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阅读试题答案赏析

来源:古诗词鉴赏 时间:2016-04-19 10:40:51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古诗词鉴赏】

第一篇:《2013年高三语文测试卷》

2013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暑期单元测试卷

注意事项:本试卷共6页,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班级、姓名、座号及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卷指定处。

一、1、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怨灵修之浩荡兮,_______________ ___。(屈原《离骚》)

(2)制芰荷以为衣兮,__________ _____ _。(屈原《离骚》)

(3)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4)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

(5) ,锦鳞游泳;岸芷汀兰, 。(范仲淹《岳阳楼记》)

(6) ,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7)余立侍左右, ,俯身倾耳以请。(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8)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二、文言文阅读(共25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每题2分,共10分)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道歉 .

B、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信:实在 .

C、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就:靠近 .

D、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矜:怜惜 .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D、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方式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B、而相如廷叱之 ..

C、天下云集响应 D、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

5、下列句子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2分)

A、才能不及中人 B、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C、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D、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6、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2分)

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当其欣于所遇

C、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D、不拘于时,学于余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

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谊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旧法。奏之,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

遑也。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谊追伤之,因以自喻。谊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鹏飞入谊舍,止于坐隅。鹏似鸮,不祥鸟也。谊既以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谊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乃为赋以自广。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至,入见,上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谊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乃拜谊为梁怀王太傅。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谊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年三十三矣。

先是,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是时丞相绛侯周勃免就国,人有告勃谋反,逮系长安狱治,卒亡事,复爵邑,故贾谊以此讥上。上深纳其言,养..

臣下有节。

孝武初立,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贾嘉最好学,世其家。

刘向曰:“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也。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

(选自《汉书〃贾谊传》有删改)

【注】①釐: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召置门下,甚幸爱 幸:宠幸 .

B、悉更秦之旧法 悉:全部 .

C、是时丞相绛侯周勃免就国 国:国都 ①【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其七)|姜夔|鉴赏阅读试题答案赏析】

D、逮系长安狱治,卒亡事 卒:最终 .

8、下列句子陈述的内容能直接说明贾谊才学优异的一组是( ) (3分)

①(贾谊)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②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③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 ④谊追伤之,因以自喻

⑤文帝思谊,征之 ⑥孝武初立,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

A、 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9、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因为与李斯是同乡,贾谊曾经向李斯学习并侍奉他。

B、读书人认为贾谊很有才能,而绛侯、灌侯等人却认为贾谊学识浅薄。

C、因为文帝的谦让,贾谊的许多想法未能变为现实。

D、文帝向贾谊问及鬼神的事,被贾谊的回答所折服,认为自己的见识不如贾谊。

10、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

(2)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

三、古代诗歌阅读(共12分)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其七)

姜 夔

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

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

【注】①姜夔于绍熙二年(1191)冬,到石湖范成大处做客,除夕晚上乘船回家,途中写下了十首七绝。此为第七首,描写诗人只身夜渡太湖的情景。②笠泽:指太湖。③长桥:指垂虹桥,北宋时建,在今江苏吴江市。

( 1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这一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3分) ( 2 )有人说“雁影”是作者的化身,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请作简要说明。( 3 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2)题。(6分)

③②①

官舍竹

[北宋]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①。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明年纵使量移②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①闲官: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衔,所以称“闲官”。②量移:多指官吏因罪远谪,遇赦,酌情调迁近处任职。

(1) 请赏析颈联中“拂”字和“侵”字的妙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首诗主要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写出了竹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四、文学名著阅读(共21分)

13、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

(1)三英战吕布中的“三英”分别是 、关羽、刘备。

(2)曹操大权在握,行为日渐专横。为了探视百官之心,在 时,曹操故意做出欺君之举。

(3)关羽被困下邺外面的土山之上,张辽前来劝降。关羽与之约定三事,即:一者,只降 ,不降曹操;二者,二嫂处要好好侍奉,一应上下人等,不许到门;三者,但知 消息,不管千里,便当辞去。曹操同意了这三件事。

(4)水镜先生说“得其一便可安天下”的两个“天下奇才”,伏龙是指 ,凤雏是指 。

14、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5分)

A、孙坚从皇宫废墟的井中捞出一枚玉玺,便托病辞归江东,不想事情泄密,袁绍向他讨取玉玺,还写信给荆州刘表,叫他拦截孙坚讨玉玺。孙坚对他们均发誓说,如果拿了玉玺,“死于刀箭之下”。

B、吕布被曹操打败后投靠刘备,张飞不容他,吕布只好领兵住在徐州附近的小沛。曹操视刘备、吕布为心腹之患,怕二人合力进犯,于是封刘备为徐州牧,下密诏让他杀掉吕布。刘备不忍,操又下诏让刘备讨伐袁术。

C、关羽为曹操立功后,挂金封印,一路上杀颜良,诛文丑,历尽千辛万苦欲和刘备会合。走到古城时,占了城的张飞认为关羽投降了曹操,不肯相认,要关羽在三通鼓后斩了蔡阳,才肯相认。关羽在一通鼓未尽时便斩了蔡阳。

D、袁尚兵退冀州,曹操采用许攸的计策,令士兵围着冀州城的城墙挖出一条两丈深的战

壕,然后掘开漳河,引水淹冀州。审配虽知,但认为河水太浅,不加提防,结果水灌全城。更兼城内弹尽粮绝,军士饿死殆尽。冀州城因此被曹军攻破。

E、袁术派纪灵攻打刘备,并送吕布粮草和迷信,要他不救刘备。刘备写信向吕布求救,吕布设宴调解。纪灵将吕布的方天画戟插在辕门外一百五十步处,并说如果吕布射中画戟小枝,两家罢兵;射不中,则两家厮杀。结果辕门射戟应声而中,避免了一场厮杀。

15、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5分)

A、刘备请诸葛亮出山一起回到新野后,终日与他共论天下大事,并说“吾得孔明,犹鱼之得水也”,张飞、关羽皆心存不服。不久得到战报,夏侯惇率十万曹军正向新野杀来。诸葛亮经过周密安排,在博望坡火攻曹军,大获全胜。至此,关、张二人对孔明心服口服。

B、张飞在长坂坡设疑兵,叫随从在马尾上拴树枝,往来奔跑,冲起尘雾,使曹军莫知虚实不敢轻进。他单骑立于桥上,大吼三声,吓得夏侯杰肝胆碎裂而亡,曹操及其军众仓皇而逃。张飞见曹军已退,便令拆断桥梁,曹操方知中了张飞疑兵之计。

C、蒋干为了立功,带着假意助曹的庞统来到曹营。徐庶见到庞统,教他用连环计。庞统借机向曹操献了锁战船的连环计,为火攻曹操创造了条件。

D、曹操杀了马腾父子,马超起西凉兵马与韩遂联合为父报仇。曹操给韩遂写信,故意把紧要之处涂抹掉。韩遂得信,莫名其妙。马超看到涂抹处,果然猜疑韩遂是与曹操有密谋。韩遂有口难辩,两人互不信任。曹操趁机进攻,马超大败。

E、陆逊乘胜追击,来到夔门关外。只见江岸边有乱石八九十堆,摆成了一个阵。陆逊进阵观察,却无路可出。幸得诸葛亮岳父黄承彦指路才走出来,并告诉他,这是诸葛亮设下的“八阵图”,并告诉他诸葛亮就在附近。陆逊害怕诸葛亮,决定不再追赶,班师回朝。

16、简述题(二选一)(5分)

(1)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原来蔡夫人素疑玄德,凡遇玄德与表叙论,必来窃听。是时正在屏风后,闻玄德此言,心甚恨之。”

刘备说了什么话招致蔡夫人忌恨?蔡瑁在襄阳设宴想要除掉刘备,刘备是如何脱险的?请简要叙述。

(2)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操惶遽,乃持刀跪下曰:“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

“恩相”是谁?简述曹操行刺的故事情节。

五、文化经典阅读(共12分)

17、阅读下面文化经典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第二篇:《寒假高三语文自测卷二》

寒假高三语文自测卷二

金陵中学王奎礼推荐

本试卷共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3分) ....

A.胆量/酌量 渲染/眩目 呼天抢地/格外抢眼 ......

B.藤蔓/蔓延 洗刷/洗涮 三天两宿/露天宿营 ......

C.锃亮/赠别 贮藏/伫立 光风霁月∕其甘如荠 ......

D.蒙骗/蒙混 嗔怪/瞋视 参商之阔/参差交错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

A.南极内陆考察队队员如过江之鲫,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在南极冰盖上开展了为期55....

天的科学考察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

B.不论是远处观望,还是近处直观,四姑娘山都似四位亭亭玉立的少女脚踏云端,手拎花篮,在逍遥自得春游仙界。 ....

C.我的书屋虽小,但书却特别多,仅《诗经》《孟子》《庄子》《论语》《三国演义》就堆满了书架,有的朋友曾说,你的书屋真是汗牛充栋啊。 ....

D.地质学专家认为,到目前为止,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只是冰山一角,比如在地震预报方....

面,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太少。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有关“页岩气开采”的三个关键性词语。(4分)

当前,一种新型天然气开发供应技术正从美国推广至世界各地,这种技术被用来提取一种黑色岩石层(页岩)中的气体——页岩气。近两三年来,美国对页岩气的开采取得了惊人的成果。美国页岩气年产量从2007年的340亿立方米跃升至2009年的900亿立方米,预计到2015年,美国页岩气的年产量将达到1800亿立方米。国内第一口页岩气实验井位于四川,工程改造已于2009年底顺利完成。值得欣喜的是,国内能源企业已开始技术层面合作,以加速中国页岩气的开发进程。

页岩气开采: ▲ ▲ ▲

4.请以“沪杭高速列车”为陈述对象,把下面的几个句子重新组合成一个单句,可适当增删个别词语,改后要语句通顺,意思完整。(5分)

①沪杭高速列车的运营时速将达到350公里以上

②这种国产高速列车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子弹头”

③沪杭高速列车采用了最新高铁技术

④它是由北车唐车公司和南车青岛四方公司生产的

答: ▲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陆俟,代人也。曾祖干,祖引,世领部落。父突,道武初帅部人从征伐,数有战功,位离石镇将、上党太守、关内侯。

俟少聪慧。明元践祚,袭爵关内侯,位给事中,典选部、兰台事,当官无所挠。太武征赫连昌,诏俟督诸军镇以备蠕蠕。与西平公安颉攻克武牢,赐爵建邺公,拜冀州刺史。时考州郡,唯俟与河内太守丘陈为天下第一。转武牢镇大将。平凉休屠金崖、羌狄子玉等叛,复转为安、定镇大将,追讨崖等,皆获之。

迁怀荒镇大将。未期,诸高车莫弗惧俟严急,请前镇将郎孤。太武许之。征俟,至京朝见,言不过周年,孤身必败,高车必叛。帝疑不实,切责之,以公归第。明年,诸莫弗果杀孤以叛。帝闻之大惊,召俟问其故。俟曰:“夫高车之俗,上下无礼,无礼之人,难为其上。臣莅以威严,节之宪网,欲渐加训导,使知分限。而恶直丑正,实繁有徒,故讼臣无恩,称孤之美。孤获还镇,欣其名誉,必加恩于百姓,讥臣为失,专欲以宽惠临之,仁恕待之。无礼之人,易生陵傲,不过期年,无复上下。既无上下,然后收之以威,则人怀怨憝。怨憝既多,败乱彰矣。”帝叹曰:“卿身乃短,虑何长也!”即日复除散骑常侍。 帝征蠕蠕,破凉州,常随驾别督辎重。又与高凉王那复渡河南略地。仍迁长安镇大将。与高凉王那击盖吴于杏城,获吴二叔。诸将欲送京师,俟独不许,曰:“若不斩吴,恐长安之变未已。一身藏窜,非其亲信,谁能获之?若停十万众追一人,非上策也。不如私许吴叔,免其妻子,使自追吴。”诸将咸曰:“今获其二叔,唯吴一人,何所复至?”俟曰:“诸君不见毒蛇乎?不断其头,犹能为害。况除腹心之疾,而曰必遗其类,可乎?”遂舍吴二叔,与之期。及期,吴叔不至,诸将皆咎俟。俟曰:“此未得其便耳,必不背也。”后数日,果斩吴以至,皆如其言。俟之明略独决,皆此类也。迁内都大官。

(选自《北史〃陆俟传》)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3分) ..

A.典选部、兰台事,当官无所挠 挠:屈挠。 .

B.明元践祚,袭爵关内侯 袭:继承。 .

C.诏俟督诸军镇以备蠕蠕 镇:镇守。 .

D.免其妻子,使自追吴 免:释放。 .

6.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明陆俟“聪慧”的一组是 ( ▲ )(3分) ..

①道武初帅部人从征伐,数有战功。

②时考州郡,唯俟与河内太守丘陈为天下第一。

③今获其二叔,唯吴一人,何所复至?

④言不过周年,孤身必败,高车必叛。

⑤不如私许吴叔,免其妻子,使自追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

A.陆俟聪明能干,他说不过一年,郎孤一定被害,高车一定反叛,皇帝听后就感到惊奇。

B.陆俟不同意把盖吴的二叔送往京城,他想办法利用盖吴的二叔擒获了盖吴。

C.放走盖吴的二叔后,到了约定的时间,盖吴的二叔不来,众将领都怪罪陆俟。【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其七)|姜夔|鉴赏阅读试题答案赏析】

D.陆俟任职怀荒镇大将不到一年,诸高车族首领莫弗要求换将,太武帝答应了请求。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莅以威严,节之宪网,欲渐加训导,使知分限。(4分)

答: ▲

(2)又与高凉王那复渡河南略地。仍迁长安镇大将。(3分)

答: ▲

(3)遂舍吴二叔,与之期。及期,吴叔不至,诸将皆咎俟。(3分)

答: ▲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9题。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其七)①

姜夔

笠泽②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

长桥③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

注释:①姜夔于绍熙二年(1191)冬,到石湖范成大处做客,除夕晚上乘船回家,途中写下十首七绝,此为第七首,描写诗人只身夜渡太湖的情景。②“笠泽”指太湖。③“长桥”指垂虹桥,北宋时建,在今江苏吴县。桥东西长千余尺,前临太湖,横截吴江,称三吴绝景。清代已废。

(1)由“雁影”可以联想到杜甫《旅夜抒怀》中表达自己只身飘泊、孤寂无依之情的哪两句诗?(2分)

答: ▲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4分)

答: ▲

(3)有人说“雁影”是诗人的化身,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请作简要说明。(4分)

答: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故夫知效一官, ▲ ,德合一君, ▲ ,其自视也亦若此矣。(庄子《逍遥游》)

②秋风萧瑟,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③去来江口守空船, ▲ 。夜深忽梦少年事, ▲ 。(白居易《琵琶行》)

④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 。(辛弃疾《破阵子》)

⑤寄意寒星荃不察, ▲ 。 (鲁迅《自题小像》)

⑥独学而无友, ▲ 。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题(20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1~14题

有诗的夜晚

蒋建伟

娘用火柴把天上的一个月亮点着,娘说,儿啊,什么时候你把书上的字读得不像字了,心就全都亮了。

我不理娘,因为字是方的、话是圆的,娘就知道一个劲地骗人。

大地上漂浮着一个小小的村庄,黛蓝黛蓝的,小得像一只正睡觉的黄嘴唇麻雀,捧在手心,叫也叫不醒它。娘扯着我的手准备下地割麦子,我也像黄嘴唇麻雀一样老睡不醒,跟在娘的屁股后头。小时候的月亮真大啊,靠近了,能听见月亮的呼吸,我用另一只手去抓月亮,第一把,什么都没有抓住,第二三把还是老样子,我后来干脆跳起来去抓。娘嫌我没本事,使劲扯扯我的手,自己却看都不看天上,镰刀一扬,“哗啦”,月亮上的河水就流淌下来了,铺天盖地地流淌下来了,凉凉的,爽爽的,滑滑的,颤颤的,像银子。

月光下的庄稼地,开始移动着两个黑点,一大一小,水墨色的麦浪像雾一样散漫开来,天地之间的一缕缕薄荷香躲藏在人的嗓子眼,半是憋,半是咽,却拦也拦不住,拐弯抹角还是溜了。下弦月了,有露水,娘害怕麦黑沾在皮肤上起痒痒儿,就把袖口和裤口扎得严严实实的,娘浑身沾满了麦黑,看上去更黑了。娘弓着腰,搂住一把麦秧儿,“哧”,镰刀随便那么一跳舞,麦秧儿就像我一样很听话,躺在娘的身后,躺成了一座座大山小山。我累坏了,一屁股坐在麦秧小山上乱喘气,问娘,到底这麦子要割到什么时候?娘说,傻瓜啊,你说呢?我说,不知道。娘愣怔了一会儿,没有说什么话,只是看看天,看看庄稼地,看看我,渐渐地,眉头皱成了一个疙瘩。我一惊,一骨碌爬起来,拍拍屁股慌乱着问娘,虫,长虫呢?娘,你,你可别吓唬我呀!娘“哈哈哈”地坏笑,忽然笑噎住了,眼泪鼻涕都笑出来了,耷拉了很长很长,热气腾腾的,像红薯粉条,像土豆丝儿,就使劲咽了一口,继续笑。我也笑娘不讲卫生,也笑出了眼泪鼻涕,也咽了三四口,只不过那味儿,咸咸的。

等笑够了,我和娘一排,开始比赛割麦子,看谁割得快。不一会儿,我心急,抢着手脚往前割,把麦秧儿拦腰割,或者挑距离麦穗不远的地方割,身后,是高高低低的麦茬儿,不论怎么看,都好像狗啃骨头似的。可是,再回头看看娘的身后呀,麦茬儿齐刷刷贴着地皮,短,怎么看都像是娘在给庄稼地剃头。我想,过不了一两个小时,庄稼地就会变成月亮地,水墨色的麦浪就会消失,水汪汪的月光就会消失,我和娘也会消失了的……

直到有一天,我在娘点亮的月亮下读书,从字里读出了诗,从诗里读出了千里之外的娘、病痛里劳作的娘,读出了我的乳名,读出了天上的很多个月亮,这时候,我不敢再往下读了。

娘在,老家就在,什么时候想娘了,我想我们就该回老家了。

(摘自2009年第12期《散文选刊〃下半月》)

11.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1)娘嫌我没本事,使劲扯扯我的手,自己却看都不看天上。(3分)

答: ▲

第三篇:《高三语文冲刺试题》

语基+默写+古诗鉴赏(一)

(推荐时间:30分钟)

一、语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呕歌 绩优股 包涵 斐然成章

B.究竟 一溜烟 讲授 以儆效尤

C.竣工 策源地 信札 涸泽之鲋

D.视察 亲合力 通宵 长吁短叹

2.(2012·宜春市高三期末统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 )

A.春秋时期的俞伯牙,他在停泊的小舟中专心致志地鼓琴,樵夫钟子期竟会听得出神..入化。 ..

B.迪拜危机后,酒店开始有选择地接待旅行团。中国游客首当其冲,成为帆船酒店新....

的入住客生力军之一。

C.每逢国家危急存亡之秋,爱国主题便会放射出异彩,陆游继承了这个传统,并把它发扬到了前无古人的高度。 ....

D.新型激光光动力疗法作为一种精确制导、定向爆破的高科技医疗技术,近年来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为许多血管瘤患者解除了心腹之患。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达·芬奇家居在其官方微博发表声明,表示其向媒体投诉中央电视台记者李文学的材料均有证据佐证,并已举报司法机关。

B.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C.黄仁宇先生开创了一种新型的历史随笔,用清新俊朗的文字把谨严的学识和博通的史观熔于一炉,使学术著作成为大众的精神美食。

D.铁道部门为鼓励乘客采用新的购票方式,从元旦起,相对于车站窗口和代售点的购买方式,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获得优先购票权。

二、名句名篇默写【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其七)|姜夔|鉴赏阅读试题答案赏析】

4.古诗文填空。

(1)引壶觞以自酌,________________。倚南窗以寄傲,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2)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

(3)把吴钩看了,____________,无人会,____________。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阁夜》)

三、古诗鉴赏

5.(2012·江西师大附中、鹰潭一中高三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元十八溪居

白居易

溪岚漠漠树重重,水槛山窗次第逢。

晚叶尚开红踯躅,秋芳初结白芙蓉。

声来枕上千年鹤,影落杯中五老峰。

更愧殷勤留客意,鱼香饭细酒香浓。

【注】 ①元十八:白居易被贬江州时结识的朋友,隐居于庐山五老峰下。②踯躅:杜鹃花的别称。

(1)诗的前两联描写了哪些景物,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影落杯中五老峰”中的“落”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忆吴江赏木樨

辛弃疾

少年痛饮,忆向吴江醒。明月团团高树影,十里水沉烟冷。 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恁芬芳。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

【注】 ①木樨:桂花。②水沉:沉香,这里指桂花香气浓郁。③宫黄:古代妇女以黄粉涂额,又称额黄。④直恁:竟然如此。

(1)这首词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桂花的,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②③①②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人借桂花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志向和抱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其七)

姜 夔

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

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

【注】 ①姜夔于光宗绍熙二年(1191)冬,到石湖范成大处做客,除夕晚上乘船回家途中写下了十首七绝。此为第七首,描写诗人只身夜渡太湖的情景。②笠泽:指太湖。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这一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雁影”是作者的化身,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请作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北青萝

李商隐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注】 ①青萝:山名。②崦:山名,古时常用来指太阳落山的地方。③“世界”句:语出自《法华经》“书写三千大千世界事,全在微生中”。

(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其七)|姜夔|鉴赏阅读试题答案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②①②①

(2)尾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C 3.B

4.(1)眄庭柯以怡颜 审容膝之易安 (2)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3)栏杆拍遍 登临意 (4)

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

5.(1)描写了潺潺的溪水、弥漫的岚气、茂密的森林、措置有序的水栅、面山而凿的小窗、

绽放的红杜鹃、初开的白芙蓉,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夏秋之交的幽美景象。

景物描写的特点:①诗人将宏观远视与近景特写相结合,写景富有层次感;②选取红白

两色入诗,色彩对比强烈;③诗人用叠词描写溪岚的迷蒙和树木的茂盛;④用拟人的手法写水槛、山窗一个接一个地扑面而来,展现了友人溪居的幽美。

(2)①“落”字,尤为神妙,似乎五老峰是一个物体,会落入杯中。想象之奇,令人叹为

观止。②“影落”,写出处于这个淡雅绝俗的居室中,可以远眺山川景物,远处的五老峰影能倒映杯中,溪居的明净自不待言。③这也显示了溪居的主人是一个超凡脱俗的世外高人。

6.(1)本词是从形态、色泽和香气三个方面来描写桂花的。主要运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十

里”“人间”“世界”等都极力渲染桂花香气浓郁芬芳。

(2)词人借桂花香气馥郁、弥漫天地的形象,表现了他心系天下,希望一展宏图、收复中

原的志向和抱负。

7.(1)本诗描绘了一幅寂静冷清、空濛淡远的冬夜行舟图。这一画面是由太湖、雁影、远山、

云雾、长桥、小舟等景物组成的。

(2)同意。茫茫太湖上的一点雁影与作者的孤独漂泊之情正好契合,这里的雁影也就成了

作者的化身;作者把自己比作孤雁,表达了其淡泊、清冷、落寞的心境。

8.(1)本诗的诗眼是“访”字。全诗围绕“访”字展开,写诗人在暮色中去山中寻访一位孤

僧的事情。首联点出造访的时间,颔联写寻访孤僧的过程,颈联写黄昏时才寻到,尾联抒发寻访的感慨。

(2)尾联化用佛语,运用反问,直抒胸臆:“既然大千世界俱在微尘,我何必还纠缠于爱

与憎呢?”这表现了诗人在苦闷彷徨之时,不满现实,而向往佛家的情绪。

第四篇:《2013届高三语文二轮总复习专题检测: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 Word版含答案]》

专题质量检测(十) 古代诗歌鉴赏(一)

(时间:40分钟 满分:82分)

1.(2011·海口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11分)

御街行·秋日怀旧

(宋)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 ①真珠:即珍珠。②敧:qī,斜靠着。③都来:算来

(1)这首词不直言秋却使人知秋,请分析词的上片从哪些方面写出了秋。(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其七)|姜夔|鉴赏阅读试题答案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其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名家认为,下片写“愁”,神形毕肖,请分析作者写出了“愁”的哪些神态?(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作者抓住秋夜、秋声、秋色和秋月等,让读者很自然地感受到秋思。(2分)从夜静叶落写起,由沙沙响而感知落叶声,由落叶而感知秋时之声,因夜之愈静,故愈觉寒声之碎。又在空寂的高楼之上,卷起珠帘,观看夜色,千里共月,最易引起相思之情。(3分)

(2)作者写出了酌酒垂泪的愁姿,挑灯倚枕的愁态,攒眉揪心的愁容。(3分)肠已愁断,酒无由入,虽未到愁肠,已先化泪,愁更难堪,情更凄切。枕头斜倚,写出了愁人倚枕对灯寂然凝思神态,更加形象,更加生动。怀旧之事,是无法回避的,不是在心头萦绕,就是在眉头攒聚,这愁,在内为愁肠愁心,在外为愁眉愁脸。(3分) ②③①

2.(2012·新课标高考调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11分)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

(唐)贯休

水香塘黑蒲森森, 鸳鸯

②①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深, 东邻西舍无相侵。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其七)

蚕娘洗茧前溪渌, 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 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 ①(xīchì):一种像鸳鸯的水鸟。②柘(zhè):一种树。

(1)诗歌的前三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的颈联和尾联出现的人物形象各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池塘里,蒲草森森,长得茂密繁盛,形成黑压压的一片,微风吹过,带来阵阵清香;(1分)一对对鸳鸯、,悠悠自在,嬉戏觅食,就如岸上的家禽一样,一点也不怕人;(1分)到处都是一片翠色葱茏的桑树和柘树,长势繁密幽深。(1分)描绘了一幅静谧安恬的田园之景。(2分)

(2)蚕娘是一个勤劳的、因喜获丰收而内心喜悦的女子形象。一条碧波荡漾、清澈见底的小溪,抱村而流,蚕娘在渌溪边漂洗着白花花的蚕茧,可见其勤劳和快乐。(2分)牧童是一个快乐、顽皮的形象,他吹着笛子,声音清脆悠扬,一时兴起,又和衣进入溪水,沐浴在渌水碧波之中,可见其快乐、顽皮。(2分)山翁则是一个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老者形象。他挽着我的手臂,笑容满面,亲切热情地指着西坡那片地对我说,瓜和豆已经熟了,再住上几日就可尝新了,表现其淳朴善良、殷勤好客。(2分)

(结合诗句1分,性格特点概括1分,如果有分析“我”的酌情给1分。)

3.(2012·石家庄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溪 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其七)|姜夔|鉴赏阅读试题答案赏析】

[注] ①此溪后改为愚溪。②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

③榜(pēng):指摇船用具。此句指船行触石。

(1)诗中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生活?请简要说明。(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代诗人沈德潜评价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时说:“不怨而怨。”你如何理解诗人的“不怨”与“怨”?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写了诗人脱身宦海,远离官场(1分),隐居山林或寄情于山水(2分),躬耕稼穑(1分)的闲适(1分)生活。(5分)

(2)诗人说“幸”到边地,(1分)不为官场时务所“累”(1分),隐居自然山水,啸歌山林,过着闲适的自由自在的生活,表现出表面上的“无怨”(1分);而“偶似山林客”,说明不是真正的隐居(1分),来往不见人的孤独,更不可能是快乐的隐居,啸歌山林,也不仅是喜悦的狂放(1分),因而感情中有“愤”有“恨”有“怨”(1分),是外热内冷,表面闲适,实际苦闷。(6分)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除夜自石湖归苕十首(其七)

姜夔

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

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

[注] ①姜夔于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冬,到石湖范成大处做客,除夕晚上乘船回家,途中写下了十首七绝。此为第七首,描写诗人只身夜渡太湖的情景。②笠泽:指太湖。③长桥:指垂虹桥,北宋时建,在今江苏是江市。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这一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5分)

③②①③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雁影”是作者的化身,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请作简要说明。(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问,考查鉴赏诗歌意境的能力。这一画面是由太湖、长桥、远山、云雾、雁影、小舟等意象组成的。诗的前两句写望中景,后两句写近景,考生只要认真筛选,即可找到其中描写的景物。然后对其进行整合,得出这些景物所描绘的画面即可。第(2)问,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的能力。我们从注释①中知道,作者除夕之夜孤舟而归,所以茫茫太湖上的一点雁影正与作者孤舟漂泊的心境相契合,而此时作者的心境就不言而喻了。

答案:(1)本诗描绘了一幅寂静清冷、空濛淡远的冬夜行舟图。(3分)这一画面是由太湖、长桥、远山、云雾、雁影、小舟等景物组成的。(2分)

(2)同意。①茫茫太湖上的一点雁影与作者的孤舟漂泊之情正好相契合,这里的孤雁也就成了作者的化身。(3分)②作者把自己比作孤雁,表达了其淡泊、清冷、落寞的心境。(3分)

5.(2012·沈阳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11分)

杂诗二首(其二)

曹丕

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

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

吴会非我乡,安得久留滞?

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

[注] ①亭亭:远而无所依靠的样子。②飘风:暴起的风。③吴会:指吴郡和会稽郡。吴本是秦会稽郡,后汉时分为吴和会稽两郡。

(1)诗人开篇两句中塑造“浮云”这一意象的目的是什么?(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②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浮云”喻意为身不由己、无所依靠,诗人塑造这一意象一方面暗示了游子的孤独无依,(2分)另一方面为下文的“东南行”埋下伏笔。(3分)

(2)①采用象征的手法,用浮云来象征游子;②诗歌前六句借“浮云”写出了游子的遭遇,表达了游子生不逢时、遭遇乱世、漂泊不定的凄苦之情,七八两句抒发了思乡但无法归家的抑郁、痛苦之情。(手法及象征意义各占1分,情感表达前六句分析与最后两句分析各占2分)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孤 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注] ① 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1)诗歌前六句表达了桐树怎样的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本诗的表现手法及作者的思想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枝繁叶茂,虽孤独却树干笔直,高耸入云;深深扎根于大地,正直伟岸,虚心中空;岁月越久根越壮,太阳越炽烈树荫越浓密。

(2)本诗托物言志,孤桐是作者的人格写照。尾联中说桐木在清明盛世,也想着解决民间疾苦,像帝舜抚琴弹唱的那样,愿被砍伐制作成五弦琴。说明作者志存高远,虚心扎实,正直不屈;经历的磨难越多,斗志越坚;为了天下苍生,不惜粉身碎骨。

7.(2012·海南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11分)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①①②

第五篇:《除夜自石湖归苕溪赏析》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

细草穿沙雪半销,吴宫烟冷水迢迢。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

绍熙二年(1191)冬,姜夔告别石湖别墅,除夕之夜乘舟归苕溪。落拓游子漂无定所,寄人篱下的生活使姜夔心中始终怀着深深的落寞和孤寂,表面的热闹消隐后这种心境更无处遁形。 归途中,夜色苍茫,四野幽?,寒气袭人,诗人不禁心绪如潮,写下了这十首七绝。

其一极具萧散简远之神。细草、沙地、吴宫、烟水、梅花、竹丛、石桥,建构出一个幽冷、 萧索 、缥缈的世界,人的灵魂似乎随着迢迢的流水、飘浮的暗香徜徉。写梅花遗貌得神,画图难足。清刘熙载《艺概》云:“姜白石词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拟诸形容,在乐则琴, 在花则梅也。”此诗写梅亦如是。结句畅达悠扬。清幽冷寂的氛围中,愈能体味姜夔何以“ 体貌清莹,望之若神仙中人”(张羽《白石道人传》)。

这首诗平易浅显,韵味华美。作者用极其自然逼真的手法,写了他由石湖返回苕溪时,沿途所见的幽雅景致。当时,作者在除夕的晚上,与好友分手,兴高采烈地乘船归回居地,心情是比较欢快的。因此,所作也比较轻松活泼。首句“细草穿沙雪半

消”,点明时在除夕,是冬去春来,雪半消、草发芽的季节。这写是途中所见的近景。二句“吴宫烟冷水迢迢”是写远景。小舟疾驶,那高大华丽的吴宫,被茫茫雾气笼罩,渐渐隐没在远处。三句转写眼前,“梅花竹里无人见”。轻疾的小舟,路过高洁、清雅、傲气的梅花和竹林,自有一种乐趣。四句以“一夜吹香过石桥”作结,“一夜香”既与上句“梅花”衔接,又启句中“过石桥”。至此,把诗人的得意之情,巧妙地暗喻出来。

第六篇:《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其七)|姜夔|鉴赏阅读试题答案赏析》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其七)①

姜夔

笠泽②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

长桥③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

[注]①姜夔于绍熙二年(1191)冬,到石湖范成大处做客,除夕晚上乘船回家,途中写下了十首七绝。此为第七首,描写诗人只身夜渡太湖的情景。②笠泽:指太湖。③长桥:指垂虹桥,北宋时建,在今江苏吴江市。

(1)(考查形象)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这一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4分)

(2)(考查观点态度) 有人说“雁影”是作者的化身,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请作简要说明。(4分)

答案

(1)本诗描绘了一幅寂静冷清、空蒙淡远的冬夜行舟图。(2分)这一画面是由太湖、长桥、远山、云雾、雁影、小舟等景物组成的。(2分)

(2)同意。【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其七)|姜夔|鉴赏阅读试题答案赏析】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其七)|姜夔|鉴赏阅读试题答案赏析。(1分)①茫茫太湖上的一点雁影与作者的孤独漂泊之情正好契合,这里的孤雁也就成了作者的化身(1分)。②作者把自己比作孤雁,(1分)表达了其淡泊、清冷、落寞的心境。(1分)

我们再来看他几首诗:

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 本文来自

万壑千岩一样寒,城中别有玉龙蟠。

旧人乘兴扁舟处,今日诗仙戴笠看。(《雪中六解》之五)

就像前引《过德清》的“行客”一样,“只有诗人一舸归”与“今日诗仙戴笠看”都是在说自己。这个有趣的现象表明白石将自己“他者”化了。那篇《自述》里面,白石说诸公“或爱其人,或爱其诗,或爱其文,或爱其字”,这个“其”字其实也就是他自己,但听上去仿佛是在说另外一个人。戴笠的诗仙也好,思悠悠的行客也好,云水间一舸归去的诗人也好,都是姜白石的自我在想象的镜面中的反映,如那喀索斯临水自照、顾影自怜,镜中形象也是被他者化了。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自恋型人格和表演型人格存在相似之处。一些理论家甚至指出,它们只是同一种特质的阳性(自恋)和阴性(表演)表现。不过,根据他们寻求注意的实质可以对这两种障碍加以区分。自恋型人格想要的是赞赏,而表演型人格最想要的是关注(《变态心理学》第九版,440页)。试看白石诗词,触目皆是这等“欲人看其看月”式的“表演”。【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其七)|姜夔|鉴赏阅读试题答案赏析】阅读答案

第七篇:《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其七)① 姜 夔 古诗词鉴赏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其七)

姜  夔

                       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

                       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

【注】①姜夔于绍熙二年(1191)冬,到石湖范成大处做客,除夕晚上乘船回家,途中写下了十首七绝。此为第七首,描写诗人只身夜渡太湖的情景。【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其七)① 姜 夔 古诗词鉴赏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其七)① 姜 夔 古诗词鉴赏。②笠泽:指太湖。③长桥:指垂虹桥,北宋时建,在今江苏吴江市。

2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这一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其七)① 姜 夔 古诗词鉴赏】文章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其七)① 姜 夔 古诗词鉴赏出自4 分)

                                                                                      

答案收起 ︽

21.本诗描绘了一幅寂静冷清、空濛淡远的冬夜行舟图。(2分)这一画面是由太湖、长桥、远山、云雾、雁影、小舟等景物组成的。(1分)

22.同意。【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其七)① 姜 夔 古诗词鉴赏】古诗词鉴赏http://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gudian86966/

推荐访问:姜夔除夜自石湖归苕溪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