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会周总

来源:建队日 时间:2018-10-10 08:00:05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建队日】

学生会周总(共10篇)

学生会周总(一):

(2014•石家庄一模)在某市开展的环境保护宣传周中,某校学生会就“你赞同停止使用一次性筷子吗?”这个问题对该校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绘制出如图所示的两幅统计图.请你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共调查了______名学生;回答“不赞同”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______.
(2)请将图1中空缺的部分补充完整.
(3)已知一棵生长了20年的大树大约能制成5000双一次性筷子,如果每人每天用一双一次性筷子,请你估计一个1000万人口的城市1年(365天计算)要“用掉”多少棵这样的大树.

(1)共调查的人数为:120÷60%=200(人),回答“不赞成”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为10200×100%=5%;(2)回答“比较赞成”的人数为:200-(120+10)=70(人),补全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3)根据题意列得:10000000...

学生会周总(二):

为了解学生零花钱的使用情况,校学生会随机调查了部分学生每人一周的零花钱数额,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两个统计图(部分未完成).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学生会随机调查了多少学生?请你补全条形统计图;
(2)表示“50元”的扇形的圆心角是多少度?
(3)全校2000名学生每人自发地捐出一周零花钱的一半,以给贫困山区的孩子买衣服和学习用品,请估算全校学生共捐款多少元?

(1)10÷25%=40,
所以学生会随机调查了40学生,
所以零花钱为20元的人数=40×15%=6(人),
如图;
(2)表示“50元”的扇形的圆心角=

4
40
×360°=36°;
(3)2000×
1
2
×
20×6+30×20+40×10+50×4
40
=32000(元),
即可估算全校学生共捐款32000元.

学生会周总(三):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学科计划

教学主要
任务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4.使学生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5.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6.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8.使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
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本册教材
重点 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本册教材
难点 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学
课时 教学进度
起止周次
教学目的和要求
德育渗透
第一单元
解决问题 6 1-2周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环保,爱护大自然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 15 2-6周 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
第三单元
图形与变换 5 6-7周 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结合现实生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二 10 8-10周 使学生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美好.
第五单元
万以内数的认识 10 11-13周 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培养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体验学生数感的发展过程.
第六单元
克和千克 3 14周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感恩教育
第七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8 15-16周 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爱护环境,废物利用
第八单元
统计 4 17周 使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
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感受生活的美好.
第九单元
找规律 5 18周 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发现、欣赏、创造数学美的意识.
第十单元
总复习 5 19-20周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所有问题的能力.

学生会周总(四):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地三单元的总结

《可能性》说课稿(三年级数学上册)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可能性”的内容.在现实世界中,严格确定性的现象十分有限,不确定性现象却是大量存在的,而概率论正是研究不确定性的规律的数学分支.标准将“概率”作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从第一学段起就安排了有关的学习内容.本单元主要是教学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的现象,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这部分内容可用四个课时来教学.我讲的主要是第1课时,例1和例2的内容,使学生初步体验在现实世界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下面我就本节课说一说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2) 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简单描述事件发生结果.
2、 过程与方法 :(1) 创设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如摸小正方体实验、涂色活动等,让学生经历“猜想—实践—验证—推测”的过程,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2) 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流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同伴的合作和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初步体验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 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或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能够描述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四、说教学策略:
1、 说学情 :学生在平时的说话中也会用到“可能”这个词,说明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已经知道生活中的事情是不确定发生的了.
2、设计理念:本着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的理念.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感悟、体会、认识、基于这样的理念,设计了一个个游戏,让学生去动手实践,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3、 教具准备:小正方体、盒子、课件.
五、教学过程 :
课前活动: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是星期几呀?那明天一定是星期几呢?可能是星期六吗?为什么呢?同学们都盼望周未,因为周未呀!有你们自己自由的空间,那么周未你可能去干什么呢?
(一) 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教师先点明我们要做一个摸小正方体的游戏,让学生推荐一名男生,一名女生到讲台上来,但其中只能有一名学生留下来,让下面的学生都猜,他们谁可能会赢,然后让学生以剪子、包袱、锤的形式来决定胜负.然后师小结:同学们从刚才活动中,我们可以想到有可能男生赢,也有可能女生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生活当中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引出课题:可能性
(二) 通过摸小正方体游戏,体验事情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感知阶段)
老师和同学进行摸小正体游戏,引出“一定”“可能”“不可能”的概念.让学生猜为什么另一个同学会总是摸到红色的小正方体,由于有了疑问,下面的学习就更有了实效性.学生会主动的对所出现的摸小正方体现象进行推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
(三)判断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体验阶段)
通过教学教材105页的例二,让学生分组讨论,使学生判断哪个事件是一定发生的,哪个事件是可能发生的,哪个事件是不可能发生的.接着让学生进行一个即兴表演活动,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一说生活中的事情.进一步让学生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学习身边的数学.
(四)应用知识,拓展练习.(升华阶段)
通过对教材108页练习二十四1、2题和课件上面的练习题的练习,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体验事情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
(五)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这节课主要是通过了“猜想——实践——验证——推测“的亲历过程,学生学习了身边有价值的数学.【学生会周总】

学生会周总(五):

英语作文 下面是学校本周志愿者的活动安排.请你以学生会的名义发出通知,介绍一下本周的活动安排.
到街上帮助外国游客
去养老院慰问老人
去学校附近的少儿中心帮助辅导孩子,给他们讲故事.
要求:70词左右.开头和结尾以给出,不计入总词数
开头:
Boys and girls,
Here’s our plan for the volunteer work this weekend.
The Students"s Union

firstly, we gonna help foregin tourists on the street,answering their questions.
And then, comforting the old people at old people"s home, helping take care of them and make them happy.
Finally, turtor and telling stories to the kids at the nearby STUDY CENTER.

学生会周总(六):

(2007•杨浦区二模)本区某校对学生开展“不闯红灯,珍爱生命”的教育,为此校学生会委员在某天到市中心某十字路口,观察、统计上午7:00~12:00之间闯红灯的人次,制作了如下两个统计图:

(1)图一中各时段闯红灯人次的平均数为______人次;
(2)图一中各时段闯红灯人次的中位数是______人次;
(3)该路口这一天上午7:00~12:00之间闯红灯的未成年人有______人次;
(4)估计一周(七天)内该路口上午7:00~12:00之间闯红灯的中青年约有______人次;
(5)是否能以此估计全市这一天上午7:00~12:00之间所有路口闯红灯的人次?
答:______.为什么?答:______.

(1)(20+15+10+15+40)÷5=20次;

(2)根据数据按大小排列:10,15,15,20,40.
中位数是:15;

(3)∵闯红灯总人数为:(20+15+10+15+40)=100,
上午7:00~12:00之间闯红灯的未成年人有:100×35%=35;

(4)∵闯红灯总人数为:(20+15+10+15+40)=100,
∴这一天该路口上午7:00~12:00之间闯红灯的中青年约有:100×50%=50,
7×50=350;

(5)不能,不知道全市红绿灯的个数调查太片面.【学生会周总】

学生会周总(七):

The traditional pattern of classroom teaching at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professor and a group of 20 to 30 students together for a 50-minute class two or three times a week.
A.bring B.bringing C.brings D.have brought

The traditional pattern of classroom teaching at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professor and a group of 20 to 30 students together for a 50-minute class two or three times a week.A.bring B.bri...

学生会周总(八):

读完一学期,写一篇总结500字

转眼间,一个学期已经过去.作为一班的纪律委员,我来总结一下这学期的工作.我每周都有的工作就是管好自习课的纪律.一般我都会在上课前两分钟让同学们安静下来,打完上课铃布置下去任务.如果是读书的话,同学们就会很不情愿,如果是做作业,就会异常的安静.当然,在自习课的过程中,总有几个不按要求做的人.比如说:偷偷写作业、传纸条等等.我还有一个工作,就是检查我们班的眼保健操.同学们都不愿意做,所以一开始总是很拖拉.但是,如果都开始做,就几乎可以不用管了.因为我入选了学生会,要去检查,所以这项工作,就交给了班长张榕珊.大家一听到纪律委员就知道是管纪律的,所以,我的另一项工作的就是管好班里平常的纪律.而恰恰我们班很爱说话,所以有时管不了,就得扣组分,因为我们班同学的集体荣誉感比较强.上课时,我们班的说话现象也比较多,不过就是老师管了.让我最发愁的还是自习课上的纪律.我声音再大,也要靠同学们的自觉性.有时,同学们可能想:我就说几句话,没关系的.但是,同学们,如果我们班46个人都这样想呢?可想而知,班里就乱成一锅粥了.这一周,老师又给我和李明昊了一项新任务:制定仪表法则.在我写这篇文章之前,我们俩就一丝不苟的完成了这项任务.为什么我们会完成的那么快?因为责任.我当纪律委员也有责任感.我现在有一个理想,希望能在这学期实现.那就是不用我管,大家可以自觉安静下来,就不用纪律委员了,我能实现吗?以上就是我上学期的工作.

学生会周总(九):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1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1]

像雷夫一样作充满能量且教而有方的教师
拿到书,首先,我就被《第56号教室的奇迹》封面上的那句“分享全美最佳教师的爱心和智慧——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给吸引住了,于是,迫不及待一气呵成,《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1.当看完最后一页,掩书沉思时,脑海中闪现出了对他这样的概括语:“雷夫·艾斯奎斯是一位充满能量的老师,这能量来源于职业良心,同时,他也是一位教而有方的懂得教育教学技巧的教师!雷夫·艾斯奎斯对孩子的爱,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令我深受感动”.
雷夫从教25年已经52岁了,还处于兴奋状态,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世纪里,几乎每年48周,每周6天,每天12个小时,都是和他的学生们涌进那可怜狭小的教室,其余时间也是和学生们在旅行.他的使命就是确保他的贫民区学生们不但不落后于他人,还能一路高歌猛进.
他领会到的教育真谛是:“基于信任,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让孩子自己对自己有高的要求才是教育的根本”.由此,他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教育神话.
雷夫·艾斯奎斯和他的第56号教室,是无数父母向往的教室和教育圣地.这位令人敬佩的美国教师,让我们明白了:拥有职业良心且教而有方的教师,能“让孩子们变成爱学习的天使”!
一、良好的教育方式,使孩子们自动自发的学习,不需要成年人一丝一毫的强迫.
雷夫老师给了孩子们最好的教育.除了学校课程外,孩子们可以定期观看有益于身心的电影,每天有阅读计划,品味经典名著,组建了莎士比亚剧社,还有到华盛顿的旅行,通过旅行来学习历史,通过亲自的动手实践去接触自然科学,通过体育运动了解团队合作的价值,这样丰富多彩的课程无疑让学生们着迷般地每天提前二小时到校,放学后数小时仍不愿离去.每天早上六点半,雷夫就去学校打开第56号教室的门,洛杉矶冬季天亮得晚,有时候天还是一片漆黑,几个孩子已经迫不及待等在门口,要进教室练习心算和文法.不分国定假日、寒暑假期,第56号教室的孩子早上比同龄孩子每天提前2小时上学,下午放学后数小时内仍不愿离去.这些孩子都是自动自发,不需要成年人一丝一毫的强迫,他们看经典电影,听摇滚乐,甚至排演莎士比亚名剧.雷夫认为这些孩子是在班上“追求卓越,待人和善,努力用功,一步一个脚印”的文化熏陶下身体力行.
很多人说这些孩子是天才,雷夫很不以为然说:“他们很寻常,就像他们的老师一样,是靠着用功和接触各项超越标准的活动,才变得如此突出的.”他们不过是一群愿意比一般孩子更努力付出的学生.
二、正确的育人方法,使孩子们了解了数字的威力,更重要的是“克服了对数学的畏难心理喜欢上了数学”.
第五章《加加看》中提到
“数字的研究是门极端的学科,孩子不是爱它,就是恨它”.这让我想起,从小到大,我的数学成绩虽然一直都很好,但我始终不喜欢数学,读后感《《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1》.“如何让学生克服对数学的畏难心理喜欢上数学呢?雷夫的观点就是: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恐惧感.他没有把整堂课的时间拿来做练习,而是尽力去帮助孩子理解数学,学着喜欢数学.”
读到这儿,让我想起了20多年前上师范学校的时候,每天几乎一半的时间我们都被淹没在繁琐又枯燥的代数、几何题海中,每当此时我头脑中总是在问:“今后的生活中我在什么地方能用上它?这么繁琐、复杂、学习起来又吃力的代数、几何知识有必要每天都要占用我大量的时间吗?将来我教小学生能用得上吗?我是不是该把例题、类型题弄会就好,老师天天留的这些拔高题可不可以不做了,省下来的时间用在我感兴趣的文学、音乐、舞蹈上呢?”有一天,我实在是按捺不住鼓足了勇气小心翼翼还很是注意措辞地请问了数学老师这个问题,没得到答案,却惹得数学老师很不开心,之后,我又增加了另一心理负担.当时,学习成绩虽然挺好,但是,是害怕老师不高兴才努力学习数学的.如今,我仍然对高难度的数学解题不感兴趣,也仍旧不知每天花大量的时间抠那么难的数学题对我有什么用处.虽然过了20多年,我对那时的心理压力状态却记忆犹新.
雷夫有个观点,我们宋校长和苑校长也多次提到过:不给学生留机械的、过多的作业,数学课应该是重质而不是量!重复训练的结果就是学生对数学提不起兴趣,怕做数学.雷夫认为:学生会算10个乘法题,为什么要机械的、过多的做相似的题?如果连10题都不会做,让他做更多的题又有什么意义?
一件事情孩子能坚持做下去,一般有两种原因,首先是这件事是他感兴趣的,他就有可能坚持下去.感兴趣的,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再苦再累,他都会义无反顾.像考古队员、登山队员,因为喜欢而“顶风冒雪、披星戴月、吃尽辛苦”也乐此不疲.另一种情况是:目前,因为不理解为什么做这件事而不感兴趣、看不到前景、不愿意努力、不愿意坚持的,我们一定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达到导之以行的目的.孩子理解了、知道了做这件事的重要性了,才会行动起来,学生的内驱力才会调动起来.才能像雷夫·艾斯奎斯和他的第56号教室的所有孩子一样几乎每年48周,每周6天,每天12个小时,都是师生自动自发的涌进那常常渗水的、可怜的、狭小的教室里,其余时间也是师生共同走在旅行的途中.
多年前,学校带领我们学过的: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确实是有个体差异的.这次《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雷夫·艾斯奎斯老师又用他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他是怎样尊重个体差异的.比如:雷夫老师有个做法让我印象深刻,很受触动.在学生心算出答案后,他没有叫任何人回答问题,所以没有人必须站在聚光灯下,也不会有伴随尴尬而来的恐惧.看着全班学生高高举起他们认为对的数字砖答案,他马上就知道谁已经会了,而谁需要协助.这种做法后面隐藏的是对孩子透彻的了解及对孩子自尊心的爱护.
三、简单易懂的“六阶段”路线图,成为凝聚全班的粘着剂.
雷夫老师还在《寻找第六阶段》章节中提到了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六阶段”令我印象深刻: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第六阶段是最难达到也是最难教的,因为行为准则存在于个人的灵魂中,其中还包括了健全的人格在内,一旦做出示范也就等于违背了这一行为没有了个性理解.雷夫老师也承认第六阶段的行为无法教也是最难达到的.这6个阶段描绘出的美丽路线图,需要的是终其一生的努力.于是雷夫老师通过组织学生阅读经典佳作和观看优秀电影等方法来帮助孩子们从别人身上找出行为准则.这些方法都是今后我们在教育中可以借鉴的.
《第56号教室的奇迹》感动了整个美国,也感动了国情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状态下成长的我,我佩服这位能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的老师——雷夫·艾思奎斯.他让我明白了教室的容量是无限的,更让我明白了在正确的教育方法下,一切皆有可能.所以,我也要努力作一位像雷夫那样充满能量且教而有方的教师.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1〕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学生会周总(十):

求一份《大学基础物理》论文,大一的

大学物理力学学习遇到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力学是(师范类)物理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大学一年级的
第一学期开设,有些学生在开学的两、三个周以后会对物理学习感到
失落和焦虑.如果能在这一时期给予他们及时有效的帮助,将对今后
各门课程的学习都有深远、积极的作用.下面就对这一现象产生原因
进行分析和提出相应教学对策.
1.学习困难成因分析
1.1学生习惯于对教师过多的依赖,在新环境中不能完成教学要

“教师是学生进入知识殿堂的引路者”,中学和大学对此应有不同
的理解.在中学阶段,学生是跟随老师,习惯于走在老师的后面,并且
老师还常常要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反复讲解,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
较高;在大学,老师要使学生走得更远,更多地是要指出学习重点和学
习方向,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而内容的消化吸收更需要学生自主学习
来完成,不能再完全依靠老师.在中学每节课只讲一个概念或规律,或
者要用几个学时来使学生掌握某一个概念、规律,而大学物理每一学
时所包含的内容和信息量远远大于中学物理课堂,对此学生感到很不
适应.
例如:位矢、位移、运动方程[1]-[2]这几个概念是力学的最初几个基
本概念,用于描述质点的空间位置及位置变化.概念的引入、定义和意
义、及其矢量表达式教师在课堂上会讲清,但由于大学的课堂知识密
度大,所以这些内容的消化、理解和熟练应用要学生学会自觉地去完
成.如果学生未能改变中学时期的应试状态,把这些概念的数学表达
式当作公式来记忆,即使花大力气背得了公式,也应用不好,会感到教
学内容和实际应用要求有较大的差距.
1.2学习内容难度大,进度快
力学知识在初中、高中都学过,进入大学再接着学,但每一阶段的
复杂程度、抽象程度、知识体系严密程度是呈现出显著的递进.由于大
学物理相对高中物理内容更复杂,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更高,所以刚
接触力学的学生会明显地感到来自于学习内容的困难;大学课堂上知
识信息量密集,教师不可能对每一知识点都作细细致的处理,并且从
培养学生的能力的角度出发也不能把所有的点完全讲尽而不留回味
的余地,学生不能在课堂上将所有内容当堂消化,这与中学有较大差
别而感到教学进度快.
1.3利用高等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不适应
中学物理所遇到的多是一维的、常量的物理问题,所以在中学阶
段解决物理问题的数学工具主要是初等数学,但在大学阶段,要在更
普遍的范围认识物理本质就必须用到高等数学,在大学物理最初阶段
表现突出的矛盾是关于矢量和微积分在力学中的应用.
力学与高等数学是大学物理教育专业在第一学期同时开设的课
程,力学学习需要的数学知识超前于数学教学进度,所以在第一学期
出现了数学与力学学习脱节的现象,单纯的数学知识欠缺可以在力学
教学进行的同时根据所需穿插数学知识,也可在力学教学开始之间抽
出几个学时提前学习所需数学知识克服此困难,但利用高等数这一工
具来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形成却不一定与数学知识的简单弥补同步.
例如:常出现的问题是在写出一表达式时,左边是矢量,右边又是标
量,或在一个等式中,有些量是矢量,有些量是标量,感到矢量的概念
和运算规则知道了,但用起来偏又出错;微积分的相关知识已经介绍
过了但仍不能处理变量的问题
1.4从“题海战术”到“精与深的练习”的不适应
中学是通过大量的练习来达到对某一概念、规律掌握的目的,有
老师的细致讲解反复练习,或老师边讲学生边练,对习题细节之处都
有周到的辅导,对习题追求数量与熟练.
大学里老师布置的习题量远少于中学,教师极少有时间在课堂上
讲解习题,更不可能让老师来讲解习题的运算细节,更重视通过少量
精选的习题来巩固所学的新知识、新方法.
另外,因为力学知识的学习是在各阶段螺旋式上升,所以在大学
会有中学物理内容复现的情况,但这不是对中学物理知识的重复和回
归,而是更深层次和更全面的重新学习.当大学物理中出现中学已接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jieri915616/

推荐访问:学生会周总结范文 学生会周总结周计划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