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耐之人方能成大器》阅读答案

来源:阅读答案 时间:2016-04-13 10:22:17 阅读:

【www.zhuodaoren.com--阅读答案】

第一篇:《能忍耐之人方能成大器》

能忍耐之人方能成大器

作者:章睿齐

来源:《闽南风》2012年第02期

忍耐即忍受与耐烦,表现在外,是低头下视;蕴藏于心,是沉着默照。忍受与耐烦的人,能够包容一切人事物境的纷攘,不怕责难,不怕干扰;忍受与耐烦的人,能够观照内心的杂念妄想,消融烦恼。因此,无论在什么时候,做人要忍受,才能有人缘;做事要耐烦,事业才能成功。

有一位年轻人毕业后到一个海上油田钻井队工作。在海上工作的第一天,领班要求他在限定的时间内登上几十米高的钻井架,把一个包装好的漂亮盒子拿给在井架顶层的主管。年轻人抱着盒子,快步登上狭窄的、通往井架顶层的梯子,当他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地登上顶层,把盒子交给主管时,主管只在盒子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又让他送回去。于是,他又快步走下梯子,把盒子交给领班,而领班也是同样在盒子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让他再次送给主管。 年轻人看了看领班,犹豫了片刻,又转身登上梯子。当他第二次登上井架的顶层时,已经浑身是汗,两条腿抖得厉害。主管和上次一样,只是在盒子上签下名字,又让他把盒子送下去。年轻人擦了擦脸上的汗水,转身走下梯子,把盒子送下来,可是,领班还是在签完字以后让他再送上去。

年轻人终于开始感到愤怒了。他尽力忍着不发作,擦了擦满脸的汗水,抬头看着那已经爬上爬下数次的梯子,抱起盒子,步履艰难地往上爬。当他上到顶层时,浑身上下都被汗水浸透了,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他第三次把盒子递给主管,主管看着他慢条斯理地说:"把盒子打开。"

年轻人撕开盒子外面的包装纸,打开盒子--里面是两个玻璃罐:一罐是咖啡,另一罐是咖啡伴侣。年轻人终于无法克制心头的怒火,把愤怒的目光射向主管。主管又对他说:"把咖啡冲上。"此时,年轻人再也忍不住了,"啪"地一声把盒子扔在地上,说:"我不干了。"说完,他看看扔在地上的盒子,感到心里痛快了许多,刚才的愤怒发泄了出来。

这时,主管站起身来,直视他说:"你可以走了。不过,看在你上来三次的分上,我可以告诉你,刚才让你做的这些叫作'承受极限训练'。因为我们在海上作业,随时会遇到危险,这就要求队员们有极强的承受力,承受各种危险的考验,只有这样才能成功地完成海上作业任务。很可惜,前面三次你都通过了,只差这最后的一点点,你没有喝到你冲的甜咖啡,现在,你可以走了。"

忍耐,大多数时候是痛苦的,因为忍耐压抑了人性。但是,成功往往就是在你忍耐了常人所无法承受的痛苦之后,才出现在你面前的。千万不要只差那么一点点就放弃了。

忍耐实在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处世的艺术。

猫和老虎的区别不仅在体形,还在于是否会爬树。传说,猫科家族为了吃到鲜嫩的鸟,开始练习爬树。爬几步掉下来,再爬再掉下来,有些实在无法忍受这种折磨,就不再训练,另外一些则坚持了下来。后来,放弃的成了狮子和老虎,而坚持的成了猫和豹。如若抛开其它,单以是否会爬树作为一种标准,那么很显然:猫和豹是成功的,因为不厌其烦的好耐性让它们最终赢得了胜利。 耐烦的人做事,不会虎头蛇尾。有"人间瑰宝"之誉的敦煌石刻,从开凿,历经数代增建,渐成千余石窟群。如果没有这些耐烦的僧人、艺术家,前仆后继,个个穷尽一生的智能与生命来雕琢,那能完成这惊天地、泣鬼神的奇伟杰作传于后世?

耐烦有恒对于成功立业实在太重要了,然而"不耐烦"几乎成了当今年轻人的通病。不少青年人缺乏安住的耐心定力,不但身心浮动,尤其对工作不耐烦,比如"跳槽"成了家常便饭。没有恒心,不能安于自己的岗位,如此怎能让上级放心的把责任交付给你?一个不能受到领导信任、器重的人,如何能得到锻炼和发展呢?所以今天我们每一个人应该时时自问:我读书耐烦吗?我工作耐烦吗?我对人耐烦吗?如果不耐烦而又没有恒心,即使掘井九仞,最后还是功亏一篑,仍然没有水喝。所以说立身成功的秘诀,只在于"耐烦有恒"而已。

做人就是要耐得住诸多烦事,要在不断的挫折和困难中成长。要活着,就要耐烦。忍耐是一种功夫,有的人活了一辈子也没有学会忍耐,稍微有一点不顺利,就怨天尤人、骂骂咧咧。忍耐是一种境界,一个没有博大胸怀的人,是永远学不会忍耐的。

太平天国研究名家罗尔纲先生(1901-1997),广西贵县(今贵港市)人,少孤贫,全靠寡母帮补缝衣店维持生活。罗母乃文盲,但成名后的罗尔纲却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在太平天国研治上出成果,全靠母亲从小对他的"栽培",在性格上打下基础,懂得忍耐的必要性。

罗母因贫,只能替人缝补,且只能买最便宜的乱丝乱线,得一根根解开后才能接捻使用。罗母也许需要儿子帮助,从小教儿子必须将结子一一解开,将丝线一条条理清,无意中培养了罗尔纲静心专注的好习惯,"锻炼成忍耐小心、不苟且的好习惯。"而且,母亲尽其所能将她儿时听来的故事讲给罗尔纲听,什么山熊奶奶变人啦、羊公公被狼吃了、仙女下凡……培养了儿子的好奇心。忍耐力与好奇心,恰恰是一名优秀学者的必备性格。

1930年6月,罗尔纲从中国公学毕业,赴北平求职,替人干十分枯燥的抄录。由于这项工作十分繁难,前面几位都因缺乏耐心,没干多久便撂了挑子。罗尔纲坚持干了一年,终于完成此任。

1904年,入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青年顾维钧,主修国际政治,但课程表里却有一门矿物学,且为必修。顾维钧大惑不解,跑去问教务长,问是不是排错了?教务长说没排错。顾维钧说我们学政治的去学矿物,既没用又枯燥。教务长答曰:"你面对一门又没用又枯燥的学

第二篇:《2012中考大兴语文二模答案》

大兴区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检测试卷(二)

初三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12分)

1.B 2.A 3.C 4.D 5.D 6.C

(共12分。每小题2分)

二、填空(8分)

7.(1)似曾相识燕归来 (2)沉舟侧畔千帆过

(3)采菊东篱下 (4)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共5分。每空1分,有多、少、错字,该空不得分)

8.(1)刘向 (2)示例:与徐公比美 (3)示例: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共3分。每空1分)

三、综合性学习(11分)

9.北京用水量大,浪费多,污染严重。

(共3分。每要点1分)

10.示例:政府发放节水用具,提高每个家庭主动的节水意识;建设大规模

的污水处理工程,提高水的再利用率。

(共4分。每要点1分)

11.示例:

(1)洗手、洗脸、刷牙时,要及时关闭水龙头;能手洗的衣物不用洗衣机……

(2)喝剩的瓶装水充分利用;学校水房中的自来水随手关闭……

(共4分。每要点1分)

四、文言文阅读(8分)

12.(1)亲手 (2)脸色 (3)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

(共3分。每小题1分)

13.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共2分)

14.①幼时缺少书籍,不惧天寒借书抄录。

②加冠后缺名人指导,驱百里虚心求教。

③从师时衣食不足,不追求口体之奉。

(共3分。每要点1分)【《忍耐之人方能成大器》阅读答案】

五、现代文阅读(31分)

(一)《真水无香》(15分)

15.①给他八岁的儿子讲汽轮机 ②敬佩 ③说工作够二十年再离开原单位 ④震惊

(共4分。每空1分)

16.示例:人生在世,只有在心中存留着一种坚守承诺的品性,才能使心灵纯净、精神崇高。

(共4分。每要点2分)

17.示例一:文章叙述了他才高八斗却默默无闻、宁愿拿着微薄工资,描写了他给儿子讲汽轮机的情景和坚持在原单位工作二十年的承诺,表现了他不为利益驱动、坚决完成老厂长嘱托的高贵人格。作者认为“真水”是万物生长之本,能够荡涤灵魂,显露着生命厚重的底蕴。要做到“真水无香”,必须坚守住自己,不怕困难,奉献热情与真诚。

示例二:文章侧面描写了他的非凡才华、为人低调,又正面描写了他给儿子讲汽轮机的情景和为老厂长嘱托而要坚守二十年的承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了他真诚、坚忍的高贵品质。作者认为“真水”是万物生长之本,能够荡涤灵魂,显露着生命厚重的底蕴。要做到“真水无香”,必须坚守住自己,不怕困难,奉献热情与真诚。

(共7分。“他”3分,方法1分,分析2分;“我们”2分;语言表达2分)

(二)《陶瓷与国画》(8分)

18. 示例:首先说明写意的国画手法运用到了陶瓷装饰之中;然后以画人为例,具体展示了写意的画法及效果进行说明;最后强调了国画的写意手法在陶瓷装饰中运用的好处。

(共3分。每个要点1分)

19.示例:青花瓷的装饰借鉴了计白当黑的国画技法,计白当黑是重视留白,力求使留出的空白成为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歌词“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中,“色白”的是锦鲤,留出的空白是锦鲤的外形,是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运用了计白当黑的国画技法。

(共5分。判断2分,说明3分)

(三)《忍耐之人方能成大器》(8分)

20.列举一批僧人、艺术家能够忍耐艰辛、寂寞……完成敦煌石刻的事例强调了忍耐对成功的重要性引出了“人的成功,很多时候来自忍耐”的观点。

(共2分。每要点1分)

21.示例:海伦的忍耐让我们敬佩,还有的人为了心中的梦想而选择忍耐同样让我们景仰。

(共2分。)

22.勾践的事例论证了“忍耐的人不怕责难”,曼德拉的事例论证了“忍耐的人能够勇担大任”,从内容上有力地论证了观点。两个事例一中一外,一古一今,从论据的选择上充分地论证了观点。

(共4分。每要点1分)

六、作文(50分)

说明:

1. 字数不足600字,每少50字扣1分,最多扣3分。

2. 作文中如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从总得分中扣4分。

第三篇:《广东省初三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

广东省初三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

(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 (20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

A.歼灭(qiān) 荒谬(miù) B.刹那 (shà) 追溯 ( sù ) ....

C.鞭挞(tà ) 祈祷(q í) D.蓬蒿 (féng) 哂笑(shěn) ....

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

A.面对美味大餐,我们却常有味同嚼蜡的感觉,是物质生活过于丰富让我们无法选择,....

还是我们的味觉麻木了呢?

B.他的口才极好,跟别人辩论的时候总是振振有词,令人佩服。 ....

C.初三(1)班能在全校首当其冲地获得这次篮球比赛冠军,证明了他们的整体实力很....强。

D.世上没有永远的胜利,也没有永远的失败。因此,我们不必为昨天的挫折萎靡不振。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

A.也许我们不能复制林书豪的成功,但是他的梦想、他的努力却是每个人都可以复制

的。

B.已到了退休年龄的他,精力和身体都还很健壮。

C.在备战中考的过程中,我们不能缺乏的,一是自信心不足,二是复习方法不当。

D.湛江正处在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快速期,建设城市的步伐不断加快。

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2分) ..

①正是这些得天独厚的环境,才使这股新鲜味历经7000年而不衰。

②这股海鲜味,飘进千家万户,让700万人民饭桌美味喷香,丰富着湛江市民的胃口。

③湛江的海鲜味,从7000年前的遂溪县江洪镇鲤鱼墩古遗址里飘来,滋润整个湛江大地。

④这股海鲜味从何而来?

⑤湛江拥有中国独一无二的、良好的浅海生态环境,这样的地理气候环境,培育了丰富

的食物链,特别是独特的海鲜食材资源。

A.①③⑤②④ B.②③⑤①④ C.⑤①②④③ D.③②④⑤①

5.综合性学习考查(6分)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下表是2012年4月19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

(注:“阅读率”指有经常阅读行为的国民在全体国民中所占的比例。“数字媒介阅读”是指

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读取等阅读方式。)【《忍耐之人方能成大器》阅读答案】

(1)根据上表,你得出的结论是:(3分)

(2)结合生活实际,简要分析产生这一结论的原因。(3分)

6.根据上下文的提示,补写出古诗文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 。(陆

游《游山西村》)

(2) ,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

麦》)

(3)予独爱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周敦颐《爱莲

说》)

二、现代文阅读(38分)

(一)忍耐之人方能成大器

①有这样一批僧人、艺术家,远离世人,远离喧嚣,穷尽一生的智能,历经数代开凿、

雕琢。他们忍耐了艰辛,忍耐了寂寞,忍耐了失败……终于建成拥有千余石窟群,被世人誉

为“人间瑰宝”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奇伟杰作——敦煌石刻。忍耐是痛苦的,但大多数情况

下,只有在忍耐了常人无法忍耐的痛苦之后,成功才会款款而来。由此可见,人的成功,很

多时候来自忍耐。

②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孔子之忍饥,颜子之忍贫,闵子之忍寒,淮阴之忍辱,张公

之忍居,娄公之忍侮;古之为圣为贤,建功树业,立身处世,未有不得力于忍也。凡遇不顺

之境者其法诸。”从中可以看出诗人视忍耐为遭遇不顺之事的法宝,其实它也是做好万事的

利器。

③忍耐的人能够正视内在生活问题和理想,克服困难,实现目标。海伦〃凯勒是全世界

敬爱的作家和教育家,虽然命运之神剥夺了她的视力和听力,然而海伦并没有向命运屈服。

她战胜了病残,学会了讲话,学会了用手指“听话”,并掌握了五种文字;24岁时,她以优

等成绩毕业于著名的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女子学院。海伦忍受了比常人更多的苦难,克服了自身先天的缺陷,向人类展示了她生存的价值。

④ , 。我国汉代司马迁因与汉武帝

意见相左而受宫刑之罚。对于一名男子汉大丈夫而言,这是何等羞辱,但他忍了下来,忍受

世俗的眼光,忍受闲言闲语,忍受心中巨大的痛苦,为的只是心中那个坚定的信念——完成

《史记》。最终,他完成了心愿,还原了真实的历史,也在中国的史学华章上添写了浓墨重

彩的一笔。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他们不惧怕个人生活上的苦痛,用坚忍不拔的毅力迈上人

生新的台阶。

⑤忍耐的人能够承受外在因素的纷扰,不怕责难,勇担大任。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

被吴王夫差战败后,毫不畏惧吴王的种种责难。他佯装称臣,忍受屈辱,最终被放回国。经过十多年的艰苦磨难,勾践终于一举灭吴,实现了复国雪耻的抱负。勾践在他人责难面前

选择了忍耐,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坚韧和智慧。

⑥更让人敬佩的是纳尔逊〃曼德拉,他为反对种族隔离的斗争身陷囹圄27年。囚室只

有一般的卫生间大小,曼德拉的视线虽然不能穿越牢房的四壁,但是他却能将目光投向国家

未来的民主政治。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他顽强地活了下来。出狱后,担任了南非首位黑人

总统,为了让南非成为非洲国家民主选举的榜样,在声望如日中天的时候,毅然决定不再连任。为了国家的命运,他忍耐了长期的孤独、寂寞;为了民族的前途,他忍耐了平淡、普

通的生活。因为拥有外在的担当,懂得忍耐,才有了这样的大仁大义!

⑦忍耐表现在内,是蕴藏于心,沉着努力;忍耐表现在外,是低头下视,平心静气。福

楼拜曾说:“天才无非就是长久忍耐,努力吧!”因此,无论在什么时候,做事懂得忍耐,事

业才能成功。 (有改动)

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8.文章开头举了一批僧人、艺术家的事例有什么作用?(4分)

9.在第④段横线处填写一个句子,使上下文衔接紧密。(3分)

10.阅读第⑤⑥段,分析其中的两个事例是怎样充分有力地论证“忍耐的人能够承受外在因

素的纷扰,不怕责难,勇担大任”的。(4分)

11.有人说忍耐不是“逆来顺受、低声下气”。但生活中也有人赞赏忍气吞声、甘受胯下之

辱的韩信,称道曲意逢迎、讨好夫差的勾践,认为正是当初他们有忍耐之心,才让韩信

日后有机会成为三军统帅,让勾践最终有机会吞并吴国。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谈谈你

的观点和理由。(4分)

(二)塞外的春天(20分)

①说到长城外边,古代的诗人们,常常想作永久的荒凉。“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

疑不到天涯”、“三春那得桃杏花”,好像塞外是常冬常寒,除了飞沙飘雪以外,什么都没

有。其实塞外自有动人的春天,也绮丽,也温馨,使人热辣辣,软绵绵,所看到听到的充满

了生命的愉快欢欣。

②首先报道春消息的是“啦啦”的白乌鸦,跟“嘎嘎”的长颈雁。它们回来了,也就是

说真要“大地回春”了。到了“惊蛰”,蛰伏的昆虫们可并不惊动,只是沙滩可以看见惊鸿,

树上新飞来了鸣鸠,陪衬上旧有的百灵、沙鸡……天上地上,声音色泽都起了新的变化。简

单的复杂了,素朴的绚烂了。

③“春分河自烂”,冷冰冰静悄悄的黄河,长眠了四个月,忽然塌陷龟裂,接着流起凌

来,大块的像山,小块的像床,有长条,有方块,你撞我,我挤你,筑成了冰坝,拦高了春

水,大渠小渠,黄水汤汤,有金色鲤鱼在跳跃。当家家尝到开河鱼的鲜味儿的时候,宏哗咆

哮的黄河流凌完了,平滑如镜,皮筏子、平底船都等着下河了。

④清明确是天清日朗,可是走遍原野,也看不见一点嫩绿草芽。春雨贵如油,那是华北

的话,要是在塞外,清明时节雨纷纷,简直是百年不遇的事。碰到阴天,也说不定还是飘

几片白雪。杏花要到谷雨节才能看到,天气太干了吧,薄薄的花瓣,小小的花朵,像憔悴多

病的佳人。从谷雨到立夏,世界可要剧变了。娇艳是榆叶梅,芬芳是丁香,高雅是真珠穗,

泼辣是马兰苹,海棠夭桃,应有尽有,葡萄藤萝,到处都成架。如果您立在归绥城头上看去,

真是烟云雾树,家家锦绣,百花烂漫,万紫千红。轻浮的柳絮,精制的杨花,滥造的榆钱,

随着风,飘来飘去,自由地成堆成垛。踏上去,有的软绵绵,有的沙沙响,可算是十分春色,

布满了人间。

⑤要想看看塞外的嬉春图,那么,黄昏的平沙落雁,清晨的乳鸠争巢,当然很有意思。

不过最有情趣的还是艳阳天芳草地里看牧场。时间最好在太阳刚刚西斜的当儿,成百成千的

牛羊驼马,都吃得饱欣欣地,胖油油地,各有各的美丽,各有各的精神。您看吧,有的比肩

晒太阳,有的卧着说家常,有的双双在散步,有的成对儿比犄角;有的追,有的跑,有的抱,

有的跳;有三角的趣剧,有四角的笑料,有勇武的正生,有滑稽的丑角。胜利的拉开嗓子唱

歌,失败的夹着尾巴逃走。形形色色,画不出也写不出。这儿的爱情广场,没有金钱、地位、

门第的问题,各自凭了先天的毛色,当下的健康,平常的人缘,一时的机智,决定成功跟失

败,大体上看,是“天地皆春,百兽率舞”。

⑥我看过幽燕的上林春色,我看过江南的草长莺飞,这些都不能使我忘情于塞外的渠口

春涨,绕郭柳烟。我参与过陕坝的“手栽杨柳三千树”,我抚摸过归绥的“春风十万散榆钱”。

【选自《深山书简》,有删节。作奢栗容若,原籍河北行唐,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后移居

台湾。】

12.本文②——⑤描绘了塞外春天的四幅图画,分别是

、百兽嬉春图,这四幅图画是按照 顺序来描写的。(4

分)

13.品味、赏析下面的句子。(9分)

(1)轻浮的柳絮,精制的扬花,滥造的榆钱,随着风,飘来飘去,自由地成堆成垛。(3....

分)

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有的比肩晒太阳,有的卧着说家常,有的双双在散步,有的成对儿比犄角。(3分)

从修辞运用的角度(说说句子的表达效果):

(3)娇艳是榆叶梅,芬芳是丁香,高雅是真珠穗(suì),泼辣是马兰苹,海棠夭桃,应有

尽有,葡萄藤萝,到处都成架。 (3分)

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说说句子的表达效果):

14.第⑥段中“我怕听嘎嘎的雁声,因为它还是海阔天空,有去有还。”结合全文说说“我”

为什么怕听嘎嘎的雁声。(3分)

15.仔细品读文章最后一段划线部分,结合全文说说该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三、古诗文阅读( 22分) (一)己亥杂诗(4分)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6.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和

(填表达方式)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2分)

17.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明了作者

怎样的心态?(2分)

(二)陈涉世家(节选)(12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

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

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

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

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

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

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

18.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 会天大雨( )(2) 数有功( )(3) 为天下唱( )(4) 卒中往往语.....

( )【《忍耐之人方能成大器》阅读答案】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今或闻无罪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

B.陈胜、吴广乃谋曰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C.楚人怜之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D.扶苏以数谏故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

20.请将文中划线句子“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21.陈涉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他有怎样的才能?请

根据选文内容简要回答。(3分)

(三)狼子野心(6分)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竞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干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2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将啮其喉 : 咬 B.信不诬哉: 实情 ..

C.乃伪睡以俟 : 等待 D.然野心不过遁逸耳:原指逃跑,这里指“隐蔽”之...

意。

23.翻译“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为现代文。(2分)

24.文中最后一句除了对狼表示谴责以外,还表达了什么意思?(2分)【《忍耐之人方能成大器》阅读答案】

四、写作

25.阅读下列文字,按提示和要求作文(60分,其中卷面分5分)

请你以“让 常驻心间”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

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④不得抄袭;⑤不少于600

第四篇:《《人生考题》阅读答案》

第五篇:《《名人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名人传》阅读指引

1.概括贝多芬的主要人生经历。

2.贝多芬有哪些感人的故事?

3.这些故事表现出贝多芬怎样的性格特点和优秀品质?

4.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的、多灾多难的,但他为什么能成功?为什么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却能做到呢?

人传》,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偶然翻阅此书,从中找到了可以帮助他忍受疾病痛苦并战胜痛苦的精神安慰。罗曼·罗兰由此得到启发,他计划编写一组大人物传记,以安慰和鼓励那些不幸的人们,使他们振作起来,和命运作斗争,从精神和道德的角度,改造社会应。

2.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包括了《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其中,贝多芬(人名)饱受耳聋折磨。

3.本书写的人物是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

4.贝多芬的童年是艰苦、悲惨的,贝多芬11岁加入戏院乐队。

5.贝多芬父亲的开拓了他的音乐天分。【《忍耐之人方能成大器》阅读答案】

6.贝多芬佩服歌德的天才。

7.贝多芬认为晚年时的他没有朋友,孤零零地活在世。

8.米开朗琪罗的父亲是法官。

9.米开朗琪罗被寄养在一个石匠家。 10.米开朗琪罗酷爱田地。 11.《大卫》是《圣经》中的歌利亚拿着钢刀向大卫冲来,大卫并不躲闪的紧张瞬间。 12.知道《大卫》来历的人都知道这样一句谚语:“权贵的虚荣就是石像鼻子上的三把石粉。”

13.青少年时代的托尔斯泰,不仅常为思想苦恼,还为自己丑陋的相貌感到绝望。

14.托尔斯泰是俄国人,他曾攻读土耳其语、阿拉伯语(语言)。

15.托尔斯泰的自传体小说《童年》、《少年》,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

16.托尔斯泰认为俄国应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社会;农民是最高道德理想的化身,贵族应走向“平民化”。

17.托尔斯泰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

18.托尔斯泰病死于一个小火车站上。

19.“脸又长又厚又粗矿,头发很短,向前盖着,使额头显低,两只小眼睛深陷在阴暗的眼眶里,严峻地盯着别人,鼻子扁阔,嘴唇厚而前伸,耳朵大大的。”这是对托尔斯泰的外貌描写。

20.“脑袋滚圆,额头方方,凸出,布满皱纹,头发呈黑色„„又小又忧伤但有很敏锐的眼睛,颜色深褐,但有点蓝褐和黄褐的斑点,色彩常常变化。”是对米开朗琪罗的外貌描写。

21.(安徽省•2009)罗曼•罗兰的《名人传》由三位名人的传记组成,这三位名人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托尔斯泰。

22.(湖南省委底市•2008)请说出《名人传》是由《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另外哪部传记所组成的?作者是谁?传记名:《托尔斯泰传》;作者:罗曼·罗兰。

23.(山东省滨州市•2008)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写的《名人传》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的苦难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精神。

【模拟演练】

24.《名人传》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托尔斯泰三位名人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崇高品格和颜强奋斗的精神。

25.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就是以贝多芬为原型的小说。

26.“矮小粗壮,一副运动员的结实骨架。一张土黄色的阔脸庞„„额头凸起、宽大„„双眼闪烁着一种神奇的力量,使所有看到他的人都为之震慑。”是对贝多芬的外貌描写。

27.请概述《名人传》其中一位名人的一个典型事例。

答:示例: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举行《第九交响曲》的第一次演奏会,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当高度耳聋的贝多芬出场时,他受到观众五次热烈地鼓掌欢迎。贝多芬在终场后感动得晕了过去。

28.结合《托尔斯泰传》谈谈你对托尔斯泰的伟大之处的看法。

答:托尔斯泰一生向善,追求真诚的、博大的爱,厌恶痛苦的民众生活,因此他的许多作品都是他爱的信仰、精神道德的再现,托尔斯泰的伟大在于他有一颗真诚、善良、博爱的心。

29.我国贤人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在《名人传》的三位主人公身上得到深刻体现,请以其中一个人为例,说说他是如何在行动中体现孟子这句话的。(要求写出人名和具体事例,不少于30字)

示例:贝多芬不仅身材矮小,容貌丑陋,而且一直患有重病,后来发展到耳朵失聪。可是这位自尊心极强的音乐家仍然相信,“谁也无法战胜我,我要死死握住命运的咽喉”。他凭着超凡的毅力和奋斗精神,从事音乐的创作,写出《第九交响曲》等传世之作。

30.概括贝多芬的主要人生经历。

贝多芬:家境贫寒,十七岁丧母,他独自承担着两个兄弟的教育的责任,他的追求音乐之路:离开了故乡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他的爱情经历:和朱丽埃塔及布伦瑞克小姐的两段感情,还有他的创作经历:他的一系列伟大作品的创造过程,以及耳聋之后不向命运屈服,对命运额度抗争,最后写了他的去世。

(四)(8分)八下《随堂》期中测试题

【甲】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过;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颏,整个描绘出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忍耐之人方能成大器》阅读答案】

【乙】对于一切受苦而奋斗的人,他是最大而最好的朋友。当我们对着世界的劫难感到忧伤时,他会到我们身旁来,好似坐在一个穿着丧服的母亲旁边,一言不发,在琴上唱着他隐忍的悲歌,安慰那哭泣的人。当我们对德与恶的庸俗斗争到疲惫的辰光,到此意志与信仰的海洋中浸润一下,将获得无可言喻的裨益。 (节选自罗曼・罗兰《名人传》)

17.右上图中的人物便是文中的“他”,结合选文判断,“他”是贝多芬(填人名)。“他”面对着自身一个残酷的事实,这个事实是耳聋;甲文中“深邃的眼睛”“不可逼视的光”“紧闭的嘴”这些肖像描写显示了主人公不妥协、不屈服,与命运抗争(或:坚忍顽强,直面人生)的性格特征。(4分)

18.乙文“他是最大而最好的朋友”中“最大”“最好”暗示了他的伟大,结合两段选文分析,他的伟大之处在于。(4分)

答:他隐忍自己的痛苦,却用他以痛苦换来的欢乐来安慰人们,给人们勇气和力量。

(四)(8分)《随堂》八下第四单元自主检测

①亲爱的贝多芬!多少人已赞颂过他艺术上的伟大,但他远不止是音乐家中的第一人,而是近代艺术的最英勇的力。对于一切受苦而奋斗的人,他是最大而最好的朋友。当我们对着世界的劫难感到忧伤时,他会到我们身旁来,好似坐在一个穿着丧服的母亲旁边,一言不发,在琴上唱着他隐忍的悲歌,安慰那哭泣的人。当我们对德与恶的庸俗斗争到疲惫的辰光,到此意志与信仰的海洋中浸润一下,将获得乃可言喻的裨益。他分赠我们的是一股勇气,一种奋斗的欢乐,他致“不朽的爱人”信中有言:“当我有所克服的时候,我总是快乐的。”1801年11月16日致韦格勒信中又言:“我愿把生命活上千百次„„我非生来过恬静的日子的。”一种感到与神

同在的醉意,仿佛在他和大自然不息的沟通之下,他竟感染了自然的深邃的力。申德勒有言:“贝多芬教了我大自然的学问,在这方面的研究,他给我的指导和在音乐方面没有分别,使他陶醉的并非自然的律令,而是自然的基本威力。”格里尔巴策对贝多芬是钦佩之中含有惧意的,在提及他时说:“他所到达的那种境界,艺术竟和犷野与古怪的元素混合为一。”舒曼提到《第五交响曲》时也说:“尽管你时常听到它,它对你始终有一股不变的威力,有如自然界的现象,虽然时时发生,总教人充满着恐惧与惊异。”他的密友申德勒说:“他抓住了大自然的精神。”——这是不错的:贝多芬是自然界的一股力;一种原始的力和大自然其余的部分接战之下,便产生了荷马史诗般的壮观。

②他的一生宛如一天雷雨的日子。——先是一个明净如水的早晨。仅仅有几阵懒懒的微风。但在静止的空气中,已经有隐隐的威胁,沉重的预感。然后,突然之间巨大的阴影卷过,悲壮的雷吼,充满着声响的可怖的静默,一阵复一阵的狂风,《英雄交响曲》与《第五交响曲》。然而白日的清纯之气尚未受到损害。欢乐依然是欢乐,悲哀永远保存着一缕希望。但自181O年后,心灵的均衡丧失了。日光变得异样。最清楚的思想,也看来似乎水汽一般在升华:忽而四散,忽而凝聚,它们的又凄凉又古怪的骚动,罩住了心;往往乐思在薄雾之中浮沉了一两次以后,完全消失了,淹没了,直到曲终才在一阵狂飙中重新出现。即是快乐本身也蒙上苦涩与犷野的性质。所有的情操里都混和着一种热病,一种毒素。黄昏将临,雷雨也随着酝酿。随后是沉重的云,饱蓄着闪电,给黑夜染成乌黑,挟带着大风雨,那是《第九交响曲》的开始。——突然,当风狂雨骤之际,黑暗裂了缝,夜在天空给赶走,由于意志之力,白日的清明重又还给了我们。

③什么胜利可和这场胜利相比?波拿巴的哪一场战争,奥斯特利茨哪一天的阳光,曾经达到这种超人的努力的光荣?曾经获得这种心灵从未获得的凯旋?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可以总结他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的:“用痛苦换来的欢乐。” (节选自罗曼・罗兰《名人传》)

18.第②段中“他的一生宛如一天雷雨的日子”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说这句话的具体含义。(4分)

答:修辞手法:比喻。含义:“一天雷雨的日子”指的是他一生屡遭挫折,大起大落,比如失意与耳聋等不幸相继发生,使他的人生经历了很多风雨和磨难。

19.第③段画线句中的“箴言”一词是什么意思?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4分)

答:“箴言”指劝诫的话。贝多芬的天性是快乐的,他希望快乐,即使在悲苦的深渊中,他也要歌唱快乐,以一种无可抗拒的力量扫空一切忧郁,扼住命运的咽喉。

(四)(8分)《随堂》八下第五单元自主检测

痛苦是无穷的,它具有种种形式。有时,它是由于物质的凌虐,如灾难、疾病、命运的偏枉、人类的恶意。有时,它即蕴藏在人的内心。在这种情境中的痛苦,是同样的可悯,同样的无可挽救;因为人不能自已选择他的人生,人既不要求生,也不要求成为他所成为的样子。

米开朗琪罗的痛苦,即是这后一种。他强有力,他生来便是为战斗为征服的人;而且他居然征服了。——可是,他不要胜利。他所要的并不在此。——真是哈姆雷特式的悲剧呀!赋有英雄的天才而没有实现的意志;赋有专断的热情,而并无奋激的愿望:这是多么悲痛的矛盾!

他写道:“我为了工作而筋疲力尽,从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地工作过,我除了夜以继日地工作之外,什么都不想。”

这种病态的需要活动不特使他的业务天天积聚起来,不特使他接受他所不能实行的工作,而且也使他堕入偏执的癖性中去。他要雕琢整个的山头。当他要建造什么纪念物时,他会费掉几年的光阴到石厂中去挑选石块,建筑搬运石块的大路;他要成为一切:工程师、断石工人;他要独个干完一切:建造官邸、教堂,由他一个人来。这是一种判罚苦役的生活。他甚至不愿分出时间去饮食睡眠。在他的信札内,随处看得到同样可怜的语句:

“我几乎没有用餐的时间„„我没有时间吃东西„„十二年以来,我的肉体被疲倦所毁坏了,我缺乏一切必需品„„我没有一个铜子,我是裸体了,我感受无数的痛苦„„我在悲惨与

痛苦中讨生活„„我和患难争斗„„”

这患难其实是虚幻的。米开朗琪罗是富有的;他拼命使自己富有,十分富有。但富有对于他有何用处?他如一个穷人一样生活,被劳作束缚着好似一匹马被磨轮的轴子系住一般。没有人会懂得他如此自苦的原因。没有人能懂得他为何不能自主地使自己受苦,也没有人能懂得他的自苦对于他实是一种需要。即使脾气和他极相似的父亲也埋怨他:“你的弟弟告诉我,你生活得十分节省,甚至节省到悲惨的程度;节省是好的,但悲惨是坏的,这是使神和人都为之不悦的恶行;它会妨害你的灵魂与肉体。只要你还年轻,这还可以;但当你渐渐衰老,这悲惨的坏生活所能产生的疾病与残废,全都会显现。应当避免悲惨、中庸地生活,当心不要缺乏必需的营养,留意自己不要劳作过度„„”

但什么劝告也不起作用。他从不肯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更合人性些。他只以极少的面包与酒来支持他的生命。他只睡几小时。当他在蒲洛涅进行于勒二世的铜像时,他和他的三个助手睡在一张床上,因为他只有一张床而又不愿添置。他睡时衣服也不脱,皮靴也不卸。有一次,腿肿起来了,他不得不割破靴子;在脱下靴子的时候,腿皮也随着剥下来了。

这种骇人的卫生,果如他的父亲所预料,使他老是患病。在他的信札中,人们可以看出他生过十四或十五次大病。他好几次发热,几乎要死去。他眼睛有病,牙齿有病,头痛,心病。他常为神经痛所苦,尤其当他睡眠的时候,睡眠对于他竟是一种苦楚。他很早便老了。四十二岁,他已感到衰老。四十八岁时,他说他工作一天必得要休息四天。他又固执着不肯请任何医生诊治。

他的精神所受到这苦役生活的影响,比他的肉体更甚。悲观主义侵蚀他,这于他是一种遗传病。青年时,他费尽心机去安慰他的父亲,因为他有时为狂乱的苦痛纠缠着。可是米开朗琪罗的病比他所照顾的人更严重。这没有休止的活动,累人的疲劳,使他多疑的精神陷入种种迷乱状态。他猜疑他的敌人,他猜疑他的朋友,他猜疑他的家族、他的兄弟、他的子嗣,他猜疑他们不耐烦地等待他的死。 (节选自罗曼・罗兰《名人传》)

17.作者为什么说米开朗琪罗所说的患难“其实是虚幻的”?(4分)

答:①米开朗琪罗所说的“患难”并不存在,他是富有的,但不会享受生活;②无暇享受生活,偏执的癖性和需要造成他自苦的性格。

18.米开朗琪罗“从不肯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更合人性些”,“不合人性”的表现包括哪几方面?(4分)

答:①夜以继日、筋疲力尽地工作,堕入偏执的癖性中;②只以极少的食物维持生活;③睡眠很少且睡眠条件简陋;④卫生状况恶化,使他多病,早衰;⑤生病后固执地不肯请医生诊治;⑥精神迷乱,猜疑他人。

(四)(8分)《随堂》八下第六单元自主检测

他离群索居,自我封闭,唯有大自然能给他一些安慰。特雷泽・德・布伦瑞克说,“大自然是他唯一的知已”,是他的庇护所。1851年认识他的卡尔・纳特说,从未见过一个人像他那样热爱花草、云霞和大自然,他似乎是靠这些活着。贝多芬自己写道:“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爱田野„„我爱一株树甚于爱一个人„„”——在维也纳时,他每天都要围着城墙转一圈。从黎明到黑夜,在田野里,他独自散步,帽子也不戴,顶着太阳,或者冒着雨。

(节选自罗曼・罗兰《名人传》)

17.文段中的贝多芬生活痛苦,唯有大自然能给他一些安慰,从《名人传》的整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知道,这一时期,贝多芬的最大痛苦是什么?(4分)

答:贝多芬此时已完全失聪。

18.结合选文谈谈你读了《贝多芬传》后得到的启示。(4分)

答:贝多芬出身贫寒,13岁辍学,17岁挑起家庭重担,25岁刚在乐坛崭露头角,耳朵便开始失聪。在生活上,他一直是不幸的,由于贫穷和残疾,他的感情生活充满了凄苦和遗憾„„然而所有的磨难只是使他更坚强,他战胜了疾病,战胜了痛苦,战胜了所有的磨难!我们应该学习他这种坚强的意志。

(四)(8分)《随堂》八下期末试题

【甲文】

我称之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力量取胜的人,而仅仅是因其心灵才伟大的人。正如他们中最伟大的一个,亦即我们将叙述其生平的那个人所说:“除了善良,我不承认还有其他高人一等的标志。”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而只有一些为群氓而立的腹中空空的偶像,时间会将它们统统摧毁。成败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伟大,而不是显得伟大。

我们试图在此为之立传的这些人,他们的人生几乎都是一种长期的受难。或是悲剧性的命运使他们的灵魂在肉体和精神、贫因和疾病的磨难中经受锤炼;或是目击同胞遭受不可名状的苦难和羞辱的折磨,从而使他们的生命受到摧残,心灵为之撕裂,使他们每日都在痛苦中受煎熬。他们的伟大固然来自坚强的毅力,同时也来自所经历的忧患。不幸的人们啊,切勿过分怨天尤人!人类中最优秀的人物与你们同在。从他们的勇气中汲取营养吧;攻口果我们太虚弱,就把头枕在他们膝上稍事休息。他们会抚慰我们,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涌流着公正之力和强大之善的激流。甚至无须询问他们的作品、倾听他们的声音,仅从他们的眼睛、从有关他们生活的记述中,我们就能读懂:生活从来不曾像在患难中那样伟大、丰盈和幸福。

【乙文】

亲爱的贝多芬!多少人已赞颂过他艺术上的伟大,但他远不止是音乐家中的第一人,而是近代艺术中最英勇的力。对于一切受苦而奋斗的人,他是最大而最好的朋友。当我们对着世界的劫难感到忧伤时,他会到我们身旁来,好似坐在一个穿着丧服的母亲旁边,一言不发,在琴上唱着他隐忍的悲歌,安慰那哭泣的人。当我们对德与恶的庸俗斗争到疲惫的辰光,到此意志与信仰的海洋中浸润一下,将获得无可言喻的裨益。他分赠我们的是一股勇气,一种奋斗的欢乐„„

17.甲文第1段关于伟大的论述,出现了两个概念:“伟大”“显得伟大”,你认为贝多芬属于哪一种?为什么?请在乙文中选取内容具体分析。(4分)

答:示例一:贝多芬属于“伟大”。“伟大”是在艰难困苦的情境中进行超人的努力与奋斗,“显得伟大”则是取得成就。“对于一切受苦而奋斗的人,他是最大而最好的朋友”一句告诉我们,贝多芬的伟大不仅在于他是最杰出的音乐家,而是因为他的音乐是为受难的人们而写的。

示例二:贝多芬属于“伟大”。“伟大”是在艰难困苦的情境中进行超人的努力与奋斗,“显得伟大”则是取得成就。“好似坐在一个穿着丧服的母亲旁边,一言不发,在琴上唱着他隐忍的悲歌,安慰那哭泣的人”一句告诉我们,贝多芬虽历经磨难,但他却隐忍自己的痛苦,用他以痛苦换来的欢乐来安慰人们。

示例三:贝多芬属于“伟大”。“伟大”是在艰难困苦的情境中进行超人的努力与奋斗,“显得伟大”则是取得成就。“他分赠我们的是一股勇气,一种奋斗的欢乐”一句告诉我们,贝多芬在生活窘迫和精神受到折磨的情况下还以巨人般的毅力进行创作给人们勇气和力量(安慰人们,鼓励人们)。

示例四:贝多芬属于“伟大”。“伟大”是在艰难困苦的情境中进行超人的努力与奋斗,“显得伟大”则是取得成就。“但他远不止是音乐家中的第一人,而是近代艺术中最英勇的力”一句告诉我们,面对苦难,贝多芬敢于”扼住命运的咽喉”,勇敢地去反抗,去征服。

18.甲文第2段中说“从他们的勇气中汲取营养吧”,读了《贝多芬传》,你从贝多芬身上汲取了什么营养?请结合贝多芬的事迹,谈谈你的体验。(4分)

答:略。我从贝多芬身上学到了许许多多崇高的精神,特别使我佩服的是他那种顽强地与命运抗争,学习他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当我们遭受挫折的时候,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我们都要象贝多芬一样,毫不动摇,要有顽强的毅力,经受住悲惨的命运和痛苦的考验,战胜痛苦,不再怨天尤人,坚定自己的信仰。

(要求能说出贝多芬的事迹,并紧扣事迹谈生发的体验。评分说明:贝多芬的事迹1分;紧扣事迹生发的体验2分;不扣事迹空泛谈体验,只给事迹1分,体验不给分)

第六篇:《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 轼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故其吁俞之声,欢休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以祥刑。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慈爱而能断,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故孔子犹有取焉。

《传》曰:“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

《书》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呜呼,尽之矣。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阅读练习及答案】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阅读练习及答案。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之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

《诗》曰:“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从而哀矜惩创之 矜:怜悯

B.故其吁俞之声,欢休惨戚戚:忧伤

C.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 宥:宽容

D.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 劝:劝说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然犹命其臣吕侯 ②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胸

B.①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 ②何为其然也

C.①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 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也乎吾

D.①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11.以下6句话分别编为4组,全部直接体现“刑赏忠厚”的一组是

①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

②故其吁俞之声,欢休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

③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

④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 ⑤疑则举而归之于仁

⑥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忠厚立论,援引古仁者以忠厚为本施行刑赏的范例,阐发了儒家的仁政思

#p##e#

想,说理透彻,结构严谨。

B.《书》认为有疑问的罪行可以从轻处罚,有疑问的功德可以从重奖赏,这个观点表

现出了刑赏忠厚之意。

C.过于仁慈,还不失为一个君子;超出义法,就流为一个残忍的人了。所以,在作者

看来,仁慈是可以多一些的,但义法是不可以多施加的。

D.作者在文中列举“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end#这个事例,是为了证明尧是一个仁慈的人。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阅读练习及答案】文章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阅读练习及答案出自

②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2分)

③刑之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4分)

答案:

9.D 10.A 11.C 12.D

13.(1)①有人做了一件好事,紧接着奖赏他,又紧接着来赞美他,以此让他有一个好开始而高兴,并鼓励他坚持到底。(重点字词“善”“从而”“所以”“乐”)

②与其错杀没有罪过的人,宁可犯不合常法的过失。(重点“与其……宁”“失”“不经”)

③用刀锯处罚人,这样处罚的威力只对受这种刑罚的人起作用,对不受这种刑的人不起作用。(重点“刑”、状语后置句式、“是”)

译文:

唐尧、虞舜、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的时候,他们是多么地深爱着百姓、深切地替百姓担忧,而且用君子长者的态度来对待天下人。有人做了一件好事,奖赏他之余,又用歌曲赞美他,为他有一个好开始而高兴,并勉励他坚持到底;有人做了一件不好的事,处罚他之余,又哀怜同情他,希望他抛弃错误而开始新生。欢喜和忧伤的感情,同意和不同意的声音,见于虞、夏、商、周的历史书籍里。成王、康王死后,穆王继承王位,周朝的王道便开始衰落。然而穆王还是吩咐大臣吕侯,告诫他使用“祥刑”。他说的话忧愁却不悲伤,威严却不愤怒,慈爱而能决断,有哀怜无罪者的好心肠。因此,孔子把这篇《吕刑》选进《尚书》里。

古书上说,“奖赏时如有可疑者应该照样留在应赏之列,为的是推广恩泽;处罚时遇有可疑者则从应罚之列除去,”为的是谨慎地使用刑法。尧当政时,皋陶是掌管刑法的官。要处死一个人,皋陶三次说当杀,尧帝却一连三次说应当宽恕。所以天下人都害怕皋陶执法坚决,而赞美帝尧用刑宽大。四岳建议:“鲧可以任用。”尧说“不可!鲧违抗命令,毁谤同族。”过后,他还是说“试用一下吧。”为什么尧不听从皋陶处死犯人的主张,却听从四岳任用鲧的建议呢?那么圣人的心意,从这里可以看出来了。

《尚书》说:“罪行轻重有可疑时,宁可从轻处置;功劳大小有疑处,宁可从重奖赏。与其错杀无辜的人,宁可犯执法失误的过失。”唉!这句话完全表现出忠厚之意。【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阅读练习及答案】默认分类

第七篇:《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故其吁俞之声,欢休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以祥刑(1)。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慈爱而能断,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故孔子犹有取焉。

《传》曰:“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曰“鲧可用”(2),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3),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

《书》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呜呼,尽之矣。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之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

《诗》曰:“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

注:(1)祥刑:谓善用刑罚。(2)四岳:唐尧之臣,羲和之四子也,分掌四方之诸侯。一说为一人名。 ()鲧(gǔn):传说大禹之父,四凶之一。(3)方命:违命;抗命。圮pǐ族:毁害族类。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又从而哀矜惩创之 矜:同情。

B.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 胜:尽。

C.夫君子之已乱 已:已经

D.因其褒贬之义 因:根据

9.C (止,制止,消除。)

10.下列句子中,全部体现“君子长者”之精神的一组是(3分)

①然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以祥刑 ②皋陶曰“杀之”三 ③不可,鲧方命圮族 ④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⑤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 ⑥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10.B (②③都是不宽容 ⑤只是作者的议论)

11.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列举那么多古代的帝王,是要说明古代圣王“爱民之深,忧民之切”,是因为以长者之道待天下。

B.文章以忠厚立论,援引古仁者施行刑赏以忠厚为本的范例,阐发了儒家的仁政思想。文章说理透彻,结构严谨,文辞简练而平易晓畅。

C.本文是苏轼分析刑与赏如何才能达到忠厚之极的一篇策论。作者围绕儒家经典中的一“疑”字,论证忠厚之至不仅在于刑与赏,还在于用“君子长者之道”治理天下。

D.本文认为,君子让社会安定的方法就是常常表现出自己的喜怒哀乐,这样人们就知道自己的仁义之心。

11.D (原文是“时其喜怒”,即在合适的时候表现自己的喜怒,“人们就知道自己的仁义之心”,表述也不准确。另外,前一句与与后一句也不构成因果)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

(2)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

(3)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

12.

(1)奖赏时如有可疑者应该照样留在应赏之列,是用它来推广恩泽。

(2)为什么尧不听从皋陶处死犯人的主张,却听从四岳任用鲧的建议呢?

(3)古人奖赏不用爵位和俸禄,刑罚不用刀锯。

13.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 邦 不 居 天 下 有 道 则 见 无 道 则 隐 邦 有 道 贫 且 贱 焉 耻 也 邦 无 道 富 且 贵 焉 耻 也。”

13.子曰:“……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孔子说:“坚定信念并努力学习,誓死守卫并完善治国与为人的大道。不进入政局不稳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天下无道就隐居不出。国家有道而自己贫贱,是耻辱;国家无道而自己富贵,也是耻辱。”

【作者介绍】

(1037—1101)北宋文学家。眉州眉山人。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曾于宋神宗时,上书反对王安石变法而外放。苏轼先后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而后以诗“诽谤朝廷”罪贬谪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

苏轼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全才,其诗、词、书、画、文章均为一时之冠。散文方面,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在北宋与欧阳修同居首列;诗歌方面,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实黄不及苏;北宋词家,苏居前列,与南宋辛弃疾合称“苏辛”,同为豪放派两大家;苏东坡的书法为北宋“苏黄米蔡”四家之首;绘画方面,“苏米”同列,而米芾奉苏轼为师。苏东坡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天才,在人类文化史上,也是名列前茅。

【题解】

尧、舜、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的时候,他们是多么的深爱人民、关切人民,又用君子长者的态度来对待天下人。有人做了一件好事,奖赏他之余,又用歌曲赞美他,为他有一个好开始而高兴,并勉励他坚持到底;有人做了一件不好的事,处罚他之余,又哀怜同情他,希望他抛弃过去而开展一个新生活。同意和不同意的声音,欢喜和忧伤的感情,在虞、夏、商、周的政治文献里都可见到。

成王、康王死后,穆王继承王位,周朝的王道便开始衰落。但是,周穆王还是吩咐臣子吕侯,告诫他谨慎地使用刑法。他的说话忧愁却不悲伤,威严却不愤怒,慈爱而能决断,有哀怜无罪者的好心肠。因此,孔子把这篇《吕刑》选进《尚书》里。古书上说,“奖赏时如有可疑者应该照样留在应赏之列,为的是推广恩泽;处罚时遇有可疑者则从应罚之列除去,”为的是谨慎地使用刑法。

尧帝当政之时,皋陶是掌管刑法的官。有一次要处死一个人,皋陶三次说当杀,尧帝却一连三次说应当宽恕。所以天下人都害怕皋陶执法坚决,而赞美帝尧用刑宽大。四岳建议:“鲧可以任用。”尧帝说“不可!鲧违抗命令,毁谤同族的人。”过后,他还是说“试用一下吧。”为什麼尧不听从皋陶处死犯人的主张,却听从四岳任用鲧的建议呢?那么圣人的心意,从这里可以看出来了。

《尚书》说:“罪行有可疑时,宁可从轻处置;功劳有疑点,宁可从重奖赏。与其错杀无辜的人,宁可犯执法失误的过失。”唉!这句话完全表现出忠厚之意。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於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

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於爵禄之所加,而不行於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以刀锯,是刑之威施於刀锯之所及,而不施於刀锯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之於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於君子长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

《诗经》说:“君子如果高兴,祸乱就会很快止息;君子如果愤怒,祸乱就会很快止息。”君子止息祸乱,难道有奇异的法术吗?他不过是恰当适时地应喜则喜,应怒则怒,不偏离仁慈宽大的原则罢了。《春秋》的大义是,立法贵在严厉,责人贵在宽厚。根据它褒奖和贬责的大意来制定赏罚,这也是忠厚之至啊!

【写作特点】

本文很明显地分为两个部分:先援引史实说明虽周公、孔子这样的圣贤也会有困厄不遇之时,而孔子身处逆境却能知足常乐;后半篇则直叙作者早有仰慕欧阳修、梅尧臣之心而终于受到他们的赏识,并赞扬了梅尧臣之为人。看来先是怀古,后转而叙今,似乎各有侧重,实际上前半篇是伏笔,后半篇则是实写,这正是本文写作上的的独特之处。

【大意】:

(一)自“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至“故孔子犹有取焉”

说明古代圣王(周穆王以上)赏而咏歌,罚而哀矜的“爱民之深,忧民之切”。

(二)自“传曰”至“尽之矣”(举史例)

说明圣人(尧)“罚疑从去”“罪疑惟轻”的忠厚之至处。

(三)自“可以赏”至“义不可过也”

说明赏(仁)可以过,罚(义)不可以过之理。

(四)自“古者赏不以爵禄”至“故曰忠厚之至也”

说明先王“疑则举而归之于仁”(在未确定可以罚之前全部归之于可以赏之列),故曰忠厚之至也。

(五)自“诗曰”至“亦忠厚之至也”

说明君子时其喜怒,无失乎仁,亦忠厚之至也。

主旨:说明君子(刑赏)无失乎仁,始为忠厚之至也。(篇末(四)(五))

文体:论说文。

【赏析】

这是嘉佑二年(1057)作者应礼部试的试卷。主考官欧阳修以为它脱尽五代宋初以来的浮靡艰涩之风,十分赏识,曾说“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文章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出自absolute; LEFT: -10000px"> 本文来自

考官梅圣对苏轼的文章惊为天人,但对上文拿捏不准。在苏轼拜见他时,梅问及尧和皋陶对话的出处。苏轼笑答:“想当然耳。”(向后看,版本不同)实际上,上面典故出自《礼记》,发生在周公身上,苏轼考试时候记到尧上了,但居然蒙过了老师梅圣,可见功力非凡。

宋代王安石执政后,立即对取士制度进行改革,废止了考诗赋,而改用经义,以发表政治见解的时务策论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以便选拔一些通经致用的人才,为变法服务。这种政论性文体称为策论。策论大多要求考生就一些问题展开论述,即论证某项国家政策或对策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侧重于考查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什么是策论?策,就是册,把问题写在册简上,让前来应举的考生回答。但策还有更重要的意思,例如政策、策谋,对策等。策论也是国家向知识分子寻求关于某某问题之对策的一种形式。

宋嘉祐二年(1057),苏轼参加礼部进士考试,其策论的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这篇文章虽然是考卷,却并非应付考试,也没有刻意推测考官喜欢什么,思考的问题也相当深刻。一个看起来似乎很枯燥的题目,作者却说得有声有色,好像早就成竹在胸。完全没有一般试卷的战战兢兢揣摩谄媚讨好之相,就是在平常时刻,风清月白,灵思忽至所得之文,也不过如此。如果不说是策论,读者是想不到它只是一纸试卷的。区区六百言,读起来有青铜之音。更多文言文学习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古文观止栏目。

传统中国是否像今日某些历史学家们告诉我们的那样,完全没有任何思想自由可言?苏轼的这篇策论,至今令我激动的依然是它自由思想的魅力。

此文曾经引发一个著名的典故,在文中,东坡写道:“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主考官欧阳修曾就此事出处问苏轼,苏轼答云:“何须出处。”(向前看,版本不同)这种回答很令人想到当年陈寅恪先生“不尊奉”。尤其,欧阳修时代“载道”“言必有出处”乃是风气,苏东坡公然杜撰(本博主也搞不清楚了)了一个典故来为他的论点辩护,这是今天中国那些言必某某说的战战兢兢的知识分子根本无法相比的。

《刑赏忠厚之至论》这篇策论的题目只是规定文章的内容,并不规定你同意或者否定。仅仅是请你对此问题发表高见。而且这个问题不是一般的问题,是关于国家制度的问题。孟德斯鸠曾经著有《论法的精神》,上下两大册。《刑赏忠厚之至论》也是论法的精神,把“法”的两个方面,宽容与界限,“仁可过,义不可过”说得那么清楚,不过是区区六百字。

年轻时就有“仁可过,义不可过”这种立场的苏轼,成为古代中国最伟大的知识分子,成为知识分子的典范,对中国文明产生巨大的影响,显然与科举制度有关。同时,无数人才被科举制度中良知泯灭的考官的个人专制所扼杀,也令科举制度最终被取消。

【讲解】

苏轼的《上梅直讲书》是书信体的应用文。那一年他在礼部考试中得到第二名,循例要向所有考官分别写感谢信。梅尧臣位分不高,本来不一定能参与到阅卷工作中来。是挚友欧阳修的保荐,用临时借调的方法让他参加的。在那一届的五六个考官当中,梅尧臣是品阶最低的一个。但是古文观止选入这一篇是有理由的。我认为,整本观止里,得第落第的士人写给权贵和考官的信里,这一篇是最好的。《上梅直讲书》的好处很多,但最重要的一个就是苏轼非凡的见识眼力。全文被现代人断成了两大段。

作者是用他的读书心得开头的。我每每独到诗经的《鸱鸮》,和尚书的《君奭》时,都暗自为周公的不遇而悲伤。看《史记》的时候,读到孔子被困在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没有断绝,颜渊、仲由这样的弟子还在与他来往问答。孔子曾说:“现今朝野上到处充斥着恶人,是我坚持的道不对吗?不然我怎么还会落到如今的地步?”颜渊说:“夫子的道是极其广大的,所以这个世界还容纳不下它。不过就算这样,又有什么好担心的?正是因为您不被这俗世接受,才能结纳到志同道合的君子啊。”孔子忍不住喜动笑颜地说:“颜回,如果你以后富有了,我就要做你的管家。”虽然天下都不能容纳孔子和他的道,但是他却能在与弟子的交流中得到莫大的乐趣。推算起来,周公的富贵又比不上孔子的贫贱了。召公这样的贤者,管叔蔡叔这样的亲兄弟尚且不理解周公的心,周公又能与谁一起分享他的富贵呢?但是,和孔子共处贫贱的人却都是天下的贤才,这就是值得孔子快乐的地方了。

这个开头一大段是意味深长的。周公和孔子的生平本为大家所熟知,一般运用起来都和废话差不多。苏轼却不怕麻烦,不嫌人家说他废话地从他自己的角度把这两人的故事又叙述了一遍,还写的特别长,是有很深考虑的。梅尧臣的潦倒不遇是很厉害的了,如果不是欧阳修自始至终地帮助他、赞美他,“到处逢人说项斯”,可能他在身后一点名声都留不下来。这一点不仅后人这么看,连同时代的人也是这么想的。我倒不是说梅尧臣得到的名声与实际不符,而是说他真的是多亏了欧阳修。欧阳修从认识梅尧臣开始,直到梅死去,直到自己老年退休回乡,始终不渝地绝口称赞梅尧臣的文学才干和他们共同的文学见解。这里头有欧阳修本人的气质因素使然——他是个热情开朗的人,见了优秀的青年,奖掖揄扬唯恐不尽,经他提携的人都名声大振。但是,得到欧阳修这么长时间关注,这么深情关注的人,只有梅尧臣一个。千古之下,我想到这段故事仍然觉得感慨不已。梅欧的情谊,和李杜的不同,和元白的也不同,大概是在一个文士朝代里能有的最好的朋友知己之情了。此文的开头,妙在不直言自己的仰慕结交之意(这是俗人的做法),也不直言自己对梅尧臣生平的看法(这样太突兀,读之恐梅公不喜),而是疏荡开去,以圣贤故事淡淡开头,而且叙述得有新意,令人耳目一新,提起精神看他后面如何讲。

第二段的章法、态度更妙。我七八岁时才知道要读书,听说世上有位欧阳公,为人就好像古时的孟轲、韩愈这样的人。又有一位梅公,与他交游议论。等我后来长大了,才能读懂他们的诗文,私下揣度他们的为人,感受他们那种脱离世俗的快乐,于是自己也觉得快乐了。但是,那时我为求得一点做官的俸禄,还在学习作诗作文,自惭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来献给二位看的。所以我为了应试来到京师一年有余,还没有登门拜访过。今年春天,您和欧阳公主持礼部考试,我没想到自己能得到第二名。后来又听说,您喜欢我的文章,觉得有孟轲的风度气格;欧阳公也觉得我的文章不是一般世俗人的文章,所以我才能有这样的名次。我没有通过您二位的左右仆役,也没有通过您二位的亲戚旧识来为我请托。之前十几年只听过大名却没见过真容的二位阁下,一天之内就成了我的知己。我回去沉思这件事,做人不能光为了享受富贵,也不能无知无识地处于贫贱。世间有这样的大贤士,我又能成为他们的门生,这就足够了。就算让我一时交了好运,带着十几个人乘车骑马气派地出行,引来市井百姓对我围观称羡,我又怎么能拿来交换这种快乐呢?左传上说:“不怨天,不尤人”,只因为“优哉游哉,可以卒岁”。您名满天下,官位却不过五品,容貌神情一向温和平静,文章宽厚敦朴没有怨言,一定是从这种“道”里有所启迪。【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阅读答案

此文的布局深谋远虑,表面看来却稀松平常。它的语言也有它的好处。比如颜渊说的“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有深意,夫子的笑是“油然而笑”,很形象。 “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算是全文的名句。引用的两句《左传》也是恰到好处,十分得体。欧阳修觉得苏文有孟轲之风,是指苏轼滔滔雄辩、言辞无碍、气势浑成而言。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76582/

推荐访问:忍耐之人方能成大器 沉住气成大器阅读答案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