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和需求

来源:群众路线 时间:2016-11-27 12:00:08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群众路线】

企业,,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和需求(一)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分析探讨

摘要:酒店管理专业在办学的过程中应紧跟市场发展轨道,在专

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的方案中以行业需要为导向,分析市场所需,力

争把专业学生以半成品的形态推向市场。同时紧密联系实际,在专

业办学中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和完善教学体系,特别是实践教学体系

体现出多层次、全方位的特点。

关键词:人才需求 市场导向性作用 实践性教学

这两年,在国家朝向国际一体化接轨的进程中,召开了奥运会、

世博会、亚运会,酒店业得到迅猛的发展,因此酒店人才的培养质

量也就显得十分重要。营业额和就业人数都有所增长;酒店业的经

营继续呈现全面回升的态势,客房出租率和房价同时增长,其经营

依旧呈现“星级越高、效益越好”的特点。据统计,目前全国旅游

业从业人员600万人,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实际需要专业

旅游业人才800万以上,旅游业人才缺口至少在200万以上。与此

同时,专业的公关、媒介、会展等行业开始共同参与这个广阔的市

场。旅游行业的职业化变得越来越迫切。有关部门预计,未来10

年,中国每年将增加旅游从业人员近百万人,而中国的旅游院校每

年仅能提供10万名毕业生,旅游专业人才非常紧缺。

一、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1、对人才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要求

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走访了一些企业,我们发现几乎是异

口同声地告诉我们:在校期间不要给学生定向,要让他们全面掌握

知识,知识面越宽越好,尤其是要加强职业道德培养,使学生在具

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同时,必须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谦虚好学

和与人合作的精神,使之安心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工

作。也就是说培养出高素质人才是企业最希望的,即使他们缺少一

【企业,,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和需求】

点专业技能,也没关系,企业可以自己培养。所以作为服务人员一

定要有亲和力、沟通力,这样才让客人喜欢。知识面狭窄,难以与

客人沟通,自身素质比较差,难以做好服务工作。企业还提出,高

职办学一定要灵活,边学习边实践,学习才会有效,也有利于学生

的成长,让学生及早地清楚自己所学的并不能满足企业需求,仅停

留在学校所学的基础上,会制约自己的发展的,学校要多与企业联

系,走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之路,是高职办学的特色。和往年一样,

很多企业也愿意为我们提供方便,愿意为我们学生的顶岗实习提供

实习岗位,以达到企业与学校在人才需求和培养上的共赢。

2、对人才就业态度的要求

在人才就业态度的问题上,酒店管理者普遍还是认为学生的观念

问题、心理问题都是一时很难转变的。大多酒店类专业在校名称为

酒店管理专业,而学生们总是认为一毕业即可成为酒店的管理人

员,正是这样一个误区,使得很多的酒店管理者们在对毕业学生的

管理的培训上出现了一系列的衔接问题。

大多数的酒店管理者都愿意使用酒店专业毕业的学生,而不希望

整个酒店都是社招的员工,这是因为刚毕业的学生就象是一张白

纸,能够有更多的绘制和培养的空间,毕竟酒店专业的学生在学校

时理论和技能都进行了系统的学习。这些都是酒店所需要的。只要

他们愿意从基层做起,从一名普通的服务员做起,在基层的岗位上

去发挥他们的优势,又从基层的岗位上去熟悉酒店的运转和各级服

务、管理情况,那酒店方就会把他们当成是酒店的储备人才进行一

段时间的考察,以备大用。

二、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体系

1、完善课程体系

根据以市场需求(并考虑适当超前)为导向的专业方向

和课程体系设置准则,我们认为高职教育比本科教育更灵活、更

具备应用、技术型;比职高、中专教育层次更高,专业理论教育更

强,符合21世纪经济社会对复合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同时实行“职

业能力+素质的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由此,改变我国以前的“三【企业,,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和需求】

段式”结构,构建“能力本位教育”课程观,即由核心课程、相关

课程和交叉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以核心课程为中心,更好的适应

了社会需求的发展变化。

2、构建“双师型”队伍

采取多种形式加快专业教师的成长,一方面鼓励教师去酒店企业

挂职锻炼和实习,提高实践能力,使理论实践融于一体,另一方面,

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知名酒店企业聘请富有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

实践指导教师,补充在职教师的实践经验不足和数量不足的弱点,

同时聘请酒店业界专家和酒店企业老总为兼职教师,来校作系列讲

座,拓宽教师和学生的知识面。同时,采取一系列激励措施和资金

支持,鼓励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学历或考取学位。

3、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根据调研课题组的调研,用人企业认为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创新

能力等职业综合能力有所欠缺,因此,我们加强了对学生综合能力

的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育厅在统筹规划和合理布局下,与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积极协

商,在高职院校设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建立高职学生取得相应职

业资格证书的便捷机制。因此,酒店管理专业将职业资格证书课程

纳入教学计划中,为学生获得餐饮和客房中级职业技能证书提供方

便,使多数毕业生不仅有学历证书,还至少有一种职业培训证书或

职业资格证书,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4、定单式教学

在酒店管理专业的设置与调整、教学计划的制定和修改、教学的

实施、实训直至学生就业等方面充分发挥酒店企业和用人单位的作

用,把社会积淀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充分吸收到高职高专教育

中。关键就是探索和建立产学结合的长效机制,倡导开展“订单式”

培养。所谓的“订单式”培养就是高等学校提供场地、教师、生源,

企业提供一部分师资、实训基地、用人需求,双方结合起来培养人

才。这种方法供需对口,效率最高。

5、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在高职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实践教

学的直接目的就在于此。酒店管理专业虽然对实践教学给予了很大

的重视,但在这方面同样存在一些问题。

因此,实践教学设计要体现多层次、多方位的训练,使学生毕业

时达到酒店业基层管理人员和高级服务人员的水平。为了建立与专

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酒店管理专业设计了并执行了

以下实践教学模块:

(1)认知性实践,包括参观、社会调查,课堂讨论等;

(2)仿真性实践,包括分别培养专业技能和专业能力的模拟教学、

课程实验、技能实训等;

(3)综合应用性实践,如我院自2007、2008级酒店管理专业开

始将实行的在旅游涉外高星级酒店12个月的顶岗实习、毕业实习

等。

参考文献:

[1]江西工贸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计划

[2]江西工贸学院酒店管理特色专业申报书

[3]江西工贸学院酒店管理特色专业总结

[4]江西工贸学院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方案

企业,,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和需求(二)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本文结合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办学特点,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的现状入手,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对策,力求其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职 酒店管理 人才培养

目前我国酒店行业从业人员的基本情况是,劳动力多,人才少。部分酒店的员工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劳动技能储备。从现今对酒店人才的培养方式看,职业教育方面,走的是“低端路线”,对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在国内几乎是“空白”;高等教育方面,走的是“高端路线”,这样会导致学生专业技术能力不突出,难以在基层工作中独当一面。这是造成我国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匮乏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培养出能满足社会需求,工作能力强,适应性强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对推进高职高专院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发展,培养社会急需的高技能型旅游与酒店管理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我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高等职业院校的职业教育中出现了两个极端的现象。一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职业院校的课堂中出现,一些教师仍然无法改变原有的思想观念和教学方法,把传统高校的一套做法直接搬到职业教育课堂中,直接导致学生学习热情不高,课堂气氛呆滞,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也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得不到正面回报的教师情绪低落,对学生的期

企业,,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和需求(三)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企业,,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和需求】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酒店管理

专业代码:640106

所属大类:旅游(640100)

所属子类:旅游管理(640000)

酒店管理是指在一定生产方式条件下,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依照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对酒店的人力、物力、财力及其经营活动过程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和协调,以保证酒店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云南省旅游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创办于1997年,12年来共招收35个班级,培养了1600多名酒店服务与管理人才。该专业是云南省的省级骨干示范专业,毕业生在市场中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酒店管理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高级讲师8名,讲师5名,实践指导教师2名。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8名,国家级骨干教师5名,公派出国进修2名,所有教师均具有相关行业的高级技能资格证书及考评员证书,部分教师在高星级酒店工作十多年,有着丰富的酒店管理经验。办学多年来,主编或参编教材20余本。

本专业现有多间实训室:模拟前厅(106平方米)、模拟西餐厅(116平方米)、模拟中餐厅(116平方米)、模拟酒吧(106平方米)、模拟客房(106平方米),分别可同时容纳50名学生实训。该专业与数家省内外的高星级酒店建立了定点实习关系或建立了实习基地。

一、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一)酒店管理专业职业领域分析

酒店管理专业是全球十大热门专业之一,酒店管理人才在全球一直很紧缺。在中国,酒店管理人员在全国十大百万年薪职业中排名第六。根据国家旅游局2007年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我国星级酒店发展迅速,截至2006年年底,中国已有13378家星级酒店,比上一年增长了11.26%。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型活动在中国的举行,中国对旅游、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大。

云南省将旅游业作为云南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正式确定了建成旅游经济强省的目标。目前,全省拥有星级酒店663家,其中五星级酒店11家。在30多万旅游从业人员中,70%是酒店从业人员。酒店从业人员特别是一线员工的平均流动率高于20%。可以预见,随着云南经济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必将引起酒店业的飞速发展,对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

特别是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大。

(二)酒店管理专业岗位能力分析

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是为各类星级酒店、大型餐饮企业及其他涉外接待机构培养从事前厅接待、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会议康乐服务与管理的高级服务员和基层管理人才。

酒店管理专业高职学生毕业后,应具有适应以上相关岗位的社交能力、语言沟通能力、一线部门各岗位的对客服务能力、基层管理能力、产品销售能力和应变能力。

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酒店行业服务与管理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本专业所需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牢固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有较强实践技能的酒店管理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1.学制、定位

学制:三年。

定位:能胜任前厅接待、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会议康乐服务与管理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企业,,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和需求】

2.毕业生能力要求

(1)素质结构方面

思想道德素质: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酒店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及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较强的意志品质和心理承受能力。

文化素质: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有正确的世界观、社会历史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承受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专业素质:具备酒店管理专业的系统知识、基本技能、业务意识和综合素质。

身心素质:具有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2)能力结构方面

获取知识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利用现代化信息渠道获取有用知识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应用知识能力:具有综合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从事酒店服务与管理的能力。

创新能力:具有主动寻求酒店专业信息知识的意识,能关注酒店业发展动态,创新酒店经营和管理方式。

(3)知识结构方面

基础素质文化知识:了解涉及酒店行业经济、政治、法律的基本知识;掌握英语及计算机操作的基本知识,应用文写作的基本知识。

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服务接待、社交礼仪、旅游及旅游业基本知识、公关沟通知识、心理学原理及应用等知识。

专业能力知识:掌握现代酒店前厅服务与管理能力、客房服务与管理能力、餐饮服务与管理能力、酒店基层经营与管理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所需要的专业知识。

三、酒店管理专业教育内容及知识体系

(一)教育内容及知识体系设计的总体框架

1.设计依据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内容及知识体系依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颁布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及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构建。

酒店管理专业的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设计的思路: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基础,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以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的需要为原则。

2.总体框架【企业,,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和需求】

本专业教育内容及知识体系基于酒店管理专业职业能力开发和构建,由综合素质教育和专业能力教育两大部分内容构成(见附件1)。

(二)知识体系构建

根据酒店管理专业的职业目标,分析职业能力;根据职业能力,确定知识领域;根据知识领域,设计相应的课程(见附件2)。

(三)理论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高职的特点,酒店管理专业的职业能力、知识体系构成的要求,把理论课程提炼为三类:基础素质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能力课(见附件3)。

主要理论课程设置、教学时数分配见附件4;教学内容和要求如下: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56学时)

本课程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飞跃和两大理论形态,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及其对当代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dangzheng545312/

推荐访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