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翻译

来源:记者节 时间:2018-10-19 08:00:06 阅读:

【www.zhuodaoren.com--记者节】

七律长征翻译(共10篇)

七律长征翻译(一):

七律长征翻译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wēi yí)腾细浪,
乌蒙磅礴(páng bó)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mín)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 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做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
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脚下滚动的泥丸;
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
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更让红军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翻过了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七律长征翻译(二):

课文七律.长征的诗句意思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
  长征: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五岭:即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的总称,或称南岭,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乌蒙:山名,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此地.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走泥丸:《汉书•蒯通转》,“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
  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三军: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整个红军)
  尽:全.
  等闲:平平常常
  【译文】
  红军不怕长征中上的艰难险阻,
  万水千山只当作平平常常的小事情.
  山势绵延,蜿蜒的五岭就像小河里翻滚的细小波浪,
  广大无边的乌蒙山如同脚下滚动的小泥球.
  金沙江的滔滔江水拍打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暖”的理解只能通过诗句和有关资料,感悟到它写出红军渡江的热烈情景和旺盛热情,不能作明确的解释.)
  大渡河上的铁索桥横跨两岸.(“寒”的意义与暖类似,在于烘托泸定桥自然环境的险恶和夺桥战斗的激烈,不能作确切的解释.)
  最令人欣喜的是岷山的千里白雪,
  三个方面军从这些地方经过以后全都笑逐颜开.

七律长征翻译(三):

《七律 长征》

  【名称】七律·长征 【作者】毛泽东 (字作者(毛泽东)(1张)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国共产党、新中国的创始人之一他的许多妻子儿子都是抗日英雄) 【创作时间】1935年10月 【创作年代】近代 【类型】七言律诗 【韵脚】“难”“闲”“丸”“寒”“颜” 【出处】《毛泽东诗词选》 【课文选入】人教版、语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25课课文,苏教版五年级课文,苏教版八年级课文.
  原文
  七律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
  七律:七言律诗的简称.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等闲:平常,不放在眼里. 难:艰难险阻 暖:温暖 寒:心里害怕,有一丝寒意. 腾细浪:是指江、河里翻滚起来的小浪花. 磅礴:气势雄伟,山很险峻,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 大渡:指大渡河. 三军:这里指的是红一方面军,“三”在此处是虚指,泛指红一方面军的多个军团.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五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庚岭的总称.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逶迤:绵延曲折的样子. 乌蒙:山名.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一九三五年九月红军长征经此. 五岭逶迤腾细浪:大庾、骑田、萌渚、都庞、越城等五岭,绵延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之间.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从福建、江西出发,沿这四省边境的五岭山道,越过敌人封锁线,向西进军.“腾细浪”是说险峻的五岭绵延起伏,在红军眼中不过像翻腾着的小浪花. 乌蒙磅礴走泥丸:乌蒙山绵延在贵州、云南两省之间,气势雄伟(“磅礴”),在红军看来也只像滚动着的泥丸.译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同志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 注释 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走泥丸:《汉书·蒯通转》,“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 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一九三五年九月红军长征经此.
  诗意
  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阻险, 把历经万水千山的艰难困苦看作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断, 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 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 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激流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 给人以温暖的感受, 大渡河上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 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七律长征翻译】

七律长征翻译(四):

七律长征的诗句和解释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1935年10月
【译诗】
红军岂畏惧远征的艰辛,
千山万水化区区小事不足道来.
五座大山蜿蜒荡起细小的波浪,
高峻的乌蒙山也如脚下流动的泥丸,
金沙江的水波拍打着温暖的悬崖,
大渡河上横跨了寒冷的铁索桥.
最是欢喜岷山的千里白雪,
三军将士过了此处都笑逐颜开.
【赏析】
长征如此伟大复杂的题目,毛主席以一首短短的七律浓缩了它的景观,其中包括了多少惊险,多少曲折,多少悲壮,多少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诗人就长征的题材写过《忆秦娥·娄山关》、《十六字令三首》、《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这些诗都是写一景一地,并以此来表达心情,着重在于侧写.而这首《长征》,从题目就可看出,是写整个长征的经过与感受,诗人从正面挺身而出,运酣畅之笔朝四面八方抒写,景致转换向前,一首八行七律担当了二万五千里,担当了一个庞大的包罗万象的主题.
如今“长征”这个词语已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频频使用的一个词语(含有丰富的引伸意义),它是毛主席毕身提倡的一个主题——继续革命的主题.那就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要不停步,要前进,前进,更前进.即便在邓小平时代改革开放的草创时期,就曾提出出自“长征”的一个口号:党中央号召全国人民,尤其是全国青年争当“新长征的突击手”,它的意义是重大的.犹如诗人毛泽东在夺取江山后也说过类似的话,万里长征只迈开了第一步,同志们任重而道远.打了江山还要建设江山,这些都真正形同长征.而且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长征也比喻一个人应一生奋斗,自强不息,冲锋不止,直到生命的尽头.再推而广之于全人类,任何一个人的一生不正好就是各自的一场长征吗?由此可以想见这个词语的幅射面,及博大丰富的意义了.在我们中国更是如此,不仅有“新长征的突击手”,还有任何新的领导人出来都要提出新时期及新时期的任务,而新时期就意味着新长征,新长征就是指新奋斗.
我在此仅举一真实的例子,说明“长征”在我们生活中所形成的一个新的文化语境的魅力.那是1988年初春,我同重庆的一个好朋友李光来往密切,据他说,他的父亲是杨尚昆过世的夫人李伯钊的哥哥.因此杨尚昆来重庆时(当时他任国家主席),李光作为亲威拜见了长辈.当他对我谈起此事时,他说(形象是坚定傲气的):“他们(指杨尚昆及老一辈革命家)是老红军,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而我们(指他自己)都正在经历新长征,靠自己在新时期闯出一条路来.”的确李光当时正轰轰烈烈地开办公司,同时也是一个抒情的吉它手和艺术歌曲的热爱者,他对美有一种感受和向往,当他想把这种感受与向往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时候,不禁脱口说出了“我是新长征的突击手”.
让我们再慢一点进入《七律·长征》这首诗具体的美境吧,让我们重温一遍诗人自己对长征之美的解释:“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么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引自毛泽东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
这首诗首联是全诗的统领,一开场就道出红军不怕艰难,视万水千山的漫漫征途为小事一桩.在此不仅写了红军不惧自然界的困难,也明显地暗示了围追堵截的敌军更不值一提,对于红军来说,他们只是等闲之辈,不堪一击.
接着颔联、颈联四句从首联所营造的浩大的外在与内在的空间中脱颖而至,进入具象的细部勾勒,诗人从容地告诉我们到底什么是“万水千山”.诗人开始习惯自然地运用他精湛的典型毛氏诗艺的剑法,优美而具神奇效果的地理名称以及动词.连继出现“五岭”、“乌蒙”、“金沙”、“大渡桥”这一连串的地理名词递进(毛诗特点,前面论及,此不赘述)不仅是交待了故事的递进,也交待了心理感受所引起的层层情绪递进.艺术造型上也显得极为工整,从山再到水.是什么山呢?“逶迤”、“磅礴”之崇山高岭,但在诗人的眼里却如小小细浪以及小小的泥丸,不足挂齿也,其实质是艺术地再现了红军不屑于万般艰难险阻,视之为小事.这个再现的艺术过程中通过行云流水般的对比及夸张来达成的,得来并不费功夫,全仗经年历月的生活观察及艺术修养.那么又是什么水呢?金沙江水拍打温暖的悬崖,意境美妙绝伦,风景本身就如诗如画,作者在此没有正面描写巧渡金沙江的战斗,因当时情况亦是紧急的.1935年5月3日,中央红军干部团在后有强大敌军的追击下在云南禄功绞车渡,仅用七只小船,经过九天九夜偷渡过了金沙江,全歼对岸守敌,甩掉了追兵,突破了重围.对于这次如此惊险的胜利,诗人运用象征主义的通感艺术手法把严酷的战斗隐了下去,却把寒冷的江水写得温暖如春,它正怀以从容不迫的欣喜之气缓缓拍打着夹江的悬崖,诗人得以在江畔流露出胜利的宛若春水般的欢悦.紧接着是冰冷的铁索桥横跨在大渡河上.红军抢夺泸定桥是长征中最英勇、最不可思议的激战,虽不是大规模的人海战,却是显现单独个人的天才精兵之战,铁血亡命之战,旋风般的理想之战,真正堪称红军之鹰飞过了泸定桥.那时,红军刚过了金沙江,“跳出了数十万敌人围追堵击的圈子,取得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刘伯承《回顾长征》).随即而至的强渡大渡河谈何容易.连太平天国时的一代名将石达开也身败于大渡河,竟是英雄末路,可悲可叹.但红军在大诗人毛泽东的率领下,一举冲桥成功,那就是我们从小耳熟能详的十八勇士全身武装,攀踏着悬空的寒冷铁索,拿了敌人的桥头堡.后继部队才得以跟进踏桥过了大渡河.对于这一次惊天动地的恶战,诗人仅用“铁索寒”三字便已使场面栩栩如生、英勇激烈了.这二句中的一“暖”一“寒”二字,含有不尽之意味,张弛奔竞,起落生姿,不露拔工而又有天然之光辉.
最后二行(即尾联),诗人终于发出出自肺腑的赢得长征胜利后的喜悦之情,二万五千里转战的目的地已经到达,三军大会师近在眼前,全军上下都在喜笑颜开.按毛主席1958年12月21日的批注:“三军:红军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不是海陆空三军,也不是晋国所说的上军、中军、下军的三军.”
“更喜”二字用得好,有婉转回肠之意,喜上加喜之概;“三军”用得妙,这个词语本来就是自然带有古汉语之美,加上按前面毛主席自己的说法是指当时的红一、二、四方面军,这古意盎然的“三军”又凭添了当代汉语之美,岂不是难能可贵,羚羊挂角获了一个双美!

七律长征翻译(五):

七律长征词注释

翻译:(首联)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险困苦,把万水千山都看得极为平常.(不怕万水千山)(中心)
(颔联)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看来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腾越五岭 疾跨乌蒙)(照应“千山”)
(颈联)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如云的悬崖峭壁,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锁,寒意阵阵.(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照应“万水”)
(尾联)更加令人欣喜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都笑逐颜开.(喜踏岷山雪)(总结)
概括长征光辉的战斗历程,歌颂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主旨:这首革命史诗生动形象的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险阻,英勇顽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课后习题:一:腾越五岭 疾跨乌蒙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喜踏岷山雪
二:1:不相矛盾.作者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用了反衬的手法,把弯曲绵延的五岭和巍峨高大的乌蒙山分别比作细浪和泥丸,极言其小,是为了突出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魄.
2:暖:既写出了5月春暖的金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又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寒:烘托出泸定桥环境的险恶而且反衬出红军战胜艰险的大无畏精神.
3:承上启下.这样写充分表达毛泽东对红二、四方面军的希望和信任,更表达了他对夺取长征全部胜利的信心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七律长征翻译(六):

七律长征大意

  七律:七言律诗的简称.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等闲:平常,不放在眼里.
  难:艰难险阻
  暖:温暖
  寒:心里害怕,有一丝寒意.
  腾细浪:是指江、河里翻滚起来的小浪花.
  磅礴:气势雄伟,山很险峻,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
  大渡:指大渡河.
  三军:作者自注:“红军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不是海、陆、空三军,也不是古代晋国所作上军、中军、下军的三军.”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五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庚岭的总称.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逶迤:绵延曲折的样子.
  乌蒙:山名.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一九三五年九月红军长征经此.
  五岭逶迤腾细浪:大庾、骑田、萌渚、都庞、越城等五岭,绵延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之间.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从福建、江西出发,沿这四省边境的五岭山道,越过敌人封锁线,向西进军.“腾细浪”是说险峻的五岭绵延起伏,在红军眼中只像水面吹起的细小波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乌蒙山绵延在贵州、云南两省之间,气势雄伟(“磅礴”),在红军看来也只像滚动着的泥丸.译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同志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 注释 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走泥丸:《汉书·蒯通转》,“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 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一九三五年九月红军长征经此.
  编辑本段
  诗意
  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阻险,
  把历经万水千山的艰难困苦看作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断,
  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
  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
  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
  给人以温暖的感受,
  大渡河上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
  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七律长征翻译(七):

七律长征的七律是什么意思

  我也是复制的!
  七律即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什么叫对仗呢?首先要符合读音平仄相对的格律——上句某字位是平声,下句对称字位就必须是仄声;反之,上句某字位是仄声,下句对称字位就必须是平声.然后,必须符合词性、词义对称的格律,即对称字位的字词只能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如有违律,则不能算律诗.七律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对偶.
  例如《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全诗二、四、六、八句押“an”的韵.
  七律有四个基本句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末了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
  仄仄平平仄仄平,末了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
  仄仄平平平仄仄,末了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
  平平仄仄仄平平,末了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
  这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第一种格式:首句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韵⊙●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说明:〇表示平;◎表示平可做仄;●表示仄;⊙表示仄可做平.
  第二种格式:首句平起仄收式,为第一种格式后半首的重叠.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第三种格式:首句仄起平收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〇韵◎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第四种格式:首句仄起仄收式,为第三种格式后半首的重叠.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七律长征翻译】

七律长征翻译(八):

《七律 长征》中的“七律”是什么意思?

  七律 七律即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对偶.
  例如《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全诗二、四、六、八句押“an”的韵.
  七律有四个基本句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末了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
  仄仄平平仄仄平,末了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
  仄仄平平平仄仄,末了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
  平平仄仄仄平平,末了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
  这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第一种格式:首句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韵⊙●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说明:〇表示平;◎表示平可做仄;●表示仄;⊙表示仄可做平.
  第二种格式:首句平起仄收式,为第一种格式后半首的重叠.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第三种格式:首句仄起平收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〇韵◎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第四种格式:首句仄起仄收式,为第三种格式后半首的重叠.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七律长征翻译(九):

七律·长征叙文

关于《长征》一诗的创作
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诗兴豪迈.长征途中的千山万水和激烈壮阔的战斗,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令他的思绪自由弛骋.他多次为红军的英勇而慨叹,多次赋诗言志.1935年9月28日,在全军排以上干部大会上,毛泽东即席朗诵了这首诗.
与《长征》诗相媲美的,也是对《长征》诗作出最好注解的还有一段同样出之于毛泽东笔端的美文,那就是1935年12月27日,毛泽东在陕北瓦窑堡党的积极分子会议上所作的报告——《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论及革命形势的一段:
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谁怀疑我们领导革命战争的能力,谁就会陷进机会主义的泥坑里去.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直罗镇一仗,中央红军同西北红军兄弟般的团结,粉碎了卖国贼蒋介石向着陕甘边区的“围剿”,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七律 诗体名,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行,每句七字.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究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对仗.
长征 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934年10月,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从福建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开始长征,北上抗日.长征途中,1935年4月,党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路线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党中央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销省的建制)、甘肃、陕西等十一个省(见线路图).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艰苦,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第一方面军会合,长征胜利结束.
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首联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瓴,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它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浪漫主义风格,成为全篇的纲领.“不怕”两字,回答响亮,下笔千钧,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顶天立地.“等闲”两字则将困难轻轻一瞥,加深了对“不怕”的表述,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万水千山”以静写动,以艰难险阻为主体,展现了一幅浓缩红军长征壮阔历程的总览图.
颔联承接“千山”.作者先用“逶迤”和“磅礴”的夸张手法极言山势雄险,用的是“扬”的手法,而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言其渺小,用的是“抑”的手法,这抑扬之间更显出红军的伟大.“腾”与“走”的拟人化动态描写,使静止的山有了生气,大山与红军都灵动起来.此联可谓想象超绝,用语新奇,境界阔大,气象万千.
颈联承接“万水”.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作者以两种感觉互相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一“拍”一“横”也是以动写静的手法.此联对仗自然、工整,以自然环境寄寓无限感慨,极具气势.
尾联描述了长征的最后历程.翻越“千里雪”的岷山,其困难程度其实超过“逶迤”的五岭和“磅礴”的乌蒙山,但这时由于胜利在望,心情舒朗,“喜”由心生,眼中望去的风雪交加路也就变得美不胜收了.最后以“开颜”收篇,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的彻底胜利.
纵观全诗,气势磅礴,气魄宏伟,格调高昂,笔力雄健.不仅大处雄浑,节奏强烈,而且小处精细,抑扬顿挫.诗中对仗极为工整,用词极为精当.
对张牙舞爪、穷凶极恶的敌人不置一字,视之若无.——这种傲视山川的夺人之气,非百战百胜、总揽全局的三军统帅、一代伟人而不能拥有此胸怀,无此胸怀亦不能出此语.这就是毛泽东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毛泽东诗词艺术的魅力所在!
选编这首诗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感受到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这是教学的重点.教学的难点是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词句解析.
(1) 对句子的理解.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2) 对词语的理解
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五岭:指五座山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这五座山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细浪:小浪花.
乌蒙:指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
磅礴: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
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大渡:指大渡河.
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只剩下十三根铁索.
岷山:在四川、甘肃交界的地方.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
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当年没有编制红三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七律长征翻译(十):

七律 长征

  〔七律〕七言律诗的简称.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这首诗和《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都是在长征取得胜利时所作.
  〔五岭逶迤(wēiyí威移)腾细浪〕大庾(yǔ宇)、骑田、萌渚(zhǔ煮)、都庞、越城等五岭,绵延(“逶迤”)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之间.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从福建、江西出发,沿这四省边境的五岭山道,越过敌人封锁线,向西进军.“腾细浪”是说险峻的五岭绵延起伏,在红军眼中只像水面吹起的细小波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乌蒙山绵延在贵州、云南两省之间,气势雄伟(“磅礴”),在红军看来也只像滚动着的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金沙江,即长江上游自青海省玉树县至四川省宜宾县之间的一段.江的两岸,是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云崖”).中央红军在云南省禄劝县西北的绞车渡(又称绞平渡)渡过金沙江的时候,是一九三五年五月,所以说“云崖暖”.
  本句“水拍”原作“浪拍”.作者自注:“水拍:改浪拍.这是一位不相识的朋友建议如此改的.他说不要一篇内有两个浪字,是可以的.”《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发表时已改为“水拍”.
  〔大渡桥横铁索寒〕大渡河源出青海、四川两省交界处的果洛山.两岸都是高山峻岭,水势陡急,曲折流至四川省乐山县,入岷江.桥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在四川省泸定县,形势险要.桥长约三十丈左右,用十三根铁索组成,上铺木板.中央红军在一九三五年五月下旬到达泸定桥,当时桥板已被敌人拆掉,红军先头部队的英雄战士在对岸敌人的炮火中攀缘着桥的铁索冲了过去,夺得此桥.
  〔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绵延于四川、甘肃两省边境.岷山的南支和北支,有几十座山峰海拔超过四千五百米,山顶终年积雪,称为大雪山.
  〔三军〕古时军队曾有分中、上、下或中、左、右三军的,以后泛指整个军队.
  创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路上,红军战士击溃了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翻过连绵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历经十一个省,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总行程二万余里.
  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jieri925221/

推荐访问:七律长征朗诵 七律长征原文及翻译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