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口下的人格阅读答案

来源:阅读答案 时间:2016-09-10 09:18:28 阅读:

【www.zhuodaoren.com--阅读答案】

【一】:徐树建小说《枪口下的人格》阅读

徐树建小说《枪口下的人格》阅读

枪口下的人格

徐树建

这是1944年的8月,德国人占领下的巴黎。在一家咖啡馆里,一名叫霍夫曼的德国少校脑后忽然被顶上一件冰凉的东西,随机有人大声命令道:“霍夫曼少校,举起你的手来。” 霍夫曼大吃一惊,只得举起双手,一任靠在腰间的手枪被抽走,等转头一看顿时又气又羞,原来,刚才顶着自己的并不是枪,仅仅是一柄铲子,而俘虏他的人竟是贝尔蒂——他的房东。

德国军队占领巴黎后,霍夫曼就住在贝尔蒂家。他对贝尔蒂一家还算客气,不过,那更是一种骨子里的轻蔑。此刻,望着霍夫曼疑惑不解的样子,贝尔蒂自豪地说:“我们起义了,全城都解放了,现在,我要把你押送到战俘营里。”

于是霍夫曼不得不在前面走,这时贝尔蒂的邻居迈尔迎面过来,冲上去对着霍夫曼就是一口黏痰。霍夫曼不动声色的擦掉脸上的黏痰,然后傲慢地说:“先生,你太没有风度了。作为一名有尊严的帝国军人,我鄙视你。”迈尔听了暴跳如雷,挥舞着拳头要上前揍他,更有几个围观的人大叫起来:“扒了他的衣裳,用石块砸死这个德国佬!”

贝尔蒂死命拉住迈尔,又对众人说:“他是一个俘虏,理应得到应有的尊重,还是让法律来审判他吧!”霍夫曼听了,对贝尔蒂微微弯腰,说:“谢谢!”

贝尔蒂呵斥道:“收起你那一套吧。你一个双手沾满无辜者鲜血的刽子手,有何风度、尊严可言?”

霍夫曼被关进了战俘营。谁知刚过去几个小时,这座城市又被德军重新占领。然后,大伙像猪羊一样全被赶到广场上。

霍夫曼和其他俘虏自然得到了解救,他们趾高气扬地走到大伙面前,挨个指认几个小时前俘虏他们的人。

只要他们一指认出谁,那人就会被粗暴地强拉出来当众杀死。

一会儿轮到霍夫曼指认了,他一双狼似的眼睛从一张张惊惶失措的脸上扫过。没有人能忍受他的目光,大家不得不低下头。只有一双眼睛避也不避,那人正是贝尔蒂。

只见霍夫曼盯着贝尔蒂,轻声说:“你维护了我的尊严,现在,该是我回报的时候了!”说着,径直走过贝尔蒂的面前。

贝尔蒂得救了,虽然他不怕死,但活着毕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他从心底里暗暗感谢霍夫曼。

就在这时,听到霍夫曼锐声叫了起来:“俘虏我的人就是他,给我毙了他!”随着一声惊恐的叫声,早有两个如狼似虎的德国军人冲过去,揪出迈尔

德国人的手指不由分说地搭上了扳机,迈尔早就吓瘫了,面无人色,连裤子都湿了一大片。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有人大叫起来:“霍夫曼,你认错人了。俘虏你的人不是他,而是我!”所有人全惊呆了,霍夫曼更是大吃一惊,大叫的人是贝尔蒂。

霍夫曼一下子语无伦次起来:“贝尔蒂先生,你这是怎么了?你头昏了吗?” 贝尔蒂从队列中笔直地走出来,一脸平静地说:“霍夫曼先生,你怎么可以泄私愤呢?你所谓的风度呢?”

霍夫曼大脑里一片糨糊,摇着头呻吟着说:“贝尔蒂先生,你这是开玩笑吧?明明是这个可恶的人俘虏我的嘛„„”

贝尔蒂口齿分外清晰、分外响亮地说:“霍夫曼先生,请以你一向引以为豪的尊严起誓,俘虏你的人到底是谁?”

霍夫曼一下子脸如死灰,无力地回道:“为什么?你这是为什么?”贝尔蒂微笑着说:“在我们心目中,尊严和风度的重量绝不比你们轻,甚至比生命还要重!”

枪响了,贝尔蒂倒了下去。对着这个伟大的灵魂,霍夫曼缓缓地把腰弯了下去。 (有删改)

14.怎样理解文章的最后一句“对着这个伟大的灵魂,霍夫曼缓缓地把腰弯了下去”的含意?(2分)

15.主要用了哪种艺术手法塑造贝尔蒂这一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16.请围绕主人公贝尔蒂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4分)

17.对贝尔蒂和霍夫曼持何态度?你怎样看待文中所涉及的风度和尊严?(5分)

18.贝尔蒂对俘虏霍夫曼的态度是否值得肯定?他该不该舍命去救胆小怕死的迈尔?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7分)

14.(2分)

贝尔蒂高尚的人格震慑了霍夫曼灵魂,使之感到羞愧和敬畏。表现了霍夫曼复杂的人性。

15.(5分)

对比。

贝尔蒂与霍夫曼之间的对比,即霍夫曼的虚伪、卑劣与贝尔蒂的真诚、高尚相对比;贝尔蒂与迈尔之间的对比,即迈尔对待俘虏时的冲动与贝尔蒂的理性相对比,迈尔在死亡面前的恐惧与贝尔蒂的视死如归相对比;在霍夫曼狼一样的眼光下,人们的惊慌失措与贝尔蒂的镇定自若相对比。

16.(4分)

基本情节:(贝尔蒂)俘敌——护俘——被俘——脱险——赴死。

17.(5分)

赞扬了贝尔蒂高尚的品格,但并未将简单化;贬斥了霍夫曼的虚伪、卑劣,但并未将脸谱化,也暗示了霍夫曼人格的复杂性。

贝尔蒂的风度显示为对战俘人格的尊重与维护,他的尊严则体现为对侵略者的蔑视和对人格的捍卫。霍夫曼所谓的风度不过是在虚伪的礼貌言行中包藏着的对法国人的傲慢与鄙视;所谓的尊严其实是占领者的居高临下和泄愤杀人。

18.(7分)

贝尔蒂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他善待俘虏既是对国际公约的遵守,也是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贝尔蒂应该救迈尔。在贝尔蒂看来,让迈尔替自己去死有辱自己的人格,因此他用生命捍卫了人格的尊严。

【二】:2014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小说部分答案

2014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小说部分之一

三、(25分)文本:峡谷 作者:阿城

11.(25分)

(1)(5分)

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A给1分;答B、D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本题不给分。

(2)(6分)

答案要点:①“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强化了峡谷的荒凉僻静,为骑手的出现提供了

独特的背景;

②“那鹰却忽地不见去向”,暗示骑手来了;

③“那只鹰又出现了’空中自由飞翔的鹰与独来独往的骑手相互比照,丰富了

骑手的形象内涵。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3)(6分)

答案要点:①外形:相貌不凡,身体强壮,肌肉结实,有着质朴自然的力与美;②举止:

一人一骑,独行于峡谷中,虽山路崎岖,但因骑术高超而从容沉稳;③性情: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不构生活小节,粗犷而有野性。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4)(8分)

答案要点:①从在小说中的地位来看,峡谷是作者有意塑造的一个自然形象,与骑手一样

有着重要的审美意义,所以峡谷的描写是小说不可缺少的内容;

②从形象塑造上看,峡谷是骑手的主要活动空间,所以峡谷的描写对塑造骑手形

象、表现骑手性格起着关键作用;

③从艺术表现上看,峡谷的描写,使人与物有机融合,峡谷的原始沉静与骑手的

孤独沉默相辅相成,互为比照映衬,产生更好的艺术效果;

④从思想内洒上看,峡谷的描写,蕴含着作者对大自然原始美与生命力的赞叹之

情,这不仅丰畜了小说的内涵,也使小说的主题更为鲜明。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答出三点给8分,给满8分为止。

www.fz173.com_枪口下的人格阅读答案。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三、(25分)文本: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 作者:【阿根廷】莱·巴尔莱塔

11.(25分)

(1)(5分)

答案要点:EAC. 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C给1分,答B、D不给分,本题答三项以上的不给分。

(2)(6分)

答案要点:①通过奇特形象的塑造,营造作品的神秘氛围,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②通过影子逼真神妙的表演,表现主人公幻术的技艺的高超;

③通过制造故事悬念,为后文揭示事实真相埋下伏笔。

每答对一小点给2分,意思对即给分。

(3)(6分)

答案要点:①演艺精湛:能说会道,善于捕捉观众心理,赋予无声的影子以独立的生命;

②地位卑微:人前强颜欢笑,依靠表演取悦观众,却遭观众厌弃和警察驱逐;

③忍辱负重:为养家糊口而奔走卖艺,却只能独自忍受精神的孤独和痛苦。

每答对一小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4)(8分)

答案要点:①小说以马里诺影子表演的玄妙神秘与他在现实生活的平淡无奇相对比,赋

予故事情节以戏剧性,有助于吸引读者阅读

②小说以前半部分影子表演的热闹有趣,与后半部分马里诺现实生活的凄凉

孤独相对比,有助于增强小说的悲剧感;

③小说以饭店内观众对马里诺的冷漠与家人对马里诺的关心相对比,有助于

表现世态的冷暖炎凉;www.fz173.com_枪口下的人格阅读答案。

④小说以马里诺在观众面前谈笑风生与在家里的茫然失神相对比,有助于深

入刻画她性格的复杂性;

⑤小说以影子的虚幻与现实生活的真实相对比,有助于增强作品反映现实的

力度;

⑥小说通过对马里诺在饭店和家里活动状态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底层人民

的同情和对社会的批判。

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如果有其他观点,只要言之成理,也可以酌情给分。

2014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小说部分之二

五、(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

文本:枪口下的人格 作者:徐树建

14. 怎样理解文章的最后一句“对着这个伟大的灵魂,霍夫曼缓缓地把腰弯了下去”的含意?(2分)

答案要点:(1)贝尔蒂高尚的人格震慑了霍夫曼的灵魂,使之感到羞愧和敬畏。(1分)

(2)表现了霍夫复杂的人性。 (1分)

15. 作者主要用了哪种艺术手法塑造贝尔蒂这一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要点:(1)对比。(1分)

(2)①贝尔蒂与霍夫曼之间的对比,即霍夫曼的虚伪、卑劣与贝尔蒂的真诚、

高尚相对比;(2分)

②贝尔蒂与迈尔之间的对比,即迈尔对待俘虏时的冲动与贝尔蒂的理性

相对比,迈尔在死亡面前的恐惧与贝尔蒂的视死如归相对比;(2分)

③在霍夫曼狼一样的眼光下,人们的惊慌失措与贝尔蒂的镇定自若相对

比。(2分,以上三个要点,答对两个可得4分)

16. 请围绕主人公贝尔蒂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4分) (答到4个即可得满分) 答案要点:基本情节:(贝尔蒂)俘敌——护俘——被俘——脱险——赴死。

17. 作者对贝尔蒂和霍夫曼持何态度?你怎样看待文中所涉及的风度和尊严?(5分) 答案要点:(1)作者赞扬了贝尔蒂高尚的品格,但并未将其简单化;贬斥了霍夫曼的虚

伪、卑劣,但并未将其脸谱化,也暗示了霍夫曼人格的复杂性。(1分)

(2)①贝尔蒂的风度显示为对战俘人格的尊重与维护,他的尊严则体现为对

侵略者的蔑视和对人格的捍卫。(2分)

②霍夫曼所谓的风度不过是在虚伪的礼貌言行中包藏着的对法国人的

傲慢与鄙视;所谓的尊严其实是占领者的居高临下和泄愤杀人。(2分)www.fz173.com_枪口下的人格阅读答案。

本题考查作者的态度和观点。以上各点意思对即可得分。

18. 贝尔蒂对俘虏霍夫曼的态度是否值得肯定?他该不该舍命去救胆小怕死的迈尔?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7分)

答案要点:(1)贝尔蒂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1分)他善待俘虏既是对国际公约的遵守,

也是人道主义粞神的体现。(3分)

(2)贝尔蒂应该救迈尔。(1分)在贝尔蒂看来,让迈尔替自己去死有辱自己

的人格,因此他用生命捍卫了人格的尊严。(2分)本题考查探究能力。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文本:圣诞夜的歌声 作者:【匈牙利】约卡伊·莫尔

(1)(5分)

答案要点:ADB.A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C、E不给分。本题答三项以

上不给分。

www.fz173.com_枪口下的人格阅读答案。

(2)(6分)

答案要点:①因感被打扰而愤怒的富人见到孩子后动了恻隐之心,产生了打破孤独的冲

动;

②在表达善意的时候,他表现得居高临下;

③遭到拒绝后,他感到无奈、失望、困惑。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www.fz173.com_枪口下的人格阅读答案。

(3)(6分)

答案要点: ①第一处“歌声”体现出亚诺什一家单纯的节日快乐;(2分:单纯的节

日快乐)②第二处“歌声”体现出他们的亲情经受考验后的快乐。(2分:受考验后的快乐)

www.fz173.com_枪口下的人格阅读答案。

作用,答案要点:可使情节跌宕,前后呼应,人物鲜活,更能彰显主题。

(2分:情节、结构和主题答全了给2分,少一点扣1分。)

(4)(8分)

答案要点:观点一:亚诺什不该把钱送回去。他本来可以用这笔钱给孩子们买些可吃

可玩的圣诞礼物,仅有歌声的圣诞节是不完满的。

观点二:亚诺什应该把钱送回去。快乐是钱买不来的,穷人也有尊严,靴

匠不应该以牺牲一家人的快乐为代价而接受施舍。

观点三:亚诺什可以采取变通的方法。例如他可以邀请富人跟他们一家一

起唱歌过节。物质与精神双重的快乐是较为圆满的。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2分;结合作品、论述合理,4分;谈出启示:2分)

2014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小说部分之三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文本:斜视 作者:毕淑敏

11.(5分)

答案要点:(1) 教授上课→(2) 结伴同行→(3) 同行风波→(4) 教授执意诊疾→(5)

感化斜眼女人。(每答出一点给1分)

12.赏析文中第③段划线的句子。(5分)

答案要点:①这句话是对教授的细节描写(1分)。

②运用对比的手法,血红与发白色彩对比强烈(1分);

③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白发比作南海观音的雪白拂尘(1分);

④刻画了一位教学认真、医者仁心的眼科老教授的形象(1分);

⑤表达了“我”对教授的尊敬之情(1分)。

13.(6分)

答案要点:①指眼睛的斜视,文中指眼疾。

②指心灵的斜视:无聊小市民斜眼看人、无事生非的龌龊心理和“我”性

格上的狭隘。

③突出了教授医治的不仅是眼睛的斜视,更是心灵的斜视,。(每点2分)

14.(8分)答案要点:

(1)文章第一段说“我”对学医厌倦,萎靡不振,而文末教授却说“我”以后会成为一

个好医生。教授为什么会这样说?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2)小说最后一段写斜眼女人“从乜斜的眼珠笔直地掉下一滴水”,这样写有人物塑

造、情节结构、主题思想等方面的考虑。请选择其中一个方面,结合全文加以探究。

(1)①“我”建议并陪伴教授走近路,教授认为“我”心地善良;②注意到女人斜视,

教授认为我有很强的观察力;③教授意在消除“我”和斜眼女人之间的隔阂;④教授鼓励“我”成长为一名好医生。

(2)示例一:使小说的人物形象特点更加凸显。结尾用“笔直”与“乜斜”以及斜视女

人的感动落泪与上文无事生非形成对比,从而烘托出教授高尚人格的感染力,表现出教授的“人道之心”。

示例二:使小说的情节结构既曲折有致又完整紧凑。小说前文写斜眼女人搬弄是非,

最后以斜眼女人受感动结束。这样的安排与前文多处的“乜斜”形成照应,情节上又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394616/

推荐访问:枪口下的人格答案解析 枪口下的微笑阅读答案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