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来源:各类报告 时间:2016-04-29 11:24:45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各类报告】

第一篇:《关于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现状的分析》

一种值得大力扶持发展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关于我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调查

区委政研室、区科协联合调查组

近年来,我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农技协)发展势头良好,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了进一步全面了解全区农技协工作,近期,我们着重围绕农技协发展的现状、成效和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分别深入到部分农技协和有关镇、村,通过走访座谈、现场调查和数据统计等方式,对全区农技协运行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我区农技协组织现状、做法与经验

襄州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区,农业、农村工作在全区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我区农技协不仅在数量上有了较快增长,而且在运行中有了质的飞跃。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区共有较稳定、规范的农技协组织111个,会员约1.4万人。其中,成立了合作社的有97个,带动了3.8 万农民入会,其中规模较大的农技协有13个跨镇,10个跨区,5个跨市,2个跨省。按类别分:种植业47个,养殖业34个,服务业24个,农产品加工业 5个,林果业1个;按功能分:技术经济实体型82个,技术信息交流型15个,技术服务型9个,生产经营型5个;按组织形式分:龙头企业依托型42个,合作制型37个,专业户自发型32个,农技协已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主要做法有以下四点:

一是“合作社+协会”,会社联办。今年以来,按照区委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建设与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各镇均采取了“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会社一体,绑定发展”的组织形式,按照统一培训、统一标准、集中备案的方式,在基础较好的合作社共成立农技协78家。

二是“企业+协会”,龙头领办。鼓励龙头企业利用人才、资金、技术、市场资源优势建示范基地,兴办农技协,推行订单农业。例如年产16万吨的襄阳鲁花自2007年落户伙牌镇后,该镇通过“企业+协会”的模式,使全镇花生种植面积从2007年的1.7万亩,猛增至去年的4.5万亩。伙牌星火公司成立食用菌协会后带动了210户农民种植双孢菇、黑木耳、香菇、平菇,面积达4万平方、35万袋,户平增收3万多元。

三是“基地+协会”,能人创办。采取按产业办基地,以协会联农户的方式,推广新产品、新技术,发展一优两高农业。张家集镇韩集村以襄樊妞妞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为载体成立了土豆种植协会,基地年销售马铃薯1.8亿元,覆盖了全镇蔬菜种植基地的半数。在双沟镇蔬菜协会的引领下,2010年李行公司投资5000万元在陶王岗、陶河等两个村租地5000亩,建起了集蔬菜生产、清洗、脱水、冷藏及销售为一体的示范基地,目前该镇已初步形成了以乾兴、李行、锦盛、天元俊毅、和利和楚西富民等公司为龙头的产业化格局。

四是“村委会+协会”,干部引办。各级各部门围绕实施全区“三大板块”的农业发展战略,着力引导优势产业向专业村集中。程河镇石台寺村委会发挥集体棉花加工厂优势资源,采取主任、会长一肩挑,成立了“襄阳石台寺棉花种植协会”,网络350户农民为社员,种植集中棉花面积4000余亩。龙王镇杨湾村委会依托襄阳宏海粮油公司成立了优质稻种植协会,从浸种、育秧、苗管到大田机插等实行全程跟踪服务,网络农户1.1万户,协会生产的“昊宇牌”香米荣获国家绿色食品标志,仅此可为该村农民人均增收150元。

二、农技协在我区“三农”中的地位与作用

农技协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农村原有的县、区、镇、村四级农技网络出现了“网破、线断、人散”的大背景下,农民自发成立的自我服务组织,是农民的又一伟大创举。2008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强调要 “支持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农技协以“民办、民管、民受益”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服务为纽带,以能人为核心,以示范户为骨干,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进行生产,有效地解决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经济“统”不了、政府部门“包”不了、一家一户“办”不了的矛盾,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关于县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是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农技协经过多年的发展,由最初仅以提供技术服务和销售渠道的低层次合作形式,发展到现在围绕某一农业主导产品的开发,创办一体化经营的高层次复合型实体,并且打破区域界线,会员已辐射到周边乡镇甚至跨省、市、区的广大农村。通过引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发展具有产业竞争力的农产品,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效载体。硒山养鸡协会2006年以前还是个小打小闹的个体专业户,现已发展会员233名,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7人,聘请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阎怀成、华农大教授刘志勇等9名专家为技术顾问,其禽业养殖辐射襄阳各县市区2800多户,年产蛋鸡200万只,产硒碘蛋22950多吨,产值已达2亿多元。

二是促进了现代化农业的快速发展。各类农技协以利益为纽带,把农业经济增长要素整合起来,参与市场竞争,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技农贸一体化的生产服务体系,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一批以农技协为龙头带动形成的专业村、特色产业镇和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在我区大量涌现。古驿镇绿鑫源食用菌协会通过建示范基地,抓技术培训,制订产业规划,保护价回收产品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植双孢菇的积极性,目前已发展会员80户,种植双孢菇面积30多万平米,年产双孢菇菇4000多吨,产品远销香港、深圳、长沙、福州、武汉等大中城市,并成功打入国际市场。

三是促进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农技协以专业技术为纽带,与有关部门建立起了广泛的联系与合作,它上联国家

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技术推广机构,下联农村千家万户,促进农业科技的需求者、应用者、推广者三者有机结合,把农户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先进适用技术迅速有效地传播给会员和农户,已成为我区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培训、辐射、推广的重要基地。2009年区科协会同黄集镇水产养殖协会从中科院水生所引进了异育银鲫---“中科3号” 孵化技术。桂建芳教授亲临现场指导培训,2010年春,协会共孵化出异育银鲫“中科3号”鱼苗20万尾,迅速在全区各镇及周边的枣阳、老河口、南阳、荆门等地推广,推广养殖水面50多万亩,填补了我市人工孵化异育银鲫的空白。

四是促进了社会化服务功能的完善。农技协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开展自我服务,准确地把握市场和会员及农户的需求,及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市场信息、优良品种、生产技术、生产资料、代购代销、储运加工等一体化的服务。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耕地出现了年轻的不愿种,年老的种不了,农业生产日益面临“后继乏人”的窘境,“谁来种田”已成为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张家集镇双丰收农机协会以入股、挂靠等方式发展会员128户,拥有大中型农机设备160台(套),总服务面积达6万亩,其中农民托种托管2万亩,现已发展成为当地政府推广新品种和试行订单农业的示范基地,有效地解决了农村空巢家庭“种不了、管不好”的问题。

五是促进了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农技协通过开展科技培训、科普示范、技术推广和综合服务等方式,既提高

第二篇:《关于全盟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调查》

关于全盟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调查

兴安盟科协主席 李跃飞

一、关于全盟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发展状况、组合模式、

主要措施和作用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简称农技协),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改革开放条件下产生的新生事物,是农村经济活动极具活力和凝聚力的技术经济合作组织,是科协在农村的重要依托力量,是农村科普的平台和载体,是农民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在政府引导和培育下组建的群众性技术交流组织,农技协以农村科技能人为核心,以专业生产技术为纽带,通过技术传播与信息交流,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农技协是广大农民针对所在苏木、乡、镇的自然、经济条件不同,为适应农村经济商品化、市场化和专业化生产的需要,在科技示范户、专业大户的带领下,同一专业生产的农户自发地组织起来,成立自己的专业技术合作组织。截止2008年12月末,全盟共有各级科协批准建立或

在民政登记注册的农技协会266家。

农技协的发展始终与我国农村、农业的改革和农民增收联系在一起。据中国科协2003年统计数据,全国农技协9.9万个,联系农户729.4万户。据农业部2003年的统计,全国比较规范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4万个,其中农技协占85%,据2003年中国科协对131个农技协的抽样调查,生产型占总数的32%,产销型占58%,产加销型占10%。农技协是农民的自发组织,产生于体制之外,基础薄弱。在市场宏观环境尚未成熟,各类市场要素尚不完备的条件下,农技协仍然保持了顽强的生命力和旺盛的活力,在“三农”工作中【关于县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县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的重要意义逐渐凸显,显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深厚的发展

潜力。

(一)农技协的组合模式。

一是“协会+经纪人+农民”模式。

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加强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鼓励一批产业能人发挥其资金、信息和营销的优势,把从事同一农产品生产的农户组织起来,整体进入市场,增强了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其特点是协会会长既是种养大户又是经纪人,技术推广快,引带作用强,农民易于接受,生产经营机制灵活。这种模式的协会所占比例为30%左右。例如2007年获中国科协“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奖的“突泉溪柳大蒜协会”就是通过能人带动闯市场,种植大蒜是种植玉米效益的5—10倍。例如:扎旗生猪产业协会会长刘文操的带动下协会发

展到3000人,2008年他出资100元万赊给会员。

二是“协会+基地+农户”模式。

由各苏木、乡、镇党委政府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和优势种养项目,以“名、优、特、新”农产品基地为载体,带动农户发展规范化、规模化生产,同时便于协调多方面的关系。这种模式的协会所占比例50%左右。例如:突泉县的脱水蔬菜基地、科右中旗的杂粮杂豆基地、前旗的水稻基地、扎旗的生猪养殖基地、阿尔山的鹿业养殖基地、乌市的奶牛养殖

基地等。

三是“协会+公司+农户”模式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农技协通过技术项目、产业基地、销售订单等与涉农企业达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带动农户从事产业化生产,推进产业化经营;或是由涉农企业结合自身产品开发、销售需要,自发地组建的技术研发、

示范、推广为主要业务范畴的公益组织。其特点是农户利益通过确定最低收购价等形式得到保障,进一步密切企业与农户的关系,有效延长产业链条,生产潜力大,发展的后劲足。这种模式所占比例10%左右。例如:突泉县建设12家脱水蔬菜加工企业,企业产能达到3万吨。就近建生产基地,农产品就地加工增值。据前旗哈拉黑草原盛业有机水稻技术协会会长张思伟讲,协会自2005年创建以来,以发展成为“协会+公司+农户+市场”的产业化联合体,订单种植有机水稻5000多亩,会员发展到400多户。08年公司高于市场价1.15元/斤收购会员水稻,让农民得到了实惠。预计2010年会员

发展到500户,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

四是“支部+协会+农民党员”模式。

通过在协会中成立党支部或农民党员在协会任职等措施,实现支部、群众、协会、农民党员在生产经营中的有机结合。此种模式是2005年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的“自选动作”。例如:科右前旗索伦镇农畜土特产品购销协会,按照“支部+协会+农民党员”的模式,立足服务“三农”,实现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目前协会会员达512人,团体成员(肉食加工企业)4个,购销大户6个。协会成立后,强化服务手段。每年组织会员到外地考察、参加推介会、洽谈会,向会员发布市场信息等。2004年,大连中谷公司客商孙士彬慕名来索伦考察乳花芸豆市场,面对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无序市场,无获而返;2006年,协会成立后再次与孙先生联系,孙与协会签订3000吨芸豆收购合同,而且价格比2004年高0.20元/斤,农民

受益达120多万元。

五是“协会+股份合作+农户”模式。

由协会负责统筹协调,农户的资金、技术、专利、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资料入股参与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风险共担、利益均沾,按劳取酬,按股分红。社员既是农民又是工人,还是股东,其特点带有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是发展方向。例如:受中国科协“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奖励的“阿尔山白狼鹿业协会”既组织农民养殖又进行加工销售。

(二)农技协的主要措施。

一是因地制宜,引导、培育和促进产业形成。

项目引导,产业带动。扎旗音德尔镇养殖协会集中1000亩土地,建设高标准集种、养、沼气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其中500亩为协会会员种植反季蔬菜,另外500亩引进山东

寿光蔬菜种植能手做为示范区。

基地引导,科技助力。突泉县突泉镇蔬菜协会一方面做为脱水蔬菜厂的生产基地,一方面引进高产品种进行改良,使年收获一季的甘蓝菜,年收获二季,复种指数100%。 会员领导,致富引带。例如:受中国科协“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奖励的科普带头人王贵臣带领农民种植食用菌。培训会员提供菌棒,使受益农民的效益增加5—10倍。

二是强化技术服务、科普宣传、成果转化。

农技协是基层科协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品牌平台,根据所生产经营的品种进行种养技术、标准的培训,进行项目、品种引进和成果转化,以提高所经营品种的市场竞争力。例如:扎旗音德尔镇蔬菜协会引进山东寿光蔬菜种植技术并进行

示范推广来提高本地种菜效益。【关于县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三是创造品牌,提高产品的档次。【关于县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县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促进农产品流通,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加强产品注册商标、绿色和有机农产品

认证及产品质量认证。内蒙古二龙屯有机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已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ISO14001:2004国际环境管理体系”、“中国有机食品”、“国际食品安全(HACCP)”四大认证。涌现出一批象“岭南香”、“绿雨”、

“太合”等绿色、认证农产品。

四是积极招商引资,做强做大。

协会或龙头企业,通过参加推介会、博览会等形式进行宣传本地资源优势,招商引资。例如:突泉县的脱水蔬菜加工、生猪屠宰场和鹅业加工等就是通过协会招商引资的成

果。

(三)农技协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一是充分发挥农技协“桥梁”作用,普及先进实用技术。 农技协组织会员参加全国科普日、科普大集、科普宣教活动,利用科普大篷车,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科普乌兰牧骑进行技术培训、巡回宣讲、现场指导等形式,每年培训农牧民30多万人次,农技协都走上前台,唱主角,搞展览,赠产品、发资料,推技术,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扩大了

农技协的影响。

二是充分发挥农技协“平台”作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农技协通过组织农民开展技术交流,技术培训和技物结合等服务活动。使最新的农业科技成果以最便捷的方式、最低成本、最短时限、最高效的途径传递到农民手中,成为最稳定的“转化”阵地。据统计,近年来通过协会或龙头企业组织引进和推广科技成果如:高产绒山羊,气吸式精量播种,稻田养蟹,绒山羊同期发情多胎多羔技术,袋料食用菌,菌

床养猪等,增强了农牧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第三篇:《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发展对策》

第四篇:《关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确立了农户自主生产经营地位和独立的商品生产地位,使农民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有效地激活了农业生产力,开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小农经济的格局,面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小而分散的农户难以与广阔的竞争激烈的大市场很难有机对接,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推进和加入世贸组织,农村经济组织和生产经营状况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是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

一、全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

(一)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基本情况

据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信息调查统计,到2008年1月为止,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共有183个,专业合作社15个,会员50人以上的78个,成员50以上的仅78个,注册登记的156个,占85.2%,未注册登记的有27个,入会成员23476户,带动农户92151户,资产总额2661万元,发展主要分布在种植、养殖、加工、销售四个领域多个产业。其中,盘县滑石乡核桃协会、盘县响水镇鲁楚蔬菜协会、水城县发耳果蔬专业协会、六枝特区岩脚镇养鸡协会、六枝特区郎岱镇养猪协会、六盘水市钟山区农牧产品联合会六家为省级试点。

(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运行模式

目前全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呈现多元化的发展特点,在组织形式上主要有专业技术人员领办和农民自己办两种;从发展类型上:技术服务型占4.37%,生产销售兼营型占53%,单纯生产型占39.34%,单纯销售型占1.64%,加工型占1.09%;从发育程度、产权关系、组织行为、生产经营等方面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龙头带动型。依托龙头企业建立协会,采取“公司+协会+基地+农户” 为主要运作形式,在稳定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产销关系,协调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如钟山区裕丰牧业有限公司与3个乡镇、6个农村合作经济组织300多户农民签订了养殖协议,公司提供部分周转资金、前期防疫工作、提供技术服务、负责销售、承担市场风险,保证农户养鸡利润每只在2元以上,农户只需提供鸡舍、场地、劳动力及部分周转资金。二是流通服务型。主要是依依托市场,由协会根据市场的需求,有计划地安排和发展生产,基本做到以销定产,避免了生产经营的盲目性,较好地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衔接。三是生产经营型。主要是政府围绕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开发组织建立的协会。这类协会主要是政府投入扶持资金,协会组织农户生产、销售,并负责培训和技术服务。如钟山区老鹰山养猪协会。四是示范带动型。主要采取“协会+能人+农户”的组织形式,围绕发展当地特色产业,以协会为平台负责向农户提供市场信息、产品销售、技术指导等服务。如六枝洒志乡茶叶协会理事会在理事会成员的示范下,带动种茶农户按统一的技术标准进行管理。五是村委指导型。一般由村级领导任会长,技术培训、质量管理、对外销售等环节都由村级组织负责,农户一般只负责生产。如六枝大用毛坡大蒜协会等。六是经济实体型。主要是由一部分加工营销大户、种植能手等经济能人,按照“自愿、民主、互利、平等”的原则组建协会,协会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统一收购农产品集中销售。七是产业带动型。“产业+协会+农户”为主要运作形式。以某一农产品或加工产品为主,成立农村专业经济协会,通过制订章程,明确会员的责、权、利,把分散农户连结在一起,促进了支柱产业的形成,增加了农民收入。如盘县四格乡马铃薯协会等。

(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运行现状

从总的发展方向来看,我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虽然数量不多,规模较小,但组建方

式灵活多样,区域特色初步显现,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服务领域日益广泛,为扩大产业基地规模、带动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很好地解决了家庭经营与市场经济的衔接问题,有效地解决了政府“统”不了、部门“包”不了、单家独户“干”不了的难题,是对农村经济体制的丰富、发展和完善。一是加快了市场流通,提高了农民的市场化组织程度和闯市场的能力。二是降低了农产品生产和交易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如水城县纸厂乡前进村果蔬协会与水城矿务局签订了生产和销售合同,形成“订单农业”,降低了生产和交易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三是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如水城县纸厂乡前进村果蔬协会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着力打造“一园”、“十基地”,促进结构调整,带动周边发展。一园即以前进坝子为重点,集观光、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观光园。十基地即150亩中华寿桃和艳红桃,400亩板栗,500亩花椒,1000亩华山松,200亩西瓜,200亩蔬菜,年产3000头的“三元”杂交仔猪、年出栏30000余羽的家禽,周边是1500余亩玉米和2500亩脱毒马铃薯。四是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入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各种服务,把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联为一体,把龙头企业和农户这两个经营主体结合起来,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五是提高了农民素质和农业的科技水平。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成员的示范引导、会员带、明白人教等形式,把农户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先进农业科技传到广大农户,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动了农业科技的普及。

从内部运行情况来看,我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还不规范,还不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形势需要。三分之一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能正常运作,三分之一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能正常运作,三分之一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只是一个“架子”,基本上没有开展什么有效活动。普遍存在规模不大,领域窄、力量弱、功能小,发展速度不快;合作组织的章程、管理制度、土地入股、劳动力股以及经营决策和收益分配等方面还不健全;合作关系不紧密,绝大多数还处于松散型阶段;发展不平衡,质量提高较慢;成员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之间的纽带主要是技术或服务,经济效益关系不紧密;一些合作组织一无资金,二无场所,三无专人,四无实体,综合实力普遍较弱,自我发展后劲不足。

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到位,合作基础薄弱。从主观上讲,一些部门和领导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积极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特别是部分乡、镇领导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性质、地位、作用和潜力缺乏足够的了解,认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群众自发组织起来的民间组织,属于扩大了的“个体户”,不正规,没有从怎样才能依靠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来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建立农业商品基地和创建农村支柱产业的高度去支持、去帮助。同时,相当多的农户不懂什么是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发展这种组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知之甚少,加之我国的合作化运动曾走过弯路,一些农民对加入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心存疑意,积极性不高。

2、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注册、管理等有法可依,有法进行规范,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就没有来自国家、政府层面的法律支持,使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工作缺乏统一的管理和指导,相当一部分处于分散,自由发展的状态。许多合作组织内部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有的协会没有登记注册,有的登记没有章程,有的有章程但制定很不规范,缺乏内部约束和激励机制,如管理制度、议事制度、监理制度、财务制度等,组织规范化程度不高;一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重大项目和活动中决策不民主,成员很少参与决策和管理。

3、成员素质较低,发展后劲不足。人才缺乏,成员综合素质低是制约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一大因素。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带头人大多文化素质、农技素质不高,适应市场经济的素质和能力不强,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缺乏。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内部成员文化素质偏低,基本上只有中小学文化程度,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也是极少数,整体素质很难适应现代农业的生产需要和要求。部分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无经济

成分实体,合作组织服务层次低、产业规模小、经济实力弱、辐射带动能力差,缺乏规模扩张的动力。

4、管理机制滞后,扶持力度不够。首先,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管理工作存在着多头管理和指导不力的现象。市虽明确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归市农业局农经站负责管理,但农经站由于人少事多等原因根本管不过来,指导和服务等工作基本上难以开展。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过程中,涉及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管理部门有各级涉农部门、各级科协、各乡镇,这些部门都可以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成立进行批复、指导,造成了管理混乱,情况不清,指导不力。 其次,各级政府虽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在资金和信贷方面也给予了一定的扶持,但数额有限,力度不够;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兴办实体或开展综合服务中,信贷、工商、税务、民政等部门的政策支持不够;政府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合作思想、合作原则、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培训不足;农业科研、推广组织及有关涉农机构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缺乏有效的协调配合,难以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系统的服务支持。

三、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对策和建议

(一)进一步深化对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认识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大农民群众为提高组织化组织程度,共同组建的一种“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受益”的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它是连接农民与市场的重要纽带,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途径,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载体,增加农民收入重要渠道,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和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凡是受市场经济支配的农业,都存在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而且这种组织已经成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事关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事关“三农”问题解决,事关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战略的实施,要从实践“三个代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这项工作摆到重要日程,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要把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做好“三农”工作、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抓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协调指导力度。

(二)进一步加强协调指导工作

我市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虽有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组织规模小,资金少,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这一阶段的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引导、规范。 目前,我市各级政府在组织指导合作经济发展上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职责不明,责任不清,手段不够,力度不大。为此,建议市政府进一步明确县以上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发展协调指导职责,并成立由市政府领导牵头,相关部门领导参加的市发展农村合作经济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仍设在市农业局,明确具体目标任务,加强对农村合作经济发展协调工作的指导。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承担统一管理和指导的职能。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好发展规划,抓好试点示范,搞好分类指导。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及时为专业合作组织的成立、登记、运行等提供辅导和咨询服务。要深入实际,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研究对策,为党委、政府提出决策建议。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规范管理,完善合作经济组织的内部运作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积累发展机制。县乡两级农经机构应尽快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监管服务制度,建立完整的专业合作组织档案,时刻掌握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动态,加强指导和服务。乡镇党委政府要把引导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三)加大财政扶持和政策支持力度。

1、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财政资助是农村合作组织健康发展的保障。由于农村专业合作

组织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除政府资助外的各项资金来源面窄量少,资金短缺已成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瓶颈。2007年全市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获得资金支持54.50万元,与贵阳、遵义等投入的二、三百万相比差之甚远,应当加大财政扶持力度:(1)政府应设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专项发展项目资金。在财政支农资金和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为创办各种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提供必要的启动资金;(2)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财政资金作为贷款贴息,以低息贷款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3)在各种综合性和专项投资、拨款、贷款、基金项目中,应列入支持合作组织的相关项目;(4)政府涉农项目的申报可以适当地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倾斜;(5)实行对新办的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给予补助,为农服务的大宗固定资产投入贴息,对从事一定经营活动、确有还贷能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给予担保。

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1)税收减免。今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4项税收优惠政策,即: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本社成员生产的农业产品,视同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业产品免征增值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从农民专业合作社购进的免税农产品,可按13%的扣除率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向本社成员销售农膜、种子、种苗、化肥、农药、农机,免征增值税;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本社成员签订的农业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合同,免征印花税。要积极研究国家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原则下,借鉴外地的经验和做法,加大支持力度。(2)信贷优惠政策。加大农村金融网点建设力度,改变全市农村金融网点布局不足的现状。目前,全市农村还有39个乡镇没有金融网点,要把农村金融网点建设纳入农村改革发展规划。信用社在信贷资金安排上要向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倾斜,积极帮助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解决发展中资金困难问题。要支持鼓励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组建民间担保公司,开展信贷担保业务,开展互助性融资担保。(3)提供便捷服务。工商部门要完善登记制度,简化登记程序,进一步降低登记门槛,放宽注册资金标准,减免登记费、验资费和工商管理费等;对办理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企业实行优先受理、优先核名、优先登记、优先提供咨询服务,在登记注册上提供工商法律帮助,指导专业合作组织完善相关登记手续。交通部门要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设“绿色通道”;农发、质监、科技等部门要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上提供优质服务;国土、发改、金融等部门各施其职,积极配合,认真执行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优惠政策,大力支持,形成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良好氛围。(4)实行项目倾斜。国家投资的退耕还林、品种改良、畜牧、扶贫、产业化、基本农田建设、改土改水建设等项目,重点向有优势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生产基地集中;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设备引进应纳入农业综合开发、扶贫整村推进、农业产业化项目总盘子给予统筹安排。(5)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以乡镇农业服务为重点的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农村“信息入乡”网络建设,推进市、县(区)、乡联网;进一步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建立农业质量监测体系和和农业标准体系,建成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力发展流通中介组织,加快农产品加工、存储、保鲜和运输体系建设,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创造条件。

(四)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力度。

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是一个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它的发展及发展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成员的素质和认识程度。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从提高农民认识和合作能力入手,让农民知道什么是是合作经济,参加合作经济组织的好处,合作的游戏规则是,怎么合作才有效率等,从而降低合作组织的制度创新成本。我市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也就是农民对发展合作经济的认识不足,平等合作思想和合作意识淡薄,积极性不高,风险意识较差,只能“利益共享”,难以“风险共担”。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合作经济基本知识,澄清模糊认识,唤起农民的合作意识,降低传统习惯对农民的负面影响,增强和提高广大农民参加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积极性。

农业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加大对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管理人才的业务培训工作,努力通过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院及职能部门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培养一批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把握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基本理论和具体操作方法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经营管理人才。当前,重点要抓好现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理事会人员、监事会人员、骨干人员的培训,在基层干部和农民中间造就一批熟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基本知识的骨干。

(五)正确处理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1、坚持“四个原则”。一是“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自己的组织,这就决定了政府及其部门只能进行鼓励、支持和指导,绝不能搞强迫命令和行政干涉;在内部管理中要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充分体现成员对组织内部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二是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的发展原则。走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的发展道路,不能搞一刀切。发展以什么形式和方式,应由农民自己选择、决定,只要是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发展方向,起到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作用,无论采取哪种形式和方式,叫何种名称,都予以肯定、鼓励和支持。三是发展与培育特色主导产业相结合的原则。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以产品为纽带,体现地方特色。要紧紧依托和发挥当地的比较优势,以优势特色主导产业为导向,从农民合作要求和市场需求出发积极组建体现主导产业特色的专业合作组织。四是从实际出发,积极稳妥的原则。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农业市场化发展中的新事物,不能强求在短期内发展较大的规模,要立足市情。在发展过程中,要结合本地农村发展的实际和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不能急于求成,以防欲速则不达。

2、处理“四个关系”。一是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关系。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是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必须建立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之上,决不能侵害农户的经营自主权,决不能形成对农户经营自主权的剥夺。二是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村集体组织的关系。目前,两者的职能、组织形式的差别,各有侧重,不能相互代替。但从长远看,用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原有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改造,加强其合作功能,十分必要。三是政府推动与群众自愿的关系。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需要政府的引导推动和必要扶持,但必须坚持群众自愿的原则,不能搞包办代替,更不能强迫命令。四是发展与规范的关系。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初期,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完善是正常的,不能求全责备。要本着先发展,后规范的原则,在发展的基础上逐步规范。

3、把握 “四个趋势”。一是合作领域纵深化趋势。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仅限于生产领域的一般合作已经不适应农产品竞争的要求,必须促进合作由生产领域向加工、流通领域拓展,通过加工、流通企业的带动实现产品增值、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二是合作方式紧密化趋势。办好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关键在于组织成员之间结成利益共同体,要通过完善规章制度,明确各自权利和义务,规范各自的行为,正确处理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与农户的利益分配关系。三是合作组织实体化趋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搞好自我服务、满足自我需求以外,必须增强经济实力,扩大经营范围,提高经营效率和竞争力,增强对农民的吸引力。四是外向型发展趋势。目前,大部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局限于在本村、本乡开展经济活动,不少合作经济组织还处于“单打独斗”状态,但仍有部分合作组织出现了跨区域发展态势,如发耳姜业协会等。要加强外向型跨区域合作的联合引导,促进合作经济组织从本土型向外向型转变,提高合作经济组织的外向度,进而提高合作经济组织的辐射水平和经济效益。

第五篇:《关于阳城县大力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思考》

第六篇:《关于县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了深入贯彻上级党委《关于认真做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工作的通知》精神,XX县科协在主席龙彩梅,副主席范青的带领下,组织专人,分头深入基层,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考察、走访座谈等形式,对全县范围内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农技协)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实地走访了西周干杂果业协会、范家营村养殖业协会、宏鑫药材协会、陕西丰马科技创新创业协会等12个基层协会,共召开5次座谈会,,广泛听取了广大群众关于农技协发展情况、取得的成效、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进一步推进农技协发展进程的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XX县农技协发展的基本情况

农技协是改革开放后广大农民为适应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我服务、自立发展、自负盈亏的农村专业技术经济合作组织。它是以农民为主体、农村技术能手和专业科技人员为骨干组成的社会公益性科普团体,具有技术经济和民间社团双重属性。

从1987年XX县第一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成立到现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县基层农技协经历了许多波折,协会数量变化起伏,示范带动作用时强时弱。发展鼎盛期曾有76个之多,但后来有的被其他经济组织取代,有的没有年检,有的纯粹没有登记,一度时期几乎没有一个规范的农技协组织。

2015年,中国科协开始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计划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以点带面、榜样示范”的方式,在全国评比、筛选、表彰一批有突出贡献的、有较强区域示范作用的、辐射性强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等先进集体和个人,带动更多的农民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掌握生产劳动技能,引导广大农民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结合这项工作,县科协大力宣传惠农政策,深入基层积极动员成立组织,农技协的发展也如雨后春笋般喜人。目前XX县在民政局正式注册登记的农技协19个,注册会员3976 名,遍布全县各镇,涉及粮油、瓜果、蔬菜、花卉、药材、农产品加工及畜牧养殖等 20多个门类。

从目前农技协的基本情况来看,大致可分为五种类型:一是技术交流型,主要是会员之间进行技术交流、切磋技艺,达到共同提高、共同致富的目的。绝大多数协会有此功能。二是技术经济服务型,主要为会员提供产前、产中技术服务,为会员提供生产资料等。例如驸马庄养殖业协会于2015年筹建的猪人工授精技术服务站,就承担着为会员统一引进良种、统一防治病虫害、组织农机服务等功能。三是技术兼经济和经营实体型,主要帮助会员进行产品的统一加工和营销。例如马江小营手工空心挂面协会建有自己的实体空心挂面厂,协会为会员统一标准,由会员分散加工,实体统一销售。四是科技开发型,即根据生产需要,开展研究、试验、示范、推广。如岐山林业核桃产业协会,承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高效可持续”农林复合系统构建及调控技术研究项目。五是股份实体型,主要以会员入股的形式合作兴办股份制技术经济实体。例如XX县仓颉庙蔬菜协会创办下属经济实体仓颉庙蔬菜专业合作社。这五种类型的农技协,反映了农民的需求和协会自身的实际,是农民因地制宜,自我发展,自我创新的结果。实践证明,基层农技协切实做到了一个协会带动一方农民,兴起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起到了带领周边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的龙头作用。可以说XX县农技协组织数量多、门类较全、运作基本规范、竞争有力,发展前景广阔。

二、农技协在促进县域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基层农技协活跃在生产第一线,上联党委政府,下联千家万户,外联商品市场,内联会员个人,是我县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促进我县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关于县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县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是提供农产品产销服务。包括新品种供给、质量标准、产品包装、品牌等的统一,产品信息的上传下达,销售合同的签订,组织生产培训等多项工作。如小营村手工空心挂面协会,为了把传统产业做大做强,他们在协会的基础上创办了空心挂面厂,从技术信息服务、资金扶助、产品研发、销售等方面竭力为会员提供服务。先后组织挂面加工户到北京、杨凌等挂面加工基地参观学习,定期对挂面加工户进行技术辅导,统一质量、统一标准。协会还与信用社联系,为困难户担保贷款,积极注册“笑盈牌”商标,统一负责销售,彻底解决了会员的后顾之忧。现在,挂面产业已辐射到毗邻陈仓、凤翔等6个县15个乡镇62个村的1825户,年总产量达到1460万斤,产值8760万元,会员人均纯收入达到10080元。该协会生产的手工空心挂面还在第七届中国西部交易会上荣获金奖。

二是发展规模经营,小协会带动大产业。基层农技协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将分散的、小规模农户组织起来,依靠科技,面向市场,发展规模经营,走产业化道路,逐步解决了小农户进入大市场所面临的交易费用高、市场风险大、产品销售难、市场信息不灵等问题,担负起了农民一家一户办不好、办不了、办不起、不划算的事情。如驸马庄养殖业协会,坚持实施公司+农户+协会和猪、牛、羊、鸡四个品牌一齐上的发展战略,已形成了以养猪业为主导,奶牛、肉羊、笼养鸡为辅助的“一村一品”生产格局。为了提升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壮大产业链条,养殖业协会在全村推广了沼—果—菜同发展的模式,初步建立了养殖业排污沼气化处理、沼液促进果菜发展的新格局。全村已建成沼气池500口,发展苹果500亩,建成蔬菜大棚92个200亩,为全县农业产业化树立了典型。

三是搭建服务平台,社会化服务活动初显成效。我县农技协积极参加科技成果展示活动,五年来,有四个农技协有组织地参加了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成果博览会,参会的农技协先后与有关参展单位达成了农用物资、生产资料的采购、农产品销售、人员培训、新技术、新品种引进等协议。一个协会加入知网,开通了科普网络书屋,会员及广大村民可同步免费在线阅读上百种电子书刊,图书视频,进行在线交流互动,极大地提升了科普工作效率,丰富了服务内容。

通过农技协组织这个有效的联合平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扩大了市场占有率,使广大会员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 发展比较成熟的基层农技协在产品销售中基本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品质,统一包装,统一价格,统一销售。如今小营村的挂面、张家沟的薄皮核桃、孙家的苹果、北寨子的鸡蛋、驸马庄的生猪、落星堡的猕猴桃已经成为我县乃至我市农业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三、农技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县农技协在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与矛盾,亟待认真研究解决。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

一是领导重视不够,缺乏政策扶持。镇村领导及有关部门对农技协的作用认识不足,对农技协的发展缺乏有力的支持。调查中不少农技协负责人反映政府对农业各类扶持资金到不了协会手里,而协会对农户的服务都是无偿服务,使协会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严重缺乏政府的支持和政策的扶持,尚未建立政府与农技协沟通的渠道。北寨子养殖业协会的20万元项目款(2015年中国科协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小营村手工空心挂面协会的20万元项目款(2015年中国科协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和枣林林业核桃产业协会的5万元项目款虽经县科协与财政局多次协商,协会负责人也多次跑财政局,目前45万元项目款仍未拨付到位,极大地影响了协会的正常运转和工作积极性。【关于县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文章关于县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出自

二是运行机制落后,抵御风险能力弱。表现在组织形式上:大部分农技协都处于初级阶段(即技术交流型及技术服务型),“小、散、弱”现象十分突出,质量提高较慢。有部分农技协由于科技含量低,信息渠道狭小,融资渠道单一,尚处于一无资金,二无场所,三无专人,四无经济实体的状况,综合实力普遍较弱,市场竞争能力差,其作用难以显现。只有少数协会可同时提供生产资料和销售渠道等(即技术经济实体型)。运行机制上:组织化程度差,协会与会员之间没有经济利益捆绑,即使有实体牵头的协会,组织仍较松散,凝聚力不强,抗御风险能力弱,部分会员民主意识、合作意识、诚信意识还不强,自我组织、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能力偏低,会员之间联系较松散。部分协会属于家庭型,会员与协会之间的连接仅靠一般的技术服务和亲情关系为纽带维系,经济利益关系不紧密。在开展活动上:由于协会没有资金来源,时常处于力不从心,组织无力,从而缺乏号召力、战斗力。还有部分农技协体制不明,产权不清,缺乏必要的规章制度和内部管理机制,相当一部分农技协没有注册登记,地位不合法,也无法获得政府惠农政策的支持。

三是经营理念较差,缺乏市场竞争力。农技协产业化经营程度及市场化程度不高,缺乏自己的核心技术,产品处于初级阶段,结构单一,没有进行深加工,附加值较低,市场发展空间小,竞争力较弱,服务大都还处于无偿服务,很难从服务中发展。另一方面,市场意识弱,传统的“小富即安”的意识顽固,不想博击市场,做大事业,大市场观念淡薄,农技协缺乏市场竞争力,有的步履艰难。

四是利益协调机制不规范,不成熟。协会与农户,农户与基地或龙头企业的关系大多停留在单纯的买卖关系上,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不能分享经营的成果。在守约履约上,合同双方受各自利益驱动,常常是市场价格高时,农民不愿意将产品交给企业,甚至弄虚作假、以次充好;当市场价格低时,企业又以种种理由不按保护价收购农民出售的产品,甚至压级压价。

五是资金缺乏,发展后劲不足。资金缺乏是制约农技协运行的瓶颈,发展新产业和扩大规模等许多业务无法有效开展。到目前为止,金融机构还不能向农技协提供贷款,大多数农技协未建立强有力经济实体,无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改进措施及意见建议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这充分说明了党中央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重视和肯定,同时也为农技协的发展迎来一个新的机遇。全县基层农技协要有新的更大的发展,必须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对农技协工作的认识。全县各级领导要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和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来认识农技协在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充分认识农技协发展的规律性、必然性,将农技协的发展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规划,研究制定出有利于农技协建设与发展的各种配套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农技协自主自愿、因地制宜、多层次多类型多元化发展,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引导、扶持和管理,促进其健康发展。建议县委、县政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建设和发展的意见》,为我县农技协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二是拓宽推进农技协发展的融资渠道,推动农技协不断发展壮大。农技协是由从事同类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户(专业户)自愿组织起来,在技术、资金、信息、购销、加工、储存等环节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以提高竞争能力,增加会员收入为出发点,以农业产业化为目标的非营利性组织。它与农民合作社不同,一是登记机关不同,农技协是民政部门登记,而农民合作社(专业合作社、股份制合作社)是工商部门登记;二是作用不同,农技协是以服务为目的,而合作社是以营利为目的。但合作社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使营利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了法律保障,而农技协至今没有一个规范的管理办法,从而出现无法贷款、许多好的项目没有资金注入,登记、年检与其他行业(营利性)协会混淆,准入门槛过高的情况。建议县委、县政府建立农技协在信贷、税收、财政项目资金支持等方面的准入机制。在培训经费等方面,拓宽推进农技协发展的融资渠道,采用增加县科协、县农技协科普专项经费等方式解决诸如农村实用技术推广培训、表彰在农业农村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优秀农技协、农村科普带头人等相关问题。【关于县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各类报告

四是加强农技协的自身建设,实现民主办会,规范发展。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技协自办或联办经济实体,建立利益联接机制,逐步完善服务功能,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和对会员的凝聚力、对农民群众的吸引力,使农技协的发展不断趋于完善。各级科协组织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加强对农技协的管理、服务和指导,引导农技协在组织体系、利益分配、内部管理、激励和约束机制等方面加以规范,建立科学的组织体制,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有效的风险保障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增强抵御风险能力。

五是加强农技协队伍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力度。一是要加快县农技协的建设,坚持“发挥优势、发展特色、服务城市、富裕农村”的工作思路,在顺应农村发展趋势,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二是要加大农技协队伍的培训力度,特别是加大对会长、理事长的培训力度,增强基层组织的发展活力,提高农技协队伍构建和谐社会的综合能力,为做好农技协各项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三是用信息化提升农技协发展速度,通过建设农技协信息网,构建数字化服务平台,把信息、技术、市场、资金、农户等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农技协信息技术的服务水平和应用能力。

六是继续开展不同层次的农技协项目培育和申报工作。县科协继续认真组织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和“科普惠农富民计划”,加强与省市科协联络沟通,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在抓好县级示范农技协建设的同时,扎实开展市级示范农技协的培育和申报工作,同时要求示范农技协积极推广经验,发挥示范作用,带动更多的农技协步入健康的发展轨道,力争全县农技协总体迈上新台阶。

"

第七篇:《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的报告

××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尝试,近一年多来得到较快的发展,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注入了新的动力,在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现状及基本情况

××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同全国一样由专业技术协会、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三种形式组成,发展分为能人领办型、企业带动型、政府创办型三种模式。至今全县有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拥有会员余人,社员人,其中专业技术协会个,专业合作社个,综合服务社个,主要发展产业有五倍、黄牛、茶叶、乌鸡产业,主要经营茶叶产品加工、农副产品流通、农资供应、商品黄牛、商品乌鸡、鸡苗供应等。这些合法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进程,推动了农民市场组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随着农村经济形势急剧变化,我县部分农民、能人、加工企业渴求致富的新门路,寻求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新品种以及相关的技术、信息服务,寻求先进的生产管理、市场营销、抵御市场风险的新模式。因此,我县出现了自发、自主、自愿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的良好态势。早在年前牛寨新华成立过五倍子专业协会,也是全县××年前唯一的一个专业合作组织,因市场等各种因素,现已名存实亡。在××年盐津宏发农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带动组建了“××乌鸡专业协会”,重新拉开了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序幕,紧接着县供销社创办了“农副产品流通协会”和“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今年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对自发、自愿要求建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地区进行指导和帮助,建立了程序合法、手续完备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个。这些合作经济组织分别是:兴隆乡蒿芝村创办的“养牛专业协会”;兴隆乡远江黄牛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带动型“大田村养牛专业协会”;普洱供销社茶厂带动型“串丝乡龙溪茶叶专业社”;盐津乌鸡协会和宏发农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带动型个乌鸡专业合作社,即:牛寨胡家湾、牛寨包谷厂、兴隆灯草田、盐井田坝、庙坝大坝专业合作社;滩头乡能人领办型“新田村农资综合服务社”。这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特色产业的良性发展,促进了科技进步,对增加农民收入,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全县个合作经济组织也有部分初见成效,促进了产业的发展。今年,盐津县乌骨鸡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在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帮助下,采取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子,形成生产销售一体化的服务格局发展乌骨鸡产业。在个多月的时间里,相继成立农民自发组织的农村乌骨鸡专业合作社分社个,申请入社会员人,通过讨论,批准入社会员多人;培养小鸡孵化户户,每户年可孵化小鸡至万只;建立盐津生态乌骨鸡县外销售点个,分别是重庆、昆明、宜宾、昭通。通过盐津乌骨鸡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和引导,盐津乌骨鸡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年全县年养鸡万只,今年—月,全县养鸡万多只,比去年全年养鸡增加多万只。乌骨鸡产业发展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今年以来,成立农村养牛专业技术协会个,起到了发展农村产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丰富的草资源和大量被浪费的植株桔梗,促进了黄牛产业的发展。已取得了明显成效。××年月蒿芝村“养牛协会”成立以来,发展会员名,产生了《协会章程》。成为盐津县第一个真正由农户自发组织的养牛协会,该协会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建成一个冻精改良站,现已配种头,有的已经产仔,且效果明显。通过该协会的引导,已有个会员从大田中心牛场引进西门塔尔牛头,一部分会员与大田中心牛场实行利益分成饲养良种牛,该种牛长势喜人且肉质优良,已逐步得到大家的认可。【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目前,蒿芝村黄牛存栏达头,产值近万元,年增长,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串丝农村专业合作社成立后,使近亩失去管理的高标准良种茶园得到科学的管理,新田村农资综合服务社,解决了该村农资难的问题,社员和农民十分满意;其他协会目前正在发展中。通过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生产的产品不愁销路,利益有了保障。

二、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运作方式

今年我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在促进产业化,推动农民市场化组织程度、增加农民收入上初见成效。在我县农业生产水平不高,产业不强不大、农民市场组织程度低,导致农业增效不高,农民增收难的情况下,探索到一条创新农业的有效途径。建立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走协会专业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新型经营模式,把产、加、销联为一体,整合企业与农户,集中力量面对大市场,促进农村产业发展,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提高农民市场组织化程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就有希望。通过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章程,用制度引进先进的使用技术,达到农业产业规范化生产、规模化管理、规范化发展,走良性发展轨道,实现利益双赢、共受益。

(一)规范管理。兴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需要具备一的基础条件,坚持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

⒈有明确的发起人和一定数量的成员。凡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同时鼓励机关干部、农业技术人员带头创办和参与农村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活动。均可以发起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凡从事同一专业生产经营者不受行政区域限制,都可自愿加入,但其专业技术协会不少于人,专业社和综合服务社成员一般不得少于人。

⒉有共同的专业生产经营项目和具体的合作内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围绕某个农产品专业生产经营项目或产品组建,在购销、加工、储运、信息、技术等环节开展互助合作,确定适宜的项目作为合作的载体,通过项目的组织实施,使成员的共同经济需求得到满足。

⒊有比较规范的合作经济组织章程,内部管理制度。章程和相关制度要结合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实际来制定。

⒋有一定的经营要素基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了向农民提供服务和参与市场竞争,需要具备一定的资金、技术、设备以及土地、建筑物等经济要素。合作经济组织建立所需资金,可以通过收取会费、接受捐赠、政府资助、经营收入、利息及其它合法收入取得。参与合作的成员可以土地等经营要素以及其他自行商定的方式筹集经费。

(二)加大扶持力度。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弱势群体为解决自身困难,改善自身处境而成立的合作组织,必须加大扶持力度。

⒈加强合作经济组织基础设施,营销网络及示范点建设 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fanwen116520/

推荐访问: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农村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