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萧烨《村口那棵柳树》阅读答案

来源:阅读答案 时间:2016-04-12 11:23:00 阅读:

【www.zhuodaoren.com--阅读答案】

第一篇:《广东省揭阳市2012-2013学年度高中三年级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揭阳市2012-2013学年度高中三年级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题

一、本火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隔阂/干涸 跻身/侪辈 着陆/着凉

B.拜谒/笑靥 馅饼/谄媚 调研/调控

C.盘踞/诘问 联袂/抉择 拾级/拾遗

D.皈依/岿然 讴歌/斗殴 卡片/关卡

2.下列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第49届世乒赛中国队派出的兵团男女队都是强强组合,人才济济,我队终于因人成事,稳

拿冠军。

B.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之若素,不大愿意搬家,有在一拿胡

同里一住住几十年的,甚至住几辈了的。

C.“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日本和朝鲜的关系想要取得变化和进展,必须通过双方的平

等对话,充分表达诚意、释放善意,用耐心积累变化,以努力争取进展。

D.最近一段时间,在巴基斯坦发生的一系列耸人听闻的恐怖事件,再次给这个饱受社会动乱

之苦的国家敲响了警钟。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勺是

A.得益于中国廉价商品及食品的丰富供应,中饿边境居民的生活水平到今天为止基本土没有

什么波动..

B.中国第一幅首次月球探测工程月面图像,是由嫦娥一号卫星上的立体相机获取的图像数据

处理、拼接而成的。

C.以网络技术为重要支撑的知识经济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加快了社会文明。

D.一些专家认为,因为许多博士毕业生无法在学术研究领域就业,所以培养博士生时应让他

们的知识更广博,以使他们能适应学术领域内外的工作。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哲学的追问是指向神秘的,无论对世界还是对人生,哲学都欲追根究底,这就是所谓终极关

怀。在这一点上, 。然而,哲学却不肯满足于不容置疑的信仰,要求面对问题做出

理由充足的回答。在这一点上, 。灵魂的提问,而让头脑来解答,这是哲学本身所包

含的矛盾和困难。 。正是这一点结合了两种对立因素的品格使之成为比科学和宗教

更加伟大的东西。

①哲学与宗教相似 ②哲学与科学相似 ③哲学又和科学一样

④哲学和宗教一样 ⑤哲学面对科学,敢思宗教之不思,又立足宗教,敢疑科学之不疑

⑥哲学面对宗教,敢思科学之不思,又立足利科学,敢疑宗教之不疑。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陈友定,字安国,福清人,徙居汀之清流。世业农。为人沉勇,喜游侠。乡里皆畏服。至正

中,汀州府判蔡公安至清流募民兵讨贼,友定应募。公安与语,奇之,使掌所募兵,署为黄土寨

巡捡。以讨平诸山寨功,迁清流县尹。陈友谅遣其将邓克明等陷汀、邵,略杉关。行省授友定汀

州路总管御之。战于黄土大捷,走克明。

友定以农家子起佣伍,目不知书。及据八郡,数招致文学知名士。粗涉文史,习为五字小诗,

皆有意理。然颇任威福,所属违令者辄承制诛窜不绝。漳州守将罗良不平,以书责之曰:“郡县

者,国家之土地。官司者,人主之臣役。而廪者,朝廷之外府也。今足下视郡县如室家,驱官僚

如圉仆,擅廪如私藏,名虽报国,实有鹰扬跋扈之心。不知足下欲为郭子仪乎,抑为曹孟德乎?”

友定怒,竟以兵诛良。而福清宣慰使陈瑞孙、崇安令孔楷、建阳人詹翰拒友定不从,皆被杀。于

是友定威震八闽,然事元未尝失臣节。

太祖既定婺州,与友定接境。友定侵处州。参政胡深击走之,遂下浦城,克松溪,

获友定将张子玉,与朱亮祖进攻建宁,破其二栅。太祖既平方国珍,即发兵伐友定。将军胡廷美、

何文辉由江西趋杉关,汤和、廖永忠由明州海道取福州,李文忠由浦城取建宁,而别遣使至延平,

招谕友定。友定置酒大会诸将及宾客,杀明使者,沥其血洒瓮中,与众酌饮之。酒酣,誓于众曰:

“吾曹并受元厚恩,有不以死拒者,身磔,妻子戮。”遂往视福州,环城作垒。已而闻杉关破,

急分军为二,以一车守福,而自帅一军守延平,以相掎角。

廷美克建宁,汤和进攻延平。友定欲以持久困之,诸将请出战,不许。数请不已,友定疑所

部将叛,杀萧院判。军士多出降者。会军器局灾,城中炮声震地,明师知有变,急攻城。友定呼

其属诀同:“大事已去,吾一死报国,诸君努力。”因退入省堂,衣冠北面再拜,仰药死。所部

争开城门纳明师,师入,趋视之,犹未绝也。舁③出水东门,适天大雷雨,友定复苏。械送京师。

入见,帝诘之。友定厉声曰:“国破家亡,死耳,尚何言。”遂并其子海杀之。 (节选自《明史·列传十二》)

【注】①廪:仓廪。储存粮草的仓库。②磔(zhe),占代一种酷刑,把肢体分裂。③舁(yu):抬。

5.对下列句予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徙居汀之清流 迁移

B.擅廪如私藏 占有

C.然事元未尝失臣节 侍奉

D.会军器局灾 商议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公安与语,奇之 人主之臣役

B.以讨平诸山寨功 竟以兵诛良

C.酒酣,誓于众曰 于是友定威震八闽

D.与朱亮祖进攻建宁 沥其血酒瓮中,与众酌饮之

7.下列各句,都能表现陈友定“报效国家”的一组的是(3分)

①汀州府判蔡公安至清流尊民兵讨贼,友定应募

②所属违令者辄承制诛窜

③友定怒,竟以兵诛良

④因退入省堂,衣冠北面再拜,仰药死

⑤吾曹并受元厚恩,有不以死拒者,身磔,妻子戮

⑥国破家亡,死耳,尚何言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④⑤⑥ D.②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陈友定为人勇敢,又能行侠仗义。虽世代以种田出身,但能兴兵伐贼,除暴安良,因而家乡

百姓也都敬畏他。

B.陈友定作为农家子弟,目不识丁,等到职位和权力不断提升时,他意识到自己没有文化的缺

陷,多次招纳文人名士为师。

C.陈友定对部下的管理非常严厉,部下有违反法令的动不动以遵照皇旨的名义杀戮放逐,屡屡

如此,部下将士多有不满。

D.元即将灭亡,但陈友定拒不投降,他杀了明使者,把明使者的血滴在酒缸里,与众人酌取饮

用,并向众人发誓明志、

9.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1)公安与语,奇之,使掌所募兵,署为黄土寨巡检。(3分)

(2)吾曹并受元厚恩,有不以死拒者,身磔,妻子戮。(4分)

(3)友定欲以持久困之,诸将请出战,不许。i3分)【任萧烨《村口那棵柳树》阅读答案】

lO.阅读下面的元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

题苏武牧羊图

杨维桢

未入麒麟阁①,时时望帝乡。寄书元有雁,食雪不离羊。

旄尽风霜节,心悬日月光。李陵何以别,涕泪满河梁。

【注】①麒麟阁:公元前51年(汉宣帝甘露三年),画功臣十一人像于麒麟阁,第十一人为苏武。②元:通“原”。

(1)诗人描述了苏武哪些经历?(3分)

(2)这首诗主要采用哪些表现手法?有何作用?(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题作答,共6分)

(1)子曰:“志士仁人, , 。

(2)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 , 。(王羲之《兰亭集序》) (3) ,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4) ,何妨吟啸且徐行。 ,准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题。

人与自然的交流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从自然中索取物质,维持生命,同时又从它身上感悟美感。培养审美能力。

大自然靠什么给人以美感呢?它蕴含有许多美的要素,如:对称、和谐、奇巧、虚实、变化、新鲜等等。这些要素我们在人类的精神产品中,如小说、戏剧、绘画、音乐中都可以找到,而在大自然中早就存在,并且更为丰富。这些东西再简化一点就是三样:形状、颜色、声音。形、色、声这三样基本东西经对称、和谐、奇巧等等的变化组合,就出现无穷无尽的美。美的要素在自然中最多,远远多于人为的创造,所以艺术强调师法自然,国画大师刘海粟就曾十上黄山搜尽奇峰打草稿”。【任萧烨《村口那棵柳树》阅读答案】

客观的景物和人怎样沟通、交流、融合而共同创造一什艺术品呢?是通过人与自然的交流,通过艺术家的观察,再创造。刘勰说,“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是通过眼睛观察,内心思考,经过一番酝酿吐纳之后才加工出来的。这些要素作用于人,激活人的美感有三个步骤。„是以美形引人,二是以美情感人,三是以美理服人,由形及情及理。我们看到鲜艳的花朵,奇伟的山峰、行云流水,这些美好之物就会被吸引。不论是人还是山水,只要美,人就喜欢。有学者研究动物也有趋美厌丑的本能。不过与动物不同,人能将这种美感上升到感情,并形成一种定式,于是相应于景色的明暗便有心情的好坏,物象之异可转化为精神之别。小石潭的凄清,荷塘月色的宁静,范仲淹所谓物悲物喜。这就是意境。

人们不只满足于自然中的形向主观的情的转化,又进而求理。因为哲理本身的逻辑美,在自然中也能找到相似的形象。它们灵犀一点可相通。如山之沉毅,海之激荡,云之多变等,人们从美的形、色、声中不但可以悟到美好的情感,达到美好的意境,还能悟出一种哲理的美,逻辑的

美。周敦颐见莲花就悟出“出淤泥而不染”的做人之理: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讲做学问的理。又像练气功常说的精、气、神,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在散文写作上就是美的三个层次:描写美、意境美、哲理美。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山、水、树、木、草、石都能产生美感。大自然如人群一样。美人罕见,好景难求。因为美是一种巧合。不管人,还是自然,是由无数因素随机地排列组合而成,最佳的组合机会只有那一瞬。在人,便有倾城之美,绝代佳人;在景,便有了奇峰秀水、天下胜境。贵州的黄果树和七彩教育网桥就是这样。自然美景不可多得,不能再造。我们都知道文物古迹很珍贵,就是因为宏观世界不能重复,自然美景也是这样,失去了就永不再来。

大自然就是一个最大最好的美育课堂。山水会像绿树释放氧气一样,不停地为我们释放美感,会像书本润泽我们的心田一样,不停地润泽我们的灵魂。(选自梁衡《山水为何有关感》,有删改)

1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自然万物给人以无穷无尽美感的原因之一,是其包含着对称、和谐、奇巧等美的要素。

B.在小说、戏剧、绘画、音乐等人的精神产品中存在的所有美的要素都可以在自然中找到。

C.艺术家强调的“师法自然”,是指进行艺术创作要从自然中获取美的要素及创作的灵感。

D.小石潭的凄清、荷塘月色的宁静、文人的物喜是人与客观景物沟通、交流、融合的产物。 E.自然美景是由各种因素随机排列而成的,它们不可多得,不可再造,失去了就永不再来。

13.下列各项中,属于逻辑美的一项是(3分)

A.朱自清漫步月下荷塘,受用“无边的荷塘月色”,获得了宁静之美。

B.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写人们登岳阳楼观景时产生的或悲或喜之情。

C.苏轼游庐山西林寺而感悟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D.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梅花的气质风韵。

14.人为什么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说明。(4分)

15.作者说“并不是所有的山、水都能产生美感”的用意是什么?并作简要分析。(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一18题

村口那棵柳树

任萧烨

在我生长的小村子的村北头,有一棵长得十分茂盛的柳树,也是一颗在人们眼里可能再普通不过的柳树,可它却把根扎进了我的心里。

柳树长成在涝池边,每年春天,她第一个披起嫩绿的长发,向人们挥起温暖的手;夏天,她就像穿了碧玉的裙,婷婷玉立的偎依在池塘边,任她的倒影把池水迷恋;秋天,大风呼呼而来,她仿佛用尽全力,扯开嗓子呼喊,把那些贪玩的孩子赶回家;冬天,一夜飞雪,她又打扮成冰清玉洁的新娘,站在朝阳的光波里楚楚动人。

柳树旁边有一座只有房项和四根柱子的小房子,房内有一口井,井上有辘辘,记得小时候,全村予的饮用水都由这口井负责供给,无论每天凌晨还是黄昏,总能昕到吱吱的绞水声和铁桶相互碰撞的声音,大人们把水担往地上一搁,坐在一起,一边用孩子写过的作业本撕成一绺一绺卷着土烟丝抽老旱烟,一边没东没西的谈论着。每每此时,我便和同伴们坐在大柳树下,一边欣赏着辘辘演奏的音乐,一边用石子玩抓羊或者狼吃羊的游戏,等待着爸爸妈妈把一桶桶甘冽清澈的水装满,然后屁颠屁颠地跟着回家。

每天中午放学后吃过饭,我都会牵着我家那头耕地的老黄牛,和其它同伴一起,扑踏扑踏慢悠悠地往池塘而去。老黄牛和着大柳树翠绿的叶子,把它那宽大的嘴伸进池塘里,贪婪地把自己

干瘪的肚子咕咚咕咚灌得圆鼓鼓的,然后满足地抬起头来,东张张西望望,看着欢快的孩子在草坡坡上翻跟头。

可是,柳树边的热闹景象有一天终于改变了。我考上镇里的中学那年,我们村子在山沟底,盖起了一排排整齐的新房子,购置了抽水设备,砌了一个圆圆的大水池,压上了水管子,用水泵把水抽到塬上的蓄水池里,从此,人们不用再去井旁排队了,慢慢的,那口井被人们逐渐淡忘了,直到有一天,因一个贪玩的孩子不小心掉下水井,大人们才慌忙将水井填埋,井口盖上了厚重的石扳。从此,水井从人们的记忆里彻底消矢了,只留下那个池塘和池塘边的大柳树成了一道风景。

如今,原来座落在大柳树旁边的人家,都陆陆续续地搬到塬面上去了,只有在每年夏收时,那些从山问小道上驴驮人担的运送麦子的村民们,远远地就望着这棵在风中摇曳的大柳树,鼓足劲一口气到了树下的平台上,就把肩上的麦子放下来,惬意的躲在柳树的浓荫里,享受片刻夏日的清凉,让微风把劳累拂去。

岁月流转,我通过努力走出了村子,在外闯荡已经十几年了。可每次回家,总不由自主的要向那棵柳树张望,仿佛从她身上可以寻找到童年的足迹,从她身上可以觅得一丝记忆的情愫来,从她身上可以听到人们对生活的憧憬来,甚至从她的身上可以闻出曾经的村庄味道来。

尽管后来我到过许多地方,也见过很多很多的大树,像崆峒山的栎树。华山的青松,长白山的白桦,还有那许许多多生长存各地的枝繁叶茂、高大挺拔的树木以及那无边无际、密密层层的林海,但让我记忆最深的,还是村口那棵柳树。

乘着夏季的绿色正浓,把她的倩影以及和她相依的池塘捕捉来,永住我的空间里,让那些记忆深处的画面、文字还有那沟壑纵横的山梁,以及长满庄稼的梯田,也展示一下质朴而美丽的风采。 (文章来源于2012年12月“小说散文网”,有修改) 16,请分析文章的第二段丰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4分)

17、第一段作者为什么说“它却把根扎进了我的心里”?( 5分)

18.这篇散文怎样体现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的(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l题

两个李娜在打架

柴静

2012年10月15日,2011法网女单决赛冠军、中国第一位夺得四大满贯单打冠军的网球选手李娜做客央视对话节目《看见》。节目主题为“李娜对抗李娜”,以下为专访实录。

柴静:法网后的比赛,并不是对手压得你死死的,只是你在赛末点出现自己的失误,这是怎么回事?

李娜:其实那段时问,内心会有两个李娜在打架。一个会觉得,你刚拿一个,你还要拿第二个,你还要认真训练;可是另外一个就会说: “哎呀,那么辛苦训练干嘛,冠军拿完以后名利都有了。你现在要退役了或不打了,也没人说你,也没人怎么样。”不是别人把我压垮了,是两个李娜自己存打架的时候,自己把自己压垮了,挺痛苦的。有那么一刹那的时间,我反而希望自己没拿法网冠军。因为拿了冠军以后,我觉得自己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的时候,战斗已经开始了。 柴静:那个生活跟你原来生活最大的差异是什么?

李娜:就是原来我想干什就干什么。我只要对自己负责,好好跟团队合作就可以了。可是拿完冠军之后,我怎么觉得怎么一下我就变成社会人士了,怎么一下我要背负那么多不属于我的责任。其实我想说的是,我就足一个普普通通、陶简单单的网球运动员而已。我谁都代表不了,我只能代表我自己。

第二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广丰县2014-2015学年度八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卷三

(第五单元)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轩邈(miǎo) 黔娄(qián) 晏如(yàn) 宫阙(quē) ....

B.媵人(yìng) 烨然(yâ) 绮户(qǐ) 叱咄(duō) ....

C.曳屣(yì) 缊袍(wēn) 负箧(qiâ) 皲裂(jūn) ....

D.泠泠(līng) 衔觞(shāng) 寥落(liáo) 箪瓢(chán) ....

2、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水皆缥碧(青白色) 铁未销(销蚀) ...

B.右备容臭(香气) 把酒(端起) ..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候) 何许人(处所) ..

D.衔觞赋诗(酒杯) 负势竞上 (背负) ..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 四支僵劲不能动

B、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C、 同舍生皆被绮绣

D、 食之不能尽其才

4、对下列各句朗读的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任萧烨《村口那棵柳树》阅读答案】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5、理解文言句意有误的一项是 ( ) (2分)

A.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译文: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

B.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译文:环绕四周都是萧条的景色,不能遮蔽大风和烈日。

C.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译文:这话说的大概就是这类人吧?

D.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译文:曾经跑到百里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名望的前辈请教。

6、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

A.《送东阳马生序》——《宋学士文集》——宋濂(明初文学家)

B.《马说》——《韩愈文选》——韩愈(唐代文学家)

C.《与朱元思书》——《吴均文选》——吴均(南朝梁文学家)

D.《五柳先生传》——《陶渊明集》——陶渊明(东晋文学家)

二、古诗阅读与积累(14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7、8 题。(4分)

田 舍①

【宋】范成大

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②忙。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

烟火村声远,林菁③野气香。乐哉今岁事,天末④稻云黄。

【注释】①田舍:农家。 ②筑圃:修筑打谷场。③菁:水草。④天末:天边。

这里是指稻田一望无际。

7.全诗洋溢着一种 “ ” 的气息。(请用原诗中的一个词作答)(2分)

8.请你展开想象,用生动的文字描绘出“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的画面。

(2分)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分)

9、①鸢飞戾天者,

②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③人生自古谁无死? 。

④苏轼《水调歌头》中,道尽千载离人心愿的句子

是: , 。 ⑤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阐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个哲理的

诗句是“ , 。”

⑥《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都城由盛到衰,令

人伤心的句是: , 。

三、古文阅读 (共38分)

(一)阅读《五柳先生传》,并回答8—11题(14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

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0、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 造饮辄尽( ) (2)性嗜酒( ) ..

(3)亲旧知其如此( ) (4)晏如也( ) ...

11、指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2 分)( )

A、许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

B、期 期在必醉 陈太丘与友期 ..

C、会 每有会意 会宾客大宴 ..

D、之 或置酒而招之 又数刀毙之 ..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译文: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

13、“好读书,不求甚解“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今天,句意有了什么变化?(2分)

14、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

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2分)

(二) 阅读《马说》,完成13-17题(11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

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

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

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

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5、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标一处)(2分)

(1) 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

16、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3分)

(1)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2))策之不以其道( ) .

(3) 执策而临之( ) .

17、下面各组加点字词的意思或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能辨我是雄雌 ..

B.其真无马邪 策之不以其道 ..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人不知而不愠 ..

D.或置酒而招之 一食或尽粟一石 ..

18、本文托物寓意,文中的“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

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 ”。(2分)

19、如果你也像韩愈一样感觉自己怀才不遇,得不到赏识,除了写文章抒发自己

的愤懑之情外,你还有哪些更好的做法呢?(2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0-25题(13分)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

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

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

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

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

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

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

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

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

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0、划分句子节奏:(1分)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2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

(1) 录毕,走送之 ( )(2)媵人持汤沃灌( )(3)既加冠( ) ....

2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无从致书以观 言行一致 B、益慕圣贤之道 益多弊少 ....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得患失 D、未尝稍降辞色 婉言辞谢 ....

23、翻译句子。(2分)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意:

24、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了自己学习的经历?(3分)

【任萧烨《村口那棵柳树》阅读答案】

答:

25、读了上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2分)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26、(6分)通过《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我们能体会中国古代诗词文化的灿

烂辉煌,培养审美情趣,现在老师让你来组织这次综合性学习。

(1)你会把这次活动分成几个小组,各小组的活动任务是什么?(3分)

(2)(3分)第二小组的同学收集了下面几首古诗词: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27、作文(50分) 《致先生》,这个单元中我们认识了众多古代名人:有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有“自少至老,

未尝一日去书卷”的宋濂„„请选择你最欣赏的一位,给他写一封信,与他展开

时空对话。

第三篇:《初三四制语文双休作业》

初三四制语文下学期双休作业

设计人 徐霞

姓名 签名

1.选择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叱咄(duō) 缥碧(piǎo) 弗之怠(dài)

B(huá) (léng) ǎo)

C(jūn) (dān) (zhé)

D、婵娟(chán) 黔娄(qián) 汲汲(jí)

2.选出下列语句与原文书写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B、衔觥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C、既加冠,益暮圣贤之道。

D、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屦行深山巨谷中。

3.选择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学舍,书馆) (气味,臭味)

B、执策而临之(鞭子) 策之不以其道(用鞭子打)

C、期在必醉(期望) 礼遇至(周到)

D(至,到) (处所)

4.理解文言句意有误的一项是 ( )

A、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译文: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

B、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译文:环绕四周都是萧条的景色,不能遮蔽大风和烈日。

C、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D、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译文:曾经跑到百里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名望的前辈请教。

5.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

A、《送东阳马生序》——《宋学士文集》——宋濂(明初文学家)

B、《马说》——《韩愈文选》——韩愈(唐代文学家)

C、《与朱元思书》——《吴均文选》——吴均(南朝梁文学家)

D、《五柳先生传》——《陶渊明集》——陶渊明(东晋文学家)

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东向西)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动词使动用法,使„„平息)

D.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动词,奔跑)

7、指出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8、下列与“猿则百叫无绝”中的“绝”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佛印绝类弥勒

C、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D、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9、下列语句翻译正确一项的是( )

A、猛浪若奔 译句:凶猛的波浪好像奔跑一样。

B、直视无碍 译句: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

C、天下独绝 译句:世上独一无二。

D、窥谷忘反 译句:偷看山谷忘却返回的路。

10、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译文: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

B、或置酒而招之。 译文:有时就摆了酒叫他来喝。

C、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译文:他去了就要喝得尽兴,约定一定喝醉。

D、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译文: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

11、下面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中考复习研讨会即将在我校召开,这次会议规定每位发言者的发言时间最多

不超过30分钟。

B.为降低交通噪音对奥运村的影响,我国科研人员制定了总平面防噪音方案。

C.随着电脑文字录入技术的应用,使人们逐渐不喜欢用笔写字了。

D.我们的报刊、电视、网络和宣传媒体,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

现象不再发生。

1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今年是奥运年,各种赛事鳞次栉比,令人目不暇接。

B.知悉家中老母身体健康,心中稍安。此地诸事告罄,即刻回乡探望。

C.这伙人利用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伪装成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到处招摇撞骗,其手段之卑劣已达到了叹为观止的地步。

D.军人沈星勇救落水少年壮烈牺牲,英雄壮举可歌可泣,传遍大江南北。

4.下面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考复习研讨会即将在我校召开,这次会议规定每位发言者的发言时间最多

不超过30分钟。

B.为降低交通噪音对奥运村的影响,我国科研人员制定了总平面防噪音方案。

C.随着电脑文字录入技术的应用,使人们逐渐不喜欢用笔写字了。

D.我们的报刊、电视、网络和宣传媒体,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

现象不再发生。

二、阅读《马说》,完成文后各题

12、用原文填空。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

(2)全文的主旨句是:

(3) 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6)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

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

1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祗( ) 骈死( ) ...

策( )之不以其道( ) ..

执策( )而临( )之 ..【任萧烨《村口那棵柳树》阅读答案】

14、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

①才美不外见 通 ,含义: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 ,含义: 通 ,含义:

③其真无马邪 通 ,含义:

1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任萧烨《村口那棵柳树》阅读答案】

16请写出两个含“马”字的成语。

⑴ ⑵

18、选择正确的答案:( )

(1)才美不外见 ( )

A.(千里马)的本领和美好的素质就表现不出来。

B.(千里马)的才能与外貌就显露不出来。 C.他的本领和优秀品质就表露不出来。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

A.饲养人使千里马嘶叫,却不能够领会它嘶叫的意图。

B. 饲养人听千里马嘶叫却不懂它的意思。

C.千里马为自己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嘶鸣,可是饲养人并不懂得它嘶鸣的意思。

D. 饲养人吆喝千里马,却不能使它领会吆喝的意思。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

是俯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者,何也?彼见伯乐之知己也。”

伸折:形容用力前进的样子。折,弯曲。 湛:(chén)同“沉”。 胕:(fū)

指皮肤。

漉汁:口水 中阪:半山腰 迁延:拖延不动 纻:麻布 幂:盖

1、 解释加点的字词

3、这个故事的寓意是什么?这个故事和《马说》中写千里马遭遇的哪些句子有

类似的道理?

第四篇:《第五单元复习》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轩邈.(miǎo) 黔.娄(qián) 晏.如(yàn) 宫阙.(quē)

B.媵.人(yìng) 烨.然(yâ) 绮.户(qǐ) 叱咄.(duō)

C.曳.屣(yì) 缊.袍(wēn) 负箧.(qiâ) 皲.裂(jūn)

D.泠泠.(līng) 衔觞.(shāng) 寥.落(liáo) 箪.瓢(chán)

2、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水皆缥碧..(青白色) 铁未销.(销蚀)

B.右备容臭.(香气) 把.酒(端起)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候) 何许.人(处所)

D.衔觞.赋诗(酒杯) 负.势竞上 (背负)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 四支僵劲不能动

B、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C、 同舍生皆被绮绣

D、 食之不能尽其才

4、对下列各句朗读的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5、理解文言句意有误的一项是 ( ) (2分)

A.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译文: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

B.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译文:环绕四周都是萧条的景色,不能遮蔽大风和烈日。

C.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译文:这话说的大概就是这类人吧?

D.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译文:曾经跑到百里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名望的前辈请教。

6、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

A.《送东阳马生序》——《宋学士文集》——宋濂(明初文学家)

B.《马说》——《韩愈文选》——韩愈(唐代文学家)

C.《与朱元思书》——《吴均文选》——吴均(南朝梁文学家)

D.《五柳先生传》——《陶渊明集》——陶渊明(东晋文学家)

二、古诗阅读与积累(14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7、8 题。(4分)

①田 舍

【宋】范成大

②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忙。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

③④烟火村声远,林菁野气香。乐哉今岁事,天末稻云黄。

【注释】①田舍:农家。 ②筑圃:修筑打谷场。③菁:水草。④天末:天边。这里是指稻

田一望无际。

7.全诗洋溢着一种 “ ” 的气息。(请用原诗中的一个词作答)(2分)

8.请你展开想象,用生动的文字描绘出“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的画面。(2分)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分)

9、①鸢飞戾天者, ; ,窥谷忘反。

②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③人生自古谁无死? 。

④苏轼《水调歌头》中,道尽千载离人心愿的句子

是: , 。 ⑤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阐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个哲理的诗句是

“ , 。”

⑥《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都城由盛到衰,令人伤心的句

是: , 。

三、古文阅读 (共38分)

(一)阅读《五柳先生传》,并回答8—11题(14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

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

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

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0、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 造饮辄尽( ) (2)性嗜酒( ) ..

(3)亲旧知其如此( ) (4)晏如也( ) ...

11、指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2 分)

( )

A、许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

B、期 期在必醉 陈太丘与友期 ..

C、会 每有会意 会宾客大宴 ..

D、之 或置酒而招之 又数刀毙之 ..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译文: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文:

13、“好读书,不求甚解“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今天,句意有了什么变化?(2分)

14、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

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2分)

(二) 阅读《马说》,完成13-17题(11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

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

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5、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标一处)(2分)

(1) 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

16、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3分)

(1)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2))策之不以其道( ) .

(3) 执策而临之( ) .

17、下面各组加点字词的意思或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能辨我是雄雌 ..

B.其真无马邪 策之不以其道 ..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人不知而不愠 ..

D.或置酒而招之 一食或尽粟一石 ..

18、本文托物寓意,文中的“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任萧烨《村口那棵柳树》阅读答案】

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 ”。(2分)

19、如果你也像韩愈一样感觉自己怀才不遇,得不到赏识,除了写文章抒发自己的愤懑之情

外,你还有哪些更好的做法呢?(2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0-25题(13分)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

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

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

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

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

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

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

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

且艰若此。

20、划分句子节奏:(1分)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2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

(1) 录毕,走送之 ( )(2)媵人持汤沃灌( )(3)既加冠( ) ....

2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无从致书以观 言行一致 B、益慕圣贤之道 益多弊少 ....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得患失 D、未尝稍降辞色 婉言辞谢 ....

23、翻译句子。(2分)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意:

24、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了自己学习的经历?(3分)

答:

25、读了上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2分)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26、(6分)通过《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我们能体会中国古代诗词文化的灿烂辉煌,培

养审美情趣,现在老师让你来组织这次综合性学习。

(1)你会把这次活动分成几个小组,各小组的活动任务是什么?(3分)

(2)(3分)第二小组的同学收集了下面几首古诗词: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王维《送沈子福归江东》

27、作文(50分) 《致 先生》,这个单元中我们认识了众多古代名人:有“不为五斗

米折腰”的陶渊明,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有“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的

宋濂„„请选择你最欣赏的一位,给他写一封信,与他展开时空对话。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 B 2、C 3、B 4、B 5、B 6、C

二、古诗阅读与积累:古诗阅读7、“乐”或“乐哉”(2分) “忙”(1分)

8.示例:小孩子欢快地躺在落叶堆里玩耍(或:在厚厚的落叶堆里酣然入睡),夕阳西

下,一群群鸟雀在稻田上空飞翔,喳喳喳地叫得正欢。

(仅作诗句的简单翻译,得1分。)

第五篇:《八下第五单元检测》

南屯矿校初二语文八下第五单元检测(2011、03、10)

一、 积累与运用

1、 一词多义(17分)

A、许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B、之 或置酒而招之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黔娄之妻有言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C、以 因以为号 D、至 礼愈至

以此自终 至舍

以乐其志 F、如 晏如也

以中有足乐者 亲旧知其如此

E、其 亲旧知其如此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2、重点词语解释(9分)

1、卒获有所闻 2、或遇其叱咄

3、猛浪若奔 4、祗辱于奴隶之手

5、骈死于槽枥之间 6、不以千里称也

7、一食或尽粟一石 8、才美不外见

9、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10、略无慕艳意

11、策之不以其道 12、曾不吝情去留

13、晏如也 14、媵人持汤沃灌

15、同舍生皆被绮绣 16、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默写(8分)

A、食马者浅薄愚妄表现在① ② ③ (用原文回答)(韩愈《马说》)

B、《过零丁洋》表现诗人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名句是: ?

C“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 , 。

D、《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写出其险要,并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的句子是:

, ,。

E、《五柳先生传》“赞”语中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面对宦海沉浮,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

席上见赠》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显示了他豁达的襟怀和坚定的信念。

J、苏轼与弟弟天各一方,中秋时节,难以团圆。他在《水调歌头》中,借一轮明月表

达了作为兄长的一份美好的祝愿。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重点语句翻译(12分)

A、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B、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C、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E、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F、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丰不若人也。

二、(一)诗歌阅读(3分)

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庭中栀子花。

5、诗的一、二句,写出了山村怎样的特点?(1分)

6、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的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2分)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12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

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

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

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

泪沾裳。‛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

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

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7、解释下面句中的词语(4分)

(1)沿溯阻绝。沿: (2)属引凄异。引:

(3)直视无碍。碍: (4)窥谷忘反。反: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9、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1分)

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

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

的画面。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衬托了山的高耸。

10、甲乙两段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

的思想感情。(3分)

(四)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6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

【任萧烨《村口那棵柳树》阅读答案】

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

知其如此,或臵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

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

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

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亲旧知其如此 ...

12、从文中看,五柳先生的三个爱好是(3分)

1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1分)

A.先生别号“五柳”,缘于屋旁的五棵柳树。 B.先生酷爱读书,常常不放过一字

一句。

C.先生生活贫穷,缺吃少穿,却时常著文自娱。 D.先生志趣独特,从不把世俗的得

失放在心上。

(五)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13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①录毕,走送之( )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 ..

③左佩刀,右备容臭( ) .

15、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无从致书以观 言行一致 B、益慕圣贤之道 益多弊少 ....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得患失 D、未尝稍降辞色 婉言辞谢 ....

16、下面句子中的“以”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的“以”的用法相同的是( )(1分) 例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A、无从致书以观 . B、计日以还 .

C、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D、以中有足乐者 ..

17、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18、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之间的矛盾决定的。(摘录原文回答)(2分)

19、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各用四个字概括)。(3分)

① ② ③

三、写作(40分):为母亲写一篇小传,力求全面反映母亲的个性和人格特点。

要求:1、要合理地运用表达方式,突出母亲的个性特点。

2、叙写要真实,要具体,要注意细节的描写。

写作指导:1、取材时,事宜“真”,情贵“切”。

2、注意细节的刻画。(人物神态的刻画、个性语言的处理、当时环境的描述、人物内在心理的描摹。) 3、事件要“小中见大”,小而精彩。

答案

一、1、处所,上下、左右、光景2、他,指五柳先生;的;去3、用;凭借;用来;因

为4、周到;到了5、他,指五柳先生;她,指黔娄之妻;难道;恐怕6、用在形容词后表动作或事物的状态,„„的样子;像

2、终于;有时;飞奔的马;只是;两马并驾;凭借„„著称;吃一顿;通“现”显现;

普通的,等同;一点儿没有;正确的方法;离开;安然自若的样子;热水;通“披”穿着;通“饲”喂养。

3、A、策之不以其道。②食之不能尽其材。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D、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E、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F、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J、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A、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的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政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B、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他一来就要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C、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D、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同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

E、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F、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

二、(一)5、宁静优美,自然惬意。

6、妙在它不从正面着墨,而从侧面落笔,以‚栀子花‛的‚闲‛来反衬人们的‚忙‛,巧作对照,情趣盎然。

(二)7.沿:顺流而下 引:延长 碍:障碍 反:通“返”,返回。

8.(1) 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2)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9.B

10.甲文“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一句通过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忧伤。乙文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否定,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留恋和向往之情。

(三)11、对精神实质有所领会 旧交、旧友

12、饮酒、读书、写文章

13、B

14、①跑(赶快) ②等待 ③热水 ④气味 香气

15、C

16、D

17、①(我)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尝、趋各0.5分,句意2分) ②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的意思。(其、略无各0.5分,句意2分)

18、(2分) 嗜学 家贫 (顺序可换)

19、①刻苦学习 ②博览群书 ③虚心求教

第六篇:《任萧烨《村口那棵柳树》阅读答案》

任萧烨《村口那棵柳树》阅读答案

村口那棵柳树

任萧烨

在我生长的小村子的村北头,有一棵长得十分茂盛的柳树,也是一颗在人们眼里可能再普通不过的柳树,可它却把根扎进了我的心里。

柳树长成在涝池边,每年春天,她第一个披起嫩绿的长发,向人们挥起温暖的手;夏天,她就像穿了碧玉的裙,婷婷玉立的偎依在池塘边,任她的倒影把池水迷恋;秋天,大风呼呼而来,她仿佛用尽全力,扯开嗓子呼喊,把那些贪玩的孩子赶回家;冬天,一夜飞雪,她又打扮成冰清玉洁的新娘,站在朝阳的光波里楚楚动人。

柳树旁边有一座只有房项和四根柱子的小房子,房内有一口井,井上有辘辘,记得小时候,全村予的饮用水都由这口井负责供给,无论每天凌晨还是黄昏,总能昕到吱吱的绞水声和铁桶相互碰撞的声音,大人们把水担往地上一搁,坐在一起,一边用孩子写过的作业本撕成一绺一绺卷着土烟丝抽老旱烟,一边没东没西的谈论着。每每此时,我便和同伴们坐在大柳树下,一边欣赏着辘辘演奏的音乐,一边用石子玩抓羊或者狼吃羊的游戏,等待着爸爸妈妈把一桶桶甘冽清澈的水装满,然后屁颠屁颠地跟着回家。

每天中午放学后吃过饭,我都会牵着我家那头耕地的老黄牛,和其它同伴一起,扑踏扑踏慢悠悠地往池塘而去。【任萧烨《村口那棵柳树》阅读答案】任萧烨《村口那棵柳树》阅读答案。老黄牛和着大柳树翠绿的叶子,把它那宽大的嘴伸进池塘里,贪婪地把自己干瘪的肚子咕咚咕咚灌得圆鼓鼓的,然后满足地抬起头来,东张张西望望,看着欢快的孩子在草坡坡上翻跟头。

可是,柳树边的热闹景象有一天终于改变了。我考上镇里的中学那年,我们村子在山沟底,盖起了一排排整齐的新房子,购置了抽水设备,砌了一个圆圆的大水池,压上了水管子,用水泵把水抽到塬上的蓄水池里,从此,人们不用再去井旁排队了,慢慢的,那口井被人们逐渐淡忘了,直到有一天,因一个贪玩的孩子不小心掉下水井,大人们才慌忙将水井填埋,井口盖上了厚重的石扳。从此,水井从人们的记忆里彻底消矢了,只留下那个池塘和池塘边的大柳树成了一道风景。

如今,原来座落在大柳树旁边的人家,都陆陆续续地搬到塬面上去了,只有在每年夏收时,那些从山问小道上驴驮人担的运送麦子的村民们,远远地就望着这棵在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end#风中摇曳的大柳树,鼓足劲一口气到了树下的平台上,就把肩上的麦子放下来,惬意的躲在柳树的浓荫里,享受片刻夏日的清凉,让微风把劳累拂去。【任萧烨《村口那棵柳树》阅读答案】文章任萧烨《村口那棵柳树》阅读答案出自5分)

17.因为从那棵柳树身上,作者“可以寻找到童年的足迹”,“可以觅得一丝记忆的情愫”,也“可以听到人们对生活的憧憬”,甚至“可以闻出曾经的村庄味道”;(2分)那棵柳树已经成了作者故土情结的载体,承载着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的眷恋之情,使他时时想起故乡及发生在村口柳树旁边的生活往事。(3分)

18.这篇散文怎样体现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的(6分)

18.这篇散文写了故乡的井边往事、池边饮牛玩耍、村子盖房封井、村民树下憩凉等几个似乎毫无关联的生活片段,体现了散文的“形散”特点;(2分)而这些生活片段又通过村口的柳树这一贯穿全文的线索把它们有机地组合成一个整体,(2分)共同表达作者眷恋故乡的主题,很好地体现了散文的“神不散”的特点。(2分)

第七篇:《巴金《愿化泥土》阅读答案》

巴金《愿化泥土》阅读答案

愿化泥土

巴金

近年来我非常想念家乡,大概是到了叶落归根的时候吧。

有一件事深深地印在我的脑子里,三年半了。我访问巴黎,在一位新认识的朋友家中吃晚饭。朋友是法籍华人,同法国小姐结了婚,家庭生活很幸福。我们在他家谈得畅快,过得愉快。可是告辞出门,我却摆脱不了这样一种想法:长期住在国外是不幸的事。一直到今天我还是这样想。几十年来有一根绳子牢牢地拴住我的心。一九二七年一月在上海上船去法国的时候,我在《海行杂记》中写道:“再见吧,我不幸的乡土哟!”一九七九年四月再访巴黎,住在凯旋门附近一家四星旅馆的四楼,早饭前我静静地坐在窗前扶手椅上,透过白纱窗帷看窗下安静的小巷,在这里我看到的不是巴黎的街景,却是北京的长安街和上海的淮海路,还有成都的街口有双眼井的那条小街……每天早晨都是这样,好像我每天回国一次去寻求养料。这是很自然的事。

我经常提到人民,他们是我所熟悉的数不清的平凡而善良的人。我就是在这些人中间成长的。我的正义、公道、平等的观念也是在门房和马房里培养起来的。我从许多被生活亏待了的人那里学到热爱生活、懂得生命的意义。越是不宽裕的人越慷慨,越是富足的人越吝啬。然而人类正是靠这种连续不断的慷慨的贡献而存在、而发展的。

近来我常常怀念六七十年前的往事。【巴金《愿化泥土》阅读答案】巴金《愿化泥土》阅读答案。成都老公馆里马房和门房的景象,时时在我眼前出现。一盏烟灯,一床破席,讲不完的被损害、受侮辱的生活故事,忘不了的永远不变的结论:“人要忠心。”住在马房里的轿夫向着我这个地主的少爷打开了他们的心。老周感慨地说过:“我不光是抬轿子。只要对人有好处,就让大家踏着我走过去。”我躲在这个阴湿的没有马的马房里度过多少个夏日的夜晚和秋天的黄昏。

门房里听差的生活可能比轿夫的好一些,但好得也有限。在他们中间我感到舒畅、自然。后来回想,我接触到通过受苦而净化了的心灵就是从门房和马房里开始的。只有在十年动乱的“文革”期间,我才懂得了通过受苦净化心灵的意义。我的心常常回到门房里爱“清水”恨“浑水”的赵大爷、马房里的轿夫老周的身边。人已经不存在了,房屋也拆干净了。可是过去的发过光的东西,仍然在我心里发光。

现在我明白了,受苦是考验,是磨炼,是咬紧牙关挖掉自己心灵上的污点。它不是形式,不是装模作样。主要的是严肃地、认真地接受痛苦。【巴金《愿化泥土》阅读答案】文章巴金《愿化泥土》阅读答案出自absolute; LEFT: -10000px">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end#眠之夜仿佛一片茫茫的雾海,我多么想抓住一块木板浮到岸边。忽然我看见了透过浓雾射出来的亮光:那就是我回到了老公馆的马房和门房,我又看到了老周的黄瘦脸和赵大爷的大胡子。我发觉自己是在私心杂念的包围中,无法净化自己的心灵。门房里的瓦油灯和马房里的烟灯救了我,使我的心没有在雾海中沉下去。我终于记起来,那些“老师”教我的正是去掉私心和忘掉自己。被生活薄待的人会那样地热爱生活,跟他们比起来,我算得什么呢?我几百万字的著作还不及轿夫老周的四个字“人要忠心”。

我多么想再见到我童年时期的脚迹!我多么想回到我出生的故乡,摸一下我念念不忘的马房的泥土。可是我像一只给剪掉了翅膀的鸟,失去了飞翔的希望。我的脚不能动,我的心不能飞。我的思想……但是我的思想会冲破一切阻碍,会闯过一切难关,会到我怀念的一切地方,它们会像一股烈火把我的心烧成灰,使我的私心杂念化成灰烬。

我家乡的泥土,我祖国的土地,我永远同你们在一起接受阳光雨露,与花树、禾苗一同生长。

我唯一的心愿是: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

1983年6月29日

(选自《随想录》,有删节)

19.文章开头写访问法国的经历有什么作用?(4分)

20.理解文中两处加线句子的含意。(4分)

(1)可是过去的发过光的东西,仍然在我心里发光。(2分)

(2)漫长的不眠之夜仿佛一片茫茫的雾海,我多么想抓住一块木板浮到岸边。(2分)

21.童年的门房和马房生活给作者的人生带来怎样的影响?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4分)

22.标题“愿化泥土”蕴含了作者怎样的心想情感?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巴金《愿化泥土》阅读答案阅读答案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74660/

推荐访问:村口那棵柳树阅读答案 柳树赋阅读答案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