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阅读答案

来源:阅读答案 时间:2016-04-22 10:37:14 阅读:

【www.zhuodaoren.com--阅读答案】

第一篇:《《齐桓公出猎》》

《齐桓公出猎》

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6分)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 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牸牛①,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桓公遂归。

齐桓公外出打猎,追赶一头鹿,进入山谷之中。看到一个老者就问他说:“这叫什么山谷?”回答说:“叫愚公谷。”桓公说:“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回答说:“因为我来命名的。”桓公说:“现在看你的形态举止,不是愚人啊,为什么因为你来命名呢?” 回答说:“请让我告诉你:我从前养了一头母牛,它生了一只小牛,小牛长大了,我卖掉小牛买了小马驹。有年轻人说:‘牛不能生马。’于是牵着马驹离去了。邻居们听说了,就认为我愚,所以命名这个山谷为愚公谷。”桓公说:“你的确愚啊!你为什么给他呢?”桓公于是回来了。

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②之过也。使尧在上,咎繇③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

第二天上朝,把这件事告诉管仲,管仲正了正衣襟拜了两拜说:“这是我的过错啊。如果是尧做君主,咎繇做法官,怎么会有人去取别人的马驹呢?如果有别人像这位老者这样被抢夺,也一定会不答应。老者知道打官司断案不公正,所以就给他了。请让我回去整顿。”

孔子曰:“弟子记之,桓公霸君也,管仲贤佐也,犹有以智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也!”

孔子说:“弟子们记着,像桓公这样的霸君、管仲这样的贤助,尚且还会有把智者当作愚者的时候,更何况那些才能比不上桓公、管仲的人呢!”

[注]①牸牛:母牛。 ②夷吾;即管仲。 ③咎繇:人名,法官。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以臣名之 名( )

(2)臣故畜牸牛 畜( )

(3)公诚愚矣 诚( )

(4)管仲正衿再拜曰 正( )

答案:(1)命名 (2)养 (3)确实(或:真) (4)使……正(或:整理好)

细解:本题考词义解释。词义的解释,一是靠平时积累,掌握常用虚词、实词的基本义项和用法(包括活用),二是靠基本的语法分析,弄清某词在句中充当的成分。(1)中的“名”处在谓语的位置上,活用为动词,是“命名”之意。(2)小题中的“畜”是通假字,同“蓄”,是“饲养、养”的意思。(3)“诚”,确实、的确的意思。(4)“正”是使动用法,使……正。

2、下列句中“为”字用法与另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是为何谷 B.何为以公名之

C.以臣为愚 D.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细解:本题考词的用法辨析。解这类题主要靠语法分析,当然也要有基本积累。B项“何为以公名之”是个疑问句,有宾语前置的现象,所以选定B项。A中的“为”是动词,可译为“是”;B中的“为”是介词,可译为“因为”;C中的“为”是动词,可译为“是”;D中的“为”是动词,可译为“作、为”:A C D中的“为”都是动词。B项“为”是介词,因为。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使尧在上,咎繇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重点词:“使”“理”“安”,兼顾全句)

(2)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

答案(1) 假使尧在上主政,咎繇当法官,怎么会有夺人马驹的呢?

答案(2)如果有人像这个老人一样被欺负,也一定不会给他马驹的。(重点词:“见”“暴”“与”,兼顾全句)

细解:第(1)句中“使”应解释为”假使”;“在上”指主持政权;“为理”指做法官;“安”表疑问,译为“怎么”。第(2)句“见”译为“被”,“暴”译为“欺负”,“与”译为“给”。把古文句子译为现代文,必须译准关键词,补出重要省略成分,理顺特殊句式,并使文句通畅。 (1) 中重点词:“使”“理”“安”,兼顾全句的通顺;(2)中重点词:“见”“暴”“与”,兼顾被动句。这两句话都要翻译为假设关系复句。

4、从全文看,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桓公、管仲都认为愚公不是愚者。

B.桓公、管仲都认为愚公是愚者。

C.桓公认为愚公是愚者,而管仲认为他不是愚者。

D.桓公认为愚公不是愚者,而管仲认为他是愚者。

细解:桓公以为愚公是愚者,有“桓公曰:‘公诚愚矣!’”为证。管仲不认为他是愚者,有“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为证。本题考理解判断。解这类题目,应当细读原文,抓住关键语句。从此题来看,应当选择C项。本题A项陈述显然错误:桓公并没有听懂愚公的真正意思,而管仲则理解他是对社会不满而故作愚语。

5.管仲“请退而修政”的原因是__________ ,“修政”的内容是__________ 。 (2分)

答案:狱讼之不正 完善法制

细解:“请退而修政”是紧接“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因此“请退而修政”的原因是“狱讼之不正”现象的存在。“修政”的内容也当然是指法制建设。本题考理解归纳。此题答案要从文中提炼、推论出来。题目问的是管仲,当然到他的话中去找答案。从文中可知老人所“知”的,就是管仲所忧的,即“狱讼之不公”;“修”就是要变“不公”为“公”。

【简评】

一位聪明的老人故意假托解释地名,讲了一个傻得荒唐的寓言故事,意在讽刺齐国司法的废乱。然而齐桓公信以为真,把寓言当成了真实的事情,没有参透老人的真正目的。名相管仲理解并接受了老人的讽谏,改进治理,下大气力解决司法公正问题。显然,作者的用意在劝诫治政者应善于听取老百姓的意见,治理好国家。

第二篇:《上海高考真题文言文阅读汇编(2003-2015)文言文一(含答案)》

上海高考文言文阅读汇编(2003~2015)

文言文一:传记类文章

2003年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2-25题。(11分)

太平崔默庵多神验。有一少年新娶,未几出痘,遍身皆肿,头面如牛。诸医束手,延默庵诊之。默庵诊症,苟不得其情,必相对数日沉思,反复诊视,必得其因而后已。诊此少年时,六脉平和,惟稍虚耳,骤不得其故。时因肩舆道远腹饿,即在病者榻前进食。见病者以手擘目,观其饮啖,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问:‚思食否?‛曰:‚甚思之,奈为医者戒余勿食何?‛崔曰:‚此症何碍于食?‛遂命之食。饮啖甚健,愈不解。久之,视其室中,病榻桌椅漆气熏人,忽大悟,曰:‚余得之矣!‛亟命别迁一室,以螃蟹数斤生捣,遍敷其身。不一二日,肿消痘现,则极顺之症也。盖其人为漆所咬,他医皆不识云。

22.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3分)

延默庵诊之( ) 苟不得其情( ) 亟命别迁一室( ) ...

23.“余得之矣”一句中的“之”是指代 。(1分)

2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

(2)奈为医者戒余勿食何?

25.这篇文章记叙了崔默庵给一“少年”诊病的全过程:先把脉,再观察□□,然后观察□□,最后发现得病的真正原因是 。(3分)

【参考答案】 22. 请;如果;赶快、急忙 23. 病因

24.(1)由于眼眶全肿了,不能睁开眼。

(2)对医生告诫我不要吃东西怎么办?(或:医生告诫我不要吃东西,对此该怎么办?) 25. 饮食 居室 被漆的气味所伤害

2004年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

①也,何为以公名之?‛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牸牛,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

‘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桓公曰:‚公

②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桓公遂归。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之

③过也。使尧在上,咎繇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公知

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孔子曰:‚弟子记之,桓公霸君也,管仲贤佐也,犹有以智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也!‛

【注】①牸牛:母牛。②夷吾:即管仲。③咎繇:人名,法官。

19.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以臣名之 名( ) (2)臣故畜特牛 .. 畜( )

(3)公诚愚矣 诚( ) (4)管仲正衿再拜曰 正( ) ..

20.下列句中“为”字用法与另三句不同的一项是(2分)( )

A.是为何谷 B.何为以公名之

C.以臣为愚 D.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21.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使尧在上,咎繇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

(2)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阅读答案】

22.从全文看,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桓公、管仲都认为愚公不是愚者。

B.桓公、管仲都认为愚公是愚者。

C.桓公认为愚公是愚者,而管仲认为他不是愚者。

D.桓公认为愚公不是愚者,而管仲认为他是愚者。

23.管仲“请退而修政”的原因是 ,“修政”的内容

是 。(2分)

【参考答案】

19.(1)命名 (2)养 (3)确实(或:真) (4)使„„正(或:整理好)

20.B

21.(1)假使尧在上主政,咎繇当法官,怎么会有夺人马驹的呢?(重点词:

“使”“理”“安”兼顾全句) (2)如果有人像这个老人一样被欺负,也一定不会给他马驹的。(重点词:“见”“暴”“与”兼顾全句)

22.C

23.狱讼不正 完善法制

2005年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

鞠咏为进士,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及王公知杭州,咏擢第,释褐为大理评事,知杭州仁和县。将之官,先以书及所作诗寄王公,以谢平昔奖进,今复为吏,得以文字相乐之意。王公不答。及至任,略不加礼,课其职事甚急。鞠大失所望。于是不复冀其相知,而专修吏干矣。其后,王公入为参知政事,首以咏荐。人或问其故,答曰:‚鞠咏之才,不患不达。所忧者气峻而骄,我故抑之,以成其德耳。‛鞠闻之,始以王公为真相知也。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知杭州仁和县 ( ) (2)以谢平昔奖进 ( )

(3)于是不复冀其相知 ( ) (4)所忧者气峻而骄( )

18.下面句子中“以”的含义相同的两项是

A.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 B.以谢平昔奖进

C.得以文字相乐之意 D.以成其德耳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及至任,略不加礼,课其职事甚急。

(2)鞠咏之才,不患不达。

20.王化基对鞠咏“故抑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21.王化基对待下属的可贵之处表现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7.⑴掌管⑵往常(3)希望⑷高傲

18. B D

19. (1)到了_咏就任后,王化基对他一点儿不加以礼遇,而是非常急切地考核其公务。 (重点:略、课、补出省略)

(2)凭鞠咏的才能,不用担心将来不显达。(重点:患、达)

20.担心他恃才傲物

21.知人善任

2006年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 白少傅居易,文章冠世,不跻大位。先是,刘禹锡大和中为宾客时,李太尉德裕同分司东都。禹锡谒于德裕曰:‚近曾得白居易文集否?‛德裕曰:‚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今日为吾子览之。‛及取看,盈其箱笥,没于尘坌,既启之而复卷之,谓禹锡曰:‚吾于此人,不足久矣。其文章精绝,何必览焉!但恐回吾之心,所以不欲观览。‛其见抑也如此。衣冠之士,并皆忌之,成曰:‚有学士才,非宰臣器。‛识者于其答制中见经纶之用,为时所排,比贾谊在汉文之朝,不为卿相知,人皆惜之。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文章冠世( ) (2)不跻大位( )

(3)盈其箱笥( ) (4)为时所排( )

18.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A.刘禹锡大和中为宾客时 B.所以不欲观览

C.衣冠之士 D.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阅读答案】

(1)吾于此人,不足久矣。

(2)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

20.从刘禹锡、李德裕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刘的意图是_______ ,李的态度是_______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阅读答案】

21.文中为什么要将白居易与贾谊相比?请联系全文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

17.(1)居于首位(2)晋升(3)装满(4)排挤

18.B

19.(1)我对于这个人,不满意已经有很长时间了

(2)(有人)屡次(把他的文章)给我看,(我)另外让人收藏起来,但没有读过

20.向李德裕推荐白居易 委婉拒绝

21.文中将两人相比,是为了强调白居易和贾谊一样,虽然才能出众,却因遭人贬抑,未能充分施展其才能。

2007年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

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也。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年二十余,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并州刺史高干,袁绍甥也。素贵有名,招致四方游士,士多归附。统过干,干善待遇,访以当时之事。统谓干曰:‚君有雄志而无雄才,好士而不能择人,所以为君深戒也。‛干雅自多,不纳其言,统遂去之。无几,干以并州叛,卒至于败。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统性俶傥,敢直言,不矜小节,默语无常,时人或谓之狂生。每州

郡命召,辄称疾不就。常以为凡游帝王者,欲以立身扬名耳、而名不常存,人生易灭,优游偃仰,可以自娱,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居中的意思

(1)统过干 (2)访以当时之事

(3)干雅自多 (4)不矜小节

18.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A.博涉书记 B.干善待遇【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阅读答案】

C.访以当时之事 D.可以自娱

19.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想通的亮相是

A.作《师说》以贻之 B.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

C.欲以立身扬名耳 D.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

20.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

(2)无几,干以并州叛,卒至于败。

21.文中写仲长统和高干的交往,突出了仲长统哪些个性特点?

【参考答案】

17.(1)拜访 (2)咨询 (3)一向 (4)注重

18. C 19. AD

20.(1)(仲长统)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一代游历求学,和(他)交朋友的人大多认为他与众不同。

(2)不久,高幹凭借并州(之力)反叛,最终落到了失败的结局

21.敢于直言;善于识人;不重名利。

2008年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6分)

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则人谁肯固矣( ) (2)其必济( )

(3)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 ) (4)侃率之以乘城( )

18.下列句中“为”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

A.项城为叛军困 B.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C.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D.为君翻作《琵琶行》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力不足,死焉,职也。

(2)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20.杨氏对胥吏百姓的一番陈词使得“众皆泣”,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分)

21.联系全文,概括杨氏的性格特点。(2分)

【参考答案】

17.(1)坚守,固守 (2)成功 (3)一起 (4)防守,登

18. B

19.(1)(抵抗的)力量不够,死在这件事情上(这里)(1分),也是(1分)你的职分(1分)。

(2)虽然(1分)这样,任期满了就离职而去(1分),不像差役、百姓那样(1分)。

20.杨氏设身处地为胥吏、百姓考虑(1分),激发出众人保卫家园的志气(1分)。

21.深明大义、有勇有谋、热爱国家(答对任意一点得1分)。

2009年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2题。

沈 周

①沈周,字启南,长洲人,工诗善画。年十一,游南都,作百韵诗,上巡抚侍郎崔恭。面试《凤凰台赋》,援笔立就,恭大嗟异。及长,书无所不览。文摹左氏,诗拟白居易、苏轼、陆游,字仿黄庭坚,并为世所爱重。尤工于画,评者谓为明世第一。

① ②郡守欲荐周贤良,周决意隐遁。所居有水竹亭馆之胜,图书鼎彝充牣错列,四方名

士过从无虚日,风流文彩照映一时。奉亲至孝。父没,或劝之仕,对曰:‚若不知母氏以我为命耶?奈何离膝下。‛居恒厌入城市,于郭外臵行窝,有事一造之。晚年,匿迹惟恐不深,先后巡抚王恕、彭礼咸礼敬之,欲留幕下,并以母老辞。

③有郡守征画工绘屋壁。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或劝周谒贵游以免,周曰:

②‚往役,义也,谒贵游,不更辱乎!‛卒供役而还。已而守入觐,铨曹问曰:‚沈先生无恙乎?‛守不知所对,漫应曰:‚无恙。‛见内阁,李东阳曰:‚沈先生有牍乎?‛守益愕,复漫应曰:‚有而未至。‛守出,仓皇谒侍郎吴宽,问:‚沈先生何人?‛宽备言其状。询左右,乃画壁生也。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索饭,饭之而去。周以母故,终身不远游,以正德四年卒。

【注】①牣:满。②铨曹:吏部官员。

⒘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⑴漫应曰( ) ⑵宽备言其状( )

⒙下列句中加点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父没,或劝之仕 B.卒供役而还

C.故患有所不辟也 D.万钟则下辩礼义而受之

⒚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项是(2分)

A.①周以母故 ②而告以成功

B.①饭之而去 ②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C.①评者谓为明世第一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①人其姓名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⒛把下列句子解释成现代汉汉语(6分)

⑴里人疾周者,人其姓名,遂被摄。

第三篇:《文言文强化训练答案》

文言文例题整理

一、延陵季子出游,见路有遗金(遗失的金子)。当(正值)夏五月,有披裘(裘皮大衣)而薪者(打柴人),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那地上的金子)来!”薪者投镰于地,瞋目拂手而言曰(瞪大眼睛摆着手说):“何子居之高,(为什么您地位这样高)视之下,(见识却如此卑下)仪貌之庄,(相貌生得仪表堂堂)语言之野也?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难道是为您拾取金子的人吗)”季子谢之(向他道歉),请问姓字。薪者曰:“子皮相之士也,(您是只看外表的人)何足(哪里值得)语姓字!”遂去不顾(不回头)。

1.下面的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加点的词全部属于名词用作动词的一组是( )

①当夏五月,有披裘而薪者

②仪貌之庄,语言之野

③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

④子皮相之士也,何足语姓字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④

1、 解析:C。①薪:名词作动词,砍柴;④语:名词作动词,告诉。②“语言”、③“金”都做一般

名词。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

(1)我正当夏天五月,披着裘衣砍柴,难道是为

您拾取金子的人吗?

(2) 薪者曰:“子皮相之士也,何足语姓字!”遂去不顾。

(2)砍柴人说:“您是只看外表的人,哪里值得告诉您姓名!”于是离他而去,连头也不回。

解析:翻译时要特别注意词语活用现象和文言

特殊句式。(1)“披裘而薪”的“薪”名词活用为动词,“岂取金者哉”是一个反问句。(2)“子皮相之士也”是判断句,“何足语姓字”是反问兼感叹句。

二、昔者,秦缪公乘马①而为败②,右服③失而野人④取之。缪公自往求之,见野人方将食之于岐山之阳(南面)。缪公叹曰:“食骏马之肉而不饮酒,余恐其伤女也!(我担心妨害你们)”于是遍饮而去。(于是缪公一一给他们酒喝后才离去)处一年,(过了一年)为韩原之战。晋人已环(包围)缪公之车矣,晋梁由靡已扣缪公之左骖(左辕马)矣,晋惠公之右路石奋殳⑤而击缪公甲,缪公中指者已六扎矣。(缪公受伤已达六

处了)野人之尝食马肉于岐山之阳者三百有余人,毕力为缪公疾斗于车下,(在车下为缪公奋力搏斗)遂大克(大胜)晋,反获惠公以归。此《诗》文所谓曰:“君君子则正,以行其道;君贱人则宽,以尽其力”者也。人主(君王)胡可以无务(致力于)行德爱人乎?

【注】①马:此指马车。②败:此指车坏。③右

服:右侧驾辕的马。④野人:此指农夫。⑤殳:一种兵器。

3.下列语句画线部分与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野人之尝食马肉于岐山之阳者

A.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有几人欤?

B.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C.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解析:C。例句和ABD三句画线部分都是定语后置句,且都用“者”作为标志。C“者”特殊作助词,与前面的动词短语构成者字结构,相当于“„„的(人)”。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野人方将食之于岐山之阳。

(1)(缪公)看见农夫们在岐山的南面正要吃

掉他的马。

(2)于是遍饮而去。

(2)于是(缪公)一一给他们酒喝后才离去。

(3)毕力为缪公疾斗于车下。

(3)(农夫们)在车下为缪公奋力搏斗。

(4)人主胡可以无务行德爱人乎?

4)君王怎么可以不致力于德行去爱护百姓呢?

解析:(1)“食”作动词用;“于岐山之阳”介词

结构后置作补语。(2)“饮”使动用法,后省宾语“之”。

(3)“于车下”介词结构后置作补语。(4)“胡„„乎”疑问句式。

三、太平崔默庵多神验。有一少年新娶,未几出痘,遍身皆肿,头面如牛。诸医束手,延默庵诊之。默庵诊症,苟不得其情,必相对数日沉思,反复诊视,必得其因而后已。诊此少年时,六脉平和,惟稍虚耳,骤不得其故。时因肩舆道远腹饿,即在病者榻前进食。见病者以手擘目,观其饮啖,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问:“思食否?”曰:“甚思之,奈为医者戒余勿食何?”崔曰:“此症何碍于食?”遂命之食。饮啖

甚健,愈不解。久之,视其室中,病榻桌椅漆气熏人,忽大悟,曰:“余得之矣!”亟命别迁一室,以螃蟹数斤生捣,遍敷其身。不一二日,肿消痘现,则极顺之症也。盖其人为漆所咬,他医皆不识云。

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

) 苟不得其情( )

5、[解析] 请 如果 短时间

6、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

(1)由于眼眶全肿了,不能睁开眼。

(2)奈为医者戒余勿食何?

(2)对医生告诫我不要吃东西怎么办?(或:医生告诫我不要吃东西,对此该怎么办?)

四、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牸牛①,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

第四篇:《文言句式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特殊句式练习题

一、判断句练习题

(一)根据要求做题:

1、‚乃‛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A、今君乃亡赵走燕 B、嬴乃夷门抱关者

C、旬乃还第 D、而陋者乃斧斤考击而求之

2、‚是‛表判断的一项是

A是天下之大贼也 B是胜之舍人也

C是吾剑之所从坠 D不知木兰是女郎

3、‚则‛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A、如此则荆吴之势强 B、故木受绳则直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位卑则足羞

4、‚即‛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A、梁父即楚将项燕 B、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C、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D、若即若离

(二)请翻译下列判断句,并指出它的形式。

1.灭六国者,六国也。

[答案]:

形式:

2、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答案]

形式: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答案]

形式: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阅读答案】

4、 环滁皆山也。

[答案]

形式: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答案]

形式:

二、被动句练习题

(一)按要求做题:

1、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A、败秦师于崤

B、恐为操所先

C、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

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2、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A、同舍生皆被绮绣

B、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使④尧在上,咎繇⑤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3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公知狱讼之

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孔子曰:‚弟子记之,桓公,霸君也;管仲,贤佐也。犹有以智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与。‛(《说苑〃政理》)

①牸(zì):母牛。②驹:小马。

③夷吾:管仲之名

④使:假如。⑤咎繇(yáo):即皋陶,唐尧时任法官,主持审判。

[答案]1、这是什么山谷?(判断句)

2、附近的邻居听说了这件事,认为我很傻,所以给这个山谷取名叫做愚公之谷。(判断句)

3、如果有人像这个老人一样被欺负,也一定不会给(他马驹的)。 (被动句)

二.阅读下文,把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并指出是何种句式。(2003年全国高考题)

弥子矫驾君车而出。君闻之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而犯刖罪!‛与君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而我!‛及弥子色衰而爱弛,得罪于君。君曰: ‚是尝矫驾吾车,又尝食我以余桃。‛②故弥之行未变于初也,前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至变也。(《史记 老子韩非子列传》

答案:

①过去弥子瑕被卫君宠爱。(被动句)

② 所以,弥子的行为和当初相比没有变化,以前被称赞而以后却(因此)获罪的原因,是因为人的爱憎感情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被动句) 四、宾语前臵句练习题

(一)按下列要求做题

1.选出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A何以知之?

B未之有也。

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D 唯才是举。

2. 选出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A君安与项伯有故?

B唯余马首是瞻

C君何以知燕王?

D寂寥而莫我知也。

二.请翻译下列划线的文言句子,并指出宾主语前臵的条件。

1、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答案:

条件:

2、沛公安在?(《鸿门宴》)

答案:

条件:

3、孔子云:‚何陋之有?‛

答案:

条件:

4、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答案:

条件: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答案:

条件:

6、去我三十里,惟命是听。

答案:

条件:

7、古之人不余欺也。

答案: 。

条件:

(一)按下列要求做题:

1.选出下列各组中不含定语后臵的一项

A疆土之新辟者,移民以居之

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二)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它的形式。

①中心词+之+定语+者;②中心词+而+定语+者;③中心词+之+定语。

1、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答案:

形式:

2、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答案:

形式:

3、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

答案:

形式: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答案: 。

形式:

5、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答案:

形式:

六、

翻译下列状语后臵句。

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答案:

2、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答案: 。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答案: 。

一.阅读下文,找出文中的介词结构后臵句和宾语前臵句,并将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师旷琴撞晋平公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日:‚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衣襟)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日:‚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日:‚释之,以为寡人戒。‛

1、写出短文中的介词结构后臵句。

答案:

(1)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

译文: 。

(2)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

译文: 。

(3)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

译文: 。

2、写出短文的两个宾语前臵句。【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阅读答案】

答案:

(1)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

译文: 。

(2)公曰:‚太师谁撞?‛

译文: 。

文言句式练习二

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B.①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②刘备天下枭雄

C.①《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②妪,先大母婢也

D.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下列句子中与另三句的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句是( )

A.予本非文人画士 B.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

C.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D.夫病者所见非鬼也

3.下列句中没有宾语前臵现象的一句是( )

A.甚矣,汝之不惠 B.古之人不余欺也

第五篇:《寒假作业之古文阅读》

寒假作业之古文阅读

(一)昔者,齐王使淳于髡[kūn]献鹄于楚。出邑门,道飞其鹄,徒揭空笼,造诈成辞,

往见楚王曰:“齐王使臣来献鹄,过于水上,不忍鹄之渴,出而饮之,去而飞亡。吾欲刺腹

绞颈而死,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也。鹄,毛物,多相类者,吾欲买而代之,是

不信而欺吾王也。欲赴它国奔亡,痛吾两主使不通。故来服过。叩头受罪大王。”楚王曰:

“善,齐王有信士若此哉!”厚赐之,财倍鹄在也。

【注释】〔1〕“齐王”,指齐宣王。“淳于髡”,齐国稷下学士,被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

而议论,著书立说,成家成派,对战国时的思想、文化有一定贡献。“鹄”,音hú,鸟名,

即天鹅。

2.出而饮之,去而飞亡。(2分)

翻译:

3.是不信而欺吾王也。(2分)

翻译:

4.善,齐王有信士若此哉!(3分)

翻译:

(二)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

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

‘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节选自《论语·先进》

【注释】①诸:兼词,“之乎”的意思 ②兼人:好勇过人 ③子路、冉有、公西华都

是孔子的学生。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冉有,名求;公西华,名赤。

11. 将文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⑴闻斯行诸?

译文:

⑵由也兼人,故退之。

译文:

12. 这段文字反映了孔子在教学中注重运用什么样的方法? (2分)

(三) 秦军数却,二世使人让章邯。章邯恐,使长史欣请事。至咸阳,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不敢出故道。赵高果使人追之,不及。

欣至军,报曰:“赵高用事于中,下无可为者。今战能胜,高必疾妒吾功;战不能胜,

不免于死。愿将军孰计之。”陈馀亦遗章邯书曰:“白起为秦将,南征鄢郢,北坑又马,攻

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蒙恬为秦将,北逐戎人,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何者?攻多,秦不能尽封,因以法诛之。今将军为秦将三岁矣,所亡失以十万数,而诸侯并起滋益多。

彼赵高素谀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使人更代将军以脱

其祸。夫将军居外久,多内隙,有功亦诛,无功亦诛。且天之亡秦,无愚智皆知之。今将军

内不能直谏,外为亡国将,孤特独立而欲常存,岂不哀哉!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约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称孤;此孰与身伏斧质,妻子为戮乎?”章邯狐疑,阴使候始成使项羽,欲约。约未成,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渡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

7.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军数却,二世使人让章邯。 数却:多次退却。

B.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 竟:竟然。

C.孤特独立而欲常存,岂不哀哉! 特:独自。

D.而诸侯并起滋益多。 滋:更加。

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①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②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B.①因以法诛之。②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

C.①使人更代将军以脱其祸。②故不积跬步,无因至千里; ..

D.①分王其地,南面称孤。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9. 长史欣和陈馀劝说章邯的角度和目的均不同,但看法却一致,选出符合两人一致意见的

一项( )

A.认清赵高的为人,看清个人危险处境。 B.认清所处境地,做好下一步打算。

C.认清天下形势,及早称王称霸。 D.认清当前形势,及早做好反叛准备。

10.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章邯的军队驻扎在棘原,和驻扎在漳河南的项羽的军队,相持未战。由于秦军屡屡

退却,秦二世派人来责问章邯。章邯害怕了,派长史司马欣回朝廷去请示公事。

B.长史司马欣到了咸阳,被滞留在宫外的司马门呆了三天,赵高竟不接见,心有不信

任之意。他非常害怕,赶快奔回棘原军中,都没敢顺原路走,赵高果然派人追赶,没有追上。

C.司马欣回到军中,向章邯报告说,赵高在朝廷中独揽大权,下面的人不可能有什么

作为。劝他赶快反叛。

D.陈馀也给章邯写了封信,用白起和蒙恬有功却被杀的事劝告他与诸侯联合,订立和

约一起攻秦,共分秦地,各自为王。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人。进士及第,为隰州军事推官。州民常聚博僧舍,一日,盗

①杀寺奴取财去,博者适至,血偶涴衣,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

后果得杀人者。徙仪州推官,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会久雨,粟麦渍腐,奎白转运卢之翰,

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之翰怒,欲劾奏之。奎徐曰:“用兵久,人疲转饷,今幸兵食有余,

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之翰意解,凡民所失,悉奏除之。

知并州,改秦州。州宿重兵,经费常不足,奎务为俭约,教民水耕,岁中积粟三百万。

知益州,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请留,玺书褒谕,不许。成都民妇讼其子不孝,诘之,

乃曰:“贫无以为养。”奎出俸钱与之,诫曰:“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其母子遂如初。

尝夜宴,有戍卒杀人,人皆奔走,奎密遣捕杀之,坐客莫有知者。临事持重明决,多此类也。

召为龙图阁学士,遂参知政事。帝谕曰:“先帝尝以为卿可任,今用卿,先帝意也。”

俄迁给事中。帝尝谓辅臣曰:“臣事君鲜有克终者。”奎曰:“保终之道,匪独臣不然也。”

历数唐开元、天宝时事以对,帝然之。

奎性刚不苟合,遇事敢言,真宗时数宴大臣,至有沾醉者。奎谏曰:“陛下即位之初,励精万机而简宴幸。今天下诚无事,而宴乐无度,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

真宗善其言。

(《宋史•薛奎列传》)

[注]①涴(wò):沾污。

4.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 部:率领 B. 臣事君鲜有克终者 ..

C.历数唐开元、天宝时事以对,帝然之。 然:对 .

D.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贷:宽恕 .鲜:少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贫无以为养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

B.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 .

C.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 .

D.保终之道,匪独臣不然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而今安在哉?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薛奎断案明察。有个赌徒身着血衣在杀人劫财的案发现场被捕,且已招认,但薛奎

却觉得案情可疑,力请缓决,最终抓获了真凶,避免了冤狱。

B.薛奎体察百姓疾苦。他能体谅因雨造成军粮毁损的民伕,请求上司停运。上司起初

虽怒而欲弹劾薛奎,但最终被他说服,并免除了民伕应赔偿的损失。

C.薛奎为政恩威并用。对于因贫穷无力赡养母亲而被告不孝的儿子,他以财相赠,耐

心劝说;对于杀人造成社会动乱的戍卒,他果断下令严处,并以此来告诫他人。

D.薛奎深得百姓爱戴。在军费负担沉重的秦州,他力求节俭,教百姓改进耕作方法,

发展生产,为民谋利。因此。在他调任时,百姓极力争取他留任。

五.(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

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牸牛①,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

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桓公遂归。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②之过也。使

尧在上,咎繇③为理(治),安有取人之驹者乎?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如果有人遇见了像这

位老人所遭遇的这样的凶暴),又必不与也。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孔

子曰:“弟子记之,桓公霸君也,管仲贤佐也,犹有以智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也。”

——西汉·刘向《书苑》第二十卷

[注释] ①牸牛:母牛。 ②夷吾:即管仲。 ③咎繇:人名,法官。

9.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臣名之( 命名 ) B、公诚愚矣( 诚恳) ..

C、臣故畜牸牛( 养 ) D、管仲正衿再拜曰( 使„„正,或:整理好) ..

10.从全文看,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桓公、管仲都认为愚公不是愚者。B、桓公、管仲都认为愚公是愚者。

C、桓公认为愚公是愚者,而管仲认为他不是愚者。

D、桓公认为愚公不是愚者,而管仲认为他是愚者。

11.管仲“请退而修政”的原因是 ( )

A、夷吾之过 B、卖之而买驹C、为愚公之谷 D、狱讼之不正

11.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 (3分)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3分)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犹有以智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也。(4分)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古文,完成8——10题。(9分)

唐震字景贤,会稽人。少居乡,介然不苟交,有言其过者辄喜。既登第为小官,有权贵以牒荐之者,震内牒箧中,已而干政,震取牒还之,封题未启,其人大愧。咸淳中,由大理司直通判临安府。时潜说友尹京,恃贾似道势,甚骄蹇,政事一切无顾让。会府有具狱将置辟,震力辨其非,说友争之不得,上其事刑部,卒是震议。六年,江东大旱,擢知信州。震奏减纲运米①,蠲②其租赋,令坊置一吏,籍其户,劝富人分粟,使坊吏主给之。州有民庸童牧牛,童逸而牧舍火,其父讼庸者杀其子投火中,民不胜掠,自诬服。震视牍疑之,密色物之,得童傍郡,以诘其父,对如初,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

„„十一年二月,兵大至,都大提举邓益遁去,震尽出府中金钱,募有能出战者赏之。众惧不能战,元兵登陴,众遂溃。震入府中玉芝堂,其仆前请曰:“事急矣,番江门兵未合,亟出犹可免。”震骂曰:“城中民命皆系于我,我若从尔言得不死,城中民死,我何面目生邪?”左右不敢言,皆出。有顷,兵入,执牍铺案上,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不屈,遂死之。(《宋史·唐震传》)

【注】①纲运米:指朝廷分批调运的米。②蠲:免除。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封题未启 启:打开。 B.政事一切无顾让 顾让:指顾念谦让别人 ...

C.令坊置一吏,籍其户 籍:登记。D.民不胜掠,自诬服 诬服:指诬告别人犯罪。 ...

9.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表现唐震正直忠诚品质的一组是( )

①震取牒还之,封题未启 ②说友争之不得,上其事刑部

③江东大旱,擢知信州 ④籍其户,劝富人分粟

⑤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唐震年少居乡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了闻过则喜。中进士后做小官,但他决不靠某

权贵的推荐升官。

B.唐震任临官府官员,看到仗恃贾似道势力的潜说友执法上的错误,他敢于抵制,把

这件事报告给刑部,使自己的正确见解得到认可。

C.唐震主管信州,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救济遭旱灾的百姓,他还能明察而求得实证,

平反了一屈打成招的冤案。

D.元兵大至,将帅邓益逃跑,唐震就拿出自己全部金钱募人出战。危难之际,他放弃

逃生机会,在敌人面前,他因决不投降而死。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3分)

(2) 城中民命皆系于我,我若从尔言得不死,城中民死,我何面目生邪?(4分)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分)

寒假作业之古文答案

(一)2【解析】放它出来喝水,(天鹅)就离开我高飞逃走了。(离开、逃走、补进“天鹅”各1分,通畅1分)

3【解析】这是不诚实而且欺骗了大王(的做法)呀。(这、不诚实各1分、通畅1分) 4【解析】很好,齐王竟有像这样忠信的人。(忠信、像这样,各1分、通畅1分) (二)11.(1)怎么能听到就行动起来呢?(2)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我约束他

12.因材施教

(三) 7、B 8、D 9、 A 10、C

(四)4.C (认为„对)5.D(都是结构助词“的”。A项前者解释为“用”;后是介词,表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因”“由于”。B项前是连词,解释为“和”。后者是动词,交往。C 前者解释为“怎么”,后者译为“哪里” )

6.C (对戍卒,他果断下令处死,并未惊扰宾客,可见并不是以此来告诫他人) 五. 9、B 公诚愚矣。确实,或:的确10、C 11、D、狱讼之不正 .

12、见译文【译文】 齐桓公出外打猎,因追赶野鹿而跑进一个山谷时。看见一老人,就问他说:“这叫做什么山谷?”回答说“叫做愚公山谷。”桓公说:“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回答说:“用臣下的名字做它的名字。”桓公说:“今天我看你的仪表举止,不像个愚笨的人,老人家为什么起这样一个名字呢?”回答说:“请允许臣下一一说来。我原来畜养了一头母牛,生下一头小牛,长大了,卖掉小牛而买来小马。一个少年说:‘牛不能生马。’就把小马牵走了。附近的邻居听说了这件事,认为我很傻,所以就把这个山谷叫做愚公之谷。”桓公说:“老人家确实够傻的!您为什么把小马给他呢!”桓公就回宫了。第二天上朝,桓公把这件事告诉了管仲。管仲整了整衣服,向齐桓公拜了两拜,说:“这是我夷吾的愚笨。假使唐尧为国君,咎繇为法官,怎么会有强取别人小马的人呢?如果有人遇见了像这位老人所遭遇的凶暴,也一定不会给别人的。那位老人知道现在的监狱断案不公正,所以只好把小马给了那位少年。请让我下去修明政治吧。”孔子说:“弟子们记住这件事,桓公是霸主;管仲是贤明的宰相。他们尚且还有把聪明当作愚蠢的情况,更何况那些不如桓公和管仲的人呢! 六、8.D (捏造事实服罪)9.A10.B

11.翻译:(1)唐震就叫出他的儿子让他看,案件于是得以纠正。

(2)城中百姓的命运都跟我连在一起,我如果听从你的话得以不死,城中百姓却死了,我有什么脸面活着呢?

(3)(略)译文:唐震字景贤,会稽人。年轻时生活在乡里,为人耿直,不随便同人结交,有人指出他的过错就高兴。唐震考取进士以后做了小官,有个权贵用文书推荐他,他把文书放入小箱子中,不久他参与政事,就取出文书还给那个权贵,文书的封条尚未打开,那人十分惭愧。咸淳年间,他由大理寺司直而兼任临安府通判。当时潜说友担任京城的长官,他依仗贾似道的势力,十分傲慢,处理政事时一切都无所顾忌退让。恰好府中有案卷将要用来定罪量刑,唐震极力辩说其中的错误,潜说友争论不过他,就把那事上呈刑部,最终刑部认为唐震的意见是正确的。咸淳六年,江东发生大旱灾,唐震被提拔为信州知州。唐震上奏请求减少纲运米,免除当地的租赋,下令每个街坊设置一个小吏,登记那里的户口,劝说富人分发粮食,让街坊的小吏主持供给饥民。州里有个百姓雇佣小孩放牛,小孩逃走了,牛棚发生火灾,孩子的父亲状告雇主杀死他的儿子并投入火中,那个百姓禁受不住拷打,自己捏造事实服罪了。唐震看案卷后怀疑这事,就暗中查访,终于在临近的郡中找到了小孩。又拿这事来诘问孩子的父亲,回答跟当初一样,唐震就叫出他的儿子让他看,案件于是得以纠正。十一年二月,元军大批到来,都大提举邓益逃离了饶州,唐震拿出府中所有的金钱,写出官府悬赏文告张贴在城墙上,招募能够奋勇应战的人来奖赏他们。众人心理畏惧,不能应战,元兵登上矮墙,众人就溃散了。唐震走进府中的玉芝堂,他的仆人上前请求说:“情况紧急了,番江门敌军还没合围,赶快出去还可以脱身。”唐震骂道:“城中百姓的命运都跟我连在一起,我如果听从你的话得以不死,城中百姓却死了,我有什么脸面活着呢?”左右的人不再敢劝说,都走出去了。不久,元兵进来,拿文书铺在桌上,让唐震签名投降,唐震把笔投在地上,不肯屈服,终于为此而死。

第六篇:《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 阅读答案》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牸牛①,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桓公遂归。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②之过也。使尧在上,咎繇③为理(治),安有取人之驹者乎?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如果有人遇见了像这位老人所遭遇的这样的凶暴),又必不与也。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 阅读答案】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 阅读答案。”孔子曰:“弟子记之,桓公霸君也,管仲贤佐也,犹有以智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也。

——西汉·刘向《书苑》第二十卷

[注释] ①牸牛:母牛。     ②夷吾:即管仲。    ③咎繇:人名,法官。

4.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以臣之(  命名 )           B.公愚矣( 诚恳)     

C.臣故牸牛(   养  )          D.管仲衿再拜曰( 使……正,或:整理好)

5.从全文看,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桓公、管仲都认为愚公不是愚者。   

B.桓公、管仲都认为愚公是愚者。

C.桓公认为愚公是愚者,而管仲认为他不是愚者。

D.桓公认为愚公不是愚者,而管仲认为他是愚者。

6.管仲“请退而修政”的原因是(3分) (      )

A.夷吾之过                   B.卖之而买驹

C.为愚公之谷                 D.狱讼之不正

7.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 (3分)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3分)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犹有以智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也。(4分)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附译文

【译文】 齐桓公出外打猎,因追赶野鹿而跑进一个山谷时。看见一老人,就问他说:“这叫做什么山谷?”回答说“叫做愚公山谷。【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 阅读答案】文章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 阅读答案出自阅读答案】阅读答案http://

第七篇:《“齐桓公出猎”阅读答案》

“齐桓公出猎”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15分)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牸牛①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桓公遂归。【“齐桓公出猎”阅读答案】“齐桓公出猎”阅读答案。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②之过也。使尧在上,咎繇③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孔子曰:“弟子记之,桓公霸君也,管仲贤佐也,犹有以智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也!”

【注】①牸牛:母牛。②夷吾:即管仲。【“齐桓公出猎”阅读答案】文章“齐桓公出猎”阅读答案出自) ⑵臣故畜牸牛( )

⑶公诚愚矣( ) ⑷管仲正衿再拜曰( )

16.请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end#使尧在上,咎繇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3分)

⑵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3分)

17.管仲“请退而修政”的原因是 ,“修政”的内容是 。(2分)

18.请给文中画线的句子用“/”断句。(3分)

臣 请 陈 之 臣 故 畜 牸 牛 生 子 而 大 卖 之 而 买 驹。

参考答案:

15.(4分,每题1分)

⑴以臣名之( 命名 ) ⑵臣故畜牸牛( 养 )

⑶公诚愚矣( 确实 ) ⑷管仲正衿再拜曰(使……正/整理好)

16.⑴使尧在上,咎繇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3分)

假使尧做国君,咎繇当法官,怎么会有夺人马驹的呢?/假使尧在上主政,咎繇当法官,怎么会有夺人马驹的呢?(“使”、“理”、“安”各1分,兼顾全句)

⑵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齐桓公出猎”阅读答案阅读答案17.管仲“请退而修政”的原因是狱讼不正(1分),“修政”的内容是完善法制。(1分)(意思正确即可)

18.请给文中画线的句子用“/”断句。(3分)

臣 请 陈 之 / 臣 故 畜 牸 牛 / 生子 而 大 / 卖 之 而 买 驹。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95681/

推荐访问:齐桓公出猎翻译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