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玉楼春》阅读答案

来源:阅读答案 时间:2016-03-09 11:16:44 阅读:

【www.zhuodaoren.com--阅读答案】

第一篇:《辛弃疾《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

辛弃疾《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阅读答案鉴赏赏析试题

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 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1)“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3分)

(2)下阕前两句写出了哪些“愁”?(3分)

(3)请简析下阕后两句的妙处。(4分)

(1)比喻和对偶。不甘而无奈。(3分,修辞2分,心境1分)

(2)年华老去的惆怅;春光逝去的伤感;理想破灭的失望。(3分,每点1分)

(3)以“梨花风雨”象征了作者的命运处境;将许多愁都凝聚在风雨中的梨花之上,貌似超脱,实则沉痛;以景作结,耐人寻味。(4分,答出任两点即可)

[大意]

迎着风儿,想要劝春光停住脚步。

春光却停留在了城南的青草路上。

岸边的落花没能伴随流水而去,

她就成为在泥土上飘舞的飞絮。

看着镜中头发花白的自己,惋惜逝去的时光。

人没有辜负春天,是春天自己辜负了自己啊!

从梦中醒来才感觉远离了许多忧愁,

只是牵挂着风雨中的梨花是否安然。

[评析]

风格。作者永远抱有一个美丽的梦想,即使她是那样渺茫、难以实现,然而他仍然执著地等待着!这就是爱国词人辛弃疾能创作出大量雄壮词篇的原因。

第二篇:《2012年江西中考语文试卷分析-郑加丽》

2012年江西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郑加丽

说明:本试卷共四大题,24道小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总体概况

本套语文试题的难度适中,题目总分值不变,试题类型不变。

本套试题重点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和课外阅读理解分析能力,结构稳定,没有偏题、怪题,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试题分析

1、语言知识及运用(共12分,占比10%)

主要考查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以及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运用能力。

2、古诗文阅读与积累(共22分,占比18.3%)

(1)古诗词阅读采用两道选择题的形式,每道题2分,本张试卷主要考查学生对课外古诗词(辛弃疾《玉楼春》)的内容理解、语言赏析的能力。词的上片写青山被浮云遮覆的忧虑,下片则写重睹青山的喜悦。下片前两句笔锋一转,景象突然一变:西风乍起,浮云飘散,忽然看见平时与之相亲相爱的青山像擎天巨柱一样,岿然耸立在东南天际。说写词人重睹青山的喜悦,可又没有直接描写,而是通过上句的“瞥起”和下句的“忽见”,来表现作者在刹那间的感情变化。后两句描写了一个老僧看到青山依然挺立东南天际时的欢快举止和情态,通过老僧之喜来映衬词人之喜。词意思浅显易懂,选择时难度适中。

(2)文言文《戴胄犯颜执法》,篇幅短小,语意浅显易懂,学生借助注释能够理解文段内容,文段中主要讲述了戴胄犯颜执法与唐太宗抗辩,开创了唐代的一个先例,皇帝说过的话,如果不符合法律,最后要以法律为准绳来裁断。这是很了不起的的法律至上的思想。戴胄不断的推翻李世民一时气恼作出的决定,经过他

的手处理的案子,从来就没有冤枉的。共五道小题,每道题2分。

辛弃疾《玉楼春》阅读答案

(3)古诗文积累共六道小题,共8分,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古诗文的背诵和理解,前四题直接给出半句要求补充,比较容易,后两题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符合题干要求的语句。难度适中。

这一部分三道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古词古文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在复习时应该加强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理解能力训练。 3、现代文阅读(共30分,占比25%)

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对现代文阅读材料的整体把握,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概括内容要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品味具体语境中词句意义和作用,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或感悟。

4、综合性学习与写作(共56分,占比46.7%)

(1)本题分两道小题考查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第一小题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根据参考资料向英国学生介绍我国的国粹——京剧;第二小题的答题基于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要求学生写出对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夏洛克的认识,重点考察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难度适中。

(2)命题作文, “垒高自己“,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作文未设定限制,让学生根据自由发挥。感情真挚,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语言流畅,条理清楚,结构完整,书写规范整洁,标点正确分数一般在34-40之间。要求学生抒发积极向上的感情,立意新颖、文句有意蕴、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是高分准则。 三、教学思考

1、立足课本,务实基础。重点理解和掌握课本上的知识与内容,注重课本的研读与赏析,加强课外古诗词和文言文的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虚词、实词,交给学生文言文翻译的正确方法,学会灵活应用和整体感知理解的能力。 2、拓展延伸,提升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和个性化阅读,拓宽课外阅读,强化阅读训练,增加学生的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赏析能力。建议用《中考阅读100篇》真题进行阅读训练,同时加强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每周各完成一篇,阅读的分值比例较大,是试卷的重点部分。

3、关注精神,促进成长。体现了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特点,抓好写作基本功,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掌握不同体裁的写作方法,能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和准确、生动的语言记叙见闻、说明事理,抒发积极向上的情感。写作能力的提升重在平时多练笔,应要求学生注意不同体裁的写作训练,并且多阅读,汲取素材和写作经验,为自己的写作打好基础。

第三篇:《【考前三个月粤版】201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三章题点训练1 Word版含答案]》

第三章 古诗鉴赏

题点训练一 分析概括古诗的思想感情

[目标解说]

毋庸置疑,分析概括古诗的思想感情是高考考查和二轮古诗复习的重中之重。如何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呢?一是强化分析概括思想感情的方法训练。二是抓住两个重点:①特别会分析概括景中情、物中情、典中情,②能把握住古诗中丰富、复杂、变化的思想感情。辛弃疾《玉楼春》阅读答案

【真题回做】

(2013·新课标全国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鹊桥仙

陆 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辛弃疾《玉楼春》阅读答案

注 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②占断:占尽。洲烟雨:指长满草、烟雨空濛的风光。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

解析 本题通过对诗句含意的理解,考查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把握。理解上阕最后两句,要注意“酒徒”与“我”两种人的对比,将上阕前三句“我”的豪情壮举与上阕最后两句自己的遭遇作对比。体会这两次对比所构成的情感上的反差。

2.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 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

解析 本题通过考查对典故的理解,来考查作者的观点态度。

【错题回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玉楼春

辛弃疾

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 ②③①

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

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

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1)“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2)下阕前两句写出了哪些“愁”?

答案 (1)比喻和对偶。不甘而无奈。

(2)年华老去的惆怅,春光逝去的伤感,理想破灭的失望。

诗歌鉴赏 这是一首伤春词,作者由伤春而感伤自己年华流逝。一、二句,点出伤春的意味,为全词奠定了感伤的基调。三、四句“落花”“飞絮”均为飘零之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不愿逝去的不甘和无奈,运用比喻,用春来比喻自己的青春年华,表达出想要留住青春之感。五、六句,作者看到镜中的华发,想自己年华流逝,不愿辜负青春,然而无奈还是辜负了。“梦回人远许多愁”写梦中醒来,似已消愁,貌似洒脱,实则更为沉痛。最后一句,以景作结,将这许多的愁都凝聚在风雨中的梨花之上,用风雨梨花象征自己的命运处境,含蓄动人。全词新颖别致,显示出辛弃疾词于豪放之外的另一种风格。辛弃疾《玉楼春》阅读答案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严士元

刘长卿[] 注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注 刘长卿:中唐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屡次遭贬。

诗中主要表现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试简要概括。

答案 (1)对友情的珍视,对离别友人的牵挂。(2)对自己官位偏低、不被重用的现实的不满。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惜余春

贺 铸

急雨收春,斜风约水,浮红涨绿鱼文起。年年游子惜余春,春归不解招游子。

留恨城隅,关情纸尾,阑干长对西曛[]倚。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 注

注 西曛:斜阳。

从全词看,词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 由惜春到思归再到怀人。

【核心知识回放】

1.古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非常宽广,较为常见的有:

①忧国伤时,如反映离乱之苦,同情百姓疾苦,担忧国家前途命运。

②建功立业,如渴望建功立业及报国无门的悲伤,年华已逝壮志难酬的痛苦。

③思乡怀人,离愁别绪。

生活杂感,如昔盛今衰的感慨,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等。

2.答思想感情题的术语有:

表示思想感情性质的“喜悦、惊喜、愉快、欢乐、挚爱、执著、愤怒、愤慨、激愤、悲愤、愤懑、恬淡、抑郁、郁闷、迷惘、惆怅、孤独、寂寞、哀伤、哀痛、凄苦、同情、怜悯、怜惜、惋惜、歌颂、赞赏、赞许”等,表示思想感情涉及内容及对象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忧国忧民、感叹时世、同情民生疾苦、眷恋故国、思乡怀亲、热爱自然、追求真善美、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报国无门、抚今追昔、昔盛今衰、物是人非、怀才悼亡、建功立业、统一山河、求贤若渴、厌弃官场、蔑视权贵、漠视功名利禄、追求自由、向往归隐、超凡脱俗、羁旅愁思、恋情闺怨”等。

定向训练一 强化分析概括思想感情的方法

【练前点拨】辛弃疾《玉楼春》阅读答案

分析概括诗歌的思想感情的常规方法有:观标题、联作者、找诗眼、借注释、知流派等。临场答题时,特别要注意:辛弃疾《玉楼春》阅读答案

1.理层次

所要分析的语言片段是“字”“词”“句”“联”“阕”“篇”。因为除“字”“词”外,其余的都能理清层次。而层次往往对应着感情要点的层次,对应着答题要点的数量。

2.明位置

除要分析的是整首诗(词)的思想感情外,剩余的语言片段在诗(词)中都有个位置。如尾句(联)一般是全诗(词)思想感情最集中的地方,抓住了尾句(联)就把握了全诗(词)。而要分析的是中间句(联),除要细读内部外,还要联系上下句分析。

3.品关键词

(1)从传达诗歌情感、主旨的程度上看,关键词有显性与隐性之说。显性关键词是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如包含 “愁”“怨”“愤”“恨”“忧”“凄”“喜”

“乐”“思”“怜”“泪”“闲”“怆”“怅”等字眼的词语,这些词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这种语言叫“情语”,是需要在第一时间内予以关注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情语”有时藏在“景语”等其他语言之中。

【演练体悟】 找出下列诗句中的“情语”。

①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②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杜甫《旅夜书怀》)

(杜牧《秋夕》)

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答案 ①愁 ②独 ③冷、凉(暗含冷寂) ④孤、独(暗含孤傲)

(2)隐性关键词在传达情感、意图时较为含蓄、间接,但至关重要。描摹景、物、事、人等要素的词语一般是隐性关键词,它们虽然不是诗眼,但能暗示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些语言叫景物语。另有一些典故语,需要挖掘典故之本义,探寻作者之用意;含有表达技巧的语

③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言(如拟人、比喻、双关、反语、借代等),需要还原基本义。还有一些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惟”“空”“又”等,也是应该引起注意的隐性关键词。弄清上述隐性词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如同拨开疑云迷雾,能让真相充分显露。

【演练体悟】 探寻下面画线诗句的隐性关键词,并以此分析该处蕴含的感情。

鹧鸪天

送 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答案 一个“送”字,拟人化了,看似水送树,实则人送人,一个“送”字,包含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埋”,言其乌云遮山,借景之阴暗写人心情的郁闷,一半源于为友人一路山长水阔的担忧,一半暗含对友人一路平安的祝福。

注舟行青溪道中入歙 [宋]方回 蕨拳[]欲动苕抽芽,节近清明路近家。

五日缓行三百里,夹溪随处有桃花。

注 蕨拳:指蕨芽,其端卷曲,状如小儿拳头。

答案 一个“缓”字,说明作者荡舟慢行,为的是细细观赏三百里青溪的优美风光,表现了作者陶醉其间的喜悦之情。

“桃花”,属典故语,不仅实写青溪之景,也暗用《桃花源记》的典故,把家乡比作世外桃源的仙境,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③ 江 村

杜 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辛弃疾《玉楼春》阅读答案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答案 “但有”,只要有,表明故人提供禄米,是自己一家子生存下去的根本条件。“更何求”中的“更”,是“再”“复”“又”的意思,表明自己对故人的帮助已经感恩戴德,不敢别有所求。因此,尾联除透露出诗人暂时的舒心安定之外,还隐藏着历经磨难的悲苦和对未来不可预期的辛酸。

④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许 浑 ①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 ①阙:指长安。此诗作于作者奔赴长安应试途中。②太华:陕西的华山。中条:山西的中条山。两山分别耸立在潼关南北。

答案 “犹自”,仍然;“渔樵”,借代,代指隐逸生活。第二天就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仍然梦想过着渔樵般的生活,这含蓄地表白了自己并非热衷功名之人,写出了诗人动摇于出仕与退隐之间的矛盾心态。

定向训练二 把握景中情、物中情、典中情

(一)把握景中情

【练前点拨】

会从诗歌描写的景物中分析出包含的感情是做诗歌鉴赏题的基本功、内家功。从理论上讲,要抓住景与情之间的内在联系:一种联系是景与情之间的一致性(或相似性),即通常说的“哀景哀情、乐景乐情”;一种联系是景与情之间的相反性,即通常说的“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从操作层面讲,要会抓住景物前面的修饰语及后面的动词、形容词,把握景物特征,从特征中捕捉背后的情感内涵。如“江风引雨入舟凉”一句要求分析“江风引雨”背后的惜别深情,就应抓住后面的“凉”字,一个“凉”字写出了风裹着雨,雨挟着风,风雨交加的凄凉景象,烘托了离别时悲凉的心情。还要会从景物冷暖中体味悲喜。“墨分五彩,词含七情。”冷暖是从色彩学的角度将词汇分为两大情感色系,以体味诗词文赋中作者所传达出来的或悲或喜的思想感情。冷色调词语传达出来的多是悲伤,暖色调词语传达出来的多为喜悦。

【演练体悟】

1.(2013·广东)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近,卖饧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

注 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

答案 先写因笛声引起思乡之情,奠定思乡的情感基调;然后写眺望故乡而不得;再写眼前之景,燕子觅食、筑巢,雨中梨花,思乡之情,孤苦之愁,油然而生。

解析 本题考查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先由下片“故乡惟有梦相随”一句得出这首词表达的感情:思乡之情。然后找出上片写到的意象——楼上笛声、迷蒙山水、千里燕子、雨中梨花,从中分析是如何表现思乡之情的。 ②③④①②

第四篇:《辛弃疾《玉楼春》阅读答案》

辛弃疾《玉楼春》阅读答案

玉楼春

辛弃疾

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

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辛弃疾《玉楼春》阅读答案】辛弃疾《玉楼春》阅读答案。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1) “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来自请简析下阕后两句的妙处。【辛弃疾《玉楼春》阅读答案】文章辛弃疾《玉楼春》阅读答案出自比喻和对偶。不甘而无奈。(3分,修辞2分,心境1分)

(2) 年华老去的惆怅;春光逝去的伤感;理想破灭的失望。【辛弃疾《玉楼春》阅读答案阅读答案

第五篇:《欧阳修《玉楼春》阅读答案附赏析》

玉楼春

欧阳修

去时梅萼初凝粉,不觉小桃风力损。梨花最晚又凋零,何事归期无定准?

栏干倚遍重来凭,泪粉偷将红袖印。蜘蛛喜鹊误人多,似此无凭安足信!

(1)上片是如何写时序变化的?这样写作用是什么?(3分)

(2)下片前两句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3分)

(3)试分析下片后两句的抒情特色及效果。(4分)

  

参考答案:

⑴通过梅花、桃花和梨花的依次开落来表达时序变迁。突出等候之久,为下文抒发怅惘之情作铺垫。(3分)

⑵通过时时倚楼望远,偷偷拭泪的细节,刻画了痴情而哀怨的闺中女子形象。(3分)

⑶托物抒情,借埋怨蜘蛛喜鹊多次误传喜讯,表达了自己久盼不归的失望,从侧面体现出思念之殷切,委婉动人。【欧阳修《玉楼春》阅读答案附赏析】欧阳修《玉楼春》阅读答案附赏析。(4分)

赏析:

   这是一首写闺情的词作。上片通过写景表现时光的流逝,来烘托心中的闺思。下片通过人物行为表现对心上人的思念,情感委婉、真实。

上片从分手的时候写起:“去时梅萼初凝粉,不觉小桃风力损。”“萼”,花萼,花瓣下的一圈绿色小片。“初凝粉”,指花蕾刚开始孕育,在花萼中呈现出雏形。“小桃”,桃花的一种,开花在旧历正月,梅花开后。“损”,伤。【欧阳修《玉楼春》阅读答案附赏析】文章欧阳修《玉楼春》阅读答案附赏析出自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9919/

推荐访问:玉楼春辛弃疾答案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