隔离不正常的和虚幻如梦的思想。

究竟涅槃 究竟,追究毕竟,深入探讨。 涅盘,梵文中有寂静,不生不灭的意思。

究竟涅槃的全文,应该是:而专心一意的深入探讨,不生不灭的道理。

(心经的这个部分,是指从初发心菩萨,也就是对于开始依循佛法来探究人生真谛的人,不断的以第一阶段的道理方法,去理解、去应用于面对「人」与「事」的问题时,渐渐地培养自己的修养,以至于到达了位阶相当高的菩萨地位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不同于以往凡夫的言行以及心理活动。

佛法的修养,以十地菩萨的大分类而言,我们对于生命的问题想要寻求答案,寻求解脱;或是对于佛法产生兴趣,开始接触、学习并且实践,叫做出发心菩萨。一直到依循佛陀所说的道理方法,保持著随时实行,不改变,而且清清楚楚的明了的第八地「 不动地菩萨」,其中有七个阶段是属于不稳定,不确实,甚至会放弃、退转的阶段。这与我们学习任何一个学科或是技术一样,有进展有退步,由生疏到达纯熟,是要有一定的时间的培养。

菩萨,不是寺庙里面的塑像,那是一个象徵性的语言符号。佛法是对人说的,虽然佛法的宇宙观,不只是单单指我们感官系统,所能认知的世界;我们感官系统没有办法感知的世界,仍然存在难以记数的众生。但是祈求高等的生命,比方说是观世音菩萨等大菩萨,那是一种暂时性的协助请求。回归到佛法是对「人」所说的道理方法这个议题:人透过对于佛法地了解与实践,由凡夫开始,修养到菩萨境界,这个过程,人不必妄自菲薄,因为菩萨是从人开始修养起的;所以,我们都有机会,开始或是正在朝向更圆满的菩萨的境地而努力。)

三世诸佛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第九段

三世诸佛 三世,过去、现在、未来三个阶段。 诸,许多的个体,所有的。

佛,佛陀是梵文,具足了圆满智慧的人,而且已经得到了彻底的觉悟;所以说,是自觉,觉他,觉与行圆满的境界,达到如此境界的成就者,便是佛陀。

三世诸佛的全文,应该是:就像是过去,现在,以至于未来所有成就了的佛陀。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依,同前说。 般若,同前说。 波罗蜜多,同前说。 故,同前说。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的全文,应该是:都是遵照智慧的方法。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得,获得。 阿,无、极。 耨多罗,上、至。 三藐,正等。 三菩提,正觉。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全文应该是:而获得无上正等正觉。

(心经这一段,是揭示一位修行者,从初發心、进入到学习阶段,以至于修养完成「人」的圆满境界──成为「佛陀」,所表现出来的境界:自己能够清清楚楚的觉察到自己的起心动念,了解到外界的因缘对待,并且有能利引发、教导他人也朝向这种境界的能力。这种境界是具有饶益性的,于己于人皆不造成伤害,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身、口、意的行为,无论巨细皆如是.)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无上咒 是无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第十段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 故,因此。 知,确知。 般若,同前说。 波罗蜜多,同前说。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的全文,应该是:由此,可以确定智慧的方法。

是大神咒 是:肯定如此。 大神,大神威,最胜境界。 咒,陀罗尼的梵文,有密语、真言、总持等意思。 是大神咒的全文,应该是:具备了大神威力的最胜境界。

是大明咒 是,同前说。 大明,大光明、真实语言。 咒,同前说。

是大明咒的全文,应该是:是正大光明的真实语言。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386414/

推荐访问:心经白话译文 心经原文与译文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