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的演讲

来源:中国古代诗词 时间:2018-12-04 18:00:07 阅读:

【www.zhuodaoren.com--中国古代诗词】

知行合一的演讲(共9篇)

知行合一的演讲(一)

成语 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谓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
  知行合一: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
  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所谓 “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因此,知行关系,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包括以下两层意思.
  1、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王守仁认为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为“两截”.他说:“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从道德教育上看,他极力反对道德教育上的知行脱节及“知而不行”,突出地把一切道德归之于个体的自觉行动,这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从道德教育上看,道德意识离不开道德行为,道德行为也离不开道德意识.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道德认识和道德意识必然表现为道德行为,如果不去行动,不能算是真知.王守仁认为:良知,无不行,而自觉的行,也就是知.这无疑是有其深刻之处的.
  2、以知为行,知决定行.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他的意思是说,道德是人行为的指导思想,按照道德的要求去行动是达到"良知"的工夫.在道德指导下产生的意念活动是行为的开始,符合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是 “良知”的完成.【知行合一的演讲】

知行合一的演讲(二)

关于王守仁的演讲稿500字

我最喜爱的历史人物——王守仁
各位亲爱的老师,同学大家好:
说起王守仁,我想他必是明朝众多官员中出类拔
萃的一个,如果排个名次,也该算是个亚军,冠军为何不会是他?因为冠军是第一功臣——于谦,排行季军的则是张居正,徐达等人.他们都是在历史舞台上饰演了
极为重要的角色.有的,就例如“前三甲”:于谦,王守仁,张居正所饰演的角色地位甚至高过了当时的皇帝.
王守仁在历史的舞台上扮演了一位文武双
全,博学智慧的君子,因为他寻找到了做贤人的真谛.他从一个调皮捣蛋的顽童,一个不思进取的少年,一个怀有远大志向的青年,一个不恋功名的学士,成功蜕变
成了一名智慧的贤人,历经了无数风雨.无数个夜晚,他都在冥想,思考如何寻找成为“贤人”的方法,成为哲学家的方法.只可惜他未能找到,无数前人在寻找这
一精神时消逝,王守仁却没有,因为他感受到了“道”之所在.正所谓“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格物”就是感
受“道”,这就是“心道”.在圣贤们看来“道”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值得一生去追求,“道”无所不在,但重要的是去感受,王守仁感受到了“道”也自然成
为了大贤.而他提出了更重要的:“知行合一”把知识用于行动,且灵活多变,那你就可能成功.不仅要认识,更应当实践.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大贤历史上有很多,而王守仁只有一个,因为他不光成就在思想,更将思想上的大智慧迁于他一生的抱负——军事,著名的“擒宁王”(宁王四代朱宸濠),为明朝
国内的安定绘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是为大明帝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我想借用《明史》中对王守仁的一句赞语:“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来
表达我对王守仁的敬意.最后,一生伏首拜阳明!

知行合一的演讲(三)

知行合一的意思?

知行合一,是指客体顺应主体,知是指科学知识,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是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提出来的.谓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知行合一的演讲】

知行合一的演讲(四)

什么是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
谓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只说一箇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箇行,已自有知在.古人所以既说一箇知,又说一箇行者,只为世间有一种人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全不解思惟省察也,只是箇冥行妄作,所以必说箇知,方纔行得……某今说箇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文汇报》1990.3.11:“从晓庄师范到山海工学团,陶先生 一以贯之的精神是‘知行合一’、‘教学做合一’,力求培养学生从整体上驾驭知识的能力.”

知行合一的演讲(五)

关于做和说的名言警句

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办事没有尽心尽力吗?与朋友交往没有做到诚实守信吗?老师传授的学业没有经常复习吗?”
二、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孔子说:“治理一个大国,要严肃认真地处理政事,讲究信用,节省财用,爱护臣下,根据农事的忙闲合理使用民力.”
三、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孔子说:“年轻弟子,在家孝顺父母,出门敬重兄长,言语谨慎守信博爱众人,亲近仁人.做到这些后还有余力,就用来学习文化典籍.”
四、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子夏说:“对待妻子,能看重其品德而不看重其容貌;侍奉父母,能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献出生命;与朋友交往,说话守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经过学习,我必定说他学习过了.”
五、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不会有威严;从事学习,学业就不会巩固.要把忠诚和信实作为(待人处事的)主导思想.不跟与自己不同道的人做朋友.犯了错误,要不怕改正.”
六、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译文)有子说:“诺言符合义的原则,才可以实践诺言.恭敬符合礼的原则,才可
以免遭耻辱.依靠自己的亲族,也就可靠了.”
-------以上出自《学而篇》
七、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为政篇》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他怎么做人哩!(就像)大车少了輗,小车少了軏,车子还怎么能走呢?”
八、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篇》
(译文)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古代文献,行为规范,对人忠心,诚实守信.
九、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颜渊篇》
(译文)子张问怎样提高道德,辨清昏惑.孔子说:“注重忠信,遵从道义,就能提高道德.爱一个人,就希望他活着,厌恶他,就巴望他死掉.既希望他活着,又巴望他死掉,这样(好恶无常)便是昏惑.(《诗经》上说:)‘肯定不会困此得到好处,只会收到相反的结果.’”
十、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知行合一的演讲(六)

又关于知行合一的例子

通过陶先生改名,我们可以看出他教育理论认识论的转变.从盲目---到“知行合一”---到“行知论”.\x0d陶行知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他用了一些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例如:小孩子必定是烫了手才知道火是热的,冰了手才知道雪是冷的,吃过糖才知道糖是甜的,碰过石头才知道石头是硬的等等.例子很简单也很有说服力.\x0d行,是行动,是实践,是亲身体验.知,顾名思义就是知识,在这里应该是动词,学习理论知识.陶先生强调“亲知”,即从“行”中得来,亲身得来;而不仅仅是“闻知”,从师得来,或从书本得来.\x0d他的“行知”认识论对于我们的现实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而且我们可喜的发现了一些改变.\x0d其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有些学生已经走出课本,走进生活,以更直接的方式参与学习.他们通过亲自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了自己的知识体系.物理课,化学课,生物课,学生不再是听老师在那枯燥乏味的讲,而是自己亲自做试验得出结论.我们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x0d其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上课不再是填鸭式的,不再是按照“讲授--接受”的模式上课.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主人,他们已经从被动的听课者转变成主动的参与者.因为“行不是知之成”,而是“知之始”.我们教师上课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创设情景给予学生更多的展示空间.

知行合一的演讲(七)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基本内容怎样?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包括以下两层意思. 1、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王守仁认为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为“两截”.“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从道德教育上看,王守仁极力反对道德教育上的知行脱节及“知而不行”,突出地把一切道德归之于个体的自觉行动,这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从道德教育上看,道德意识离不开道德行为,道德行为也离不开道德意识.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道德认识和道德意识必然表现为道德行为,如果不去行动,不能算是真知.王守仁认为:良知,无不行,而自觉的行,也就是知.这无疑是有其深刻之处的. 2、以知为行,知决定行.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意思是说,道德是人行为的指导思想,按照道德的要求去行动是达到"良知"的工夫.在道德指导下产生的意念活动是行为的开始,符合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是 “良知”的完成.
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提出来的.谓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近代陶行知在他的生活教育论中也倡导“知行合一”,认为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是行动,是实践,是亲身体验.知,顾名思义就是知识,在这里应该是动词,学习理论知识.陶先生强调“亲知”,即从“行”中得来,亲身得来;而不仅仅是“闻知”,从师得来,或从书本得来.
知行合一: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
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所谓 “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因此,知行关系,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包括以下两层意思.
1、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王守仁认为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为“两截”.他说:“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从道德教育上看,他极力反对道德教育上的知行脱节及“知而不行”突出地把一切道德归之于个体的自觉行动,这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从道德教育上看,道德意识高不开道德行为,道德行为也高不开道德意识.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道德认识和道德意识必然表现为道德行为,如果不去行动,不能算是真知.王守仁认为:良知.无不行,而自觉的行,也就是知.这无疑是有其深刻之处的.
2、以知为行,知决定行.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在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他的意思是说,封建道德是人行为的指导思想,按照封建道德的要求去行动是达到"良知"的工夫.在封建道德指导下产生的意念活动是行为的开始,符合封建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是 “良知”的完成.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主要针对朱学而发,与朱熹的思想对立.程朱理学包括陆九渊都主张“知先行后”,将知行分为两截,认为必先了解知然后才能实贱行.王守仁提倡知行合一正是为了救朱学之偏.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深化了道德意识的自觉性和实践性的关系,克服了朱熹提出的知先后行的弊病,但是同时也抹去了朱熹知行说中的知识论成分.王守仁的观点虽然有利于道德修养,但忽略了客观知识的学习,这就造就了以后的王学弟子任性废学的弊病,清初的思想家甚至把明亡的原因归于王学的弊端

知行合一的演讲(八)

自强不息 知行合一

知识人生不能少,行为道德要做好,合力才能成功早,一人独自事不保,自古千秋人易老,强身健体虽重要,不如快乐和逍遥,息心苦学才自豪.

知行合一的演讲(九)

知行合一 作文

顾名思义,即知道该怎样做的事应该与行动相结合,才会变得完美。俗话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有了好想法就应该立即行动起来。当在行动之前固然会遇到许多问题,虽然我们不知道能否在行动之前消除障碍,但是我??可以在行动之中克服困难。?e告诉自己,我做不到。那一定是不可能完成的,除非有奇迹发生。.....如果你真这样想的?,那就大错特错!?e相信世界上会有奇迹,因为你自己本身就是奇迹,你就是自己的上帝,倘若,不付诸行动,奇迹也无法帮助你成功。

我??总是在等,等一个好的时机,等一个可以百分之百确定成功所需的条件,反而陷入了永远的等待之中,甚至连一件小事,也总要等到所有的条件都满足之后才开始行动。我们究竟在等待什么?真的能等到么?等到了又能怎样?说不定一等就耗费了我们一生的精力,而到那?r候你还有机会反驳么?不,我不信,因为“成功永远留?那些有准备的人",而不是留给那些永远只知道等待的人。如果只知道等待好时机,恐怕我们的一生都会错过最佳时机。正因为如此,很多人一辈子都干不不了一件事。只有想到就去做的人,才能改变现状。

有这么一个小男孩,资质平凡,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他小时候想当班长,结果他连任三年班长;大学时,他喜欢上校花,终于在许多男孩嫉妒的眼光中做了她的老公;大学毕业后,他想开一家公司,三年后这家公司上了电视台;在他30多岁时,忽然想学画画,结果他在40几岁时成功的举办了画展。

当别人羡慕他时,他却说:"我很平凡,没有什么聪明的才智,也没有什么远大的抱负,只是想到就去做。不管结果如何,我却认为自己没有输"

他,就是我国著名的画家余丹青先生。

天底下最悲哀的一句话就是:我当时真该那样去做,却没有去做。

我也曾经只是想想罢了,而没有付出实际行动。是她,王雨寒璐,一个娟秀的女孩,人如其名,虽算不上漂亮,但是......是她让我有了动力,知道自己绝对不可以再放纵自己,整天悠哉游哉,我必须去做,想到就行动,不可以再等明天,"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试问,我还有多少个明日呢?几千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悄然逝去了。

我为自己感到高兴,因为我做到知行合一了。一开始,确实不容易,但是有这么个让我倍感压力的对手,我不怕了,真诚的对你说声谢谢~!希望有一天我们可以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gudian962493/

推荐访问:关于知行合一的演讲 知行合一演讲ppt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