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科研管理概况

来源:群众路线 时间:2016-11-27 11:57:48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群众路线】

中国高校科研管理概况(一)
中英高校科研管理比较研究

龙源期刊网 .cn

中英高校科研管理比较研究

作者:谭广炎 林春丽 韩旭

来源:《教育与职业(下)》2015年第06期

[摘要]英国高校的科研管理走在世界前列,成立有专门、独立的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主导科研评估、科研经费拨付等工作,还建成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指标系统化、评价方法科学化、评价过程透明化、评价周期规律化的高校科研管理制度。它以学科为评价单元,注重教师的团队合作与专业化发展。相反,我国高校的科研管理缺乏专门的机构,受行政干预过多;科研管理制度也不完善,评价重数量轻质量、重结果轻过程,忽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因此,我国要借鉴英国的科研评价模式,即成立专门、独立的科研管理机构,保证学术权威;不断完善科研管理制度,构建完整的指标体系,使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在科研评价过程中重视教师的团队合作与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中国 英国 高校科研管理 概况介绍 比较借鉴

[作者简介]谭广炎(1987- ),男,广西贵港人,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高校教育管理;林春丽(1963- ),女,广西上思人,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高校教育管理;韩旭(1992- ),男,湖北武汉人,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教育管理。(广西 ;南宁 ;530004)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18-0009-05

一、问题的提出

以“知识”为基础的科学技术,在促进生产力发展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国家不断加大对教育和科学研究的投入,将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紧密结合起来,以此促进经济的发展,从而达到全面增强综合国力及国际竞争力的目的。科研对于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以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缘于知识经济的兴起,我国于1995年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明确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价值观念,加大了教育、科研等方面的投资力度。据有关报道:2001年我国的科研经费总额超过了意大利和韩国,2002年再次超过了加拿大,位居世界第六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和英国。2010年、2012年我国投入科研实验的经费总额分别为7062.6亿元、10298.4亿元,年均涨幅巨大。但是,也有学者指出:2006年我国发表SCI论文的总数在世界排名第九(2009年排名第二),但反映论文质量的单篇引文数平均只有3.01次,世界排名第126位。①另外,根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对世界各国2000—2010年发表的论文按平均被引用次序排序,结果发现排在第1位的是百慕大群岛,篇均被引用23.16次;中国篇均被引用次数只有3.5次左右,排名108位。②由此可见,我国发表论文的总体质量仍然不高。

中国高校科研管理概况(二)
对高校科研工作现状的思考

对高校科研工作现状的思考

发布-bianjibu | 查看-391 | 发表时间【中国高校科研管理概况】

-2009-6-21 转播到腾讯微博

国家级学术期刊,杂志社直征2011年稿件,两天内回复,次月出版,500元一版面,杂志社地址汇款。xfdk@sina.cn 电话01067605557

《消费导刊》(CN11-5052/Z, ISSN 1672-5719)原名《中国轻工业经济》,曾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2版)(1996版)

胡倩茹1 韩 继2

(1.河北大学工商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02;2.河北大学图书馆,河北 保定 071000)

[摘 要]针对高校科研工作的现状,提出了如何结合学校科研实际,明确目标定位,优化队伍建设,明确管理职责,保持政策制度稳定,营造宽松的科研氛围是推进高校科研工作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科研 高校

中图分类号:G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08(2007)0620

高等学校是知识创新、知识传播、知识物化的重要基地。组织高校师生及科技人员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工作,这是高校科研管理机构的中心工作。 高校科研管理是对科研活动全过程的管理,包括学校科研发展规划和管理制度的制定、实施以及科研项目、科研组织、科研效应等诸多方面。而且科技统计也是高校科研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只有科学地进行数据统计和态势分析,才能促进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然而,此项工作尚未引起有关部门和人员的重视,有必要深入探讨。

一、当前高校科研管理机制存在的弊端及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政策不配套、机制不完善使高校人才密集、学科齐全的优势没有真正得到发挥。

2.科研管理职能不完善。

3.参与国内外竞争给高校科研工作提出了挑战。

4.企业同高校之间的人才竞争在加剧。

5.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增强了对科技的压力和动力,为发挥高校科研实力、施展高校才能提供了机会。

二、科技统计的作用

高校科技统计是高校科研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科技统计作用,促进高校科研管理水平的提高。

1.进行科学决策的基础

科研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科学决策,高校管理者要制定正确的科技决策、确定学校科研发展规划就必须以科学的统计数据分析为依据。

2.预测科技发展的手段

科技统计的数据是科研管理定量分析的基础,是预测科技发展的重要手段。

3.实施科技评估的标准

高校科研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全局着眼来保证评估的客观性、全面性和科学性,以达到有效改进高校科研工作的目的。

三、提高高校科技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

1.加强各部门协作,以确保工作质量

2.利用网络技术,加快科技信息化建设

3.建立一支稳定的、能胜任科技工作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中国高校科研管理概况】

四、进一步促进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更新高校科研管理观念

1.要变革科研管理人员思维方式,强化服务职能。在市场经济下,各种科研项目都要通过主动竞争。这种形势下服务就是管理,对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全方位的综合服务就是科研管理工作的中心内容。

2.要强化效益观念。高校科研管理要树立市场观念,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应用研究要把市场观念作为研究开发的出发点和归宿,将市场需求作为确定研究开发项目的前提,从科研选题到成果应用都必须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生产。

3.要树立信息观念,加强与社会的全方位联系。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必须树立信息观念,扩大信息来源,加强信息管理,提供信息服务。

五、加强科研管理队伍的建设

1.要转变科研管理人员行为方式和服务形式以提高服务质量。科研管理人员要快速、准确、全面地把握内部资源与外部市场需求的全貌,实现有效的信息服务,以争得市场竞争中的主动地位。

2.要提高科研管理队伍群体素质和服务技能。一方面要选择高素质的复合性人才充实科研管理队伍,另一方面要重视现有科研管理人员素质能力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获得能力、信息处理和服务能力以及会关能力,使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尽快成长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合格的管理人才。

3.要稳定科研管理队伍。对管理人员知识和能力进行定期培训。

4.制定切实有效的科研管理政策和措施,以便充分调动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

六、创新管理机制,提高科研管理水平

高校科研管理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无论是管理机构还是科研机构都要不断提高管理质量。

1.要实现管理机构的智能化,引导和组织高校内部的应用型科研机构成为市场的主体。

2.科研管理机构要引导应用科研机构向市场化方向转型,促进高校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3.高校科研管理的内部组织体制也要创新,要改变传统的等级观念,建立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促进高校科研管理机构效率的提高和工作作风的转变。

学校只有努力营造科学研究氛围,不断增强创新能力,才能真正树立优势,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生存力。科研管理工作只有坚持以科研目标为导向,凸现以人为本,突出教师的科研需求,强化过程管理,营造宽松的科研氛围才能真正为建设研究型大学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郭允江,《高校科研工作面临机遇挑战与对策》

[2]王楚鸿,《高校科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中国高校科研管理概况】

[3]李淑珍,《试论高校科研管理队伍的建设》

[4]刘明军,《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现状与思考》【中国高校科研管理概况】

[5]张敏,《科技统计与高校科研管理》

中国高校科研管理概况(三)
现阶段我国高校安全科研课题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

文/柏艳红 刘韩

通讯作者:刘韩,齐齐哈尔医学院科研处,硕士,助理研究员,从事科研管理工作。

摘要:作为高校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场所,实验室安全对高校师生和研究人员生命安全至关重要。面对层出不穷的实验室安全事件,本文对目前高校实验室安全科研课题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并给出了相应对策,以其为我国高校安全科研课题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安全管理;实验室;高校

中图分类号:G3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7-0191-01

前言

2015年4月5日,位于徐州的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一实验室发生储气钢瓶爆炸,事故导致5人受伤,其中一人抢救无效死亡。作为典型的高校安全事故,这并非个例。近年来,随着高校科研力度的不断加大,各种实验室建设取得了瞩目成果,一批国际领先的实验室为我国的科研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然而,与硬件设施的快速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校安全课题管理发展的滞后。随着高校实验室事故频发,安全科研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一、高校实验室事故种类

1、火灾。作为最常见的事故种类,火灾最为人们熟知,具有普遍性。高校科研过程中,所有项目都会涉及到电力的使用。电力作为现代生活的必须能源,其设计之初的防护措施已经相当完善,然而在高校科研过程中,由于用电设备运行的长期性,通电时间过长造成的高温过载现象屡见不鲜,同时由于实验室人员复杂,操作熟练程度差异严重,各种违规操作现象难以杜绝。虽然各高校都把实验室线路检修作为安全检测的首要任务,依然存在线路老化、超负荷运行等现象,再加上消防意识淡薄,火灾事故在所难免。

2、爆炸。易燃易爆物品和压力容器是高校科研过程中的常用设备。由于高校师生和科研人员一般接受过较全面的理论知识教育,对于亦然易爆物品都有较全面的认识。我国高校科研事故中最常见的是压力容器爆炸。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分校的例子就是最为典型的储气瓶爆炸事故。【中国高校科研管理概况】

3、毒害。有毒试剂泄露事故主要发生在化学类和生物类实验室。主要是这类实验室对有毒类试剂的需求量大,因此也较易发生相应事故。造成有毒试剂泄露的主要原因是违反安全规定,在试验操作过程中忽略自身安全防护;在试验后期对废液的处理过于草率,造成有毒废液散落流失,一方面引起环境上的污染,另一方面也为不法分子所利用。近期复旦大学发生的投毒事件就是高校安全科研课题管理失败的典型案例。

二、高校安全科研课题管理现状

1、安全意识淡薄。“重科研,轻环保”的观念在我国高校管理层中是一种普遍现象。由于科研产出一般与科研问题并非突出矛盾,因此常被人忽视,只有当事故发生后才会引起人们的反思。这种对安全本质缺乏足够认识的现象最终造成高校师生和科研人员安全意识的薄弱。同时,安全管理宣传教育工作的不到位和相关安全措施的落实程度低也为科研安全埋下了隐患。

2、资金投入不足。在高校实验室的建设预算中,高校领导层最为关注的是试验设备的费用问题,而对相应消防之处和安全防护预算则进行压缩,不求最好,只求满足规范。同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扩招的进行,实验室建设严重落后于招生速度,实验用房紧张一直为得到缓解,很多高校实验室拥挤现象严重,实验室种类界限模糊。不仅造成了科研产出率的降低,更为安全科研埋下了隐患。对于陈旧的消防设备和输电线路更换不及时、通风环保设施修理周期过长、废液处理系统缺乏等现象共同造成了安全科研课题管理的落后。

3、危险试剂管理制度匮乏。危险化学物品一直是实验室管理的重点对象,这一点在国际上受到普遍认可。一般来说,对于危险化学物品的存放和废液处理要进行严格分类。为了防止不

法应用,有毒试剂的取用和保管都要双人进行,然而在一切求快、一切求简的思维习惯下,这一做法在我国高校实验室中并未得到推广。这也是造成我国废液污染环境和高校投毒刑事案件频发的重要原因。

4、安全科研课题管理缺乏统一规划。一个高效运行的系统离不开前期的系统规划。高校扩招和告诉经济带来的爆炸式生源和科研任务将早期规划完全冲垮,高校实验室的扩建很多是在“边建边用”的过程中进行,科研人员和施工人员共同工作已经成了我国高校的特有现象。

三、如何改善安全科研课题管理现状

随着硬件设施的不断升级,高校安全科研软件设施建设也要进行提高,积极面对管理漏洞,转变管理理念,提高安全意识进而逐渐完善管理制度是我国高校安全科研课题管理的必经之路。

1、加强安全教育。90%以上的安全事故都来自于安全意识的淡薄。作为高校科研安全事故的预防性措施,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是投入产出比最高办法。因此,加强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在校师生以及科研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营造安全试验氛围是确保科研安全的重要措施。

2、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统一高效的实验室管理是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尤其是在我国高校实验室人员复杂的情况下,建立完善的预约制度和责任到人制度是为止有效的措施。科研人员进行实验研究,除了进行传统的注册登记手续外,必须在网络上进行预约方可进行试验。这种预约制度看似复杂,实际上网络预约不仅可以提高实验室的使用效率,避免科研工作的冲突,还能更好的进行设备试验量的统计,从而有效估算设备寿命,这对控制设备精度和设备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结

在完善高校安全科研课题管理过程中,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完善实验设施安全监测环节是保证科研安全的根本措施,只有创建相对安全的教学科研环境,才能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中国高校科研管理概况(四)
高校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 要】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是提高科研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支撑。本文指出在创新型国家、高校内涵式发展、科研协同创新背景下加强科研管理工作的必要性,指出了高校科研工作中存在科研管理观念不正确、管理机制不科学、科研组织不完善、信息平台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加强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科研管理;对策研究
  科学研究是高校的基本职能和重要使命,科研质量和水平是高校办学实力和层次的重要象征。科研管理作为科研工作重要推动力,贯穿于科研整个过程,渗透在科研各个环节,对提高科研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
  1 加强高校科研管理的必要性
  1.1 加强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高等学校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和知识创新的的重要基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新型国家战略实施过程中,高校作为原始性科技创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与平台,在科技创新和促进地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这其中,高校整合科技资源,优化科研方向,协同攻关创新,都需要加强科研管理工作。
  1.2 加强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科研水平是高校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高校要想办出特色创一流,就必须培养出顶尖的科研人才和科研成果,为国家社会做出更大贡献。只有不断加强科研管理,才能提高科研水平,为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3 加强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是提高科研工作水平的需要
  高校科研管理体制是否科学完善,关系到科研工作的效率和科学发展,影响到科研资源整合、科研项目进度、科研成果质量等多个方面,直接影响着高校的科研水平。加强科研管理工作,一方面能加强资源配置、降低科研成本、提高科研效率,推动学校重大科研成果的产出;另一方面也能从管理中,加强对比分析,明晰科研优势劣势,汲取先进经验,实现科研后发发展。
  2 当前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科研管理观念不正确
  一是存在着“重科研,轻管理”的意识,对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科研经费投入不到位,科研管理机构人员配备不足,且缺乏专业背景的人员,科研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和稳定性不够。二是存在“重申报,轻管理”的意识,没有对科研项目及时进行过程监督和管理,导致课题项目无法结题或者质量太低,造成了科研资源的浪费。三是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意识,低水平重复研究的现象比较严重,一些项目没有理论和实践价值,产出投人比低、生产与科研脱节,无法与社会和市场需求有效对接,无法对企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2.2 科研管理机制不健全
  一是科研评价机制内容不健全,一些高校注重教师科研成果产出量,以科研经费的多少、核心期刊论文数、出版专著数量和获奖成果数量等为考核标准,缺乏对科研成果实际效应的应用的考核,导致科研人员急功近利,容易滋生学术造假、学术腐败等不良风气,严重影响到学校科研的繁荣和发展。二是激励机制不健全,激励形式比较单一,多为物质上的奖励,缺乏精神上的激励手段;奖励机制多,惩罚机制少;三是经费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科学合理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预算与支出的矛盾不能得到正确处理,近年的发生的科研腐败大多出现在经费领域。四是教学科研互促机制不健全,教学与科研“两张皮”,教学没有能很好的促进科研,最新的科研动态、科研成果在人才培养中也没有得到及时的反映。
  2.3 科研组织模式不科学
  当前,科研领域的精细化、学科的综合交叉化趋势进一步增强,重大攻关项目的多科性、集成性越来越强,仅靠个人力量,远远不能够完成重大科研项目和课题的研究。由于历史和管理的原因,一些科研人员习惯于单打独斗,以科研项目、科研平台、科研方向等为依托建立的科研创新团队尚未建立。一些高校存在科研方向分散、优势科研力量无法聚集、科研项目散兵游勇作战等问题。有的虽然成立了科研团队,但实质是一言堂,项目主持人决定一切或包办一切,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单一,创新性欠缺,团队名存实亡。一些项目主持人或参与人,利用行政资源申报项目,但实际上并没有参与课题研究,团队学术行政化现象严重,科研成果质量不高,阻碍了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和发展。
  2.4 科研信息平台不完善
  随着信息化在社会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科研管理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当前,从科研项目的资料获取、项目申报与获奖评比,无一不涉及到科研信息管理平台。部分高校因对信息技术的便捷性和重要性认识不清晰,科研信息管理平台没有建立,一些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者信息技术掌握还不熟练,导致了科研机遇的丧失。一些学校虽然购买了科研管理系统,但因为缺乏整体规划,或缺乏与学校实际对接,无法进行实际操作;一些学校科研信息管理平台没有充分利用,处于停滞状态,科研动态信息没有及时发布导致科研网站形同虚设,科研信息无法得到有效共享。特别是当前国家纵向科研项目也采用网上填报方式的情况下,加强科研信息平台建设,提高科研效率势在必行。
  3 加强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对策研究
  3.1 树立正确的科研工作观念
  一是建立有一支充足、精干、高效、专业科研管理队伍,落实科研机构和科研项目的分类指导和管理,加强科研工作的服务和协调,推进科研项目在校内的进度。二要加大对科学研究的投入,着力整合科技资源,努力拓宽服务领域,注重学科间的联合攻关,搭建有利于高水平科技产业发展的新平台。二是加强项目研究过程的监督管理,及时传达上级和相关要求,督促科研人员依据项目的预期目标和要求按进度开展研究,对科研人员研究中遇到的条件保障问题,及时发现并予以解决,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对未能通过验收的项目,科研部门要加强督促与监管,按照有关管理方法履行相关程序和手续,并采取有效措施,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四是加强产学研用紧密合作,加强与区域地方的战略合作,将市场需求作为确定研究开发项目的前提,组织科研力量以社会重大理论和现实需求为重点,扩大项目来源和服务面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以科技技术和智力人才为社会和行业企业提供优质的技术服务和咨询。   3.2 完善科研管理工作机制
  一是要继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积极适应科技发展需要。要按照科技发展规律,加强管理,健全规章制度,以管理促发展、促效益。要构建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及时跟踪并适应国家重大科技计划实施政策的转变和新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加强重点和重大项目的策划、组织和集成管理力度。二是要加强科研政策体系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根据科研人员从事基础研究、科技攻关、技术开发等不同的科研类型以及所承担的不同性质的任务,建立健全不同的评价体系和政(下转第43页)(上接第32页)策指标,对科研人员要在精神上鼓励,在政策上倾斜,在物质上帮助,鼓励他们多出成果、出大成果、出好成果。三是建立科研评价体系。科研部门应根据科研规律和学科发展特点,建立行之有效的科研评价体系。对科研成果的评价,一方面要注重规模、数量、总量等指标,另一方面更要注重水平、质量、实践应用等指标,实现对科研工作内涵式发展的引导。要遵循科学规律,注重科学研究的长期性,不简单以数量论成绩,更加注重科研成果的首创性、独创性。四是极鼓励教师投身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注重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平衡,通过教学为科研提供研究重点和方向,解决科研中技术路线问题。通过科研提高教学的深度,将最新的科研成果传授给学生,提高教学质量和深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实现教学、科研两促进、两不误。
  3.3 推进科研组织模式创新
  一是依托研究方向建立科研创新团队,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需求,瞄准学科前沿和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开展科学研究,产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以新发明、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为目标成果的技术创新。二是依托科研项目建立科研创新团队,汇聚不同学科的优秀人才,通过交叉融合推动跨学科研究,提高科研的准确性、科学性,增强综合解决社会和企业行业重大问题的能力。三是依托领军人才引领科研创新团队,依托领军人才的科研能力和人格魅力,团结带领一批优秀人才,形成研究兴趣和独特研究领域,实现科研突破性发展。四是依托科研基地平台建立科研创新团队,以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大学研究院以及博士后流动站等为依托,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形成创新科研团队。五是出台政策建立科研创新团队,实施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通过引进和培养,形成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团队,设立一定数量的以科研为主的教师岗位,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创新团队。
  3.4 加强科研信息平台建设
  科研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文献检索、专利服务、法律咨询、科技资源共享和网络服务与管理等公众性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为科研人员提供最大限度的咨询服务和工作便利。要利用网路信息资源优势,积累基础科研资料和信息,及时掌握科研项目进展情况,进一步提高科研管理效率。要进一步升级、整合现有的科研管理系统,加强教学、学科、教学系统的对接,建立全面涵盖科研项目、人员、设备、经费等信息的管理和共享机制,和教学、学科、科研互促的机制。要注重完善科研平台信息库的建设,实现校内科研项目实施过程及科研成果的动态监管,及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要对学校现有各类科技资源进行整合,加强共享机制的建立,以建设学科布局合理、管理服务周到、服务功能齐全的公共科技平台。
  【参考文献】
  [1]王瑜.创新高校科研管理,提高科研管理水平[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8,(4):56-57.
  [2]邓雪鹏.新时期高校科研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8(6).
  [3]刘烨.新时期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0(20).
  [4]崔鹏.提高高科研管理工作质量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
  [责任编辑:刘帅]
  ※资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专项项目(14JK1456)。
  作者简介:郑罡(1982.06―),汉族,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助理工程师。

中国高校科研管理概况(五)
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探析

  【摘 要】 本文针对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要使各平台预算科目口径趋同,使预算科目与会计核算科目趋同,强化预算管控预警功能,完善预算调整机制。

  【关键词】 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改进措施
  我国高校科研经费以预算管理为主线,纵向科研项目归口管理部门或横向科研项目委托单位根据申报的预算划拨经费,结题后,科研管理部门依据预算对经费支出的合理性进行审计和验收。做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起点,如何提高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水平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跨平台项目预算科目不一致
  我国现有的四十余个机构管理着近百个中央财政科技专项,同时各省、地市还承担着相应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由于科研管理部门不同,各自对项目经费预算的申报要求也不尽相同。
  由上表看出,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管理办法》的国家自然基金和基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的社科基金经费预算科目都包括差旅费、会议费、设备费等主要项目。不同之处在于,以工科为主的自然基金倾向材料费、试验费;以文科为主的社科基金倾向资料费、印刷费等项目;而省属科研项目预算申报的精细程度就有所降低。
  2、预算明细科目与会计核算科目相脱节
  现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预算申报为例,将经费预算科目与会计核算科目建立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看出,虽然进行了大致的对应分类,但仍存在由于科研人员个人理解偏差,导致的某个经费预算科目对应错误的会计核算科目的不规范预算申报。如,办公设备购置费不应填至“设备费”而应填至“其他支出”;硒鼓、碳粉、U盘等办公用品不应填至“材料费”而应填至“其他支出”;自驾车出差产生的油费不应填至“燃料动力费”而应填至“差旅费”;以主办者身份发起会议产生的相关费用不应填至“差旅费”而应填至“会议费”;参加会议并因此产生的交通费和会议费不应填至“会议费”而应填至“差旅费”。正是由于经费预算科目与会计核算科目之间不一致,导致经费预算明细科目与会计核算明细科目脱节,科研人员在申报时所做的预算不够准确规范,也增加了财务部门对科研人员进行预算指导的难度。
  3、经费预算与项目支出相脱节
  预算是科研经费支出与经费审计时的依据,课题负责人往往只重视课题经费的申报,把经费预算申报做为争取更多经费支持的手段。科技处注重项目的申报、合同的管理、项目的结题,而财务处侧重于经费支出的核算。预算下达后,科研管理部门都没有进一步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管控,也没有及时地将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项目负责人,直到结题时才发现实际支出与预算明细不一致。在支出核算环节,会计人员也无法将实际支出与经费预算进行无缝对接,只能针对经费支出的合法性进行审核,但无法对支出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核。
  4、科研经费预算调整不规范
  可能导致支出情况与预算不一致的情况主要有两种:一方面是来自课题组内部技术因素,譬如因研究成果与预期差异较大,导致支出变动与预算不符。另一方面是来源于外部,由于近年来科研经费管理问题频出,国家针对科研经费管理陆续出台多个文件,高校科研管理部门以上级管理部门文件精神为依据,审核发现已经发生的经费支出不合规,并要求课题组限期整改,政策口径缩紧直接导致在此期间涉及的科研项目存在预算调整的可能性。一般情况下,科研管理部门对于纵向科研经费预算调整较为谨慎,而横向科研经费的预算调整就缺乏规范的审批管理流程,经常是结题时才发现项目负责人擅自变更经费支出,没有履行规范的预算调整审批流程。
  二、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改进措施
  1、各平台预算科目口径趋同
  每个主管部门管理着不同类别的科研项目,不同类别的科研项目又有不同的预算申报口径。其实从财务核算角度,不管预算内容是什么,在进行账务处理时,最终的落脚点都是会计核算的会计明细科目。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国发�z2014�{64号)文件提出,要完善科技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统一的信息系统对项目申报、立项和预算安排、监督检查、结题验收等全过程进行信息管理。所以,如果科研项目的上级管理部门将经费预算申报科目设置为统一格式,就可以避免科研人员跨平台预算申报的繁琐,缓解预算申报的压力,增强经费数据的可比性。
  2、预算科目与会计核算科目趋同
  经济支出科目是会计核算的落脚点,也是经费管理的着力点。所以以会计核算科目为基础设立统一的预算申报模板,细化经费预算内容,有利于减少预算执行时的差异度。不仅便于科研人员更加规范的申报预算,同时也便于预算实施进度和经费支出控制的无缝衔接,增强预算控制的约束性。
  3、强化预算管控预警功能
  科研经费预算还应具备预警反馈功能,在现行财务软件辅助账中增设“项目预算管理”模块。一方面,可以对劳务费、招待费等重点明细科目进行限额控制。财务人员上账时,根据预算明细在辅助账里对相应科目进行支出限额的设置。在实际支出时,项目负责人如果某个科目支出金额超过预算限额设置,账务系统就弹出“预算超支,无法正常报销”的对话框。另一方面,针对周期长的科研项目,对科研经费拨款实行分段动态管理,以解决项目支出和项目实施进度脱节的问题。科技处应根据科研项目申报的预期进度,将项目进度分为几个阶段,财务部门根据项目进度对项目经费支出实行分段预算额度控制,每个阶段的经费支出金额都必须控制在预算限额内,便于科研管理部门实时、便捷地进行经费信息的有效共享与监控。
  4、完善预算调整机制
  纵向科研项目预算调整需要规范的审批手续,在项目总预算不变的情况下,材料费、测试费、燃料动力费、出版费等支出预算如需调整,项目负责人需要提出申请,经二级学院和科技处审核同意,由财务处批准后执行。而设备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预算一般是不予调整的。
  横向科研预算调整严格按照合同规定执行,项目负责人也不得随意更改。项目负责人依据项目实际情况提出预算调整,经由二级学院和科技处审核,报财务部门批准同意调整;重大的预算调整事项,应先参照一般的预算调整事项程序执行,再上报分管科研的校长批准准予调整。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1/12/content_9383.htm.
  [2] 张兆许.基于预算管理视角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研究[J].财会研究,2015(02).
  [3] 赵琳,陈志斌,刘岚,李雪萌.高校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J].财会通讯,2015(17).
  【作者简介】
  何其恩(1986.10-)陕西西安人,助理会计师,硕士研究生.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dangzheng545293/

推荐访问:高校科研管理系统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