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答案最后的篝火,,邴继福

来源:阅读答案 时间:2016-03-24 11:03:49 阅读:

【www.zhuodaoren.com--阅读答案】

第一篇:《赣州市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赣州市十二县(市)期中联考

高三年级语文试卷

命题学校:赣州一中 定南中学 命题人:曾腾 李财胜 审题人:王丽华

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炭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歌起源的探讨同艺术起源的探讨一样,曾困扰着一代又一代的学者。时至今日,用思维与文化的眼光重新考虑这一课题,似可区分出诗歌的二重起源——圣诗与俗诗,分别加以探讨,可以避免许多纠缠不清的死结,使问题逐步明朗化。

简单地讲,圣诗指服务于宗教信仰和礼仪活动的诗歌唱词,如祭祀歌词、咒词、祝祷之词、招魂教奉为‚经‛的诗歌作品,如古印度《吠陀》和《薄伽梵歌》、古伊朗的《阿维斯塔》中的诗篇、古埃及的《阿维斯塔》中的诗作、苏美尔和巴比伦文明中的颂神诗与创世史诗利什》‚颂‛与‚风‛,大致相当于这里所说的‚圣诗‛与‚俗诗‛

方向转变,也就是从固定于仪式场合演唱的歌诗向非信仰的、文学性的说唱诗转变。我国境内许多少数民族现存的具有史诗性质的作品——以创世神话和祖先事迹为主题的长叙事诗,似可看作由仪式性的圣诗脱胎而来的产物,但它们同世俗的抒情歌诗并不同源。安德鲁〃兰的看法是,应区分民歌与史诗的不同来源,他说:‚民歌有长时期和普遍的流传是可以证明的;这些歌,是从民众嘴里和心里出来的,同那些艺术诗,由于贵族为得到一种只有他们能有的那种史诗而生的,可以说是正相反。‛

按照这种看法,民歌出自民间,反映的是民众的世俗心声;史诗出自贵族,是个人性诗作的滥觞。如果参考当代人类学和民俗学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进一步确认,安德鲁〃兰所区分的两类源头实际上正是‚圣‛与‚俗‛的区别。

与史诗相对的民歌或歌谣之所以具有充分的世俗特性,是因为它们出自远离宗教圣事的民间下层阶级。所谓‚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说的正是下层民歌创作的情况,与‚美盛德‛的宗教诗和史诗显然大异其趣。

(摘编自叶舒宪《诗经的文化阐释:中国诗歌的发生研究》)

1.下列对“圣诗”与“俗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圣诗与俗诗是学者运用当今的思维与文化的眼光来研究诗歌起源时似可区分出来的诗歌产生的两个不同的源头。

B.圣诗与俗诗虽然属于不同的思维和文化的产物,在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呈现出各自的特色,但它们之间互相有影响。

C及地位超过了圣诗。

D“经”的诗2 )(3分)

A.虽然可以避免不少纠缠不清的死结,使问题逐步明朗化,

、《阿维斯塔》、《艾努玛·艾利什》等作品之所以能够被大部分记载下来并得以流传,

C.民歌出自民间,反映的是民众的世俗心声;史诗出自贵族,是个人性诗作的滥觞。安德鲁·兰的观点恰好说明诗歌的起源有“圣”与“俗”的区别。

D.圣诗与俗诗的区分是相对的,它们可以相互转化。许多本来作为宗教信仰对象的圣诗从固定仪式场合演唱的歌诗变成非信仰的、文学性的、说唱性的俗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理论上说,俗诗与圣诗起源的时间应该差不多,它们都以人类的语言能力的产生为前提,但圣诗源于宗教文化,俗诗源于世俗文化。

B.我国境内许多少数民族现存的以创世神话和祖先事迹为主题的史诗性质的长叙事诗,似可看作由仪式性的圣诗转化来的,但依然与源于世俗文化的俗诗不同。

C.民歌或歌谣之所以具有充分的世俗特性,是因为它们是下层百姓在自己的实际生活环境中创作的,歌者远离了圣诗作者那样的宗教目的,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D.在世界各大文明初始时期被各种宗教奉为“经”的诗歌作品,如希伯来《圣经》中的诗篇、中国的《诗经》等,都是当时及时地被文字记载下来而保存至今的圣诗。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 —— 7题。

斛律光,字明月,少工骑射,以武艺知名。魏末,从其父斛律金西征,周文帝长史莫孝晖时在行间,光驰马射中之,因擒于阵,光时年十七,高祖嘉.之,即擢为都督。尝从世宗于洹桥校猎,见一大鸟,云表飞飏,光引弓射之,正中其颈。此鸟形如车轮旋转而下至地乃大雕也世宗取而观之深壮异焉当时传号落雕都督。

晋州东有周天柱、新安、牛头三戍,招引亡叛..

,屡为寇窃。天保七年,光率步骑五千袭破之。又

大破周仪同王敬俊等,获口五百余人,杂畜千余头而还。武平二年,周遣纥干广略围宜阳。光率步骑五万赴之,大战于城下,乃取周建安等四戍,捕虏千余人而还。军未至邺,敕令便放兵散。光以为军人多有勋功,未得慰劳,若即便散,恩泽不施,乃密通表请使宣旨,军仍且进。朝廷发使迟留,军还,将至紫陌,光仍驻营待使。帝闻光军营已逼,心甚恶之,急令舍人追光入见,然后宣劳散兵。拜光左丞相,又别封清河郡公。

光入,常在朝堂垂帘而坐。祖埏(字孝征)不知,乘马过其前。光怒,谓人曰:‚此人乃敢尔!‛后珽在内省,言声高慢,光适过,闻之,又怒。珽知光忿,而赂光从奴而问之曰:‚相王瞋孝征耶?‛曰:‚自公用事..,相王每夜抱膝叹曰:‘盲人入,国必破矣!’‛穆提婆求娶光庶女,不许。帝赐提婆晋阳之田,光言于朝曰:‚此田神武帝以来常种禾,饲马数千匹,以拟寇难,今赐提婆,无乃阙军务也?‛由是祖、穆积怨。

周将军韦孝宽忌光英勇,乃作光反谣言。会帝前有所疑,谓何洪珍云:‚我前疑其欲反,果然。‛后,光至,引入凉风堂,刘桃枝自后拉而杀之,时年五十八。于是下诏称光谋反,尽灭其族。光性少言刚急,严于御下,治兵唯仗威刑。罪既不彰.,一旦屠灭,朝野痛惜之。周武帝闻光死,大喜,舎其境内。后灭齐入邺,追赠光上柱国、崇国公。指诏书曰:‚此人若在,朕岂能至邺!‛

(节选自《北齐书·列传第九》)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高祖嘉.之,即擢为都督 嘉:嘉奖、赏识X k B 1 . c o m B.招引亡叛..,屡为寇窃 亡叛:叛逃者 C.自公用事..,相王每夜抱膝叹曰 用事:掌权 D.罪既不彰.

,一旦屠灭,朝野痛惜之 彰:表彰 5.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 此鸟形如车轮\旋转而下\至地\乃大雕也\世宗取而观之\深壮异焉\当时传号落雕都督 B. 此鸟形\如车轮\旋转而下至地\乃大雕也\世宗取而观之深\壮异焉\当时传号落雕都督 C. 此鸟形如车轮\旋转而下\至地\乃大雕也世宗取而观\之深壮异焉当时传\号落雕都督 D. 此鸟形\如车轮旋转而下\至地\乃大雕也\世宗取而观之\深壮异焉当时传\号落雕都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B

C有功之人,后来皇帝欣然慰劳兵众。

D犯庆祝。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性少言刚急,严于御下,治兵唯仗威刑。(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汉诗,完成8—9题。

橘柚垂华实 汉 无名氏

橘柚垂华实,乃在深山侧。 闻君好我甘,窃自独雕饰。 委身玉盘中,历年冀见食。 芳菲不相投,青黄忽改色。 人倘欲我知,因君为羽翼。

8、“窃自独雕饰”一句诗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妙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5分)

答: 9、诗中的橘柚是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1 , 。 (2 , 。

(3)最能表现农民在烈日下在田间艰苦劳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选考题(25分)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作答前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最后的篝火 邴继福

小兴安岭的冬天,白天大雪纷飞,夜晚滴水成冰。政府虽然明令封山,保护生态,劝告并帮助村民改行谋生,但以此为生的少数几个人目光还是盯在林子里。猎人就是其中的一个。

猎人和猎狗为了追赶一头受伤的野猪,已经在林子里转悠了好几天,都累得筋疲力尽。雪厚路难辨,一不小心,猎人掉进一个深坑里,怎么也爬不出来,猎狗也跳下去作伴。好在坑里避风,还有些枯枝烂叶,能点燃篝火。

在林子里生存,离开篝火和干粮,不是冻死,就是饿死,或者冻饿而死。可是,眼下干粮早吃完了,火柴也仅剩下几根。猎人心里早就紧张了,猎狗却浑然不知。

连累带饿,猎人几次昏倒。再次醒来时,他突然产生一个罪恶的念头——杀狗。眼下,只有狗肉可以充饥。可是这只狗已经跟他多年,几次打猎面临险境,都是猎狗让他化险为夷。

记忆犹新的是那年冬天,他带着猎狗打猎。途中遇见棵两搂粗的杨树,树干里有动静。凭经验判断,里面肯定有‚蹲仓‛的黑熊,他便操起弯把锯,贴着树干拉起来。拉着拉着,突然拽不动了。他便使足力气,猛地一拽,立刻传来熊的号叫,接着一声巨响,树干裂成两半。一只黑熊跳出树洞,嘴巴淌着血,向他扑来。猎人猜测,黑熊好奇且贪玩,刚才肯定是用嘴把锯片咬住了,他使劲一拽,便把熊嘴拉豁。熊疼坏了,使劲把树洞挤成两半,张开血口要咬人。猎人见势不妙,两只胳膊顺势伸进熊嘴里,攥紧双拳紧抵熊的嗓子,全力与熊对峙。熊嘴被胳膊撑住,没办法咬人,便与人周旋。人和熊同时摔倒,在雪地上翻滚。猎人知道,时间久了,自己肯定不是熊的对手。在他即将绝望之际,突然听到熊的一声惨叫,松开他落荒而逃。猎人好生奇怪,定睛一看,原来,熊卵子已被猎狗咬烂,血流如注……

那之后,猎人对狗更是疼爱有加。狗很有灵性,深知受到主人宠爱,因此对主人更加忠诚。现在,

猎人面临新的绝境,突然想到杀狗。虽然有点残忍,但他觉得,不这样做,自己肯定会被饿死。在这生死攸关之际,别无选择。决心已定,不能迟疑。猎人右手拔出猎刀,藏在身后。眼里露着凶相,向不远处的猎狗爬去。

猎狗也饿坏了,正闭目养神,听见动静,睁开疲惫的双眼。它突然发现,主人的眼神有些异样——以往都是柔情似水,现在却充满了杀机。但是,狗对主人永远不存戒心,仍然像平时一样,伸出舌头要舔他的手。

猎人只好伸出左手任他舔。他觉得,在舌头接触皮肤的一瞬间,一种甜蜜和幸福立刻涌上心头,差点融化了他的杀机。这时,另一种声音提醒自己,你想活命吗,就得有杀心!猎人心头一颤,在恶念驱使下,将刀刺向狗的胸膛。

猎狗真够机敏,忙一躲闪,虽然没刺中心脏,脖子还是中了一刀,鲜血直流。狗急跳墙,也不知它哪儿来的力气,几下就蹿上地面,向山下跑去。雪地上,留下滴滴血迹。

几天来,猎狗一直陪伴着猎人,虽然饥饿难忍,猎人却没感到孤独。现在,只剩下他孤身一人,又断了粮食,他感到绝望。可怕的夜幕又降临了,猎人翻出唯一的一根火柴,点燃了最后的篝火。眼看着暗淡的火光,猎人绝望地想,篝火熄灭之时,自己的生命也就完结了。

篝火燃尽时,猎人也昏死过去……

当猎人醒过来时,已经躺在自家坑上。虽然手脚都被冻伤,但是人还活着。家人告诉他,他失踪之后,家人和村民一直在努力寻找。由于风雪太大,始终没见踪影。正要绝望,带伤的猎狗回来了,领大伙找到了昏迷的他,还亲切地舔了他的手。狗终因失血过多,永远地倒下了。

狗太忠诚了,甚至不计较主人对它的伤害。所有动物都通人性啊!猎人后悔不已,哭了几天几夜,伤好后,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今生再不打猎杀生,一要主动劝诫村民和自己一起保护野生动物,二是要救助流浪狗。 ⑴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下伏笔。 B人掉进深坑后已经没有力气。 C.最后一段中的猎人“主动劝诫村民和自己一起保护野生动物”节上形成首尾呼应。 D些动词运用得生动形象,如“差点融化了他的杀机”中的“融化”。 E主旨。

(2)开头第一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答: (3)猎狗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试简要分析。(6分)

答: (4)标题“最后的篝火”有什么意蕴?请结合全文,试进行探究。(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小题。X k B 1 . c o m

南怀瑾:传道解惑

韩爽

1990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论语别裁》风靡一时,几年间发行即过百万册,堪称中国图书界的一个‚神话‛。而处在这国学旋风中央的却是一位行事低调、颇有仙风道骨的学者——南怀瑾。

跌宕人生 传奇经历

南怀瑾1917年出生于浙江温州乐清,自幼接受传统私塾的严格教育。少年时期开始,他就遍读诸子百家,兼及拳术、剑道等各种功夫,同时研习文学书法、诗词曲赋、天文历法诸学,为其终身学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抗战时期,他先是投笔从戎,执教于军校,后来辞去教职,遍历名山大川,寻访高僧奇士,在名寺闭关研修佛学,得多位著名高僧、活佛传授。

1949年他赴台湾,相继受聘于文化大学、辅仁大学执掌教席,并应邀到多所大学、机关、社会团体讲学,著述颇丰,对中国文化和社会均产生了深远影响。据介绍,南怀瑾在台湾辅仁大学教课的时候,曾开设一门《易经》课程,很受学生欢迎,不仅教室里是满的,连窗外都站满了学生。

从军、执教、经商、游历、考察、讲学的人生经历使得他对国学钻研精深、体认深刻,于中华传统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诣,更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曲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等等,在中西文化界均颇受尊敬和认可。

而真正让南怀瑾从书斋走向普罗大众的是《论语别裁》。1974年4月初,台湾大陆工作会邀请南怀瑾每周三下午去给他们的员工讲《论语》,讲稿后来在报纸上连载。他‚用时代的角度,白话的表达,加以经史的空前方式讲《论语》‛,受到了大众的广泛追捧,报纸被许多人剪贴成册,并转告亲友,至

风靡大陆 扬名国际

南怀瑾的《如何修证佛法》在大陆印行后,深受大众欢迎。此书是他于1978年春在台北闭关静修期间,抽暇为海内外弟子们所作的系列讲座,对实际学佛修证的步骤有精辟讲解和具体指引,对学佛者确是弥足珍贵。

该书于1989年在台正式出版,迄今已印行十余版之多。美国翻译界有名的两兄弟之一杰西〃克里瑞着手将其译成英文在美出版。克里瑞兄弟从1980年便开始阅读南怀瑾教授的著作,认为南氏学术博大精深,融通各家,既有理论,又有实证,为当代所罕见。

在大陆‚南怀瑾热‛中,北京燕山出版社印行了《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中国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则出版了南先生的《孟子旁通》与《老子他说》,中国世界语出版社和复旦大学出版社更隆重推出了南先生系列著述,将大陆‚南怀瑾热‛推向了新的高潮……

身体力行 传播不倦

南怀瑾移居香港后,居处顿成热点,在台、美时的门生故旧往来如梭,大陆政商界重量级人物亦不时来访,世界各地的参禅修道者更是函电交驰,时时请教。先生一如往昔,不辞辛劳,热诚相待,有函必复,其情其景,甚为感人。虽然在台时,蒋经国先生曾向先生有所请益,台北政要如王升、马纪壮、肖政之、崔之道、刘安祺、廖祖述等都曾拜于先生门下,然先生绝口不谈政治,唯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已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身体力行,以利益天下众生。

中国传统的儒、释、道三家之学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人体生命科学的内涵,如何使之在现代社会发扬光大,始终是中国文化事业上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南怀瑾已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探索与实践。

1993年厦门普陀寺的禅修活动,即是南怀瑾以现代科学精神结合古代佛教禅七形式所进行的一次修持实践。与此同时,南怀瑾将他关爱的目光投向了直接关乎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诸多领域。2004年10月中旬,清华大学在上海举办高层经理人研讨会,特邀南怀瑾前往演讲。一连四个小时,南怀瑾以古喻今、妙语连珠对中国当代社会走向及经济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应对方略,他的真知灼见令全场与会嘉宾叹为观止。

结缘太湖 弘扬传统

南怀瑾先生更是倾力于复兴中华优秀文化,建立学堂,亲自讲解传授,为弘扬、传承民族文化之精髓,振兴中华民族,改善社会人心不遗余力、鞠躬尽瘁。其执著精神,感人至深。

耄耋之年的的南怀瑾,依然每天在太湖边讲学、会客、教拳、阅读、写作。东方出版社的编辑孙涵就曾经去太湖大学堂拜访过南怀瑾,她说:‚ 91岁高龄的南怀瑾先生,依然保持他的生活习惯。每天下午2点以后到晚上10点以前是他的工作时间,他接待客人、处理事务,而他那里经常是高朋满座。10点以后他开始读书写作,一直到凌晨7点睡觉。‛

南怀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执著情结让孙涵深受感动,他在每天授课之余还义务指导儿童读经,每年夏天开办儿童读经的夏令营,并亲自给孩子们讲课。‚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情结,他觉得中国文化太需要弘扬,这是他的信念和晚年要做的事情。‛孙涵说。 (1)下列对传记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 本文兼用记叙、议论等表达方式,以时间为线索,全面地展现了南先生一生的事迹,表现了作者对南先生的敬意。

B. 传奇的人生经历使南怀瑾精研中华传统文化,广泛涉猎,在多个传统文化学术领域都颇有建树,受到尊敬、认可。X k B 1 . c o m

C. 南怀瑾将国学研究成果应用于直接关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领域,具体表现为剖析中国当代经济问题、发扬传统文化中的人体生命科学内涵。

D. 南怀瑾在台时,多名台北政要拜于其门下,但先生以人民利益为重,专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政治避而不谈。

E. 《如何修证佛法》一书是南怀瑾的成名之作,该书在佛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欢迎。

(2)试分析南怀瑾在国学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6分)

答:

(3处?(6分)

答:

(4)本文开头部分提到南先生是一位“行事低调、颇有仙风道骨”8分) 答:

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A.新一届中央领导为我们描绘了中国梦美好蓝图,如果风调雨顺,文恬武嬉....,百姓自然能够安居乐业,社会自然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B.北大人民医院医生何权瀛认为“北京咳”一词是对北京的极度侮辱,网友表示“香港脚”、“东京热”等病名作为行业术语已经多年,当地人民都很淡定。一个专业术语涉及地方名应该是无可厚非....的。 C.越南国家主席张晋创表示,越中两国在越南抗法抗美斗争中结下的深厚感情矢志不渝....,越南政府和人民永远铭记中国给予的宝贵支持。

D.生和死是人生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但在我们的文化中,死亡却是讳莫如深....的话题,人们不愿说死,更不愿讨论有关死亡的问题。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居者有其屋”确实是百姓生活的重要保障,在许多城市中,随着人口和部分家庭条件的改善,房屋租赁正在成为房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B.只有产品在优胜劣汰中竞争而出,才能形成真正的品牌效应,一些总是试图经由“借衣”来进行自救的乳企,它们并非不知道这一点。 C.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沟通磋商,推动与沿线国家的务实合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收获共建成果。

D.赣州警方提醒广大市民,网络社会也是法治社会,公安机关也会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对利用互联网编造或传播谣言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进行依法查处。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所谓讲课自由指的是大学教授在讲台上有自由传播自己学术观点的权利, , 。 , , 。 ,如果随便找一本专著来作自己的讲义,那样的日子是不会长久的。 ①旧大学里对前一点体现得较好,而对后一点限制颇多 ②就是它在课程设置好大体范围之后 ③也有自由表达自己政治见解的权利 ④由于没有统编教材,教授就必须学有专长X k B 1 . c o m ⑤旧大学从体制上说有一长处是今天大学里没有的 ⑥教授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学术专长选择教材 A. ③①⑤②⑥④ B. ⑥③⑤②④① C. ③④⑤①②⑥ D. ⑥④①②③⑤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一档明星并不耀眼、孩子非常幼稚、节目名称朴素的《爸爸去哪儿》,居然成了热门综艺节目,这让很多‚道中人‛陷入迷惘:逮逮鱼、赶赶猪、烧烧饭、滑滑雪……

① ?人们看惯了彩排百遍无懈可击的明星表演,在赞叹之余也会感到某种无趣;然而一旦看到舞台下爸爸孩子们手忙脚乱的表现,

② 。这就让观众们产生了深深的共情,于是他们的笑点即刻点燃我们的笑点,他们的泪点也顿时触到我们的泪点。可见,善用明星资源,③ 。而走入平凡,须得走出舞台。

17.仿照下面画线句子续写两句话,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6分)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个性就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那忠贞爱国的热切与无私;个性就是 ;个性就是 。当个性化为一种精神、一份力量,当个性成为一种气质、一种风度,你能不快乐的接受与享有吗?

六、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安徽卫视的《超级演说家》第二季冠军得主刘媛媛的演讲稿、演讲视频网络疯传,她的演讲《不作死不会活》尤其受到网友热议。X k B 1 . c o m

她的哥哥对妹妹此举评论道:你这人就是没事找事瞎折腾。你又不是学表演的,你也不是学主持的,你一个学法律的去参加一个电视节目,对你将来有什么用? 刘媛媛说,我就是爱‚作‛。我突然觉得每一天都重复的生活很没有意思,所以我就来了,我自‚作‛我也能自受。

于他的技艺,当时被传称为落雕都督。

晋州东部有北周的天柱、新安、牛头三处营垒,招引叛逃者,多次做入侵掠夺的事。天保七年,斛律光率五千步骑兵袭击打败了他们,又大败北周仪同王敬俊等,掳获五百多人、各种牲畜千余头后返归。武平二年,北周派纥干广略围攻宜阳。斛律光率五万步骑兵赶往援救,在城下大战,于是夺取了北周建安等四处营垒,俘获一千多周军回师。军队还没有抵达邺城,皇上便命令放兵众散归家乡。斛律光认为兵士大多立有大功,没有得到慰劳奖赏,如果立即便散归,不施恩泽(不利军心),于是秘密上表请求派人宣旨,军卒仍然前进。朝廷迟迟不发使,军队回京将到紫陌(还没等到宣抚使),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赣州市十二县(市)期中联考 祖珽不知道,骑马从他面前经过。斛律光大怒,对人说:“这

高三语文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人竟然敢这样!祖珽知斛

命题学校:赣州一中 定南中学 “相王很恼怒我吧?”答:“自从您掌权后,相王每夜抱命题人: 曾腾15970799169 李财胜15350275886 膝长叹说,!”穆提婆求娶斛律光庶女,斛律光不同意。皇帝将晋阳田地审题人: 王丽华13766386182 “这块田地神武帝以来一直种庄稼,饲养了几千匹马,来打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C (“在初民意识形态中的重要性及地位超过了圣诗”说法不准确,原文第二段“所以早期的俗诗便制造斛律光造反的谣言。适逢皇帝之前对斛律光有所大都因为无法及时记录为文字而湮没无闻了”可知俗诗在初民意识形态中的重要性及地位比不上圣“我以前怀疑他想要造反,果然是这样。”后来,斛律光来了,被引入凉风堂,诗) 刘桃枝从后面拉住他并将其杀害,时年五十八岁。于是皇帝下诏说他谋反,将斛律光家族满门抄斩。2.D (斛律光少言寡语,又刚正急躁,在管理下属时很严格,管理军队只是依靠威严刑罚。他的罪行不明显,发生的,而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 突然被屠戮,朝野都痛惜他。北周武帝听闻斛律光死了,非常高兴,在全境大赦。后来周武帝灭齐入3.D (《诗经》中的内容只有“颂”可以算作圣诗) 邺,追赠斛律光为上柱国、崇国公。指着诏书说:“这个人如果在,我又怎么能到邺地来呢?”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8、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橘柚闻听君子喜爱自己的甘甜,就独自雕饰自己(2分),生动4.D(彰:明显) 形象地表现了橘柚见知于世的急切心情。(2分) 5.A 9、①孤独寂寞。虽然品格高洁,但生长在寂寞的深山之中。 6.C (“欣然”改“不得以”) ②理想不能实现。虽然委身玉盘,但最终没被食用。 7.(1③心态委曲求全。希望君子能够举荐自己而委身玉盘之中。(每点2分) 婆,这恐怕会侵损军务吧?(2分) 【诗歌鉴赏】 (2( “严于开头它就写道:“橘柚垂华实,乃在深山侧。”橘柚挂满了美好的果实,但却生长在深山旁.前着御下”状语后置、治、仗各1分,句意2分) 一“垂”字,见出佳果累累,后以一“乃”字转折,见出所生非地、难为人知的遗憾。看来此橘并不【文言文参考译文】 “壹志”于“不迁”,而是觉得自己具备这样的美质,就要见食、见用。“闻君好我甘,窃独自雕饰。”

斛律光,字明月,少年时就擅长骑射,凭武艺闻名。东魏末年,跟从他的父亲斛律金西征,周文这里用第一人称了:听说您喜好我的甘美,我就暗暗自个修饰起来。“君”,指某位享用者。这表现了帝的长史莫孝晖当时在行阵中,斛律光策马射中了他,并趁机在阵前将其生擒,斛律光当时才17岁,橘为人知时的欣喜、投其所好的心计。一旦听说就如此这般,也见出它的急不可待。由不为人知到为高祖赏识他,立刻提拔他为都督。他曾经跟从世宗到洹桥打猎,看见一只大鸟,在云端翱翔,斛律光人知,这是橘的命运的一大转折。“委身玉盘中,历年冀见食。”果然得以进献于某公了,托身于珍美拉弓射鸟,正射中鸟颈。这鸟形如车轮旋转坠下,落到地上,竟然是一只大雕。世宗取来看,很惊异光洁的玉盘中,更觉得殊荣莫比,这句顺承前句,有一种如愿以偿的快意。下句略作顿挫,说经历年

刘媛媛还说,每一个人,他年轻的时候,心里都会有一点想去‚作‛的冲动。一个没有把百酒尝

遍的人,他是不大懂得清水之味的,一个一辈子都安分守己不敢‚作‛的人,他从来也不曾拥有一个真正丰富的人生。毕竟‚不作不会死‛就‚不会活(no life)‛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第二篇:《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赣州市十二县(市)期中联考高三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赣州市十二县(市)期中联考

高三年级语文试卷

命题学校:赣州一中 定南中学 命题人:曾腾 李财胜 审题人:王丽华

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炭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歌起源的探讨同艺术起源的探讨一样,曾困扰着一代又一代的学者。时至今日,用思维与文化的眼光重新考虑这一课题,似可区分出诗歌的二重起源——圣诗与俗诗,分别加以探讨,可以避免许多纠缠不清的死结,使问题逐步明朗化。

简单地讲,圣诗指服务于宗教信仰和礼仪活动的诗歌唱词,如祭祀歌词、咒词、祝祷之词、招魂曲词等等。圣诗起源较早,当与人类法术思想的成熟和语言的发生同步。各大文明初始时期被各种宗教奉为‚经‛的诗歌作品,如古印度《吠陀》和《薄伽梵歌》、古伊朗的《阿维斯塔》、希伯来《圣经》中的诗篇、古埃及的《阿维斯塔》中的诗作、苏美尔和巴比伦文明中的颂神诗与创世史诗《艾努玛〃艾利什》、古希腊文明中大部失传了的诗体启示录等,便都是因及时见诸文字记载而保存至今的圣诗。俗诗是相对圣诗而言的,泛指一切与宗教信仰并无直接关联的民间歌谣、韵语唱词等。俗诗的起源从理论上讲,当与圣诗不相上下,同样以人类语言能力的发生为前提。但由于二者在初民意识形态中的重要性及地位大不相同,所以早期的俗诗大都因为无法及时记录为文字而湮没无闻了。《诗经》中的‚颂‛与‚风‛,大致相当于这里所说的‚圣诗‛与‚俗诗‛,而‚雅‛则介乎二者之间。

圣诗与俗诗虽同样古老,但其内容和形式却各具特色,相互之间既有影响作用,又明显地属于不同的思维和文化的产物。圣诗的溯源研究实际上必然属于宗教文化的范畴。俗诗的根源则在于世俗文化,尤其是民间的文化。随着从原始到文明的演进,许多本来作为宗教信仰对象的圣诗逐渐向世俗化方向转变,也就是从固定于仪式场合演唱的歌诗向非信仰的、文学性的说唱诗转变。我国境内许多少数民族现存的具有史诗性质的作品——以创世神话和祖先事迹为主题的长叙事诗,似可看作由仪式性的圣诗脱胎而来的产物,但它们同世俗的抒情歌诗并不同源。安德鲁〃兰的看法是,应区分民歌与史诗的不同来源,他说:‚民歌有长时期和普遍的流传是可以证明的;这些歌,是从民众嘴里和心里出来的,同那些艺术诗,由于贵族为得到一种只有他们能有的那种史诗而生的,可以说是正相反。‛

按照这种看法,民歌出自民间,反映的是民众的世俗心声;史诗出自贵族,是个人性诗作的滥觞。如果参考当代人类学和民俗学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进一步确认,安德鲁〃兰所区分的两类源头实际上正是‚圣‛与‚俗‛的区别。

与史诗相对的民歌或歌谣之所以具有充分的世俗特性,是因为它们出自远离宗教圣事的民间下层阶级。所谓‚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说的正是下层民歌创作的情况,与‚美盛德‛的宗教诗和史诗显然大异其趣。

(摘编自叶舒宪《诗经的文化阐释:中国诗歌的发生研究》)

1.下列对“圣诗”与“俗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圣诗与俗诗是学者运用当今的思维与文化的眼光来研究诗歌起源时似可区分出来的诗歌产生的两个不同的源头。

B.圣诗与俗诗虽然属于不同的思维和文化的产物,在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呈现出各自的特色,但它们之间互相有影响。

C.俗诗泛指一切与宗教信仰并无直接关联的民间歌谣、韵语唱词等,在初民意识形态中的重要性及地位超过了圣诗。

D.圣诗是指服务于宗教信仰和礼仪活动的诗歌唱词,各大文明初始时期被各种宗教奉为“经”的诗歌作品即属于此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用思维与文化的眼光探讨诗歌的起源,虽然可以避免不少纠缠不清的死结,使问题逐步明朗化,但还不能很肯定地说彻底解决了诗歌起源的问题。

B.《阿维斯塔》、《阿维斯塔》、《艾努玛·艾利什》等作品之所以能够被大部分记载下来并得以流传,可能是因为它在初民意识形态中有着较高的地位。

C.民歌出自民间,反映的是民众的世俗心声;史诗出自贵族,是个人性诗作的滥觞。安德鲁·兰的观点恰好说明诗歌的起源有“圣”与“俗”的区别。

D.圣诗与俗诗的区分是相对的,它们可以相互转化。许多本来作为宗教信仰对象的圣诗从固定仪式场合演唱的歌诗变成非信仰的、文学性的、说唱性的俗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理论上说,俗诗与圣诗起源的时间应该差不多,它们都以人类的语言能力的产生为前提,但圣诗源于宗教文化,俗诗源于世俗文化。

B.我国境内许多少数民族现存的以创世神话和祖先事迹为主题的史诗性质的长叙事诗,似可看作由仪式性的圣诗转化来的,但依然与源于世俗文化的俗诗不同。

C.民歌或歌谣之所以具有充分的世俗特性,是因为它们是下层百姓在自己的实际生活环境中创作的,歌者远离了圣诗作者那样的宗教目的,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D.在世界各大文明初始时期被各种宗教奉为“经”的诗歌作品,如希伯来《圣经》中的诗篇、中国的《诗经》等,都是当时及时地被文字记载下来而保存至今的圣诗。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 —— 7题。

斛律光,字明月,少工骑射,以武艺知名。魏末,从其父斛律金西征,周文帝长史莫孝晖时在行间,光驰马射中之,因擒于阵,光时年十七,高祖嘉.之,即擢为都督。尝从世宗于洹桥校猎,见一大鸟,云表飞飏,光引弓射之,正中其颈。此鸟形如车轮旋转而下至地乃大雕也世宗取而观之深壮异焉当时传号落雕都督。

晋州东有周天柱、新安、牛头三戍,招引亡叛..,屡为寇窃。天保七年,光率步骑五千袭破之。又大破周仪同王敬俊等,获口五百余人,杂畜千余头而还。武平二年,周遣纥干广略围宜阳。光率步骑

五万赴之,大战于城下,乃取周建安等四戍,捕虏千余人而还。军未至邺,敕令便放兵散。光以为军人多有勋功,未得慰劳,若即便散,恩泽不施,乃密通表请使宣旨,军仍且进。朝廷发使迟留,军还,将至紫陌,光仍驻营待使。帝闻光军营已逼,心甚恶之,急令舍人追光入见,然后宣劳散兵。拜光左丞相,又别封清河郡公。

光入,常在朝堂垂帘而坐。祖埏(字孝征)不知,乘马过其前。光怒,谓人曰:‚此人乃敢尔!‛后珽在内省,言声高慢,光适过,闻之,又怒。珽知光忿,而赂光从奴而问之曰:‚相王瞋孝征耶?‛曰:‚自公用事..,相王每夜抱膝叹曰:‘盲人入,国必破矣!’‛穆提婆求娶光庶女,不许。帝赐提婆晋阳之田,光言于朝曰:‚此田神武帝以来常种禾,饲马数千匹,以拟寇难,今赐提婆,无乃阙军务也?‛由是祖、穆积怨。

周将军韦孝宽忌光英勇,乃作光反谣言。会帝前有所疑,谓何洪珍云:‚我前疑其欲反,果然。‛后,光至,引入凉风堂,刘桃枝自后拉而杀之,时年五十八。于是下诏称光谋反,尽灭其族。光性少言刚急,严于御下,治兵唯仗威刑。罪既不彰.,一旦屠灭,朝野痛惜之。周武帝闻光死,大喜,舎其境内。后灭齐入邺,追赠光上柱国、崇国公。指诏书曰:‚此人若在,朕岂能至邺!‛

(节选自《北齐书·列传第九》)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高祖嘉.之,即擢为都督 嘉:嘉奖、赏识 B.招引亡叛..,屡为寇窃 亡叛:叛逃者 C.自公用事..,相王每夜抱膝叹曰 用事:掌权 D.罪既不彰.

,一旦屠灭,朝野痛惜之 彰:表彰 5.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 此鸟形如车轮\旋转而下\至地\乃大雕也\世宗取而观之\深壮异焉\当时传号落雕都督 B. 此鸟形\如车轮\旋转而下至地\乃大雕也\世宗取而观之深\壮异焉\当时传号落雕都督 C. 此鸟形如车轮\旋转而下\至地\乃大雕也世宗取而观\之深壮异焉当时传\号落雕都督 D. 此鸟形\如车轮旋转而下\至地\乃大雕也\世宗取而观之\深壮异焉当时传\号落雕都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斛律光箭艺高超。他曾经陪同世宗在洹桥打猎,引弓射雕,正中脖颈,被称为“落雕都督”。 B.斛律光英勇善战。周的天柱、新安、牛头三处营垒多次做入侵掠夺的事,斛律光率五千步骑偷袭击败了他们;斛律光又击败北周仪同王敬俊等人时虏获五百多人、杂畜千余头。

C.斛律光抗令不从。在攻克北周建安等四处营垒后,他没有遵命将士兵解散,而是希望朝廷慰劳有功之人,后来皇帝欣然慰劳兵众。

D.斛律光遭人忌恨,因谗言被朝廷处死,更被灭族,朝野痛惜,而周武帝则万分欢喜,以大赦囚犯庆祝。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此田神武帝以来常种禾,饲马数千匹,以拟寇难,今赐提婆,无乃阙军务也?(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性少言刚急,严于御下,治兵唯仗威刑。(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汉诗,完成8—9题。

橘柚垂华实 汉 无名氏

橘柚垂华实,乃在深山侧。 闻君好我甘,窃自独雕饰。

委身玉盘中,历年冀见食。 芳菲不相投,青黄忽改色。 人倘欲我知,因君为羽翼。

8、“窃自独雕饰”一句诗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妙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5分)

答: 9、诗中的橘柚是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每空1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描绘音乐像暴雨、人语的句子是: , 。 (2)《登高》中作者对自己漂泊异乡、年老体弱感叹的句子是: , 。

(3)《观刈麦》中正面描写刈麦时的艰苦劳动与紧张(或最能表现农民在烈日下在田间艰苦劳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选考题(25分)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作答前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最后的篝火 邴继福

小兴安岭的冬天,白天大雪纷飞,夜晚滴水成冰。政府虽然明令封山,保护生态,劝告并帮助村民改行谋生,但以此为生的少数几个人目光还是盯在林子里。猎人就是其中的一个。

猎人和猎狗为了追赶一头受伤的野猪,已经在林子里转悠了好几天,都累得筋疲力尽。雪厚路难辨,一不小心,猎人掉进一个深坑里,怎么也爬不出来,猎狗也跳下去作伴。好在坑里避风,还有些枯枝烂叶,能点燃篝火。

在林子里生存,离开篝火和干粮,不是冻死,就是饿死,或者冻饿而死。可是,眼下干粮早吃完了,火柴也仅剩下几根。猎人心里早就紧张了,猎狗却浑然不知。

连累带饿,猎人几次昏倒。再次醒来时,他突然产生一个罪恶的念头——杀狗。眼下,只有狗肉可以充饥。可是这只狗已经跟他多年,几次打猎面临险境,都是猎狗让他化险为夷。

记忆犹新的是那年冬天,他带着猎狗打猎。途中遇见棵两搂粗的杨树,树干里有动静。凭经验判断,里面肯定有‚蹲仓‛的黑熊,他便操起弯把锯,贴着树干拉起来。拉着拉着,突然拽不动了。他便使足力气,猛地一拽,立刻传来熊的号叫,接着一声巨响,树干裂成两半。一只黑熊跳出树洞,嘴巴淌着血,向他扑来。猎人猜测,黑熊好奇且贪玩,刚才肯定是用嘴把锯片咬住了,他使劲一拽,便把熊嘴拉豁。熊疼坏了,使劲把树洞挤成两半,张开血口要咬人。猎人见势不妙,两只胳膊顺势伸进熊嘴里,攥紧双拳紧抵熊的嗓子,全力与熊对峙。熊嘴被胳膊撑住,没办法咬人,便与人周旋。人和熊同时摔倒,在雪地上翻滚。猎人知道,时间久了,自己肯定不是熊的对手。在他即将绝望之际,突然听到熊的一声惨叫,松开他落荒而逃。猎人好生奇怪,定睛一看,原来,熊卵子已被猎狗咬烂,血流如注……

那之后,猎人对狗更是疼爱有加。狗很有灵性,深知受到主人宠爱,因此对主人更加忠诚。现在,猎人面临新的绝境,突然想到杀狗。虽然有点残忍,但他觉得,不这样做,自己肯定会被饿死。在这生死攸关之际,别无选择。决心已定,不能迟疑。猎人右手拔出猎刀,藏在身后。眼里露着凶相,向不远处的猎狗爬去。

猎狗也饿坏了,正闭目养神,听见动静,睁开疲惫的双眼。它突然发现,主人的眼神有些异样——以往都是柔情似水,现在却充满了杀机。但是,狗对主人永远不存戒心,仍然像平时一样,伸出舌头要舔他的手。

猎人只好伸出左手任他舔。他觉得,在舌头接触皮肤的一瞬间,一种甜蜜和幸福立刻涌上心头,差点融化了他的杀机。这时,另一种声音提醒自己,你想活命吗,就得有杀心!猎人心头一颤,在恶念驱使下,将刀刺向狗的胸膛。

猎狗真够机敏,忙一躲闪,虽然没刺中心脏,脖子还是中了一刀,鲜血直流。狗急跳墙,也不知它哪儿来的力气,几下就蹿上地面,向山下跑去。雪地上,留下滴滴血迹。

几天来,猎狗一直陪伴着猎人,虽然饥饿难忍,猎人却没感到孤独。现在,只剩下他孤身一人,又断了粮食,他感到绝望。可怕的夜幕又降临了,猎人翻出唯一的一根火柴,点燃了最后的篝火。眼看着暗淡的火光,猎人绝望地想,篝火熄灭之时,自己的生命也就完结了。

篝火燃尽时,猎人也昏死过去……

当猎人醒过来时,已经躺在自家坑上。虽然手脚都被冻伤,但是人还活着。家人告诉他,他失踪之后,家人和村民一直在努力寻找。由于风雪太大,始终没见踪影。正要绝望,带伤的猎狗回来了,领大伙找到了昏迷的他,还亲切地舔了他的手。狗终因失血过多,永远地倒下了。

狗太忠诚了,甚至不计较主人对它的伤害。所有动物都通人性啊!猎人后悔不已,哭了几天几夜,伤好后,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今生再不打猎杀生,一要主动劝诫村民和自己一起保护野生动物,二是要救助流浪狗。 ⑴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小说中间插入猎人和熊搏斗的一段,主要是为了说明猎人遭遇险境时,猎狗帮助他脱离险境,狗通人性,能助主人一臂之力。既能丰富写猎狗的内容,又能为下文猎人掉进深坑后继续描写猎狗埋下伏笔。 B.猎人没有刺死猎狗的原因,可能是猎狗本身弱小,也可能是猎狗有所发觉,最大的可能是猎人掉进深坑后已经没有力气。 C.最后一段中的猎人“主动劝诫村民和自己一起保护野生动物”,与开头第一段意思相关联,情节上形成首尾呼应。 D.小说采用悬念设置的描述性语言,使文章欢快活波、华丽、自然、流畅,富有乡土气息;有些动词运用得生动形象,如“差点融化了他的杀机”中的“融化”。 E.这篇小说通过写猎人和猎狗的关系,批判了猎人对狗的忘恩负义和恩将仇报,这也是小说的主旨。

(2)开头第一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答: (3)猎狗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试简要分析。(6分)

答: (4)标题“最后的篝火”有什么意蕴?请结合全文,试进行探究。(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小题。

南怀瑾:传道解惑

韩爽

1990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论语别裁》风靡一时,几年间发行即过百万册,堪称中国图书界的一个‚神话‛。而处在这国学旋风中央的却是一位行事低调、颇有仙风道骨的学者——南怀瑾。

跌宕人生 传奇经历

南怀瑾1917年出生于浙江温州乐清,自幼接受传统私塾的严格教育。少年时期开始,他就遍读诸子百家,兼及拳术、剑道等各种功夫,同时研习文学书法、诗词曲赋、天文历法诸学,为其终身学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抗战时期,他先是投笔从戎,执教于军校,后来辞去教职,遍历名山大川,寻访高僧奇士,在名寺闭关研修佛学,得多位著名高僧、活佛传授。

1949年他赴台湾,相继受聘于文化大学、辅仁大学执掌教席,并应邀到多所大学、机关、社会团体讲学,著述颇丰,对中国文化和社会均产生了深远影响。据介绍,南怀瑾在台湾辅仁大学教课的时候,曾开设一门《易经》课程,很受学生欢迎,不仅教室里是满的,连窗外都站满了学生。

从军、执教、经商、游历、考察、讲学的人生经历使得他对国学钻研精深、体认深刻,于中华传统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诣,更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曲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等等,在中西文化界均颇受尊敬和认可。

而真正让南怀瑾从书斋走向普罗大众的是《论语别裁》。1974年4月初,台湾大陆工作会邀请南怀瑾每周三下午去给他们的员工讲《论语》,讲稿后来在报纸上连载。他‚用时代的角度,白话的表达,加以经史的空前方式讲《论语》‛,受到了大众的广泛追捧,报纸被许多人剪贴成册,并转告亲友,至今还有人保存着完整的剪报。讲稿随后以《论语别裁》为书名出版,引起轰动。

风靡大陆 扬名国际

南怀瑾的《如何修证佛法》在大陆印行后,深受大众欢迎。此书是他于1978年春在台北闭关静修期间,抽暇为海内外弟子们所作的系列讲座,对实际学佛修证的步骤有精辟讲解和具体指引,对学佛者确是弥足珍贵。

该书于1989年在台正式出版,迄今已印行十余版之多。美国翻译界有名的两兄弟之一杰西〃克里瑞着手将其译成英文在美出版。克里瑞兄弟从1980年便开始阅读南怀瑾教授的著作,认为南氏学术博大精深,融通各家,既有理论,又有实证,为当代所罕见。

在大陆‚南怀瑾热‛中,北京燕山出版社印行了《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中国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则出版了南先生的《孟子旁通》与《老子他说》,中国世界语出版社和复旦大学出版社更隆重推出了南先生系列著述,将大陆‚南怀瑾热‛推向了新的高潮……

身体力行 传播不倦

南怀瑾移居香港后,居处顿成热点,在台、美时的门生故旧往来如梭,大陆政商界重量级人物亦不时来访,世界各地的参禅修道者更是函电交驰,时时请教。先生一如往昔,不辞辛劳,热诚相待,有函必复,其情其景,甚为感人。虽然在台时,蒋经国先生曾向先生有所请益,台北政要如王升、马纪壮、肖政之、崔之道、刘安祺、廖祖述等都曾拜于先生门下,然先生绝口不谈政治,唯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已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身体力行,以利益天下众生。

中国传统的儒、释、道三家之学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人体生命科学的内涵,如何使之在现代社会发扬光大,始终是中国文化事业上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南怀瑾已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探索与实践。

1993年厦门普陀寺的禅修活动,即是南怀瑾以现代科学精神结合古代佛教禅七形式所进行的一次修持实践。与此同时,南怀瑾将他关爱的目光投向了直接关乎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诸多领域。2004年10月中旬,清华大学在上海举办高层经理人研讨会,特邀南怀瑾前往演讲。一连四个小时,南怀瑾以古喻今、妙语连珠对中国当代社会走向及经济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应对方略,他的真知灼见令全场与会嘉宾叹为观止。

结缘太湖 弘扬传统

南怀瑾先生更是倾力于复兴中华优秀文化,建立学堂,亲自讲解传授,为弘扬、传承民族文化之精髓,振兴中华民族,改善社会人心不遗余力、鞠躬尽瘁。其执著精神,感人至深。

耄耋之年的的南怀瑾,依然每天在太湖边讲学、会客、教拳、阅读、写作。东方出版社的编辑孙涵就曾经去太湖大学堂拜访过南怀瑾,她说:‚ 91岁高龄的南怀瑾先生,依然保持他的生活习惯。每天下午2点以后到晚上10点以前是他的工作时间,他接待客人、处理事务,而他那里经常是高朋满

座。10点以后他开始读书写作,一直到凌晨7点睡觉。‛

南怀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执著情结让孙涵深受感动,他在每天授课之余还义务指导儿童读经,每年夏天开办儿童读经的夏令营,并亲自给孩子们讲课。‚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情结,他觉得中国文化太需要弘扬,这是他的信念和晚年要做的事情。‛孙涵说。 (1)下列对传记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 本文兼用记叙、议论等表达方式,以时间为线索,全面地展现了南先生一生的事迹,表现了作者对南先生的敬意。

B. 传奇的人生经历使南怀瑾精研中华传统文化,广泛涉猎,在多个传统文化学术领域都颇有建树,受到尊敬、认可。

C. 南怀瑾将国学研究成果应用于直接关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领域,具体表现为剖析中国当代经济问题、发扬传统文化中的人体生命科学内涵。

D. 南怀瑾在台时,多名台北政要拜于其门下,但先生以人民利益为重,专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政治避而不谈。

E. 《如何修证佛法》一书是南怀瑾的成名之作,该书在佛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欢迎。

(2)试分析南怀瑾在国学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6分)

答:

(3)本文在直接记述南怀瑾事迹的同时,还引用了他人对南先生的描述和评价,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6分)

答:

(4)本文开头部分提到南先生是一位“行事低调、颇有仙风道骨”的学者,他的学术成果恩泽后世,高尚品质也激励后人。请结合全文,概括南怀瑾先生的高尚品质,并谈谈给你的人生启迪。(8分) 答:

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A.新一届中央领导为我们描绘了中国梦美好蓝图,如果风调雨顺,文恬武嬉....,百姓自然能够安居乐业,社会自然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B.北大人民医院医生何权瀛认为“北京咳”一词是对北京的极度侮辱,网友表示“香港脚”、“东京热”等病名作为行业术语已经多年,当地人民都很淡定。一个专业术语涉及地方名应该是无可厚非....的。 C.越南国家主席张晋创表示,越中两国在越南抗法抗美斗争中结下的深厚感情矢志不渝....,越南政府和人民永远铭记中国给予的宝贵支持。

D.生和死是人生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但在我们的文化中,死亡却是讳莫如深....的话题,人们不愿说死,更不愿讨论有关死亡的问题。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居者有其屋”确实是百姓生活的重要保障,在许多城市中,随着人口和部分家庭条件的改善,房屋租赁正在成为房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B.只有产品在优胜劣汰中竞争而出,才能形成真正的品牌效应,一些总是试图经由“借衣”来进行自救的乳企,它们并非不知道这一点。

C.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沟通磋商,推动与沿线国家的务实合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收获共建成果。

D.赣州警方提醒广大市民,网络社会也是法治社会,公安机关也会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对利用互联网编造或传播谣言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进行依法查处。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所谓讲课自由指的是大学教授在讲台上有自由传播自己学术观点的权利, , 。 , , 。 ,如果随便找一本专著来作自己的讲义,那样的日子是不会长久的。 ①旧大学里对前一点体现得较好,而对后一点限制颇多 ②就是它在课程设置好大体范围之后 ③也有自由表达自己政治见解的权利 ④由于没有统编教材,教授就必须学有专长 ⑤旧大学从体制上说有一长处是今天大学里没有的 ⑥教授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学术专长选择教材 A. ③①⑤②⑥④ B. ⑥③⑤②④① C. ③④⑤①②⑥ D. ⑥④①②③⑤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一档明星并不耀眼、孩子非常幼稚、节目名称朴素的《爸爸去哪儿》,居然成了热门综艺节目,这让很多‚道中人‛陷入迷惘:逮逮鱼、赶赶猪、烧烧饭、滑滑雪……

① ?人们看惯了彩排百遍无懈可击的明星表演,在赞叹之余也会感到某种无趣;然而一旦看到舞台下爸爸孩子们手忙脚乱的表现,

② 。这就让观众们产生了深深的共情,于是他们的笑点即刻点燃我们的笑点,他们的泪点也顿时触到我们的泪点。可见,善用明星资源,③ 。而走入平凡,须得走出舞台。

17.仿照下面画线句子续写两句话,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6分)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个性就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那忠贞爱国的热切与无私;个性就是 ;个性就是 。当个性化为一种精神、一份力量,当个性成为一种气质、一种风度,你能不快乐的接受与享有吗?

六、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安徽卫视的《超级演说家》第二季冠军得主刘媛媛的演讲稿、演讲视频网络疯传,她的演讲《不作死不会活》尤其受到网友热议。

她的哥哥对妹妹此举评论道:你这人就是没事找事瞎折腾。你又不是学表演的,你也不是学主持的,你一个学法律的去参加一个电视节目,对你将来有什么用? 刘媛媛说,我就是爱‚作‛。我突然觉得每一天都重复的生活很没有意思,所以我就来了,我自‚作‛我也能自受。

刘媛媛还说,每一个人,他年轻的时候,心里都会有一点想去‚作‛的冲动。一个没有把百酒尝遍的人,他是不大懂得清水之味的,一个一辈子都安分守己不敢‚作‛的人,他从来也不曾拥有一个真正丰富的人生。毕竟‚不作不会死‛就‚不会活(no life)‛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斛律光认为兵士大多立有大功,没有得到慰劳奖赏,如果立即便散归,不施恩泽(不利军心),于是秘密上表请求派人宣旨,军卒仍然前进。朝廷迟迟不发使,军队回京将到紫陌(还没等到宣抚使),斛律光只好扎营等待。皇帝听说斛律光军营已逼近都城,心里很憎恶他,急忙令舍人催促斛律光入朝拜见,然后宣抚犒劳使兵散归乡里。授予斛律光左丞相官职,又另外封他作清河郡公。

斛律光入朝,常在朝堂垂帘而坐。祖珽不知道,骑马从他面前经过。斛律光大怒,对人说:“这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赣州市十二县(市)期中联考

人竟然敢这样!”后来祖珽在内省言语自高傲慢,斛律光正好路过,听到后,又十分恼怒。祖珽知斛高三语文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律光忿恨,贿赂斛律光的随从奴仆且问他说:“相王很恼怒我吧?”答:“自从您掌权后,相王每夜抱命题学校:赣州一中 定南中学

膝长叹说,‘盲人入朝,国家一定破灭’!”穆提婆求娶斛律光庶女,斛律光不同意。皇帝将晋阳田地命题人: 曾腾15970799169 李财胜15350275886

赏赐给穆提婆,斛律光在朝堂上进言说:“这块田地神武帝以来一直种庄稼,饲养了几千匹马,来打审题人: 王丽华13766386182

算防备敌人入侵,如今赏赐给穆提婆,这恐怕会侵损军务吧?”由于这些事斛律光与祖珽、穆提婆二

人结了怨仇。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北周将军韦孝宽忌妒斛律光的英武勇敢,便制造斛律光造反的谣言。适逢皇帝之前对斛律光有所1.C (“在初民意识形态中的重要性及地位超过了圣诗”说法不准确,原文第二段“所以早期的俗诗

怀疑,便对何洪珍说:“我以前怀疑他想要造反,果然是这样。”后来,斛律光来了,被引入凉风堂,大都因为无法及时记录为文字而湮没无闻了”可知俗诗在初民意识形态中的重要性及地位比不上圣

刘桃枝从后面拉住他并将其杀害,时年五十八岁。于是皇帝下诏说他谋反,将斛律光家族满门抄斩。诗)

斛律光少言寡语,又刚正急躁,在管理下属时很严格,管理军队只是依靠威严刑罚。他的罪行不明显,2.D (“它们可以相互转化”错误,第三段中说圣诗向俗诗的转化是“随着从原始到文明的演进”而

突然被屠戮,朝野都痛惜他。北周武帝听闻斛律光死了,非常高兴,在全境大赦。后来周武帝灭齐入发生的,而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

邺,追赠斛律光为上柱国、崇国公。指着诏书说:“这个人如果在,我又怎么能到邺地来呢?” 3.D (《诗经》中的内容只有“颂”可以算作圣诗)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8、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橘柚闻听君子喜爱自己的甘甜,就独自雕饰自己(2分),生动(一)文言文阅读(19分)

形象地表现了橘柚见知于世的急切心情。(2分) 4.D(彰:明显)

9、①孤独寂寞。虽然品格高洁,但生长在寂寞的深山之中。 5.A

②理想不能实现。虽然委身玉盘,但最终没被食用。 6.C (“欣然”改“不得以”)

③心态委曲求全。希望君子能够举荐自己而委身玉盘之中。(每点2分) 7.(1)这块田地神武帝以来一直种庄稼,饲养了几千匹马,来打算防备敌人入侵,如今赏赐给穆提

【诗歌鉴赏】 婆,这恐怕会侵损军务吧?(“饲马数千匹”定语后置、无乃、阙各1分,句意2分)

开头它就写道:“橘柚垂华实,乃在深山侧。”橘柚挂满了美好的果实,但却生长在深山旁.前着(2)斛律光少言寡语,又刚正急躁,在管理下属时很严格,管理军队只是依靠威严刑罚。( “严于

一“垂”字,见出佳果累累,后以一“乃”字转折,见出所生非地、难为人知的遗憾。看来此橘并不御下”状语后置、治、仗各1分,句意2分)

“壹志”于“不迁”,而是觉得自己具备这样的美质,就要见食、见用。“闻君好我甘,窃独自雕饰。”【文言文参考译文】

这里用第一人称了:听说您喜好我的甘美,我就暗暗自个修饰起来。“君”,指某位享用者。这表现了斛律光,字明月,少年时就擅长骑射,凭武艺闻名。东魏末年,跟从他的父亲斛律金西征,周文

橘为人知时的欣喜、投其所好的心计。一旦听说就如此这般,也见出它的急不可待。由不为人知到为帝的长史莫孝晖当时在行阵中,斛律光策马射中了他,并趁机在阵前将其生擒,斛律光当时才17岁,

人知,这是橘的命运的一大转折。“委身玉盘中,历年冀见食。”果然得以进献于某公了,托身于珍美高祖赏识他,立刻提拔他为都督。他曾经跟从世宗到洹桥打猎,看见一只大鸟,在云端翱翔,斛律光

光洁的玉盘中,更觉得殊荣莫比,这句顺承前句,有一种如愿以偿的快意。下句略作顿挫,说经历年拉弓射鸟,正射中鸟颈。这鸟形如车轮旋转坠下,落到地上,竟然是一只大雕。世宗取来看,很惊异

月期待主人品尝,这既见它心情的迫切、专注,又微露主人的倦怠、冷淡,似有不祥的预兆。“芳菲于他的技艺,当时被传称为落雕都督。

不相投,青黄忽改色。”到底愿望还是落空了,主人不赏识它的美质。“芳菲”,是香气,“青黄”,是晋州东部有北周的天柱、新安、牛头三处营垒,招引叛逃者,多次做入侵掠夺的事。天保七年,

美色,也就是《橘颂》所云“纷媪宜修”、“青黄杂糅”。一个“忽”字见出打击的沉重。似为人知、斛律光率五千步骑兵袭击打败了他们,又大败北周仪同王敬俊等,掳获五百多人、各种牲畜千余头后

终究还不见用,这又是一大转折,也是它命运挣扎中的失败。“人倘欲我知,因君为羽翼。”这两句说,返归。武平二年,北周派纥干广略围攻宜阳。斛律光率五万步骑兵赶往援救,在城下大战,于是夺取

人们倘若要了解我,还得凭借您作介绍啊。这是在“青黄忽改色”时还希望主人见食,主人见食它才了北周建安等四处营垒,俘获一千多周军回师。军队还没有抵达邺城,皇上便命令放兵众散归家乡。

能广为人知,若否,那就没有指望了.这是它忍着满腔的痛愤向主人恳求,见出心中的委屈、痛苦。

第三篇:《2015年江西省赣州市高三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赣州市十二县(市)期中联考

高三年级语文试卷

命题学校:赣州一中 定南中学 命题人:曾腾 李财胜 审题人:王丽华

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炭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歌起源的探讨同艺术起源的探讨一样,曾困扰着一代又一代的学者。时至今日,用思维与文化的眼光重新考虑这一课题,似可区分出诗歌的二重起源——圣诗与俗诗,分别加以探讨,可以避免许多纠缠不清的死结,使问题逐步明朗化。

简单地讲,圣诗指服务于宗教信仰和礼仪活动的诗歌唱词,如祭祀歌词、咒词、祝祷之词、招魂曲词等等。圣诗起源较早,当与人类法术思想的成熟和语言的发生同步。各大文明初始时期被各种宗教奉为‚经‛的诗歌作品,如古印度《吠陀》和《薄伽梵歌》、古伊朗的《阿维斯塔》、希伯来《圣经》中的诗篇、古埃及的《阿维斯塔》中的诗作、苏美尔和巴比伦文明中的颂神诗与创世史诗《艾努玛〃艾利什》、古希腊文明中大部失传了的诗体启示录等,便都是因及时见诸文字记载而保存至今的圣诗。俗诗是相对圣诗而言的,泛指一切与宗教信仰并无直接关联的民间歌谣、韵语唱词等。俗诗的起源从理论上讲,当与圣诗不相上下,同样以人类语言能力的发生为前提。但由于二者在初民意识形态中的重要性及地位大不相同,所以早期的俗诗大都因为无法及时记录为文字而湮没无闻了。《诗经》中的‚颂‛与‚风‛,大致相当于这里所说的‚圣诗‛与‚俗诗‛,而‚雅‛则介乎二者之间。

圣诗与俗诗虽同样古老,但其内容和形式却各具特色,相互之间既有影响作用,又明显地属于不同的思维和文化的产物。圣诗的溯源研究实际上必然属于宗教文化的范畴。俗诗的根源则在于世俗文化,尤其是民间的文化。随着从原始到文明的演进,许多本来作为宗教信仰对象的圣诗逐渐向世俗化方向转变,也就是从固定于仪式场合演唱的歌诗向非信仰的、文学性的说唱诗转变。我国境内许多少数民族现存的具有史诗性质的作品——以创世神话和祖先事迹为主题的长叙事诗,似可看作由仪式性的圣诗脱胎而来的产物,但它们同世俗的抒情歌诗并不同源。安德鲁〃兰的看法是,应区分民歌与史诗的不同来源,他说:‚民歌有长时期和普遍的流传是可以证明的;这些歌,是从民众嘴里和心里出来的,同那些艺术诗,由于贵族为得到一种只有他们能有的那种史诗而生的,可以说是正相反。‛

按照这种看法,民歌出自民间,反映的是民众的世俗心声;史诗出自贵族,是个人性诗作的滥觞。如果参考当代人类学和民俗学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进一步确认,安德鲁〃兰所区分的两类源头实际上正是‚圣‛与‚俗‛的区别。

与史诗相对的民歌或歌谣之所以具有充分的世俗特性,是因为它们出自远离宗教圣事的民间下层阶级。所谓‚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说的正是下层民歌创作的情况,与‚美盛德‛的宗教诗和史诗显然大异其趣。

(摘编自叶舒宪《诗经的文化阐释:中国诗歌的发生研究》)

1.下列对“圣诗”与“俗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圣诗与俗诗是学者运用当今的思维与文化的眼光来研究诗歌起源时似可区分出来的诗歌产生的两个不同的源头。

B.圣诗与俗诗虽然属于不同的思维和文化的产物,在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呈现出各自的特色,但它们之间互相有影响。

C.俗诗泛指一切与宗教信仰并无直接关联的民间歌谣、韵语唱词等,在初民意识形态中的重要性及地位超过了圣诗。

D.圣诗是指服务于宗教信仰和礼仪活动的诗歌唱词,各大文明初始时期被各种宗教奉为“经”的诗歌作品即属于此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用思维与文化的眼光探讨诗歌的起源,虽然可以避免不少纠缠不清的死结,使问题逐步明朗化,但还不能很肯定地说彻底解决了诗歌起源的问题。

B.《阿维斯塔》、《阿维斯塔》、《艾努玛·艾利什》等作品之所以能够被大部分记载下来并得以流传,可能是因为它在初民意识形态中有着较高的地位。

C.民歌出自民间,反映的是民众的世俗心声;史诗出自贵族,是个人性诗作的滥觞。安德鲁·兰的观点恰好说明诗歌的起源有“圣”与“俗”的区别。

D.圣诗与俗诗的区分是相对的,它们可以相互转化。许多本来作为宗教信仰对象的圣诗从固定仪式场合演唱的歌诗变成非信仰的、文学性的、说唱性的俗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理论上说,俗诗与圣诗起源的时间应该差不多,它们都以人类的语言能力的产生为前提,但圣诗源于宗教文化,俗诗源于世俗文化。阅读答案最后的篝火,,邴继福

B.我国境内许多少数民族现存的以创世神话和祖先事迹为主题的史诗性质的长叙事诗,似可看作由仪式性的圣诗转化来的,但依然与源于世俗文化的俗诗不同。

C.民歌或歌谣之所以具有充分的世俗特性,是因为它们是下层百姓在自己的实际生活环境中创作的,歌者远离了圣诗作者那样的宗教目的,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D.在世界各大文明初始时期被各种宗教奉为“经”的诗歌作品,如希伯来《圣经》中的诗篇、中国的《诗经》等,都是当时及时地被文字记载下来而保存至今的圣诗。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 —— 7题。

斛律光,字明月,少工骑射,以武艺知名。魏末,从其父斛律金西征,周文帝长史莫孝晖时在行间,光驰马射中之,因擒于阵,光时年十七,高祖嘉.之,即擢为都督。尝从世宗于洹桥校猎,见一大鸟,云表飞飏,光引弓射之,正中其颈。此鸟形如车轮旋转而下至地乃大雕也世宗取而观之深壮异焉当时传号落雕都督。

晋州东有周天柱、新安、牛头三戍,招引亡叛..,屡为寇窃。天保七年,光率步骑五千袭破之。又大破周仪同王敬俊等,获口五百余人,杂畜千余头而还。武平二年,周遣纥干广略围宜阳。光率步骑

五万赴之,大战于城下,乃取周建安等四戍,捕虏千余人而还。军未至邺,敕令便放兵散。光以为军人多有勋功,未得慰劳,若即便散,恩泽不施,乃密通表请使宣旨,军仍且进。朝廷发使迟留,军还,将至紫陌,光仍驻营待使。帝闻光军营已逼,心甚恶之,急令舍人追光入见,然后宣劳散兵。拜光左丞相,又别封清河郡公。

光入,常在朝堂垂帘而坐。祖埏(字孝征)不知,乘马过其前。光怒,谓人曰:‚此人乃敢尔!‛后珽在内省,言声高慢,光适过,闻之,又怒。珽知光忿,而赂光从奴而问之曰:‚相王瞋孝征耶?‛曰:‚自公用事..,相王每夜抱膝叹曰:‘盲人入,国必破矣!’‛穆提婆求娶光庶女,不许。帝赐提婆晋阳之田,光言于朝曰:‚此田神武帝以来常种禾,饲马数千匹,以拟寇难,今赐提婆,无乃阙军务也?‛由是祖、穆积怨。

周将军韦孝宽忌光英勇,乃作光反谣言。会帝前有所疑,谓何洪珍云:‚我前疑其欲反,果然。‛后,光至,引入凉风堂,刘桃枝自后拉而杀之,时年五十八。于是下诏称光谋反,尽灭其族。光性少言刚急,严于御下,治兵唯仗威刑。罪既不彰.,一旦屠灭,朝野痛惜之。周武帝闻光死,大喜,舎其境内。后灭齐入邺,追赠光上柱国、崇国公。指诏书曰:‚此人若在,朕岂能至邺!‛

(节选自《北齐书·列传第九》)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高祖嘉.之,即擢为都督 嘉:嘉奖、赏识 B.招引亡叛..,屡为寇窃 亡叛:叛逃者 C.自公用事..,相王每夜抱膝叹曰 用事:掌权 D.罪既不彰.

,一旦屠灭,朝野痛惜之 彰:表彰 5.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 此鸟形如车轮\旋转而下\至地\乃大雕也\世宗取而观之\深壮异焉\当时传号落雕都督 B. 此鸟形\如车轮\旋转而下至地\乃大雕也\世宗取而观之深\壮异焉\当时传号落雕都督 C. 此鸟形如车轮\旋转而下\至地\乃大雕也世宗取而观\之深壮异焉当时传\号落雕都督 D. 此鸟形\如车轮旋转而下\至地\乃大雕也\世宗取而观之\深壮异焉当时传\号落雕都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斛律光箭艺高超。他曾经陪同世宗在洹桥打猎,引弓射雕,正中脖颈,被称为“落雕都督”。 B.斛律光英勇善战。周的天柱、新安、牛头三处营垒多次做入侵掠夺的事,斛律光率五千步骑偷袭击败了他们;斛律光又击败北周仪同王敬俊等人时虏获五百多人、杂畜千余头。

C.斛律光抗令不从。在攻克北周建安等四处营垒后,他没有遵命将士兵解散,而是希望朝廷慰劳有功之人,后来皇帝欣然慰劳兵众。

D.斛律光遭人忌恨,因谗言被朝廷处死,更被灭族,朝野痛惜,而周武帝则万分欢喜,以大赦囚犯庆祝。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此田神武帝以来常种禾,饲马数千匹,以拟寇难,今赐提婆,无乃阙军务也?(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性少言刚急,严于御下,治兵唯仗威刑。(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汉诗,完成8—9题。

橘柚垂华实 汉 无名氏

橘柚垂华实,乃在深山侧。 闻君好我甘,窃自独雕饰。

委身玉盘中,历年冀见食。 芳菲不相投,青黄忽改色。 人倘欲我知,因君为羽翼。

8、“窃自独雕饰”一句诗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妙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5分)

答: 9、诗中的橘柚是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每空1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描绘音乐像暴雨、人语的句子是: , 。 (2)《登高》中作者对自己漂泊异乡、年老体弱感叹的句子是: , 。

(3)《观刈麦》中正面描写刈麦时的艰苦劳动与紧张(或最能表现农民在烈日下在田间艰苦劳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选考题(25分)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作答前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最后的篝火 邴继福

小兴安岭的冬天,白天大雪纷飞,夜晚滴水成冰。政府虽然明令封山,保护生态,劝告并帮助村民改行谋生,但以此为生的少数几个人目光还是盯在林子里。猎人就是其中的一个。

猎人和猎狗为了追赶一头受伤的野猪,已经在林子里转悠了好几天,都累得筋疲力尽。雪厚路难辨,一不小心,猎人掉进一个深坑里,怎么也爬不出来,猎狗也跳下去作伴。好在坑里避风,还有些枯枝烂叶,能点燃篝火。

在林子里生存,离开篝火和干粮,不是冻死,就是饿死,或者冻饿而死。可是,眼下干粮早吃完了,火柴也仅剩下几根。猎人心里早就紧张了,猎狗却浑然不知。

连累带饿,猎人几次昏倒。再次醒来时,他突然产生一个罪恶的念头——杀狗。眼下,只有狗肉可以充饥。可是这只狗已经跟他多年,几次打猎面临险境,都是猎狗让他化险为夷。

记忆犹新的是那年冬天,他带着猎狗打猎。途中遇见棵两搂粗的杨树,树干里有动静。凭经验判断,里面肯定有‚蹲仓‛的黑熊,他便操起弯把锯,贴着树干拉起来。拉着拉着,突然拽不动了。他便使足力气,猛地一拽,立刻传来熊的号叫,接着一声巨响,树干裂成两半。一只黑熊跳出树洞,嘴巴淌着血,向他扑来。猎人猜测,黑熊好奇且贪玩,刚才肯定是用嘴把锯片咬住了,他使劲一拽,便把熊嘴拉豁。熊疼坏了,使劲把树洞挤成两半,张开血口要咬人。猎人见势不妙,两只胳膊顺势伸进熊嘴里,攥紧双拳紧抵熊的嗓子,全力与熊对峙。熊嘴被胳膊撑住,没办法咬人,便与人周旋。人和熊同时摔倒,在雪地上翻滚。猎人知道,时间久了,自己肯定不是熊的对手。在他即将绝望之际,突然听到熊的一声惨叫,松开他落荒而逃。猎人好生奇怪,定睛一看,原来,熊卵子已被猎狗咬烂,血流如注……

那之后,猎人对狗更是疼爱有加。狗很有灵性,深知受到主人宠爱,因此对主人更加忠诚。现在,猎人面临新的绝境,突然想到杀狗。虽然有点残忍,但他觉得,不这样做,自己肯定会被饿死。在这生死攸关之际,别无选择。决心已定,不能迟疑。猎人右手拔出猎刀,藏在身后。眼里露着凶相,向不远处的猎狗爬去。

猎狗也饿坏了,正闭目养神,听见动静,睁开疲惫的双眼。它突然发现,主人的眼神有些异样——以往都是柔情似水,现在却充满了杀机。但是,狗对主人永远不存戒心,仍然像平时一样,伸出舌头要舔他的手。

猎人只好伸出左手任他舔。他觉得,在舌头接触皮肤的一瞬间,一种甜蜜和幸福立刻涌上心头,差点融化了他的杀机。这时,另一种声音提醒自己,你想活命吗,就得有杀心!猎人心头一颤,在恶念驱使下,将刀刺向狗的胸膛。

猎狗真够机敏,忙一躲闪,虽然没刺中心脏,脖子还是中了一刀,鲜血直流。狗急跳墙,也不知它哪儿来的力气,几下就蹿上地面,向山下跑去。雪地上,留下滴滴血迹。

几天来,猎狗一直陪伴着猎人,虽然饥饿难忍,猎人却没感到孤独。现在,只剩下他孤身一人,又断了粮食,他感到绝望。可怕的夜幕又降临了,猎人翻出唯一的一根火柴,点燃了最后的篝火。眼看着暗淡的火光,猎人绝望地想,篝火熄灭之时,自己的生命也就完结了。

篝火燃尽时,猎人也昏死过去……

当猎人醒过来时,已经躺在自家坑上。虽然手脚都被冻伤,但是人还活着。家人告诉他,他失踪之后,家人和村民一直在努力寻找。由于风雪太大,始终没见踪影。正要绝望,带伤的猎狗回来了,领大伙找到了昏迷的他,还亲切地舔了他的手。狗终因失血过多,永远地倒下了。

狗太忠诚了,甚至不计较主人对它的伤害。所有动物都通人性啊!猎人后悔不已,哭了几天几夜,伤好后,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今生再不打猎杀生,一要主动劝诫村民和自己一起保护野生动物,二是要救助流浪狗。 ⑴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小说中间插入猎人和熊搏斗的一段,主要是为了说明猎人遭遇险境时,猎狗帮助他脱离险境,狗通人性,能助主人一臂之力。既能丰富写猎狗的内容,又能为下文猎人掉进深坑后继续描写猎狗埋下伏笔。 B.猎人没有刺死猎狗的原因,可能是猎狗本身弱小,也可能是猎狗有所发觉,最大的可能是猎人掉进深坑后已经没有力气。 C.最后一段中的猎人“主动劝诫村民和自己一起保护野生动物”,与开头第一段意思相关联,情节上形成首尾呼应。 D.小说采用悬念设置的描述性语言,使文章欢快活波、华丽、自然、流畅,富有乡土气息;有些动词运用得生动形象,如“差点融化了他的杀机”中的“融化”。 E.这篇小说通过写猎人和猎狗的关系,批判了猎人对狗的忘恩负义和恩将仇报,这也是小说的主旨。

(2)开头第一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答: (3)猎狗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试简要分析。(6分)

答: (4)标题“最后的篝火”有什么意蕴?请结合全文,试进行探究。(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小题。

南怀瑾:传道解惑

韩爽

1990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论语别裁》风靡一时,几年间发行即过百万册,堪称中国图书界的一个‚神话‛。而处在这国学旋风中央的却是一位行事低调、颇有仙风道骨的学者——南怀瑾。

跌宕人生 传奇经历

南怀瑾1917年出生于浙江温州乐清,自幼接受传统私塾的严格教育。少年时期开始,他就遍读诸子百家,兼及拳术、剑道等各种功夫,同时研习文学书法、诗词曲赋、天文历法诸学,为其终身学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抗战时期,他先是投笔从戎,执教于军校,后来辞去教职,遍历名山大川,寻访高僧奇士,在名寺闭关研修佛学,得多位著名高僧、活佛传授。

1949年他赴台湾,相继受聘于文化大学、辅仁大学执掌教席,并应邀到多所大学、机关、社会团体讲学,著述颇丰,对中国文化和社会均产生了深远影响。据介绍,南怀瑾在台湾辅仁大学教课的时候,曾开设一门《易经》课程,很受学生欢迎,不仅教室里是满的,连窗外都站满了学生。

从军、执教、经商、游历、考察、讲学的人生经历使得他对国学钻研精深、体认深刻,于中华传统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诣,更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曲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等等,在中西文化界均颇受尊敬和认可。

而真正让南怀瑾从书斋走向普罗大众的是《论语别裁》。1974年4月初,台湾大陆工作会邀请南怀瑾每周三下午去给他们的员工讲《论语》,讲稿后来在报纸上连载。他‚用时代的角度,白话的表达,加以经史的空前方式讲《论语》‛,受到了大众的广泛追捧,报纸被许多人剪贴成册,并转告亲友,至今还有人保存着完整的剪报。讲稿随后以《论语别裁》为书名出版,引起轰动。

风靡大陆 扬名国际

南怀瑾的《如何修证佛法》在大陆印行后,深受大众欢迎。此书是他于1978年春在台北闭关静修期间,抽暇为海内外弟子们所作的系列讲座,对实际学佛修证的步骤有精辟讲解和具体指引,对学佛者确是弥足珍贵。

该书于1989年在台正式出版,迄今已印行十余版之多。美国翻译界有名的两兄弟之一杰西〃克里瑞着手将其译成英文在美出版。克里瑞兄弟从1980年便开始阅读南怀瑾教授的著作,认为南氏学术博大精深,融通各家,既有理论,又有实证,为当代所罕见。

在大陆‚南怀瑾热‛中,北京燕山出版社印行了《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中国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则出版了南先生的《孟子旁通》与《老子他说》,中国世界语出版社和复旦大学出版社更隆重推出了南先生系列著述,将大陆‚南怀瑾热‛推向了新的高潮……

身体力行 传播不倦

南怀瑾移居香港后,居处顿成热点,在台、美时的门生故旧往来如梭,大陆政商界重量级人物亦不时来访,世界各地的参禅修道者更是函电交驰,时时请教。先生一如往昔,不辞辛劳,热诚相待,有函必复,其情其景,甚为感人。虽然在台时,蒋经国先生曾向先生有所请益,台北政要如王升、马纪壮、肖政之、崔之道、刘安祺、廖祖述等都曾拜于先生门下,然先生绝口不谈政治,唯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已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身体力行,以利益天下众生。

中国传统的儒、释、道三家之学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人体生命科学的内涵,如何使之在现代社会发扬光大,始终是中国文化事业上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南怀瑾已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探索与实践。

1993年厦门普陀寺的禅修活动,即是南怀瑾以现代科学精神结合古代佛教禅七形式所进行的一次修持实践。与此同时,南怀瑾将他关爱的目光投向了直接关乎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诸多领域。2004年10月中旬,清华大学在上海举办高层经理人研讨会,特邀南怀瑾前往演讲。一连四个小时,南怀瑾以古喻今、妙语连珠对中国当代社会走向及经济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应对方略,他的真知灼见令全场与会嘉宾叹为观止。

结缘太湖 弘扬传统

南怀瑾先生更是倾力于复兴中华优秀文化,建立学堂,亲自讲解传授,为弘扬、传承民族文化之精髓,振兴中华民族,改善社会人心不遗余力、鞠躬尽瘁。其执著精神,感人至深。

耄耋之年的的南怀瑾,依然每天在太湖边讲学、会客、教拳、阅读、写作。东方出版社的编辑孙涵就曾经去太湖大学堂拜访过南怀瑾,她说:‚ 91岁高龄的南怀瑾先生,依然保持他的生活习惯。每天下午2点以后到晚上10点以前是他的工作时间,他接待客人、处理事务,而他那里经常是高朋满

座。10点以后他开始读书写作,一直到凌晨7点睡觉。‛

南怀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执著情结让孙涵深受感动,他在每天授课之余还义务指导儿童读经,每年夏天开办儿童读经的夏令营,并亲自给孩子们讲课。‚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情结,他觉得中国文化太需要弘扬,这是他的信念和晚年要做的事情。‛孙涵说。 (1)下列对传记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 本文兼用记叙、议论等表达方式,以时间为线索,全面地展现了南先生一生的事迹,表现了作者对南先生的敬意。

B. 传奇的人生经历使南怀瑾精研中华传统文化,广泛涉猎,在多个传统文化学术领域都颇有建树,受到尊敬、认可。

C. 南怀瑾将国学研究成果应用于直接关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领域,具体表现为剖析中国当代经济问题、发扬传统文化中的人体生命科学内涵。

D. 南怀瑾在台时,多名台北政要拜于其门下,但先生以人民利益为重,专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政治避而不谈。

E. 《如何修证佛法》一书是南怀瑾的成名之作,该书在佛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欢迎。

(2)试分析南怀瑾在国学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6分)

答:

(3)本文在直接记述南怀瑾事迹的同时,还引用了他人对南先生的描述和评价,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6分)

答:

(4)本文开头部分提到南先生是一位“行事低调、颇有仙风道骨”的学者,他的学术成果恩泽后世,高尚品质也激励后人。请结合全文,概括南怀瑾先生的高尚品质,并谈谈给你的人生启迪。(8分) 答:

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A.新一届中央领导为我们描绘了中国梦美好蓝图,如果风调雨顺,文恬武嬉....,百姓自然能够安居乐业,社会自然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B.北大人民医院医生何权瀛认为“北京咳”一词是对北京的极度侮辱,网友表示“香港脚”、“东京热”等病名作为行业术语已经多年,当地人民都很淡定。一个专业术语涉及地方名应该是无可厚非....的。 C.越南国家主席张晋创表示,越中两国在越南抗法抗美斗争中结下的深厚感情矢志不渝....,越南政府和人民永远铭记中国给予的宝贵支持。

D.生和死是人生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但在我们的文化中,死亡却是讳莫如深....的话题,人们不愿说死,更不愿讨论有关死亡的问题。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居者有其屋”确实是百姓生活的重要保障,在许多城市中,随着人口和部分家庭条件的改善,房屋租赁正在成为房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B.只有产品在优胜劣汰中竞争而出,才能形成真正的品牌效应,一些总是试图经由“借衣”来进行自救的乳企,它们并非不知道这一点。

C.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沟通磋商,推动与沿线国家的务实合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收获共建成果。

D.赣州警方提醒广大市民,网络社会也是法治社会,公安机关也会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对利用互联网编造或传播谣言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进行依法查处。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所谓讲课自由指的是大学教授在讲台上有自由传播自己学术观点的权利, , 。 , , 。 ,如果随便找一本专著来作自己的讲义,那样的日子是不会长久的。 ①旧大学里对前一点体现得较好,而对后一点限制颇多 ②就是它在课程设置好大体范围之后 ③也有自由表达自己政治见解的权利 ④由于没有统编教材,教授就必须学有专长 ⑤旧大学从体制上说有一长处是今天大学里没有的 ⑥教授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学术专长选择教材 A. ③①⑤②⑥④ B. ⑥③⑤②④① C. ③④⑤①②⑥ D. ⑥④①②③⑤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一档明星并不耀眼、孩子非常幼稚、节目名称朴素的《爸爸去哪儿》,居然成了热门综艺节目,这让很多‚道中人‛陷入迷惘:逮逮鱼、赶赶猪、烧烧饭、滑滑雪……

① ?人们看惯了彩排百遍无懈可击的明星表演,在赞叹之余也会感到某种无趣;然而一旦看到舞台下爸爸孩子们手忙脚乱的表现,

② 。这就让观众们产生了深深的共情,于是他们的笑点即刻点燃我们的笑点,他们的泪点也顿时触到我们的泪点。可见,善用明星资源,③ 。而走入平凡,须得走出舞台。

17.仿照下面画线句子续写两句话,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6分)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个性就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那忠贞爱国的热切与无私;个性就是 ;个性就是 。当个性化为一种精神、一份力量,当个性成为一种气质、一种风度,你能不快乐的接受与享有吗?

六、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安徽卫视的《超级演说家》第二季冠军得主刘媛媛的演讲稿、演讲视频网络疯传,她的演讲《不作死不会活》尤其受到网友热议。

她的哥哥对妹妹此举评论道:你这人就是没事找事瞎折腾。你又不是学表演的,你也不是学主持的,你一个学法律的去参加一个电视节目,对你将来有什么用? 刘媛媛说,我就是爱‚作‛。我突然觉得每一天都重复的生活很没有意思,所以我就来了,我自‚作‛我也能自受。

刘媛媛还说,每一个人,他年轻的时候,心里都会有一点想去‚作‛的冲动。一个没有把百酒尝遍的人,他是不大懂得清水之味的,一个一辈子都安分守己不敢‚作‛的人,他从来也不曾拥有一个真正丰富的人生。毕竟‚不作不会死‛就‚不会活(no life)‛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斛律光认为兵士大多立有大功,没有得到慰劳奖赏,如果立即便散归,不施恩泽(不利军心),于是秘密上表请求派人宣旨,军卒仍然前进。朝廷迟迟不发使,军队回京将到紫陌(还没等到宣抚使),斛律光只好扎营等待。皇帝听说斛律光军营已逼近都城,心里很憎恶他,急忙令舍人催促斛律光入朝拜见,然后宣抚犒劳使兵散归乡里。授予斛律光左丞相官职,又另外封他作清河郡公。

斛律光入朝,常在朝堂垂帘而坐。祖珽不知道,骑马从他面前经过。斛律光大怒,对人说:“这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赣州市十二县(市)期中联考

人竟然敢这样!”后来祖珽在内省言语自高傲慢,斛律光正好路过,听到后,又十分恼怒。祖珽知斛高三语文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律光忿恨,贿赂斛律光的随从奴仆且问他说:“相王很恼怒我吧?”答:“自从您掌权后,相王每夜抱命题学校:赣州一中 定南中学

膝长叹说,‘盲人入朝,国家一定破灭’!”穆提婆求娶斛律光庶女,斛律光不同意。皇帝将晋阳田地命题人: 曾腾15970799169 李财胜15350275886

赏赐给穆提婆,斛律光在朝堂上进言说:“这块田地神武帝以来一直种庄稼,饲养了几千匹马,来打审题人: 王丽华13766386182

算防备敌人入侵,如今赏赐给穆提婆,这恐怕会侵损军务吧?”由于这些事斛律光与祖珽、穆提婆二

人结了怨仇。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北周将军韦孝宽忌妒斛律光的英武勇敢,便制造斛律光造反的谣言。适逢皇帝之前对斛律光有所1.C (“在初民意识形态中的重要性及地位超过了圣诗”说法不准确,原文第二段“所以早期的俗诗

怀疑,便对何洪珍说:“我以前怀疑他想要造反,果然是这样。”后来,斛律光来了,被引入凉风堂,大都因为无法及时记录为文字而湮没无闻了”可知俗诗在初民意识形态中的重要性及地位比不上圣

刘桃枝从后面拉住他并将其杀害,时年五十八岁。于是皇帝下诏说他谋反,将斛律光家族满门抄斩。诗)

斛律光少言寡语,又刚正急躁,在管理下属时很严格,管理军队只是依靠威严刑罚。他的罪行不明显,2.D (“它们可以相互转化”错误,第三段中说圣诗向俗诗的转化是“随着从原始到文明的演进”而

突然被屠戮,朝野都痛惜他。北周武帝听闻斛律光死了,非常高兴,在全境大赦。后来周武帝灭齐入发生的,而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

邺,追赠斛律光为上柱国、崇国公。指着诏书说:“这个人如果在,我又怎么能到邺地来呢?” 3.D (《诗经》中的内容只有“颂”可以算作圣诗)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8、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橘柚闻听君子喜爱自己的甘甜,就独自雕饰自己(2分),生动(一)文言文阅读(19分)

形象地表现了橘柚见知于世的急切心情。(2分) 4.D(彰:明显)

9、①孤独寂寞。虽然品格高洁,但生长在寂寞的深山之中。 5.A

②理想不能实现。虽然委身玉盘,但最终没被食用。 6.C (“欣然”改“不得以”)

③心态委曲求全。希望君子能够举荐自己而委身玉盘之中。(每点2分) 7.(1)这块田地神武帝以来一直种庄稼,饲养了几千匹马,来打算防备敌人入侵,如今赏赐给穆提

【诗歌鉴赏】 婆,这恐怕会侵损军务吧?(“饲马数千匹”定语后置、无乃、阙各1分,句意2分)

开头它就写道:“橘柚垂华实,乃在深山侧。”橘柚挂满了美好的果实,但却生长在深山旁.前着(2)斛律光少言寡语,又刚正急躁,在管理下属时很严格,管理军队只是依靠威严刑罚。( “严于

一“垂”字,见出佳果累累,后以一“乃”字转折,见出所生非地、难为人知的遗憾。看来此橘并不御下”状语后置、治、仗各1分,句意2分)

“壹志”于“不迁”,而是觉得自己具备这样的美质,就要见食、见用。“闻君好我甘,窃独自雕饰。”【文言文参考译文】

这里用第一人称了:听说您喜好我的甘美,我就暗暗自个修饰起来。“君”,指某位享用者。这表现了斛律光,字明月,少年时就擅长骑射,凭武艺闻名。东魏末年,跟从他的父亲斛律金西征,周文

橘为人知时的欣喜、投其所好的心计。一旦听说就如此这般,也见出它的急不可待。由不为人知到为帝的长史莫孝晖当时在行阵中,斛律光策马射中了他,并趁机在阵前将其生擒,斛律光当时才17岁,

人知,这是橘的命运的一大转折。“委身玉盘中,历年冀见食。”果然得以进献于某公了,托身于珍美高祖赏识他,立刻提拔他为都督。他曾经跟从世宗到洹桥打猎,看见一只大鸟,在云端翱翔,斛律光

光洁的玉盘中,更觉得殊荣莫比,这句顺承前句,有一种如愿以偿的快意。下句略作顿挫,说经历年拉弓射鸟,正射中鸟颈。这鸟形如车轮旋转坠下,落到地上,竟然是一只大雕。世宗取来看,很惊异

月期待主人品尝,这既见它心情的迫切、专注,又微露主人的倦怠、冷淡,似有不祥的预兆。“芳菲于他的技艺,当时被传称为落雕都督。

不相投,青黄忽改色。”到底愿望还是落空了,主人不赏识它的美质。“芳菲”,是香气,“青黄”,是晋州东部有北周的天柱、新安、牛头三处营垒,招引叛逃者,多次做入侵掠夺的事。天保七年,

美色,也就是《橘颂》所云“纷媪宜修”、“青黄杂糅”。一个“忽”字见出打击的沉重。似为人知、斛律光率五千步骑兵袭击打败了他们,又大败北周仪同王敬俊等,掳获五百多人、各种牲畜千余头后

终究还不见用,这又是一大转折,也是它命运挣扎中的失败。“人倘欲我知,因君为羽翼。”这两句说,返归。武平二年,北周派纥干广略围攻宜阳。斛律光率五万步骑兵赶往援救,在城下大战,于是夺取

人们倘若要了解我,还得凭借您作介绍啊。这是在“青黄忽改色”时还希望主人见食,主人见食它才了北周建安等四处营垒,俘获一千多周军回师。军队还没有抵达邺城,皇上便命令放兵众散归家乡。

能广为人知,若否,那就没有指望了.这是它忍着满腔的痛愤向主人恳求,见出心中的委屈、痛苦。

第四篇:《赣州市十二县(市)2015年高三第二学期联考语文试卷》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赣州市十二县(市)高三联考

语文试卷

命题学校:赣州一中 定南中学 命题人:曾腾 李财胜 审题人:王丽华

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炭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阅读答案最后的篝火,,邴继福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歌起源的探讨同艺术起源的探讨一样,曾困扰着一代又一代的学者。时至今日,用思维与文化的眼光重新考虑这一课题,似可区分出诗歌的二重起源——圣诗与俗诗,分别加以探讨,可以避免许多纠缠不清的死结,使问题逐步明朗化。

简单地讲,圣诗指服务于宗教信仰和礼仪活动的诗歌唱词,如祭祀歌词、咒词、祝祷之词、招魂曲词等等。圣诗起源较早,当与人类法术思想的成熟和语言的发生同步。各大文明初始时期被各种宗教奉为‚经‛的诗歌作品,如古印度《吠陀》和《薄伽梵歌》、古伊朗的《阿维斯塔》、希伯来《圣经》中的诗篇、古埃及的《阿维斯塔》中的诗作、苏美尔和巴比伦文明中的颂神诗与创世史诗《艾努玛〃艾利什》、古希腊文明中大部失传了的诗体启示录等,便都是因及时见诸文字记载而保存至今的圣诗。俗诗是相对圣诗而言的,泛指一切与宗教信仰并无直接关联的民间歌谣、韵语唱词等。俗诗的起源从理论上讲,当与圣诗不相上下,同样以人类语言能力的发生为前提。但由于二者在初民意识形态中的重要性及地位大不相同,所以早期的俗诗大都因为无法及时记录为文字而湮没无闻了。《诗经》中的‚颂‛与‚风‛,大致相当于这里所说的‚圣诗‛与‚俗诗‛,而‚雅‛则介乎二者之间。

圣诗与俗诗虽同样古老,但其内容和形式却各具特色,相互之间既有影响作用,又明显地属于不同的思维和文化的产物。圣诗的溯源研究实际上必然属于宗教文化的范畴。俗诗的根源则在于世俗文化,尤其是民间的文化。随着从原始到文明的演进,许多本来作为宗教信仰对象的圣诗逐渐向世俗化方向转变,也就是从固定于仪式场合演唱的歌诗向非信仰的、文学性的说唱诗转变。我国境内许多少数民族现存的具有史诗性质的作品——以创世神话和祖先事迹为主题的长叙事诗,似可看作由仪式性的圣诗脱胎而来的产物,但它们同世俗的抒情歌诗并不同源。安德鲁〃兰的看法是,应区分民歌与史诗的不同来源,他说:‚民歌有长时期和普遍的流传是可以证明的;这些歌,是从民众嘴里和心里出来的,同那些艺术诗,由于贵族为得到一种只有他们能有的那种史诗而生的,可以说是正相反。‛

按照这种看法,民歌出自民间,反映的是民众的世俗心声;史诗出自贵族,是个人性诗作的滥觞。如果参考当代人类学和民俗学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进一步确认,安德鲁〃兰所区分的两类源头实际上正是‚圣‛与‚俗‛的区别。

与史诗相对的民歌或歌谣之所以具有充分的世俗特性,是因为它们出自远离宗教圣事的

民间下层阶级。所谓‚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说的正是下层民歌创作的情况,与‚美盛德‛的宗教诗和史诗显然大异其趣。

(摘编自叶舒宪《诗经的文化阐释:中国诗歌的发生研究》)

1.下列对“圣诗”与“俗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圣诗与俗诗是学者运用当今的思维与文化的眼光来研究诗歌起源时似可区分出来的诗歌产生的两个不同的源头。

B.圣诗与俗诗虽然属于不同的思维和文化的产物,在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呈现出各自的特色,但它们之间互相有影响。阅读答案最后的篝火,,邴继福

C.俗诗泛指一切与宗教信仰并无直接关联的民间歌谣、韵语唱词等,在初民意识形态中的重要性及地位超过了圣诗。

D.圣诗是指服务于宗教信仰和礼仪活动的诗歌唱词,各大文明初始时期被各种宗教奉为“经”的诗歌作品即属于此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用思维与文化的眼光探讨诗歌的起源,虽然可以避免不少纠缠不清的死结,使问题逐步明朗化,但还不能很肯定地说彻底解决了诗歌起源的问题。

B.《阿维斯塔》、《阿维斯塔》、《艾努玛·艾利什》等作品之所以能够被大部分记载下来并得以流传,可能是因为它在初民意识形态中有着较高的地位。

C.民歌出自民间,反映的是民众的世俗心声;史诗出自贵族,是个人性诗作的滥觞。安德鲁·兰的观点恰好说明诗歌的起源有“圣”与“俗”的区别。

D.圣诗与俗诗的区分是相对的,它们可以相互转化。许多本来作为宗教信仰对象的圣诗从固定仪式场合演唱的歌诗变成非信仰的、文学性的、说唱性的俗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理论上说,俗诗与圣诗起源的时间应该差不多,它们都以人类的语言能力的产生为前提,但圣诗源于宗教文化,俗诗源于世俗文化。

B.我国境内许多少数民族现存的以创世神话和祖先事迹为主题的史诗性质的长叙事诗,似可看作由仪式性的圣诗转化来的,但依然与源于世俗文化的俗诗不同。

C.民歌或歌谣之所以具有充分的世俗特性,是因为它们是下层百姓在自己的实际生活环境中创作的,歌者远离了圣诗作者那样的宗教目的,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D.在世界各大文明初始时期被各种宗教奉为“经”的诗歌作品,如希伯来《圣经》中的诗篇、中国的《诗经》等,都是当时及时地被文字记载下来而保存至今的圣诗。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 —— 7题。

斛律光,字明月,少工骑射,以武艺知名。魏末,从其父斛律金西征,周文帝长史莫孝晖时在行间,光驰马射中之,因擒于阵,光时年十七,高祖嘉之,即擢为都督。尝从世宗于.

洹桥校猎,见一大鸟,云表飞飏,光引弓射之,正中其颈。此鸟形如车轮旋转而下至地乃大雕也世宗取而观之深壮异焉当时传号落雕都督。

晋州东有周天柱、新安、牛头三戍,招引亡叛,屡为寇窃。天保七年,光率步骑五千袭..

破之。又大破周仪同王敬俊等,获口五百余人,杂畜千余头而还。武平二年,周遣纥干广略围宜阳。光率步骑五万赴之,大战于城下,乃取周建安等四戍,捕虏千余人而还。军未至邺,敕令便放兵散。光以为军人多有勋功,未得慰劳,若即便散,恩泽不施,乃密通表请使宣旨,军仍且进。朝廷发使迟留,军还,将至紫陌,光仍驻营待使。帝闻光军营已逼,心甚恶之,急令舍人追光入见,然后宣劳散兵。拜光左丞相,又别封清河郡公。

光入,常在朝堂垂帘而坐。祖埏(字孝征)不知,乘马过其前。光怒,谓人曰:‚此人乃敢尔!‛后珽在内省,言声高慢,光适过,闻之,又怒。珽知光忿,而赂光从奴而问之曰:‚相

王瞋孝征耶?‛曰:‚自公用事,相王每夜抱膝叹曰:‘盲人入,国必破矣!’‛穆提婆求娶光..

庶女,不许。帝赐提婆晋阳之田,光言于朝曰:‚此田神武帝以来常种禾,饲马数千匹,以拟寇难,今赐提婆,无乃阙军务也?‛由是祖、穆积怨。

周将军韦孝宽忌光英勇,乃作光反谣言。会帝前有所疑,谓何洪珍云:‚我前疑其欲反,果然。‛后,光至,引入凉风堂,刘桃枝自后拉而杀之,时年五十八。于是下诏称光谋反,尽灭其族。光性少言刚急,严于御下,治兵唯仗威刑。罪既不彰,一旦屠灭,朝野痛惜之。周.

武帝闻光死,大喜,舎其境内。后灭齐入邺,追赠光上柱国、崇国公。指诏书曰:‚此人若在,朕岂能至邺!‛

(节选自《北齐书·列传第九》)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高祖嘉之,即擢为都督 嘉:嘉奖、赏识 .

B.招引亡叛,屡为寇窃 亡叛:叛逃者 ..

C.自公用事,相王每夜抱膝叹曰 用事:掌权 ..

D.罪既不彰,一旦屠灭,朝野痛惜之 彰:表彰 .

5.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 此鸟形如车轮\旋转而下\至地\乃大雕也\世宗取而观之\深壮异焉\当时传号落雕都督

B. 此鸟形\如车轮\旋转而下至地\乃大雕也\世宗取而观之深\壮异焉\当时传号落雕都督

C. 此鸟形如车轮\旋转而下\至地\乃大雕也世宗取而观\之深壮异焉当时传\号落雕都督

D. 此鸟形\如车轮旋转而下\至地\乃大雕也\世宗取而观之\深壮异焉当时传\号落雕都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斛律光箭艺高超。他曾经陪同世宗在洹桥打猎,引弓射雕,正中脖颈,被称为“落雕都督”。

B.斛律光英勇善战。周的天柱、新安、牛头三处营垒多次做入侵掠夺的事,斛律光率五千步骑偷袭击败了他们;斛律光又击败北周仪同王敬俊等人时虏获五百多人、杂畜千余头。

C.斛律光抗令不从。在攻克北周建安等四处营垒后,他没有遵命将士兵解散,而是希望朝廷慰劳有功之人,后来皇帝欣然慰劳兵众。

D.斛律光遭人忌恨,因谗言被朝廷处死,更被灭族,朝野痛惜,而周武帝则万分欢喜,以大赦囚犯庆祝。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此田神武帝以来常种禾,饲马数千匹,以拟寇难,今赐提婆,无乃阙军务也?(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性少言刚急,严于御下,治兵唯仗威刑。(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答案最后的篝火,,邴继福

阅读下面这首汉诗,完成8—9题。

橘柚垂华实 汉 无名氏

橘柚垂华实,乃在深山侧。

闻君好我甘,窃自独雕饰。

委身玉盘中,历年冀见食。

芳菲不相投,青黄忽改色。

人倘欲我知,因君为羽翼。

8、“窃自独雕饰”一句诗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妙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5分)

答:

9、诗中的橘柚是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描绘音乐像暴雨、人语的句子是: , 。

(2)《登高》中作者对自己漂泊异乡、年老体弱感叹的句子是: , 。

(3)《观刈麦》中正面描写刈麦时的艰苦劳动与紧张(或最能表现农民在烈日下在田间艰苦劳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选考题(25分)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作答前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最后的篝火

邴继福

小兴安岭的冬天,白天大雪纷飞,夜晚滴水成冰。政府虽然明令封山,保护生态,劝告并帮助村民改行谋生,但以此为生的少数几个人目光还是盯在林子里。猎人就是其中的一个。

猎人和猎狗为了追赶一头受伤的野猪,已经在林子里转悠了好几天,都累得筋疲力尽。雪厚路难辨,一不小心,猎人掉进一个深坑里,怎么也爬不出来,猎狗也跳下去作伴。好在坑里避风,还有些枯枝烂叶,能点燃篝火。

在林子里生存,离开篝火和干粮,不是冻死,就是饿死,或者冻饿而死。可是,眼下干粮早吃完了,火柴也仅剩下几根。猎人心里早就紧张了,猎狗却浑然不知。

连累带饿,猎人几次昏倒。再次醒来时,他突然产生一个罪恶的念头——杀狗。眼下,只有狗肉可以充饥。可是这只狗已经跟他多年,几次打猎面临险境,都是猎狗让他化险为夷。

记忆犹新的是那年冬天,他带着猎狗打猎。途中遇见棵两搂粗的杨树,树干里有动静。凭经验判断,里面肯定有‚蹲仓‛的黑熊,他便操起弯把锯,贴着树干拉起来。拉着拉着,突然拽不动了。他便使足力气,猛地一拽,立刻传来熊的号叫,接着一声巨响,树干裂成两半。一只黑熊跳出树洞,嘴巴淌着血,向他扑来。猎人猜测,黑熊好奇且贪玩,刚才肯定是用嘴把锯片咬住了,他使劲一拽,便把熊嘴拉豁。熊疼坏了,使劲把树洞挤成两半,张开血口要咬人。猎人见势不妙,两只胳膊顺势伸进熊嘴里,攥紧双拳紧抵熊的嗓子,全力与熊对峙。熊嘴被胳膊撑住,没办法咬人,便与人周旋。人和熊同时摔倒,在雪地上翻滚。猎人知道,时间久了,自己肯定不是熊的对手。在他即将绝望之际,突然听到熊的一声惨叫,松开他落荒而逃。猎人好生奇怪,定睛一看,原来,熊卵子已被猎狗咬烂,血流如注……

那之后,猎人对狗更是疼爱有加。狗很有灵性,深知受到主人宠爱,因此对主人更加忠诚。现在,猎人面临新的绝境,突然想到杀狗。虽然有点残忍,但他觉得,不这样做,自己肯定会被饿死。在这生死攸关之际,别无选择。决心已定,不能迟疑。猎人右手拔出猎刀,藏在身后。眼里露着凶相,向不远处的猎狗爬去。

猎狗也饿坏了,正闭目养神,听见动静,睁开疲惫的双眼。它突然发现,主人的眼神有些异样——以往都是柔情似水,现在却充满了杀机。但是,狗对主人永远不存戒心,仍然像平时一样,伸出舌头要舔他的手。

猎人只好伸出左手任他舔。他觉得,在舌头接触皮肤的一瞬间,一种甜蜜和幸福立刻涌上心头,差点融化了他的杀机。这时,另一种声音提醒自己,你想活命吗,就得有杀心!猎人心头一颤,在恶念驱使下,将刀刺向狗的胸膛。

猎狗真够机敏,忙一躲闪,虽然没刺中心脏,脖子还是中了一刀,鲜血直流。狗急跳墙,也不知它哪儿来的力气,几下就蹿上地面,向山下跑去。雪地上,留下滴滴血迹。

几天来,猎狗一直陪伴着猎人,虽然饥饿难忍,猎人却没感到孤独。现在,只剩下他孤身一人,又断了粮食,他感到绝望。可怕的夜幕又降临了,猎人翻出唯一的一根火柴,点燃了最后的篝火。眼看着暗淡的火光,猎人绝望地想,篝火熄灭之时,自己的生命也就完结了。

篝火燃尽时,猎人也昏死过去……

当猎人醒过来时,已经躺在自家坑上。虽然手脚都被冻伤,但是人还活着。家人告诉他,他失踪之后,家人和村民一直在努力寻找。由于风雪太大,始终没见踪影。正要绝望,带伤的猎狗回来了,领大伙找到了昏迷的他,还亲切地舔了他的手。狗终因失血过多,永远地倒下了。

狗太忠诚了,甚至不计较主人对它的伤害。所有动物都通人性啊!猎人后悔不已,哭了几天几夜,伤好后,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今生再不打猎杀生,一要主动劝诫村民和自己一起保护野生动物,二是要救助流浪狗。

⑴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小说中间插入猎人和熊搏斗的一段,主要是为了说明猎人遭遇险境时,猎狗帮助他脱离险境,狗通人性,能助主人一臂之力。既能丰富写猎狗的内容,又能为下文猎人掉进深坑后继续描写猎狗埋下伏笔。

B.猎人没有刺死猎狗的原因,可能是猎狗本身弱小,也可能是猎狗有所发觉,最大的可能是猎人掉进深坑后已经没有力气。

C.最后一段中的猎人“主动劝诫村民和自己一起保护野生动物”,与开头第一段意思相关联,情节上形成首尾呼应。

D.小说采用悬念设置的描述性语言,使文章欢快活波、华丽、自然、流畅,富有乡土气息;有些动词运用得生动形象,如“差点融化了他的杀机”中的“融化”。

E.这篇小说通过写猎人和猎狗的关系,批判了猎人对狗的忘恩负义和恩将仇报,这也是小说的主旨。

(2)开头第一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答:

(3)猎狗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试简要分析。(6分)

答:

(4)标题“最后的篝火”有什么意蕴?请结合全文,试进行探究。(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小题。

南怀瑾:传道解惑

韩爽

1990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论语别裁》风靡一时,几年间发行即过百万册,堪称中国图书界的一个‚神话‛。而处在这国学旋风中央的却是一位行事低调、颇有仙风道骨的学者——南怀瑾。

跌宕人生 传奇经历

南怀瑾1917年出生于浙江温州乐清,自幼接受传统私塾的严格教育。少年时期开始,他就遍读诸子百家,兼及拳术、剑道等各种功夫,同时研习文学书法、诗词曲赋、天文历法诸学,为其终身学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抗战时期,他先是投笔从戎,执教于军校,后来辞去教职,遍历名山大川,寻访高僧奇士,在名寺闭关研修佛学,得多位著名高僧、活佛传授。

1949年他赴台湾,相继受聘于文化大学、辅仁大学执掌教席,并应邀到多所大学、机关、社会团体讲学,著述颇丰,对中国文化和社会均产生了深远影响。据介绍,南怀瑾在台湾辅仁大学教课的时候,曾开设一门《易经》课程,很受学生欢迎,不仅教室里是满的,连窗外都站满了学生。

从军、执教、经商、游历、考察、讲学的人生经历使得他对国学钻研精深、体认深刻,于中华传统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诣,更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曲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等等,在中西文化界均颇受尊敬和认可。

第五篇:《江西省赣州市十二县(市)2014-2015学年高三第二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联考试题》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赣州市十二县(市)期中联考高三年级

语文试卷

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炭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阅读答案最后的篝火,,邴继福

3.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歌起源的探讨同艺术起源的探讨一样,曾困扰着一代又一代的学者。时至今日,用思维与文化的眼光重新考虑这一课题,似可区分出诗歌的二重起源——圣诗与俗诗,分别加以探讨,可以避免许多纠缠不清的死结,使问题逐步明朗化。

简单地讲,圣诗指服务于宗教信仰和礼仪活动的诗歌唱词,如祭祀歌词、咒词、祝祷之词、招魂曲词等等。圣诗起源较早,当与人类法术思想的成熟和语言的发生同步。各大文明初始时期被各种宗教奉为‚经‛的诗歌作品,如古印度《吠陀》和《薄伽梵歌》、古伊朗的《阿维斯塔》、希伯来《圣经》中的诗篇、古埃及的《阿维斯塔》中的诗作、苏美尔和巴比伦文明中的颂神诗与创世史诗《艾努玛〃艾利什》、古希腊文明中大部失传了的诗体启示录等,便都是因及时见诸文字记载而保存至今的圣诗。俗诗是相对圣诗而言的,泛指一切与宗教信仰并无直接关联的民间歌谣、韵语唱词等。俗诗的起源从理论上讲,当与圣诗不相上下,同样以人类语言能力的发生为前提。但由于二者在初民意识形态中的重要性及地位大不相同,所以早期的俗诗大都因为无法及时记录为文字而湮没无闻了。《诗经》中的‚颂‛与‚风‛,大致相当于这里所说的‚圣诗‛与‚俗诗‛,而‚雅‛则介乎二者之间。

圣诗与俗诗虽同样古老,但其内容和形式却各具特色,相互之间既有影响作用,又明显地属于不同的思维和文化的产物。圣诗的溯源研究实际上必然属于宗教文化的范畴。俗诗的根源则在于世俗文化,尤其是民间的文化。随着从原始到文明的演进,许多本来作为宗教信仰对象的圣诗逐渐向世俗化方向转变,也就是从固定于仪式场合演唱的歌诗向非信仰的、文学性的说唱诗转变。我国境内许多少数民族现存的具有史诗性质的作品——以创世神话和祖先事迹为主题的长叙事诗,似可看作由仪式性的圣诗脱胎而来的产物,但它们同世俗的抒情歌诗并不同源。安德鲁〃兰的看法是,应区分民歌与史诗的不同来源,他说:‚民歌有长时期和普遍的流传是可以证明的;这些歌,是从民众嘴里和心里出来的,同那些艺术诗,由于贵族为得到一种只有他们能有的那种史诗而生的,可以说是正相反。‛

按照这种看法,民歌出自民间,反映的是民众的世俗心声;史诗出自贵族,是个人性诗作的滥觞。如果参考当代人类学和民俗学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进一步确认,安德鲁〃兰所区分的两类源头实际上正是‚圣‛与‚俗‛的区别。

与史诗相对的民歌或歌谣之所以具有充分的世俗特性,是因为它们出自远离宗教圣事的民间下层阶级。所谓‚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说的正是下层民歌创作的情况,与‚美盛德‛的宗教诗和史诗显然大异其趣。

(摘编自叶舒宪《诗经的文化阐释:中国诗歌的发生研究》)

1.下列对“圣诗”与“俗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圣诗与俗诗是学者运用当今的思维与文化的眼光来研究诗歌起源时似可区分出来的诗歌产生的两个

不同的源头。

B.圣诗与俗诗虽然属于不同的思维和文化的产物,在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呈现出各自的特色,但它们之间互相有影响。

C.俗诗泛指一切与宗教信仰并无直接关联的民间歌谣、韵语唱词等,在初民意识形态中的重要性及地位超过了圣诗。

D.圣诗是指服务于宗教信仰和礼仪活动的诗歌唱词,各大文明初始时期被各种宗教奉为“经”的诗歌作品即属于此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用思维与文化的眼光探讨诗歌的起源,虽然可以避免不少纠缠不清的死结,使问题逐步明朗化,但还不能很肯定地说彻底解决了诗歌起源的问题。

B.《阿维斯塔》、《阿维斯塔》、《艾努玛·艾利什》等作品之所以能够被大部分记载下来并得以流传,可能是因为它在初民意识形态中有着较高的地位。

C.民歌出自民间,反映的是民众的世俗心声;史诗出自贵族,是个人性诗作的滥觞。安德鲁·兰的观点恰好说明诗歌的起源有“圣”与“俗”的区别。

D.圣诗与俗诗的区分是相对的,它们可以相互转化。许多本来作为宗教信仰对象的圣诗从固定仪式场合演唱的歌诗变成非信仰的、文学性的、说唱性的俗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理论上说,俗诗与圣诗起源的时间应该差不多,它们都以人类的语言能力的产生为前提,但圣诗源于宗教文化,俗诗源于世俗文化。

B.我国境内许多少数民族现存的以创世神话和祖先事迹为主题的史诗性质的长叙事诗,似可看作由仪式性的圣诗转化来的,但依然与源于世俗文化的俗诗不同。

C.民歌或歌谣之所以具有充分的世俗特性,是因为它们是下层百姓在自己的实际生活环境中创作的,歌者远离了圣诗作者那样的宗教目的,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D.在世界各大文明初始时期被各种宗教奉为“经”的诗歌作品,如希伯来《圣经》中的诗篇、中国的《诗经》等,都是当时及时地被文字记载下来而保存至今的圣诗。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 —— 7题。

斛律光,字明月,少工骑射,以武艺知名。魏末,从其父斛律金西征,周文帝长史莫孝晖时在行间,光驰马射中之,因擒于阵,光时年十七,高祖嘉之,即擢为都督。尝从世宗于洹桥校猎,见一大鸟,云表.

飞飏,光引弓射之,正中其颈。此鸟形如车轮旋转而下至地乃大雕也世宗取而观之深壮异焉当时传号落雕都督。

晋州东有周天柱、新安、牛头三戍,招引亡叛,屡为寇窃。天保七年,光率步骑五千袭破之。又大破..

周仪同王敬俊等,获口五百余人,杂畜千余头而还。武平二年,周遣纥干广略围宜阳。光率步骑五万赴之,大战于城下,乃取周建安等四戍,捕虏千余人而还。军未至邺,敕令便放兵散。光以为军人多有勋功,未得慰劳,若即便散,恩泽不施,乃密通表请使宣旨,军仍且进。朝廷发使迟留,军还,将至紫陌,光仍驻营待使。帝闻光军营已逼,心甚恶之,急令舍人追光入见,然后宣劳散兵。拜光左丞相,又别封清河郡公。 光入,常在朝堂垂帘而坐。祖埏(字孝征)不知,乘马过其前。光怒,谓人曰:‚此人乃敢尔!‛后珽在内省,言声高慢,光适过,闻之,又怒。珽知光忿,而赂光从奴而问之曰:‚相王瞋孝征耶?‛曰:‚自公用事,相王每夜抱膝叹曰:‘盲人入,国必破矣!’‛穆提婆求娶光庶女,不许。帝赐提婆晋阳之田,光..

言于朝曰:‚此田神武帝以来常种禾,饲马数千匹,以拟寇难,今赐提婆,无乃阙军务也?‛由是祖、穆积怨。

周将军韦孝宽忌光英勇,乃作光反谣言。会帝前有所疑,谓何洪珍云:‚我前疑其欲反,果然。‛后,光至,引入凉风堂,刘桃枝自后拉而杀之,时年五十八。于是下诏称光谋反,尽灭其族。光性少言刚急,严于御下,治兵唯仗威刑。罪既不彰,一旦屠灭,朝野痛惜之。周武帝闻光死,大喜,舎其境内。后灭齐.

入邺,追赠光上柱国、崇国公。指诏书曰:‚此人若在,朕岂能至邺!‛

(节选自《北齐书·列传第九》)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高祖嘉之,即擢为都督 嘉:嘉奖、赏识 .

B.招引亡叛,屡为寇窃 亡叛:叛逃者 ..

C.自公用事,相王每夜抱膝叹曰 用事:掌权 ..

D.罪既不彰,一旦屠灭,朝野痛惜之 彰:表彰 .

5.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3分)阅读答案最后的篝火,,邴继福

A. 此鸟形如车轮\旋转而下\至地\乃大雕也\世宗取而观之\深壮异焉\当时传号落雕都督

B. 此鸟形\如车轮\旋转而下至地\乃大雕也\世宗取而观之深\壮异焉\当时传号落雕都督

C. 此鸟形如车轮\旋转而下\至地\乃大雕也世宗取而观\之深壮异焉当时传\号落雕都督

D. 此鸟形\如车轮旋转而下\至地\乃大雕也\世宗取而观之\深壮异焉当时传\号落雕都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斛律光箭艺高超。他曾经陪同世宗在洹桥打猎,引弓射雕,正中脖颈,被称为“落雕都督”。

B.斛律光英勇善战。周的天柱、新安、牛头三处营垒多次做入侵掠夺的事,斛律光率五千步骑偷袭击败了他们;斛律光又击败北周仪同王敬俊等人时虏获五百多人、杂畜千余头。

C.斛律光抗令不从。在攻克北周建安等四处营垒后,他没有遵命将士兵解散,而是希望朝廷慰劳有功之人,后来皇帝欣然慰劳兵众。

D.斛律光遭人忌恨,因谗言被朝廷处死,更被灭族,朝野痛惜,而周武帝则万分欢喜,以大赦囚犯庆祝。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此田神武帝以来常种禾,饲马数千匹,以拟寇难,今赐提婆,无乃阙军务也?(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性少言刚急,严于御下,治兵唯仗威刑。(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汉诗,完成8—9题。

橘柚垂华实

汉 无名氏 橘柚垂华实,乃在深山侧。

闻君好我甘,窃自独雕饰。

委身玉盘中,历年冀见食。

芳菲不相投,青黄忽改色。

人倘欲我知,因君为羽翼。

8、“窃自独雕饰”一句诗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妙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5分)

答:9、诗中的橘柚是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每空1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描绘音乐像暴雨、人语的句子是: , 。

(2)《登高》中作者对自己漂泊异乡、年老体弱感叹的句子是: , 。

(3)《观刈麦》中正面描写刈麦时的艰苦劳动与紧张(或最能表现农民在烈日下在田间艰苦劳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选考题(25分)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作答前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最后的篝火

邴继福

小兴安岭的冬天,白天大雪纷飞,夜晚滴水成冰。政府虽然明令封山,保护生态,劝告并帮助村民改行谋生,但以此为生的少数几个人目光还是盯在林子里。猎人就是其中的一个。

猎人和猎狗为了追赶一头受伤的野猪,已经在林子里转悠了好几天,都累得筋疲力尽。雪厚路难辨,一不小心,猎人掉进一个深坑里,怎么也爬不出来,猎狗也跳下去作伴。好在坑里避风,还有些枯枝烂叶,能点燃篝火。

在林子里生存,离开篝火和干粮,不是冻死,就是饿死,或者冻饿而死。可是,眼下干粮早吃完了,火柴也仅剩下几根。猎人心里早就紧张了,猎狗却浑然不知。

连累带饿,猎人几次昏倒。再次醒来时,他突然产生一个罪恶的念头——杀狗。眼下,只有狗肉可以充饥。可是这只狗已经跟他多年,几次打猎面临险境,都是猎狗让他化险为夷。

记忆犹新的是那年冬天,他带着猎狗打猎。途中遇见棵两搂粗的杨树,树干里有动静。凭经验判断,里面肯定有‚蹲仓‛的黑熊,他便操起弯把锯,贴着树干拉起来。拉着拉着,突然拽不动了。他便使足力气,猛地一拽,立刻传来熊的号叫,接着一声巨响,树干裂成两半。一只黑熊跳出树洞,嘴巴淌着血,向他扑来。猎人猜测,黑熊好奇且贪玩,刚才肯定是用嘴把锯片咬住了,他使劲一拽,便把熊嘴拉豁。熊疼坏了,使劲把树洞挤成两半,张开血口要咬人。猎人见势不妙,两只胳膊顺势伸进熊嘴里,攥紧双拳紧抵熊的嗓子,全力与熊对峙。熊嘴被胳膊撑住,没办法咬人,便与人周旋。人和熊同时摔倒,在雪地上翻滚。猎人知道,时间久了,自己肯定不是熊的对手。在他即将绝望之际,突然听到熊的一声惨叫,松开他落荒而逃。猎人好生奇怪,定睛一看,原来,熊卵子已被猎狗咬烂,血流如注……

那之后,猎人对狗更是疼爱有加。狗很有灵性,深知受到主人宠爱,因此对主人更加忠诚。现在,猎人面临新的绝境,突然想到杀狗。虽然有点残忍,但他觉得,不这样做,自己肯定会被饿死。在这生死攸关之际,别无选择。决心已定,不能迟疑。猎人右手拔出猎刀,藏在身后。眼里露着凶相,向不远处的猎狗爬去。

猎狗也饿坏了,正闭目养神,听见动静,睁开疲惫的双眼。它突然发现,主人的眼神有些异样——以往都是柔情似水,现在却充满了杀机。但是,狗对主人永远不存戒心,仍然像平时一样,伸出舌头要舔他的手。

猎人只好伸出左手任他舔。他觉得,在舌头接触皮肤的一瞬间,一种甜蜜和幸福立刻涌上心头,差点融化了他的杀机。这时,另一种声音提醒自己,你想活命吗,就得有杀心!猎人心头一颤,在恶念驱使下,将刀刺向狗的胸膛。

猎狗真够机敏,忙一躲闪,虽然没刺中心脏,脖子还是中了一刀,鲜血直流。狗急跳墙,也不知它哪儿来的力气,几下就蹿上地面,向山下跑去。雪地上,留下滴滴血迹。

几天来,猎狗一直陪伴着猎人,虽然饥饿难忍,猎人却没感到孤独。现在,只剩下他孤身一人,又断了粮食,他感到绝望。可怕的夜幕又降临了,猎人翻出唯一的一根火柴,点燃了最后的篝火。眼看着暗淡的火光,猎人绝望地想,篝火熄灭之时,自己的生命也就完结了。

篝火燃尽时,猎人也昏死过去……

当猎人醒过来时,已经躺在自家坑上。虽然手脚都被冻伤,但是人还活着。家人告诉他,他失踪之后,家人和村民一直在努力寻找。由于风雪太大,始终没见踪影。正要绝望,带伤的猎狗回来了,领大伙找到了昏迷的他,还亲切地舔了他的手。狗终因失血过多,永远地倒下了。

狗太忠诚了,甚至不计较主人对它的伤害。所有动物都通人性啊!猎人后悔不已,哭了几天几夜,伤好后,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今生再不打猎杀生,一要主动劝诫村民和自己一起保护野生动物,二是要救助流浪狗。

⑴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小说中间插入猎人和熊搏斗的一段,主要是为了说明猎人遭遇险境时,猎狗帮助他脱离险境,狗通人性,能助主人一臂之力。既能丰富写猎狗的内容,又能为下文猎人掉进深坑后继续描写猎狗埋下伏笔。

B.猎人没有刺死猎狗的原因,可能是猎狗本身弱小,也可能是猎狗有所发觉,最大的可能是猎人掉进深坑后已经没有力气。

C.最后一段中的猎人“主动劝诫村民和自己一起保护野生动物”,与开头第一段意思相关联,情节上形成首尾呼应。

D.小说采用悬念设置的描述性语言,使文章欢快活波、华丽、自然、流畅,富有乡土气息;有些动词运用得生动形象,如“差点融化了他的杀机”中的“融化”。

E.这篇小说通过写猎人和猎狗的关系,批判了猎人对狗的忘恩负义和恩将仇报,这也是小说的主旨。

(2)开头第一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答:

(3)猎狗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试简要分析。(6分)

答:

(4)标题“最后的篝火”有什么意蕴?请结合全文,试进行探究。(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小题。

南怀瑾:传道解惑

韩爽

1990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论语别裁》风靡一时,几年间发行即过百万册,堪称中国图书界的一个‚神话‛。而处在这国学旋风中央的却是一位行事低调、颇有仙风道骨的学者——南怀瑾。

跌宕人生 传奇经历

南怀瑾1917年出生于浙江温州乐清,自幼接受传统私塾的严格教育。少年时期开始,他就遍读诸子百家,兼及拳术、剑道等各种功夫,同时研习文学书法、诗词曲赋、天文历法诸学,为其终身学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抗战时期,他先是投笔从戎,执教于军校,后来辞去教职,遍历名山大川,寻访高僧奇士,在名寺闭关研修佛学,得多位著名高僧、活佛传授。

1949年他赴台湾,相继受聘于文化大学、辅仁大学执掌教席,并应邀到多所大学、机关、社会团体讲学,著述颇丰,对中国文化和社会均产生了深远影响。据介绍,南怀瑾在台湾辅仁大学教课的时候,曾开设一门《易经》课程,很受学生欢迎,不仅教室里是满的,连窗外都站满了学生。

从军、执教、经商、游历、考察、讲学的人生经历使得他对国学钻研精深、体认深刻,于中华传统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诣,更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曲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等等,在中西文化界均颇受尊敬和认可。

而真正让南怀瑾从书斋走向普罗大众的是《论语别裁》。1974年4月初,台湾大陆工作会邀请南怀瑾每周三下午去给他们的员工讲《论语》,讲稿后来在报纸上连载。他‚用时代的角度,白话的表达,加以经史的空前方式讲《论语》‛,受到了大众的广泛追捧,报纸被许多人剪贴成册,并转告亲友,至今还有人保存着完整的剪报。讲稿随后以《论语别裁》为书名出版,引起轰动。

风靡大陆 扬名国际

南怀瑾的《如何修证佛法》在大陆印行后,深受大众欢迎。此书是他于1978年春在台北闭关静修期间,抽暇为海内外弟子们所作的系列讲座,对实际学佛修证的步骤有精辟讲解和具体指引,对学佛者确是弥足珍贵。

该书于1989年在台正式出版,迄今已印行十余版之多。美国翻译界有名的两兄弟之一杰西〃克里瑞着手将其译成英文在美出版。克里瑞兄弟从1980年便开始阅读南怀瑾教授的著作,认为南氏学术博大精深,融通各家,既有理论,又有实证,为当代所罕见。

在大陆‚南怀瑾热‛中,北京燕山出版社印行了《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中国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则出版了南先生的《孟子旁通》与《老子他说》,中国世界语出版社和复旦大学出版社更隆重推出了南先生系列著述,将大陆‚南怀瑾热‛推向了新的高潮……

身体力行 传播不倦

南怀瑾移居香港后,居处顿成热点,在台、美时的门生故旧往来如梭,大陆政商界重量级人物亦不时来访,世界各地的参禅修道者更是函电交驰,时时请教。先生一如往昔,不辞辛劳,热诚相待,有函必复,其情其景,甚为感人。虽然在台时,蒋经国先生曾向先生有所请益,台北政要如王升、马纪壮、肖政之、崔之道、刘安祺、廖祖述等都曾拜于先生门下,然先生绝口不谈政治,唯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已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身体力行,以利益天下众生。

中国传统的儒、释、道三家之学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人体生命科学的内涵,如何使之在现代社会发扬光大,始终是中国文化事业上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南怀瑾已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探索与实践。

1993年厦门普陀寺的禅修活动,即是南怀瑾以现代科学精神结合古代佛教禅七形式所进行的一次修持实践。与此同时,南怀瑾将他关爱的目光投向了直接关乎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诸多领域。2004年10月中旬,清华大学在上海举办高层经理人研讨会,特邀南怀瑾前往演讲。一连四个小时,南怀瑾以古喻今、妙语连

第六篇:《《落叶是疲倦的蝴蝶》阅读答案》

《落叶是疲倦的蝴蝶》阅读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12—14题

落叶是疲倦的蝴蝶

朱成玉

夕阳老去,西风渐紧。

叶落了,秋就乘着落叶来了。秋来了,人就随着秋瘦了,随着秋愁了。

但金黄的落叶没有哀愁,它懂得如何在秋风中安慰自己,它知道,自己沉睡是为了新的醒来。

落叶有落叶的好处,可以不再陷入爱情的纠葛了;落叶有落叶的美,它是疲倦了的蝴蝶。我甚至能感觉到落下来的叶子们轻轻的叫喊。

那一刻,我的心微微一颤,仿佛众多纷纷下落的叶子们的一枚。

我看到了故乡,看到了老家门前那棵生生不息的老树,看到了炊烟因为游子的归来而晃动。对于他乡的脚,对于飞上天空的翅膀,炊烟是永不能扯断的绳子。就像路口的大树,它的枝干指着许多路,而起点只有一个,每个离开村庄的人,都带走一片绿叶,却留下了一条根。

我看到了故乡的山崖,看到石头在山崖上,和花朵一起争着绽放;看到了羊在山崖上,和云一起争着飘荡。

我看到了我的屋檐,冬天时结满冰凌,夏天时蓄满鸟鸣,一串红辣椒常常被看作是穷日子里的火种。【《落叶是疲倦的蝴蝶》阅读答案】《落叶是疲倦的蝴蝶》阅读答案。守着屋檐上下翻飞的麻雀,总是那么和谐的与庄户人家好好地过着日子。时时刻刻缠绕着那颗在路上的心的,就是那个屋檐。

我看到了母亲,为了不让我们在冬天里挨冻,她拾起一节节的枯枝,犹如把那些破碎的日子一一点缀,然后,把温暖交到我们的手上。柴垛越码越高,母亲却越来越矮。我看到了母亲那对干瘪的乳房,像两只残缺不整的讨饭的碗,却为我们讨来了一生的盛宴。母亲在灶炕里点燃的红色的昏暗的火焰,成了那些夜里我们唯一可以依靠的肩膀,唯一可以握住的暖暖的手。

叶落归根,是我老了吗?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去争取财富,却很少有时间享受;我们有越来越大的房子,但却越来越少地住在家里;到月球然后回来,却发现邻居家都很困难;征服了外面的世界,对自己内心世界却一无所知。

远行的人,是什么声音使你隐姓埋名?是什么风将你吹往他乡?秋天就是这样,把叶子纷纷抖落,把人的思念纷纷挂上枝头。是该回去了,去看看那棵生下我、让我因成长而绿又让我因成熟而黄的大树,还有落叶里沉睡着的母亲。母亲,我匆匆的脚步就是你密密缝合的针脚。母亲,背着破烂行李的我要归来,找到了天堂的我也要归来。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end#

一层层落叶铺在回家的路上,我要踩着温暖的地毯去看望母亲。【《落叶是疲倦的蝴蝶》阅读答案】文章《落叶是疲倦的蝴蝶》阅读答案出自

天冷了,树的叶子落下来,树离我很近。我似乎听见了它们在缓缓凝固。

13.阅读文中画横线的“这个世界……一辈子不忘回家的路”,一段文字,回答问题。(5分)

(1)为什么说“能留住人的不是房屋,能带走人的不是道路”?

(2)文中说“如果一切还能重新拾捡回来……一辈子不忘回家的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4.联系全文,指出“落叶”的含义和它在结构上的作用。(6分)

参考答案:

12、这里用了比喻,这个比喻把母亲耗尽生命为孩子创造幸福的内涵形象生动化了;凸现母亲一生的辛劳,强调她为了孩子费尽心血,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感激。(意思对即可)

13、(1)因为只有故乡,只有母亲的爱,才是永恒的归宿。

(2)抒写了对母亲深情的怀念,表达了作者对已经没有机会报答母爱的遗憾。(意思对即可)

14、落叶一是指在外漂泊、思念故乡及亲人的“我”;二是指辛劳一生、衰老死去的母亲。“落叶”是本文的线索,起到组织材料、贯穿全文的作用。(意思对即可)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47633/

推荐访问:心灵的篝火阅读答案 篝火野餐阅读答案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